CN218177465U - 轴承组件和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轴承组件和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77465U
CN218177465U CN202222861741.1U CN202222861741U CN218177465U CN 218177465 U CN218177465 U CN 218177465U CN 202222861741 U CN202222861741 U CN 202222861741U CN 218177465 U CN218177465 U CN 218177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avity
shaft
bearing assembly
mai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86174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英伟
翟元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86174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77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77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774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组件和一种压缩机,其中,轴承组件用于压缩机中,压缩机包括电机和穿设于电机的主轴,电机的铁芯厚度为H1,主轴的外径为d1,H1/d1>3.5,轴承组件套设于主轴,轴承组件包括:主体,包括转轴腔;至少一个轴套腔,设于主体;至少一个轴套,轴套设置于轴套腔内;主体的外径为d2,轴套腔的内径为d3,0.6≤d3/d2≤0.85。通过在轴承组件中设置轴套,可通过轴套与主轴配合,以减小主轴与轴承组件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主轴与轴承组件的磨损程度。该轴承组件能够避免由于主体的壁厚过小而导致的主体变形量较大,进而导致轴承组件模式程度增大的问题,还能够避免主体外径过大,减小了轴承组件的占用空间,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

Description

轴承组件和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压缩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轴承组件和一种压缩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为了提升压缩机的能效,往往将电机的铁芯厚度增大并将曲轴的轴径减小,但这会导致曲轴的弯曲变形增大,进而导致曲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曲轴与轴承容易出现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轴承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压缩机。
为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轴承组件,用于压缩机中,压缩机包括电机和穿设于电机的主轴,电机的铁芯厚度为H1,主轴的外径为d1,H1/d1>3.5,轴承组件套设于主轴,轴承组件包括:主体,包括转轴腔;至少一个轴套腔,设于主体;至少一个轴套,轴套设置于轴套腔内;主体的外径为d2,轴套腔的内径为d3,0.6≤d3/d2≤0.85。
本申请所提出的轴承组件,能够套设于压缩机中曲轴的主轴上,用于对主轴进行支撑,压缩机中设有电机,主轴与电机相连,电机能够带动主轴转动。该轴承组件能够用于一种电机的铁芯厚度与主轴轴径比值较大的压缩机,具体地,电机的铁芯厚度为H1,主轴的外径为d1,H1/d1>3.5。可理解地,压缩机的能效与压缩机中电机的铁芯厚度以及曲轴的直径相关,通过将电机的铁芯厚度与主轴的外径之间的比值限定为大于3.5,可有效地提高压缩机的能效,并同时保证压缩机尽量小型化。
可理解地,在电机的铁芯厚度与主轴轴径比值较大的情况下,主轴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导致主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轴承组件,该轴承组件能够在主轴产生较大变形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与主轴之间保持较小摩擦力的状态。具体地,轴承组件包括主体,主体包括转轴腔,转轴腔用于容纳主轴,主轴穿过转轴腔。进一步地,轴承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轴套腔和至少一个轴套,其中,轴套放置于轴套腔内,轴套套设于主轴,以对主轴进行支撑。相较于通过轴承腔的腔壁对主轴进行支撑的结构来说,通过在轴承组件中设置轴套并通过轴套对主轴进行支撑,可减小主轴与轴承组件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主轴与轴承组件的摩擦损耗,延长主轴与轴承组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减小轴承组件的磨损程度,对主体与轴套腔的尺寸之间的关系进行限定。可理解地,轴套设置在轴套腔内,轴套腔设置于主体内,轴套对主轴进行支撑,在主轴受力出现弯曲的情况下,主轴通过轴套将弯曲压力传递至轴套腔的壁面,从而使轴套腔附近的主体受到来自主轴的压力。若主体的外径与轴套腔的内径的比值过小,则说明主体的外壁与轴套腔的内壁之间的厚度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主体的刚性较差,容易导致轴套腔附近的主体出现较为明显的受力变形,进而增大轴承组件的磨损程度。若主体的外径与轴套腔的内径比值过大,在主轴的尺寸确定的情况下,则容易导致主体的外径过大,增加轴承组件的占用空间,不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申请对主体的外径与轴套腔的内径的比值进行限定。具体地,主体的外径为d2,轴套腔的内径为d3,0.6≤d3/d2≤0.85,如此,一方面能够避免由于主体的壁厚过小而导致的主体变形量较大,进而导致轴承组件模式程度增大的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主体外径过大,减小了轴承组件的占用空间,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d3/d2=0.65或d3/d2=0.75。
通过在轴承组件中设置轴套,可通过轴套与主轴配合,以减小主轴与轴承组件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主轴与轴承组件的磨损程度。进一步地,通过对用于容纳轴套的轴套腔的内径与轴承组件的主体的外径之间的比值进行范围限定,一方面能够避免由于主体的壁厚过小而导致的主体变形量较大,进而导致轴承组件模式程度增大的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主体外径过大,减小了轴承组件的占用空间,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轴承组件,还可以具有以下区别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轴套的外径为d4,d4>d1。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轴套的外径与轴套腔的内径之间的关系进行限定。具体地,轴套的外径为d4,轴套腔的内径为d3,d4>d3。可理解地,轴套放置于轴套腔内,若轴套的外径小于轴套腔的内径,这样会导致轴套与轴套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轴套与轴套腔之间在没有连接件的情况下,轴套活动地设置在轴套腔内,这容易导致轴套从轴套腔内脱出。若轴套的外径与轴套腔的内径相同,则轴套与轴套腔的内壁相贴合,在轴套受压的情况下,轴套与轴套腔的内壁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力,但由于轴套与轴套腔的内壁为刚好贴合的状态,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较小,轴套仍然比较容易从轴套腔内脱出。为了使轴套能够稳固地设置在轴套腔内,本申请将轴套的外径设置为大于轴套腔的内径,如此,使得轴套与轴套腔之间为过盈配合的状态,轴套的外壁紧紧挤压轴套腔的内壁,在轴套存在脱出轴套腔的趋势时,轴套与轴套腔的内壁之间出现较大的摩擦力,以使得轴套无法从轴套腔内脱出,以保证轴套与主体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将轴套的外径限定为大于轴套腔的内径,可以使轴套与轴套腔之间保持过盈配合的状态,在轴套存在脱出轴套腔的趋势时,轴套与轴套腔的内壁之间出现较大的摩擦力,以使得轴套无法从轴套腔内脱出,以保证轴套与主体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轴套的内径为d5,1.1≤d4/d5≤1.6。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轴套的外径与轴套的内径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限定,具体地,轴套的外径为d4,轴套的内径为d5,1.1≤d4/d5≤1.6。可理解地,轴套的外径与轴套的内径比值过大,则容易导致轴套的占用空间过大,不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若轴套的外径与轴套的内径比值过小,则会导致轴套的壁厚过小,导致轴套的强度下降。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申请将轴套的外径与轴套的内径的比值限定为大于或等于1.1并小于或等于1.6,一方面能够保证轴套的强度满足使用要求,另一方面避免轴套的外径过大而导致的占用空间过大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d4/d5=1.2或d4/d5=1.5。
通过将轴套的外径与轴套的内径之间的比值的范围限定为大于或等于1.1并且小于或等于1.6,一方面能够保证轴套的强度满足使用要求,另一方面避免轴套的外径过大而导致的占用空间过大的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轴套腔的深度为H2,主体的高度为H3,0.32≤H2/H3≤1。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轴套腔的深度与主体的高度之间的关系进行限定,具体地,轴套腔的深度为H2,主体的高度为H3,0.32≤H2/H3≤1。可理解地,轴套放置于轴套腔内,轴套腔可设置在主体的端部,轴套腔的深度与主体的高度之间的比值过小,则说明轴套腔的深度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轴套容易从轴套腔内脱出,并且会导致轴套与主轴之间的接触面积不足,轴套对主轴的支撑效果较差。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申请将轴套腔的深度与主轴的高度之间的比值范围限定为大于或等于0.32并且小于或等于1,如此,可确保轴套能够稳固地安装于轴套腔内,并且轴套与主轴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轴套能够对主轴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在轴套腔的深度与主体的高度的比值为1的情况下,轴套贯穿地设置在主体内。
通过将轴套腔的深度与主体的高度之间的比值范围限定为大于或等于0.32并且小于或等于1,可确保轴套能够稳固地安装于轴套腔内,并且轴套与主轴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轴套能够对主轴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转轴腔的内径为d6,d5≤d6。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轴套的内径与转轴腔的内径之间的关系进行限定,具体地,轴套的内径为d5,转轴腔的内径为d6,d5≤d6。可理解地,轴套用于对主轴进行支撑,主轴穿过轴套和转轴腔,轴套的内壁摩擦系数较小,通过轴套对主轴进行支撑能够减小主轴与轴承组件之间的摩擦力。若主轴与轴承组件的其他部分也存在接触,那么则会增加主轴与轴承组件之间的摩擦力。为了避免主轴与除了轴套以外的轴承组件之间产生接触,本申请将轴套的内径设置为小于或等于转轴腔的内径,在主轴在穿过轴套之后,由于轴套腔的内径大于轴套的内径,即轴套腔的内径也大于主轴的外径,如此,可以使主轴与轴套腔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避免主轴与轴套腔的内壁接触,从而减小主轴与轴承组件之间的摩擦力。
通过将轴套的内径设置为小于或等于转轴腔的内径,可以使穿过轴套的主轴与转轴腔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避免主轴与轴套腔的内壁接触,从而减小主轴与轴承组件之间的摩擦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至少一个轴套腔位于主体的第一端和/或主体的第二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轴套腔的设置位置进行限定。具体地,至少一个轴套腔位于主体的第一端和/或主体的第二端。可理解地,当主轴受力发生弯曲变形时,位于轴承组件端部的主轴所产生的形变大于位于轴承组件中部区域的主轴所产生的形变,从而导致主轴与轴承组件端部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相对较大。因此,为了减小轴承组件与主轴之间的摩擦力,本申请将轴套腔设置于主体的端部,也即,将轴套设置于主体的端部,通过轴套对位于轴承组件端部的主轴进行支撑。由于轴套内壁的摩擦系数较小,因此,即使在位于轴承组件端部的主轴产生较大变形量的情况下,轴套与主轴之间的摩擦力仍然能保持较小的状态,从而减小了主轴与轴套组件之间的磨损。
进一步地,轴套腔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在轴套腔为一个的情况下,轴套腔设于主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轴套腔为两个的情况下,两个轴套腔分别设于主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轴套能够套设于主轴,轴套的内壁设有润滑涂层,润滑涂层用于减小主轴与所述轴套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减小轴套与主轴之间的摩擦力,在轴套的内壁设有用于减小摩擦系数的润滑涂层,在轴套套设于主轴的情况下,由于润滑涂层降低了轴套内壁的摩擦系数,从而减小了主轴与轴套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如此,即使主轴受力产生了较大的形变,轴套内壁的润滑涂层仍然能降低主轴与轴套之间的摩擦力,以减少主轴与轴承组件的磨损。
具体地,润滑涂层可以为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石墨纤维和碳纤维等固体润滑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在轴套和轴套腔为一个的情况下,轴承组件还包括:环形槽,与转轴腔连通,环形槽沿朝向轴套腔的方向延伸,至少部分主体位于环形槽与转轴腔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轴套和轴套腔均为一个的情况下,在主体远离轴套的另一端还设有环形槽,以通过环形槽来降低主轴与轴承组件之间的摩擦力。
具体地,环形槽与转轴腔连通,环形槽的槽壁与转轴腔的腔壁之间留有距离。可理解地,在主轴受力产生形变的情况下,若主体不设置环形槽,那么主轴则有可能与转轴腔的壁面直接接触,在主轴与转轴腔的壁面之间润滑不足的情况下,两者之间会产生干摩擦,进而导致主轴与轴承组件均受到较为严重的磨损。为了避免该问题,本申请设置了环形槽,由于环形槽的槽壁与转轴腔的腔壁之间留有距离,即环形槽的内径大于转轴腔的内径,因此,即使主轴受力变形,主轴与环形槽的槽壁之间也能够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避免主轴与环形槽的槽壁直接接触,防止主轴与轴承组件之间产生干摩擦的现象,降低主轴与轴承组件的磨损程度。
具体地,环形槽与转轴腔连通并沿朝向轴套腔的方向延伸,至少部分主体位于环形槽与转轴腔之间。主轴伸入转轴腔后,环形槽的槽壁与主轴之间具有距离,即使主轴受力变形,主轴与环形槽的槽壁也不会直接接触,避免两者之间产生干摩擦,降低主轴和轴承组件的磨损。
进一步地,在主轴受力变形的情况下,主轴挤转轴腔的腔壁,转轴腔的腔壁进而挤压环形槽,通过环形槽可以使部分转轴腔的腔壁产生一定的变形量,进而减小主轴与转轴腔的腔壁之间的摩擦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环形槽设于主体远离所述轴套腔的一端。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环形槽的设置位置进行限定,环形槽设于主体远离所述轴套腔的一端。可理解地,在主轴受力产生形变的情况下,位于轴承组件端部的主轴变形量较大,通过将环形槽设于主体远离轴套腔的一端,可以通过环形槽有效地减小主轴与轴承组件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主轴与轴承组件之间产生干摩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轴承组件还包括:安装盘,与主体相连,安装盘设有多个安装孔。
在该技术方案中,为了便于将轴承组件固定于压缩机中,在轴承组件中还设置了安装盘。具体地,安装盘与主体相连,安装盘上设有多个安装孔。轴承组件能够通过连接件连接于压缩机的各个部件上,连接件能够穿过安装孔与压缩机中的其他部件相连,从而实现对轴承组件的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技术方案中,安装盘设于主体的端部,多个安装孔沿安装盘的周向均布。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压缩机,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提出的轴承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压缩机,因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轴承组件,因此具有轴承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定子包括转子腔,转子位于转子腔内,转子能够相对于定子转动,转子包括主轴腔;曲轴,包括主轴,至少部分主轴位于主轴腔内,主轴的第一端与转子相连,转子能够带动主轴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压缩机的结构进行限定。压缩机包括电机,电机包括转子和定子,定子包括用于容纳转子的转子腔,转子能够相对于定子转动。
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曲轴,曲轴包括主轴,为了使主轴能够与电机相连,在转子中设有主轴腔,主轴穿设于主轴腔并与转子相连,在转子进行转动的情况下,转子能够带动主轴进行转动。从而实现电机对曲轴的带动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辅助轴承,套设于主轴的第二端,轴承组件位于电机与辅助轴承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压缩机中还设有辅助轴承,辅助轴承套设于主轴的第二端,轴承组件位于电机与辅助轴承之间。通过在主轴的第二端套设辅助轴承,可通过辅助轴承对主轴进行进一步支撑,以使曲轴保持稳定。
进一步地,压缩机还包括壳体,电机、辅助轴承、曲轴和轴承组件均设于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轴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未安装轴套的轴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曲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轴承组件,110主体,111转轴腔,120轴套腔,130轴套,142环形槽,150安装盘,151安装孔,200压缩机,210电机,211转子,212定子,220曲轴,221主轴,230辅助轴承,240壳体,250滚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轴承组件100和压缩机200。
实施例一: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轴承组件100,用于压缩机200中,压缩机200包括电机210和穿设于电机210的主轴221,电机210的铁芯厚度为H1,主轴221的外径为d1,H1/d1>3.5,轴承组件100套设于主轴221,轴承组件100包括:主体110,包括转轴腔111;至少一个轴套腔120,设于主体110;至少一个轴套130,轴套130设置于轴套腔120内;主体110的外径为d2,轴套腔120的内径为d3,0.6≤d3/d2≤0.85。
本申请所提出的轴承组件100,能够套设于压缩机200中曲轴220的主轴221上,用于对主轴221进行支撑,压缩机200中设有电机210,主轴221与电机210相连,电机210能够带动主轴221转动。该轴承组件100能够用于一种电机210的铁芯厚度与主轴221轴径比值较大的压缩机200,具体地,如图1和图5所示,电机210的铁芯厚度为H1,主轴221的外径为d1,H1/d1>3.5。可理解地,压缩机200的能效与压缩机200中电机210的铁芯厚度以及曲轴220的直径相关,通过将电机210的铁芯厚度与主轴221的外径之间的比值限定为大于3.5,可有效地提高压缩机200的能效,并同时保证压缩机200尽量小型化。
可理解地,在电机210的铁芯厚度与主轴221轴径比值较大的情况下,主轴221容易产生较大的变形,从而导致主轴221与轴承之间的摩擦力增大。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轴承组件100,该轴承组件100能够在主轴221产生较大变形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与主轴221之间保持较小摩擦力的状态。
具体地,轴承组件100包括主体110,主体110包括转轴腔111,转轴腔111用于容纳主轴221,主轴221穿过转轴腔111。进一步地,轴承组件100包括至少一个轴套腔120和至少一个轴套130,其中,轴套130放置于轴套腔120内,轴套130套设于主轴221,以对主轴221进行支撑。相较于通过轴承腔的腔壁对主轴221进行支撑的结构来说,通过在轴承组件100中设置轴套130并通过轴套130对主轴221进行支撑,可减小主轴221与轴承组件100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主轴221与轴承组件100的摩擦损耗,延长主轴221与轴承组件1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减小轴承组件100的磨损程度,对主体110与轴套腔120的尺寸之间的关系进行限定。可理解地,轴套130设置在轴套腔120内,轴套腔120设置于主体110内,轴套130对主轴221进行支撑,在主轴221受力出现弯曲的情况下,主轴221通过轴套130将弯曲压力传递至轴套腔120的壁面,从而使轴套腔120附近的主体110受到来自主轴221的压力。若主体110的外径与轴套腔120的内径的比值过小,则说明主体110的外壁与轴套腔120的内壁之间的厚度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主体110的刚性较差,容易导致轴套腔120附近的主体110出现较为明显的受力变形,进而增大轴承组件100的磨损程度。若主体110的外径与轴套腔120的内径比值过大,在主轴221的尺寸确定的情况下,则容易导致主体110的外径过大,增加轴承组件100的占用空间,不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申请对主体110的外径与轴套腔120的内径的比值进行限定。具体地,主体110的外径为d2,轴套腔120的内径为d3,0.6≤d3/d2≤0.85,如此,一方面能够避免由于主体110的壁厚过小而导致的主体110变形量较大,进而导致轴承组件100模式程度增大的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主体110外径过大,减小了轴承组件100的占用空间,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d3/d2=0.65或d3/d2=0.75。
通过在轴承组件100中设置轴套130,可通过轴套130与主轴221配合,以减小主轴221与轴承组件100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主轴221与轴承组件100的磨损程度。进一步地,通过对用于容纳轴套130的轴套腔120的内径与轴承组件100的主体110的外径之间的比值进行范围限定,一方面能够避免由于主体110的壁厚过小而导致的主体110变形量较大,进而导致轴承组件100模式程度增大的问题,另一方面避免主体110外径过大,减小了轴承组件100的占用空间,有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
实施例二: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轴套130的外径为d4,d4>d3。
在该实施例中,对轴套130的外径与轴套腔120的内径之间的关系进行限定。具体地,轴套130的外径为d4,轴套腔120的内径为d3,d4>d3。可理解地,轴套130放置于轴套腔120内,若轴套130的外径小于轴套腔120的内径,这样会导致轴套130与轴套腔12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轴套130与轴套腔120之间在没有连接件的情况下,轴套130活动地设置在轴套腔120内,这容易导致轴套130从轴套腔120内脱出。若轴套130的外径与轴套腔120的内径相同,则轴套130与轴套腔120的内壁相贴合,在轴套130受压的情况下,轴套130与轴套腔120的内壁之间存在一定的摩擦力,但由于轴套130与轴套腔120的内壁为刚好贴合的状态,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较小,轴套130仍然比较容易从轴套腔120内脱出。为了使轴套130能够稳固地设置在轴套腔120内,本申请将轴套130的外径设置为大于轴套腔120的内径,如此,使得轴套130与轴套腔120之间为过盈配合的状态,轴套130的外壁紧紧挤压轴套腔120的内壁,在轴套130存在脱出轴套腔120的趋势时,轴套130与轴套腔120的内壁之间出现较大的摩擦力,以使得轴套130无法从轴套腔120内脱出,以保证轴套130与主体110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将轴套130的外径限定为大于轴套腔120的内径,可以使轴套130与轴套腔120之间保持过盈配合的状态,在轴套130存在脱出轴套腔120的趋势时,轴套130与轴套腔120的内壁之间出现较大的摩擦力,以使得轴套130无法从轴套腔120内脱出,以保证轴套130与主体110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轴套130的内径为d5,1.1≤d4/d5≤1.6。
在该实施例中,对轴套130的外径与轴套130的内径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限定,具体地,轴套130的外径为d4,轴套130的内径为d5,1.1≤d4/d5≤1.6。可理解地,轴套130的外径与轴套130的内径比值过大,则容易导致轴套130的占用空间过大,不利于产品的小型化设计。若轴套130的外径与轴套130的内径比值过小,则会导致轴套130的壁厚过小,导致轴套130的强度下降。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申请将轴套130的外径与轴套130的内径的比值限定为大于或等于1.1并小于或等于1.6,一方面能够保证轴套130的强度满足使用要求,另一方面避免轴套130的外径过大而导致的占用空间过大的问题。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d4/d5=1.2或d4/d5=1.5。
通过将轴套130的外径与轴套130的内径之间的比值的范围限定为大于或等于1.1并且小于或等于1.6,一方面能够保证轴套130的强度满足使用要求,另一方面避免轴套130的外径过大而导致的占用空间过大的问题。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轴套腔120的深度为H2,主体110的高度为H3,0.32≤H2/H3≤1。
在该实施例中,对轴套腔120的深度与主体110的高度之间的关系进行限定,具体地,轴套腔120的深度为H2,主体110的高度为H3,0.32≤H2/H3≤1。可理解地,轴套130放置于轴套腔120内,轴套腔120可设置在主体110的端部,轴套腔120的深度与主体110的高度之间的比值过小,则说明轴套腔120的深度较小,在这种情况下,轴套130容易从轴套腔120内脱出,并且会导致轴套130与主轴221之间的接触面积不足,轴套130对主轴221的支撑效果较差。为了避免上述问题,本申请将轴套腔120的深度与主轴221的高度之间的比值范围限定为大于或等于0.32并且小于或等于1,如此,可确保轴套130能够稳固地安装于轴套腔120内,并且轴套130与主轴221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轴套130能够对主轴221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进一步地,在轴套腔120的深度与主体110的高度的比值为1的情况下,轴套130贯穿地设置在主体110内。
通过将轴套腔120的深度与主体110的高度之间的比值范围限定为大于或等于0.32并且小于或等于1,可确保轴套130能够稳固地安装于轴套腔120内,并且轴套130与主轴221之间具有足够的接触面积,轴套130能够对主轴221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实施例四:
如图2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转轴腔111的内径为d6,d5≤d6。
在该实施例中,对轴套130的内径与转轴腔111的内径之间的关系进行限定,具体地,轴套130的内径为d5,转轴腔111的内径为d6,d5≤d6。可理解地,轴套130用于对主轴221进行支撑,主轴221穿过轴套130和转轴腔111,轴套130的内壁摩擦系数较小,通过轴套130对主轴221进行支撑能够减小主轴221与轴承组件100之间的摩擦力。若主轴221与轴承组件100的其他部分也存在接触,那么则会增加主轴221与轴承组件100之间的摩擦力。为了避免主轴221与除了轴套130以外的轴承组件100之间产生接触,本申请将轴套130的内径设置为小于或等于转轴腔111的内径,在主轴221在穿过轴套130之后,由于轴套腔120的内径大于轴套130的内径,即轴套腔120的内径也大于主轴221的外径,如此,可以使主轴221与轴套腔120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避免主轴221与轴套腔120的内壁接触,从而减小主轴221与轴承组件100之间的摩擦力。
通过将轴套130的内径设置为小于或等于转轴腔111的内径,可以使穿过轴套130的主轴221与转轴腔111的内壁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避免主轴221与轴套腔120的内壁接触,从而减小主轴221与轴承组件100之间的摩擦力。
实施例五: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轴套腔120位于主体110的第一端和/或主体110的第二端。
在该实施例中,对轴套腔120的设置位置进行限定。具体地,至少一个轴套腔120位于主体110的第一端和/或主体110的第二端。可理解地,当主轴221受力发生弯曲变形时,位于轴承组件100端部的主轴221所产生的形变大于位于轴承组件100中部区域的主轴221所产生的形变,从而导致主轴221与轴承组件100端部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相对较大。因此,为了减小轴承组件100与主轴221之间的摩擦力,本申请将轴套腔120设置于主体110的端部,也即,将轴套130设置于主体110的端部,通过轴套130对位于轴承组件100端部的主轴221进行支撑。由于轴套130内壁的摩擦系数较小,因此,即使在位于轴承组件100端部的主轴221产生较大变形量的情况下,轴套130与主轴221之间的摩擦力仍然能保持较小的状态,从而减小了主轴221与轴套130组件之间的磨损。
进一步地,轴套腔1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在轴套腔120为一个的情况下,轴套腔120设于主体1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在轴套腔120为两个的情况下,两个轴套腔120分别设于主体11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进一步地,轴套130能够套设于主轴221,轴套130的内壁设有润滑涂层,润滑涂层用于减小主轴221与轴套130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减小轴套130与主轴221之间的摩擦力,在轴套130的内壁设有用于减小摩擦系数的润滑涂层,在轴套130套设于主轴221的情况下,由于润滑涂层降低了轴套130内壁的摩擦系数,从而减小了主轴221与轴套130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如此,即使主轴221受力产生了较大的形变,轴套130内壁的润滑涂层仍然能降低主轴221与轴套130之间的摩擦力,以减少主轴221与轴承组件100的磨损。
具体地,润滑涂层可以为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石墨纤维和碳纤维等固体润滑材料。
实施例六: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轴套和轴套腔120为一个的情况下,轴承组件100还包括:环形槽142,与转轴腔111连通,环形槽142沿朝向轴套腔120的方向延伸,至少部分主体110位于环形槽142与转轴腔111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在轴套和轴套腔120均为一个的情况下,在主体110远离轴套的另一端还设有环形槽142,以通过环形槽142来降低主轴与轴承组件100之间的摩擦力。
具体地,环形槽142与转轴腔111连通,环形槽142的槽壁与转轴腔111的腔壁之间留有距离。可理解地,在主轴受力产生形变的情况下,若主体110不设置环形槽142,那么主轴则有可能与转轴腔111的壁面直接接触,在主轴与转轴腔111的壁面之间润滑不足的情况下,两者之间会产生干摩擦,进而导致主轴与轴承组件100均受到较为严重的磨损。为了避免该问题,本申请设置了环形槽142,由于环形槽142的槽壁与转轴腔111的腔壁之间留有距离,即环形槽142的内径大于转轴腔111的内径,因此,即使主轴受力变形,主轴与环形槽142的槽壁之间也能够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避免主轴与环形槽142的槽壁直接接触,防止主轴与轴承组件100之间产生干摩擦的现象,降低主轴与轴承组件100的磨损程度。
具体地,环形槽142与转轴腔111连通并沿朝向轴套腔120的方向延伸,至少部分主体110位于环形槽142与转轴腔111之间。主轴伸入转轴腔111后,环形槽142的槽壁与主轴之间具有距离,即使主轴受力变形,主轴与环形槽142的槽壁也不会直接接触,避免两者之间产生干摩擦,降低主轴和轴承组件100的磨损。
进一步地,在主轴受力变形的情况下,主轴挤转轴腔111的腔壁,转轴腔111的腔壁进而挤压环形槽142,通过环形槽142可以使部分转轴腔111的腔壁产生一定的变形量,进而减小主轴与转轴腔111的腔壁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环形槽142设于主体110远离所述轴套腔120的一端。
在该实施例中,对环形槽142的设置位置进行限定,环形槽142设于主体110远离所述轴套腔120的一端。可理解地,在主轴221受力产生形变的情况下,位于轴承组件100端部的主轴221变形量较大,通过将环形槽142设于主体110远离轴套腔120的一端,可以通过环形槽142有效地减小主轴221与轴承组件100之间的摩擦力,避免主轴221与轴承组件100之间产生干摩擦。
实施例七: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轴承组件100还包括:安装盘150,与主体110相连,安装盘150设有多个安装孔151。
在该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将轴承组件100固定于压缩机200中,在轴承组件100中还设置了安装盘150。具体地,安装盘150与主体110相连,安装盘150上设有多个安装孔151。轴承组件100能够通过连接件连接于压缩机200的各个部件上,连接件能够穿过安装孔151与压缩机200中的其他部件相连,从而实现对轴承组件100的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安装盘150设于主体110的端部,多个安装孔151沿安装盘150的周向均布。
实施例八: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出了一种压缩机200,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提出的轴承组件100。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的压缩机200,因包括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轴承组件100,因此具有轴承组件100的全部有益效果。
实施例九: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压缩机200还包括:电机210,包括转子211和定子212,定子212包括转子腔,转子211位于转子腔内,转子211能够相对于定子212转动,转子211包括主轴腔;曲轴220,包括主轴221,至少部分主轴221位于主轴腔内,主轴221的第一端与转子211相连,转子211能够带动主轴221转动。
在该实施例中,对压缩机200的结构进行限定。压缩机200包括电机210,电机210包括转子211和定子212,定子212包括用于容纳转子211的转子腔,转子211能够相对于定子212转动。
进一步地,压缩机200还包括曲轴220,曲轴220包括主轴221,为了使主轴221能够与电机210相连,在转子211中设有主轴腔,主轴221穿设于主轴腔并与转子211相连,在转子211进行转动的情况下,转子211能够带动主轴221进行转动。从而实现电机210对曲轴220的带动作用。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压缩机200还包括:辅助轴承230,套设于主轴221的第二端,轴承组件100位于电机210与辅助轴承230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在压缩机200中还设有辅助轴承230,辅助轴承230套设于主轴221的第二端,轴承组件100位于电机210与辅助轴承230之间。通过在主轴221的第二端套设辅助轴承230,可通过辅助轴承230对主轴221进行进一步支撑,以使曲轴220保持稳定。
进一步地,压缩机200还包括滚子250,滚子250套设于曲轴220的凸部,在曲轴220转动的情况下,曲轴220的凸部能够带动滚子250转动。
进一步地,压缩机200还包括壳体240,电机210、辅助轴承230、曲轴220和轴承组件100均设于壳体240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用于压缩机中,所述压缩机包括电机和穿设于所述电机的主轴,所述电机的铁芯厚度为H1,所述主轴的外径为d1,H1/d1>3.5,所述轴承组件套设于主轴,所述轴承组件包括:
主体,包括转轴腔;
至少一个轴套腔,设于所述主体;
至少一个轴套,所述轴套设置于所述轴套腔内;所述主体的外径为d2,所述轴套腔的内径为d3,0.6≤d3/d2≤0.8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套的外径为d4,d4>d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套的内径为d5,1.1≤d4/d5≤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套腔的深度为H2,所述主体的高度为H3,0.32≤H2/H3≤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腔的内径为d6,d5≤d6。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轴套腔位于所述主体的第一端和/或所述主体的第二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套和所述轴套腔为一个的情况下,所述轴承组件还包括:
环形槽,与所述转轴腔连通,所述环形槽沿朝向所述轴套腔的方向延伸,至少部分所述主体位于所述环形槽与所述转轴腔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形槽设于所述主体远离所述轴套腔的一端。
9.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轴承组件。
CN202222861741.1U 2022-10-28 2022-10-28 轴承组件和压缩机 Active CN218177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1741.1U CN218177465U (zh) 2022-10-28 2022-10-28 轴承组件和压缩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861741.1U CN218177465U (zh) 2022-10-28 2022-10-28 轴承组件和压缩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77465U true CN218177465U (zh) 2022-12-30

Family

ID=84608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861741.1U Active CN218177465U (zh) 2022-10-28 2022-10-28 轴承组件和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774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227046A1 (en) Bearing arrangement for a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CN218177465U (zh) 轴承组件和压缩机
CN210273684U (zh) 电桥中电机的转子轴安装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电桥
CN115492767A (zh) 轴承组件和压缩机
CN215908074U (zh) 空压机转子组件
CN107276289B (zh) 电机及具有其的洗衣机
CN210889326U (zh) 泵送装置、旋转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09839114U (zh) 变速器和车辆
CN115720016A (zh) 电机和车辆
CN210490615U (zh) 电机、动力装置及可移动平台
CN109163016B (zh) 可倾瓦式含油轴承和电机
CN217653102U (zh) 外球笼连接结构及电动汽车
CN218102803U (zh) 电机和驱动组件以及智能清洁机器人
CN101539139A (zh) 双钢背衬套机油泵
CN219107201U (zh) 轴承电腐蚀抑制结构、电机和车辆
CN219611497U (zh) 电机和机器人
CN216794734U (zh) 电机座、无人机用电机组件及无人机
CN216020633U (zh) 一种多功能食品加工机
CN109139469B (zh) 一种转子式压缩机
CN218387054U (zh) 一种电机
CN216111755U (zh) 无油衬套
CN217813959U (zh) 一种用于风机轴承润滑的甩油盘装置及风机
CN216812053U (zh) 外转子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8625133U (zh) 一种能防起步倒车异响的驱动轴
CN215567936U (zh) 一种可分离式的机械密封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