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73638U - 一种出料装置及其天线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出料装置及其天线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73638U CN218173638U CN202121141019.XU CN202121141019U CN218173638U CN 218173638 U CN218173638 U CN 218173638U CN 202121141019 U CN202121141019 U CN 202121141019U CN 218173638 U CN218173638 U CN 2181736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conveying unit
- conveying
- driving module
- produc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料装置及其天线检测系统;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底座、吸附单元、移动单元、第一输送单元以及第二输送单元,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产品的治具,所述吸附单元吸取外部产品,所述移动单元带动吸附单元水平移动以将产品移动至第一输送单元或第二输送单元上的治具中,所述第一输送单元或第二输送单元输送产品;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多重识别定位,有效减少了误报率;通过设置两条输送线,实现了将OK产品与NG产品进行分类下料,有效简化了后续的管理工序,使得整个流程效率更高;通过设计一种天线检测系统,使得天线检测的自动化程度更高,有效提高了天线的检测效率以及准确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出料装置及其天线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成熟,手机天线的设计空间也是越来越小,目前很多天线设计都是贴着手机中框设计或者借助手机金属中框的一部分作为天线的辐射体,例如FPC天线,FPC天线的质量直接影响手机性能,对于生产厂家而言,保证FPC天线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FPC天线在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镀金划伤、硬板破损、露铜、端子连锡、氧化、压伤变形、翘起变形等问题,因此,在FPC天线出厂前需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不能忽视或者省略任何一个测试点。
在现阶段的FPC天线的制造行业中,传统的人工检测仍为检测的主要方法。但随着FPC天线产品线宽线距越来越小,图像密度越来越高,传统人工检测因检测时间长、误报率高而无法满足产业需求。
因此,设计一种可全方位、全自动检测FPC天线性能的出料装置及其天线检测系统对本领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全方位、全自动检测FPC天线性能的出料装置及其天线检测系统,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检测时间长、误报率高且无法满足产业需求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出料装置,其优选在于: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均设置在底座上的吸附单元、移动单元、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产品的治具,所述吸附单元吸取外部产品,所述移动单元带动吸附单元水平移动以将产品吸附至第一输送单元或第二输送单元上的治具中,所述第一输送单元或第二输送单元输送产品以实现产品出料。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上均设置有进料位和出料位,所述吸附单元配合移动单元将产品吸附至第一输送单元或第二输送单元的进料位上的治具中,所述第一输送单元或第二输送单元将该治具输送至出料位以实现产品出料。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包括第一驱动模块以及与第一驱动模块连接的第一输送带,所述治具设置在第一输送带上,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可驱动第一输送带移动并带动治具移动。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主齿轮以及第一副齿轮,所述第一电机驱动与第一主齿轮固定且可驱动其转动,并带动第一输送带移动以输送产品,并带动第一副齿轮转动以提高传动效率。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包括第二驱动模块以及与第二驱动模块连接的第二输送带,所述治具设置在第二输送带上,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可驱动第二输送带移动并带动治具移动。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主齿轮以及第二副齿轮,所述第二电机驱动与第二主齿轮固定且可驱动其转动,并带动第二输送带移动以输送产品,并带动第二副齿轮转动以提高传动效率。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吸附单元包括第三驱动模块、与第三驱动模块连接的转动模块以及吸嘴,所述吸嘴设置在转动模块上,所述第二驱动模块驱动转动模块转动并带动吸嘴移动。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出料装置还包括定位单元以及用于感应产品位置的传感器,所述定位单元设置在底座上且对应进料位位置,所述传感器设置在底座上且其位置与治具对应。
其中,较佳方案为:所述移动单元包括第四驱动模块、与第四驱动模块连接的滑杆、用于承接吸附模块的导轨以及设置在滑杆上且与吸附单元连接的滑块,所述第四驱动模块可驱动滑杆旋转并带动滑块沿滑杆移动,以带动吸附模块沿导轨移动。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天线检测系统,其优选方案在于:所述天线检测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出料装置,还包括上料装置、上料机械手、翻转装置、进料装置、检测装置、下料机械手以及下料装置,天线经上料装置上料,并经上料机械手抓取至翻转装置进行180°翻转,并将翻转后的天线抓取至进料装置,再经进料装置吸取至检测单元进行检测,检测后的天线经出料装置出料至下料装置,并经下料装置进行下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出料装置,有效提高了提高了产品的输送效率;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传感器以及定位单元以进行多重识别定位,有效减少了误报率;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两条输送线,实现了将OK产品与NG产品进行分类下料,有效简化了后续的管理工序,使得整个流程自动化程度更高,效率更高;进一步地,通过设计一种天线检测系统,使得天线检测的自动化程度更高,有效提高了天线的检测效率以及准确度。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定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输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输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吸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吸附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移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天线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料装置。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出料装置。
一种出料装置,参考图1,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底座1以及均设置在底座1上的移动单元2、吸附单元3、第一输送单元4和第二输送单元5,所述第一输送单元4和第二输送单元5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产品的治具c,所述吸附单元2吸取外部产品,所述移动单元3带动吸附单元2水平移动以将产品吸附至第一输送单元4或第二输送单元5上的治具c中,所述第一输送单元4或第二输送单元5输送产品以实现产品出料。
具体的,当产品检测完成后,需要通过出料装置进行出料,由于产品经检测后可鉴定为OK产品或者是NG产品两种情况,所以在出料装置中需要设置两个输送单元,分别对OK产品以及NG产品进行分类出料,以方便后续管理。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第一输送单元4为OK产品输送单元,第二输送单元5为NG产品输送单元,所述OK产品输送单元和NG产品输送单元平行设置,以方便吸附单元2放置产品,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将第一输送单元4设置为NG产品输送单元,将第二输送单元5设置为OK产品输送单元,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OK产品输送单元和NG产品输送单元的相对位置。所述吸附单元2主要是用于从外部吸取产品至OK产品输送单元或NG产品输送单元中。由于本实施例中,所述OK产品输送单元和所述NG产品输送单元为平行设置,所以在放置产品时,需要额外采用一个移动单元3来驱动吸附单元2水平移动以扩大吸附单元2的运动范围,以满足场景需求。
进一步地,并参考图2,为了方便产品的进一步定位以提高出料的稳定性和精准度,所述第一输送单元4和第二输送单元5上还均设置有进料位a和出料位b,当吸附单元2吸附产品前,所述第一输送单元4和第二输送单元5将空治具输送至进料位a,进一步地,吸附单元2从上一工位吸取产品,当吸取的产品为OK产品时,所述吸附单元2将产品移动至第一输送单元4的进料位a上的空治具中,待产品放置完毕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4将放置有OK产品的治具输送至出料位b,以进行OK产品的出料;当吸取的产品为NG产品时,所述移动单元3带动所述吸附单元2水平移动至第二输送单元5处,所述吸附单元2将NG产品移动至第二输送单元5的进料位a上的空治具中,待产品放置完毕后,所述第二输送单元5将放置有NG产品的治具c输送至出料位b,以进行NG产品的出料。
进一步地,并参考图3,所述出料装置还包括定位单元,所述定位单元设置在底座1上且对应进料位a位置,以对产品定位。
具体的,并参考图1-图3,所述定位单元包括固定座61以及定位板62,所述固定座61固定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定位板62与固定座61固定连接且设置在进料位a的上方,所述定位板62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主要是为了方便吸附单元2将产品吸附至治具c上,其中,当吸附单元2吸附有产品后将产品正对着通孔位置,进一步地,吸附单元2可穿过通孔将产品吸附至空治具上。
进一步地,并参考图1-图3,所述出料装置还包括用于感应产品位置的传感器7,所述传感器7设置在底座1上且其位置与治具c对应。
具体的,所述出料装置还包括多个传感器7,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安装传感器7的传感器安装座,所述传感器7通过传感器安装座固定在底座1上,且每一传感器7的设置位置均与治具c的位置相对应,以感应产品位置,进一步提高输送的精准度。
通过设置该出料装置,可实现产品的自动出料,其相对于人工出料,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出料效率,还可以有效提高出料的稳定性以及精准度,通过将该进料装置E运用到实际场景中,可有效提高整个场景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地,通过设置两条输送线将产品进行OK以及NG的分类出料,方便后续管理,提高了整个产品检测和管理的自动化程度。进而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输送单元。
参考图1和图4,所述第一输送单元4包括第一驱动模块以及与第一驱动模块连接的第一输送带42,所述治具c设置在第一输送带42上,所述第一驱动模块41可驱动第一输送带42移动并带动治具c移动。
具体的,并参考图4,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机411、第一主齿轮412以及第一副齿轮413,所述第一电机411驱动与第一主齿轮412固定且可驱动其转动,所述第一输送带42套设在两个齿轮外部,且所述第一主齿轮412和所述第一副齿轮413分别抵靠在第一输送带42内侧的两端,以支撑以及带动第一输送带42,具体的,当第一电机411工作时,其输出轴转动,并带动第一主齿轮412转动,并带动第一输送带42移动以运输产品,且所述第一输送带42移动可使得第一副齿轮413转动,以实现进一步传动,有效提高整个输送单元的动力和输送效率。
进一步地,并参考图4,为方便安装第一输送单元4,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两块支撑板d,所述第一电机411固定设置在其中一支撑板d外侧,所述第一输送带42、第一主齿轮412以及第一副齿轮413均设置在两块支撑板d之间,所述支撑板d对应第一电机411输出轴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电机411输出轴可穿过通孔与第一主齿轮412固定。
进一步地,并参考图4,为了防止治具c在输送过程中受到应力或惯性影响而产生偏移,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两个限位条e,两个所述限位条e分别固定在两块支撑板d上方且对应第一输送带42的两侧位置。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输送单元。
参考图5,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包括第二驱动模块以及与第二驱动模块连接的第二输送带52,所述治具c设置在第二输送带52上,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可驱动第二输送带52移动并带动治具c移动。
具体的,参考图1和图6,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第二电机511、第二主齿轮512以及第二副齿轮513,所述第二电机511驱动与第二主齿轮512固定且可驱动其转动,所述第二输送带52套设在两个齿轮外部,且所述第二主齿轮512和所述第二副齿轮513分别抵靠在第二输送带52内侧的两端,以支撑以及带动第二输送带52,具体的,当第二电机511工作时,其输出轴转动,并带动第二主齿轮512转动,并带动第二输送带52移动以运输产品,且所述第二输送带52移动可使得第二副齿轮513转动,以实现进一步传动,有效提高整个输送单元的动力和输送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输送单元5的安装方式与第一输送单元4类似,为方便安装第二输送单元5,所述底座1上同样设置有两块支撑板d,所述第二电机511固定设置在其中一个支撑板d外侧,所述第二输送带52、第二主齿轮512以及第二副齿轮513均设置在两块支撑板d之间,所述支撑板d对应第二电机511输出轴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电机511输出轴可穿过通孔与第二主齿轮512固定。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治具c在输送过程中受到应力或惯性影响而产生偏移,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两个限位条e,两个所述限位条e分别固定在两块支撑板d上方且对应第二输送带52的两侧位置。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附单元。
参考图1和图6,所述吸附单元包括第三驱动模块31、与第三驱动模块31连接的转动模块32以及吸嘴33,所述吸嘴33设置在转动模块32上,所述第二驱动模块驱动转动模块32转动并带动吸嘴33移动。
具体的,所述第三驱动模块31为第三电机,所述转动模块32的一端与第三电机固定连接,其另一端用于安装吸嘴33,其主要是为了带动吸嘴33移动,以将外部产品吸附至第一输送单元4或第二输送单元5中,所述转动模块32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场景进行设定。
在本实施例中,并参考图7,所述转动模块32包括转动板321以及用于安装吸嘴33的安装柱322,所述转动板321的一端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柱322的一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柱322的另一端部上设置有吸嘴33安装座,所述吸嘴33通过吸嘴33安装座固定设置在安装柱322的端部,其中,所述第三驱动模块31通过其输出轴转动可驱动转动板321的一端部旋转,以使得转动板321的另一端部以输出轴为圆心做圆周运动,由于该转动板321的另一端部是与安装柱322的一端部固定连接的,其做圆周运动可以使得安装柱322的垂直以及水平位置进行改变,以带动产品进行水平位置或垂直位置的改变,该方式可以满足更大范围的场景需要。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转动模块32在多次反复运动中出现位置偏移而影响产品进料的精准度和稳定性,所述转动模块32上还设置有用于限位的限位板323和固定柱324,所述限位板323上设置有槽口,所述转动板321上设置有通孔,所述固定柱324的一端与安装柱322固定,其另一端穿过通孔与转动板321连接,并穿过槽口与限位板323连接,以实现限位转动。
整个出料装置A的工作流程为:所述第三驱动模块31驱动转动板321的一端部旋转,以使得转动板321的另一端部以输出轴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并使得固定柱324的一端沿着限位板323的槽口进行移动,以带动安装柱322移动,并使得吸嘴33移动至外部工位吸取产品,当吸嘴33吸取到产品后,当被吸取的产品为OK产品时,所述吸嘴33将被移动至第一输送单元4上的进料位a处,并穿过该进料位a上的定位单元以将产品放置进对应的空治具中,当产品放置在治具c中后,所述第一电机411工作并通过其输出轴转动以带动第一主齿轮412转动,所述第一主齿轮412与第一副齿轮413配合以带动第一输送带42移动,并通过与限位条e配合使得第一输送带42平稳移动,并带动放置有产品的治具c平稳移动,在移动过程中,通过传感器7感应其位置使得其输送精准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当该放置有产品的治具c被移动至出料位b时,将通过外部设备进行产品的下料;当被吸取的产品为NG产品时,所述吸嘴33将被移动至第二输送单元5上的进料位a处,并穿过该进料位a上的定位单元以将产品放置进对应的空治具中,当产品放置在治具c中后,所述第二电机511工作并通过其输出轴转动以带动第二主齿轮512转动,所述第二主齿轮512与第二副齿轮513配合以带动第二输送带52移动,并通过与限位条e配合使得第二输送带52平稳移动,并带动放置有产品的治具c平稳移动,在移动过程中,通过传感器7感应其位置使得其输送精准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当该放置有产品的治具c被移动至出料位b时,将通过外部设备进行产品的下料。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移动单元。
参考图1和图8,所述移动单元包括第四驱动模块21、与第四驱动模块21连接的滑杆22、用于承接吸附模块3的导轨23以及设置在滑杆22上且与吸附单元3连接的滑块24,所述第四驱动模块21可驱动滑杆22旋转并带动滑块24沿滑杆22移动,以带动吸附模块3沿导轨23移动。
具体的,所述滑杆22的端部与第四驱动模块2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四驱动模块21工作,其输出轴旋转可带动滑杆22旋转,所述滑杆22旋转可带动滑块24沿滑杆22移动,由于所述滑块24的侧边与吸附单元固定连接,所以其可带动吸附单元一通沿滑杆22水平移动,为减少吸附单元底部的摩擦力影响,所述移动单元还在吸附单元的底部设置有导轨23,所述导轨23上还设置有导向块231,将所述吸附单元的底部固定设置在导向块231上,当所述滑块24带懂吸附单元水平移动时,可带动导向块231沿导轨23水平移动,以减少吸附单元移动的摩擦力。
如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天线检测系统。
参考图9,所述天线检测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出料装置A,还包括上料装置B、上料机械手C、翻转装置D、进料装置E、检测装置F、下料机械手G以及下料装置H,天线经上料装置B上料,并经上料机械手C抓取至翻转装置D进行180°翻转,并将翻转后的天线抓取至进料装置E,再经进料装置E吸取至检测单元进行检测,检测后的天线经出料装置A出料至下料装置H,并经下料装置H进行下料。
具体的,当所述天线检测系统进行天线检测时,其整个流程为:先将放置有天线的进料盘上至上料装置B上,上料机械手C从上料装置B上抓取进料盘中的天线,并抓取至翻转装置D,在实际检测中,由于天线在进料盘中的摆放朝向与其在检测时所需的朝向相反,所以需要利用翻转装置D将天线进行180°翻转,使得其两面调换以便于检测,当天线被翻转装置D翻转后,经上料机械手C抓取至进料装置E进行进一步定位,再经进料装置E吸取至检测装置F进行多个项目检测,当天线的多个项目检测结束后,经出料装置A进行出料,出料后的天线经下料机械手G抓取至下料装置H进行下料。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下料装置H包括ok天线的下料装置H以及NG天线的下料装置H。
其中,所述天线的检测项目具体包括,硬板破损、露铜检测,端子连锡、锡珠、氧化检测,FPC压伤、变形检测以及弹片变形、钢片翘起检测等,所述检测装置FEE包括与各检测项目对应的检测模块,例如镀金划伤、脏污检测模块,端子连锡、锡珠、氧化检测模块,FPC压伤、变形检测模块以及弹片变形、钢片翘起检测模块等。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底座以及均设置在底座上的吸附单元、移动单元、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上均设置有多个用于放置产品的治具,所述吸附单元吸取外部产品,所述移动单元带动吸附单元水平移动以将产品吸附至第一输送单元或第二输送单元上的治具中,所述第一输送单元或第二输送单元输送产品以实现产品出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和第二输送单元上均设置有进料位和出料位,所述吸附单元配合移动单元将产品吸附至第一输送单元或第二输送单元的进料位上的治具中,所述第一输送单元或第二输送单元将该治具输送至出料位以实现产品出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单元包括第一驱动模块以及与第一驱动模块连接的第一输送带,所述治具设置在第一输送带上,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可驱动第一输送带移动并带动治具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模块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主齿轮以及第一副齿轮,所述第一电机驱动与第一主齿轮固定且可驱动其转动,并带动第一输送带移动以输送产品,并带动第一副齿轮转动以提高传动效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单元包括第二驱动模块以及与第二驱动模块连接的第二输送带,所述治具设置在第二输送带上,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可驱动第二输送带移动并带动治具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模块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主齿轮以及第二副齿轮,所述第二电机驱动与第二主齿轮固定且可驱动其转动,并带动第二输送带移动以输送产品,并带动第二副齿轮转动以提高传动效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单元包括第三驱动模块、与第三驱动模块连接的转动模块以及吸嘴,所述吸嘴设置在转动模块上,所述第三驱动模块驱动转动模块转动并带动吸嘴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装置还包括定位单元以及用于感应产品位置的传感器,所述定位单元设置在底座上且对应进料位位置,所述传感器设置在底座上且其位置与治具对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单元包括第四驱动模块、与第四驱动模块连接的滑杆、用于承接吸附模块的导轨以及设置在滑杆上且与吸附单元连接的滑块,所述第四驱动模块可驱动滑杆旋转并带动滑块沿滑杆移动,以带动吸附模块沿导轨移动。
10.一种天线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检测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出料装置,还包括上料装置、上料机械手、翻转装置、进料装置、检测装置、下料机械手以及下料装置,天线经上料装置上料,并经上料机械手抓取至翻转装置进行180°翻转,并将翻转后的天线抓取至进料装置,再经进料装置吸取至检测单元进行检测,检测后的天线经出料装置出料至下料装置,并经下料装置进行下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141019.XU CN218173638U (zh) | 2021-05-25 | 2021-05-25 | 一种出料装置及其天线检测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141019.XU CN218173638U (zh) | 2021-05-25 | 2021-05-25 | 一种出料装置及其天线检测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73638U true CN218173638U (zh) | 2022-12-30 |
Family
ID=84605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141019.XU Active CN218173638U (zh) | 2021-05-25 | 2021-05-25 | 一种出料装置及其天线检测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73638U (zh) |
-
2021
- 2021-05-25 CN CN202121141019.XU patent/CN21817363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835708B (zh) | Pcb自动翻板机及其板居中工艺 | |
CN108557439B (zh) | 平面物体筛选下料装置 | |
CN1132510C (zh) | 传输装置 | |
CN108181325A (zh) | 玻璃缺陷自动化检测装置 | |
CN110223931A (zh) | 一种pl检测机及检测方法 | |
CN113844880A (zh) | 一种连线移载机 | |
CN111982507A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齿轮通孔检测装置 | |
CN215261718U (zh) | 一种笔记本电脑后壳平面度检测装置 | |
CN218173638U (zh) | 一种出料装置及其天线检测系统 | |
CN217212291U (zh) | 一种检测转盘及天线检测系统 | |
CN215785006U (zh) | 一种尺寸测量设备 | |
CN214146029U (zh) | 一种散热风扇自动组装机 | |
CN212845057U (zh) | 一种电子设备中框检测设备 | |
CN220371635U (zh) | 一种自动上下料的测高机 | |
CN215853533U (zh) | 一种料盘输送装置及其天线检测系统 | |
CN109499911B (zh) | 一种称重筛选机 | |
CN217780066U (zh) | 一种进料装置及其天线检测系统 | |
CN209815140U (zh) | 一种动力电池盖板翻转送料机 | |
CN212793807U (zh) | 一种基于机器人的led灯板底壳组装机 | |
CN214555442U (zh) | 一种多层线路板边缘平整度检测装置 | |
CN212638976U (zh) | 双料仓供料机构 | |
CN214812740U (zh) | 一种芯片检测系统 | |
CN212355490U (zh) | 一种用于铝型材加工设备的上料装置 | |
CN211014912U (zh) | 一种液晶屏线路aoi自动检测设备 | |
CN110715676B (zh) | 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