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46801U - 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及等温正火设备 - Google Patents

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及等温正火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46801U
CN218146801U CN202121868204.9U CN202121868204U CN218146801U CN 218146801 U CN218146801 U CN 218146801U CN 202121868204 U CN202121868204 U CN 202121868204U CN 218146801 U CN218146801 U CN 218146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internal circulation
assembly
cooling
cool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86820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云飞
缪明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Fengdong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Fengdong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Fengdong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Fengdong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86820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46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46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46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及等温正火设备,涉及热处理技术领域。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机壳、冷却组件、冷媒内循环组件和产品传送件;机壳一侧开设有进料口,相对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料口,且机壳位于进料口和出料口两者处均设置有可启闭的密封门;冷却组件、冷媒内循环组件和产品传送件均设置在机壳内,冷却组件与冷媒内循环组件连接,产品传送件能够穿过冷却组件。等温正火设备包括正火炉和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正火炉与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连接。达到了降低冷却过程对产品造成不良影响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及等温正火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及等温正火设备。
背景技术
等温正火主要是进行金属类产品(中、低碳钢、合金钢)的快速冷却处理,其主要的冷却方式引入外部空气进行冷却;现有的冷却方式由于使用外部空气作为冷却介质,且冷却装置需要将热空气排出,设备为非密封式结构,由于其结构特性导致常规式的正火室存在以下缺点:引入空气会对设备前、后端的加热或者其他装置造成温度的影响,尤其是会造成前段高温区产品氧化,在后续加工时候需要考虑足够的加工余量,而且,采用外部空气冷回导致产品表氧化严重,造成后续加工成本增加。
因此,提供一种降低冷却过程对产品造成不良影响的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及等温正火设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及等温正火设备,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冷却过程易对产品造成不良影响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机壳、冷却组件、冷媒内循环组件和产品传送件;
所述机壳一侧开设有进料口,相对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料口,且所述机壳位于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两者处均设置有可启闭的密封门;
所述冷却组件、所述冷媒内循环组件和所述产品传送件均设置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冷却组件与所述冷媒内循环组件连接,所述产品传送件能够穿过所述冷却组件。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冷却组件包括第一风道出风管和第二风道出风管;
所述第一风道出风管通过第一风道组件与所述冷媒内循环组件连接,所述第二风道出风管通过第二风道组件与所述冷媒内循环组件连接;
所述第一风道出风管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出风管的上方,且所述产品传送件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出风管和所述第二风道出风管之间。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管路、能够启闭所述第一风道管路的第一转动阀板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转动阀板的第一驱动件;
所述第一转动阀板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管路内;
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转动阀板传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第二风道管路、能够启闭所述第二风道管路的第二转动阀板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转动阀板的第二驱动件;
所述第二转动阀板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管路内;
所述第二驱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阀板传动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驱动件和所述第二驱动件两者均采用气缸。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第一风道出风管和所述第二风道出风管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冷媒内循环组件包括热交换器和内循环风机;
所述内循环风机的风道与所述冷却组件的冷却通道均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通道连通;
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内循环风机与所述冷却组件之间,以使所述冷却组件排出的冷媒介质穿过所述热交换器向所述内循环风机移动;
所述第一风道管路和所述第二风道管路两者均与所述内循环风机的正压排风口通过风机出口风道连通。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位于所述冷却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上方;
所述内循环风机位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上方。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机壳外壁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密封门的提升件。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等温正火设备,包括正火炉和所述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
所述正火炉与所述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机壳、冷却组件、冷媒内循环组件和产品传送件;机壳一侧开设有进料口,相对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料口,且机壳位于进料口和出料口两者处均设置有可启闭的密封门;冷却组件、冷媒内循环组件和产品传送件均设置在机壳内,冷却组件与冷媒内循环组件连接,产品传送件能够穿过冷却组件。
具体的,当产品完成等温正火工序后,被产品传送件输送至机壳内部,然后机壳进料口和出料口处的密封门关闭,使得机壳内部处于密封封闭环境,并且待冷却的产品会移动至冷却组件内,收到冷却组件的冷却工作,冷媒内循环组件开启工作,低温的冷媒介质被传送到冷却组件内,从而对待冷却的产品进行冷却工作,冷却组件排出的冷媒介质对对待冷却的产品进行冷却后会被媒内循环组件重新降温,循环工作;通过这样的设置,对无需引用外部空气进行作为冷却介质,从而不会对待冷却的产品的表面造成严重氧化,而且,通过密封门的设置,不会影响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前后工序设备内的工件,可以降低冷却过程中对待冷却产品造成的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等温正火设备,包括正火炉和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正火炉与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连接。等温正火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上述的优势,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的横向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的竖向剖视图。
图标:
100-机壳;110-进料口;120-出料口;130密封门;140-提升件;
200-冷却组件;210-第一风道出风管;220-第二风道出风管;231-第一风道管路;232-第一转动阀板;233-第一驱动件;241-第二风道管路;242-第二转动阀板;243-第二驱动件;250-温度传感器;260-冷却区域;270-导流板;
300-冷媒内循环组件;310-第一热交换器;320-第二热交换器;330-内循环风机;
400-产品传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包括机壳100、冷却组件200、冷媒内循环组件300和产品传送件400;机壳100一侧开设有进料口110,相对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料口120,且机壳100位于进料口110和出料口120两者处均设置有可启闭的密封门;冷却组件200、冷媒内循环组件300和产品传送件400均设置在机壳100内,冷却组件200与冷媒内循环组件300连接,产品传送件400能够穿过冷却组件200。
具体的,当产品完成等温正火工序后,被产品传送件400输送至机壳100内部,然后机壳100进料口110和出料口120处的密封门关闭,使得机壳100内部处于密封封闭环境,并且待冷却的产品会移动至冷却组件200内,收到冷却组件200的冷却工作,冷媒内循环组件300开启工作,低温的冷媒介质被传送到冷却组件200内,从而对待冷却的产品进行冷却工作,冷却组件200排出的冷媒介质对对待冷却的产品进行冷却后会被媒内循环组件重新降温,循环工作;通过这样的设置,对无需引用外部空气进行作为冷却介质,从而不会对待冷却的产品的表面造成严重氧化,而且,通过密封门的设置,不会影响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前后工序设备内的工件,可以降低冷却过程中对待冷却产品造成的不良影响。
具体的,当待冷却的产品被传送到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的机壳100内部后,机壳100进料口110和出料口120处的密封门会关闭,从而使得机壳100内部处于密封封闭环境,从而保证待冷却产品的各个表面的冷却同步完成,保证产品各区域冷却品质的一致性,避免出现温差过大导致产品变形。
另外,在工作过程中,本实施例提供过的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内部充有保护气体,而且前后工序的设备内同样充有保护气体,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以降低产品表面氧化层的厚度,从而减小产品的加工余量,达到减少产品材料的成本。
具体的,产品传送件400能够带动待冷却的产品穿过冷却组件200,从而在冷却过程中,产品传送件400可以将待冷却的产品移动至冷却组件200内部,从而使得冷却组件200能够从各个方向对待冷却的产品进行冷却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空气是外部引入及热空气的排出,其冷却的速率取绝于进入的空气温度,由于温度不可控,会影响产品的品质,另外由于热空气的排出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大。而本实施例提供的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通过密闭环境,并在设备内充有保护气体,实现内循环,而且在进行冷却工作时,机壳100的进料口110和出料口120会被密封门封堵,避免外界气体进入机壳100内参与冷却工作,使得机壳100内冷媒介质温度可控,提高产品的冷却后的品质。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冷却组件200包括第一风道出风管210和第二风道出风管220;第一风道出风管210通过第一风道组件与冷媒内循环组件300连接,第二风道出风管220通过第二风道组件与冷媒内循环组件300连接;第一风道出风管210位于第二风道出风管220的上方,且产品传送件400位于第一风道出风管210和第二风道出风管220之间。
具体的,冷却组件200包括第一风道出风管210和第二风道出风管220,将第一风道出风管210和第二风道出风管220沿竖直方向依次设置在机壳100内,第一风道出风管210位于第二风道出风管220的上方,并且产品传送件400位于第一风道出风管210和第二风道出风管220之间,从而使得产品传送件400能够将待冷却产品传送至第一风道出风管210和第二风道出风管220之间。
其中,通过第一风道组件将第一风道出风管210与冷媒内循环组件300连接在一起,通过第二风道组件将第二风道出风管220与冷媒内循环组件300连接在一起,在工作时,冷媒内循环组件300排出的冷媒介质可以流入到第一风道出风管210和第二风道出风管220两者内,然后从第一风道出风管210和第二风道出风管220两者的出风口排出,从而对待冷却产品进行冷却。
其中,第一风道出风管210和第二风道出风管220两者的出风口排出冷媒介质会吹向待冷却产品,然后溢散的冷媒介质会被吸引流向冷媒内循环组件300,从而进行往复循环工作。
其中,第一风道出风管210和第二风道出风管220两者上均设置有喷嘴或者气嘴。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管路231、能够启闭第一风道管路231的第一转动阀板232和用于控制第一转动阀板232的第一驱动件233;第一转动阀板232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风道管路231内;第一驱动件233与第一转动阀板232传动连接。
具体的,第一风道管路231的一端与第一风道出风管210连通,另一端与冷媒内循环组件300连接,并且在第一风道管路231内安装有第一转动阀板232,并且在第一风道管路231外壁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转动阀的第一驱动件233,通过第一驱动件233控制第一转动阀的转动状态,从而控制第一风道管道内部的通风截面面积,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以调节第一风道出风管210的出风情况。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第二风道管路241、能够启闭第二风道管路241的第二转动阀板242和用于控制第二转动阀板242的第二驱动件243;第二转动阀板242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二风道管路241内;第二驱动件243与第二转动阀板242传动连接。
具体的,第二风道管路241的一端与第二风道出风管220连通,另一端与冷媒内循环组件300连接,并且在第二风道管路241内安装有第二转动阀板242,并且在第二风道管路241外壁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二转动阀的第二驱动件243,通过第二驱动件243控制第二转动阀的转动状态,从而控制第二风道管道内部的通风截面面积,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可以调节第二风道出风管220的出风情况。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驱动件233和第二驱动件243两者均可以采用气缸。
具体的,第一驱动件233可以采用气缸,第二驱动件243也可以采用气缸。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行选择,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第一风道出风管210和第二风道出风管220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具体的,第一风道出风管210和第二风道出风管220之间设置为冷却区域260,在进行产品的冷却工作时,待冷却的产品通过产品传送件400移动至冷却区域260内。
其中,冷却区域260的两侧设置有导流板270,导流板270位于产品传送件400的两侧,使得导流板270不会对产品造成妨碍,并且在使用时,能够使冷媒介质吹向待冷却产品。
具体的,在第一风道出风管210和第二风道出风管220之间设置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冷却区域260的温度,以便工作人员通过控制第一驱动架和第二驱动件243调节第一风道管路231和第二风道管路241,从而调节冷却区域260的温度。
其中,通过在第一风道出风管210和第二风道出风管220之间设置温度传感器,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冷却区域260的温度,从而根据温度传感器反馈给控制器的信号对第一驱动件233和第二驱动件243进行控制,从而完成控制第一风道管路231和第二风道管路241的开启和关闭,并且开启的时间能进行精确的控制。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冷媒内循环组件300包括热交换器和内循环风机330;内循环风机330的风道与冷却组件200的冷却通道均与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通道连通;热交换器位于内循环风机330与冷却组件200之间,以使冷却组件200排出的冷媒介质穿过热交换器向内循环风机330移动;第一风道管路231和第二风道管路241两者均与内循环风机330的正压排风口通过风机出口风道连通。
具体的,冷媒内循环组件300包括热交换器和内循环风机330,通过内循环风机330吸引冷却区域260内的冷媒介质,从而使得冷媒介质穿过热交换器并完成热交换,降低冷媒介质的温度,从而完成内循环冷却工作。
具体的,内循环风机330的进气口与机壳100内部空间连通,且内循环风机330的进气口呈负压状,从而能够吸引机壳100内的冷媒介质穿过热交换器进入到内循环风机330,然后从内循环风机330的排气口排出到风机出口风道内,然后分别进入到第一风道管路231和第二风道管路241内。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热交换器包括第一热交换器310和第二热交换器320;第一热交换器310位于冷却组件200的上方,第二热交换器320位于第一热交换器310的上方;内循环风机330位于第二热交换器320的上方。
具体的,将第一热交换器310设置在冷却组件200的上方,将第二热交换器320位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310的上方;将内循环风机330设置在第二热交换器320的上方,从而在工作过程中,经冷却组件200排出的冷媒介质对待冷却产品进行冷却工作后,温度上升的冷媒介质会被内循环风机330抽走,并且媒介质会穿过第一热交换器310和第二热交换器320,从而使得冷媒介质温度降低,以便后续循环使用。
具体的,在第二热交换器320与内循环风机330之间也可以设置温度传感器。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机壳100外壁设置有用于驱动密封门的提升件140。
具体的,在机壳100外壁设置提升件140,通过提升件140驱动密封门,从而完成对机壳100的进料口110和出料口120两者开合的控制。
其中,提升件140可以采用电机、气缸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行选择,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等温正火设备,包括正火炉和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正火炉与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等温正火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上述的优势,此处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100)、冷却组件(200)、冷媒内循环组件(300)和产品传送件(400);
所述机壳(100)一侧开设有进料口(110),相对的另一侧开设有出料口(120),且所述机壳(100)位于所述进料口(110)和所述出料口(120)两者处均设置有可启闭的密封门;
所述冷却组件(200)、所述冷媒内循环组件(300)和所述产品传送件(400)均设置在所述机壳(100)内,所述冷却组件(200)与所述冷媒内循环组件(300)连接,所述产品传送件(400)能够穿过所述冷却组件(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组件(200)包括第一风道出风管(210)和第二风道出风管(220);
所述第一风道出风管(210)通过第一风道组件与所述冷媒内循环组件(300)连接,所述第二风道出风管(220)通过第二风道组件与所述冷媒内循环组件(300)连接;
所述第一风道出风管(210)位于所述第二风道出风管(220)的上方,且所述产品传送件(400)位于所述第一风道出风管(210)和所述第二风道出风管(22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管路(231)、能够启闭所述第一风道管路(231)的第一转动阀板(232)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一转动阀板(232)的第一驱动件(233);
所述第一转动阀板(232)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管路(231)内;
所述第一驱动件(233)与所述第一转动阀板(232)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第二风道管路(241)、能够启闭所述第二风道管路(241)的第二转动阀板(242)和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转动阀板(242)的第二驱动件(243);
所述第二转动阀板(242)可转动的设置在所述第二风道管路(241)内;
所述第二驱动件(243)与所述第二转动阀板(242)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233)和所述第二驱动件(243)两者均采用气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出风管(210)和所述第二风道出风管(220)之间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内循环组件(300)包括热交换器和内循环风机(330);
所述内循环风机(330)的风道与所述冷却组件(200)的冷却通道均与所述热交换器的热交换通道连通;
所述热交换器位于所述内循环风机(330)与所述冷却组件(200)之间,以使所述冷却组件(200)排出的冷媒介质穿过所述热交换器向所述内循环风机(330)移动;
所述第一风道管路(231)和所述第二风道管路(241)两者均与所述内循环风机(330)的正压排风口通过风机出口风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一热交换器(310)和第二热交换器(320);
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10)位于所述冷却组件(200)的上方,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20)位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10)的上方;
所述内循环风机(330)位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20)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00)外壁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密封门的提升件(140)。
10.一种等温正火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正火炉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
所述正火炉与所述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连接。
CN202121868204.9U 2021-08-10 2021-08-10 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及等温正火设备 Active CN218146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68204.9U CN218146801U (zh) 2021-08-10 2021-08-10 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及等温正火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868204.9U CN218146801U (zh) 2021-08-10 2021-08-10 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及等温正火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46801U true CN218146801U (zh) 2022-12-27

Family

ID=84549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868204.9U Active CN218146801U (zh) 2021-08-10 2021-08-10 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及等温正火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468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13674B (zh) 立式炉设备
CN218146801U (zh) 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及等温正火设备
CN113528767A (zh) 等温正火内循环冷却装置及等温正火设备
CN211005497U (zh) 一种风冷式锻件加工用余热正火装置
CN212833915U (zh) 一种钢管自动淬火机床装置
CN216559359U (zh) 一种辊道窑的安全监测装置
CN219059046U (zh) 监测自控的真空气淬炉
CN212955220U (zh) 一种退火设备
CN113448183A (zh) 一种用于匀胶显影机热处理模块的冷却装置
CN111692111B (zh) 一种用于铝制品生产车间用散热设备
CN212864845U (zh) 一种新型热处理回火炉
CN110042208A (zh) 保护气氛下的工件快速冷却装置
CN211823781U (zh) 一种水泥加工用回转窑筒体冷却风机
CN216192505U (zh) 一种自动化真空热处理设备
CN218262611U (zh) 具有保护气氛的工件冷却装置
CN214881732U (zh) 一种环保型冷却炉
CN117781390B (zh) 无人机机库、机库温控系统及机库温控方法
CN218059121U (zh) 样管热处理淬火装置
CN215404405U (zh) 一种医疗活检钳不锈钢弹簧钢丝退火装置
CN219932641U (zh) 一种液压站冷却装置
CN218882682U (zh) 一种具有辅助冷却机构的油冷器
CN214746065U (zh) 一种供热循环泵控制节能保护装置
CN213135514U (zh) 一种激光焊接机双温双控控制装置
CN219099249U (zh) 一种连续上料式金属热处理真空电炉
CN212864549U (zh) 一种低能耗的玻璃强化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