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09275U - 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09275U
CN218109275U CN202222478353.5U CN202222478353U CN218109275U CN 218109275 U CN218109275 U CN 218109275U CN 202222478353 U CN202222478353 U CN 202222478353U CN 218109275 U CN218109275 U CN 2181092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die holder
fixed mounting
shape casting
net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78353.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Qianyuan Machinery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Qianyuan Machinery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Qianyuan Machinery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Qianyuan Machinery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78353.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092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092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092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涉及阀门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上模座,所述底板的顶端安装有下模座,所述上模座的底端和下模座的顶端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上模座的底端和下模座的顶端分别安装有上型芯和下型芯,所述上型芯和下型芯均位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上型芯和下型芯的内部均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一号锥齿轮。本申请所述的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使用方便,连接性强,便于更换上型芯和下型芯,节省安装与拆卸时间,增强实用性,提高铸件的成型效果。

Description

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阀门生产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
背景技术
阀门可以控制液体和气体的流通,在工业生产中使用较为常见,阀门的阀杆作为流通通道的开闭控制元件,是阀门中重要的元件,阀杆在生产的过程中,使用模具对阀杆进行铸造成形,阀杆在近净型生产工艺中,需要铸造成形然后经过质量检测及机械加工后,再进行锻造成形,期间在锻造过程中需要进行热处理,最后,再进行成品加工,铸件采用近净型工艺生产,使得铸件的锻造品质和铸件精度提高。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在铸造生产过程中,型芯与模板之间通过采用多个螺栓连接,在生产不同长度的阀杆时,则需要对型芯进行更换,安装拆卸操作较为繁琐,费时费力,为此,我们提出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型芯与模板之间通过采用多个螺栓连接,在生产不同长度的阀杆时,则需要对型芯进行更换,安装拆卸操作较为繁琐,费时费力的问题,本申请提供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
本申请提供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上模座,所述底板的顶端安装有下模座,所述上模座的底端和下模座的顶端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上模座的底端和下模座的顶端分别安装有上型芯和下型芯,所述上型芯和下型芯均位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上型芯和下型芯的内部均转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一号锥齿轮,所述上型芯和下型芯的内部均转动安装有双向螺杆,所述双向螺杆的两端均螺纹安装有限位杆,所述双向螺杆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二号锥齿轮,所述二号锥齿轮和所述一号锥齿轮啮合,所述上模座和下模座位于所述放置槽内相对一侧均开设有插孔,所述限位杆的两端与所述插孔插接,所述上型芯的底端和下型芯的顶端均开设有成型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上型芯和下型芯内转动安装有双向螺杆,通过在双向螺杆的两侧螺纹安装有限位杆,通过使转动轴转动,使一号锥齿轮带动二号锥齿轮转动,使双向螺杆转动,从而使限位杆的两侧与插孔插接,使上型芯和下型芯分别固定在上模座和下模座内,便于更换上型芯和下型芯,节省安装与拆卸时间,增强实用性。
可选的,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位于所述转动轴处均开设有通孔,所述上模座和所述下模座位于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密封塞,所述下模座的底端通孔贯穿所述底板的顶端与底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密封塞,对转动轴等结构起到保护作用。
可选的,两个所述密封塞远离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连接绳,尽量避免密封塞丢失。
可选的,所述下型芯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柱,所述上型芯的底端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孔插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柱与限位孔插接,增强上模座和下模座连接稳定性,提高铸件的成型效果。
可选的,所述下模座的顶端位于所述下型芯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设有凹槽,便于将下型芯拿取。
可选的,所述转动轴的顶端开设有容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设有容纳槽,便于使用特殊工具与转动轴连接,使转动轴转动。
可选的,所述底板的底端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减震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橡胶减震垫,增强装置放置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容纳槽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限位杆的横截面为U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U型限位杆,使限位杆在移动时,两端插入插孔内。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在上型芯和下型芯内转动安装有双向螺杆,通过在双向螺杆的两侧螺纹安装有限位杆,通过使转动轴转动,使一号锥齿轮带动二号锥齿轮转动,使双向螺杆转动,从而使限位杆的两侧与插孔插接,使上型芯和下型芯分别固定在上模座和下模座内,便于更换上型芯和下型芯,节省安装与拆卸时间,增强实用性,通过设置有密封塞,对转动轴等结构起到保护作用,通过设置有连接绳,尽量避免密封塞丢失,通过限位柱与限位孔插接,增强上模座和下模座连接稳定性,提高铸件的成型效果,通过开设有凹槽,便于将下型芯拿取,通过开设有容纳槽,便于使用特殊工具与转动轴连接,使转动轴转动,通过设置有橡胶减震垫,增强装置放置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双向螺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支撑柱;3、顶板;4、液压杆;5、上模座;6、下模座;7、上型芯;8、下型芯;9、转动轴;10、一号锥齿轮;11、双向螺杆;12、二号锥齿轮;13、限位杆;14、插孔;15、成型槽;16、通孔;17、密封塞;18、连接绳;19、限位柱;20、限位孔;21、凹槽;22、容纳槽;23、支撑腿;24、橡胶减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参照图1和图2,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3,顶板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液压杆4,液压杆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上模座5,底板1的顶端安装有下模座6,上模座5的底端和下模座6的顶端均开设有放置槽,上模座5的底端和下模座6的顶端分别安装有上型芯7和下型芯8,上型芯7和下型芯8均位于放置槽内,上型芯7的底端和下型芯8的顶端均开设有成型槽15,上模座5顶端固定安装有灌注管,灌注管与成型槽15连通,通过液压杆4使上模座5下降,使上模座5与下模座6贴合,通过将液态金属溶液通过灌注管倒入成型槽15内冷却成形。
参照图1和图2,底板1的底端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23,支撑腿2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减震垫24,通过设置有橡胶减震垫24,增强装置放置稳定性。下型芯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柱19,上型芯7的底端开设有限位孔20,限位柱19与限位孔20插接,通过限位柱19与限位孔20插接,增强上模座5和下模座6连接稳定性。下模座6的顶端位于下型芯8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21,通过开设有凹槽21,便于将下型芯8拿取。
参照图2-4,上型芯7和下型芯8的内部均转动安装有转动轴9,转动轴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一号锥齿轮10,上型芯7和下型芯8的内部均转动安装有双向螺杆11,双向螺杆11的两端均螺纹安装有限位杆13,双向螺杆11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二号锥齿轮12,二号锥齿轮12和一号锥齿轮10啮合,上模座5和下模座6位于放置槽内相对一侧均开设有插孔14,限位杆13的两端与插孔14插接,通过使转动轴9转动,使一号锥齿轮10带动二号锥齿轮12转动,使双向螺杆11转动,从而使限位杆13的两侧与插孔14插接,使上型芯7和下型芯8分别固定在上模座5和下模座6内,便于更换上型芯7和下型芯8,节省安装与拆卸时间,增强实用性。
参照图2-4,转动轴9的顶端开设有容纳槽22,通过开设有容纳槽22,便于使用特殊工具与转动轴9连接,使转动轴9转动。容纳槽22的横截面为正方形,限位杆13的横截面为U形,通过设置有U型限位杆13,使限位杆13在移动时,两端插入插孔14内。
参照图2-4,上模座5和下模座6位于转动轴9处均开设有通孔16,上模座5和下模座6位于通孔16内设置有密封塞17,下模座6的底端通孔16贯穿底板1的顶端与底端,通过设置有密封塞17,对转动轴9等结构起到保护作用。两个密封塞17远离转动轴9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绳18,通过设置有连接绳18,尽量避免密封塞17丢失。
本申请实施例的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的实施原理为:
当上型芯7和下型芯8在安装时,工作人员通过使用特殊工具与转动轴9连接,使转动轴9转动,通过使转动轴9转动,使一号锥齿轮10带动二号锥齿轮12转动,使双向螺杆11转动,从而使限位杆13的两侧与插孔14插接,使上型芯7和下型芯8分别固定在上模座5和下模座6内,便于更换上型芯7和下型芯8,节约安装与拆卸时间,增强实用性,通过设置有密封塞17,对转动轴9等结构起到保护作用,通过设置有连接绳18,尽量避免密封塞17丢失,通过限位柱19与限位孔20插接,增强上模座5和下模座6连接稳定性,提高铸件的成型效果,通过开设有凹槽21,便于将下型芯8拿取,通过设置有橡胶减震垫24,增强装置放置稳定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顶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柱(2),所述支撑柱(2)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顶板(3),所述顶板(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液压杆(4),所述液压杆(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上模座(5),所述底板(1)的顶端安装有下模座(6),所述上模座(5)的底端和下模座(6)的顶端均开设有放置槽,所述上模座(5)的底端和下模座(6)的顶端分别安装有上型芯(7)和下型芯(8),所述上型芯(7)和下型芯(8)均位于所述放置槽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型芯(7)和下型芯(8)的内部均转动安装有转动轴(9),所述转动轴(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一号锥齿轮(10),所述上型芯(7)和下型芯(8)的内部均转动安装有双向螺杆(11),所述双向螺杆(11)的两端均螺纹安装有限位杆(13),所述双向螺杆(11)的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二号锥齿轮(12),所述二号锥齿轮(12)和所述一号锥齿轮(10)啮合,所述上模座(5)和下模座(6)位于所述放置槽内相对一侧均开设有插孔(14),所述限位杆(13)的两端与所述插孔(14)插接,所述上型芯(7)的底端和下型芯(8)的顶端均开设有成型槽(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座(5)和所述下模座(6)位于所述转动轴(9)处均开设有通孔(16),所述上模座(5)和所述下模座(6)位于所述通孔(16)内设置有密封塞(17),所述下模座(6)的底端通孔(16)贯穿所述底板(1)的顶端与底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密封塞(17)远离所述转动轴(9)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绳(1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型芯(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柱(19),所述上型芯(7)的底端开设有限位孔(20),所述限位柱(19)与所述限位孔(20)插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6)的顶端位于所述下型芯(8)的两侧均开设有凹槽(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9)的顶端开设有容纳槽(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底端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腿(23),所述支撑腿(2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减震垫(2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22)的横截面为正方形,所述限位杆(13)的横截面为U形。
CN202222478353.5U 2022-09-19 2022-09-19 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 Active CN2181092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78353.5U CN218109275U (zh) 2022-09-19 2022-09-19 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78353.5U CN218109275U (zh) 2022-09-19 2022-09-19 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09275U true CN218109275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30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78353.5U Active CN218109275U (zh) 2022-09-19 2022-09-19 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092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90595B (zh) 一种液压锻造装置
CN103611883B (zh) 砂型、砂芯内部活块拔模装置
CN102493479B (zh) 设备基础预留圆形地脚螺栓孔的施工方法
CN206794739U (zh) 水平倾转六开模浇注机
CN218109275U (zh) 阀门配件近净形铸造装置
CN209887032U (zh) 带有装配平台改进结构的千斤顶活塞杆装配机
CN215469253U (zh) 一种用于叉车尾架组装焊接的定位工装
CN215697930U (zh) 一种定位效果好的工件铸造加工装置
CN203470843U (zh) 液压升降漏模机
CN211709574U (zh) 一种双反凸模压门板用成型模具
CN211539420U (zh) 一种高成品率压铸模具
CN210790857U (zh) 一种用于核电站液压阻尼器检修的可移动式检修工作平台
CN203508709U (zh) 绞龙叶片液压成型器
CN113152789A (zh) 一种高强度建筑混凝土柱浇筑施工方法
CN202029232U (zh) 面板植入定位装置
CN106994504B (zh) 一种超重模具分拆上机的方法
CN206122628U (zh) 一种双合模气缸的注蜡机夹具
CN2510229Y (zh) 一种晶圆加工设备的机台基座
CN216830738U (zh) 一种机械加工平台
CN212525986U (zh) 一种具有定模顶出机构的压铸模具
CN117161321B (zh) 铸造用砂芯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CN219725360U (zh) 一种外挂侧推四轴夹紧机构
CN215092215U (zh) 一种雕铣机的可调节装置
CN220826230U (zh) 一种泡沫制品成型装置
CN210968172U (zh) 一种基于pcb测试架的去孔内毛刺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