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01763U - 一种鱼眼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鱼眼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01763U
CN218101763U CN202222614389.1U CN202222614389U CN218101763U CN 218101763 U CN218101763 U CN 218101763U CN 202222614389 U CN202222614389 U CN 202222614389U CN 218101763 U CN218101763 U CN 2181017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sheye
cavity
needle
shoulder
elastic arm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1438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曙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an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an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an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anxu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1438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017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017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017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鱼眼针,插接部、肩部、设置于所述插接部与肩部之间的鱼眼部以及针杆部,所述鱼眼部包括有分别成型于所述插接部两个相对侧面之上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自所述插接部侧面向外侧突出,且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形成凹陷所述插接部前侧表面的凹腔,所述凹腔深度小于所述弹性臂的厚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鱼眼针能够插接在PCB板之上时增强连接的性能,并且具有较强的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鱼眼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鱼眼针。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通信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子产品以及通信产品越来越到,在其过程中,高端连接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鱼眼针在通信连接器领域较为常见的一种新型端子,在将其插入PCB板的插接孔之内时,通过两条相互对置的弹性臂收到插接孔的挤压而产生弹性变形,从而插接在PCB板之上,进行电性连接,用以传输信号。然而弹性臂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疲劳变形,从而影响鱼眼针的稳定性。当然,在目前的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在将鱼眼针插入PCB板之后在进行焊接的加工方式,但是,由于鱼眼针以及与其对接的插接孔较小,很懂与出现空焊、虚焊和焊接不牢固的隐患存在,同时,焊接之后,还需要进行清洁工作,生产工序较为繁杂。
因此,现在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情况不足,提供一种鱼眼针,通过对弹性臂进行设计提升整体强度,保证鱼眼针的连接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鱼眼针,插接部、肩部、设置于所述插接部与肩部之间的鱼眼部以及针杆部,所述鱼眼部包括有分别成型于所述插接部两个相对侧面之上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自所述插接部侧面向外侧突出,且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形成凹陷所述插接部前侧表面的凹腔,所述凹腔深度小于所述弹性臂的厚度。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弹性臂为向外突出的的凸弧结构,使得所述凹腔由两所述弹性臂构成的内壁为向外凸出的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凹腔内侧壁自所述凹腔底部至所述凹腔开口处为逐渐向外扩的弧面。
进一步的,所述凹腔分别朝向所述插接部与肩部的两端为圆弧状,且所述凹腔之上朝向所述肩部的一端弧度大于朝向所述插接部一端的弧度。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弹性臂一端的凸弧向所述插接部方向延伸,使得所述鱼眼部与插接部的连接处为圆弧结构。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弹性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肩部连接,所述肩部的宽度的大于所述鱼眼部的宽度尺寸。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弹性臂的厚度尺寸小于所述插接部的厚度尺寸,且两个所述弹性臂的前侧表面与所述插接部前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使得位于两个所述弹性臂背面成型有加强部。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部的端部为锥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鱼眼针由弹性板材冲压而成,鱼眼针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插接部、鱼眼部、肩部以及针杆部,鱼眼部包括:两个弧形的弹性臂,两个弹性臂对称设置于插接部与肩部之间,并构成凹腔,弹性臂一端与肩部连接,另一端与插接部连接。鱼眼部一端的插接部便于鱼眼部插入外部PCB板上的插接孔内,凹腔的设置便于两个弹性臂在自身回复力的作用下紧紧的抵接在插接孔内侧壁上,可帮助鱼眼针获得稳定的保持力,并且通过对凹腔的底部设置以及加强部的设置,增强了鱼眼针整体的强度,降低疲劳变形的几率发生。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鱼眼针,如图1-4所示,其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插接部1、鱼眼部3、肩部2以及针杆部4,其有弹性金属板材冲压而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通过插接部1插入PCB板的插接孔之内,通过鱼眼部3与插接孔的内壁产生相互挤压力,使得鱼眼部3发生弹性变形,从而稳固的插接在插接孔之内,用于进行信号的传输。可以理解的是,插接部1的尺寸小于PCB板之上插接孔的尺寸,肩部2的尺寸大于插接孔的尺寸,以避免插接过度。如图1-3所示,鱼眼部3包括有两个相互对置的弹性臂31,两个弹性臂31分别成型在插接部1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之上,并且弹性臂31自插接部1的侧面向外侧方向突出,同时,两个弹性臂31之间形成凹陷插接部1前侧面的凹腔32,凹腔32的深度小于弹性臂31的厚度,从而使得凹腔32具有一个底部。
在使用过程中,鱼眼针通过采用上述的结构,在插接部1入插接孔之内时,突出插接部1外侧面的弹性臂31与插接孔的内壁产生相互的挤压,使得弹性臂31产生向凹腔32内部方向的弹性变形,从而以适配插接孔的孔内尺寸,并且在弹性变形的作用之下,将鱼眼针卡接在插接孔之内,实现鱼眼针在PCB板之上的安装。在此状态之下,两个弹性臂31在插接孔内壁的作用之下,产生向凹腔32内部方向的弹性变形,此时,凹陷的底部同时向变形之后的弹性臂31提供支持力,增强两个弹性臂31的强度,以避免弹性臂31过早发生疲劳变形,影响鱼眼针的连接稳定性。
优选的,两个弹性臂31为向外部突出的凸弧结构,使得凹腔32由两个弹性臂31构成的内壁为向外突出的弧形。从而使得鱼眼部3构成两端宽度较小且中部宽度较大的结构,通过该种结构,能够使得在将插接部1插入插接孔之内后,鱼眼部3宽度较小的端部预先插入插接孔之内,并在弧形的干涉下,鱼眼部3逐渐插入插接孔之内,弹性臂31逐渐发生弹性变形,并且和插接孔的内壁相互接触逐渐紧密。
优选的,凹腔32的内侧壁自凹腔32的底部至凹腔32开口处为逐渐向外扩的弧面33,通过上述的结果后,使得弹性臂31在逐渐插入插接孔之内时,弹性臂31所构成的凹腔32开口位置处产生弹性变形的变形程度较大,避免在插入插接孔之内时鱼眼部3与插接孔之间的压力较大,对PCB板造成损伤。
优选的,凹腔32分别朝向插接部1与肩部2的两端均为圆弧状,同时凹腔32朝向肩部2一端的弧度大于朝向插接部1一段的弧度,圆弧状的两端使得两个弹性臂31分别朝向插接部1、肩部2的位置具有较强的弹性,避免在插入插接孔之内后弹性臂31发生弯曲、挫曲。
优选的,两个弹性臂31一端的凸弧向插接部1方向进行延伸,使得鱼眼部3与插接部1的连接处为圆弧结构,具体来说,如图1-3所示,鱼眼部3与插接部1的连接处具有圆弧过渡,从而使得插接部1与鱼眼部3整体圆润,在插接部1插入插接孔之内时,通过圆弧过度使得更便捷的使鱼眼部3插入插入孔之内,不会使其产生硬性的接触。同时,两个弹性臂31的另一端与肩部2进行连接,且肩部2的宽度大于两个弹性臂31所构成的鱼眼部3的宽度尺寸,以防止鱼眼部3插入过度。
优选的,两个弹性臂31的厚度尺寸小于插接部1的厚度尺寸,且两个弹性臂31的前侧表面与插接部1的前侧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之上,从而使得两个弹性臂31的 背面形成有一个加强部11,如图2、4所示,该加强部11是通过插接部1与鱼眼部3至今形成的具有不同的厚度构成,在构成加强部11的情况之下,凹腔32底部的强度增加,从而增强构建的刚度,从而提高弹性臂31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提高鱼眼针的整体的强度。
优选的,为方便插接部1插入插接孔之内,其端部设置为锥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述:鱼眼针由弹性板材冲压而成,鱼眼针包括由上向下依次设置的插接部1、鱼眼部3、肩部2以及针杆部4,鱼眼部3包括:两个弧形的弹性臂31,两个弹性臂31对称设置于插接部1与肩部2之间,并构成凹腔32,弹性臂31一端与肩部2连接,另一端与插接部1连接。鱼眼部3一端的插接部1便于鱼眼部3插入外部PCB板上的插接孔内,凹腔32的设置便于两个弹性臂31在自身回复力的作用下紧紧的抵接在插接孔内侧壁上,可帮助鱼眼针获得稳定的保持力。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结构和原理获得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Claims (8)

1.一种鱼眼针,包括插接部、肩部、设置于所述插接部与肩部之间的鱼眼部以及针杆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眼部包括有分别成型于所述插接部两个相对侧面之上的弹性臂,所述弹性臂自所述插接部侧面向外侧突出,且两个所述弹性臂之间形成凹陷所述插接部前侧表面的凹腔,所述凹腔深度小于所述弹性臂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眼针,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弹性臂为向外突出的凸弧结构,使得所述凹腔由两所述弹性臂构成的内壁为向外凸出的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眼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内侧壁自所述凹腔底部至所述凹腔开口处为逐渐向外扩的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鱼眼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分别朝向所述插接部与肩部的两端为圆弧状,且所述凹腔之上朝向所述肩部的一端弧度大于朝向所述插接部一端的弧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眼针,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弹性臂一端的凸弧向所述插接部方向延伸,使得所述鱼眼部与插接部的连接处为圆弧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鱼眼针,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弹性臂的另一端与所述肩部连接,所述肩部的宽度大于所述鱼眼部的宽度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眼针,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弹性臂的厚度尺寸小于所述插接部的厚度尺寸,且两个所述弹性臂的前侧表面与所述插接部前侧面位于同一平面,使得位于两个所述弹性臂背面成型有加强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眼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的端部为锥形结构。
CN202222614389.1U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鱼眼针 Active CN2181017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4389.1U CN218101763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鱼眼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4389.1U CN218101763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鱼眼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01763U true CN218101763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563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14389.1U Active CN218101763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鱼眼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017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58745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1285803Y (zh) 压接式导电端子
CN218101763U (zh) 一种鱼眼针
CN216389792U (zh) 盲孔鱼眼针
JP5164666B2 (ja) 端子
CN213184668U (zh) 一种鱼眼端子及连接器
CN100391054C (zh) 电连接器连接引脚的结构
CN209948153U (zh) 一种线缆组件
CN210111078U (zh) 鱼眼端子及连接器
US5237742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electrical contact socket
CN209104434U (zh) 一种连接器
CN209805003U (zh) 一种网络接口连接器
CN217562850U (zh) 车载连接器免焊端子结构
CN219419584U (zh) 一种带有齿结构的鱼眼端子
CN211579027U (zh) 板对板插座
CN213340803U (zh) 一种母端子及应用该母端子的连接器
CN219779251U (zh) 一种高压连接器用端子
CN219419721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5184656U (zh) 插座端子
CN218005331U (zh) 一体式连接器母座后盖结构
CN210957096U (zh) 快速组装连接器
CN220253644U (zh) 一种正反插针座
CN210576619U (zh) 高速背板连接器插头的信号针
CN109546391A (zh) 接触件鱼眼结构及接触件、差分信号模块、连接器
CN212908179U (zh) 一种多面接触的金属连接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