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85909U - 一种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85909U
CN218085909U CN202222611156.6U CN202222611156U CN218085909U CN 218085909 U CN218085909 U CN 218085909U CN 202222611156 U CN202222611156 U CN 202222611156U CN 218085909 U CN218085909 U CN 218085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ayak
buoy
air chamber
inflatable
water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61115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扬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Lu Senqi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Lu Senqi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Lu Senqi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Lu Senqi International Trad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61115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85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85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85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包括皮艇主体,它还包括左浮筒、右浮筒;皮艇主体沿底部向两侧翘起并呈现V型结构或U型结构;左浮筒、右浮筒对称设置并通过密封条连接在皮艇主体的两侧顶部,且左浮筒与右浮筒在皮艇主体的前端汇合并相连接,左浮筒与右浮筒在皮艇主体的尾端也汇合并相连接。本新型具有U型或V型的异型底,减少了拖水面积,增加了皮艇的速度,使用者更省力。增设有对称分布的双浮筒结构,形成三气室结构并增加平衡,具有降低充气皮艇侧翻的效果,提高了安全系数。

Description

一种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气皮艇,尤其涉及一种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
背景技术
充气皮艇因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等优点,在喜欢水上娱乐的人群中越来越受欢迎。对于传统的单气室充气皮艇,如若遇到坚硬或尖锐的物体,很容易被刺穿,单气室皮艇会因漏气而失去浮力,存在安全系数较低的弊端。为克服上述漏气问题,非单气室充气皮艇越来越常见,然而,对于现有市面上的非单气室充气皮艇在使用时存在易出现侧翻的问题,使得充气皮艇的安全系数难以进一步提升;同时,对于皮艇底部为平面底的非单气室充气皮艇,因与水面接触面积大,使得皮艇的速度提升受阻,进而会降低充气皮艇的使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包括皮艇主体,它还包括左浮筒、右浮筒;
皮艇主体沿底部向两侧翘起并呈现V型结构或U型结构;左浮筒、右浮筒对称设置并通过密封条连接在皮艇主体的两侧顶部,且左浮筒与右浮筒在皮艇主体的前端汇合并相连接,左浮筒与右浮筒在皮艇主体的尾端也汇合并相连接。
进一步地,皮艇主体形成有下气室,左浮筒形成有左气室,右浮筒形成有右气室,所述下气室、左气室、右气室独立设置,且下气室配有主充放气阀,左气室配有第一充放气阀,右气室配有第二充放气阀。
进一步地,皮艇主体所围设的舱体内安装有座椅。
进一步地,左浮筒、右浮筒之间设置有防水面罩,防水面罩设有两个,一个位于皮艇主体的首部、另一个位于皮艇主体的尾部。
进一步地,防水面罩沿开口分为两片,在开口位置处设置有拉链或魔术贴。
进一步地,左浮筒、右浮筒上均设置有防水气密性拉链。
进一步地,防水面罩、左浮筒、右浮筒上均安装有把手。
进一步地,皮艇主体、左浮筒、右浮筒在前端位置处共同安装有防撞昆头。
进一步地,皮艇主体呈U型结构时,皮艇主体的下方安装有鱼鳍。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其具有U型或V型的异型底,减少了拖水面积,增加了皮艇的速度,使用者更省力,提升了充气皮艇的使用性能。增设有对称分布的双浮筒结构,使本充气皮艇形成三气室结构并增加平衡,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降低充气皮艇侧翻的效果,提高了本充气皮艇的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皮艇主体呈U型结构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皮艇主体呈V型结构时的示意图。
图中:1、皮艇主体;2、主充气阀;3、左浮筒;4、第一充放气阀;5、右浮筒;6、第二充放气阀;7、座椅;8、防水面罩;9、开口;10、防水气密性拉链;11、防撞昆头;12、把手;13、鱼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一种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如图1所示,包括皮艇主体1,它还包括左浮筒3、右浮筒5;
其中,皮艇主体1沿底部向两侧翘起并呈现如图3所示的V型结构或如图2所示的U型结构;皮艇主体1两头翘起并同时配合V型或U型的异型底设计,减少了充气皮艇的拖水面积,进而可增加皮艇的速度,使用者也更省力,提升本充气皮艇的使用性能。
对于左浮筒3、右浮筒4,两者对称设置并通过密封条连接在皮艇主体1的两侧顶部,且左浮筒3与右浮筒4在皮艇主体1的前端汇合并相连接,左浮筒3与右浮筒4在皮艇主体1的尾端也汇合并相连接。左浮筒3、右浮筒4使本充气皮艇具有双浮筒结构,对称分布的左右浮筒有助于提高本充气皮艇在使用时的平衡性,进而降低侧翻现象的发生。同时,皮艇主体1、左浮筒3、右浮筒4的气室各自独立,任何一气室漏气,本充气皮艇仍能正常工作,从而有效提升了本充气皮艇的安全系数。
皮艇主体1形成的是下气室,下气室如果是图3所示的V型结构,下气室包括对称的左侧部V1和右侧部V2;下气室如果是图2所示的U型结构,下气室则包括底部U2、左侧部U1、右侧部U3,左侧部U1、右侧部U3对称分布在底部U1两侧。
进一步地,皮艇主体1包括由拉丝材料制成的下气室主体,下气室主体的周边边缘由密封条密封,从而通过下气室主体与密封条包围形成下气室,以确保下气室的独立性。主充放气阀2穿入设置在下气室主体上,与下气室连通,由主充放气阀给下气室充气和放气。使用时,通过主充放气阀2将空气注入下气室主体,以填充整个下气室主体;不使用时,下气室中的空气可以通过主充放气阀2排出。
左浮筒3、右浮筒4的结构相同,两者均包括由拉丝材料制成的浮筒主体,浮筒主体的周边侧向由密封条密封,浮筒主体和密封条共同封闭形成气室,由此,左浮筒3形成有左气室,右浮筒4形成有右气室,每个浮筒均具有独立的气室。
同理,左浮筒3的浮筒主体上穿入设置有与左气室连通的第一充放气阀4,第一充放气阀4用于给左浮筒充气和放气;右浮筒5的浮筒主体上穿入设置有与左气室连通的第二充放气阀6,第二充放气阀6用于给右浮筒充气和放气。使用时,通过第一充放气阀4将空气注入左浮筒3的浮筒主体,通过第二充放气阀6将空气注入右浮筒5的浮筒主体,以填充整个浮筒主体;不使用时,左浮筒中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一充放气阀4排出,右浮筒中的空气可以通过第二充放气阀6排出。
密封所使用的密封条可重叠使用多层。优选地,密封条包括两层,两侧密封条分布固定连接于浮筒和下气室、以及浮筒之间的边缘位置。密封条在浮筒和下气室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彼此,连接面的宽度为2-10厘米。应当指出,只要浮筒和下气室能够牢固地连接在一起,连接面的长度不受限制。
优选地,密封条由PVC片材制成,采用高强度线(如尼龙线)在边缘位置处缝合在一起,并使用聚氨酯胶粘合和/或使用能产生高温的设备融化焊接在一起。PVC片材是用软塑料包裹的纺织纤维,经热压而成的布制品;对于PVC片材可以通过热压或粘合的方式密封充气皮艇的各个方面。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果浮筒和下气室直接固定连接,例如将浮筒和下气室缝合在一起,则浮筒和下气室充气后将不完整且容易泄漏。如果浮筒和下气室直接粘接在一起,浮筒和下气室膨胀后内部压力增大,易导致粘接部分强度不足,容易开裂。基于此,本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的浮筒和下气室通过密封条固定连接,不仅保证了浮筒和下气室的完整性,而且保证了浮筒和下气室的稳定连接。
再者,皮艇主体1、左浮筒3、右浮筒4的主体结构所采用拉丝材料优选拉丝垫,拉丝垫的上下两侧均由软塑料制成,中间有固定长度的致密自由长丝,长丝连接软塑料的上下两侧,从外部四周使用密封条实现密封。
优选地,皮艇主体1所围设的舱体内安装有座椅7,座椅7可设为单人座椅或双人座椅。
优选地,在左浮筒3、右浮筒5之间设置有防水面罩8,防水面罩8设有两个,一个位于皮艇主体1的首部、另一个位于皮艇主体1的尾部。防水面罩8可避免座椅进水,以及在低温条件下使用时对使用人进行保暖。防水面罩使用PVC片材或者TPU片材制成,将其与浮筒使用聚氨酯胶粘合密封和/或使用能产生高温的设备融化焊接在一起。同时,防水面罩8沿开口分为两片,在开口位置处设置有拉链或魔术贴,不使用时可利用拉链或魔术贴将防水面罩8拆开。
优选地,左浮筒3、右浮筒5各配有一个防水气密性拉链10,可用于快速放气,防水气密性拉链使用聚氨酯胶粘合密封和/或使用能产生高温的设备融化焊接在浮筒主体上。
优选地,防水面罩8、左浮筒3、右浮筒5上均可安装有把手12,可以具有一个和/或多个把手,用于携带本充气皮艇。值得注意的是,把手的具体位置和数量并不受本次披露的限制。
优选地,皮艇主体1、左浮筒3、右浮筒5在前端位置处共同安装有防撞昆头11,采用具有使用后排水的功能的防撞昆头。
优选地,皮艇主体1的下方尾部安装有鱼鳍14,用于控制充气皮艇的导航方向。
由此,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下气室底部两头翘起,同时配合U型或V型的异型底设计,减少了本充气皮艇的拖水面积,增加了皮艇的速度,使用者更省力,使得本充气皮艇的使用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增设有双浮筒结构,双浮筒与下气室形成三气室结构,任何一气室漏气,本充气皮艇仍能正常工作,确保了本充气皮艇的使用安全性;进一步地,双浮筒对称分布,在皮艇本体两侧助浮并增加平衡,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降低充气皮艇侧翻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本充气皮艇的安全系数。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包括皮艇主体(1),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左浮筒(3)、右浮筒(5);
所述皮艇主体(1)沿底部向两侧翘起并呈现V型结构或U型结构;所述左浮筒(3)、右浮筒(5)对称设置并通过密封条连接在皮艇主体(1)的两侧顶部,且所述左浮筒(3)与右浮筒(5)在皮艇主体(1)的前端汇合并相连接,所述左浮筒(3)与右浮筒(5)在皮艇主体(1)的尾端也汇合并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艇主体(1)形成有下气室,左浮筒(3)形成有左气室,右浮筒(5)形成有右气室,所述下气室、左气室、右气室独立设置,且下气室配有主充放气阀(2),左气室配有第一充放气阀(4),右气室配有第二充放气阀(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艇主体(1)所围设的舱体内安装有座椅(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浮筒(3)、右浮筒(5)之间设置有防水面罩(8),防水面罩(8)设有两个,一个位于皮艇主体(1)的首部、另一个位于皮艇主体(1)的尾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面罩(8)沿开口(9)分为两片,在开口(9)位置处设置有拉链或魔术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浮筒(3)、右浮筒(5)上均设置有防水气密性拉链(1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面罩(8)、左浮筒(3)、右浮筒(5)上均安装有把手(1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艇主体(1)、左浮筒(3)、右浮筒(5)在前端位置处共同安装有防撞昆头(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艇主体(1)呈U型结构时,皮艇主体(1)的下方安装有鱼鳍(13)。
CN202222611156.6U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 Active CN218085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1156.6U CN218085909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611156.6U CN218085909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85909U true CN218085909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551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611156.6U Active CN218085909U (zh) 2022-09-30 2022-09-30 一种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859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39848A (zh) * 2023-04-04 2023-05-02 临沂天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侧翻救生装置的皮划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39848A (zh) * 2023-04-04 2023-05-02 临沂天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侧翻救生装置的皮划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08272A1 (en) Watercraft with shape chamber
CN218085909U (zh) 一种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
CN210083471U (zh) 一种双气囊充气船
US4344377A (en) Sail craft
US2513857A (en) Pneumatic surfboard
CN205872368U (zh) 一种全拉丝气垫独木舟
US4998494A (en) Device for enhancing the buoyancy of sailboards and the like
CN214930461U (zh) 一种具有充气龙骨的皮划艇
CN201082757Y (zh) 一种充气船结构
JP4669107B2 (ja) エアボート
CN210258788U (zh) 一种可更换内部海绵救生衣
CN219651367U (zh) 一种自充气型单人救生筏
CN214397154U (zh) 一种新型单人救生船
CN220905300U (zh) 一体式“u”型救生船浮筒
CN216468336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充气滑水板
CN2335886Y (zh) 快速应变救生衣
CN219056528U (zh) 一种快速进水的救生船水囊
CN219948481U (zh) 一种具有便捷收纳功能的充气艇
WO2023193199A1 (zh) 一种四气囊充气船
CN216046856U (zh) 一种潜水服应急供气装置
CN220076633U (zh) 新型充气钓鱼艇
CN220948434U (zh) 一种双气室夜划灯带桨板
CN210971425U (zh) 一种充气艇
CN220948469U (zh) 模块化下沉式单人漂浮装置
WO2024077939A1 (zh) 一种充气皮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