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97154U - 一种新型单人救生船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单人救生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97154U
CN214397154U CN202023333416.5U CN202023333416U CN214397154U CN 214397154 U CN214397154 U CN 214397154U CN 202023333416 U CN202023333416 U CN 202023333416U CN 214397154 U CN214397154 U CN 2143971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oy
lifeboat
heat sealing
gas cylinder
carbon diox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3341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伟成
万曲
代绍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Aerospace Life Support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AVIC Aerospace Life Support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VIC Aerospace Life Support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AVIC Aerospace Life Support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3341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971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971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9715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单人救生船,其漂浮的主体结构浮筒包括由前浮筒、后浮筒和两侧浮筒形成的“A”形结构,浮筒为采用聚氨酯胶布通过热封、热合工艺形成;船底的周边通过热封工艺形成于前、后浮筒和两侧浮筒所包围区域的下部,且船底设置为下沉式结构,船底的底面整体低于浮筒的底面;船篷包括位于后浮筒斜前上方的风帽和连接在风帽下部的篷体,篷体为双层聚氨酯胶布形成的密封结构;二氧化碳气瓶与充气装置连接,并通过浮筒上的气瓶绑带固定捆绑,充气装置的充气口连接到浮筒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役单人救生船耐海水性能差、定检周期短和爆破强度低等问题,提高单人救生船耐海水性能,增加了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单人救生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水上救生装备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新型单人救生船。
背景技术
救生船是飞行人员水上救生必备的装备之一。当飞行人员被迫跳伞降落至水面后,可基于救生船实现水上长时间漂浮与生存自救,延长待救待援时间。
现役单人救生船主体材料均为丁基橡胶胶布,采用XY103胶液冷粘成型。由于丁基橡胶胶布的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粘黏性,经过密封包装后的船体因为长时间的挤压更容易造成救生船船体之间的粘黏,启动二氧化碳快速充气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粘黏处胶面破损,影响产品使用性能。另外,丁基橡胶胶布制成的救生船在海水环境中只能工作5天。再者,由于胶液性能及工艺技术限制,现有单人救生船中浮筒的爆破强度偏低,救生船定检周期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单人救生船,以解决现有采用丁基橡胶胶布通过胶液冷粘制作的单人救生船,有可能发生粘黏处胶面破损,在海水环境中的使用时间太短,以及浮筒的爆破强度偏低,救生船定检周期较短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单人救生船,包括:浮筒4、船底3、船篷5、充气装置1和二氧化碳气瓶2;
其中,所述浮筒4包括由前浮筒、后浮筒和两侧浮筒形成的“A”形结构,所述“A”形结构的浮筒4为采用聚氨酯胶布通过热封和/或热合工艺形成;所述船底3的周边通过热封工艺形成于前、后浮筒和两侧浮筒所包围区域的下部,且所述船底3设置为下沉式结构,船底3的底面整体低于浮筒的底面;所述船篷5包括位于后浮筒斜前上方的风帽和连接在风帽下部的篷体,所述篷体为双层聚氨酯胶布形成的密封结构;
所述二氧化碳气瓶2与充气装置1连接,并通过浮筒4上的气瓶绑带固定捆绑,所述充气装置1的充气口连接到浮筒的进气口。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新型单人救生船中,
所述浮筒4为聚氨酯胶布材料的前浮筒片、后浮筒片和两侧浮筒片,通过热封和热合工艺形成的漂浮结构;或者,
所述浮筒4为聚氨酯胶布材料的浮筒上片和浮筒下片,通过热合工艺形成的漂浮结构。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新型单人救生船中,
所述下沉式结构的船底3包括盖布和底布,通过对盖布和底布的热合工艺在接近后浮筒的位置形成有充气坐垫,所述充气坐垫中的非热合区域为气路通道,且气路通道上设置有充气导管和吹气胶嘴。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新型单人救生船中,所述船篷5的篷体为双层聚氨酯胶布通过热合、热封和粘接形成的密封气垫结构;飞行人员乘坐于船底3紧靠后浮筒的位置,头部位于风帽内,身体由风帽下部的篷体遮挡。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新型单人救生船中,
所述充气装置1与二氧化碳气瓶2连接的一端为内螺纹孔,二氧化碳气瓶2的连接端设置为外螺纹,充气装置1内部接近二氧化碳气瓶2的位置设置有撞针,外部侧面设置有L形摇臂,且摇臂的一端与撞针外部结构接触,中间设置有与浮筒连通的通孔;
所述充气装置1,用于在拉动摇臂时,通过摇臂的运动带动撞针朝向二氧化碳气瓶2一侧移动,使得撞针顶破二氧化碳气瓶2的封口膜片后,通过二氧化碳气瓶2中的气体经过充气装置1自动向浮筒充入二氧化碳气体。
可选地,如上所述的新型单人救生船中,还包括:辅助结构6,所述辅助结构6包括:
设置于后浮筒底部后侧水杓,用于清除救生船内的积水;
分别设置于两侧浮筒和前浮筒底部的水囊,三个水囊为单层胶布制成的水袋,用于保证救生船在风浪中保持相对稳定;
分别设置于两侧浮筒上部的船舷把手,用于飞行员上船和乘坐时抓握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单人救生船,漂浮的主体结构浮筒包括由前浮筒、后浮筒和两侧浮筒形成的“A”形结构,浮筒为采用聚氨酯胶布通过热封和/或热合工艺形成;船底的周边通过热封工艺形成于前、后浮筒和两侧浮筒所包围区域的下部,且船底设置为下沉式结构,船底的底面整体低于浮筒的底面;船篷包括位于后浮筒斜前上方的风帽和连接在风帽下部的篷体,篷体为双层聚氨酯胶布形成的密封结构;二氧化碳气瓶与充气装置连接,并通过浮筒上的气瓶绑带固定捆绑,充气装置的充气口连接到浮筒的进气口。该新型单人救生船的整体结构采用双层聚氨酯胶布且通过热封和/或热合工艺成型,通过材料、结构和工艺几方面的改进,提高单人救生船的结构强度、耐海水环境性能及使用性能;另外,还具有减轻重量,减小包装体积的特征,同时解决了现用救生船中胶液受原材料质量波动给生产造成的压力和影响,提高了胶布的利用率,延长了定检周期,还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单人救生船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单人救生船中一种浮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单人救生船中一种船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单人救生船中一种船篷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单人救生船中一种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针对现有单人救生船,由于其主体材料采用丁基橡胶胶布,制作方式为胶液冷粘成型,从而导致该单人救生船有可能发生粘黏处胶面破损,在海水环境中的使用时间太短,以及浮筒的爆破强度偏低,救生船定检周期较短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以聚氨酯胶布作为主体材料的新型单人救生船,提高了救生船的强度及耐海水环境性能,解决了胶液受原材料质量制约对生产造成的影响,提高胶布的利用率,延长了定检周期。
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单人救生船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单人救生船可以包括:浮筒4、船底3、船篷5、充气装置1和二氧化碳气瓶2。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单人救生船中一种浮筒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浮筒4包括由前浮筒、后浮筒和两侧浮筒形成的“A”形结构,该“A”形结构的浮筒4为采用聚氨酯胶布通过热封和/或热合工艺形成的主要漂浮结构,也为单人救生船的“骨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浮筒4为聚氨酯胶布材料的前浮筒片、后浮筒片和两侧浮筒片,通过热封和热合工艺形成的漂浮结构;如图2所示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较优实现方式中,浮筒4为聚氨酯胶布材料的浮筒上片和浮筒下片,通过热合工艺形成的漂浮结构。该实现方式中,浮筒具有更少的裁片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采用丁基橡胶胶布通过胶液冷粘制作的单人救生船,胶液冷粘成型的工艺复杂,浮筒的爆破强度偏低,定检周期较短。相比之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热封和热合的工艺更加简单、且易于实现;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成型工艺,相比现有救生船提高了浮筒爆破强度;再者,基于胶液受原材料质量制约对生产造成的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未使用胶液冷粘,可以提高胶布的利用率,延长了定检周期。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单人救生船中一种船底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船底3的周边通过热封工艺形成于前、后浮筒和两侧浮筒所包围区域的下部,且船底3设置为下沉式结构,船底3的底面整体低于浮筒的底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现中,下沉式结构的船底3包括盖布和底布,通过对盖布和底布的热合工艺在接近后浮筒的位置形成有充气坐垫,如图3所示,充气坐垫中的圆形为热合结构,该充气坐垫中的非热合区域为气路通道,且气路通道上设置有充气导管和吹气胶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船底3与现有单人救生船主要具有以下几点区别:
第一,现有船底为平底结构,不下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置为下沉结构的船底3考虑到人员乘坐的角度问题,人员乘坐的角度更合理,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和稳定性。
第二,现有船底虽然也具有盖布和底部,但由于未采用热合工艺,为一个整块结构,由于整体厚度较大不好控制,实际应用中需要采用限高组件将坐垫的盖布和船体底部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船底3,由于盖布和底部通过热合工艺压成型,不需要限高组件和粘胶流程,不仅结构优化、工艺优化,而且船底的强度和性能均有所提高。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单人救生船中一种船篷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5包括位于后浮筒斜前上方的风帽和连接在风帽下部的篷体,篷体为双层聚氨酯胶布形成的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现中,船篷5的篷体为双层聚氨酯胶布通过热合、热封和粘接形成的密封气垫结构,与图3所示底座3的热合工艺类似,图4中的圆形为热合工艺形成的结构;飞行人员乘坐于船底3紧靠后浮筒的位置,头部位于风帽内,身体由风帽下部的篷体遮挡。
相比于现有单人救生船中,采用中央立柱支撑单层胶布形成的船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船篷不仅在整体结构上采用风帽+篷体的结构形式,且篷体为双层聚氨酯胶布通过热合、热封和粘接形成的密封气垫结构,具有更好的防风保温性能。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二氧化碳气瓶2与充气装置1连接,并通过浮筒4上的气瓶绑带固定捆绑,充气装置1的充气口连接到浮筒的进气口。
可选地,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单人救生船中一种充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充气装置1与二氧化碳气瓶2连接的一端为内螺纹孔,相应地,二氧化碳气瓶2的连接端设置为外螺纹,该充气装置1内部接近二氧化碳气瓶2的位置设置有撞针,外部侧面设置有L形摇臂,且摇臂的一端与撞针外部结构接触,中间设置有与浮筒连通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充气装置1的作用方式为,在手动拉动摇臂时,通过摇臂的运动带动撞针朝向二氧化碳气瓶2一侧移动,使得撞针顶破二氧化碳气瓶2的封口膜片后,通过二氧化碳气瓶2中的气体经过充气装置1自动向浮筒充入二氧化碳气体。另外,对充气装置4也实施了材料和表面处理工艺的改进。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单人救生船还可以包括如下辅助结构,具体包括:
(1),设置于后浮筒底部后侧水杓,用于清除救生船内的积水;
(2),分别设置于两侧浮筒和前浮筒底部的水囊,三个水囊为单层胶布制成的水袋,用于保证救生船在风浪中保持相对稳定;
(3),分别设置于两侧浮筒上部的船舷把手,用于飞行员乘坐时抓握使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单人救生船,整体结构采用双层聚氨酯胶布且通过热封和/或热合工艺成型,通过材料、结构和工艺几方面的改进,提高单人救生船的结构强度、耐海水环境性能及使用性能;另外,还具有减轻重量,减小包装体积的特征,同时解决了现用救生船中胶液受原材料质量波动给生产造成的压力和影响,提高了胶布的利用率,延长了定检周期,还可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以下通过一个具体实施示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单人救生船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该实施示例提供的新型单人救生船,包括:浮筒4、船底3、船篷5、充气装置1、二氧化碳气瓶2和辅助结构6。浮筒4是单人救生船的主要漂浮结构和“骨架”,由层聚氨酯胶布热封和/或热合工艺而成。在飞行人员乘伞下降,救生包打开后由二氧化碳气瓶2通过充气装置1自动向浮筒充入二氧化碳气体,保证救生船的几何形状、提供浮力船底3设置为下沉式结构,且具有一充气座垫,该充气座垫为对盖布和底布通过热合工艺形成的,另外,通过充气座垫中充气导管端部位置的吹气胶嘴可以向充气坐垫吹入气体,该充气坐垫具有隔凉、保温的效果,同时可以提供一定的浮力。船篷5包括风帽和篷体,且篷体为双层聚氨酯胶布通过热合、热封和粘接形成的密封气垫结构,在低温强风环境下,篷体既可躲避风雨,也可保温。辅助结构6中的水杓可用来清除救生船内的积水,三个水囊形成的稳固结构,可以保证救生船在风浪中保持相对稳定,船舷把手便于飞行员上船,并且可以在乘坐过程中抓握使用。
本实施示例提供的新型单人救生船,解决了现役单人救生船耐海水性能差、定检周期短和爆破强度低等问题,提高单人救生船耐海水性能,增加可靠性。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新型单人救生船,其特征在于,包括:浮筒(4)、船底(3)、船篷(5)、充气装置(1)和二氧化碳气瓶(2);
其中,所述浮筒(4)包括由前浮筒、后浮筒和两侧浮筒形成的“A”形结构,所述“A”形结构的浮筒(4)为采用聚氨酯胶布通过热封和/或热合工艺形成;所述船底(3)的周边通过热封工艺形成于前、后浮筒和两侧浮筒所包围区域的下部,且所述船底(3)设置为下沉式结构,船底(3)的底面整体低于浮筒的底面;所述船篷(5)包括位于后浮筒斜前上方的风帽和连接在风帽下部的篷体,所述篷体为双层聚氨酯胶布形成的密封结构;
所述二氧化碳气瓶(2)与充气装置(1)连接,并通过浮筒(4)上的气瓶绑带固定捆绑,所述充气装置(1)的充气口连接到浮筒的进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单人救生船,其特征在于,
所述浮筒(4)为聚氨酯胶布材料的前浮筒片、后浮筒片和两侧浮筒片,通过热封和热合工艺形成的漂浮结构;或者,
所述浮筒(4)为聚氨酯胶布材料的浮筒上片和浮筒下片,通过热合工艺形成的漂浮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单人救生船,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沉式结构的船底(3)包括盖布和底布,通过对盖布和底布的热合工艺在接近后浮筒的位置形成有充气坐垫,所述充气坐垫中的非热合区域为气路通道,且气路通道上设置有充气导管和吹气胶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单人救生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船篷(5)的篷体为双层聚氨酯胶布通过热合、热封和粘接形成的密封气垫结构;飞行人员乘坐于船底(3)紧靠后浮筒的位置,头部位于风帽内,身体由风帽下部的篷体遮挡。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单人救生船,其特征在于,
所述充气装置(1)与二氧化碳气瓶(2)连接的一端为内螺纹孔,二氧化碳气瓶(2)的连接端设置为外螺纹,充气装置(1)内部接近二氧化碳气瓶(2)的位置设置有撞针,外部侧面设置有L形摇臂,且摇臂的一端与撞针外部结构接触,中间设置有与浮筒连通的通孔;
所述充气装置(1),用于在拉动摇臂时,通过摇臂的运动带动撞针朝向二氧化碳气瓶(2)一侧移动,使得撞针顶破二氧化碳气瓶(2)的封口膜片后,通过二氧化碳气瓶(2)中的气体经过充气装置(1)自动向浮筒充入二氧化碳气体。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新型单人救生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辅助结构(6),所述辅助结构(6)包括:
设置于后浮筒底部后侧水杓,用于清除救生船内的积水;
分别设置于两侧浮筒和前浮筒底部的水囊,三个水囊为单层胶布制成的水袋,用于保证救生船在风浪中保持相对稳定;
分别设置于两侧浮筒上部的船舷把手,用于飞行员上船和乘坐时抓握使用。
CN202023333416.5U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新型单人救生船 Active CN2143971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3416.5U CN214397154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新型单人救生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3416.5U CN214397154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新型单人救生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97154U true CN214397154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44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33416.5U Active CN214397154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新型单人救生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9715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32191C (zh) 防倾覆水上救生设备
CN200942868Y (zh) 防倾覆水上救生设备
CN201140785Y (zh) 水上充气救生球
CN103702898B (zh) 用于海上救援的充气式可漂浮救生筏
CN103043192A (zh) 全封闭可折叠海上救生等待器
CN205931188U (zh) 一种带气囊的船
CN214397154U (zh) 一种新型单人救生船
CN201530465U (zh) 在动力翼伞上使用的救生气囊
CN205707218U (zh) 具有分体式救生气囊的船体
CN105292401A (zh) 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救生艇
CN218085909U (zh) 一种异型底双浮筒充气皮艇
CN2217569Y (zh) 充气式救助艇
CN1519168A (zh) 活动气囊不沉船
CN209192151U (zh) 一种具有活动封闭结构的高速巡逻艇
CN216994799U (zh) 一种水域动力救生浮筒
CN111605684B (zh) 一种岸基遥控救援溺水者的应急装置
CN201082757Y (zh) 一种充气船结构
CN108974269B (zh) 托船筏
CN219651367U (zh) 一种自充气型单人救生筏
CN220905300U (zh) 一体式“u”型救生船浮筒
CN111017157A (zh) 一种可空投的自动充气漂浮平台
CN205131597U (zh) 一种用于应急救援的救生艇
CN206856993U (zh) 一种海上救援无人机
RU169168U1 (ru) Плот надувной речной
CN220948469U (zh) 模块化下沉式单人漂浮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