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85746U - 车身地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身地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85746U
CN218085746U CN202121932057.7U CN202121932057U CN218085746U CN 218085746 U CN218085746 U CN 218085746U CN 202121932057 U CN202121932057 U CN 202121932057U CN 218085746 U CN218085746 U CN 2180857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vehicle body
body floor
sec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93205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志远
张德磊
张海建
唐丽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93205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85746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12260 priority patent/WO2023020402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857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857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 B60K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electrical propulsion units of the electric storage means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20Floors or bottom sub-un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身地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车身地板总成包括:车身地板;车身安装结构,所述车身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车身地板的下侧面,且与所述车身地板限定出朝下敞开的电池安装腔,所述电池安装腔用于安装电池模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用于封闭所述电池安装腔的敞开端,所述下壳体包括壳本体和环绕所述壳本体的外边框,所述外边框设有液管口;液冷管,所述液冷管贯穿所述液管口伸至所述电池安装腔内以与所述电池模组的液冷模块相连。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地板总成,通过对液冷管进行改进,使得该液冷管能够满足在下壳体高度较低时的液冷系统的布置安装形式,从而能够更好地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增强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Description

车身地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身地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地板可安装有电池包结构,现有的电池包安装结构包括自上而下安装的形式和自下而上安装的形式。其中,对于自下而上安装的形式,多为通过将电池包以及电池包壳体直接安装于车身地板的下方,如此安装导致电池包壳体的密封性要求较差,且电气出插件安装也不方便。同时,传统方案中,为实现液冷系统中进出液管口的布置,需在指定位置进行铸铝面板的设计,然而,这种设计增加了下壳体的重量和高度,无法适用于下壳体高度在30mm~50mm之间的下壳体上,存在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身地板总成,该车身地板总成的电池模组和下壳体能够实现自下而上的安装,且对于密封性的要求较低,同时电气出插件安装方便,同时能够满足在下壳体高度较低时的液冷系统的布置安装形式,从而能够更好地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地板总成,包括:车身地板;车身安装结构,所述车身安装结构安装于所述车身地板的下侧面,且与所述车身地板限定出朝下敞开的电池安装腔,所述电池安装腔用于安装电池模组;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用于封闭所述电池安装腔的敞开端,所述下壳体包括壳本体和环绕所述壳本体的外边框,所述外边框设有液管口;液冷管,所述液冷管贯穿所述液管口伸至所述电池安装腔内以与所述电池模组的液冷模块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地板总成,通过对车身结构进行改进,以使电池模组和下壳体能够实现自下而上的安装,且对于电池模组的密封性的要求较低,同时电气出插件安装方便,且通过对液冷管进行改进,使得该液冷管能够满足在下壳体高度较低时的液冷系统的布置安装形式,从而能够更好地对电池模组进行冷却,增强了电池模组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车身地板总成,所述液冷管包括主体段和延伸段,所述延伸段与所述主体段的端部相连且与所述主体段弯折相连,所述液管口构造为具有长条形横截面,所述延伸段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液管口的开口宽度且大于所述液管口的开口高度,所述主体段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液管口的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车身地板总成,所述液冷管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主体段与所述延伸段之间的弧形过渡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车身地板总成,所述延伸段与所述主体段垂直,且所述延伸段适于在所述电池安装腔内相对于所述主体段朝上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车身地板总成,还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套设于所述主体段外,且所述支撑座支撑于所述液管口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车身地板总成,所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支撑管,所述第一支撑板支撑于所述液管口的第一端的内周壁,所述第二支撑板支撑于所述液管口的第二端的内周壁,所述主体段贯穿所述支撑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车身地板总成,所述支撑管的两端偏心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车身地板总成,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外周壁与所述液管口的第一端的内周壁贴合,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周壁与所述液管口的第二端的内周壁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车身地板总成,所述液管口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液冷管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其中所述进液管安装于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管安装于所述出液管。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设置有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身地板总成。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车身地板总成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地板总成的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地板总成的液冷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地板总成的液冷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地板总成的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冷管和液冷口的爆炸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冷管与液冷口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冷管与液冷口的装配示意图(延伸段转动时);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冷管和支撑座的爆炸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冷管和支撑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地板与车身安装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
车身地板总成100,
车身地板1,车身安装结构2,安装框21,车身横梁22,车身纵梁23,电池模组3,下壳体4,壳本体41,外边框42,液管口5,液冷管6,主体段61,延伸段62,弧形过渡段63,支撑座7,第一支撑板71,第二支撑板72,支撑管7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无特殊的说明,本申请中的前后方向为车辆的纵向,即X向;左右方向为车辆的横向,即Y向;上下方向为车辆的竖向,即Z向。
下面参考图1-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地板总成100,通过将车身地板1进行改进,以利用现有的车身地板1形成为电池模组3的上盖,且将车身安装结构2安装于车身地板1朝向地面的侧面,从而形成朝向地面敞开的电池安装腔,从而便于将电池模组3由下而上地集成安装于车身地板1上,从而满足目前整车产线的需求,满足电池模组3的快拆返修的需求,易于降低电池模组3的装配难度,降低电池模组3的维修成本,同时,还设置有液冷管6,液冷管6贯穿液管口5伸至电池安装腔内以与电池模组3的液冷模块相连,由此,冷却介质通过液冷管6进入液冷模块,进而对电池安装腔内的电池模组3进行换热,提高电池模组3的换热效率,通过这样的设置形式,使得该液冷管6能够满足在下壳体4高度较低时的液冷系统的布置安装形式,扩大了液冷管6的适用范围,且通过设置液冷管6,能够降低电池模组3的热失控风险,增强电池模组3的安全性。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地板总成100,包括:车身地板1、车身安装结构2、下壳体4和液冷管6。
车身地板1位于整车结构的底部,即车身地板1安装于整车结构朝向地面的一侧,能够对整车结构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增强整车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车身安装结构2安装于车身地板1的下侧面,也就是说,车身安装结构2设置于车身地板1朝向地面的一侧,且车身安装结构2朝下延伸以形成电池模组3的安装结构,由此,可利用现有的车身地板1形成电池安装腔的上盖,且利用车身安装结构2形成电池安装腔的外周壁,即车身安装结构2与车身地板1共同限定出朝下敞开的电池安装腔,其中,电池安装腔内设有多个间隔开分布的电池模组3,可以理解的是,多个电池模组3间隔开的分布于电池安装腔内,以使得每个电池模组3均可独立地完成工作,且便于在其中一个电池模组3出现问题时,单独对其中的一个电池模组3进行更换或维修,增强电池模组3设置的灵活性。
由此,电池模组3可由下而上地集成安装于车身地板1上,以利用车身安装结构2和车身地板1对电池模组3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增强电池模组3的结构稳定性,进而满足目前整车产线的需求,满足电池模组3的快拆返修的需求,易于降低电池模组3的装配难度,降低电池模组3的维修成本。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身安装结构2包括安装框21、车身横梁22和车身纵梁23,其中,安装框21构造为环形梁,车身横梁22和车身纵梁23交叉分布于安装框21内,由此,在具体安装时,可将车身横梁22、车身纵梁23先固定于安装框21内,在将车身安装结构2固定安装于车身地板1。或者,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身横梁22、车身纵梁23和安装框21与车身地板1直接一体成型,从而利于提升电池包安装结构的稳定性,且利于节省安装步骤。
下壳体4用于封闭电池安装腔的敞开端,可以理解的是,下壳体4安装于电池安装腔的开口处,且下壳体4与车身地板1相对设置,以利用下壳体4对电池安装腔进行封闭,增强电池安装腔的密封性,且利于防止电池模组3从电池安装腔内脱落,增强电池模组3的结构稳定性,且通过下壳体4能够对电池模组3起到保护的作用,保证电池模组3的工作环境,增强电池模组3的安全性。
这样,在具体安装时,可将车身安装结构2固定安装于车身地板1的下侧面,或者车身安装结构2为一体集成于车身地板1的下侧面,其中,车身横梁22和车身纵梁23交叉分布于电池安装腔内,如车身横梁22和车身纵梁23为十字交叉,从而将电池安装腔分隔为多个沿横向、纵向间隔开的子腔。进而,在下壳体4的上侧安装多个电池模组3,且多个电池模组3间隔开分布于下壳体4的上侧面且分别与多个子腔对应,如此,操作人员可将多个电池模组3与下壳体4一同朝上安装于电池安装腔内,从而实现电池模组3的安装固定,且车身地板1、车身安装结构2和下壳体4共同构造为电池包的壳体结构。且本实用新型中,在实现下壳体4的固定安装时,只需实现下壳体4与车身安装结构2的安装框21之间的密封即可,如在下壳体4与安装框21之间设置一个环形密封件,实现周向密封即可,由此,极大地简化了电池包的壳体的密封要求,密封成本较低。
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电池模组3为先预装于下壳体4,且随着下壳体4一同安装于车身安装结构2处,即本实用新型中电池模组3以及对应的电气出插件均可预先安装于下壳体4,这样,操作人员在将下壳体4安装于车身安装结构2时,可将下壳体4置于敞开、操作范围较大的空间内,对电气出插件和电池模组3进行安装,且电气出插件可灵活地设置于下壳体4的前侧和/或后侧,以使电气出插件的安装结构灵活可变,提高电气出插件的安装难度,安装方便。
其中,如图2所示,下壳体4包括壳本体41和环绕壳本体41的外边框42,且外边框42设有液管口5,液管口5用于对液冷管6进行避让,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液冷管6贯穿液管口5伸至电池安装腔内以与电池模组3的液冷模块相连,由此,冷却介质通过液冷管6进入液冷模块,进而对电池安装腔内的电池模组3进行换热,提高电池模组3的换热效率,且通过这样的设置形式,使得该液冷管6能够满足在下壳体4高度较低时的液冷系统的布置安装形式,扩大了液冷管6的适用范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身地板总成100,通过对车身结构进行改进,以使电池模组3和下壳体4能够实现自下而上的安装,且对于电池模组3的密封性的要求较低,同时电气出插件安装方便,且通过对液冷管6进行改进,使得该液冷管6能够满足在下壳体4高度较低时的液冷系统的布置安装形式,从而能够更好地对电池模组3进行冷却,增强了电池模组3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液冷管6包括主体段61和延伸段62,主体段61和延伸段62可为一体成型结构,便于降低液冷管6的加工难度。
如图5所示,延伸段62的端部与主体段61的端部相连,且延伸段62的端部与主体段61弯折相连,液管口5构造为具有长条形横截面,延伸段62的延伸长度小于液管口5的开口宽度且大于液管口5的开口高度,也就是说,延伸段62的延伸长度小于液管口5的开口宽度(例如,如图5所示的左右方向的尺寸),同时,延伸段62的延伸长度大于液管口5的开口高度(例如,如图5所示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主体段61的延伸长度(例如,如图5所示的前后方向的尺寸)大于液管口5的深度(例如,如图5所示的前后方向的尺寸)。
结合图5-图7描述液冷管6的安装过程,具体地,液冷管6的安装步骤可以为:将液冷管6的延伸段62先于主体段61通过液管口5伸入下壳体4内部,此时,延伸段62的中心轴线与主体段61的中心轴线可以位于同一平面内。伸入后,延伸段62位于下壳体4内部,主体段61的部分段位于下壳体4内部,其余部分位于下壳体4外部。而后,旋转液冷管6,将延伸段62的中心轴线可以垂直于主体段61的中心轴线,并且,延伸段62可以通过下壳体4的镂空部伸出于下壳体4,以便于与液冷模块的安装连接。
由此,如此设置的液冷管6有效地降低了下壳体4的厚度,降低了下壳体4的重量,可以降低成本,利于车身地板总成100的小型化设计,且液冷管6可以应用于厚度(例如,如图2所示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在30mm-50mm之间的下壳体4上,扩大了液冷管6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液冷管6还包括连接于主体段61与延伸段62之间的弧形过渡段63。由此,可以便于主体段61与延伸段62的连接,可以便于提高液体在液冷管6流动的顺畅性,同时可以利于降低噪音,且将弧形过渡段63设置于主体段61和延伸段62之间利于减小弯折位置处的局部应力,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导致结构断裂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延伸段62可以与主体段61垂直,且延伸段62适于在电池安装腔内相对于主体段61朝上延伸。由此,可以使得液冷管6为L形管,可以便于延伸段62与车身地板总成100的其余的连接管安装连接,并且可以利于保证冷却介质在液冷管6内的流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8所示,车身地板总成100还可以包括支撑座7,且支撑座7支撑于液管口5内。通过支撑座7的设置,可以起到支撑液管口5位置的下壳体4的作用,提高下壳体4的结构强度,以保证车身地板总成100的使用寿命。同时,支撑座7可以套设于主体段61外,可以保证支撑座7的安装的可靠性,便于支撑座7与液冷管6的连接,装配方便。
例如,支撑座7可以具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可以位于液管口5的边缘处,以使得支撑结构还可以起到密封液管口5的作用,以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下壳体4的内部,保证下壳体4内部的零部件不受外界干扰,提高了车身地板总成1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支撑座7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板71、第二支撑板72和连接于第一支撑板71和第二支撑板72之间的支撑管73,第一支撑板71和第二支撑板72在支撑管73的两端相对设置,且在将支撑座7安装于液管口5时,其第一支撑板71能够支撑于液管口5的第一端的内周壁,第二支撑板72能够支撑于液管口5的第二端的内周壁,从而能够增强液管口5的结构强度,增强液冷管6与液管口5的连接稳定性。
由此,第一支撑板71可以对液管口5的第一端起到支撑的作用,第二支撑板72可以对液管口5的第二端起到支撑的作用,由此,可以通过支撑座7提高下壳体4的结构强度。同时,主体段61可以贯穿支撑管73,也就是说,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支撑管73套设于主体段61的外侧,以便于二者的连接,且通过支撑管73对主体段61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增强液冷管6的安全性。
举例而言,位于外侧的第一支撑板71可以与液管口5焊接连接,以使得第一支撑板71可以兼顾对下壳体4的支撑效果和对液管口5的密封效果。同时,还可以降低装配步骤,提高装配效率,位于内侧的第一支撑板71可以与液冷管6焊接连接,以进一步提高二者的安装可靠性。
更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支撑管73的两端可以偏心连接于第一支撑板71和第二支撑板72。由此,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可适应液冷管6与液冷口之间的配合,便于降低装配难度,且利于对液冷管6进行定位安装,保证液冷管6的安装准确性。
第一支撑板71的外周壁与液管口5的第一端的内周壁贴合,且第二支撑板72的外周壁与液管口5的第二端的内周壁贴合,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支撑板71能够完全封闭液管口5的第一端,第二支撑板72的外周壁能够完全封闭液管口5的第二端,由此,可通过第一支撑板71和第二支撑板72分别对液管口5第一端和第二端起到完全密封的作用,增强液冷管6与液冷口的连接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液冷管6可以作为出液管使用,此时,冷却介质可以通过延伸段62流至主体段61,并从主体段61流出。或者,液冷管6可以作为进液管使用,此时,冷却介质可以通过主体段61流至延伸段62,并从主体段61流至车身地板总成100的液冷模块,进而实现对电池模组3的降温。
液管口5可以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可以均设于外边框42的同一侧,且间隔开设置,液冷管6可以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其中,进液管安装于进液口,出液管安装于出液口,进而,冷却介质可以依次通过进液管、液冷模块和出液口以形成循环,从而实现对电池模组3的降温。
由此,进液管和出液管分别安装于进液口和出液口,便于冷却介质通过进液管进入电池安装腔内以与液冷模块相连,再经由出液管流出,从而实现对电池模组3的降温,降低电池模组3的热失控风险。
下面结合图5-图9描述叶冷管的整体安装过程,将液冷管6的延伸段62先于主体段61通过液管口5伸入下壳体4内部,此时,延伸段62的中心轴线与主体段61的中心轴线可以位于同一平面内,液冷管6伸入后,其延伸段62位于下壳体4内部,主体段61的部分段位于下壳体4内部,其余部分位于下壳体4外部。而后,旋转液冷管6,使得延伸段62的中心轴线可以垂直于主体段61的中心轴线,并且,延伸段62不与主体段61相连的一端可伸出于下壳体4,以便于与液冷模块的安装连接,此时,如图8和图9所示,将支撑座7安装于液冷管6上,且支撑座7的第一支撑板71和第二支撑板72分别支撑于液冷口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从而对液冷口进行密封,且通过支撑座7对液冷管6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增强液冷管6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对车身结构进行改进,以使电池模组3和下壳体4能够实现自下而上的安装,且对于电池模组3的密封性的要求较低,同时电气出插件安装方便,且通过对液冷管6进行改进,使得该液冷管6能够满足在下壳体4高度较低时的液冷系统的布置安装形式,从而能够更好地对电池模组3进行冷却,增强了电池模组3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车身地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身地板(1);
车身安装结构(2),所述车身安装结构(2)安装于所述车身地板(1)的下侧面,且与所述车身地板(1)限定出朝下敞开的电池安装腔,所述电池安装腔用于安装电池模组(3);
下壳体(4),所述下壳体(4)用于封闭所述电池安装腔的敞开端,所述下壳体(4)包括壳本体(41)和环绕所述壳本体(41)的外边框(42),所述外边框(42)设有液管口(5);
液冷管(6),所述液冷管(6)贯穿所述液管口(5)伸至所述电池安装腔内以与所述电池模组(3)的液冷模块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地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6)包括主体段(61)和延伸段(62),所述延伸段(62)与所述主体段(61)的端部相连且与所述主体段(61)弯折相连,所述液管口(5)构造为具有长条形横截面,所述延伸段(62)的延伸长度小于所述液管口(5)的开口宽度且大于所述液管口(5)的开口高度,所述主体段(61)的延伸长度大于所述液管口(5)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地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管(6)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主体段(61)与所述延伸段(62)之间的弧形过渡段(6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地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段(62)与所述主体段(61)垂直,且所述延伸段(62)适于在所述电池安装腔内相对于所述主体段(61)朝上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身地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座(7),所述支撑座(7)套设于所述主体段(61)外,且所述支撑座(7)支撑于所述液管口(5)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身地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7)包括第一支撑板(71)、第二支撑板(72)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7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72)之间的支撑管(73),所述第一支撑板(71)支撑于所述液管口(5)的第一端的内周壁,所述第二支撑板(72)支撑于所述液管口(5)的第二端的内周壁,所述主体段(61)贯穿所述支撑管(7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地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73)的两端偏心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71)和所述第二支撑板(7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地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71)的外周壁与所述液管口(5)的第一端的内周壁贴合,且所述第二支撑板(72)的外周壁与所述液管口(5)的第二端的内周壁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地板总成(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管口(5)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液冷管(6)包括进液管和出液管;其中
所述进液管安装于所述进液口,所述出液管安装于所述出液管。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身地板总成(100)。
CN202121932057.7U 2021-08-17 2021-08-17 车身地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180857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32057.7U CN218085746U (zh) 2021-08-17 2021-08-17 车身地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PCT/CN2022/112260 WO2023020402A1 (zh) 2021-08-17 2022-08-12 车身地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932057.7U CN218085746U (zh) 2021-08-17 2021-08-17 车身地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85746U true CN218085746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438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932057.7U Active CN218085746U (zh) 2021-08-17 2021-08-17 车身地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85746U (zh)
WO (1) WO202302040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16259B (zh) * 2018-03-30 2022-01-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前地板总成及汽车
US11189867B2 (en) * 2018-11-16 2021-11-30 Chongqing Jinkang Powertrain New Energy Co., Ltd. Battery packs with integrated cold plates for electric vehicles
CN110137396B (zh) * 2019-04-08 2022-08-02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容纳支撑壳、电池包和车辆
KR20210017172A (ko) * 2019-08-07 2021-02-1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자동차용 언더 바디
CN212659592U (zh) * 2020-09-08 2021-03-05 伟巴斯特车顶供暖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系统的冷却装置和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系统
CN213366667U (zh) * 2020-10-14 2021-06-04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总成及电动汽车
CN113548117B (zh) * 2021-08-17 2024-02-27 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的车身地板总成以及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20402A1 (zh) 2023-02-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61638B2 (ja) 車両用冷却装置
CN111106268B (zh) 液冷电池箱体
CN212659592U (zh) 动力电池系统的冷却装置和用于车辆的动力电池系统
KR20180070764A (ko) 차량용 고전압 배터리
CN218085746U (zh) 车身地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6169397A (zh) 一种液冷板、液冷组件、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02083265U (zh) 散热器的散热管和具有它的散热器
JP2014151736A (ja) 樹脂フロントエンドの車体保持構造
CN112787022A (zh) 一种电池托盘及电池箱
CN217387401U (zh) 电池托盘、电池包和车辆
CN218085745U (zh) 车身地板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9553764U (zh) 一种电池包铝合金型材箱体连接结构
CN112977513A (zh) 一种轨道车辆
CN217864393U (zh) 车身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20544043U (zh) 电池包和车辆
CN218299943U (zh) 水冷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9163575U (zh) 一种车辆电池包保护外壳和车辆电池包
CN219809075U (zh) 一种分体式摩托车气缸
JP2001271606A (ja) オーバル変形防止車室
CN219717098U (zh) 电池壳和具有其的电池包
CN215008477U (zh) 快换液冷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20821766U (zh) 电池箱及电池包
CN205905765U (zh) 一种侧置式冷却水箱安装结构
CN220435751U (zh) 一种接头组件、液冷板组件、电池包总成及车辆
CN218805674U (zh) 一种防下沉的前部导风板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