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9647U - 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79647U
CN218079647U CN202222150045.XU CN202222150045U CN218079647U CN 218079647 U CN218079647 U CN 218079647U CN 202222150045 U CN202222150045 U CN 202222150045U CN 218079647 U CN218079647 U CN 2180796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seat
bending
bear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5004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权
王刚
汪梦杰
周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h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Yix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h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Yix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h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Yix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h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Yix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5004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796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796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796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asting Or Compres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一轴承组、第二轴承组、第一轧辊、第二轧辊和液压系统,第一轴承组和第二轴承组安装在第一支架的两侧,第一轧辊的两端安装在第一轴承组上,第二轧辊的两端安装在第二轴承组上,第一轧辊的第二轧辊的轴线平行,且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之间形成辊缝;液压系统包括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分别与第二轴承组连接,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用于推动第二轴承组以移动第二轧辊,进而调节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之间形成辊缝大小。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辊压厚度一致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极片生产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电池极片在涂布活性材料完成以后,需要对极片进行辊压,控制来料的压实密度。现有的电池极片辊压装置具有闭环控制调节,在辊压的过程中,通过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控辊压压力,动态调节辊压压力。
然而,现有的闭环控制的辊压压力调整装置一般使用电机作为辊压压力调整的驱动装置,且现有的调整装置的轧辊两端在驱动力的推动下,使辊轮发生挠度变化,造成辊压的极片中间厚两端薄,存在结构复杂,成本高,辊压厚度不一致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通过使用液压系统来作为驱动力推动轧辊实现闭环调节,且还通过液压系统对轧辊的挠度进行调节,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辊压厚度一致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案实现的:
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一轴承组、第二轴承组、第一轧辊、第二轧辊和液压系统,所述第一轴承组和所述第二轴承组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侧,所述第一轧辊的两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组上,所述第二轧辊的两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轴承组上,所述第一轧辊和所述第二轧辊的轴线平行,且所述第一轧辊和所述第二轧辊之间形成辊缝;
所述液压系统包括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二液压缸分别与所述第二轴承组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二液压缸用于推动所述第二轴承组以移动所述第二轧辊,进而调节所述第一轧辊和所述第二轧辊之间形成辊缝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组包括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侧上部,所述第一轧辊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组包括第三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所述第三轴承座和所述第四轴承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侧下部,所述第二轧辊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三轴承座和所述第四轴承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二液压缸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两侧的底部,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三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输出端和所述第四轴承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弯缸组件,所述弯缸组件包括第一弯缸机构和第二弯缸机构,所述第一弯缸机构包括第一支承座、第一弯缸和第一弯缸座,所述第一支承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弯缸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弯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弯缸座连接;
所述第二弯缸机构包括第二支承座、第二弯缸和第二弯缸座,所述第二支承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弯缸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弯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弯缸座连接;所述第一轧辊的两末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弯缸座和所述第二弯缸座。
进一步地,所述弯缸组件还包括第三弯缸机构和第四弯缸机构,所述第三弯缸机构包括第三支承座、第三弯缸和第三弯缸座,所述第三支承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弯缸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弯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弯缸座连接;
所述第四弯缸机构包括第四支承座、第四弯缸和第四弯缸座,所述第四支承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弯缸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弯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弯缸座连接;所述第二轧辊的两末端插入所述第三弯缸座和第四弯缸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弯缸座的两侧上方,所述第二支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弯缸座的两侧上方;
所述第三支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三弯缸座的两侧下方,所述第四支承座设置在所述第四弯缸座的两侧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组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轧辊的轴和第一轴承座之间,所述第二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轧辊的轴和第二轴承座之间;所述第二轴承组还包括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所述第三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二轧辊的轴和第三轴承座之间,所述第四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二轧辊的轴和第四轴承座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机构和第二支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轧辊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轧辊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万向联轴器和第二万向联轴器,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万向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一轧辊的轴,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万向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二轧辊的轴。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轧辊和所述第二轧辊上,用于检测辊压压力,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将第一轧辊通过第一轴承组安装于第一支架上,将第二轧辊通过第二轴承组安装于第二支架上,并通过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分别连接第二轧辊两端的第二轴承组,使得可以通过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推动第二轧辊,以调节第二轧辊与第一轧辊之间形成的用于电池极片穿过的辊缝的大小,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液压系统来作为驱动力推动轧辊实现辊缝的闭环调节,且还通过液压系统对轧辊的挠度进行调节,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辊压厚度一致的优点。还在第一轧辊的的轴的两端设置第一弯缸机构和第二弯缸机构,用于拉伸第一轧辊的两末端,消除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推动形成的向下弯曲挠度;在第二轧辊的轴的两端设置第三弯缸机构和第四弯缸机构,用于拉伸第二轧辊的两末端,消除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推动形成的向上弯曲挠度,保持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的平直度。通过设置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连接第一万向联轴器和第二万向联轴器,再连接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进而带动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转动传输极片;还在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辊压压力,然后将数据传输到控制器,通过比对设定辊压压力和实际辊压压力,实现辊压压力闭环调节。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第一支架100、第一轴承组200、第一轴承座210、第二轴承座220、第一轴承230、第二轴承240、第二轴承组300、第三轴承座310、第四轴承座320、第三轴承330、第四轴承340、第一轧辊400、第二轧辊500、第一液压缸610、第二液压缸620、第一弯缸机构630、第一支承座631、第一弯缸632、第一弯缸座633、第二弯缸机构640、第二支承座641、第二弯缸642、第二弯缸座643、第三弯缸机构650、第三支承座651、第三弯缸652、第三弯缸座653、第四弯缸机构660、第四支承座661、第四弯缸662、第四弯缸座663、第一电机710、第二电机720、第一万向联轴器730、第二万向联轴器740、第二支架80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支架100、第一轴承组200、第二轴承组300、第一轧辊400、第二轧辊500和液压系统,第一轴承组200和第二轴承组300安装在第一支架100的两侧,第一轧辊400的两端安装在第一轴承组200上,第二轧辊500的两端安装在第二轴承组300上,第一轧辊400和第二轧辊500的轴线平行,且第一轧辊400和第二轧辊500之间形成以供极片通过的辊缝。
液压系统包括第一液压缸610和第二液压缸620,第一液压缸610和第二液压缸620推动第二轴承组300以移动第二轧辊500,从而调节第一轧辊400和第二轧辊500之间形成的辊缝大小,进而使需要辊压的极片在第一轧辊400和第二轧辊500的辊压下达到需要的厚度。液压系统还包括根据第一轧辊400和第二轧辊500的挠度变化进行调整的弯缸组件,保证辊压的平直度。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轴承组200包括第一轴承座210、第二轴承座220、第一轴承230和第二轴承240。优选的,第一轴承座210和第二轴承座220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架100的两侧上部。第一轧辊400的轴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轴承座210和第二轴承座220,从而由第一轴承座210和第二轴承座220支撑起第一轧辊400。第一轴承230设置于第一轧辊400的轴和第一轴承座210之间,第二轴承240设置于第一轧辊400的轴和第二轴承座220之间,第一轴承230和第二轴承240用于保证第一轧辊400顺滑旋转以及保证其回转精度。
第二轴承组300包括第三轴承座310、第四轴承座320、第三轴承330和第四轴承340。优选的,第三轴承座310和第四轴承座320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架100的两侧下部。第二轧辊500的轴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三轴承座310和第四轴承座320,从而由第三轴承座310和第四轴承座320支撑起第二轧辊500。第三轴承330设置于第二轧辊500的轴和第三轴承座310之间,第四轴承340设置于第二轧辊500的轴和第四轴承座320之间,第三轴承330和第四轴承340用于保证第二轧辊500顺滑旋转以及保证其回转精度。
其中,第一轧辊400和第二轧辊500可以是如图1-2所示的上下排列,在其他的例子中,第一轧辊400和第二轧辊500也可以是水平排列,或者是,第二轧辊500也可以是设置于第一轧辊400的上方,只要第一轧辊和第二轧辊之间形成可调节的、供极片穿过的辊缝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如图2所示,第一液压缸610和第二液压缸620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100两侧的底部,第一液压缸610的输出端和第三轴承座310固定连接,第二液压缸620的输出端和第四轴承340固定连接。当需要调节辊缝的大小的时候,通过调节第一液压缸610和第二液压缸620的压力,使第一液压缸610和第二液压缸620的输出端同步推拉第三轴承座310和第四轴承座320,进而推拉第三轴承座310和第四轴承座320支撑的第二轧辊500,从而改变第二轧辊500与第一轧辊400之间的距离,以调节辊缝的宽度。
具体的,弯缸组件包括第一弯缸机构630、第二弯缸机构640、第三弯缸机构650和第四弯缸机构660。第一弯缸机构630包括第一支承座631、第一弯缸632和第一弯缸座633,第一支承座63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100上,另一端与第一弯缸632的一端铰接,第一弯缸632的另一端与第一弯缸座633连接。第二弯缸机构640包括第二支承座641、第二弯缸642和第二弯缸座643,第二支承座64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100上,另一端与第二弯缸642的一端铰接,第二弯缸642的另一端与第二弯缸座643连接。第三弯缸机构650包括第三支承座651、第三弯缸652和第三弯缸座653,第三支承座65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100上,另一端与第三弯缸652的一端铰接,第三弯缸652的另一端与第三弯缸座653连接。第四弯缸机构660包括第四支承座661、第四弯缸662和第四弯缸座663,第四支承座661的一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100上,另一端与第四弯缸662的一端铰接,第四弯缸662的另一端与第四弯缸座663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轧辊400的两末端分别插入第一弯缸座633和第二弯缸座643;第二轧辊500的两末端分别插入第三弯缸座653和第四弯缸座663。更进一步的,第一支承座631设置在第一弯缸座633的两侧上方,第二支承座641设置在第二弯缸座643的两侧上方;第三支承座651设置在第三弯缸座653的两侧下方,第四支承座661设置在第四弯缸座663的两侧下方。第一轧辊400和第二轧辊500在第一液压缸610和第二液压缸620的推动下会产生挠度变形,弯缸组件用于在辊压过程中对第一轧辊400和第二轧辊500的挠度变形进行校平,通过第一弯缸机构630和第二弯缸机构640拉伸第一轧辊400,使第一轧辊400向上弯曲,通过第三弯缸机构650和第四弯缸机构660拉伸第二轧辊500向下弯曲,消除辊压过程第一轧辊400和第二轧辊500的挠度变形,使辊压出来的极片厚度保持均匀一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第二支架800和控制系统。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710、第二电机720、第一万向联轴器730和第二万向联轴器740,第一电机710和第二电机720固定安装在第二支架800上,第一电机710的动力输出端通过第一万向联轴器730连接第一轧辊400的轴,通过第一电机710带动第一轧辊400转动;第二电机720的动力输出端通过第二万向联轴器740连接第二轧辊500的轴,通过第二电机720带动第二轧辊500转动,第一轧辊400和第二轧辊500转动方向相反,带动辊压的极片传输。
控制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图未示)和控制器(图未示),压力传感器设置在第一轧辊400和第二轧辊500上,用于实时检测辊压压力;压力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实时将辊压压力数据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判断实际辊压压力与设定辊压压力的大小,如果实际辊压压力小于设定辊压压力,则控制器控制第一液压缸610和第二液压缸620加压,使辊压压力达到设定辊压压力;如果实际辊压压力大于设定辊压压力,则控制器控制第一液压缸610和第二液压缸620降压,使辊压压力恢复到设定辊压压力,实现闭环自动调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通过在第一支架100两侧上方设置第一轴承组200支撑第一轧辊400转动,第一支架100两侧下方设置第二轴承组300支撑第二轧辊500转动,使第一轧辊400和第二轧辊500之间形成辊缝,需要辊压的极片从辊缝中穿过;在第三轴承座310和第四轴承座320的底部分别与第一液压缸610和第二液压缸620的输出端连接,通过加压或降压推拉第三轴承座310和第四轴承座320进而推拉第二轧辊500,实现辊压压力调节。还在第一轧辊400的的轴的两端设置第一弯缸机构630和第二弯缸机构640,用于拉伸第一轧辊400的两末端,消除第一液压缸610和第二液压缸620推动形成的向下弯曲挠度;在第二轧辊500的轴的两端设置第三弯缸机构650和第四弯缸机构660,用于拉伸第二轧辊500的两末端,消除第一液压缸610和第二液压缸620推动形成的向上弯曲挠度,保持第一轧辊400和第二轧辊500的平直度。通过设置第一电机710和第二电机720带动第一轧辊400和第二轧辊500转动传输极片,还在第一轧辊400和第二轧辊500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辊压压力,然后将数据传输到控制器,通过比对设定辊压压力和实际辊压压力,实现辊压压力闭环调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通过使用液压系统来作为驱动力推动轧辊实现闭环调节,且还通过液压系统对轧辊的挠度进行调节,其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辊压厚度一致的优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Claims (10)

1.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第一支架、第一轴承组、第二轴承组、第一轧辊、第二轧辊和液压系统,所述第一轴承组和所述第二轴承组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侧,所述第一轧辊的两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组上,所述第二轧辊的两端安装在所述第二轴承组上,所述第一轧辊和所述第二轧辊的轴线平行,且所述第一轧辊和所述第二轧辊之间形成辊缝;
所述液压系统包括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二液压缸分别与所述第二轴承组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二液压缸用于推动所述第二轴承组以移动所述第二轧辊,进而调节所述第一轧辊和所述第二轧辊之间形成辊缝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承组包括第一轴承座和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侧上部,所述第一轧辊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轴承座和所述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组包括第三轴承座和第四轴承座,所述第三轴承座和所述第四轴承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的两侧下部,所述第二轧辊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三轴承座和所述第四轴承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液压缸和所述第二液压缸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两侧的底部,所述第一液压缸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三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缸的输出端和所述第四轴承座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压系统还包括弯缸组件,所述弯缸组件包括第一弯缸机构和第二弯缸机构,所述第一弯缸机构包括第一支承座、第一弯缸和第一弯缸座,所述第一支承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弯缸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弯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弯缸座连接;
所述第二弯缸机构包括第二支承座、第二弯缸和第二弯缸座,所述第二支承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弯缸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弯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弯缸座连接;所述第一轧辊的两末端分别插入所述第一弯缸座和所述第二弯缸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缸组件还包括第三弯缸机构和第四弯缸机构,所述第三弯缸机构包括第三支承座、第三弯缸和第三弯缸座,所述第三支承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弯缸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弯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弯缸座连接;
所述第四弯缸机构包括第四支承座、第四弯缸和第四弯缸座,所述第四支承座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弯缸的一端铰接,所述第四弯缸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弯缸座连接;所述第二轧辊的两末端插入所述第三弯缸座和第四弯缸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一弯缸座的两侧上方,所述第二支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二弯缸座的两侧上方;
所述第三支承座设置在所述第三弯缸座的两侧下方,所述第四支承座设置在所述第四弯缸座的两侧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轴承组还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组还包括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所述第一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轧辊的轴和第一轴承座之间,所述第二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一轧辊的轴和第二轴承座之间,所述第三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二轧辊的轴和第三轴承座之间,所述第四轴承设置在所述第二轧辊的轴和第四轴承座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驱动机构和第二支架,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轧辊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轧辊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一万向联轴器和第二万向联轴器,所述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万向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一轧辊的轴,所述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万向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二轧辊的轴。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轧辊和所述第二轧辊上,用于检测辊压压力,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所述压力传感器连接。
CN202222150045.XU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 Active CN2180796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50045.XU CN218079647U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50045.XU CN218079647U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79647U true CN218079647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45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50045.XU Active CN218079647U (zh) 2022-08-16 2022-08-16 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7964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86063A (zh) * 2023-02-16 2023-04-18 广州市易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电池极片的辊压分切一体机
CN117000759A (zh) * 2023-10-07 2023-11-07 福建紫金英菲迅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金锡合金制品生产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986063A (zh) * 2023-02-16 2023-04-18 广州市易鸿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锂电池极片的辊压分切一体机
CN117000759A (zh) * 2023-10-07 2023-11-07 福建紫金英菲迅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金锡合金制品生产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117000759B (zh) * 2023-10-07 2023-12-08 福建紫金英菲迅应用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金锡合金制品生产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079647U (zh) 一种辊压压力调整装置
CN210634267U (zh) 一种防褶皱的印刷机
CN212576740U (zh) 一种涂层机的张力调节器
CN108557546A (zh) 一种环保3d打印耗材生产的收卷装置
CN110154374B (zh) 一种用于手机曲面屏幕贴膜的滚压装置
CN110810570A (zh) 辊压式茶叶加工设备以及辊压式茶叶加工系统
CN211034510U (zh) 一种可调张力的边料收卷机
CN208543875U (zh) 一种铝箔纸压花装置
CN112588843B (zh) 一种金属压延推送装置
JP3561541B2 (ja) ロール曲げ装置のサイドロール支持装置
CN212893023U (zh) 一种纸张牵引机
CN210012396U (zh) 一种合成革贴膜收卷装置
CN220921287U (zh) 一种激光切割机的卷材管正压平机构
CN203635637U (zh) 夹送辊与精轧机间活套
CN216208164U (zh) 一种压力测试装置
CN111776828A (zh) 一种可调弧高及弧高指向的展平辊
CN216656552U (zh) 一种自动压料送料装置
CN215827994U (zh) 一种高分子膜张力辊用张力调节装置
CN219401744U (zh) 一种合金带材压平装置
CN220431692U (zh) 一种具有限位机构的自动收卷机
CN210676341U (zh) 一种阶梯梁轧机
CN220241596U (zh) 一种可实现裁切pet膜的抖粉机
CN112092497A (zh) 一种防褶皱的印刷机
CN218692710U (zh) 一种用于辊压加工的矫正测量装置及辊压装置
CN213264870U (zh) 一种面料收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