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9643U - 一种轧机辊系换辊小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轧机辊系换辊小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079643U CN218079643U CN202222511859.1U CN202222511859U CN218079643U CN 218079643 U CN218079643 U CN 218079643U CN 202222511859 U CN202222511859 U CN 202222511859U CN 218079643 U CN218079643 U CN 2180796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fting
- base
- roll
- fixedly connected
- 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轧机辊系换辊小车,包括底座组件、托辊车和两个升降托架;托辊车固定连接于底座组件的中间位置;两个升降托架分别设置于托辊车的两侧,且升降托架包括水平移动部和升降组件;水平移动部设置于底座组件,且水平移动部的输出端与升降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升降组件的顶端能够与待换的轧辊的轴承座卡接;升降组件的底端与底座组件之间滚动连接,能够在水平移动部的驱动下沿着底座组件的长度方向移动。本申请实现了对轧辊中心处进行主要受力支撑,通过设置的升降托架满足两侧轴承座出现高低不同的情况,保证连侧同步,同时能够对轴承座下平面处进行支撑定位,避免两侧轴承座受力不均,减少对轴承的损伤,整体操作简单快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冷轧板带轧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轧机辊系换辊小车。
背景技术
冷轧板带轧机能轧制更薄的钢带,较高硬度的材料,以及具有较高轧制速度的特点。冷轧机辊系是冷轧机的核心部件,工作中轧辊表面磨损,其精度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质量。生产过程中需要频繁地将新旧辊系从轴承座上拆解后进行更换,以满足产品质量。因冷轧牌坊轧机的各辊系轴承座外形差异及重量大,导致拆解安装效率低,而且所需要的装置体积大、种类多。拆解过程中如果辊子支撑的两侧轴承座受力不均匀往往会导致对轧辊的磨损、变形,从而使产品质量下降。
现有的冷轧机换辊小车有V形槽手动换辊小车和辊系辊环支撑处换辊小车。由于V形槽手动换辊时间长,换辊效率低,不易操作,现已很少用。因而,常用的换辊小车为辊系辊环支撑处换辊小车(如图1)。辊系辊环支撑处换辊小车是将辊系6放入托辊装置7后锁紧,两侧的托架装置9由在底座10上的液压缸驱动下横移到工作位,通过带偏心手轮调整的托板8把两侧轴承座拆除后拉离轧辊完成换辊。辊系辊环支撑处换辊小车换辊是将辊系的两侧辊环位置作为支撑点,对两侧轴承座下方支撑板支撑进行工作。如图2、3所示,牌坊轧机的辊系都是大型辊系,换辊托架为重型结构,对辊环进行支撑起不到安全作用。操作侧和传动侧上、下轴承座的结构不同,在轴承座下平面两处支撑不能定位,辊系的平行度不好调整,当辊系不平时换辊,两侧轴承座手里不均,对轴承损伤大,操作也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通过提供一种轧机辊系换辊小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辊小车在进行换辊时对辊环进行支撑起不到安全作用,在轴承座下平面两处支撑不能定位,辊系的平行度不好调整,当辊系不平时换辊,两侧轴承座受力不均,对轴承损伤大,操作也繁琐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轧辊中心处进行主要受力支撑,通过设置的升降托架满足两侧轴承座出现高低不同的情况,保证连侧同步,同时能够对轴承座下平面处进行支撑定位,避免两侧轴承座受力不均,减少对轴承的损伤,整体操作简单快捷。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轧机辊系换辊小车,包括底座组件、托辊车和两个升降托架;所述托辊车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组件的中间位置,且待换的轧辊能够放置于所述托辊车的顶端;两个所述升降托架分别设置于所述托辊车的两侧,且所述升降托架包括水平移动部和升降组件;所述水平移动部设置于所述底座组件,且所述水平移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组件的顶端能够与待换的所述轧辊的轴承座卡接;所述升降组件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组件之间滚动连接,能够在所述水平移动部的驱动下沿着所述底座组件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液压马达、螺旋升降机、车架面板、垫板和滚轮;所述螺旋升降机的机体的底面设置有所述滚轮,所述滚轮与所述底座组件之间滚动连接;所述螺旋升降机的机体的底面与所述水平移动部的输出端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液压马达设置于所述螺旋升降机的一侧,能够驱动所述螺旋升降机升降;所述车架面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螺旋升降机的升降端;所述垫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车架面板的顶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升降组件还包括微调机构;所述微调机构包括螺旋套、螺栓、旋转手柄和支撑板;所述螺旋套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面板的一端;所述支撑板的顶端与所述垫板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垫板的底面与所述车架面板之间滑动连接;所述螺栓的一端伸入至所述螺旋套并与所述螺旋套的内侧螺纹连接,所述螺栓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板并与所述支撑板的侧面卡接;所述旋转手柄与所述螺栓的端部之间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组件包括第一底座和两个第二底座;两个所述第二底座处于所述第一底座的两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底座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托辊车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底座之间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水平移动部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底座上;所述升降组件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底座之间滚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底座的顶面平行设置有平轨道和止口轨道;所述升降组件的底端分别与所述平轨道和所述止口轨道滚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托辊车包括托辊车架和衬板;所述托辊车架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底座固定连接;所述衬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托辊车架的顶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托辊车架的底端设置为马鞍形结构,且所述托辊车架的顶端设置为V形结构。
本申请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申请通过采用底座组件、托辊车和两个升降托架;所述托辊车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组件的中间位置,使得待换的轧辊能够放置于所述托辊车的顶端,实现对待换的轧辊的中间位置进行主要的受力支撑,避免对两侧的辊环进行支撑;
将两个所述升降托架分别设置于所述托辊车的两侧,且所述升降托架包括水平移动部和升降组件;所述水平移动部设置于所述底座组件,且所述水平移动部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组件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升降组件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组件之间滚动连接;通过设置所述升降组件的顶端能够与待换的所述轧辊的轴承座卡接,实现对轴承座下平面处进行支撑定位,在换辊时,通过调整升降组件进行升降,使得升降组件的输出端的高度能够满足两侧轴承座高度不同的情况,进而通过水平移动部的输出端的伸缩动作,从而带动升降组件整体沿着底座组件的长度方向移动,最终实现对两侧轴承座的拆卸与安装,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换辊小车在进行换辊时对辊环进行支撑起不到安全作用,在轴承座下平面两处支撑不能定位,辊系的平行度不好调整,当辊系不平时换辊,两侧轴承座受力不均,对轴承损伤大,操作也繁琐的技术问题,实现了对轧辊中心处进行主要受力支撑,通过设置的升降托架满足两侧轴承座出现高低不同的情况,保证连侧同步,同时能够对轴承座下平面处进行支撑定位,避免两侧轴承座受力不均,减少对轴承的损伤,整体操作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辊系辊环支撑处换辊小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辊系辊环支撑处换辊小车换辊时轴承座操作侧和驱动侧的换辊支撑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轧机辊系换辊小车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升降组件上升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升降组件下降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6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架面板的俯视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俯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平轨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止口轨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托辊车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组件;11-第一底座;12-第二底座;121-平轨道;122-止口轨道;2-托辊车;21-托辊车架;22-衬板;3-升降托架;31-水平移动部;32-升降组件;321-液压马达;322-螺旋升降机;323-车架面板;324-垫板;325-滚轮;326-连接座;4-轧辊;5-微调机构;51-螺旋套;52-螺栓;53-旋转手柄;54-支撑板;6-辊系;7-托辊装置;8-托板;9-托架装置;10-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4-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轧机辊系换辊小车,包括底座组件1、托辊车2和两个升降托架3;托辊车2固定连接于底座组件1的中间位置,且待换的轧辊4能够放置于托辊车2的顶端;两个升降托架3分别设置于托辊车2的两侧,且升降托架3包括水平移动部31和升降组件32;水平移动部31设置于底座组件1,且水平移动部31的输出端与升降组件32的底端固定连接;升降组件32的顶端能够与待换的轧辊4的轴承座卡接;升降组件32的底端与底座组件1之间滚动连接,能够在水平移动部31的驱动下沿着底座组件1的长度方向移动。本申请实施例中主要适用于大型的牌坊轧机辊系轧辊4更换,其中水平移动部31选用液压缸,在进行换辊时,先将待换的轧辊4吊运至托辊车2上,通过托辊车2将轧辊4的中间位置进行支撑,然后控制升降托架3动作,使得升降托架3的顶端上升,最终使得升降托架3的顶端与轧辊4端部的轴承座底面接触受力并卡接,然后控制底座组件1上的水平移动部31动作,使得水平移动部31的输出端伸长,将升降组件32整体向外推动拉开,从而使得与升降组件32的顶端相连的轴承座从轧辊4上脱开拆除,然后吊走旧轧辊4,在托辊车2上放置新的轧辊4,进而控制水平移动部31动作,使得水平移动部31的输出端缩回,将升降组件32整体向内拉动,最终使得轴承座装入到新的轧辊4的端部,实现对轧辊4的更换,然后将升降托架3的顶端与轴承座的底面分离并下降至最低处,再次吊走更换好轧辊4的新辊系,整个换辊过程一个循环结束。
参照图6-8,升降组件32包括液压马达321、螺旋升降机322、车架面板323、垫板324和滚轮325;螺旋升降机322的机体的底面设置有滚轮325,滚轮325与底座组件1之间滚动连接;螺旋升降机322的机体的底面与水平移动部31的输出端之间固定连接;液压马达321设置于螺旋升降机322的一侧,能够驱动螺旋升降机322升降;车架面板323固定连接于螺旋升降机322的升降端;垫板324可拆卸连接于车架面板323的顶面。本申请实施例中升降组件32在升降时,通过控制液压马达321,进而带动螺旋升降机322进行升降,车架面板323通过螺栓52固定连接在螺旋升降机322的升降端,可以根据不同轧辊4的轴承座的结构的大小做出相应的一组垫板324,进而垫板324通过螺栓52把合在车架面板323的顶面,方便根据需要进行更换,垫板324的顶面设置有定位止口,与相应的轴承座的底端之间能够卡接,用于支撑定位不同的轴承座,并换辊时传递力给轴承座,完成换辊;通过设置的滚轮325,方便螺旋升降机322整体沿着底座组件1的顶面移动,其中滚轮325采用两种结构形式,一种为普通平轮,一种为带止口定位的平轮,防止车体跑出轨道;本申请实施例中具体在螺旋升降机322的底端设置连接座326,连接座326通过螺栓52与水平驱动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水平驱动部的伸缩动作带动螺旋升降机322整体在底座组件1上移动;本申请实施例中液压马达321和螺旋升降机322也可以用其他的升降元件进行替代,比如液压缸或推杆电机。
参照图6-8,升降组件32还包括微调机构5;微调机构5包括螺旋套51、螺栓52、旋转手柄53和支撑板54;螺旋套51固定连接于车架面板323的一端;支撑板54的顶端与垫板324之间固定连接;垫板324的底面与车架面板323之间滑动连接;螺栓52的一端伸入至螺旋套51并与螺旋套51的内侧螺纹连接,螺栓52的另一端穿过支撑板54并与支撑板54的侧面卡接;旋转手柄53与螺栓52的端部之间固定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进一步设置微调机构5,可以手动驱动,其调整方向与水平移动部31横移方向,及螺旋升降机322的升降方向垂直,共同构成了X、Y、Z三个方向立体调整功能;具体的调整操作为,当垫板324接近轴承座下面时,如果发现垫板324左右方向与轴承座不对正时,可以通过手动转动旋转手柄53,带动螺栓52转动,从而通过螺栓52与旋转套之间的螺纹配合,使得螺栓52整体向内拧入或者向外旋出,进而带动支撑板54和垫板324整体同步移动,使得垫板324相对于车架面板323滑动,从而能够将垫板324上的定位止口与轴承座的底端对正,进而继续使得螺旋升降机322上升,最终使得垫板324与轴承座接触并受力,实现与轴承座之间的卡接,便于后续水平移动部31伸长时将轴承座从轧辊4上脱开拆除。
参照图10-12,底座组件1包括第一底座11和两个第二底座12;两个第二底座12处于第一底座11的两端,并分别与第一底座11的两端固定连接;托辊车2的底端与第一底座11之间固定连接;两个水平移动部31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二底座12上;升降组件32的底端与第二底座12之间滚动连接;第二底座12的顶面平行设置有平轨道121和止口轨道122;升降组件32的底端分别与平轨道121和止口轨道122滚动连接。本申请实施例中底座组件1是整个换辊小车的承重载体,并作为轨道使用,主要包括第一底座11和两个第二底座12,第一底座11在中间,用于安装和支撑托辊车2;两个第二底座12分别位于第一底座11的两侧,并在其上各设置一个水平移动部31,即液压缸,用于推送或拉开辊系中轴承座的升降组件32,实现辊系装配的换辊。两个第二底座12的上面加工成升降组件32行驶用的轨道,一侧为平轨道121,对托架小车起支撑左右,横移过程中不定位;另一侧为带止口车轮用的止口轨道122,与升降组件32底端的带止口定位的平轮相配合,在横移过程中起定位作用,防止脱离轨道。
参照图13,托辊车2包括托辊车架21和衬板22;托辊车架21的底端与第一底座11固定连接;衬板22固定连接于托辊车架21的顶端;托辊车架21的底端设置为马鞍形结构,且托辊车架21的顶端设置为V形结构。本申请实施例中托辊车架21安装在第一底座11上,用于换辊时支撑轧辊4,其结构为焊接结构件,底部设计成马鞍形,一方面可以减轻托架重量,另一方面为了释放空间,便于左右的水平移动部31的摆放。托辊车架21顶部设计成“V”型结构,用于固定轧辊4辊身,保证辊系轴承座拆装时轧辊4的定位。为了保护轧辊4面不受到磕碰损伤,在“V”型面上设计安装有衬板22,衬板22可以选用尼龙衬板22,作为易损件可随时更换。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轧机辊系换辊小车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进行换辊时,先将待换的轧辊4吊运至托辊车2上,然后控制液压马达321动作,进而带动螺旋升降机322进行升降,使得车架面板323和垫板324整体上升,当垫板324接近轴承座下面时,如果发现垫板324左右方向与轴承座不对正时,可以通过手动调整微调机构5,使得垫板324的定位止口与轴承座的底端对正,进而继续使得螺旋升降机322上升,最终使得垫板324与轴承座接触并受力,然后控制底座组件1上的水平移动部31动作,使得水平移动部31的输出端伸长,将升降组件32整体向外推动拉开,从而使得与垫板324相连的轴承座从轧辊4上脱开拆除,然后吊走旧轧辊4,在托辊车2上放置新的轧辊4,进而控制水平移动部31动作,使得水平移动部31的输出端缩回,将升降组件32整体向内拉动,最终使得轴承座装入到新的轧辊4的端部,实现对轧辊4的更换,然后将控制螺旋升降机322带动垫板324下降,并与轴承座的底端分离并下降至最低处,再次吊走更换好轧辊4的新辊系,整个换辊过程一个循环结束,如果需要更换其他辊系的轧辊4时,只需要将对应的垫板324进行更换,然后重复以上操作即可。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轧机辊系换辊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组件(1)、托辊车(2)和两个升降托架(3);
所述托辊车(2)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组件(1)的中间位置,且待换的轧辊(4)能够放置于所述托辊车(2)的顶端;
两个所述升降托架(3)分别设置于所述托辊车(2)的两侧,且所述升降托架(3)包括水平移动部(31)和升降组件(32);
所述水平移动部(31)设置于所述底座组件(1),且所述水平移动部(31)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组件(32)的底端固定连接;
所述升降组件(32)的顶端能够与待换的所述轧辊(4)的轴承座卡接;
所述升降组件(32)的底端与所述底座组件(1)之间滚动连接,能够在所述水平移动部(31)的驱动下沿着所述底座组件(1)的长度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辊系换辊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32)包括液压马达(321)、螺旋升降机(322)、车架面板(323)、垫板(324)和滚轮(325);
所述螺旋升降机(322)的机体的底面设置有所述滚轮(325),所述滚轮(325)与所述底座组件(1)之间滚动连接;
所述螺旋升降机(322)的机体的底面与所述水平移动部(31)的输出端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液压马达(321)设置于所述螺旋升降机(322)的一侧,能够驱动所述螺旋升降机(322)升降;
所述车架面板(323)固定连接于所述螺旋升降机(322)的升降端;
所述垫板(324)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车架面板(323)的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轧机辊系换辊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32)还包括微调机构(5);
所述微调机构(5)包括螺旋套(51)、螺栓(52)、旋转手柄(53)和支撑板(54);
所述螺旋套(51)固定连接于所述车架面板(323)的一端;
所述支撑板(54)的顶端与所述垫板(324)之间固定连接;
所述垫板(324)的底面与所述车架面板(323)之间滑动连接;
所述螺栓(52)的一端伸入至所述螺旋套(51)并与所述螺旋套(51)的内侧螺纹连接,所述螺栓(5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板(54)并与所述支撑板(54)的侧面卡接;
所述旋转手柄(53)与所述螺栓(52)的端部之间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辊系换辊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1)包括第一底座(11)和两个第二底座(12);
两个所述第二底座(12)处于所述第一底座(11)的两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一底座(11)的两端固定连接;
所述托辊车(2)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底座(11)之间固定连接;
两个所述水平移动部(31)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底座(12)上;
所述升降组件(32)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底座(12)之间滚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轧机辊系换辊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座(12)的顶面平行设置有平轨道(121)和止口轨道(122);
所述升降组件(32)的底端分别与所述平轨道(121)和所述止口轨道(122)滚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轧机辊系换辊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车(2)包括托辊车架(21)和衬板(22);
所述托辊车架(21)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底座(11)固定连接;
所述衬板(22)固定连接于所述托辊车架(21)的顶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轧机辊系换辊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辊车架(21)的底端设置为马鞍形结构,且所述托辊车架(21)的顶端设置为V形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11859.1U CN218079643U (zh) | 2022-09-22 | 2022-09-22 | 一种轧机辊系换辊小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511859.1U CN218079643U (zh) | 2022-09-22 | 2022-09-22 | 一种轧机辊系换辊小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079643U true CN218079643U (zh) | 2022-12-20 |
Family
ID=844528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511859.1U Active CN218079643U (zh) | 2022-09-22 | 2022-09-22 | 一种轧机辊系换辊小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079643U (zh) |
-
2022
- 2022-09-22 CN CN202222511859.1U patent/CN21807964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922993U (zh) | 一种彩钢板毛刺清除装置 | |
CN201076866Y (zh) | 万能轧机 | |
CN111760937B (zh) | 一种能快速换辊的多线孔型型钢矫直机 | |
CN218079643U (zh) | 一种轧机辊系换辊小车 | |
CN2827651Y (zh) | 轧机支撑辊轴承座拆卸装置 | |
CN202283548U (zh) | 大型型钢轧机轧辊拆装机 | |
CN102335677A (zh) | 一种厚板轧机机架辊快速更换装置及更换方法 | |
CN201823754U (zh) | 一种更换轧机弯辊块或平衡块的装置 | |
CN100537073C (zh) | 车轮轮辋滚型机 | |
JPH11123417A (ja) | チョックレス圧延機のロール組替方法及び装置 | |
CN115258921A (zh) | 一种卷材搬运起重机 | |
CN210967773U (zh) | 大型补偿式接轴连接组装装置 | |
CN105618489A (zh) | 一种中厚板轧机上支撑辊更换装置 | |
CN210497668U (zh) | 一种快速拆装轧机机架辊电机的工具 | |
CN220837746U (zh) | 一种快速加工的碾环机 | |
CN212577164U (zh) | 一种轧机压头更换工具 | |
CN215467056U (zh) | 一种工作辊及中间辊轴承座拆装机 | |
JPH08112606A (ja) | ロールのチョック着脱装置 | |
CN212042025U (zh) | 一种轧辊双线换辊车 | |
CN219616388U (zh) | 一种小型二辊热轧机的快速换辊结构 | |
CN100488643C (zh) | 支承辊拆装机用的电动涂油车 | |
CN210586384U (zh) | 一种支撑辊轴承座拆装机 | |
CN219274063U (zh) | 一种窄带钢短应力轧机轴头安装装置 | |
CN212190607U (zh) | 一种用于轧机支撑辊换辊的换辊鞍座和换辊装置 | |
CN215204297U (zh) | 拆装机轮辅助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