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5915U - 一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75915U
CN218075915U CN202221569703.2U CN202221569703U CN218075915U CN 218075915 U CN218075915 U CN 218075915U CN 202221569703 U CN202221569703 U CN 202221569703U CN 218075915 U CN218075915 U CN 2180759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uncture
connecting sleeve
silica gel
support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697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晨皓
叶鹏飞
郭应坤
徐蓉
许华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st China Second University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est China Second University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st China Second University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est China Second University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156970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759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759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759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该结构用于子宫动脉灌注药物,包括港体,上述港体中设有隔断片,上述隔断片用于分割港体内腔,上述隔断片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上述港体侧壁设有第一连接套管和第二连接套管,上述第一连接套管连通第一腔体,上述第二连接套管连通第二腔体;上述第一连接套管和第二连接套管上均设有导管,上述导管用于连接子宫两侧的动脉血管,以期望改善双侧子宫动脉给药,需要反复穿刺血管,可能因为穿刺频率成造成病人血管损伤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子宫栓塞组件,具体涉及一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
背景技术
化疗一般采用静脉输液港进行化疗药物的输入,使得输液港普遍只需要一个进药腔即可满足全身性的静脉给药。在周期性的化疗过程中,除了惯用的静脉注射,还经常使用介入手段进行改善治疗;通常情况下动脉进行介入治疗,需要在每次给药前进行单独穿刺,再将针对性的靶器官用药注入动脉。通过将特定药液和血液快速注入动脉血管,以达到快速补充血容量、抗休克、提高冠状动脉灌流量和抗肿瘤的目的。栓塞组件的作为一种闭合输液装置通常要植入人体,并利用输液港对接注射器和导管,通过导管连接血管,从而便于频繁给药时,达到减少对人体组织和血管的穿刺伤害。
对于子宫类肿瘤而言,由于子宫的特殊结构,使得子宫双侧均存在子宫动脉,在实际化疗手段运用时,可以考虑进行双侧子宫动脉分别需要给药来提高药物对病灶的影响,当前子宫双侧给药更多采用的是频繁穿刺的方式进行,由于子宫两侧位置的不同,使得每次给药需要穿刺都会对血管造成一定损伤,即便使用现有的栓塞组件进行置管术,其栓塞组件也不能满足同时对双侧子宫动脉进行注药需求,若病人在一定时间段内子宫两侧具有多次穿刺需求,可能导致子宫两侧的血管损伤风险依旧偏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以期望改善双侧子宫动脉给药,需要反复穿刺血管,可能因为穿刺频率成造成病人血管损伤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该结构用于子宫动脉灌注药物,包括港体,上述港体中设有隔断片,上述隔断片用于分割港体内腔,上述隔断片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上述港体侧壁设有第一连接套管和第二连接套管,上述第一连接套管连通第一腔体,上述第二连接套管连通第二腔体;上述第一连接套管和第二连接套管上均设有导管,上述导管用于连接子宫两侧的动脉血管。
作为优选,上述港体包括支撑架,上述隔断片置于支撑架上,上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设有硅胶填充物,上述硅胶填充物中空,上述硅胶填充物抵触隔断片,上述第一连接套管连通第一腔体中的硅胶填充物内腔,上述第二连接套管连通第二腔体中的硅胶填充物内腔。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支撑架上端设有穿刺口,上述穿刺口中设有穿刺隔,上述穿刺口为两个,上述穿刺口分别对应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中的硅胶填充物。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支撑架上端设有第一标记凸起,上述第一指示凸起位于第一腔体的穿刺口两侧,上述支撑架上端设有第二标记凸起,上述第二标记凸起位于第二腔体的穿刺口两侧。
作为优选,上述支撑架外壁设有硅胶膜,上述支撑架边角均为弧形,上述第一标记凸起和第二标记凸起用于撑起硅胶膜。
作为优选,上述硅胶填充物外部轮廓与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内腔相吻合,上述硅胶填充物尺寸大于穿刺口尺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本实用新型的导管首端置入子宫动脉,其导管的末端与输液港相连,通过输液港埋于皮下,避免在子宫肿瘤治疗过程中反复穿刺插管,有效降低病人血管损伤风险。同时,输液港能够直接给动脉进行靶器给药,由于本实用新型输液港是双腔结构,能够分别对双侧子宫动脉给药,能分别控制双侧化疗药的计量和浓度,医生也能根据治疗需求选择性的调整给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该结构用于子宫动脉灌注药物,包括港体1,其中为现有的钛合金港体1,其港体1主要作为导管7与外界的交互区域,使药物能够通过港体1注入到导管7中,并经过导管7引入到血管。
考虑到港体1本身具有可观的容积,且港体1一般置于皮下组织,具有一定的拓展性,上述港体1中设有隔断片2,上述隔断片2用于分割港体1内腔,上述隔断片2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
其中港体1采用双向腔结构,为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分别控制双侧化疗药的计量和浓度提供前提。上述港体1侧壁设有第一连接套管5和第二连接套管6,上述第一连接套管5连通第一腔体3,上述第二连接套管6连通第二腔体4;上述第一连接套管5和第二连接套管6上均设有导管7,上述导管7用于连接子宫两侧的动脉血管。导管7后端与第一连接套管5和第二连接套管6连接,导管7为目前常用的栓塞组件的留置导管,其导管7内配有微导丝,导管7前端通过微导管结构进入血管,使得导管能够很好的完成在子宫动脉上行支精准插管;由于港体1是双腔的,通过注射器插入到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中,通过推动注射器可以分别对双侧子宫动脉给药,双侧化疗药的计量和浓度也可以采用单独控制。
其导管7插入血管的操作过程中,导管需要配合前引微导丝进行工作,通过前引微导丝顺利弹进子宫动脉,其导管前端的顺利跟进。其每个导管7的插入血管的置入方式与现有的子宫栓塞术的置管方式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若子宫动脉开口处与髂内动脉重影且开口呈直角、钩形等,微导丝不易弹进,此时结合子宫动脉开口最佳显示角度范围,再根据子宫动脉开口距离臀上动脉开口的平均距离选择插管,即将 5F Cobra导管进入髂内动脉,然后将球管旋转至侧斜位25度至30度,建立髂内动脉的路图,利用臀上动脉粗大进行观察,其臀上动脉开口距子宫动脉开口的平均距离约 11.71mm 范围,在此范围内通常可见子宫动脉开口,此时改变导丝的倾斜角度上下移动,在子宫动脉开口为正常开口时,前引微导丝通常便于顺利弹入子宫动脉。若子宫动脉开口为直角、钩形、倒钩、大螺旋和小螺旋等几个特殊类型时,子宫动脉正常插管可能出现较困难,需要适当调整导丝头端方位,采用旋进的方式进入子宫动脉。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上述港体1包括支撑架8,上述隔断片2置于支撑架8上,上述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中设有硅胶填充物9,上述硅胶填充物9中空,上述硅胶填充物9抵触隔断片2,上述第一连接套管5连通第一腔体3中的硅胶填充物9内腔,上述第二连接套管6连通第二腔体4中的硅胶填充物9内腔。
支撑架8是钛合金材质,其钛合金均有良好的相容性,有利于避免出现明显排异。且置入子宫动脉的导管7与港体1相连,港体1埋于皮下,一次手术可以实用较长时间,甚至终身带管,在化疗的病人需要很多次用药和气血检测的前提下,该结构对于子宫双侧穿刺可能造成病人的血管损伤具有良好的改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为了保证操作稳定性,在进行置管前,需要进行术前 CT扫描,通过扫描设备获取原始数据集,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术前重建患者子宫动脉血管网、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病病灶动脉血管网和卵巢动脉血管网,利用三维立体旋转,可多方位观察血管走行,并通过在术前可进行导管7插入路径设计、导航,从而降低介入导管7的操作时长,从而缩减导管7在子宫动脉插管时程。当导管7首端完成插管后,港体1需要位于皮下组织,其支撑架8的固定在皮下组织即可。
进一步的,为了便于注射器将药物注入到港体1中,上述支撑架8上端设有穿刺口10,其中穿刺口10主要呈圆形或者椭圆形,其形态主要便于注射器的针头插入。上述穿刺口10中设有穿刺隔11,其穿刺隔11为现有输液港的硅胶穿刺隔膜,可以进行反复穿刺,其注射器的针头通过刺入穿刺隔11进入穿刺口10,当注射器的针头从穿刺口10拔出,则穿刺隔11在自身韧性的作用下将针头出现的空隙密封,使得港体1内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避免外部物质进入通过穿刺口10意外进入港体1。
上述穿刺隔11密封安装在穿刺口10上,上述穿刺口10为两个,上述穿刺口10分别对应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中的硅胶填充物9,以便于注射器将药物注入到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中,其中,注射器通过穿刺隔11刺入穿刺口10,通过穿刺口10伸入到第一腔体3或第二腔体4中进行给药,其用药方式为靶器官用药,动脉给药可以适应性的提高药物浓度,减少静脉给药的计量,从而改善静脉注射普通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必要时可以通过注射器向导管7注入栓塞剂,进行血管栓塞术的干预操作。
其中合适的栓塞剂是保证疗效、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步骤,对于子宫动脉的栓塞剂为有海藻酸钠微球、明胶海绵颗粒或聚乙烯醇,其有海藻酸钠微球通常可以无毒降解,但是周期通常大于3个月,明胶海绵为可吸收非永久性栓塞剂,由于吸收周期一般小于45天,故通常作为栓塞补充物质。聚乙烯醇通常不会降解,其栓塞作用较为彻底,原则上无生育要求可以考虑使用。
值得强调的是,港体1注入药剂的过程中,其次推注采用低压流控法;因为导管7进入子宫动脉后部分会一定程度影响子宫动脉的血运状态,其血运压力会出现明显降低,此时卵巢动脉血运压力大于子宫动脉卵巢支血运压力,血液流动方向从卵巢动脉通过侧支向子宫供血区,此时可缓慢通过导管7推注药剂,当看到有部分药剂通过导管7进入子宫动脉卵巢支时,暂停推注,使卵巢动脉的血流将药剂冲入子宫供血区,充分利用血液流动的冲刷作用,将药剂靶向性地分布于子宫肌壁血管网。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由于具有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为了便于医护人员识别,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对应的子宫动脉位置,上述支撑架8上端设有第一标记凸起12,上述第一标记凸起12位于第一腔体3的穿刺口10两侧,上述支撑架8上端设有第二标记凸起13,上述第二标记凸起13位于第二腔体4的穿刺口10两侧。
其中,第一标记凸起12和第二标记凸起13均为两个,其第一标记凸起12和第二标记凸起13分别对应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从而便于医护人员触摸第一标记凸起12和第二标记凸起13确定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对应的穿刺口10。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标记凸起12和第二标记凸起13采用不同凸起手感,从而便于医护人员通过触摸皮肤表面,确定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的相对位置。从而根据手术标记信息,将药剂注入到第一腔体3或第二腔体4中。
基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是,考虑到港体1通常需要埋入到皮下组织,降低港体1对皮肤表面的刺激,上述支撑架8外壁设有硅胶膜14,上述支撑架8边角均为弧形,上述第一标记凸起12和第二标记凸起13用于撑起硅胶膜14。通过弧形避免港体1对皮肤造成局部损伤,通过硅胶膜14降低支撑架8对皮下组织的不适感影响程度。
进一步的,为了保持硅胶填充物9的稳定性,上述硅胶填充物9外部轮廓与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的内腔相吻合,上述硅胶填充物9尺寸大于穿刺口10尺寸。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Claims (6)

1.一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该结构用于子宫动脉灌注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港体(1),所述港体(1)中设有隔断片(2),所述隔断片(2)用于分割港体(1)内腔,所述隔断片(2)两侧分别形成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所述港体(1)侧壁设有第一连接套管(5)和第二连接套管(6),所述第一连接套管(5)连通第一腔体(3),所述第二连接套管(6)连通第二腔体(4);所述第一连接套管(5)和第二连接套管(6)上均设有导管(7),所述导管(7)用于连接子宫两侧的动脉血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港体(1)包括支撑架(8),所述隔断片(2)置于支撑架(8)上,所述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中设有硅胶填充物(9),所述硅胶填充物(9)中空,所述硅胶填充物(9)抵触隔断片(2),所述第一连接套管(5)连通第一腔体(3)中的硅胶填充物(9)内腔,所述第二连接套管(6)连通第二腔体(4)中的硅胶填充物(9)内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8)上端设有穿刺口(10),所述穿刺口(10)中设有穿刺隔(11),所述穿刺隔(11)密封安装在穿刺口(10)上,所述穿刺口(10)为两个,所述穿刺口(10)分别对应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中的硅胶填充物(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8)上端设有第一标记凸起(12),所述第一标记凸起(12)位于第一腔体(3)的穿刺口(10)两侧,所述支撑架(8)上端设有第二标记凸起(13),所述第二标记凸起(13)位于第二腔体(4)的穿刺口(10)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8)外壁设有硅胶膜(14),所述支撑架(8)边角均为弧形,所述第一标记凸起(12)和第二标记凸起(13)用于撑起硅胶膜(14)。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填充物(9)外部轮廓与第一腔体(3)和第二腔体(4)的内腔相吻合,所述硅胶填充物(9)尺寸大于穿刺口(10)尺寸。
CN202221569703.2U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 Active CN2180759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9703.2U CN218075915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69703.2U CN218075915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75915U true CN218075915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76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69703.2U Active CN218075915U (zh) 2022-06-22 2022-06-22 一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759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15915B2 (ja) 穿刺システム
Rivera et al. The history of peripheral intravenous catheters: how little plastic tubes revolutionized medicine
US20100256487A1 (en) Micro central line vascular access catheter and method of use
PT823851E (pt) Cateter implantavel
CN209771078U (zh) 一种给药装置
CN206007700U (zh) 一种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CN218075915U (zh) 一种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结构
CN215426894U (zh) 膀胱癌术后灌注装置
CN111330138A (zh) 一种可持续灌注引流管
CN102233155A (zh) 药物溶斑球囊导管
JP2602109B2 (ja) 薬剤注入システム
RU2363420C2 (ru) Способ гемосорбции у собак
JP2004503336A (ja) 液体をカテーテル内へ注入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CN111569180A (zh) 一种一次性膀胱灌注器
JP3137360B2 (ja) 薬液注入ポート
Coffey et al. Cerebrospinal fluid pressure measurement in the ovine intrathecal space: a preliminary study towards the diagnosis of intrathecal drug administration catheter dislodgement or occlusion
CN215653327U (zh) 防渗漏麻醉留置导管
CN205460387U (zh) 一种用于体外循环的主动脉插管装置
CN214860434U (zh) 一种埋入式导管以及适用于腹横筋膜阻滞的手术设备
CN110101936B (zh) 一种肿瘤科精准给药装置
CN220070425U (zh) 预防经桡动脉入路肝动脉灌注化疗鞘管内血栓形成的装置
Gabriel Vascular access
RU2817477C1 (ru) Способ пункции нижней полой вены
WO2022237114A1 (zh) 球囊后方导管主体带有侧孔的球囊导管
CN208974952U (zh) 一次性膀胱灌注专用硅胶导尿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