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71746U - 一种耳机设备及耳机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设备及耳机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71746U
CN218071746U CN202220897223.2U CN202220897223U CN218071746U CN 218071746 U CN218071746 U CN 218071746U CN 202220897223 U CN202220897223 U CN 202220897223U CN 218071746 U CN218071746 U CN 2180717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circuit board
earphone
hol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9722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世友
苏顺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seu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9722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717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717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717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Re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设备及耳机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机设备,所述耳机设备包括中空壳体、触摸件和抵持套,所述壳体外壁界定触摸区,所述抵持套靠近所述壳体对应触摸区的内壁设置,所述触摸件夹设于所述内壁与所述抵持套之间。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设备及耳机组件解决触摸区触摸件容易发生起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耳机设备及耳机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设备及耳机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蓝牙耳机都是采用按键控制其开关以及接听或挂断电话的,其无论从防水性、密闭性,还是从使用的方便性上来讲,都不是很方便。随着触控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蓝牙耳机上使用了触摸按键作为控制开关,而取代传统的按键开关,而采用触摸按键的结构,在结构上必不可少的要包含触摸区域。
目前市场上耳机的触摸区大部分设置在壳体上,用户通过指定手势接触触摸区,实现触摸控制的功能。但是,现有的触摸区的触摸件容易发生起翘,存在触摸功能失效或灵敏度不高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触摸区触摸件容易发生起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设备及耳机组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耳机设备,所述耳机设备包括中空壳体、触摸件和抵持套,所述壳体外壁界定触摸区,所述抵持套靠近所述壳体对应触摸区的内壁设置,所述触摸件夹设于所述内壁与所述抵持套之间。
优选地,所述耳机设备还包括与触摸件电性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壳体内,并抵靠所述抵持套,以将触摸件夹设于所述内壁与所述抵持套之间。
优选地,所述壳体内壁面呈弧形面,所述触摸件适配贴合于所述弧形面。
优选地,所述耳机设备还包括密封套,所述密封套设置在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抵持套的同侧且与抵持套间隔设置,所述密封套上开设有第一导音孔,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音孔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一导音孔形成第一导音通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音通道对应的第一开口,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密封套的一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收音组件。
优选地,所述抵持套上开设有第二导音孔,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导音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导音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形成第二导音通道。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与第二导音通道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抵持套的一侧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反馈组件。
优选地,所述耳机设备还包括抵持件,所述抵持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触摸件的一侧,所述电路板通过抵持件与所述触摸件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触摸件包括柔性电路板、触摸板和天线,所述触摸板与所述天线均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所述触摸板夹设于所述内壁与所述抵持套之间。
优选地,所述触摸件还包括粘贴层,所述粘贴层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靠近所述壳体内壁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又一方案是提供一种耳机组件,所述耳机组件包括上述的耳机设备及与所述耳机设备匹配的耳机仓,所述耳机仓用于收纳所述耳机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一种耳机设备及耳机组件,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设备,耳机设备包括中空壳体、触摸件和抵持套,壳体外壁界定触摸区,抵持套靠近壳体对应触摸区的内壁设置,触摸件夹设于内壁与抵持套之间,通过设置抵持套,使得触摸件紧贴耳机壳体,解决了触摸区触摸件容易发生起翘的问题,提升了触摸的灵敏度并有效提高了耳机设备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设备还包括与触摸件电性连接的电路板,电路板可拆卸连接在壳体内,并抵靠抵持套,以将触摸件夹设于内壁与抵持套之间。电路板可拆卸连接,给耳机维修带来了便捷性,提升了耳机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电路板抵靠抵持套,触摸件夹设于壳体内壁与抵持套之间,抵持套与壳体之间过盈配合,电路板对抵持套产生的作用力将触摸件抵靠至壳体内壁,使得触摸件与壳体内壁紧密贴合。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内壁面呈弧形面,触摸件适配贴合于弧形面,通过将壳体内壁设置为弧面,在同等壳体宽度的情况下,增加了触摸区的触摸面积。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设备还包括密封套,密封套设置在电路板靠近抵持套的同侧且与抵持套间隔设置,密封套上开设有第一导音孔,电路板上开设有与第一导音孔对应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一导音孔形成第一导音通道,壳体上开设有与第一导音孔对应的第一开口,电路板远离密封套的一侧上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收音组件,通过在密封套上设置第一导音孔,壳体上对应开设第一开口,且在电路板上对应开设第一通孔且设置收音组件,使得外界声音经过壳体上的第一开口依次传至第一导音孔、第一导音通道、第一通孔,被收音组件收集,实现了对外界声音的接收,此外,声音在密封套上的第一导音通道内传导时,密封套将空间密闭,将声音传至第一通孔,减少了声音在传导过程中的损失,提升了声音的品质。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抵持套上开设有第二导音孔,电路板上开设有与第二导音孔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二导音孔与第二通孔形成第二导音通道,壳体上设有与第二导音通道对应的第二开口,电路板远离抵持套的一侧上设有与第二通孔对应的反馈组件,通过壳体上设置第二开口、抵持套上第二导音孔、电路板上的第二通孔及反馈组件,使得环境噪音依次通过第二开口、第二导音孔、第二通孔传至反馈组件,反馈组件将声音反馈至电路板上进行处理,实现了对环境噪音的收集反馈。此外,抵持套除了有解决触摸件起翘的作用,还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声音在第二导音通道内传递时,抵持套空间密闭,减少声音在传导过程中的损失,提升了声音的品质。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设备还包括抵持件,抵持件设置在电路板靠近触摸件的一侧,电路板通过抵持件与触摸件电性连接,通过在电路板上设置至少一个抵持件,抵持件抵接触摸件将触摸件抵持到内壁上,使得触摸件紧贴壳体,提升了触摸区的灵敏度。另外,通过抵持件直接将电路板与触摸件进行电连接,无需单独增加排线连接电路板与触摸件,装配方便的同时对耳机设备进行了轻量化。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摸件包括柔性电路板、触摸板和天线,触摸板与天线均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触摸板夹设于内壁与抵持套之间,通过将触摸板与耳机的天线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减少了排线,节省了排线装配时间和人力成本。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摸件还包括粘贴层,粘贴层设置在柔性电路板靠近壳体内壁的一侧,通过设置粘贴层使得触摸件粘贴在壳体的内壁上,触摸件与壳体间的连接更紧密。
9.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还提供一种耳机组件,具有与上述耳机设备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触摸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三。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抵持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抵持套的俯图。
图10是图9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三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四。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耳机设备;2、耳机组件;
11、壳体;13、耳帽;22、耳机仓;
111、第一壳体;112、第二壳体;113、固定件;114、第三壳体;115、装饰件;116、第一隔板;117、第二隔板;118、容置腔;119、触摸区;121、触摸件;122、抵持套;123、电路板;124、密封套;125、抵持件;126、反馈组件;127、收音组件;128、电池;129、连接件;130、扬声器;221、顶壳;222、底壳;223、连接组件;
1111、第一开口;1112、第二开口;1161、网格布;1162、第三开口;1171、第四开口;1211、触摸板;1212、天线;1213、信号连接点;1214、粘贴层;1215、柔性电路板;1222、第二导音孔;1223、凸块;1231、第一通孔;1232、第二通孔;1241、第一导音孔;2221、耳机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设备1,耳机设备1包括中空壳体11、触摸件121和抵持套122,壳体11外壁界定触摸区119,抵持套122靠近壳体11对应触摸区119的内壁设置,触摸件121夹设于内壁与抵持套122之间。
可选地,抵持套122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硅橡胶、乙丙橡胶、丁腈橡胶、氟橡胶等弹性材质。具体地,抵持套122的材质为硅橡胶。硅橡胶无毒、环保性能好,并且硅橡胶的密封性能较好。
可以理解地,现有技术的耳机内部触摸件121与壳体11上触摸区119对应的内壁连接时极易起翘,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抵持套122,触摸件121夹设与壳体11与抵持套122之间,使得触摸件121紧贴耳机设备1的壳体11,触摸件121不容易发生起翘,提升了触摸区119的灵敏度同时还有效提高了耳机设备1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壳体11还包括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第一壳体111与第二壳体112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111与第二壳体112连接界定容置腔118,抵持套122靠近第一壳体111的内壁设置,触摸件121夹设于第一壳体111内壁与抵持套122之间。
可以理解地,第一壳体111与第二壳体112可拆卸连接,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的连接方式可以但不限于卡扣连接、螺纹连接或花键连接。第一壳体111和第二壳体112可拆卸连接,为使用者对耳机设备1进行维修工作带来了便利性。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11的外壁面界定触摸区119,抵持套122靠近第一壳体111对应触摸区119的内壁设置,触摸件121夹设于内壁与抵持套122之间,可以理解地,触摸区119可以是平面或弧面,弧面相较于平面,在壳体同等宽度的情况下,增加了触摸区119的触摸面积,触摸区119设置在第一壳体111上,使用者通过按压触摸区119产生作用力,作用力通过触摸区119传递到与第一壳体111内壁连接的触摸件121上,触摸件121通过触摸感应来对耳机设备1进行控制。
请继续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的耳机设备1还包括与触摸件121电性连接的电路板123,电路板123可拆卸连接在壳体11内,并设置于抵持套122远离触摸件121一侧。
进一步地,耳机设备1还包括固定件113,固定件113夹设于第一壳体111与第二壳体112之间,并靠近第二壳体112的内壁设置,电路板123与抵接抵持套122相对的另一端夹设于第二壳体112内壁与固定件113之间,也即抵持套122和固定件113分别抵持电路板123两端的相背的两侧,从而让抵持套122和固定件113可以针对电路板123施加相反方向的力,让触摸件121更贴合于壳体11内壁。
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固定件113,电路板123夹设于第二壳体112内壁与固定件113之间。使用者在对耳机电路板123进行维修时,只需要将耳机设备1的第一壳体111与第二壳体112拆卸开,再将固定件113拆卸下来,即可将电路板123拆卸下进行维修。电路板123与壳体11可拆卸连接,给耳机维修带来了便捷性,提升了耳机设备1的使用寿命。优选地,通过设置电路板123,电路板123夹设在固定件113与第二壳体112之间,触摸件121夹设于第一壳体111内壁与抵持套122之间,抵持套122与第一壳体111之间过盈配合。抵持套122的一端抵接电路板123,另一端依次连接触摸件121和第一壳体111的内壁,电路板123抵靠抵持套122产生作用力,而抵持套122与第一壳体111过盈配合,电路板123抵靠抵持套122的作用力进一步施加在触摸件121上,使得触摸件121与第一壳体111的内壁连接更为紧密,进一步解决了触摸件121容易起翘的问题。
进一步地,请继续结合图2和图3,触摸件121上的设置信号连接点1213,耳机设备1还包括至少一个抵持件125,抵持件125设置在电路板123靠近触摸件121的一侧,电路板123通过抵持件125与触摸件121的信号连接点1213电性连接从而实现触摸件121跟电路板123的电性连接。可选地,抵持件125可以但不限于金属弹片或金属顶针。具体地,抵持件125为金属弹片。
可以理解地,抵持件125与触摸件121的连接方式还有抵接,抵持件125与将触摸件121抵持到壳体11的内壁上,使得触摸件121紧贴壳体11,提升了触摸的灵敏度。另外,通过抵持件125直接将电路板123与触摸件121进行电连接,无需单独增加排线连接电路板123与触摸件121,装配方便的同时对耳机设备1进行了轻量化。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2、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触摸件121包括柔性电路板1215、触摸板1211和天线1212,触摸板1211与天线1212均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215上,触摸板1211夹设于内壁与抵持套122之间。优选地,触摸板1211可以但不限于触摸铜皮,触摸板1211上至少设置一个信号连接点1213,天线1212上至少设置一个信号连接点1213,触摸板1211与天线1212固定连接,抵持件125抵接信号连接点1213,实现抵持件125与触摸件121的电性连接。可以理解地,通过将触摸板1211与天线1212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215上,触摸板1211与天线1212分别通过信号连接点1213与抵持件125进行电性连接,从而达成与电路板123电性连接,减少了触摸板1211与天线1212之间的排线,节省了排线装配时间和人力成本。另外,柔性电路板1215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的特点。另外,柔性电路板1215与第一壳体111的内壁贴合程度更好。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的触摸件121还包括粘贴层1214,粘贴层1214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215上靠近第一壳体111内壁的一侧。可选地,粘贴层1214的厚度范围为0.07-0.7毫米。优选地,粘贴层1214的厚度范围为0.17-0.23毫米,具体的,粘贴层1214的厚度值为0.17、0.2毫米或0.23毫米。通过在第一壳体111内壁与触摸件121之间设置粘贴层1214,使得触摸件121与耳机设备1的第一壳体111内壁紧密粘贴,进一步提升了触摸区119的灵敏度,通过设置粘贴值的厚度范围为0.17-0.23毫米,确保了粘贴层1214的粘贴效果下,粘贴层1214的厚度不影响到耳机设备1触摸区119的灵敏度。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5和图6,本实施例的耳机设备1还包括密封套124,密封套124设置在电路板123靠近抵持套122的同侧且与抵持套122间隔设置,密封套124上开设有第一导音孔1241,电路板123上开设有与第一导音孔1241对应的第一通孔1231,第一通孔1231和第一导音孔1241形成第一导音通道,壳体11上开设有与第一导音孔1241对应的第一开口1111,电路板123远离密封套124的一侧上设有与第一通孔1231对应的收音组件127。
可以理解地,通过在密封套124上设置第一导音孔1241,壳体11上对应开设第一开口1111,且在电路板123上对应开设第一通孔1231且设置收音组件127,使得外界声音经过壳体11上的第一开口1111依次传至第一导音孔1241、第一导音通道、第一通孔1231,被收音组件127收集,实现了对外界声音的接收,此外,声音在密封套124上的第一导音通道内传导时,密封套124将空间密闭,将声音传至第一通孔1231,减少了声音在传导过程中的损失,提升了声音的品质。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5、图6和图7,本实施例的抵持套122上开设有第二导音孔1222,电路板123上开设有与第二导音孔1222对应的第二通孔1232,第二导音孔1222与第二通孔1232形成第二导音通道,壳体11上设有与第二导音通道对应的第二开口1112,电路板123远离抵持套122的一侧上设有与第二通孔1232对应的反馈组件126。
可以理解地,通过壳体上设置第二开口1112、抵持套122上第二导音孔1222、电路板123上的第二通孔1232及反馈组件126,使得环境噪音依次通过第二开口1112、第二导音孔1222、第二通孔1232传至反馈组件126,反馈组件126将声音反馈至电路板123上进行处理,实现了对环境噪音的收集反馈。此外,抵持套122除了有解决触摸件121起翘的作用,还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声音在第二导音通道内传递时,抵持套122空间密闭,减少声音在传导过程中的损失,提升了声音的品质。
具体地,反馈组件126可以但不限于单前馈麦,收音组件127可以但不限于麦克风。可以理解地,单前馈麦收集第二导音孔1222传递到与第二通孔1232处的噪音,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传输至电路板123,实现反馈噪音的功能。麦克风可以收集第一导音孔1241传递到第一通孔1231处的人声或环境噪音,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实现通话或者录音的功能。
优选地,请结合图9以及图10,本实施例的第一端面1221上设有凸块1223,凸块1223与电路板123抵持。可选地,凸块1223凸起部分截面的形状可以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具体地,请结合图8,凸块1223凸起部分截面的形状为圆形。可以理解地,凸块1223截面的形状为圆形的抵持套122生产相对简单。另外,通过在第一端面1221上设置凸块1223,凸块1223抵接电路板123,在保证抵持套122与电路板123连接紧密的同时,进一步减轻了抵持套122的重量。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1和图11,本实施例位于第二开口1112与第二导音孔1222之间的壳体11内夹设有第一隔板116,第一隔板116上开设有第三开口1162,第三开口1162上设置有网格布1161。
可以理解地,网格布1161的设置使得外界的灰尘被阻挡,避免灰尘落入耳机内部,提升耳机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壳体11还包括装饰件115,装饰件115夹设于第一壳体111与第二壳体112之间,第二导音孔1222与装饰件115之间设置有第一隔板116,第一隔板116上开设有第三开口1162,第三开口1162上设置有网格布1161,通过设置装饰件115使得壳体11更美观,通过设置网格布1161,对耳机外的粉尘物进行阻隔,增加了耳机设备1的耐用性。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壳体11还包括第二隔板117,第二隔板117位于第一开口1111与第一导音孔1241之间的壳体11内,第二隔板117上开设有第四开口1171,第四开口1171上设置有网格布1161,通过设置网格布1161,对耳机外的粉尘物进行阻隔,增加了耳机设备1的耐用性。
进一步地,请结合图1和图12,壳体11还包括第三壳体114,第二壳体112与第三壳体114可拆卸连接;第二壳体112与第三壳体114界定容置空间,耳机设备1还包括电池128、连接件129和扬声器130,电池128、连接件129和扬声器130设置在容置空间中,电池128与连接件129电性连接,连接件129与扬声器130电性连接,电路板123与连接件129电性连接。
可以理解地,壳体11还包括第三壳体114,第三壳体114与第二壳体112的连接方式可以但不限于卡扣连接、螺纹连接或花键连接。连接件129可以但不限于柔性电路板(FPC板),耳机设备1通过连接件129实现电池128至电路板123以及电池128至扬声器130电信号的传输。
进一步地,耳机设备1还包括耳帽13,耳帽13与第三壳体114可拆卸连接。可以理解地,耳帽13的具体材质为硅胶材质,硅胶材质柔软,密闭性好,环保性好,对使用者的皮肤刺激小。
请结合图1和图1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耳机组件2,耳机组件2包括第一实施例中的耳机设备1及与耳机设备1匹配的耳机仓22,耳机仓22用于收纳耳机设备1。
进一步地,耳机仓22包括底壳222、顶壳221,底壳222和顶壳221分别可转动连接在连接组件223两端。底壳222内侧设置有一耳机槽2221。可以理解地,当使用者想对耳机设备1充电时,使用者只需打开可转动的顶壳221,将耳机设备1放入耳机仓22底壳222内侧的耳机槽2221处,即可对耳机设备1进行自主充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耳机设备及耳机,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设备,耳机设备包括中空壳体、触摸件和抵持套,壳体外壁界定触摸区,抵持套靠近壳体对应触摸区的内壁设置,触摸件夹设于内壁与抵持套之间,通过设置抵持套,使得触摸件紧贴耳机壳体,解决了触摸区触摸件容易发生起翘的问题,提升了触摸的灵敏度并有效提高了耳机设备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设备还包括与触摸件电性连接的电路板,电路板可拆卸连接在壳体内,并抵靠抵持套,以将触摸件夹设于内壁与抵持套之间。电路板可拆卸连接,给耳机维修带来了便捷性,提升了耳机设备的使用寿命。另外,电路板抵靠抵持套,触摸件夹设于壳体内壁与抵持套之间,抵持套与壳体之间过盈配合,电路板对抵持套产生的作用力将触摸件抵靠至壳体内壁,使得触摸件与壳体内壁紧密贴合。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壳体内壁面呈弧形面,触摸件适配贴合于弧形面,通过将壳体内壁设置为弧面,在壳体同等宽度的情况下,增加了触摸区的触摸面积。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设备还包括密封套,密封套设置在电路板靠近抵持套的同侧且与抵持套间隔设置,密封套上开设有第一导音孔,电路板上开设有与第一导音孔对应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一导音孔形成第一导音通道,壳体上开设有与第一导音孔对应的第一开口,电路板远离密封套的一侧上设有与第一通孔对应的收音组件,通过在密封套上设置第一导音孔,壳体上对应开设第一开口,且在电路板上对应开设第一通孔且设置收音组件,使得外界声音经过壳体上的第一开口依次传至第一导音孔、第一导音通道、第一通孔,被收音组件收集,实现了对外界声音的接收,此外,声音在密封套上的第一导音通道内传导时,密封套将空间密闭,将声音传至第一通孔,减少了声音在传导过程中的损失,提升了声音的品质。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抵持套上开设有第二导音孔,电路板上开设有与第二导音孔对应的第二通孔,第二导音孔与第二通孔形成第二导音通道,壳体上设有与第二导音通道对应的第二开口,电路板远离抵持套的一侧上设有与第二通孔对应的反馈组件,通过壳体上设置第二开口、抵持套上第二导音孔、电路板上的第二通孔及反馈组件,使得环境噪音依次通过第二开口、第二导音孔、第二通孔传至反馈组件,反馈组件将声音反馈至电路板上进行处理,实现了对环境噪音的收集反馈。此外,抵持套除了有解决触摸件起翘的作用,还具有良好的密闭性,声音在第二导音通道内传递时,抵持套空间密闭,减少声音在传导过程中的损失,提升了声音的品质。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设备还包括抵持件,抵持件设置在电路板靠近触摸件的一侧,电路板通过抵持件与触摸件电性连接,通过在电路板上设置至少一个抵持件,抵持件抵接触摸件将触摸件抵持到内壁上,使得触摸件紧贴壳体,提升了触摸区的灵敏度。另外,通过抵持件直接将电路板与触摸件进行电连接,无需单独增加排线连接电路板与触摸件,装配方便的同时对耳机设备进行了轻量化。
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摸件包括柔性电路板、触摸板和天线,触摸板与天线均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触摸板夹设于内壁与抵持套之间,通过将触摸板与耳机的天线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减少了排线,节省了排线装配时间和人力成本。
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摸件还包括粘贴层,粘贴层设置在柔性电路板靠近壳体内壁的一侧,通过设置粘贴层使得触摸件粘贴在壳体的内壁上,触摸件与壳体间的连接更紧密。
9.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还提供一种耳机组件,具有与上述耳机设备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设备包括中空壳体、触摸件和抵持套,所述壳体外壁界定触摸区,所述抵持套靠近所述壳体对应触摸区的内壁设置,所述触摸件夹设于所述内壁与所述抵持套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设备还包括与触摸件电性连接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可拆卸连接在所述壳体内,并抵靠所述抵持套,以将触摸件夹设于所述内壁与所述抵持套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耳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壁面呈弧形面,所述触摸件适配贴合于所述弧形面。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设备还包括密封套,所述密封套设置在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抵持套的同侧且与抵持套间隔设置,所述密封套上开设有第一导音孔,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音孔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一导音孔形成第一导音通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音孔对应的第一开口,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密封套的一侧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收音组件。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套上开设有第二导音孔,所述电路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导音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导音孔与所述第二通孔形成第二导音通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有与第二导音通道对应的第二开口,所述电路板远离所述抵持套的一侧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对应的反馈组件。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设备还包括抵持件,所述抵持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靠近所述触摸件的一侧,所述电路板通过抵持件与所述触摸件电性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件包括柔性电路板、触摸板和天线,所述触摸板与所述天线均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所述触摸板夹设于所述内壁与所述抵持套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件还包括粘贴层,所述粘贴层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靠近所述壳体内壁的一侧。
10.一种耳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组件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设备及与所述耳机设备匹配的耳机仓,所述耳机仓用于收纳所述耳机设备。
CN202220897223.2U 2022-04-18 2022-04-18 一种耳机设备及耳机组件 Active CN2180717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97223.2U CN218071746U (zh) 2022-04-18 2022-04-18 一种耳机设备及耳机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97223.2U CN218071746U (zh) 2022-04-18 2022-04-18 一种耳机设备及耳机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71746U true CN218071746U (zh) 2022-12-16

Family

ID=84416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97223.2U Active CN218071746U (zh) 2022-04-18 2022-04-18 一种耳机设备及耳机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717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34329B2 (en) Wireless earbud
US20210072559A1 (en) Eyeglasses
JP2010530180A (ja) 小型無線イヤリング型ヘッドセット
CN105872887B (zh) 一种无线耳机
CN211406246U (zh) 一种蓝牙耳机
WO2013143459A1 (zh) 喉震式麦克风及包含该麦克风的通讯免持装置
CN112165666B (zh) 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充电盒
CN218071746U (zh) 一种耳机设备及耳机组件
CA1251853A (en) Telephone handset assembly
CN213990999U (zh) 一种防水蓝牙耳机
CN213581633U (zh) 一种智能蓝牙眼镜
CN211152172U (zh) 蓝牙耳机
CN210041393U (zh) 用于手机的带骨传导扬声器的背夹式充电器
CN210093463U (zh) 自带音腔的耳机模组
CN220823245U (zh) 一种耳机
CN219087294U (zh) 骨传导耳机
CN220798496U (zh) 一种具有音频发射器的无线耳机套装
CN212909944U (zh) 一种具有麦克风新装配结构的耳机
CN217470242U (zh) 性能稳定的耳机
CN219041940U (zh) 一种耳机设备及耳机组件
CN216057446U (zh) 可伸缩智能蓝牙耳机
CN210120649U (zh) 一种耳饰耳机
CN214384912U (zh) 手机本体及内置耳机的手机
CN220359327U (zh) 一种气传导耳机
CN218103425U (zh) 耳机及耳机套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