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52172U - 蓝牙耳机 - Google Patents

蓝牙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52172U
CN211152172U CN202020017365.6U CN202020017365U CN211152172U CN 211152172 U CN211152172 U CN 211152172U CN 202020017365 U CN202020017365 U CN 202020017365U CN 211152172 U CN211152172 U CN 2111521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avity
bluetooth headset
shell body
sp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1736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海全
刘路
彭久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1736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521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521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521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蓝牙耳机,包括蓄电池、扬声器和壳体组件,扬声器与蓄电池电连接,且用于播放音频;壳体组件包括壳本体、连接于壳本体朝向耳道的一侧的前壳、连接于壳本体背离前壳一侧的后壳、设于壳本体内部的隔离结构,以及连接于前壳背离壳本体一侧且用于将音频传输至耳道的导音管,隔离结构、前壳和壳本体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扬声器的容纳前腔,隔离结构、后壳和壳本体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容纳蓄电池的容纳后腔。该蓝牙耳机可有效降低其他功能件对扬声器的干扰;还可将容纳后腔内的噪音与容纳前腔内的噪音进行隔绝,可较大程度地减少腔体内部的噪音,以降低扬声器播放的音频所受到的干扰,从而可有效提高其声音品质。

Description

蓝牙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蓝牙耳机是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免持耳机。传统地,蓝牙耳机于其壳体内开设有容纳腔以一并容纳扬声器、电池等功能件。基于上述结构,在其他功能件运作时将会对扬声器产生一定的干扰,且腔体内部的噪音也易对扬声器所播放的音频产生较大的干扰,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减低蓝牙耳机的声音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牙耳机,旨在解决现有蓝牙耳机的其他功能件在运作时会干扰到扬声器,且腔体内部的噪音易对扬声器所播放的音频产生较大干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蓝牙耳机,用于佩戴于耳道,包括:
蓄电池;
扬声器,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且用于播放音频;
壳体组件,包括壳本体、连接于壳本体朝向所述耳道的一侧的前壳、连接于所述壳本体背离所述前壳一侧的后壳、设于所述壳本体内部的隔离结构,以及连接于所述前壳背离所述壳本体一侧且用于将所述音频传输至所述耳道的导音管,所述隔离结构、所述前壳和所述壳本体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扬声器的容纳前腔,所述隔离结构、所述后壳和所述壳本体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蓄电池的容纳后腔,所述隔离结构上还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容纳前腔和所述容纳后腔以供所述扬声器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的连通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的截面尺寸从其与所述隔离结构相连的一侧至其与所述前壳相连的一侧渐增设置;所述壳本体的截面尺寸还从其与所述隔离结构相连的一侧至其与所述后壳相连的一侧渐增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纳前腔的体积小于所述容纳后腔的体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导音管对位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扬声器于其朝向所述导音管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播放高频音频的高频出音孔以及至少两个环绕所述高频出音孔设置且用于播放低频音频的低频出音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纳前腔内且与所述导音管、所述高频出音孔和所述低频出音孔均对位设置的前腔降噪咪,所述前腔降噪咪用于收集所述容纳前腔内的噪音信号并对噪音信号进行抵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本体还开设有与所述容纳后腔相通设置的收音孔,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纳后腔且与所述收音孔对位设置的通话咪,所述通话咪用于实现通话。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纳后腔且设于所述蓄电池背离所述通话咪的一侧的后腔降噪咪,所述后腔降噪咪用于收集所述容纳后腔内的噪音信号并对噪音信号进行抵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腔降噪咪相对所述收音孔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且朝向所述后壳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壳为触控屏,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纳后腔内且用于控制所述扬声器的控制器,所述触控屏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且用于供使用者触摸以控制所述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蓝牙耳机通过壳本体、与壳本体可拆卸连接的前壳和隔离结构共同围合形成靠近耳道设置的容纳前腔,并将用于播放音频的扬声器置于容纳前腔内,以保障扬声器所播放的音频可较快且较清晰地传输至耳道中;随后通过壳本体、与壳本体可拆卸连接的后壳和隔离结构共同围合形成相对远离耳道设置的容纳后腔,并将蓄电池等其他功能件置于容纳后腔内,以使其他功能件与扬声器相互隔离,从而可有效降低其他功能件对扬声器的干扰;基于隔离结构的设置,还可将容纳后腔内的噪音与容纳前腔内的噪音进行隔绝,从而可较大程度地减少腔体内部的噪音,以降低扬声器播放的音频所受到的干扰。因而,基于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蓝牙耳机可有效提高声音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蓝牙耳机的剖视图;
图3为图1提供的蓝牙耳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图1提供的蓝牙耳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本体和隔离结构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扬声器和前腔降噪咪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Figure BDA0002355589530000031
Figure BDA00023555895300000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传统地,蓝牙耳机一般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前壳和后壳,前壳和后壳内部共同围合形成一容纳腔以一并容纳如扬声器、电池等功能件,容纳腔内空间有限,即使布局合理,其他功能件的运行仍可能对扬声器造成一定的干扰,且容纳腔内存在的噪音信号也会对扬声器的音频播放效果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请参阅图1-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用于佩戴于耳道,蓝牙耳机包括蓄电池100、扬声器200和壳体组件300。
请一并参阅图4,扬声器200与蓄电池100电连接,且用于播放音频;壳体组件300包括壳本体310、连接于壳本体310朝向耳道的一侧的前壳320、连接于壳本体310背离前壳320一侧的后壳330、设于壳本体310内部的隔离结构340,以及连接于前壳320背离壳本体310一侧且用于将音频传输至耳道的导音管350,隔离结构340、前壳320和壳本体310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扬声器200的容纳前腔301,隔离结构340、后壳330和壳本体310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容纳蓄电池100的容纳后腔302。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蓝牙耳机内部设有若干功能件,其中,蓄电池100能够用于存储电能且能够用于在蓝牙耳机运作时为各功能件提供电能,而扬声器200可在蓝牙耳机与移动设备蓝牙连接时播放移动设备内所播放的音频。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隔离结构340设于壳本体310内部,且将壳本体310分为相对的两段,其中,壳本体310相对靠近前壳320的一段能够与前壳320和隔离结构340共同围合形成容纳前腔301,该容纳前腔301在蓝牙耳机佩戴于耳道时相对靠近耳道设置,本实施例还将扬声器200置于容纳前腔301内,以使扬声器200靠近耳道设置,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扬声器200所播放的音频与耳道的距离,并相应提高蓝牙耳机的声音品质;壳本体310相对靠近后壳330的一段能够与后壳330和隔离结构340共同围合形成容纳后腔302,该容纳后腔302在蓝牙耳机佩戴于耳道时相对容纳前腔301背离耳道设置,本实施例还将除必须靠近耳道设置的如蓄电池100等其他功能件置于容纳后腔302内,以使其他功能件和扬声器200分别处于两个相对的容纳空间内,从而可有效降低其他功能件在运行时所会对扬声器200所产生的干扰程度,并且,如此设置,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减扬声器200所处的容纳空间内的噪音信号,从而可相应降低容纳前腔301的降噪难度,即,可有效降低容纳前腔301内部的噪音信号对扬声器200所播放的音频的干扰程度,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蓝牙耳机的声音品质。
补充说明的是,隔离结构340上还开设有用于连通容纳前腔301和容纳后腔302以供扬声器200与蓄电池100电连接的连通槽341,基于此设置,可促使设于容纳前腔301内的扬声器200通过连通槽341与设于容纳后腔302内的蓄电池100等其他功能件便捷地建立稳定的连接关系。当然,也可采用方式实现设于容纳前腔301内的功能件和设于容纳后腔302内的功能件之间的电连接,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通过壳本体310、与壳本体310可拆卸连接的前壳320和隔离结构340共同围合形成靠近耳道设置的容纳前腔301,并将用于播放音频的扬声器200置于容纳前腔301内,以保障扬声器200所播放的音频可较快且较清晰地传输至耳道中;随后通过壳本体310、与壳本体310可拆卸连接的后壳330和隔离结构340共同围合形成相对远离耳道设置的容纳后腔302,并将蓄电池100等其他功能件置于容纳后腔302内,以使其他功能件与扬声器200相互隔离,从而可有效降低其他功能件对扬声器200的干扰;基于隔离结构340的设置,还可将容纳后腔302内的噪音与容纳前腔301内的噪音进行隔绝,从而可较大程度地减少腔体内部的噪音,以降低扬声器200播放的音频所受到的干扰。因而,基于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可有效提高声音品质。
请参阅图3-5,在本实施例中,壳本体310的截面尺寸从其与隔离结构340相连的一侧至其与前壳320相连的一侧渐增设置;壳本体310的截面尺寸还从其与隔离结构340相连的一侧至其与后壳330相连的一侧渐增设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壳本体310的截面尺寸从其与隔离结构340相连的一侧至其与前壳320相连的一侧渐增设置,可在保障容纳前腔301具有足够的空间以容纳扬声器200的同时,促使扬声器200相对靠近前壳320设置,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耳道所接收到的声音的品质;而通过将壳本体310的截面尺寸从其与隔离结构340相连的一侧至其与后壳330相连的一侧渐增设置,可在保障容纳后腔302具有足够的空间以容纳如蓄电池100等其他功能件的同时,促使各功能件相对远离隔离结构340/扬声器200设置,从而可进一步降低其他功能件对扬声器200的干扰程度,以进一步保障并提高蓝牙耳机的声音品质。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本实施例的设置,可使壳本体310整体呈类葫芦状,基于此,可在壳本体310佩戴于耳道时,使得壳本体310能够在无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相对稳定地维持佩戴于耳道的状态,并能够相应减少壳本体310和耳道表面的接触面积,以减少壳本体310和耳道之间所形成的摩擦力和压强,从而可提高壳本体310的取放便利性,并避免对耳道造成损伤。
请参阅图2-3、5,在本实施例中,容纳前腔301的体积小于容纳后腔302的体积。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容纳前腔301的体积小于容纳后腔302的体积设置,一方面,可压缩容纳前腔301内的空间并相应增大容纳后腔302内的容纳空间,以将各功能件尽可能容纳于容纳后腔302内,减少设于容纳前腔301内的功能件,从而可进一步降低其他功能件对扬声器200的干扰程度,以进一步保障并提高蓝牙耳机的声音品质;另一方面,容纳前腔301的体积小还有利于利用容纳前腔301的腔壁提高扬声器200所播放的音频的播放效果,并能够避免回音,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蓝牙耳机的声音品质。
请参阅图2-4,在本实施例中,扬声器200与导音管350对位设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扬声器200与导音管350对位设置,可促使扬声器200所播放的音频直接、快速经导音管350传输至耳道内,从而可保障并提高扬声器200所播放的音频与移动设备所播放的音频的同步性,并能够有效避免扬声器200所播放的音频出现回音情况,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蓝牙耳机的声音品质。
请参阅图2、4、6,在本实施例中,扬声器200于其朝向导音管350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播放高频音频的高频出音孔201以及至少两个环绕高频出音孔201设置且用于播放低频音频的低频出音孔202。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扬声器200通过高频出音孔201向外传播、播放高频音频,并通过环绕高频出音孔201设置的低频出音孔202向外传播、播放低频音频,以使蓝牙耳机满足全频带、高解析音频的音质要求,且,基于各低频出音孔202环绕高频出音孔201设置的设计,还可使扬声器200所播放的音频呈现低频音频环绕于高频音频外围的声音效果,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蓝牙耳机的声音品质。
请参阅图2、4、6,在本实施例中,蓝牙耳机还包括设于容纳前腔301内且与导音管350、高频出音孔201和低频出音孔202均对位设置的前腔降噪咪400,前腔降噪咪400用于收集容纳前腔301内的噪音信号并对噪音信号进行抵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前腔降噪咪400能够收集、接收容纳前腔301内的噪音信号和/或从耳道通过导音管350进入容纳前腔301内的噪音信号,并产生与噪音信号相位相反的信号以对噪音信号进行抵消,从而可实现容纳前腔301内部的降噪效果,以保障扬声器200的音频播放效果,即保障蓝牙耳机的声音品质。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将前腔降噪咪400与导音管350对位设置,以促使前腔降噪咪400直接对从耳道通过导音管350进入容纳前腔301内的噪音信号进行采集,从而可相应提高前腔降噪咪400对噪音信号的收集效果,以提高其降噪效果;本实施例还通过将前腔降噪咪400与高频出音孔201和低频出音孔202均对位设置,以促使前腔降噪咪400在扬声器200所播放的音频经导音管350传输至耳道前,及时产生与噪音信号相位相反的信号以对噪音信号进行抵消,从而可进一步保障并提高前腔降噪咪400的降噪效果,以进一步提高蓝牙耳机的声音品质。
请参阅图2、4-5,在本实施例中,壳本体310还开设有与容纳后腔302相通设置的收音孔311,蓝牙耳机还包括设于容纳后腔302且与收音孔311对位设置的通话咪600,通话咪600用于实现通话。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话咪600与收音孔311对位设置,通话咪600可在与蓝牙耳机蓝牙连接的移动设备进入通话状态时,通过收音孔311清晰地采集使用者的声音,因而,基于通话咪600设于容纳后腔302内的设置,可使通话咪600相对靠近耳道口侧,从而利于通话咪600清晰地采集到使用者的声音,还能够避免通话咪600对扬声器200造成干扰。
请参阅图2-4,在本实施例中,蓝牙耳机还包括设于容纳后腔302且设于蓄电池100背离通话咪600的一侧的后腔降噪咪500,后腔降噪咪500用于收集容纳后腔302内的噪音信号并对噪音信号进行抵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后腔降噪咪500能够收集、接收容纳后腔302内的噪音信号和/或从收音孔311进入容纳后腔302内的噪音信号,并产生与噪音信号相位相反的信号以对噪音信号进行抵消,从而可实现容纳后腔302内部的降噪效果,并保障通话咪600的声音采集效果,以保障蓝牙耳机的声音品质和通话质量。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后腔降噪咪500设于蓄电池100背离通话咪600的一侧,可在保障后腔降噪咪500的降噪效果的同时,有效避免后腔降噪咪500对通话咪600形成直接的冲击和干扰,从而可同时保障通话咪600的声音采集效果以及后腔降噪咪500的降噪效果,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蓝牙耳机的声音品质和通话质量。
请参阅图2-4,在本实施例中,后腔降噪咪500相对收音孔311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且朝向后壳330设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本实施例的设置,不仅可避免后腔降噪咪500对通话咪600形成直接的冲击和干扰,以保障通话咪600的声音采集效果,还可促使后腔降噪咪500能够更好地接收由后壳330/壳本体310反射的噪音信号,从而可进一步保障并提高后腔降噪咪500对噪音信号的收集效果,即进一步提高其降噪效果。
请参阅图1-3,在本实施例中,后壳330为触控屏,蓝牙耳机还包括设于容纳后腔302内且用于控制扬声器200的控制器700,触控屏与控制器700电连接,且用于供使用者触摸以控制控制器70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本实施例的设置,使用者可通过点触、按压触控屏的方式实现对控制器700的控制,并可基于控制器700实现对扬声器200的控制,从而可便捷地实现蓝牙耳机的开启、关闭、暂停、播放、音频切换、音量调节等操作,从而可较大程度地提高蓝牙耳机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通过壳本体310、与壳本体310可拆卸连接的前壳320和隔离结构340共同围合形成靠近耳道设置的容纳前腔301,并将用于播放音频的扬声器200置于容纳前腔301内,以保障扬声器200所播放的音频可较快且较清晰地传输至耳道中;随后通过壳本体310、与壳本体310可拆卸连接的后壳330和隔离结构340共同围合形成相对远离耳道设置的容纳后腔302,并将蓄电池100等其他功能件置于容纳后腔302内,以使其他功能件与扬声器200相互隔离,从而可有效降低其他功能件对扬声器200的干扰,其中,扬声器200和其他功能件的电连接关系可透过连通槽341进行建立;基于隔离结构340的设置,还可将容纳后腔302内的噪音与容纳前腔301内的噪音进行隔绝,从而可较大程度地减少腔体内部的噪音,以降低扬声器200播放的音频所受到的干扰。因而,基于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可有效提高声音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蓝牙耳机,用于佩戴于耳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蓄电池;
扬声器,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且用于播放音频;
壳体组件,包括壳本体、连接于壳本体朝向所述耳道的一侧的前壳、连接于所述壳本体背离所述前壳一侧的后壳、设于所述壳本体内部的隔离结构,以及连接于所述前壳背离所述壳本体一侧且用于将所述音频传输至所述耳道的导音管,所述隔离结构、所述前壳和所述壳本体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扬声器的容纳前腔,所述隔离结构、所述后壳和所述壳本体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所述蓄电池的容纳后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的截面尺寸从其与所述隔离结构相连的一侧至其与所述前壳相连的一侧渐增设置;所述壳本体的截面尺寸还从其与所述隔离结构相连的一侧至其与所述后壳相连的一侧渐增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前腔的体积小于所述容纳后腔的体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与所述导音管对位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于其朝向所述导音管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播放高频音频的高频出音孔以及至少两个环绕所述高频出音孔设置且用于播放低频音频的低频出音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纳前腔内且与所述导音管、所述高频出音孔和所述低频出音孔均对位设置的前腔降噪咪,所述前腔降噪咪用于收集所述容纳前腔内的噪音信号并对噪音信号进行抵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还开设有与所述容纳后腔相通设置的收音孔,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纳后腔且与所述收音孔对位设置的通话咪,所述通话咪用于实现通话。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纳后腔且设于所述蓄电池背离所述通话咪的一侧的后腔降噪咪,所述后腔降噪咪用于收集所述容纳后腔内的噪音信号并对噪音信号进行抵消。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腔降噪咪相对所述收音孔的延伸方向倾斜设置,且朝向所述后壳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为触控屏,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纳后腔内且用于控制所述扬声器的控制器,所述触控屏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且用于供使用者触摸以控制所述控制器。
CN202020017365.6U 2020-01-03 2020-01-03 蓝牙耳机 Active CN2111521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7365.6U CN211152172U (zh) 2020-01-03 2020-01-03 蓝牙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17365.6U CN211152172U (zh) 2020-01-03 2020-01-03 蓝牙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52172U true CN211152172U (zh) 2020-07-31

Family

ID=717563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17365.6U Active CN211152172U (zh) 2020-01-03 2020-01-03 蓝牙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521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4130A (zh) * 2020-09-03 2020-11-1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单体和发声器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4130A (zh) * 2020-09-03 2020-11-17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单体和发声器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63963B2 (en) Apparatus for use in portable devices
JP2014014074A (ja) 音響チューニングメカニズムを有するイヤホン
EP2210425A2 (en) A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combined electrical socket and microphone opening
CN211406246U (zh) 一种蓝牙耳机
KR101469907B1 (ko) 무선 이어폰
CN111801950A (zh) 无线耳机
CN212413401U (zh) 一种主动降噪的真无线耳机
CN211152172U (zh) 蓝牙耳机
CN111491224A (zh) 降噪耳机的耳罩及头戴式降噪耳机
CN106658265B (zh) 降噪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CN111479191A (zh) 无线耳机,头戴式耳机支架及耳机组件
CN212649672U (zh) 蓝牙耳机
CN115396767A (zh) 耳机及耳机系统
CN212278427U (zh) 聆听装置及其支架
CN114125622A (zh) 一种耳机及移动终端
CN108156547B (zh) 一种tws耳机
CN213186488U (zh) 圈铁耳机
CN112019984A (zh) 电子设备
CN216752042U (zh) 一种耳机和耳机组件
CN216625985U (zh) 一种多声道麦克风
CN212649674U (zh) 耳机
CN211860512U (zh) 无线耳机,头戴式耳机支架及耳机组件
CN215734764U (zh) 一种tws耳机
CN220325799U (zh) 发声模块及耳机
CN218352695U (zh) 耳机及耳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