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49672U - 蓝牙耳机 - Google Patents

蓝牙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49672U
CN212649672U CN202021061637.9U CN202021061637U CN212649672U CN 212649672 U CN212649672 U CN 212649672U CN 202021061637 U CN202021061637 U CN 202021061637U CN 212649672 U CN212649672 U CN 212649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lug
main body
earphone
bluetooth headse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616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润
王川
吴海全
陈伟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0616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49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49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49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耳机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蓝牙耳机,包括用于播放音频的扬声器、用于拾音以实现通话的通话咪、耳塞和耳机主体,其中,耳塞具有用于容纳扬声器的容纳左腔,耳塞用于佩戴于耳甲腔,且能够将扬声器所播放的音频传输至位于其左侧的耳道;耳机主体连接于耳塞的右侧,耳机主体具有用于容纳通话咪的容纳右腔,耳机主体包括相对耳塞朝上且朝后延伸设置的降噪部以及相对耳塞朝下且朝前延伸设置的拾音部,耳机主体于拾音部的左侧开设有与通话咪对位设置且用于将容纳右腔连通至外部的拾音通道。蓝牙耳机能够在避免通话咪与扬声器相互干扰的基础上,保障并提高通话咪的拾音效果,以保障并提高蓝牙耳机的通话质量。

Description

蓝牙耳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蓝牙耳机是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免持耳机,其至少能够通过扬声器实现音频播放功能、通过通话咪实现通话功能。传统地,在蓝牙耳机佩戴于耳甲腔时,耳道、扬声器、通话咪多沿左右方向依次布置,为避免通话咪与扬声器相互干扰,通话咪多远离扬声器设置,然而,如此设置的通话咪也远离了发声源,致使通话咪的拾音效果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蓝牙耳机的通话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蓝牙耳机,以解决现有蓝牙耳机的通话咪的拾音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蓝牙耳机,包括用于播放音频的扬声器和用于拾音以实现通话的通话咪,还包括:
耳塞,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扬声器的容纳左腔,所述耳塞用于佩戴于耳甲腔,且能够将所述扬声器所播放的音频传输至位于其左侧的耳道;
耳机主体,连接于所述耳塞的右侧,所述耳机主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通话咪的容纳右腔,所述耳机主体包括相对所述耳塞朝上且朝后延伸设置的降噪部以及相对所述耳塞朝下且朝前延伸设置的拾音部,所述耳机主体于所述拾音部的左侧开设有与所述通话咪对位设置且用于将所述容纳右腔连通至外部的拾音通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机主体于所述降噪部的上侧开设有用于将所述容纳右腔连通至外部的降噪通道,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容纳于所述容纳右腔内且与所述降噪通道对位设置的降噪咪,以及设于所述降噪通道面向所述降噪咪一侧的通道口处的降噪调音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机主体还开设有用于将所述容纳右腔连通至外部的低音调音孔,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设于所述低音调音孔面向所述容纳右腔的孔口处的调谐网,所述调谐网能够调节所述蓝牙耳机的频率响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低音调音孔设于所述拾音部的左侧,且与所述拾音通道前后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设于所述拾音通道面向所述通话咪一侧的通道口处的通话调音网。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塞包括与所述耳机主体可拆卸连接的耳塞右壳以及与所述耳塞右壳可拆卸连接的耳塞左壳,所述耳塞右壳和所述耳塞左壳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容纳左腔;
所述耳机主体包括与所述耳塞右壳可拆卸连接的主体左壳以及与所述主体左壳可拆卸连接的主体右壳,所述主体左壳和所述主体右壳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容纳右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塞左壳的内表面凸设有至少一个卡接结构,所述耳塞右壳的外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卡接结构卡接配合的卡接槽,所述卡接结构具有面向所述卡接槽设置且呈弧面的卡接工作面,所述卡接槽的左槽壁为弧面,且用于与所述卡接工作面抵持配合。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槽于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卡接结构于左右方向上的长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抵撑结构、抵触结构和第二抵撑结构,所述第一抵撑结构背离所述抵触结构的一端设于所述耳塞的后侧且与所述耳机主体连接,所述第二抵撑结构背离所述抵触结构的一端设于所述耳塞的上侧且与所述耳机主体连接,所述第一抵撑结构与所述抵触结构连接的一端相对其另一端朝左且朝后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抵撑结构与所述抵触结构连接的一端相对其另一端朝左且朝上延伸设置,所述抵触结构呈弧状设置,且用于在所述耳塞佩戴于所述耳甲腔时弹性抵触所述耳甲腔和耳甲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抵触结构的右侧的第三抵撑结构,所述第三抵撑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抵撑结构之间,且沿所述第一抵撑结构的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耳机主体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抵撑结构于其面向所述耳塞的一侧的侧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设置的抵撑孔。
本申请提供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先通过将用于播放音频的扬声器容置于耳塞的容纳左腔内,以保障扬声器所播放的音频可较快且较清晰地传输至其左侧的耳道内;再通过将用于通话的通话咪容置于耳机主体的容纳右腔内,以使通话咪与扬声器相互隔离,从而可有效避免通话咪与扬声器相互干扰;随后再通过将通话咪置于耳机主体的朝下且朝前延伸设置的拾音部,并将通话咪与拾音部左侧的拾音通道对位设置,以使通话咪在耳塞佩戴于耳甲腔时相对靠近发声源设置,从而可促使通话咪能够通过拾音通道清晰地收集到从发声源传来的声音。因而,基于上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能够在避免通话咪与扬声器相互干扰的基础上,保障并提高通话咪的拾音效果,以保障并提高蓝牙耳机的通话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耳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图4提供的A区域的放大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塞左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塞右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1’-耳甲腔,102’-耳道,103’-耳甲艇;
100-扬声器,200-通话咪,300-耳塞,301-容纳左腔,310-耳塞右壳,311-卡接槽,320-耳塞左壳,321-卡接结构,3211-卡接工作面,400-耳机主体,401-容纳右腔,410-降噪部,411-降噪通道,420-拾音部,421-拾音通道,422-低音调音孔,430-主体左壳,440-主体右壳,500-降噪咪,600-降噪调音网,700-调谐网,800-通话调音网,900-第一抵撑结构,1000-抵触结构,1100-第二抵撑结构,1200-第三抵撑结构,1201-抵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按照图1中所建立的XYZ直角坐标系定义:位于X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前方,位于X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后方;位于Y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左方,位于Y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右方;位于Z轴正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上方,位于Z轴负方向的一侧定义为下方。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现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
请参考图1,并参阅图3、图4、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蓝牙耳机,蓝牙耳机包括用于播放音频的扬声器100和用于拾音以实现通话的通话咪200,蓝牙耳机还包括耳塞300和耳机主体400。
其中,耳塞300具有用于容纳扬声器100的容纳左腔301,耳塞300用于佩戴于耳甲腔101’,且能够将扬声器100所播放的音频传输至位于其左侧的耳道102’;耳机主体400连接于耳塞300的右侧,耳机主体400具有用于容纳通话咪200的容纳右腔401,耳机主体400包括相对耳塞300朝上且朝后延伸设置的降噪部410以及相对耳塞300朝下且朝前延伸设置的拾音部420,耳机主体400于拾音部420的左侧开设有与通话咪200对位设置且用于将容纳右腔401连通至外部的拾音通道421。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扬声器100可在蓝牙耳机与移动设备蓝牙连接时播放移动设备内所播放的音频,通话咪200可在与蓝牙耳机蓝牙连接的移动设备进入通话状态时,从外部采集使用者的声音,以实现通话。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耳塞300能够用于佩戴于耳甲腔101’,在耳塞300佩戴于耳甲腔101’时,设于耳塞300内部的容纳左腔301将相对靠近耳道102’设置,基于此,通过将扬声器100置于容纳左腔301内,可使扬声器100靠近耳道102’设置,从而可利于将扬声器100所播放的音频清晰地传输至位于耳塞300左侧的耳道102’内,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蓝牙耳机的声音品质。其中,无论该蓝牙耳机是佩戴于左耳还是右耳,均以耳塞300面向耳道102’的一侧作为本实施例所定义的左侧,以便于对本实施例的结构进行详细、清楚的描述。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耳机主体400连接于耳塞300的右侧,耳机主体400内部所设的容纳右腔401基本相对容纳左腔301独立,且容纳右腔401在耳塞300佩戴于耳甲腔101’时相对远离耳道102’设置。通过将通话咪200置于容纳右腔401内,可有效降低位于耳机主体400内的通话咪200与位于耳塞300内的扬声器100的干扰影响程度,从而可利于同时保障扬声器100和通话咪200的运行可靠性,以保障蓝牙耳机的使用性能。
可选地,通话咪200与扬声器100可能存在电连接关系,为便于通话咪200与扬声器100实现电连接关系,并避免走线外露,可于耳塞300和耳机主体400连接侧的侧面上开设连通容纳左腔301和容纳右腔401设置的走线槽,该走线槽的设置不会大幅提升通话咪200与扬声器100的干扰影响。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耳机主体400包括降噪部410和拾音部420,其中,拾音部420相对耳塞300朝下且朝前延伸设置,基于拾音部420的延伸方向,在耳塞300佩戴于耳甲腔101’时,拾音部420将相对靠近使用者的发声源设置,即靠近使用者的嘴巴和喉咙设置。因而,通过将通话咪200设于拾音部420所对应的容纳右腔401内,可在避免通话咪200与扬声器100相互干扰的基础上,使通话咪200相对靠近发声源设置,如此可利于通话咪200在蓝牙耳机处于通话状态时即时、清晰、可靠地采集到使用者的声音。此外,耳机主体400还在拾音部420的左侧开设拾音通道421,在通话咪200与拾音通道421对位设置时,通话咪200可通过拾音通道421从耳机主体400的左侧采集使用者的声音,因而,基于拾音通道421设于拾音部420的左侧的设置,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使用者的声音从发出至被通话咪200所采集的时间差,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通话咪200的声音采集的即时性和清晰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先通过将用于播放音频的扬声器100容置于耳塞300的容纳左腔301内,以保障扬声器100所播放的音频可较快且较清晰地传输至其左侧的耳道102’内;再通过将用于通话的通话咪200容置于耳机主体400的容纳右腔401内,以使通话咪200与扬声器100相互隔离,从而可有效避免通话咪200与扬声器100相互干扰;随后再通过将通话咪200置于耳机主体400的朝下且朝前延伸设置的拾音部420,并将通话咪200与拾音部420左侧的拾音通道421对位设置,以使通话咪200在耳塞300佩戴于耳甲腔101’时相对靠近发声源设置,从而可促使通话咪200能够通过拾音通道421清晰地收集到从发声源传来的声音。因而,基于上述设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蓝牙耳机能够在避免通话咪200与扬声器100相互干扰的基础上,保障并提高通话咪200的拾音效果,以保障并提高蓝牙耳机的通话质量。
请参阅图2、图4、图6,在本实施例中,耳机主体400于降噪部410的上侧开设有用于将容纳右腔401连通至外部的降噪通道411,蓝牙耳机还包括容纳于容纳右腔401内且与降噪通道411对位设置的降噪咪500,以及设于降噪通道411面向降噪咪500一侧的通道口处的降噪调音网600。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降噪咪500可对从外部进入容纳右腔401内的噪音信号进行接收、分析和处理,并在处理噪音信号后发出与噪音信号相反的声音信号,以抵消噪音信号,从而可有效消除噪音信号对通话咪200的干扰影响,利于进一步提高耳机的通话质量。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降噪部410相对耳塞300朝上且朝后延伸设置,即降噪部410背离拾音部420设置,通过将降噪咪500设于降噪部410所对应的容纳右腔401的区域内,可有效降低降噪咪500和通话咪200相互之间的冲击影响,从而利于同时保障降噪咪500和通话咪200的运行可靠性,即利于降噪咪500实现更佳的降噪效果,并利于通话咪200实现更佳的通话效果,从而可进一步保障并提高蓝牙耳机的使用性能。
此外,通过将降噪通道411开设于降噪部410的上侧,还可在降噪咪500与降噪通道411对位设置且通过降噪通道411获取从外部进入容纳右腔401内部的噪音信号时,进一步降低通话咪200对降噪咪500的干扰影响,并可避免将使用者的声音误纳入噪音信号,从而可进一步保障并提高降噪咪500的降噪效果。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经降噪通道411进入容纳右腔401的噪音信号会先途径降噪调音网600再抵达降噪咪500。通过降噪调音网600的设置,在噪音信号经过其时,可对噪音信号进行均匀化处理,以保障噪音信号的音量一致性,以利于保障降噪咪500能够对噪音信号实现有效的分析和处理,能够有效避免出现蜂鸣现象,从而可进一步保障并提高降噪咪500的降噪效果。此外,降噪调音网600还具有防尘、防水的作用,其能够有效防止水和灰尘通过降噪通道411进入容纳右腔401内部,从而可有效保障蓝牙耳机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3、图4、图6,在本实施例中,耳机主体400还开设有用于将容纳右腔401连通至外部的低音调音孔422,蓝牙耳机还包括设于低音调音孔422面向容纳右腔401的孔口处的调谐网700,调谐网700能够调节蓝牙耳机的频率响应。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低音调音孔422和贴设于低音调音孔422面向容纳右腔401的孔口处的调谐网700,能够允许一定量的空气和声波从耳道102’、容纳左腔301和容纳右腔401泄露至外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蓝牙耳机的频率响应进行校准、调谐,从而可对耳道102’内、容纳左腔301和容纳右腔401内的声压、声阻形成一定的调整作用,改善低音响应,使得在同一使用者多次使用同一耳机时以及在不同使用者使用同一耳机时均能够获得一致的低音响应,从而可有效改善使用者的聆听感受,还可提高蓝牙耳机的佩戴舒适度。
请参阅图3、图4、图6,在本实施例中,低音调音孔422设于拾音部420的左侧,且与拾音通道421前后间隔设置。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低音调音孔422设于拾音部420的左侧,可使得低音调音孔422相对位于容纳右腔401的下部,基于此,可更便于低音调音孔422实现耳道102’、容纳左腔301和容纳右腔401与外部的导通,即更利于适量的空气和声波从耳道102’、容纳左腔301和容纳右腔401泄露至外部,更利于低音调音孔422实现其作用,从而可进一步改善低音响应,进一步改善使用者的聆听感受,进一步提高蓝牙耳机的佩戴舒适度。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低音调音孔422与拾音通道421前后间隔设置,可通过低音调音孔422重点调整、平衡其和通话咪200周侧的声容、声压和声阻,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清晰化通话咪200所采集的声音的低频、中频和高频分布,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耳机的通话质量。
请参阅图3、图4、图6,在本实施例中,蓝牙耳机还包括设于拾音通道421面向通话咪200一侧的通道口处的通话调音网800。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经通话通道进入容纳右腔401的声音会先途径通话调音网800再抵达通话咪200。通过通话调音网800的设置,在声音经过其时,可对声音进行均匀化处理,以保障声音的音量一致性,以利于保障通话咪200的收音效果的一致性,从而可进一步保障并提高通话咪200的通话效果。此外,通话调音网800还具有防尘、防水的作用,其能够有效防止水和灰尘通过通话通道进入容纳右腔401内部,从而可有效保障蓝牙耳机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2、图4、图6,在本实施例中,耳塞300包括与耳机主体400可拆卸连接的耳塞右壳310以及与耳塞右壳310可拆卸连接的耳塞左壳320,耳塞右壳310和耳塞左壳320共同围合形成容纳左腔301;耳机主体400包括与耳塞右壳310可拆卸连接的主体左壳430以及与主体左壳430可拆卸连接的主体右壳440,主体左壳430和主体右壳440共同围合形成容纳右腔401。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通过耳塞右壳310和耳塞左壳320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容纳扬声器100的容纳左腔301,基于此,可在利于将扬声器100所播放的音频清晰地传输至位于耳塞300左侧的耳道102’内的基础上,有效提高耳塞300的组装便利性,提高蓝牙耳机的维修便利性,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蓝牙耳机的使用性能。
本实施例还通过主体右壳440和主体左壳430共同围合形成用于容纳通话咪200的容纳右腔401,基于此,可在避免通话咪200与扬声器100相互干扰并提高通话咪200的拾音效果的基础上,有效提高耳机主体400的组装便利性,提高蓝牙耳机的维修便利性,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蓝牙耳机的使用性能。
请参阅图5、图7、图8,在本实施例中,耳塞左壳320的内表面凸设有至少一个卡接结构321,耳塞右壳310的外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卡接结构321卡接配合的卡接槽311,卡接结构321具有面向卡接槽311设置且呈弧面的卡接工作面3211,卡接槽311的左槽壁为弧面,且用于与卡接工作面3211抵持配合。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耳塞300需具有一定的刚性,而弹性则相对较弱。为实现耳塞左壳320和耳塞右壳310的可拆卸连接,本实施例于耳塞左壳320上凸设了卡接结构321,并于耳塞右壳310上开设了卡接槽311,以通过卡接结构321与卡接槽311卡接配合可靠、轻松地实现耳塞左壳320和耳塞右壳310的可拆卸连接。
此外,本实施例还将卡接结构321用于与卡接槽311抵持配合的卡接工作面3211设置为弧面,并将卡接槽311的左槽壁设置为弧面,以降低卡接结构321与卡接槽311的配合难度,避免因其弹性较弱,而存在难以配合的情况发生。且基于上述结构设置,在卡接结构321卡入卡接槽311后,还可通过卡接槽311的左槽壁对卡接工作面3211的抵持作用,有效限制卡接结构321脱离卡接槽311,从而可保障卡接结构321与卡接槽311的连接稳定性和连接可靠性,即保障了耳塞左壳320和耳塞右壳310的连接稳定性和连接可靠性。
请参阅图5、图7、图8,在本实施例中,卡接槽311于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卡接结构321于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本实施例的设置,可利于降低卡接结构321卡入卡接槽311的难度,避免因卡接结构321的弹性较弱而出现难以卡入的情况,从而可提高卡接结构321与卡接槽311的卡接便利性,即提高耳塞左壳320和耳塞右壳310的连接便利性;而在卡接结构321卡入卡接槽311后,卡接结构321将抵持至卡接槽311的左槽壁,此时,可通过卡接槽311的左槽壁对卡接工作面3211的抵持作用,有效限制卡接结构321脱离卡接槽311,从而可保障卡接结构321与卡接槽311的连接稳定性和连接可靠性,即保障了耳塞左壳320和耳塞右壳310的连接稳定性和连接可靠性。
请参阅图3、图4、图6,在本实施例中,蓝牙耳机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抵撑结构900、抵触结构1000和第二抵撑结构1100,第一抵撑结构900背离抵触结构1000的一端设于耳塞300的后侧且与耳机主体400连接,第二抵撑结构1100背离抵触结构1000的一端设于耳塞300的上侧且与耳机主体400连接,第一抵撑结构900与抵触结构1000连接的一端相对其另一端朝左且朝后延伸设置,第二抵撑结构1100与抵触结构1000连接的一端相对其另一端朝左且朝上延伸设置,抵触结构1000呈弧状设置,且用于在耳塞300佩戴于耳甲腔101’时弹性抵触耳甲腔101’和耳甲艇103’。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抵撑结构900设于耳塞300的后侧,第二抵撑结构1100设于耳塞300的上侧,第一抵撑结构900、抵触结构1000和第二抵撑结构1100可占据约四分之一左右的耳塞300周侧,基于此,再结合抵触结构1000呈弧状设置的设计,第一抵撑结构900、抵触结构1000和第二抵撑结构1100的整体形状将呈类“C”字型设置,且第一抵撑结构900、抵触结构1000和第二抵撑结构1100的整体形态相对耳塞300呈现外扩的状态。
第一抵撑结构900、第二抵撑结构1100和抵触结构1000具有一定的弹性。基于上述结构设置,在耳塞300佩戴于耳甲腔101’时,第一抵撑结构900和第二抵撑结构1100可支撑着抵触结构1000,以使抵触结构1000具有一定的强度,并使得抵触结构1000能够抵持至耳甲腔101’和耳甲艇103’且形成一定的抵持效果。当然,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耳廓情况,以及第一抵撑结构900、第二抵撑结构1100和抵触结构1000的尺寸设计,抵触结构1000也可抵触至耳廓的其他位置。
因而,基于耳甲腔101’和耳甲艇103’与抵触结构1000相互之间的抵持作用力,可使得耳塞300在佩戴于耳甲腔101’时能够具有稳定的、固定的佩戴状态,即使使用者佩戴着蓝牙耳机进行运动,耳塞300也不会在耳甲腔101’内出现旋转、移位、晃动、脱离等现象,从而可提高蓝牙耳机的佩戴稳定性。且由于第一抵撑结构900、第二抵撑结构1100和抵触结构1000可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耳廓情况适应性地弹性抵持至不同的位置,第一抵撑结构900、第二抵撑结构1100和抵触结构1000的设置不会对蓝牙耳机的佩戴舒适度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可提高蓝牙耳机的佩戴舒适度。
基于耳甲腔101’和耳甲艇103’与抵触结构1000相互之间的抵持作用力,还可抵推着耳塞300并使耳塞300更为靠近耳道102’设置,如此,在扬声器100朝耳道102’播放音频时,音频将更为洪亮且清晰,从而可利于使用者对蓝牙耳机所播放的音频进行稳定、精准的感知,尤其利于提高使用者对低音的感知,从而可优化使用者的聆听感受。
请参阅图3、图4、图6,在本实施例中,蓝牙耳机还包括连接于抵触结构1000的右侧的第三抵撑结构1200,第三抵撑结构1200连接于第一抵撑结构900和第二抵撑结构1100之间,且沿第一抵撑结构900的延伸方向延伸至耳机主体400处。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抵撑结构1200填充于第一抵撑结构900、第二抵撑结构1100、抵触结构1000和耳机主体400之间所围合的区域内,基于第三抵撑结构1200的设置,可通过第三抵撑结构1200对抵触结构1000的中间区域形成更有力的支撑效果,如此,可保障并提高抵触结构1000与耳甲腔101’和耳甲艇103’相互之间的抵持作用力,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蓝牙耳机的佩戴稳定性,并利于进一步提高使用者对蓝牙耳机所播放的音频的感知效果,进一步优化使用者的聆听感受。
请参阅图3、图4、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三抵撑结构1200于其面向耳塞300的一侧的侧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设置的抵撑孔1201。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一方面,可在第一抵撑结构900、第二抵撑结构1100和抵触结构1000抵触耳甲腔101’和耳甲艇103’时,通过各抵撑孔1201平衡第三抵撑结构1200内外两侧的压力,从而可避免因气压差而对耳甲腔101’和耳甲艇103’形成压迫感,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蓝牙耳机的佩戴舒适度;另一方面,可在第一抵撑结构900、第二抵撑结构1100和抵触结构1000抵触耳甲腔101’和耳甲艇103’时,通过各抵撑孔1201为第三抵撑结构1200提供可变形空间,从而利于第三抵撑结构1200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产生适应性变形,能够避免第三抵撑结构1200硬化,从而可进一步提高蓝牙耳机的佩戴舒适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蓝牙耳机,包括用于播放音频的扬声器和用于拾音以实现通话的通话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耳塞,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扬声器的容纳左腔,所述耳塞用于佩戴于耳甲腔,且能够将所述扬声器所播放的音频传输至位于其左侧的耳道;
耳机主体,连接于所述耳塞的右侧,所述耳机主体具有用于容纳所述通话咪的容纳右腔,所述耳机主体包括相对所述耳塞朝上且朝后延伸设置的降噪部以及相对所述耳塞朝下且朝前延伸设置的拾音部,所述耳机主体于所述拾音部的左侧开设有与所述通话咪对位设置且用于将所述容纳右腔连通至外部的拾音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主体于所述降噪部的上侧开设有用于将所述容纳右腔连通至外部的降噪通道,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容纳于所述容纳右腔内且与所述降噪通道对位设置的降噪咪,以及设于所述降噪通道面向所述降噪咪一侧的通道口处的降噪调音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主体还开设有用于将所述容纳右腔连通至外部的低音调音孔,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设于所述低音调音孔面向所述容纳右腔的孔口处的调谐网,所述调谐网能够调节所述蓝牙耳机的频率响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设于所述拾音通道面向所述通话咪一侧的通道口处的通话调音网。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塞包括与所述耳机主体可拆卸连接的耳塞右壳以及与所述耳塞右壳可拆卸连接的耳塞左壳,所述耳塞右壳和所述耳塞左壳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容纳左腔;
所述耳机主体包括与所述耳塞右壳可拆卸连接的主体左壳以及与所述主体左壳可拆卸连接的主体右壳,所述主体左壳和所述主体右壳共同围合形成所述容纳右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塞左壳的内表面凸设有至少一个卡接结构,所述耳塞右壳的外表面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与所述卡接结构卡接配合的卡接槽,所述卡接结构具有面向所述卡接槽设置且呈弧面的卡接工作面,所述卡接槽的左槽壁为弧面,且用于与所述卡接工作面抵持配合。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槽于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大于所述卡接结构于左右方向上的长度。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抵撑结构、抵触结构和第二抵撑结构,所述第一抵撑结构背离所述抵触结构的一端设于所述耳塞的后侧且与所述耳机主体连接,所述第二抵撑结构背离所述抵触结构的一端设于所述耳塞的上侧且与所述耳机主体连接,所述第一抵撑结构与所述抵触结构连接的一端相对其另一端朝左且朝后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抵撑结构与所述抵触结构连接的一端相对其另一端朝左且朝上延伸设置,所述抵触结构呈弧状设置,且用于在所述耳塞佩戴于所述耳甲腔时弹性抵触所述耳甲腔和耳甲艇。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连接于所述抵触结构的右侧的第三抵撑结构,所述第三抵撑结构连接于所述第一抵撑结构和所述第二抵撑结构之间,且沿所述第一抵撑结构的延伸方向延伸至所述耳机主体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抵撑结构于其面向所述耳塞的一侧的侧面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设置的抵撑孔。
CN202021061637.9U 2020-06-10 2020-06-10 蓝牙耳机 Active CN212649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1637.9U CN212649672U (zh) 2020-06-10 2020-06-10 蓝牙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61637.9U CN212649672U (zh) 2020-06-10 2020-06-10 蓝牙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49672U true CN212649672U (zh) 2021-03-02

Family

ID=74790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61637.9U Active CN212649672U (zh) 2020-06-10 2020-06-10 蓝牙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496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4382A1 (zh) * 2022-01-14 2023-07-20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34382A1 (zh) * 2022-01-14 2023-07-20 深圳市韶音科技有限公司 可穿戴设备及其佩戴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781710B1 (ko) 멀티-드라이버 이어버드
US6775390B1 (en) Headset with movable earphones
JP2003143680A (ja) ヘッドホン
JP2014014074A (ja) 音響チューニングメカニズムを有するイヤホン
CN111886876A (zh) 用于开放式音频设备的电声换能器
US10582291B2 (en) Wireless hearing device
CN212649672U (zh) 蓝牙耳机
CN211152172U (zh) 蓝牙耳机
CN212381380U (zh) 耳机头及头戴式耳机
CN214101735U (zh) 一种辅助听力设备
CN211930858U (zh) 一种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CN113613115A (zh) 入耳式耳机
CN111556400A (zh) 一种耳机
CN217546258U (zh) 耳机
CN212649676U (zh) 入耳式耳机
US20240098398A1 (en) Open-Ear Headphone
CN219875997U (zh) 耳套组件以及头戴式耳机
CN212367501U (zh) 一种耳机
CN216625985U (zh) 一种多声道麦克风
CN210868108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
CN210868107U (zh) 头戴式耳机头和头戴式耳机
CN219627879U (zh) 一种带有独立音腔的头戴式耳机
CN214507337U (zh) 耳机麦克风口降噪结构
CN215871779U (zh) 一种半入耳式耳机
CN220629527U (zh) 一种夹耳式无线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