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84912U - 手机本体及内置耳机的手机 - Google Patents

手机本体及内置耳机的手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84912U
CN214384912U CN202120367257.6U CN202120367257U CN214384912U CN 214384912 U CN214384912 U CN 214384912U CN 202120367257 U CN202120367257 U CN 202120367257U CN 214384912 U CN214384912 U CN 2143849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mobile phone
power management
ope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672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乔泓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189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189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189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189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672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849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849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849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手机本体及内置耳机的手机。手机本体包括壳体、手机电池和耳机电源管理小板,壳体具有容纳腔,手机电池安装于容纳腔内,壳体的背部具有用于容纳耳机主体的敞口凹槽,敞口凹槽的底壁具有用于容纳耳机耳塞的耳塞槽,耳机电源管理小板与手机电池电连接,耳机电源管理小板用于与耳机主体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机本体及内置耳机的手机的有益效果在于,壳体具有敞口凹槽和耳塞槽,手机电池能通过耳机电源管理小板向耳机主体充电,且耳机主体收纳于敞口凹槽时,耳机主体的背部露出于壳体,便于用户直接快捷取出耳机,解决了现有的耳机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有利于用户携带和快捷使用耳机。

Description

手机本体及内置耳机的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机本体及内置耳机的手机。
背景技术
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手机技术的不断更新,同时也带动了基于手机应用的相关视听需求,手机的办公、娱乐等功能日益强大。人们在使用手机时,越来越离不开TWS耳机(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现有的TWS耳机,一般需要配备单独的收纳充电盒。用户要用耳机时,需要打开充电盒,取出手机,才能挂到耳朵上,使用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机本体及内置耳机的手机,旨在解决现有的耳机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机本体,包括壳体、手机电池和耳机电源管理小板,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手机电池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壳体的背部具有用于容纳耳机主体的敞口凹槽,所述敞口凹槽的底壁具有用于容纳耳机耳塞的耳塞槽,所述耳机电源管理小板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耳机电源管理小板位于所述敞口凹槽的底部,所述耳机电源管理小板与所述手机电池电连接,所述耳机电源管理小板用于与所述耳机主体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敞口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敞口凹槽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相应地,所述耳塞槽的数量和所述耳机电源管理小板的数量均为两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耳塞槽位于两个所述耳机电源管理小板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两个所述敞口凹槽之间的隔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隔板具有用于与所述耳机主体扣接配合的第一扣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敞口凹槽从所述壳体的一侧边缘延伸至所述壳体的中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第一天线安装区、电路板安装区、电池安装区、耳机安装区和第二天线安装区,所述敞口凹槽位于所述耳机安装区,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电池安装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后盖和两个边框,两个所述边框相对设置,所述前壳连接于两个所述边框的一端,所述后盖连接于两个所述边框的另一端,所述后盖具有所述敞口凹槽,所述前壳和所述后盖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机本体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前壳远离所述后盖的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敞口凹槽的形状为方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机电源管理小板与所述耳塞槽相错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耳机主体通过弹性锁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敞口凹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内置耳机的手机,包括耳机和上述手机本体,所述耳机包括耳机主体和耳机耳塞,所述耳机耳塞连接于所述耳机主体的一侧壁,所述耳机耳塞可拆卸地嵌入所述耳塞槽内,所述耳机主体可拆卸地嵌入所述敞口凹槽内,所述耳机主体的背部形状与所述敞口凹槽的形状相适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手机本体及内置耳机的手机的有益效果是:壳体具有收纳耳机主体的敞口凹槽和收纳耳机耳塞的耳塞槽,手机电池能通过耳机电源管理小板向耳机主体充电,无需额外配置收纳充电盒,使用方便,并且,耳机主体收纳于敞口凹槽时,耳机主体的背部露出于壳体,便于用户直接快捷取出耳机,不存在打开盖子或者从壳体的边缘逐步抽出整个耳机,解决了现有的耳机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有利于用户携带和快捷使用耳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置耳机的手机的背部视图;
图2为图1中沿A-A线的剖视立体图;
图3为图1中内置耳机的手机的前部视图;
图4为图1中耳机未取出时的手机的立体视图;
图5为图1中耳机取出时的手机的立体视图;
图6为图1中耳机取出后的手机的立体视图;
图7为图1中的耳机的背部视图;
图8为图7中的耳机的前部视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耳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另一实施例中耳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又一实施例中耳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中四种内置耳机的手机的背部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手机本体,110—壳体,1101—第一天线安装区,1102—电路板安装区,1103—电池安装区,1104—耳机安装区,1105—第二天线安装区,111—敞口凹槽,112—耳塞槽,113—隔板,114—前壳,115—后盖,116—边框,117—第一扣位,120—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30—显示屏,140—衬垫;
200—耳机,210—耳机主体,211—喇叭,2111—动铁喇叭,2112—动圈喇叭,212—线路板,213—耳机电池,214—充电装置,215—第二扣位,220—耳机耳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图2和图5,一种手机本体100,包括壳体110、手机电池(图未示)和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壳体110具有容纳腔(图未示),手机电池安装于容纳腔内,壳体110的背部具有用于容纳耳机主体210的敞口凹槽111,敞口凹槽111的底壁具有用于容纳耳机耳塞220的耳塞槽112,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安装于壳体110,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位于敞口凹槽111的底部,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与手机电池电连接,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用于与耳机主体210电连接。
在上述手机本体100中,壳体110具有收纳耳机主体210的敞口凹槽111和收纳耳机耳塞220的耳塞槽112,手机电池能通过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向耳机主体210充电,因此,手机本体100具有收纳耳机200和向耳机200充电的功能,无需额外配置收纳充电盒。并且,敞口凹槽111与外部直接连通,不设有开盖。耳机主体210收纳于敞口凹槽111时,耳机主体210的背部直接露出于壳体110,便于用户直接快捷取出耳机200,不存在打开盖子或者从壳体110的边缘逐步抽出整个耳机200,解决了现有的耳机200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方便用户携带和快捷使用耳机200。
一般地,耳机200的电池是几百毫安之内,而手机电池是几千毫安,因此,采用手机电池向耳机200充电,对手机电池的电量影响较小。
其中,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位于敞口凹槽111的底部包括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位于敞口凹槽111的底壁,以及包括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位于壳体110内,虽然不位于敞口凹槽111内,但在如图1所示的内置耳机的手机的背部投影中,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和敞口凹槽111重叠。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位于敞口凹槽111的底部便于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与位于敞口凹槽111内的耳机主体210电连接,从而手机电池经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向耳机200充电。具体地,手机电池和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之间可以直接电连接或者间接电连接。
可选地,耳机主体210设有充电顶针,充电顶针可插设于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以使手机电池为耳机200充电。或者,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采用无线充电的方式向耳机200充电。
具体地,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与耳塞槽112相错开,布局合理,有利于减小壳体110的厚度。
具体地,耳机主体210的外表面和敞口凹槽111的槽壁中的一个设有突起扣位,耳机主体210的外表面和敞口凹槽111的槽壁中的另一个设有扣位凹槽,从而二者可拆卸地连接,且拆卸便捷。或者,二者采用磁吸方式连接。
具体地,敞口凹槽111位于壳体110的背部,不影响手机本体100的美观。
具体地,耳机200收纳于壳体110上时,耳机耳塞220位于耳塞槽112,耳机主体210的背部与壳体110的背部平齐,由于耳机主体210的背部光滑,从而保证手机整体的表面平整光滑。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主体210和手机本体100之间进行无线传输,比如二者通过蓝牙或WI-FI进行无线传输,结构简单,并且能够节省产品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2,敞口凹槽1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敞口凹槽111沿壳体110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相应地,耳塞槽112的数量和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的数量均为两个。一个手机本体100能够收纳两个耳机200,而不仅仅是一个耳机200。两个耳机200能够分别用于用户的双耳收听,从而用户听到的声音更加立体,声效更加逼真。
其中,如图1所示,壳体110的宽度方向是指A-A线的长度方向。壳体110的长度方向是指在平面内,垂直于A-A线的方向。
具体地,请参考图2,两个耳塞槽112位于两个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之间。如此,两个耳塞槽112位于壳体110的中部,用户取出耳机200时,手指直接接触耳机主体210的背部,从壳体110的中部向壳体110的边缘滑动,两个耳机200的滑动方向相反,不会相互干涉,而且耳机200也不会与壳体110上的其他结构干涉,便于用户快速取出耳机200。
具体地,请参考图2,壳体110还包括位于两个敞口凹槽111之间的隔板113。隔板113的设置便于耳机200在壳体110上的定位。
可选地,请参考图2,隔板113具有用于与耳机主体210扣接配合的第一扣位117。对应地,耳机主体210具有与第一扣位117相配合的第二扣位215。当用户将耳机主体210的第二扣位215装到敞口凹槽111时,碰触到隔板113的第一扣位117,耳机主体210扣接到壳体110上。如此,即使手机本体100处于强烈震荡中,耳机200也能稳固地安装于敞口凹槽111内,有效避免耳机200脱离敞口凹槽111。
其中,第一扣位117和第二扣位215可选为台阶扣位。第一扣位117位于隔板113靠近耳机主体210的端面,第二扣位215位于耳机主体210靠近隔板113的端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在壳体110的背部,敞口凹槽111从壳体110的一侧边缘延伸至壳体110的中部。如此,耳机200可以直接从壳体110的边缘取出或装入敞口凹槽111内,耳机200的取出和收纳十分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壳体110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第一天线安装区1101、电路板安装区1102、电池安装区1103、耳机安装区1104和第二天线安装区1105,敞口凹槽111位于耳机安装区1104,容纳腔位于电池安装区1103。敞口凹槽111位于壳体110背部的中间,而不是两端,不会影响到壳体110两端用于天线安装,也不会影响到电路板的安装,因此,在壳体110上设置敞口凹槽111,不影响到手机本体100的核心功能的正常实现。并且,敞口凹槽111靠近电池安装区1103,便于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与手机电池之间的布线。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2,敞口凹槽111位于壳体110的顶部或壳体110的底部。
请参考图12,当敞口凹槽111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敞口凹槽111除了沿壳体110的宽度方向平行排列于壳体110的中部,还可以沿壳体110的宽度方向或沿壳体110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于壳体110的顶部,或者,沿壳体110的宽度方向或沿壳体110的长度方向并排布置于壳体110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壳体110包括前壳114、后盖115和两个边框116,两个边框116相对设置,前壳114连接于两个边框116的一端,后盖115连接于两个边框116的另一端,后盖115具有敞口凹槽111,前壳114和后盖115之间形成容纳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和图3,手机本体100还包括显示屏130,显示屏130安装于前壳114远离后盖115的端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和图4,敞口凹槽111的形状为方形,比如长方形或正方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和敞口凹槽111之间设置有衬垫140。耳机主体210收纳于敞口凹槽111时,其放置于衬垫14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耳机主体210通过弹性锁可拆卸地安装于敞口凹槽111。弹性锁可选为按压式弹性锁、按压式的开关按键弹性锁或拨动式的开关按键弹性锁。
比如,耳机主体210通过按压式弹性锁可拆卸地安装于敞口凹槽111的槽壁。用户要取出耳机200时,手指按压耳机主体210,耳机主体210与敞口凹槽111的槽壁通过按压式弹性锁连接,从而按压耳机主体210的尾部时,耳机主体210的尾部成半弹起状态,耳机主体210的尾部弹起后高出后盖115,两个手指再拿住耳机主体210的尾部,从敞口凹槽111中取出整个耳机200。用户放回耳机200时,先将耳机耳塞220插入耳塞槽112,再按压耳机主体210的尾部,则按压式弹性锁锁住耳机200,耳机主体210的背部与后盖115上表面呈一个水平面。
其中,按压式弹性锁可安装于耳机主体210或者敞口凹槽111的槽壁。按压式弹性锁常见于家具、家电以及玩具中,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介绍。
再比如,取出耳机方式也可以采用在手机本体100的侧面边框116位置设置弹出耳机的开关按键弹性锁,开关按键弹性锁可以是用手指按下的结构样式(按压式的开关按键弹性锁),也可以是用手指上下或左右拨动的结构样式(拨动式的开关按键弹性锁),按下或拨动按键时,使耳机主体210的尾部成半弹起状态,耳机主体210的尾部弹起后高出后盖115,两个手指再拿住耳机主体210的尾部,从敞口凹槽111中取出整个耳机200。用户放回耳机200时,先将耳机耳塞220插入耳塞槽112,再按压耳机主体210的尾部,则开关按键弹性锁锁住耳机200,耳机主体210的背部与后盖115上表面呈一个水平面。
按压式弹性锁、按压式的开关按键弹性锁、拨动式的开关按键弹性锁常见于家具、家电以及玩具中,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介绍。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2,实施例二提供一种手机本体100,包括壳体110、手机电池(图未示)和两个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壳体110具有容纳腔(图未示),手机电池安装于容纳腔内,壳体110背部的中部具有两个用于容纳耳机主体210的敞口凹槽111,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安装于壳体110,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与手机电池电连接,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用于与耳机主体210电连接。其中,敞口凹槽111位于壳体110背部的中部,不会影响到壳体110两端用于天线安装,不影响到手机本体100的核心功能的正常实现。并且,一个手机本体100能够收纳两个耳机200,而不仅仅是一个耳机200。两个耳机200能够分别用于用户的双耳收听,从而用户听到的声音更加立体,声效更加逼真。
此外,实施例二中的手机本体100还具有实施例一中的手机本体100的其他技术特征,在此不在一一赘言。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1和图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内置耳机的手机,包括耳机200和上述手机本体100。请参考图7和图8,耳机200包括耳机主体210和耳机耳塞220,耳机耳塞220连接于耳机主体210的一侧壁,耳机耳塞220可拆卸地嵌入耳塞槽112内,耳机主体210可拆卸地嵌入敞口凹槽111内,耳机主体210的背部形状与敞口凹槽111的形状相适配。
本实施例中的内置耳机的手机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手机本体100,相应地,也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言。
此外,耳机主体210的背部形状与敞口凹槽111的形状相适配,耳机主体210的背部与壳体110的背部平齐,从而内置耳机的手机的背部平整光滑,不存在凹凸不平,也不存在缝隙,便于用户手持该手机。
具体地,请参考图7至图9,耳机主体210的内部安装有喇叭211、线路板212、耳机电池213和充电装置214。充电装置214用于与耳机电源管理小板120。线路板212分别与喇叭211、耳机电池213和充电装置214电连接。
可选地,线路板212和耳机电池213沿耳机主体2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喇叭2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喇叭211沿耳机主体2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喇叭211、线路板212和充电装置214沿耳机主体2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两个喇叭211中的一个为高音喇叭,另一个为低音喇叭。
在一些实施例中,喇叭211包括至少一个动铁喇叭2111或动圈喇叭2112。比如,请参考图9,喇叭211为一个或两个动铁喇叭2111;比如,请参考图10,喇叭211为一个或两个动圈喇叭2112;比如,请参考图11,喇叭211为一个动铁喇叭和一个动圈喇叭的组合;再比如,喇叭211为两个动铁喇叭和一个动圈喇叭的组合。
其中,动铁喇叭使得耳机100的整体厚度变小且体积变小,实现耳机100的轻便化和小型化,便于提升用户体验。动圈喇叭的低音效果更好。
具体地,耳机耳塞220具有橡胶听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手机本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手机电池和耳机电源管理小板,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所述手机电池安装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壳体的背部具有用于容纳耳机主体的敞口凹槽,所述敞口凹槽的底壁具有用于容纳耳机耳塞的耳塞槽,所述耳机电源管理小板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耳机电源管理小板与所述手机电池电连接,所述耳机电源管理小板位于所述敞口凹槽的底部,所述耳机电源管理小板用于与所述耳机主体电连接;
所述敞口凹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敞口凹槽沿所述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相应地,所述耳塞槽的数量和所述耳机电源管理小板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壳体还包括位于两个所述敞口凹槽之间的隔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本体,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耳塞槽位于两个所述耳机电源管理小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具有用于与所述耳机主体扣接配合的第一扣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第一天线安装区、电路板安装区、电池安装区、耳机安装区和第二天线安装区,所述敞口凹槽位于所述耳机安装区,所述容纳腔位于所述电池安装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壳、后盖和两个边框,两个所述边框相对设置,所述前壳连接于两个所述边框的一端,所述后盖连接于两个所述边框的另一端,所述后盖具有所述敞口凹槽,所述前壳和所述后盖之间形成所述容纳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本体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安装于所述前壳远离所述后盖的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手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主体通过按压式弹性锁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敞口凹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手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敞口凹槽从所述壳体的一侧边缘延伸至所述壳体的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手机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机本体还满足以下情况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敞口凹槽的形状为方形;以及
所述耳机电源管理小板与所述耳塞槽相错开。
10.一种内置耳机的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和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手机本体,所述耳机包括耳机主体和耳机耳塞,所述耳机耳塞连接于所述耳机主体的一侧壁,所述耳机耳塞可拆卸地嵌入所述耳塞槽内,所述耳机主体可拆卸地嵌入所述敞口凹槽内,所述耳机主体的背部形状与所述敞口凹槽的形状相适配。
CN202120367257.6U 2021-02-09 2021-02-09 手机本体及内置耳机的手机 Active CN2143849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7257.6U CN214384912U (zh) 2021-02-09 2021-02-09 手机本体及内置耳机的手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7257.6U CN214384912U (zh) 2021-02-09 2021-02-09 手机本体及内置耳机的手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84912U true CN214384912U (zh) 2021-10-12

Family

ID=77992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67257.6U Active CN214384912U (zh) 2021-02-09 2021-02-09 手机本体及内置耳机的手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849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10535A1 (en) Wireless Headset and Headset Box
CN215072893U (zh) 一种骨传导扬声装置
WO2020140450A1 (zh) 一种扬声器装置
US20070230735A1 (en) Selective type headset
US10863013B2 (en) Portable device case for removably attaching accessories
CN105872887B (zh) 一种无线耳机
CN211406246U (zh) 一种蓝牙耳机
WO2018067688A1 (en) Portable device case for removably attaching accessories
KR101912899B1 (ko) 무선이어폰용 충전기를 구비한 휴대용 스피커장치
CN210629797U (zh) 蓝牙耳机套件
CN213368112U (zh) 蓝牙耳机、蓝牙耳机组件
CN210807604U (zh) 一种具有音频播放功能的耳机仓
CN214384912U (zh) 手机本体及内置耳机的手机
CN209948729U (zh) 无线耳机的充电配合定位装置
CN112073846A (zh) 底座扬声器
CN209982696U (zh) 可更换电池的蓝牙耳机
CN216982100U (zh) 兼有入耳和半入耳佩戴方式的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套件
CN214381332U (zh) 内置于手机的耳机及手机
CN216721552U (zh) 耳机盒及耳机组件
CN210041393U (zh) 用于手机的带骨传导扬声器的背夹式充电器
CN207910987U (zh) 无线充电蓝牙音箱
CN219181629U (zh) 一种发声单元可拆卸的电子设备
CN210536897U (zh) 一种双扬声器耳机
CN220383201U (zh) 蓝牙耳机组件
CN111225309B (zh) 耳机及耳机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