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82100U - 兼有入耳和半入耳佩戴方式的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套件 - Google Patents

兼有入耳和半入耳佩戴方式的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套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82100U
CN216982100U CN202220742135.5U CN202220742135U CN216982100U CN 216982100 U CN216982100 U CN 216982100U CN 202220742135 U CN202220742135 U CN 202220742135U CN 216982100 U CN216982100 U CN 216982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ear
earplug
headset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4213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萧炜
王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fan Suzhou Audio Techonology Co ltd
Jiangxi Fei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ngfan Suzhou Audio Techonology Co ltd
Jiangxi Fei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fan Suzhou Audio Techonology Co ltd, Jiangxi Fei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ngfan Suzhou Audio Techo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4213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82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82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821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兼有入耳和半入耳佩戴方式的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套件,包括耳机柄、耳机本体和耳塞,耳机本体包括耳机前壳,耳机柄内设置有电路板,耳机前壳的前端具有半入耳式的出音头,在耳机前壳的前端上设置有探测元件,探测元件设置于耳机前壳前端与耳塞的接触处;耳塞设置有与出音头相配合的收容腔,耳塞通过收容腔可拆卸地套设于出音头上;该无线耳机拆下耳塞时是半入耳式的,安装上耳塞时是入耳式的耳机,用户能方便的在半入耳式和入耳式的耳机中来回切换,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以体验到好的佩戴舒适性,也有好的主动降噪效果。

Description

兼有入耳和半入耳佩戴方式的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套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兼有入耳和半入耳佩戴方式的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套件。
背景技术
目前真正的无线立体声(TWS)蓝牙耳机从整体外观形态上主要包括柄状、豆式、挂耳式和耳夹式四种,从佩戴方式可分入耳式、半入耳式和开放式三种;每种佩戴方式都有着各自的利弊,需要根据自身喜好以及使用场景选择相应的耳机。
目前市场上主流产品多数采用柄状的入耳式设计,以提供更大的空间,搭载更丰富的功能应用和更大容量的电池,以及带来更优的降噪效果;而随着TWS耳机的大范围普及,用户使用时间的增长,为了实现更舒适的佩戴效果,半入耳式产品受到了大量用户的关注,各大品牌也相继推出半入耳式柄状产品,以应对用户的需求;即相对于入耳式的佩戴,半入耳式的佩戴舒适性更好,对耳道没有挤压感,用户可以长时间的佩戴不会感到不适,但由于入耳部分的声腔结构的原因,低音会泄漏,音乐的音质听起来不如入耳式的,同时也做不了好的主动降噪效果;而相对于半入耳式的佩戴,入耳式的佩戴低音更好,用户可以体验到更好的音质,同时也可以有更好的主动降噪效果,但由于入耳部分的结构影响,入耳式的佩戴舒适性会差一些;因此目前的TWS耳机存在不能兼顾佩戴舒适性、音质以及主动降噪效果的缺陷。
同时耳机充电盒通常通过磁铁极性吸合帮助左、右耳机定位与固定,但目前的耳机充电盒通过磁铁极性吸合左耳机和右耳机时,并不会将左耳机和右耳机进行区分吸合,如图1所示,容易使左、右耳机放错位置(左右颠倒放置),造成无法合盖及无法正常使用充电盒和耳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兼有入耳和半入耳佩戴方式的无线耳机,该耳机在半入耳式耳机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可分离的入耳式的硅胶耳塞,能兼顾佩戴舒适性、音质以及主动降噪效果;拆下硅胶耳塞时耳机就是半入耳式的,安装上硅胶耳塞时耳机就是入耳式的耳机,用户能方便的在半入耳式和入耳式的耳机中来回切换,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以体验到好的佩戴舒适性,也有好的主动降噪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耳机充电盒,该耳机充电盒通过极性相斥的属性将左耳机和右耳机进行区分吸合,避免了左、右耳机放错位置、左右颠倒。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兼有入耳和半入耳佩戴方式的无线耳机,包括耳机柄4、耳机本体2和耳塞1,所述耳机本体2包括耳机前壳3,所述耳机柄4内设置有电路板8,所述耳机前壳3的前端具有半入耳式的出音头31,在所述耳机前壳3的前端上设置有探测元件7,所述探测元件7设置于所述耳机前壳3前端与所述耳塞1的接触处;
所述耳塞1设置有与所述出音头2相配合的收容腔,所述耳塞1通过所述收容腔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出音头2上。
优选的,所述无线耳机包括左耳机和右耳机,左耳机的耳机柄4末端设有第一磁性件,右耳机的耳机柄4末端设有第二磁性件。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的磁极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耳机本体2还包括喇叭5,所述耳机前壳3的内侧具有喇叭前腔32,所述喇叭5安装于所述喇叭前腔32内。
优选的,所述耳机本体2还包括电池6,所述电池6安装于所述喇叭前腔32内。
优选的,所述耳塞1为硅胶耳塞。
优选的,所述电路板8上还集成有蓝牙模块。
优选的,所述探测元件7为霍尔元件或机械探测按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耳机套件,包括充电盒和第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无线耳机,所述充电盒设有用于吸附所述无线耳机的磁性件。
优选地,所述用于吸附所述无线耳机的磁性件包括第三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并且所述第三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的磁极方向相反。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兼有入耳和半入耳佩戴方式的无线耳机在半入耳式耳机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可分离的入耳式的硅胶耳塞,能兼顾佩戴舒适性、音质以及主动降噪效果。
(2)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兼有入耳和半入耳佩戴方式的无线耳机拆下硅胶耳塞时是半入耳式的,安装上硅胶耳塞时是入耳式的耳机,用户能方便的在半入耳式和入耳式的耳机中来回切换,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以体验到好的佩戴舒适性,也有好的主动降噪效果。
(3)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兼有入耳和半入耳佩戴方式的无线耳机优化了内部元器件的摆放,充分利用了内部空间,在保持外形小巧的同时,使用时间、喇叭音质以及射频性能等也得到了保证,使得耳机既可以达到半入耳舒适的佩戴效果,又可以保持豆式耳机佩戴不外露的特性。
(4)本实用新型中为保证TWS耳机的射频性能、续航时间和音质,在PCBA的下方需放置尽量大的电池和喇叭,结合产品的外形和佩戴舒适性,选用了圆形电池来充分利用耳机角落的空间,这样在保证了13mm喇叭的同时,耳机的续航时间也可以达到6小时以上。
(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耳机充电盒通过同极性相斥的属性将左耳机和右耳机进行区分吸合,避免了左、右耳机放错位置、左右颠倒。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耳机充电盒通过磁铁极性吸合左耳机和右耳机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兼有入耳和半入耳佩戴方式的无线耳机在半入耳式耳机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侧视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俯视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半入耳式耳机上机械探测按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半入耳式耳机上机械探测按键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路板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半入耳式耳机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入耳式耳机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耳塞套设于出音头外部时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耳塞套设于出音头外部时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充电盒通过磁铁极性吸合左耳机和右耳机时的示意图;
其中,1-耳塞;2-耳机本体;3-耳机前壳,31-半入耳式的出音头,32-喇叭前腔;4-耳机柄,41-下盖,42-上盖;5-喇叭;6-电池;7-探测元件;8-电路板;9-磁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兼有入耳和半入耳佩戴方式的无线耳机,包括耳机柄4、耳机本体2和耳塞1,耳机本体2包括耳机前壳3和设置于耳机本体2内的喇叭5和电池6;耳机前壳3的前端具有半入耳式的出音头31,耳机前壳3的内侧具有装配喇叭5的喇叭前腔32;如图3和图4所示,喇叭5和电池6设置在喇叭前腔32内;如图5和图6所示,在耳机前壳3的前端处设置有探测元件7,探测元件7设置于耳机前壳3的前端与耳塞1的接触处,探测元件7与集成在电路板8上的单片机电连接;其中,探测元件7为霍尔元件或机械探测按键,喇叭5的直径例如为13mm;电池6为圆形电池,其直径例如为10mm。
耳机柄4与耳机本体2连接,耳机柄4包括下盖41和上盖42,耳机柄4内设置有电路板8,电路板8(PCBA)设置在下盖41和上盖42之间。
如图2和图3所示,无线耳机上还设有磁性件9,无线耳机包括左耳机和右耳机,左耳机的耳机柄4末端的右下角和耳机本体2下方均设有第一磁性件,右耳机的耳机柄4末端的右下角和耳机本体2下方均设有第二磁性件。
如图7所示,电路板8上集成有单片机(MCU)、DSP芯片、音频数模/模数转换器(Audio DAC ADC)、时钟管理单元(CMU)、存储器(RAM)、Flash、电源管理单元(PMU)、蓝牙模块(BT RF)和蓝牙天线;单片机分别与DSP芯片、音频数模/模数转换器、时钟管理单元、存储器、Flash、电源管理单元和蓝牙模块连接,蓝牙模块与蓝牙天线连接。
如图8和图9所示,耳塞1设置有与所述出音头相配合的收容腔,耳塞1通过收容腔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出音头的外部,耳塞1例如为硅胶耳塞;如图8所示,当拆下硅胶耳塞1时耳机是半入耳式的佩戴方式;如图9所示,当安装上硅胶耳塞1时耳机是入耳式的佩戴方式,用户能方便的在半入耳式和入耳式的耳机中来回切换,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以体验到好的佩戴舒适性,也有好的主动降噪效果。
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耳塞1套设于出音头外部时(入耳式的佩戴方式),设置于耳机前壳3前端的机械探测按键或霍尔元件与硅胶耳塞1接触,被硅胶耳塞1触发,耳机本体检测到耳塞1的状态为已安装;如图5和图6所示,当耳塞1并未套设于出音头外部时(半入耳式的佩戴方式),设置于耳机前壳3前端的机械探测按键或霍尔元件不与硅胶耳塞1接触,就不会被硅胶耳塞1触发,耳机本体检测到耳塞1的状态为未安装;
对于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和半入耳耳机,耳机本体的声音均衡器配置参数是不同的,当耳机本体检测到耳塞1的状态为已安装,则主控芯片(单片机)设置通话/音乐EQ组1,以适配入耳式主动降噪耳机;当耳机本体检测到耳塞1的状态为未安装,则主控芯片设置通话/音乐EQ组2,以适配半入耳耳机;即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机械探测按键或霍尔元件,使耳机本体检测耳塞1的状态,即判断耳机本体是否安装有耳塞1,从而根据耳塞1安装情况调整音乐或者通话的均衡器,让用户在不同的佩戴方式下依然可以体验到好的音质。
本实用新型优化了内部元器件的摆放,充分利用了内部空间,在保持外形小巧的同时,使用时间、喇叭音质以及射频性能等也得到了保证,使得耳机既可以达到半入耳舒适的佩戴效果,又可以保持豆式耳机佩戴不外露的特性(佩戴后耳机本体不外露在耳朵外侧),提升美观度。
在产品的内部堆叠上,为保证TWS耳机的射频性能,电路板(PCBA)上方需保留一定的净空区域,这样限制了内部空间的利用,为了保证续航时间和音质,本实用新型在PCBA的下方设置了尽量大的电池和喇叭,结合产品的外形和佩戴舒适性,本实用新型选用了圆形电池来充分利用耳机角落的空间,这样在保证了13mm喇叭的同时,耳机的续航时间也可以达到6小时以上。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耳机套件,包括充电盒和实施例1中的兼有入耳和半入耳佩戴方式的无线耳机,充电盒设有用于吸附所述无线耳机的磁性件;如图2和图3所示,无线耳机上设有磁性件9,如图12所示,兼有入耳和半入耳佩戴方式的无线耳机包括左耳机和右耳机,左耳机上设有第一磁性件11,右耳机设有第二磁性件;充电盒包括用于吸附左耳机的第三磁性件和用于吸附右耳机的第四磁性件;其中,第一磁性件和第三磁性件的磁极相反,相互吸附;第一磁性件11和第四磁性件的磁极相同,相互排斥;第二磁性件和第三磁性件的磁极相同,相互排斥;第二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的磁极相反,相互吸附。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无线耳机套件通过同极性相斥的属性将左耳机和右耳机进行区分吸合,避免了左、右耳机放错位置、左右颠倒。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兼有入耳和半入耳佩戴方式的无线耳机,包括耳机柄(4)、耳机本体(2)和耳塞(1),所述耳机本体(2)包括耳机前壳(3),所述耳机柄(4)内设置有电路板(8),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前壳(3)的前端具有半入耳式的出音头(31),在所述耳机前壳(3)的前端上设置有探测元件(7),所述探测元件(7)设置于所述耳机前壳(3)前端与所述耳塞(1)的接触处;
所述耳塞(1)设置有与所述出音头(31)相配合的收容腔,所述耳塞(1)通过所述收容腔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出音头(3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包括左耳机和右耳机,左耳机的耳机柄(4)末端设有第一磁性件,右耳机的耳机柄(4)末端设有第二磁性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件和所述第二磁性件的磁极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本体(2)还包括喇叭(5),所述耳机前壳(3)的内侧具有喇叭前腔(32),所述喇叭(5)安装于所述喇叭前腔(32)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本体(2)还包括电池(6),所述电池(6)安装于所述喇叭前腔(3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塞(1)为硅胶耳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8)上还集成有蓝牙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元件(7)为霍尔元件或机械探测按键。
9.一种无线耳机套件,包括充电盒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耳机,所述充电盒设有用于吸附所述无线耳机的磁性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耳机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吸附所述无线耳机的磁性件包括第三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并且所述第三磁性件和第四磁性件的磁极方向相反。
CN202220742135.5U 2022-04-01 2022-04-01 兼有入耳和半入耳佩戴方式的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套件 Active CN216982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42135.5U CN216982100U (zh) 2022-04-01 2022-04-01 兼有入耳和半入耳佩戴方式的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套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42135.5U CN216982100U (zh) 2022-04-01 2022-04-01 兼有入耳和半入耳佩戴方式的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套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82100U true CN216982100U (zh) 2022-07-15

Family

ID=82340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42135.5U Active CN216982100U (zh) 2022-04-01 2022-04-01 兼有入耳和半入耳佩戴方式的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套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821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28106A (zh) * 2023-07-04 2023-08-01 深圳创优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入耳和开放式一体的tws耳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28106A (zh) * 2023-07-04 2023-08-01 深圳创优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入耳和开放式一体的tws耳机
CN116528106B (zh) * 2023-07-04 2023-09-29 深圳创优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入耳和开放式一体的tws耳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65324B2 (en) Stereo headset with integrated earpiece mount
CN215072893U (zh) 一种骨传导扬声装置
CN110519671A (zh) 无线耳机
WO2020098054A1 (zh) 一种颈带式耳机
US20060234780A1 (en) Speakerphone with detachable ear bud
CN216982100U (zh) 兼有入耳和半入耳佩戴方式的无线耳机及无线耳机套件
CN114390394A (zh) 定制无线耳机
CN107708000B (zh) 一种无线耳机
CN210807604U (zh) 一种具有音频播放功能的耳机仓
CN211128123U (zh) 具有存储功能的耳机
CN214799830U (zh) 一种挂耳式骨传导耳机
CN210840004U (zh) 圆形挂耳式触摸无线蓝牙耳机充电座
CN211930858U (zh) 一种真无线立体声耳机
CN113225634B (zh) 耳机
CN115119093A (zh) 具可拆卸式外接式配件的耳机
CN208707881U (zh) 无线耳机装置
CN208001367U (zh) 双耳蓝牙助听装置
CN205610873U (zh) 一种多功能蓝牙耳机
CN214384912U (zh) 手机本体及内置耳机的手机
CN218332180U (zh) 一种新型智能眼镜腿
CN218499245U (zh) 耳机组件
CN221177904U (zh) 一种环形耳机以及耳机仓
CN210840007U (zh) 方形入耳式触摸无线蓝牙耳机充电座
CN217770286U (zh) 耳机双子磁吸音箱
CN214381332U (zh) 内置于手机的耳机及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