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03425U - 耳机及耳机套件 - Google Patents

耳机及耳机套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03425U
CN218103425U CN202122330016.7U CN202122330016U CN218103425U CN 218103425 U CN218103425 U CN 218103425U CN 202122330016 U CN202122330016 U CN 202122330016U CN 218103425 U CN218103425 U CN 2181034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circuit board
conductive
lens
mount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3300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世文
杨卉
何桂晓
曹磊
张华坤
吴海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randsu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3300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034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034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034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耳机及耳机套件,其包括:耳机壳体、喇叭、第一电路板和耳机电池,所述耳机壳体上设有容纳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喇叭及耳机电池电性连接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其中,所述耳机还包括镜片和导电柱,所述导电柱先后与所述镜片及所述耳机壳体一体成型,使得所述导电柱的位置能够与所述电路板上的导电部的位置相对应。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免去了将导电柱热熔压进产品的步骤,使得导电柱与电路板接触更加良好。

Description

耳机及耳机套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及耳机套件。
背景技术
蓝牙耳机是将蓝牙技术应用在免持耳机上,让使用者可以免除恼人电线的牵绊,自在地以各种方式轻松通话。目前,蓝牙耳机市场得到迅猛发展,蓝牙耳机种类也层出不穷,其中TWS耳机脱颖而出,这是由于TWS耳机具有真无线结构和可一机当作两机用的优点。
但是现有技术是将镜片与耳机壳体双面成型后,再把铜柱用热熔技术压进产品,这样可能造成铜柱与电路板接触不良,以至于产品质量有时得不到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及耳机套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将导电柱用热熔技术压进产品而导致导电柱与电路板接触不良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耳机,其包括:耳机壳体、喇叭、第一电路板和耳机电池,所述耳机壳体上设有容纳腔,所述电路板与所述喇叭及耳机电池电性连接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
其中,所述耳机还包括镜片和导电柱,所述导电柱先后与所述镜片及所述耳机壳体一体成型,使得所述导电柱的位置能够与所述电路板上的导电部的位置相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耳机中,所述导电柱设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耳机壳体连接并伸出所述耳机壳体,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耳机中,所述镜片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耳机壳体连接并伸出所述耳机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耳机中,所述镜片上导电柱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导电柱分别设置在所述凸出部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耳机中,所述耳机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导电柱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后将所述第一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导电柱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耳机中,所述导电部环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周侧或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外侧,所述导电部和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耳机中,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红外感应器,所述镜片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红外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耳机中,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连接片,所述喇叭上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片安装在所述连接槽中,使得所述喇叭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耳机中,所述耳机还包括声音传感器,所述耳机壳体内壁设有粘结件,所述声音传感器通过所述粘结件固定在所述容纳腔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套件,其包括耳机盒和两个上述的耳机,两个所述耳机收纳于所述耳机盒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设计了一种耳机和耳机套件,所述导电柱先后与所述镜片及所述耳机壳体一体成型,免去了将导电柱热熔压进产品的步骤,使得导电柱与电路板接触更加良好,提高了产品的优良率,从而节省了组装制造的成本。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耳机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耳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耳机部分结构在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耳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耳机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耳机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是图1中的耳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的耳机部分结构在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1中的镜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的导电柱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的第一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中的第一电路板在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中的喇叭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耳机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的耳机套件在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5中的耳机套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18是图15中的耳机套件的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耳机;11、第一壳体;111、充电部;112、柄部;1121、第一调音纸;113、第一吸附件;114、第二调音纸;115、限位部;116、第三调音纸;117、出音通道;12、耳机电池;13、第二电路板;14、第二壳体;15、镜片;151、凸出部;152、第一凹槽;16、导电柱;161、第一端;162、第二端;163、第二安装孔;17、第一电路板;171、下端部;1711、第一安装孔;1712、导电部;172、连接片;173、上端部;174、红外感应器;175、紧固件;18、喇叭;181、连接槽;19、声音传感器;
20、耳机盒;21、盖体;211、铰接轴;22、上支架;23、下支架;231、充电仓;24、控制电路板;241、顶针;25、第二吸附件;26、耳机盒电池;27、外壳;271、充电孔;272、扣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耳机,包括第一壳体11、耳机电池12、第二电路板13、第二壳体14、第一电路板17和喇叭18,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4相互扣合形成容纳腔,耳机电池12、第二电路板13、第一电路板17和喇叭18设置在容纳腔中。
其中,耳机10还包括镜片15和导电柱16,导电柱16先后与镜片15及第一壳体11一体成型,使得导电柱16的位置能够与第一电路板17上的导电部1712的位置相对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7至图10,导电柱16先与镜片15一体成型,使得导电柱16的其中一端穿设在镜片15之上,并且导电柱16的中心轴线与所穿过的镜片15的表面垂直,因加工会产生误差,故只需近乎垂直即可;然后成型后的镜片15与导电柱16再与第一壳体11一体成型,使得导电柱16的其中一端穿设在第一壳体11之上,另一端与第一电路板11上的导电部1712连接。
具体地,镜片15呈圆弧状,在中间部位设有一个凸出部151,导电柱16数量为两个,两个导电柱16分别安装在凸出部151的两侧;其中,导电柱16呈阶梯圆柱状并设有相对的第一端161和第二端162,第一端161的直径小于第二端162的直径;第一端161与第一壳体11连接并伸出第一壳体11,第二端162与第一电路板17连接;上述凸出部151也与第一壳体11连接并伸出第一壳体11。
进一步地,在第一壳体11外部设有充电部111,充电部111的位置与上述第一端161以及上述凸出部151的位置相对应,导电柱16用于给耳机10充电,镜片15用于传递红外信号。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柱16采用的铜柱,此处不做限制,只需要能够导电即可。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导电柱16先后与镜片15及第一壳体11一体成型,免去了将导电柱16热熔压进产品的步骤,使得导电柱16与第一电路板17接触更加良好,提高了产品的优良率,从而节省了组装制造的成本。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由于TWS耳机10体积较小,内部空间有限,耳机10的天线一般采用FPC板,同时由于耳机10有开关机、播放、上下曲等按键,如果采用物理按键,会破坏整个耳机10的美感,所以耳机10的按键采用触摸式按键。
请参阅图5至图6和图11至图13,第一电路板17为FPC板,该FPC板设有上端部173和下端部171,上端部173与第二电路板13电连接,下端部171与导电柱16电连接。具体地,下端部17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1711,导电柱16上设有第二安装孔163,其中,第一安装孔1711和第二安装孔163的数量相同,紧固件175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孔1711和第二安装孔163后将第一电路板17固定在所述导电柱16上。紧固件175可以为螺栓、螺柱等,只要能起到固定作用即可。第二安装孔163处设有倒角,便于紧固件175穿入第二安装孔163内而不损坏导电柱16的表面。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导电部1712为环设在第一安装孔1711周侧或第一安装孔1711外侧的导电材质,用于将导电柱16与第一电路板17电性连接。具体地,导电部1712可以为设在第一安装孔1711周侧或外侧的裸铜。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镜片15背向凸出部151的一面上设有第一凹槽152,第一电路板17上设有红外感应器174,红外感应器174设置在第一凹槽152的上方,并通过与凸出部151配合传递红外光。
具体地,第一凹槽152设置在两个导电柱16之间,上述红外感应器174的一部分伸入第一凹槽152内;当红外感应器174检测到范围内有物体时,红外感应器174将信号反馈至第一电路板17,第一电路板17接收到红外感应器174的数据反馈时,便决定耳机10的开启、关闭或执行其他命令。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耳机10还包括声音传感器19和第一吸附件113,第一壳体11内壁处设有粘结件,声音传感器19和第一吸附件113通过粘结件固定在容纳腔体内。具体地,声音传感器19和第一吸附件113是通过黄胶固定在容纳腔体内,并且声音传感器19采用的是咪头。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上还设有柄部112和三个调音纸,柄部112呈椭圆柱状且内部为空心结构,在柄部112处可以安装有耳机套,使用耳机套一方面可以提高用户使用舒适度,另一方面可以对柄部112进行一定的保护,其中,耳机套可以为硅胶材料制成。
第一调音纸1121设置在柄部112上,并且第一调音纸1121的形状与柄部112底面的形状相适配;第二调音纸114安装在声音传感器19的附近;第三调音纸116安装在镜片15的附近。三个调音纸可以通过不同的音质要求选择不同规格的材质,方便调出优质的音质;同时还可以起到防尘作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壳体11还设有出音通道117,出音通道117一端与上述容纳腔连通,另一端与柄部112连接,喇叭18产生的声音通过出音通道117传出,并经过第一调音纸1121的处理,然后传入用户的耳朵。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4,喇叭18由两个大小不等的圆柱组成,形成阶梯圆柱状结构,在直径较大的圆柱底面上设有出声孔,出声孔为若干个小孔,在直径较大圆柱的另外一面上设有连接槽181,第一电路板17上设有连接片172,连接片172安装在连接槽181中,用于将喇叭18与第一电路板17电连接。
具体地,容纳腔可分为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喇叭18、声音传感器19、第一吸附件113、出音通道117和第二调音纸114设置在第一安装腔中,其中,第一壳体11上设有限位部115,喇叭18通过限位部115安装在第一安装腔内;镜片15、导电柱16和第三调音纸116安装在第二安装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如图15至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套件,包括耳机10和耳机盒20,耳机盒20包括外壳27以及盖设于外壳27之上的盖体21;在盒体内部还设有上支架22和下支架23,上支架22收容于盖体21内部,下支架23固定在外壳27内部,下支架23设置有用于放置耳机10的充电仓231,当耳机10电量不足时可放置在充电仓231内充电。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下支架23的底部固设有控制电路板24、第二吸附件25和耳机盒电池26,控制电路板24上设有顶针241,顶针241与上述导电柱16的位置相匹配;耳机盒电池26位于控制电路板24下方并与控制电路板24电连接;耳机盒电池26两侧设有第二吸附件25,第二吸附件25与第一吸附件113相配合,将耳机10固定在充电仓231内。
具体地,第一吸附件113和第二吸附件25都为磁铁,磁铁的吸附力使得耳机盒20与耳机10之间能够更好的贴合在一起,由于耳机10与耳机盒20是点接触式充电,利用磁铁与耳机盒20的相互吸合,能够更好的将耳机10进行固定,防止一些外界干扰因素,导致耳机10脱离与耳机盒20的电连接。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控制电路板24上还连接有充电接口以及电量指示灯,外壳27设置有充电孔271以及灯孔,充电接口与充电孔271互相配合,电量指示灯与灯孔互相配合。
具体地,充电接口的设置便于用户对耳机盒电池26进行充电,充电接口以及电量指示灯均与控制电路板24电连接,灯孔的设置方便用户及时查看电量,充电孔271的设置方便外界数据线插入充电接口。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盖体21的一侧通过铰接轴211与外壳27的一侧铰接,盖体21的另一侧装设有扣槽272,下支架23远离铰接轴211的一端设有用于与扣槽272配合扣接的扣条。
具体地,通过扣槽272与扣条的设置,盖体21与外壳27盖上封闭后,可以保证盖体21不易被打开;当需要打开盖体21时,用户只需要拔动盖体21使得盖体21的扣槽272脱离扣条,即可实现盖体21的打开。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下支架23的底部设置有多个插设于控制电路板24的定位柱,控制电路板24设置有与定位柱配合的多个定位孔;下支架23的底部还设置固定架,固定架上设置有固定孔,控制电路板24设置有锁紧螺丝,锁紧螺丝穿过控制电路板24后与固定孔螺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上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上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壳体、喇叭、第一电路板和耳机电池,所述耳机壳体上设有容纳腔,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喇叭及耳机电池电性连接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中;
其中,所述耳机还包括镜片和导电柱,所述导电柱先后与所述镜片及所述耳机壳体一体成型,使得所述导电柱的位置能够与所述电路板上的导电部的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柱设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耳机壳体连接并伸出所述耳机壳体,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电路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上设有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耳机壳体连接并伸出所述耳机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上导电柱数量为两根,两根所述导电柱分别设置在所述凸出部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导电柱上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紧固件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后将所述第一电路板固定在所述导电柱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环设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周侧或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外侧,使得所述导电部和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红外感应器,所述镜片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红外感应器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连接片,所述喇叭上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片安装在所述连接槽中,使得所述喇叭与所述第一电路板之间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还包括声音传感器,所述耳机壳体内壁设有粘结件,所述声音传感器通过所述粘结件固定在所述容纳腔体内。
10.一种耳机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盒和两个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耳机,两个所述耳机收纳于所述耳机盒内。
CN202122330016.7U 2021-09-24 2021-09-24 耳机及耳机套件 Active CN2181034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30016.7U CN218103425U (zh) 2021-09-24 2021-09-24 耳机及耳机套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330016.7U CN218103425U (zh) 2021-09-24 2021-09-24 耳机及耳机套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03425U true CN218103425U (zh) 2022-12-20

Family

ID=84443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330016.7U Active CN218103425U (zh) 2021-09-24 2021-09-24 耳机及耳机套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034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65495B2 (en) Wireless earbud
JP5638103B2 (ja) 係合コネクターの特定方向に応じて信号を選択的に転送するヘッドセットコネクター
KR100642310B1 (ko) 와치 타입 블루투스 헤드셋 어셈블리
CN206790679U (zh) 一种无线双耳蓝牙耳机以及充电盒
US10863013B2 (en) Portable device case for removably attaching accessories
CN211406246U (zh) 一种蓝牙耳机
CN102171069A (zh) 集成车辆音频系统
WO2018067688A1 (en) Portable device case for removably attaching accessories
CN216122815U (zh) 无线耳机
CN218103425U (zh) 耳机及耳机套件
CN209948729U (zh) 无线耳机的充电配合定位装置
CN215773498U (zh) 耳机
CN210381252U (zh) 蓝牙耳机和耳机组件
CN210075522U (zh) 具有镜子功能的蓝牙耳机充电座组件
CN209930430U (zh) 一种音箱
CN111479189A (zh) 头戴式耳机
JPH059059U (ja) 電話機におけるマイクロホンの組付構造
CN219041940U (zh) 一种耳机设备及耳机组件
CN113922433A (zh) 充电装置及其充电方法
CN215734751U (zh) 一种快速组装的3d打印蓝牙耳机
CN215222451U (zh) 触摸感应式耳机结构及头戴式耳机
CN209748763U (zh) 蓝牙耳机
CN210469694U (zh) 一种双喇叭耳机
CN212115616U (zh) 一种带滑盖的蓝牙耳机音箱
CN219087294U (zh) 骨传导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