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165666B - 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充电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充电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165666B CN112165666B CN202011042251.8A CN202011042251A CN112165666B CN 112165666 B CN112165666 B CN 112165666B CN 202011042251 A CN202011042251 A CN 202011042251A CN 112165666 B CN112165666 B CN 1121656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ve electrode
- negative electrode
- metal mesh
- main body
- charg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58—Manufacture or assembly
- H04R1/1066—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earpiece and earpiece suppor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充电盒,所述无线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和充电连接件,其中耳机本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天线部件、电路板组件、电池组件和扬声器,壳体包括上盖、下壳和尾管,尾管的端部开设有通孔,充电连接件包括正极金属网和负极金属网,正极金属网和负极金属网设置于壳体内并通过通孔露出。由此,提高无线耳机外观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减少充电结构外露带来的易磨损的问题,延长无线耳机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充电盒。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耳机的广泛使用,用户对耳机充电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提出来更高的要求。
在现有的无线耳机中,常采用弹簧针(又称POGO pin)或金属块作为充电头连接内部主板,进而实现对耳机内部电池的充电。然而,由于现有的充电头在设计上常常暴露于耳机本体外部,使得耳机外观整体性效果差,且容易磨损,不利于长期使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充电盒,以解决现有无线耳机外观整体性效果差以及易磨损的问题,提高无线耳机外观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减少充电结构外露带来的易磨损的问题,延长无线耳机的使用寿命。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耳机,所述无线耳机包括:
耳机本体,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天线部件、电路板组件、电池组件和扬声器,所述天线部件、电池组件和扬声器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正极焊盘和负极焊盘;以及
充电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并为所述电池组件充电,所述充电连接件包括与所述正极焊盘电连接的正极金属网和与所述负极焊盘电连接的负极金属网;
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上盖、下壳和尾管,所述尾管的端部开设有通孔,所述正极金属网和负极金属网设置在所述通孔内,通过所述通孔露出。
进一步地,所述正极金属网包括:
正极主体部;
第一正极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正极主体部的一侧,与所述正极焊盘电连接;以及
第二正极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正极连接部相对设置于所述正极主体部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正极连接部突出设置于所述正极主体部的外缘;所述第二正极连接部相对于所述正极主体部所在的平面或曲面向一侧突出。
进一步地,所述负极金属网包括:
负极主体部;
第一负极连接部,设置于所述负极主体部的一侧,与所述负极焊盘电连接;以及
第二负极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负极连接相对设置于所述负极主体部的另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负极金属网具有供所述正极金属网露出的镂空部分,所述第二负极连接部环绕所述镂空部分设置,所述负极主体部与所述第二负极连接部连接,所述第一负极连接部突出设置在所述负极主体部的外缘。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连接件还包括:
第一垫片层,设置在所述正极金属网与电路板组件的端部之间;以及
第二垫片层,设置于所述正极金属网和负极金属网之间,用于使得所述正极金属网和所述负极金属网绝缘。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
第一麦克风,连接在所述第一垫片层上。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
粘结层,设置在所述负极金属网和尾管之间,用于将所述充电连接件固定在所述尾管的通孔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下壳具有管状的手持部,所述手持部的端部与所述尾管连接形成容置所述充电连接件的容置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尾管与所述手持部的端部通过卡扣结构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耳机充电盒,所述耳机充电盒用于放置如上所述的无线耳机,并为所述无线耳机提供外部电源,所述耳机充电盒包括充电头,所述充电头在所述无线耳机处于在盒状态时与所述正极金属网和负极金属网电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正极金属网和负极金属网代替现有的POPO pin作为充电头为无线耳机壳体内的电池组件充电,减轻无线耳机的整体重量,使无线耳机的使用和携带更加方便。同时,通过将充电连接件的正极金属网和负极金属网设置在尾管内,并通过尾管的通孔露出,在保证无线耳机正常充电的同时,提高无线耳机外观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减少充电结构外露带来的易磨损的问题,延长无线耳机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耳机的整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耳机的整体结构的仰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耳机壳体与内部结构的爆炸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耳机部分内部结构的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板组件与充电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正极金属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负极金属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耳机及耳机充电盒的示意图。
图中,1、壳体;11、上盖;111、出音孔;112、固定孔;12、下壳;121、手持部;122、安装槽;123、过声孔;13、尾管;131、固定块;132、通孔;14、耳塞;2、天线部件;21、固定件;22、天线;3、电路板组件;31、主体电路部;311、支撑部;312、连接部;3121、透声孔;313、正极焊盘;314、负极焊盘;315、固定扣;32、连接排线;321、第一端;322、第二端;4、电池组件;41、电池;42、电池座;5、扬声器;6、充电连接件;61、正极金属网;611、正极主体部;612、第一正极连接部;613、第二正极连接部;6131、正极连接环;6132、正极电连接部;614、凹槽;62、负极金属网;621、负极主体部;622、第一负极连接部;623、第二负极连接部;6231、镂空部;63、第一垫片层;631、缺口部;632、通槽;64、第二垫片层;641、垫片主体部;642、垫片支撑部;65、粘结层;651、中空部;7、第一麦克风;8、第二麦克风;81、网布;9、塞块;10、吸附片;100、无线耳机;200、耳机充电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真无线耳机(True Wireless Stereo,简称TWS)是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无线耳机,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然而,由于现有的无线耳机的充电头多采用POGOpin或金属块,且充电头在设计上常常暴露于耳机本体外部,外观整体性效果仍有改善空间,且充电头受损可能性大,不利于长期使用。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充电盒,在保证无线耳机正常充电的同时,提高无线耳机外观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减少充电结构外露带来的易磨损的问题,进而延长无线耳机的使用寿命,提高无线耳机的用户使用体验。
图1-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耳机整体结构图。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耳机包括耳机本体和充电连接件6。其中,耳机本体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天线部件2、电路板组件3、电池组件4和扬声器5。天线部件2、电池组件4和扬声器5分别与电路板组件3连接。电路板组件3包括正极焊盘313和负极焊盘314。充电连接件6设置在壳体1内,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并为电池组件4充电。充电连接件6包括正极金属网61和负极金属网62。正极金属网61连接正极焊盘313,负极金属网62连接负极焊盘314。壳体1包括上盖11、下壳12和尾管13。上盖11上设置有出音孔111,出音孔111上配置有耳塞14。在无线耳机处于使用状态时,扬声器5发出的声音依次通过出音孔111和耳塞14进入人耳。下壳12具有管状的手持部121,手持部121的端部与尾管13连接,形成用于容置充电连接件6的容置空间。尾管13的端部开设有通孔132,正极金属网61和负极金属网62设置在通孔132内,并通过通孔132露出,分别与外部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连接,为电池组件4充电。由此,通过正极金属网61和负极金属网62代替现有的POPO pin作为充电头为无线耳机壳体内的电池组件4充电,减轻无线耳机的整体重量,使无线耳机的使用和携带更加方便。同时,通过将充电连接件6的正极金属网61和负极金属网62设置在尾管13内,并通过尾管13的通孔132露出,在保证无线耳机正常充电的同时,提高无线耳机外观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减少充电结构外露带来的易磨损的问题,延长无线耳机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耳机部分内部结构的爆炸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电路板组件与充电连接件的示意图。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正极金属网61包括正极主体部611、第一正极连接部612和第二正极连接部613。负极金属网62包括负极主体部621、第一负极连接部622和第二负极连接部623。其中,正极金属网61的各部件之间相互电连接。负极金属网62的各部件之间相互电连接。同时,正极金属网61与负极金属网62相互之间绝缘。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实施例的第一正极连接部612和第二正极连接部613分别设置在正极主体部611的两侧。第一正极连接部612与正极焊盘313电连接,第二正极连接部613与外部电源正极电连接。第一负极连接部622和第二负极连接部623分别设置在负极主体部621的两侧,第一负极连接部622与负极焊盘314电连接,第二负极连接部623与外部电源负极电连接。
优选地,第一正极连接部612突出设置于正极主体部611的外缘,第二正极连接部613相对于正极主体部611所在的平面或曲面向一侧突出。负极金属网62具有供正极金属网61露出的镂空部分,第二负极连接部623围绕镂空部分设置。负极主体部621与第二负极连接部623连接,第一负极连接部622突出设置在负极主体部621的边缘。
优选地,如图4和5所示,本实施例的充电连接件6还包括第一垫片层63和第二垫片层64,尾管13的内侧设置有粘结层65,第一垫片层63、正极金属网61、第二垫片层64和负极金属网62依次层叠设置。第一垫片层63设置在正极金属网61与电路板组件3的端部之间。第二垫片层64设置在正极金属网61和负极金属网62之间,用于将正极金属网61和负极金属网62绝缘。粘结层65设置在负极金属网62和尾管13之间,用于将充电连接件6固定在尾管13的通孔132内侧,增强充电连接件6与尾管之前的连接强度,进一步提高无线耳机结构的整体性。
为了方便充电连接件的配置,本实施中第一垫片层63、正极金属网61、第二垫片层64、负极金属网62和粘结层65的外部轮廓相互贴合。由此,可以提高充电连接件6的整体结构的一致性,使无线耳机的安装更方便。
具体地,结合图4和图5,第一垫片层63上开设有分别用于使第一正极连接部612和第一负极连接部622通过的缺口部631和通槽632。由此,通过缺口部631和通槽632,使第一正极连接部612与正极焊盘313以及第一负极连接部622与负极焊盘314的连接更加方便。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正极金属网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图6,本实施例的正极主体部611内侧设置为镂空结构,正极主体部611上与通槽632对应的位置开设有供第一负极连接部622通过的凹槽614。第一正极连接部612自正极主体部611顶部的外缘沿朝向正极焊盘313的方向向上延伸,并与正极焊盘313电连接。第二正极连接部613自正极主体部611的中空结构底部的内侧向下突出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正极连接部613包括正极连接环6131和正极电连接部6132。正极连接环6131的外侧连接正极主体部611的内侧。正极电连接部6132的顶部连接正极连接环6131的内侧,正极电连接部6132的底部呈曲面,并向下突出设置。由此,在保证正极金属网61与第一垫片层63和负极金属网62连接的同时,使正极电连接部6132与外部电源的连接更加方便,有利于提高无线耳机的充电性能和充电效率。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垫片层64包括垫片主体部641和垫片支撑部642,垫片主体部641内侧设置有镂空结构,垫片支撑部642沿垫片主体部641的镂空结构的边缘向下突出设置,且垫片支撑部642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供正极电连接部6132通过的通孔132。由此,提高第二垫片层64与正极金属网61连接的整体性。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负极金属网的结构示意图。结合图4-图5和图7,本实施例的负极主体部621设置为中空结构,第一负极连接部622自负极主体部621顶部的外缘沿朝向负极焊盘314的方向向上延伸,并与负极焊盘314电连接。第二负极连接部623自负极主体部621的中空结构的内侧向下突出设置,且第二负极连接部623的中间位置设置有供正极电连接部6132露出或穿透的镂空部6231。
如图4和图5所示,粘结层65上设置有供第二正极连接部613和第二负极连接部623穿过的中空部651。
使用时,第一垫片层63、正极主体部611、垫片主体部641、负极主体部621和粘结层65依次贴合,且粘结层65的底部与尾管13端部的通孔132内侧固定连接。正极连接环6131的底部与垫片支撑部642的顶部贴合。正极电连接部6132的底部依次穿过垫片支撑部642上的通孔132、镂空部6231和中空部651与外部电源的正极连接。第二负极连接部623的顶部与垫片支撑部642的底部贴合,底部穿过中空部651并从尾管13端部的通孔132露出,与外部电源的负极连接。由此外部电源输出的电流分别通过正极电连接部6132和第二负极连接部623以及正极焊盘313和负极焊盘314电连接,为电池组件4充电,连接方式简单易操作,充电效率高。同时,由于正极电连接部6132和第二负极连接部623的底部配置在尾管13端部的内侧,能够避免与外部环境直接接触产生磨损,也即减少了充电结构外露带来的易磨损问题,有利于延长无线耳机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优选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耳机还包括第一麦克风7,第一麦克风7连接在第一垫片层63上。其中,第一麦克风7为语音通话麦克风。由此,方便对用户端产生的声音信号进行转换和传输,提高无线耳机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3所示,手持部121的端部设置有安装槽122,尾管13的顶部设置有与安装槽122固定连接的固定块131。由此,实现下壳12与尾管13之间的扣合连接,使下壳12与尾管13的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电路板组件3包括主体电路部31和连接排线32,连接排线32连接在主体电路部31的顶部。电池组件4包括电池41和电池座42。电池41固定连接在电池座42的一侧,扬声器5相对于电池41固定连接在电池座42的另一侧。连接排线32具有第一端321和第二端322,第一端321与主体电路部31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二端322与上盖11内壁固定连接,连接排线32的底部依次与电池41顶部和扬声器5顶部贴合。由此,实现无线耳机内部结构的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一端321与主体电路部31通过专用的连接器连接,由此,使连接排线32与主体电路部31的连接更方便。同时,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盖11上开设有固定孔112,第二端322固定连接在固定孔112内,由此,实现连接排线32与上盖11的固定连接,进而实现连接排线32在壳体1内的固定,保证壳体1内各部分结构之间电连接的完整性。
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耳机还包括吸附片10,吸附片10设置在电池座42底部,并与上盖11内部表面固定连接。当无线耳机放置于耳机充电盒内时,通过吸附片10增强无线耳机与耳机充电盒之间的磁吸力,使无线耳机稳定放置在耳机充电盒内。
如图3-图5所示,主体电路部31包括支撑部311和连接在支撑部311顶端的连接部312,支撑部311的顶部的一侧设置有固定扣315,支撑部311的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正极焊盘313和负极焊盘314。天线部件2包括固定件21和天线22。固定件21的一侧与支撑部311贴合。天线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固定件21上,另一端通过固定扣315与支撑部311固定连接。由此,实现天线部件2与主体电路部31的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结合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连接部312上设置有透声孔3121。连接部312弯折成型,弯折区域的内侧对应透声孔3121的位置配置有用于降噪的第二麦克风8。由此,通过第二麦克风8降低无线耳机在使用时的噪声信号,优化无线耳机的使用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优选地,下壳12上对应透声孔3121的位置处设置有过声孔123,过声孔123与透声孔3121之间设置有网布81。通过网布81对进入无线耳机内的声音或杂物进行过滤,进一步提高无线耳机的使用性能。
进一步优选地,连接部312与支撑部311顶部之间形成的区域内设置有塞块9,塞块9的一侧与第二麦克风8贴合,塞块9靠近支撑部311顶部的一端与支撑部311抵接。其中,塞块9采用柔软度高,吸附性强的硅胶材料制成。由此,通过塞块9挤压第二麦克风8,进一步增强第二麦克风8与连接部312的连接强度,增强无线耳机内部结构的整体性和使用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无线耳机在组装时,首先进行下壳部分的安装,再进行上盖部分的安装。
具体地,在安装下壳部分时,首先将固定件21与支撑部311固定连接,把天线22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扣315上,保证天线部件2与电路板组件3固定连接。然后分别将第一正极连接部612与正极焊盘313以及第一负极连接部622与负极焊盘314固定连接(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使充电连接件6与电路板组件3固定连接。固定好充电连接件6与电路板组件3后,将电路板组件3卡入尾管13内,通过粘结层65底部与尾管13内部连接。随后,将电路板组件3从手持部121的端部沿管状结构伸入下壳12内部,并通过固定块131与安装槽122之间的固定连接增强尾管13与下壳12的连接强度。最后,依次将塞块9固定至第二麦克风8与支撑部311顶部之间,将吸附片10装入下壳12内电池座42的底部。由此,完成无线耳机下壳部分的组装。
在进行上盖部分的安装时,首先将连接排线32固定连接在上盖11内,电池41固定在电池座42内,再将组装好的电池组件4和扬声器5与连接排线32连接。随后通过专用的连接器将连接排线32与主体电路部31固定连接。最后,将耳塞14装在出音孔111上,实现无线耳机上盖部分的安装。
在无线耳机进行充电时,通过尾管13上的通孔132,充电连接件6露出部分的内圈为正极电连接部6132,外圈为第二负极连接部623,外部电源输出的电流依次通过充电连接件6、主体电路部31和连接排线32导入电池41内,由此,实现无线耳机内部电池的充电。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耳机及耳机充电盒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无线耳机100在不使用时放置于耳机充电盒200内,耳机充电盒200内配置有充电头和充电电池(图中未示出),由此,使得无线耳机100在处于在盒状态时,充电头伸入无线耳机100手持部端部的通孔,与正极电连接部和第二负极连接部连接,实现无线耳机100的充电,延长无线耳机的使用时间,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优选地,无线耳机100的壳体内设置有吸附件,耳机充电盒200内对应吸附件的位置处配置有磁铁。在无线耳机100放置在耳机充电盒200内时,通过磁铁与吸附件之间的吸引力,增强无线耳机100在耳机充电盒200内放置的稳定性,同时,进一步保证无线耳机100在充电时与充电头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使无线耳机100的充电过程更加稳定和方便。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正极金属网和负极金属网代替现有的POPO pin作为充电头为无线耳机壳体内的电池组件充电,减轻无线耳机的整体重量,使无线耳机的使用和携带更加方便。同时,通过将充电连接件的正极金属网和负极金属网设置在尾管内,并通过尾管的通孔露出,在保证无线耳机正常充电的同时,提高无线耳机外观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减少充电结构外露带来的易磨损的问题,延长无线耳机的使用寿命,进一步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再者,通过耳机充电盒能够为无线耳机充电,方便无线耳机的充电,使得无线耳机的使用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包括:
耳机本体,包括壳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的天线部件(2)、电路板组件(3)、电池组件(4)和扬声器(5),所述天线部件(2)、电池组件(4)和扬声器(5)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组件(3)电连接,所述电路板组件(3)包括正极焊盘(313)和负极焊盘(314);以及
充电连接件(6),设置于所述壳体(1)内,用于连接外部电源并为所述电池组件(4)充电,所述充电连接件(6)包括与所述正极焊盘(313)电连接的正极金属网(61)和与所述负极焊盘(314)电连接的负极金属网(62);
其中,所述壳体(1)包括上盖(11)、下壳(12)和尾管(13),所述尾管(13)的端部开设有通孔(132),所述正极金属网(61)和负极金属网(62)设置在所述通孔(132)内,通过所述通孔(132)露出,以在所述电池组件充电时使得充电头伸入所述通孔(132)与所述正极金属网(61)和所述负极金属网(6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金属网(61)包括:
正极主体部(611);
第一正极连接部(612),设置于所述正极主体部(611)的一侧,与所述正极焊盘(313)电连接;以及
第二正极连接部(613),与所述第一正极连接部(612)相对设置于所述正极主体部(611)的另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正极连接部(612)突出设置于所述正极主体部(611)的外缘;所述第二正极连接部(613)相对于所述正极主体部(611)所在的平面或曲面向一侧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金属网(62)包括:
负极主体部(621);
第一负极连接部(622),设置于所述负极主体部(621)的一侧,与所述负极焊盘(314)电连接;以及
第二负极连接部(623),与所述第二负极连接部(623)相对设置于所述负极主体部(621)的另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金属网(62)具有供所述正极金属网(61)露出的镂空部分,所述第二负极连接部(623)环绕所述镂空部分设置,所述负极主体部(621)与所述第二负极连接部(623)连接,所述第一负极连接部(622)突出设置在所述负极主体部(621)的外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连接件(6)还包括:
第一垫片层(63),设置在所述正极金属网(61)与电路板组件(3)的端部之间;以及
第二垫片层(64),设置于所述正极金属网(61)和负极金属网(62)之间,用于使得所述正极金属网(61)和所述负极金属网(62)绝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
第一麦克风(7),连接在所述第一垫片层(63)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耳机还包括:
粘结层(65),设置在所述负极金属网(62)和尾管(13)之间,用于将所述充电连接件(6)固定在所述尾管(13)的通孔(132)内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12)具有管状的手持部(121),所述手持部(121)的端部与所述尾管(13)连接形成容置所述充电连接件(6)的容置空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13)与所述手持部的端部通过卡扣结构连接。
11.一种耳机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充电盒用于放置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耳机,并为所述无线耳机提供外部电源,所述耳机充电盒包括充电头,所述充电头在所述无线耳机处于在盒状态时与所述正极金属网(61)和负极金属网(62)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42251.8A CN112165666B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充电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042251.8A CN112165666B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充电盒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65666A CN112165666A (zh) | 2021-01-01 |
CN112165666B true CN112165666B (zh) | 2023-11-14 |
Family
ID=73861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042251.8A Active CN112165666B (zh) | 2020-09-28 | 2020-09-28 | 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充电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16566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38578B (zh) * | 2021-06-25 | 2023-01-24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tws耳机 |
CN113691906A (zh) * | 2021-08-10 | 2021-11-23 | 东莞市阿尔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耳机及其组装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8638551U (zh) * | 2018-09-14 | 2019-03-22 | 深圳市易万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触点充电式蓝牙耳机及其充电座 |
CN109788391A (zh) * | 2019-03-26 | 2019-05-21 | 梁裕生 | 耳机五金组件及其蓝牙耳机 |
CN209250834U (zh) * | 2018-12-17 | 2019-08-13 | 王兴 | 一种无线耳机及充电盒 |
CN110519671A (zh) * | 2019-08-26 | 2019-1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耳机 |
CN111031434A (zh) * | 2019-12-23 | 2020-04-17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蓝牙耳机及蓝牙耳机组件 |
-
2020
- 2020-09-28 CN CN202011042251.8A patent/CN1121656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8638551U (zh) * | 2018-09-14 | 2019-03-22 | 深圳市易万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触点充电式蓝牙耳机及其充电座 |
CN209250834U (zh) * | 2018-12-17 | 2019-08-13 | 王兴 | 一种无线耳机及充电盒 |
CN109788391A (zh) * | 2019-03-26 | 2019-05-21 | 梁裕生 | 耳机五金组件及其蓝牙耳机 |
CN110519671A (zh) * | 2019-08-26 | 2019-1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耳机 |
CN111031434A (zh) * | 2019-12-23 | 2020-04-17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蓝牙耳机及蓝牙耳机组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165666A (zh) | 2021-0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936156U (zh) | 前置式耳挂耳机 | |
CN110519671A (zh) | 无线耳机 | |
CN112165666B (zh) | 一种无线耳机及耳机充电盒 | |
CN105872887B (zh) | 一种无线耳机 | |
CN210405617U (zh) | 无线颈戴耳机 | |
WO2012045226A1 (zh) | 蓝牙耳机 | |
CN214799830U (zh) | 一种挂耳式骨传导耳机 | |
CN115119093A (zh) | 具可拆卸式外接式配件的耳机 | |
CN211909095U (zh) | 耳机 | |
CN220823245U (zh) | 一种耳机 | |
CN217607949U (zh) | 一种电池可更换的蓝牙耳机 | |
CN212970065U (zh) | 易于充电的智能蓝牙耳机 | |
CN212463495U (zh) | 一种无线蓝牙降噪耳机及充电盒 | |
CN211352423U (zh) | 一种具有充电结构的入耳式蓝牙耳机 | |
CN214381330U (zh) | 一种骨传导耳机的接触式组装机构 | |
CN216357243U (zh) | 一种吸附式蓝牙耳机 | |
CN216960154U (zh) | 一种可充电的耳挂式蓝牙耳机 | |
CN217216870U (zh) | 一种耳机组件、耳机和耳机座 | |
CN221081532U (zh) | 一种自适应蓝牙耳机 | |
CN214125500U (zh) | 一种头戴式耳机系统 | |
CN221283310U (zh) | 一种新型固定方式的无线耳机 | |
CN212519362U (zh) | 无线耳机 | |
CN221081531U (zh) | 一种半入耳式感应控制的蓝牙耳机 | |
CN221177904U (zh) | 一种环形耳机以及耳机仓 | |
CN219087276U (zh) | 机芯模组及耳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