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37163U - 绝缘测试机构以及绝缘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绝缘测试机构以及绝缘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37163U
CN218037163U CN202222195274.3U CN202222195274U CN218037163U CN 218037163 U CN218037163 U CN 218037163U CN 202222195274 U CN202222195274 U CN 202222195274U CN 218037163 U CN218037163 U CN 2180371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be
probes
insulation
insulation testing
test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19527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俊生
张宁辉
郑皓宇
杨榕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19527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371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371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371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Testing Of Short-Circuits, Discontinuities, Leakage,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绝缘测试机构以及绝缘测试装置,所述绝缘测试机构包括:第一探针组和第二探针组,第一探针组包括多个第一探针,多个第一探针均连接至电芯的正极极耳;第二探针组包括多个第二探针,多个第二探针均连接至电芯的负极极耳;其中第一探针组和第二探针组与测试机相连,多个第一探针用于形成第一回路以通过测试机判别第一探针组是否连接至正极极耳,多个第二探针用于形成第二回路以判别第二探针组是否连接至负极极耳,第一探针组和第二探针组加载于电芯的正负极两端以测试绝缘电阻。由此,可以确保通过第一探针组和第二探针组所测出的绝缘阻值的准确性,筛除测试杂音,提高测试精度。

Description

绝缘测试机构以及绝缘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芯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绝缘测试机构以及绝缘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对电芯进行绝缘测试时,通过探针使电芯与测试机组成回路,以进行电芯的内阻测量。
然而,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探针与正极极耳或负极极耳未有效电连接的现象,此时内阻测量结果为无穷大,而正常测试的结果也可能为无穷大,无法有效地去除测试杂音,导致存在测量误差,测试精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绝缘测试机构,所述绝缘测试机构可以去除测试杂音,提高测试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出了一种采用上述绝缘测试机构的绝缘测试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绝缘测试机构包括:第一探针组和第二探针组,所述第一探针组包括多个第一探针,多个所述第一探针均连接至电芯的正极极耳;所述第二探针组包括多个第二探针,多个所述第二探针均连接至所述电芯的负极极耳;其中所述第一探针组和所述第二探针组与测试机相连,多个所述第一探针用于形成第一回路以通过所述测试机判别所述第一探针组是否连接至所述正极极耳,多个所述第二探针用于形成第二回路以判别所述第二探针组是否连接至所述负极极耳,所述第一探针组和所述第二探针组加载于所述电芯的正负极两端以测试绝缘电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测试机构,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探针和多个第二探针,可以通过第一回路的是否形成对第一探针和正极极耳的接触情况进行检测,通过第二回路的是否形成对第二探针和负极极耳的接触情况进行检测,以确保进一步通过第一探针组和第二探针组所测出的绝缘阻值的准确性,筛除测试杂音,提高测试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探针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探针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由此,第一探针和第二探针的数量更加合理,在确保第一探针组与正极极耳、第二探针组与负极极耳稳定接触,以准确测量的前提下,调整更加简单、方便,且数量合理,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测试机构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探针组、所述第二探针组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探针组和所述第二探针组同步朝向或远离所述电芯运动,通过驱动组件带动第一探针组、第二探针组同步运动,在进行电芯的内阻测量过程中的操作更加简单、方便,且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探针组之间、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探针组之间设置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用于弹性推抵所述第一探针组和所述第二探针组,可以避免第一探针或第二探针压抵极耳的压力过大,导致极耳产生压痕,甚至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动力源、输出件以及导向件,所述动力源带动所述输出件,所述输出件与所述缓冲件相连以驱动其运动,且所述输出件与所述导向件导向配合。这样,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导向件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平稳性,确保多个第一探针、多个第二探针可以运动至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测试机构还包括:基板,所述导向件设置于所述基板,所述输出件和/或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导向件滑动配合,从而有效提高第一探针组、第二探针组的运动平稳性。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件形成为导轨,所述输出件和/或所述缓冲件上设置与其配合的滑槽,且每个所述输出件和/或所述缓冲件对应的导轨数量为多个,可以避免第一探针或第二探针的棱角作用于极耳,有效避免在极耳上产生压痕,甚至损伤极耳。
可选地,所述绝缘测试机构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导向件远离所述缓冲件的一端,并用于对所述缓冲件和所述输出件的行程进行限位,可以避免输出件或缓冲件脱出导向件,提高绝缘测试机构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探针和所述第二探针均形成为板状件,以使正极极耳与第一探针,负极极耳与第二探针的接触更加稳定、可靠,测量结果更加准确、精度更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绝缘测试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测试机构以及与所述绝缘测试机构相连的测试机。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测试机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测试装置对电芯进行测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绝缘测试机构100,测试机200,电芯300,
第一探针11,第二探针21,
驱动组件30,动力源31,输出件32,导向件33,
缓冲件40,基板50,限位板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测试机构100和绝缘测试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绝缘测试机构100包括:第一探针组和第二探针组,第一探针组包括多个第一探针11,多个第一探针11均连接至电芯300的正极极耳;第二探针组包括多个第二探针21,多个第二探针21均连接至电芯300的负极极耳。
其中,第一探针组和第二探针组与测试机200相连,多个第一探针11用于形成第一回路以通过测试机200判别第一探针组是否连接至正极极耳,多个第二探针21用于形成第二回路以判别第二探针组是否连接至负极极耳,第一探针组和第二探针组加载于电芯300的正负极两端以测试绝缘电阻。
也就是说,第一回路为多个第一探针11以及测试机200组成的一个回路,第二回路为多个第二探针21以及测试机200组成的一个回路,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可以实现第一探针11是否伸入至与正极极耳接触、第二探针21是否伸入至与负极极耳接触的自检,即通过第一回路可以检测正极极耳是否与第一探针组稳定接触,第二回路可以检测负极极耳是否与第二探针组稳定接触。
示例性地,具体逻辑见下表。
表1:自检表
Figure BDA0003806829080000041
如上表,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回路出现开路、第二回路出现开路、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均出现开路时,测试机200可以发出不同的告警信号,基于不同的告警信号,测试人员可以对应进行第一探针组、第二探针组的进一步操作,简化了测量过程中的调试难度。
进而,可以通过第一探针组、第二探针组与测试机200的电连接可以进一步实现电芯300的绝缘电阻的测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测试机构100,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探针11和多个第二探针21,可以通过第一回路的是否形成对第一探针11和正极极耳的接触情况进行检测,通过第二回路的是否形成对第二探针21和负极极耳的接触情况进行检测,以确保进一步通过第一探针组和第二探针组所测出的绝缘阻值的准确性,筛除测试杂音,提高测试精度。
需要指出的是,现有技术中,电芯300的绝缘阻值的测量结果一般为超出某一预设值(例如:5MΩ),而实际测量过程中,电芯300的绝缘阻值往往为无穷大,而探针未接触极耳的情况下的测量结果也为无穷大,需要进一步进行甄别,是否为测试失误导致,而本实用新型可以先甄别出是否接触极耳,以筛除测试杂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测试结果与现有技术的对比参照表如下。
表2:对比表
Figure BDA0003806829080000042
Figure BDA0003806829080000051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探针1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第二探针2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由此,第一探针11和第二探针21的数量更加合理,在确保第一探针组与正极极耳、第二探针组与负极极耳稳定接触,以准确测量的前提下,调整更加简单、方便,且数量合理,成本低。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绝缘测试机构100还包括:驱动组件30,驱动组件30与第一探针组、第二探针组相连,并用于驱动第一探针组和第二探针组同步朝向或远离电芯300运动。
由此,通过驱动组件30带动第一探针组、第二探针组同步运动,在进行电芯300的内阻测量过程中的操作更加简单、方便,且结构更加简单、成本更低。
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绝缘测试机构100的结构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0可以为两个,两个驱动组件30分别带动第一探针组、第二探针组运动,可以先后实现第一探针组与正极极耳的接触、第二探针组与负极极耳的接触,且最终效果与上述实施例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驱动组件30与第一探针组之间、驱动组件30与第二探针组之间设置有缓冲件40,缓冲件40用于弹性推抵第一探针组和第二探针组。
由此,可以通过缓冲件40的弹性力为第一探针组、第二探针组提供弹性缓冲,避免第一探针11或第二探针21压抵极耳的压力过大,导致极耳产生压痕,甚至损伤,并进一步通过缓冲件40的变形,确保第一探针11、第二探针21可以分别与正极极耳、负极极耳稳定接触。
需要指出的是,多个第一探针11可以通过一个固定块集成设置,而驱动组件30带动该固定块运动即可,缓冲件40设置在固定块与驱动组件30之间,多个第二探针21可以通过一个固定块集成设置,而驱动组件30带动该固定块运动即可,缓冲件40设置在固定块与驱动组件30之间,缓冲件40为设置在驱动组件30与第一探针组之间的具有弹性形变能力的结构件,例如:弹簧、橡胶件等。
进一步地,驱动组件30包括:动力源31、输出件32以及导向件33,动力源31带动输出件32,输出件32与缓冲件40相连以驱动其运动,且输出件32与导向件33导向配合。
其中,动力源31可以构造为直线电机、转动电机配合可将转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传动机构、气压或液压撑杆等,动力源31输出动力带动输出件32,输出件32在导向件33的导向下,推动缓冲件40,并进一步带动第一探针组和第二探针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导向件33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平稳性,确保多个第一探针11、多个第二探针21可以运动至预设位置。
如图1所示,绝缘测试机构100还包括:基板50,导向件33设置于基板50,输出件32和/或缓冲件40与导向件33滑动配合。
具体地,导向件33、动力源31设置于基板50,而输出件32与导向件33配合,并在动力源31带动下运动,其相对导向件33滑动,缓冲件40与输出件32同步运动,也可以与导向件33滑动配合,从而有效提高第一探针组、第二探针组的运动平稳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件33形成为导轨,输出件32和/或缓冲件40上设置与其配合的滑槽,且每个输出件32和/或缓冲件40对应的导轨数量为多个。
由此,通过多个导轨的设置,使第一探针组、第二探针组的运动均更加平稳,受力分布更加均匀,避免出现偏置现象,以避免第一探针11或第二探针21的棱角作用于极耳,有效避免在极耳上产生压痕,甚至损伤极耳。
参见图1,绝缘测试机构100还包括:限位板60,限位板60设置在导向件33远离缓冲件40的一端,并用于对缓冲件40和输出件32的行程进行限位。
也就是说,完成测试后,第一探针组、第二探针组分别远离正极极耳、负极极耳运动,而输出件32和缓冲件40可以推抵在限位件上,以实现形成限位,避免输出件32或缓冲件40脱出导向件33,提高绝缘测试机构100整体的结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第一探针11和第二探针21均形成为板状件,以使正极极耳与第一探针11,负极极耳与第二探针21的接触更加稳定、可靠,测量结果更加准确、精度更高。
如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绝缘测试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绝缘测试机构100以及与绝缘测试机构100相连的测试机200,所具有的技术效果与上述绝缘测试机构100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绝缘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探针组,所述第一探针组包括多个第一探针,多个所述第一探针均连接至电芯的正极极耳;
第二探针组,所述第二探针组包括多个第二探针,多个所述第二探针均连接至所述电芯的负极极耳;其中
所述第一探针组和所述第二探针组与测试机相连,多个所述第一探针用于形成第一回路以通过所述测试机判别所述第一探针组是否连接至所述正极极耳,多个所述第二探针用于形成第二回路以判别所述第二探针组是否连接至所述负极极耳,所述第一探针组和所述第二探针组加载于所述电芯的正负极两端以测试绝缘电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针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探针的数量为至少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探针组、所述第二探针组相连,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探针组和所述第二探针组同步朝向或远离所述电芯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探针组之间、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二探针组之间设置有缓冲件,所述缓冲件用于弹性推抵所述第一探针组和所述第二探针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绝缘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动力源、输出件以及导向件,所述动力源带动所述输出件,所述输出件与所述缓冲件相连以驱动其运动,且所述输出件与所述导向件导向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板,所述导向件设置于所述基板,所述输出件和/或所述缓冲件与所述导向件滑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缘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形成为导轨,所述输出件和/或所述缓冲件上设置与其配合的滑槽,且每个所述输出件和/或所述缓冲件对应的导轨数量为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绝缘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在所述导向件远离所述缓冲件的一端,并用于对所述缓冲件和所述输出件的行程进行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测试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探针和所述第二探针均形成为板状件。
10.一种绝缘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测试机构以及与所述绝缘测试机构相连的测试机。
CN202222195274.3U 2022-08-19 2022-08-19 绝缘测试机构以及绝缘测试装置 Active CN2180371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5274.3U CN218037163U (zh) 2022-08-19 2022-08-19 绝缘测试机构以及绝缘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195274.3U CN218037163U (zh) 2022-08-19 2022-08-19 绝缘测试机构以及绝缘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37163U true CN218037163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48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195274.3U Active CN218037163U (zh) 2022-08-19 2022-08-19 绝缘测试机构以及绝缘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371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64093U (zh) 一种电容自动测试装置
CN207770337U (zh) 一种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分选机
CN102162831A (zh) 晶圆参数的检测方法
CN218037163U (zh) 绝缘测试机构以及绝缘测试装置
CN203909083U (zh) 一种带定向功能的pcb板测试治具
CN218767244U (zh) 一种测试校准一体机
CN107817408B (zh) 一种电测机构
CN102128579A (zh) 测量外形有复合角度长度的检测装置
CN204479722U (zh) 电池快速检测装置及电池快速检测系统
CN211426723U (zh) 一种适用于锂电池充放电探针老化测试装置
CN214844033U (zh) 伺服驱动器检测装置
CN203572939U (zh) 电池片用探针测试装置
CN201780780U (zh) 磁头软电缆的功能检测装置
CN215575570U (zh) 电池ocv测试夹具
CN216792697U (zh) 一种石英机芯正负极检测机构及设备
CN212364467U (zh) 一种阵列式元器件的测试装置
CN204595176U (zh) 电池快速检测装置
CN216558704U (zh) 一种孔位同心度检测装置
CN109974600A (zh) 软包电池厚度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214539907U (zh) 一种用于芯片测试的治具
CN213874215U (zh) 一种电芯长度检测装置
CN102507174B (zh) 圆筒形弹性元件三点力测试机
CN220625164U (zh) 一种圆锥同心度检测装置
CN218937346U (zh) 密封胶塞高度检测组件及密封胶塞高度检测设备
CN220690032U (zh) 一种产品部件相对高度检测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