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33923U - 一种冰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33923U
CN218033923U CN202222228284.2U CN202222228284U CN218033923U CN 218033923 U CN218033923 U CN 218033923U CN 202222228284 U CN202222228284 U CN 202222228284U CN 218033923 U CN218033923 U CN 2180339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refrigerator
refrigerating
liner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2828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传仕
魏建
唐义亭
黄小杰
桂旭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Home Appliances Hef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Home Appliances Hef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Home Appliances Hef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Home Appliances Hefe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2828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339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339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339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冰箱,包括冷冻组件,冷冻组件包括冷冻箱胆、冷冻风道组件和用于提供冷风的冷风组件,冷冻风道组件和冷风组件分别安装于冷冻箱胆内,冷冻风道组件包括冷冻风道,冷冻风道与冷风组件连通;冷藏箱胆,设置有冷藏室和变温室;和风道件,与冷藏箱胆和冷冻箱胆连接,风道件设置有变温风道和回风风道,变温风道将冷冻风道和变温室连通,回风风道将冷风组件和冷藏室连通。通过将变温风道和回风风道集成在同一个风道件上,可以减少构成气流通道的结构件的数量,便于组装,提高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冰箱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冰箱。
背景技术
冰箱是一种使食物或其他物品保持恒定低温冷态的家电制冷设备,其通常包括有冷冻室和冷藏室,冷藏室与冷冻室相互连通以使得冷冻室内的冷风能够流通至冷藏室。诸如,相关技术中通常在冷藏室内设置有冷藏送风风道,冷藏送风风道连通至冷冻室,以使得冷冻室内的冷风能够流通至冷藏室。并且,为了实现冰箱内冷风的内循环,通常会设置回风通道以将冷藏室内的冷风回风至冷动室。
随着用户需求的增加,相关技术中还增设了变温室,通常,冰箱需要设置变温通道以将变温室与冷冻室连通,如此,冰箱则需要设置变温通道和回风通道两个风道结构,而目前变温通道和回风通道是相互独立的结构件,集成度不高,在装配时需要各自独立组装,使得装配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以解决现有冰箱的风道集成度不高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包括:
冷冻组件,所述冷冻组件包括冷冻箱胆、冷冻风道组件和用于提供冷风的冷风组件,所述冷冻风道组件和所述冷风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冷冻箱胆内,所述冷冻风道组件包括冷冻风道,所述冷冻风道与所述冷风组件连通;
冷藏箱胆,设置有冷藏室和变温室;和
风道件,与所述冷藏箱胆和所述冷冻箱胆连接,所述风道件设置有变温风道和回风风道,所述变温风道将所述冷冻风道和所述变温室连通,所述回风风道将所述冷风组件和所述冷藏室连通。
可选的,所述风道件包括第一风道座和第一风道盖,所述第一风道座与所述第一风道盖可拆卸连接以限定出所述变温风道和回风风道。
可选的,所述冷藏箱胆与所述冷冻箱胆间隔设置以形成容纳间隙,所述冷冻箱胆包括冷冻后壁,所述第一风道座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贴合于所述冷冻后壁,所述第一连接部局部位于所述容纳间隙内,且与所述冷藏箱胆和所述冷冻箱胆连接。
可选的,所述冰箱还包括风门座和变温风门,所述风门座设置于所述冷藏箱胆内,所述风门座设置有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连通所述变温室和所述变温风道,所述变温风门安装于所述进风通道内。
可选的,所述冷冻风道组件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冷冻风道内。
可选的,所述冰箱还包括冷藏送风组件,所述冷藏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冷藏箱胆与所述冷冻箱胆之间,所述冷藏送风组件包括冷藏风道,所述冷藏风道连通所述冷冻风道和所述冷藏室。
可选的,所述冷藏送风组件包括冷藏风道座和冷藏风道盖,所述冷藏风道座和所述冷藏风道盖可拆卸连接以限定出所述冷藏风道。
可选的,所述冷藏风道座包括第二主体部和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冷藏风道盖可拆卸连接以限定出所述冷藏风道,所述冷藏箱胆与所述冷冻箱胆间隔设置以形成容纳间隙,所述第二主体部和所述冷藏风道盖位于所述容纳间隙内,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容纳间隙外并连接于所述冷冻箱胆和所述冷藏箱胆。
可选的,所述冷冻箱胆包括冷冻后壁,所述冷藏箱胆包括冷藏后壁,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冷冻后壁和所述冷藏后壁。
可选的,所述冷冻箱胆包括冷冻顶壁,所述冷藏箱胆包括冷藏顶壁,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冷冻顶壁和所述冷藏顶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冰箱,包括了冷藏箱胆和冷冻箱胆,冷藏箱胆的冷藏室和变温室以及冷冻箱胆的冷冻室均可以储藏东西。冷冻箱胆内的冷风组件可以提供冷风以对物品进行保鲜或冷冻。风道件中的变温风道可以将冷冻风道和变温室连通,从而冷冻风道内的冷风可以进入到变温室内以降低变温室的温度。风道件中的回风风道可以将冷风组件和冷藏室连通,从而可以形成冷藏室与冷风组件之间的冷风循环。并且,通过将变温风道和回风风道集成在同一个风道件上,可以减少构成气流通道的结构件的数量,便于组装,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以下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冰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冻箱胆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2中的冷冻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冷冻风道组件的爆炸图。
图7为图2中冷藏送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冷藏送风组件的爆炸图。
图9为图1所示的冷冻箱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冷冻风道组件和风道件的爆炸图。
图11为图1所示结构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冷藏箱胆;11、冷藏室;12、冷藏后壁;13、冷藏顶壁;14、冷藏底壁;15、冷藏侧壁;151、冷风入口;152、第二回风口;16、变温室;
20、冷冻箱胆;21、冷冻室;22、冷风腔;221、第一回风口;23、冷冻后壁;24、冷冻顶壁;25、冷冻底壁;26、冷冻侧壁;261、冷风出口;262、第三回风口;
30、冷冻风道组件;31、第一风门;32、冷冻风道;321、送风口;33、冷冻出风口;34、风机;35、风道后盖板;351、风机腔;352、风门凹槽;353、出风端;36、风道前盖板;37、风门固定架;371、风门固定座;372、风门固定盖;
40、冷藏送风组件;41、冷藏风道;42、冷藏风道座;421、第二主体部;422、第二连接部;423、卡合槽;43、冷藏风道盖;431、卡合部;44、冷藏进风口;45、冷藏出风口;
50、容纳间隙;
60、风道件;61、回风风道;62、变温风道;63、第一风道座;631、第一主体部;632、第一连接部;64、第一风道盖;
70、风门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冰箱,以解决现有冰箱的风道集成度不高的问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此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冰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爆炸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冷冻箱胆的俯视图,图4为图3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冰箱可以为对开门冰箱。冰箱可以包括冷藏箱胆10、冷冻组件和冷藏送风组件40,其中,冷冻组件设置有冷冻室21,冷冻组件包括冷冻箱胆20、冷冻风道组件30和用于提供冷风的冷风组件,冷冻风道组件30和冷风组件分别安装于冷冻箱胆20内,可以理解的,冷风组件具有冷风腔22。冷藏箱胆10与冷冻箱胆20间隔设置,诸如在对开门冰箱中,冷藏箱胆10与冷冻箱胆20并排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冷藏箱胆10设置有冷藏室11和变温室16,冷藏箱胆10的冷藏室11和变温室16以及冷冻组件的冷冻室21均可以储藏东西。其中,冷风组件提供的冷风可以对物品进行保鲜或者冷冻。可以理解的是,冷风腔22内设置有蒸发器,通过蒸发器吸收热量以起到制冷的功能。
其中,冷藏箱胆10可以是规则形状的结构,诸如可以是规则的方体结构,诸如冷藏箱胆10可以包括冷藏后壁12、相对设置的冷藏顶壁13和冷藏底壁14以及相对设置的两冷藏侧壁15,其中,两冷藏侧壁15分别连接在冷藏顶壁13和冷藏底壁14之间,冷藏顶壁13、冷藏底壁14和两冷藏侧壁15分别连接在冷藏后壁12,并与冷藏后壁12一起限定出容纳空间,可以理解的是,容纳空间内可以设置隔板,以分隔出冷藏室11和变温室16。
冷冻箱胆20可以是规则形状的结构,诸如可以是规则的方体结构,诸如冷冻箱胆20可以包括冷冻后壁23、相对设置的冷冻顶壁24和冷冻底壁25以及相对设置的两冷冻侧壁26,其中,两冷冻侧壁26分别连接在冷冻顶壁24和冷冻底壁25之间,冷冻顶壁24、冷冻底壁25和两冷冻侧壁26分别连接在冷冻后壁23,示例性的,当冷冻风道组件30和冷风组件安装在冷冻箱胆20内时,冷冻风道组件30的一部分和冷风组件的一部分能够与冷冻顶壁24和冷冻底壁25以及相对设置的两冷冻侧壁26一起限定出冷冻室21。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跟方位有关的名词,诸如顶、底、前、后等,均是以冰箱正常放置时的方位作为参考。诸如,以冰箱的门体所在的一侧作为冰箱的前侧,与冰箱的门体相对的一侧作为冰箱的后侧。
请结合图2和图4,为了将冷风腔22内的冷风引出以进行利用,可以将冷冻风道组件30与冷风腔22连通,一并参阅图5至图9,图5为图2中的冷冻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冷冻风道组件的爆炸图,图7为图2中冷藏送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的冷藏送风组件的爆炸图,图9为图1所示的冷冻箱胆的结构示意图。冷冻风道组件30可以包括第一风门31和具有送风口321的冷冻风道32,冷冻风道32与冷风组件的冷风腔22连通,第一风门31设置于冷冻风道32内且靠近送风口321设置。冷藏送风组件40设置于冷藏箱胆10与冷冻箱胆20之间,其中,冷藏送风组件40包括冷藏风道41,冷藏风道41连通送风口321和冷藏室11。诸如,冷冻箱胆20的冷冻侧壁26设置有冷风出口261,冷风出口261与冷冻风道32的送风口321相互连通,冷藏箱胆10的冷藏侧壁15设置有冷风入口151,冷风入口151连通至冷藏室11,此时,冷藏送风组件40的冷藏风道41将冷冻侧壁26的冷风出口261与冷藏侧壁15的冷风入口151连通,如此,冷风腔22内的冷风可以经由冷冻风道32送至冷藏风道41,并由冷藏风道41流通至冷藏室11,从而对冷藏室11内的物品进行冷却保鲜。可以理解的,通过冷冻风道32内的第一风门31可以控制进入冷藏风道41内的风量,从而可以控制进入冷藏室11的冷风的风量,进而调节冷藏室11的冷藏温度。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冰箱通过将第一风门31设置在冷冻风道32内,将冷藏送风组件40设置在冷藏箱胆10与冷冻箱胆20之间,可以不用占用冷藏室11的储藏空间去安装第一风门31或者冷藏送风组件40,大大提高了冷藏室11的储藏空间。
还可以理解的是,冷冻风道组件30不止将冷风送至冷藏送风组件40,其还设置有冷冻出风口33,冷冻出风口33连通冷冻室21,从而当冷风腔22内的冷风流通至冷冻风道组件30中的冷冻风道32内时,冷风可以通过冷冻出风口33流通至冷冻室21,对冷冻室21进行制冷。
其中,为了能让冷风流动,如图1和图4所示,冷冻风道组件30还包括风机34,风机34设置在冷冻风道32内,通过风机34将冷风腔22内的冷风抽至冷冻风道32内,并在风机34的作用下将冷风送至第一风门31处以使冷风能够流通至冷藏送风组件40的冷藏风道41。同时,风机34还能将冷风从冷冻出风口33吹至冷冻室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9所示,为了形成冷风内循环系统,还可以在冷风腔22处设置第一回风口221,第一回风口221与冷冻室21连通,可以理解的,第一回风口221位于冷冻出风口33下方。如此,在冷冻室21中,冷风可以经由第一回风口221回风至冷风腔22内。
其中,当冷风从冷藏送风组件40的冷藏风道41进入到冷藏室11内时,为了实现冷藏室11的回风,可以在冷藏箱胆10的冷藏侧壁15设置第二回风口152,第二回风口152位于冷藏侧壁15的冷风入口151的下方,在冷冻箱胆20的冷冻侧壁26设置第三回风口262,第三回风口262与冷风腔22连通,第三回风口262位于冷冻侧壁26的冷风出口261下方,且第二回风口152与第三回风口262相互连通,如此,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4,图1和图4中的粗实线箭头表示气流流通的方向,冷风腔22内的冷风可以经由冷冻风道组件30中的冷冻风道32分成两路,一路冷风通过冷冻出风口33流通至冷冻室21;另一路冷风流通至冷藏送风组件40的冷藏风道41并流通至冷藏室11,并通过下方的第二回风口152和第三回风口262回风至冷风腔22。
为了实现第二回风口152和第三回风口262的相互连通,请参阅图10和图11并结合图2和图9,图10为图2中冷冻风道组件和风道件的爆炸图,图11为图1所示结构在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冰箱还可以包括风道件60,风道件60与冷藏箱胆10和冷冻箱胆20连接,其中,风道件60设置有回风风道61,回风风道61将冷风组件和冷藏室11连通。具体的,回风风道61的一端与冷冻侧壁26上的第三回风口262连通,回风风道61的另一端与冷藏侧壁15上的第二回风口152连通,以实现第二回风口152和第三回风口262的相互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变温室16需要与冷冻风道32连通以使得冷冻风道32内的冷风能够流通至变温室16内,为了减少构成气流通道的结构件的数量,提高结构件的集成度,风道件60还设置有变温风道62,也即风道件60集成了变温风道62和回风风道61,其中,变温风道62将冷冻风道32和变温室16连通。具体的,变温风道62的一端连通至冷冻风道32,变温风道62的另一端连通至变温室16,以使得冷冻风道32内的冷风能够通过变温风道62流通至变温室16。如此,通过将变温风道62和回风风道61集成在同一个风道件60上,可以减少构成气流通道的结构件的数量,便于组装,提高装配效率。
其中,为了便于控制进入变温室16的风量,冰箱还可以包括风门座70和变温风门(未示出),风门座70设置于冷藏箱胆10内,风门座70设置有进风通道(未示出),可以理解的,进风通道的一端与变温室16连通,进风通道的另一端与变温风道62连通,变温风门安装于进风通道内,从而可以在变温风门的作用下,调节进入变温室的风量,以能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变温室的温度。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冷冻风道组件30、冷藏送风组件40和风道件60的结构,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具体说明。
请参阅图6,冷冻风道组件30可以包括风道后盖板35和风道前盖板36,风道后盖板35与风道前盖板36可拆卸连接以限定出冷冻风道32。其中,冷冻出风口33可以设置在风道前盖板36,为了提高出风效率,冷冻出风口33可以设置成多个,诸如设置成两个,两个冷冻出风口33沿冰箱的高度方向上下间隔设置。
请参阅图10,风道后盖板35上设置有出风端353,出风端353位于风道后盖板35朝向风道件60所在的一侧,风道件60中的变温风道62与出风端353连通,如此,冷冻风道32内的冷风可以通过出风端353流通至变温风道62内。
示例性的,风道后盖板35与风道前盖板36可以通过卡扣扣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或者是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固定在一起,还可以是通过卡扣扣接和螺钉相互配合的方式固定在一起。
其中,为了能更好的容纳风机34,可以在风道后盖板35设置用于容纳风机34的风机腔351,安装风机34时,可以先将风机34固定在风道前盖板36,当风道后盖板35和风道前盖板36连接在一起后,风机34容纳在风机腔351内。
可以理解的,第一风门31作为控制出风量的部件,其可以通过风门固定架37安装在冷冻风道组件30的冷冻风道32内,诸如,风门固定架37固定设置于冷冻风道32内,第一风门31安装于风门固定架37。
其中,为了能更好的容纳和安装风门固定架37,可以在风道后盖板35设置用于容纳风门固定架37的风门凹槽352,从而可以将风门固定架37固定安装在风门凹槽352。
为了便于将第一风门31安装于风门固定架37,可以将风门固定架37设置成分体结构,诸如,风门固定架37可以包括风门固定座371和风门固定盖372,风门固定座371和风门固定盖372可拆卸连接,以限定出用于安装第一风门31的安装腔。
其中,风门固定架37可以采用EPS(Expanded Polystyrene,聚苯乙烯)泡沫件,成本低,重量轻。并且,由于EPS泡沫件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风门固定座371和风门固定盖372能够结合的更加紧密,既提高了结合强度,也能有效防止漏冷。
请继续参阅图10和图11,为了便于风道件60的制作和安装,可以将风道件60设置成分体结构,诸如,风道件60包括第一风道座63和第一风道盖64,第一风道座63与第一风道盖64可拆卸连接以限定出变温风道62和回风风道61。诸如,第一风道座63和第一风道盖64可以采用相互扣合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还可以通过扣合和胶水粘接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
第一风道座63可以包括第一主体部631和与第一主体部631连接的第一连接部632,第一主体部631贴合于冷冻后壁23,第一主体部631与第一风道盖64连接以限定出变温风道62和回风风道61,可以理解的,冷藏箱胆10与冷冻箱胆20之间具有容纳间隙50,第一连接部632局部位于容纳间隙50内,且与冷藏箱胆10和冷冻箱胆20连接,如此,可以在充分节约空间的同时,提高风道件60与冷藏箱胆10和冷冻箱胆20之间的连接紧密度。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部632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或者是通过胶水或者胶带粘接的方式将连接固定于冷冻箱胆20和冷藏箱胆10。
其中,第一风道座63和第一风道盖64可以采用EPS(Expanded Polystyrene,聚苯乙烯)泡沫件,成本低,重量轻。并且,由于EPS泡沫件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第一风道座63和第一风道盖64能够结合的更加紧密,既提高了结合强度,也能有效防止漏冷。
请参阅图8,为了便于冷藏送风组件40的制作和安装,冷藏送风组件40可以设置成分体结构,诸如,冷藏送风组件40可以包括冷藏风道座42和冷藏风道盖43,冷藏风道座42和冷藏风道盖43可拆卸连接以限定出冷藏风道41。诸如,冷藏风道座42和冷藏风道盖43可以采用相互扣合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胶水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还可以通过扣合和胶水粘接相互配合的方式进行连接。
可以理解的,冷藏送风组件40作为导风的部件,其具有冷藏进风口44和冷藏出风口45,冷藏进风口44与冷冻风道32的送风口321连通,具体为冷藏进风口44与冷冻箱胆20的冷冻侧壁26上的冷风出口261连通。冷藏出风口45与冷藏箱胆10的冷藏室11连通,具体为冷藏出风口45与冷藏箱胆10的冷藏侧壁15上的冷风入口151连通。
其中,冷藏进风口44设置于冷藏风道座42,冷藏出风口45设置于冷藏风道盖43。
为了提高出风效果,冷藏出风口45可以设置成多个,多个冷藏出风口45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诸如冷藏出风口45可以设置成三个,三个冷藏出风口45沿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此时冷藏箱胆10的冷藏侧壁15上的冷风入口151也对应设置成多个,冷风入口151的数量和位置与冷藏出风口45的数量和位置相对应。
请参阅图11并结合图8,冷藏风道座42可以包括第二主体部421和与第二主体部421连接的第二连接部422,第二主体部421与冷藏风道盖43可拆卸连接以限定出冷藏风道41,冷藏箱胆10与冷冻箱胆20之间具有容纳间隙50,第二主体部421和冷藏风道盖43位于容纳间隙50内,第二连接部422位于容纳间隙50外并连接于冷冻箱胆20和冷藏箱胆10。如此,可以在充分节约空间的同时,提高冷藏风道座42与冷藏箱胆10和冷冻箱胆20之间的连接紧密度,也能有效防止漏冷。并且冷藏风道座42通过位于容纳间隙50外的第二连接部422连接于冷冻箱胆20和冷藏箱胆10,可以有效保证冷藏风道座42的连接牢固性。
示例性的,为了提高冷藏风道盖43与冷藏风道座42之间的结合紧密度和牢固度,冷藏风道盖43上可以设置卡合部431,冷藏风道座42的第二连接部422上可以设置有与卡合部431卡接的卡合槽423,通过将卡合部431卡接于卡合槽423,可以有效提高冷藏风道盖43与冷藏风道座42之间的结合紧密度和牢固度,避免发生漏冷。
其中,第二连接部422可以连接于冷冻箱胆20的冷冻后壁23和冷藏箱胆10的冷藏后壁12,以将冷藏风道座42牢牢固定。为了进一步提高牢固性,第二连接部422还可以连接于冷冻箱胆20的冷冻顶壁24和冷藏箱胆10的冷藏顶壁13。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连接部422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或者是通过胶水或者胶带粘接的方式将连接固定于冷冻箱胆20和冷藏箱胆10。
其中,冷藏风道座42和冷藏风道盖43可以采用EPS(Expanded Polystyrene,聚苯乙烯)泡沫件,成本低,重量轻。并且,由于EPS泡沫件本身具有一定的弹性,使得冷藏风道座42和冷藏风道盖43能够结合的更加紧密,既提高了结合强度,也能有效防止漏冷。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冰箱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冰箱,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冻组件,所述冷冻组件包括冷冻箱胆、冷冻风道组件和用于提供冷风的冷风组件,所述冷冻风道组件和所述冷风组件分别安装于所述冷冻箱胆内,所述冷冻风道组件包括冷冻风道,所述冷冻风道与所述冷风组件连通;
冷藏箱胆,设置有冷藏室和变温室;和
风道件,与所述冷藏箱胆和所述冷冻箱胆连接,所述风道件设置有变温风道和回风风道,所述变温风道将所述冷冻风道和所述变温室连通,所述回风风道将所述冷风组件和所述冷藏室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包括第一风道座和第一风道盖,所述第一风道座与所述第一风道盖可拆卸连接以限定出所述变温风道和回风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箱胆与所述冷冻箱胆间隔设置以形成容纳间隙,所述冷冻箱胆包括冷冻后壁,所述第一风道座包括第一主体部和与所述第一主体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主体部贴合于所述冷冻后壁,所述第一连接部局部位于所述容纳间隙内,且与所述冷藏箱胆和所述冷冻箱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还包括风门座和变温风门,所述风门座设置于所述冷藏箱胆内,所述风门座设置有进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连通所述变温室和所述变温风道,所述变温风门安装于所述进风通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风道组件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冷冻风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箱还包括冷藏送风组件,所述冷藏送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冷藏箱胆与所述冷冻箱胆之间,所述冷藏送风组件包括冷藏风道,所述冷藏风道连通所述冷冻风道和所述冷藏室。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送风组件包括冷藏风道座和冷藏风道盖,所述冷藏风道座和所述冷藏风道盖可拆卸连接以限定出所述冷藏风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风道座包括第二主体部和与所述第二主体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主体部与所述冷藏风道盖可拆卸连接以限定出所述冷藏风道,所述冷藏箱胆与所述冷冻箱胆间隔设置以形成容纳间隙,所述第二主体部和所述冷藏风道盖位于所述容纳间隙内,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容纳间隙外并连接于所述冷冻箱胆和所述冷藏箱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箱胆包括冷冻后壁,所述冷藏箱胆包括冷藏后壁,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冷冻后壁和所述冷藏后壁。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冰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冻箱胆包括冷冻顶壁,所述冷藏箱胆包括冷藏顶壁,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冷冻顶壁和所述冷藏顶壁。
CN202222228284.2U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冰箱 Active CN2180339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28284.2U CN218033923U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28284.2U CN218033923U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冰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33923U true CN218033923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48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28284.2U Active CN218033923U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339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74370B (zh) 风冷冰箱
CN109751833B (zh) 多温区风冷酒柜
CN212109137U (zh) 风道组件及包括该风道组件的冰箱
KR100724445B1 (ko) 가정용 조립식 냉장고
CN218033923U (zh) 一种冰箱
CN111829259B (zh) 一种冰箱制冷系统
US10001316B2 (en) Freezer air tower and damper
CN107120894B (zh) 变容积冷冻冷藏风冷式制冷设备
CN218033924U (zh) 一种冰箱
CN218523825U (zh) 风道部件、箱胆组件及制冷设备
CN218348948U (zh) 一种变温风道组件和冰箱
EP4006458B1 (en) Refrigerator with obliquely arranged evaporator
CN111692797A (zh) 风冷冰箱
CN219037194U (zh) 卧式冷柜
CN220771597U (zh) 一种保鲜储物容器及冰箱
CN107120896B (zh) 蒸发器顶置式制冷设备
CN217817628U (zh) 冰箱
CN219318716U (zh) 制冷设备
CN212081743U (zh) 冷柜
CN219037291U (zh) 卧式冷柜
CN219037198U (zh) 制冷设备
CN219550913U (zh) 卧式冷柜
CN220959147U (zh) 一种抽屉、保鲜储物容器及冰箱
CN220250396U (zh) 冷藏设备
CN220017823U (zh) 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