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74370B - 风冷冰箱 - Google Patents

风冷冰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74370B
CN109974370B CN201910181351.XA CN201910181351A CN109974370B CN 109974370 B CN109974370 B CN 109974370B CN 201910181351 A CN201910181351 A CN 201910181351A CN 109974370 B CN109974370 B CN 1099743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reezing
duct
temperature
ai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8135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74370A (zh
Inventor
毛宝龙
张欢
杨发林
崔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8135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743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74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743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743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743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1/00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 F25D11/0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25D11/022Self-contained movable devices, e.g. domestic refrigerators with cooling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ith two or more evapo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25D17/065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with compartment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06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mount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冷冰箱,包括:冷冻内胆;变温内胆,设置在冷冻内胆下部;冷冻蒸发器;以及第一风道组件,设置在冷冻内胆的后壁,包括:分风部,用于分配从冷冻蒸发器送至送风分风道以及冷冻分风道的风量;挡风部,通过将挡风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至分风部内,以调整冷冻分风道与冷冻蒸发器之间连接的开度;风道部,内部形成有与变温间室连通的送风风道以及与冷冻间室连通的冷冻风道,送风风道与送风分风道相连,冷冻风道与冷冻分风道相连。通过设置包括挡风部的第一风道组件,以开闭冷冻分风道与冷冻蒸发器之间的连接,当变温间室需要冷量而冷冻间室不需要冷量时,关闭冷冻间室与冷冻蒸发器的连接,以实现节约能耗的目的。

Description

风冷冰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冻冷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冷冰箱。
背景技术
现有风冷冰箱的制冷系统一般包括两种形式,其中一种是冷冻间室和变温间室分别具有单独的送风循环制冷系统,而另一种则是利用一套送风循环制冷系统同时为冷冻间室和变温间室送风制冷。
对于利用一套送风循环制冷系统同时为冷冻间室和变温间室送风制冷的风冷冰箱,其如何调配各间室的进风情况,从而提高制冷系统的制冷效率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冷冻间室和变温间室共用一套送风循环制冷系统的情况下控制间室是否进风的风冷冰箱。
本发明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冷冻间室和变温间室共用一套送风循环制冷系统的情况下选择性控制单个间室是否进风的风冷冰箱。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冷冰箱,包括:冷冻内胆,其内部限定出冷冻间室;变温内胆,设置在冷冻内胆下部,其内部限定出变温间室;冷冻蒸发器,安装在冷冻内胆内,用于向冷冻间室以及变温间室提供冷量;以及第一风道组件,设置在冷冻内胆的后壁,包括:分风部,内部形成有分别与冷冻蒸发器连通的送风分风道以及冷冻分风道,用于分配从冷冻蒸发器送至送风分风道以及冷冻分风道的风量;挡风部,可运动地设置在分风部相背于冷冻蒸发器的一侧,通过将挡风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至分风部内,以调整冷冻分风道与冷冻蒸发器之间连接的开度;风道部,内部形成有与变温间室连通的送风风道以及与冷冻间室连通的冷冻风道,送风风道与送风分风道相连,冷冻风道与冷冻分风道相连。
可选地,分风部包括送风风扇,送风风扇为离心风扇,其设置在分风部内部并且与冷冻蒸发器连通;挡风部包括遮蔽挡板,与送风风扇的周向轮廓相配适,当挡风部插入分风部后,遮蔽挡板位于送风风扇的周向外侧,以将冷冻分风道与送风风扇之间的连接切断。
可选地,遮蔽挡板在送风分风道与送风风扇周向相对的位置形成有缺口,以使得当遮蔽挡板插入分风部后送风分风道仍然与冷冻蒸发器连通。
可选地,挡风部还包括:固定底板,与遮蔽挡板相接,并且开设有内表面带有螺纹的连接孔,固定底板还形成有套管;驱动基座,设置在送风风扇相背于冷冻蒸发器的一侧,在朝向送风风扇的方向安装有穿入连接孔并且与其相匹配的螺杆,并且驱动基座还形成有向送风风扇延伸的限位柱,限位柱穿入套管,驱动基座还安装有转轴电机,用于驱动螺杆转动,以带动固定底板在螺杆上沿与限位柱轴向平行的方向运动。
可选地,冷冻分风道为多个,并且冷冻分风道至少有一个朝远离变温内胆方向延伸。
可选地,冷冻内胆底部开设有与送风风道相接的第一送风口,用于向变温间室送风;变温内胆顶部开设有第二送风口;风冷冰箱还包括:风门组件,同时与第一送风口与第二送风口相接,用于启闭变温间室与冷冻蒸发器的连接。
可选地,风门组件包括:泡沫载体,其内部形成有风门安装腔,风门安装腔形成有与送风风道连通的第一安装口以及与变温间室连通的第二安装口;风门总成,安装在风门安装腔内,包括用于启闭送风风道与变温间室之间连接的风门以及用于驱动风门的风门电机。
可选地,风冷冰箱还包括:第二风道组件,设置在变温内胆的后壁,其内部形成有与变温间室连通的变温风道,并且变温风道与第二送风口相接,用于向变温间室送风。
可选地,变温内胆还在后壁开设有第一变温回风口;第二风道组件在底部还形成有变温回风盖板,变温回风盖板与变温内胆的后壁共同围成第一回风道,第一回风道与第一变温回风口连通。
可选地,冷冻内胆还在后壁底部开设有第二变温回风口;并且风冷冰箱还包括:第三风道组件,安装在变温内胆以及冷冻内胆后部,其内部形成有第二回风道;第二回风道的一端与第一变温回风口相接,另一端与第二变温回风口相接,用于使变温间室与冷冻蒸发器连通。
本发明的风冷冰箱,通过设置包括挡风部的第一风道组件,以开闭冷冻分风道与冷冻蒸发器之间的连接,当变温间室需要冷量而冷冻间室不需要冷量时,关闭冷冻间室与冷冻蒸发器的连接,以实现节约能耗的目的。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风冷冰箱,通过第一风道组件与风门组件的配合,以使得制冷系统同时具备向冷冻间室单独送风、向变温间室单独送风以及同时向以上两个间室送风的功能,以满足风冷冰箱在不同制冷情况下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在整体上降低能耗。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侧面剖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第一风冷系统部分部件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第一风冷系统局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第一风道组件部分部件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分风部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第一风道组件爆炸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挡风部以及送风风扇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挡风部爆炸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风门组件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风门组件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风冷冰箱的风门组件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风冷冰箱100,该风冷冰箱100可以包括:冷冻内胆101、冷藏内胆103、变温内胆105、第一风冷系统110以及第二风冷系统180。
冷冻内胆101,其内部限定出冷冻间室102。冷冻间室102具有向前的开口,并且高度大于长度以及宽度。冷藏内胆103,与冷冻内胆101并排设置,其内部限定出冷藏间室104,冷藏间室104具有向前的开口,并且其高度大于长度以及宽度。变温内胆105,设置在冷冻内胆101和冷藏内胆103下部,其内部限定出变温间室106。冷藏间室104的保藏温度可为2~9℃,或者可为4~7℃;冷冻间室102的保藏温度可为-22~-14℃,或者可为-20~16℃。变温间室106的温度范围一般在-14℃至-22℃。变温间室106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以储存合适的食物,或者作为保鲜储藏室。将冷冻间室102以及冷藏间室104并排布置在变温间室106顶部,变温间室106的宽度等于冷冻间室102和冷藏间室104的总和,使得变温间室106内可以存放大件食物,从而克服了对开门冰箱由于间室形状狭长而对存放食物形状有限制的问题。同时由于变温间室106的温度可调,使得其可以作为暂时缓解冷冻间室102或者冷藏间室104使用压力的中间缓冲间室。
第一风冷系统110,布置在冷冻间室102以及变温间室106内,用于向冷冻间室102以及变温间室106提供冷量。第二风冷系统180,设置在冷藏间室104内部,其具有单独的冷藏蒸发器以及独立的冷藏风道,用于向冷藏间室104提供冷量。本实施例利用冷冻蒸发器111同时向冷冻间室102以及变温间室106提供冷量,不仅可以减少风冷冰箱100蒸发器的数量,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而且,由于无需对冷冻间室102以及变温间室106分别设置独立的风道,从而简化了风冷冰箱100的风道布置结构,有效地增加了冰箱间室的容积。
第一风冷系统110可以包括:冷冻蒸发器111、第一风道组件112、风门组件117、第二风道组件118以及第三风道组件125。
冷冻蒸发器111,安装在冷冻内胆101内部,并且设置在由第一风道组件112与冷冻内胆101的后壁共同围成的换热腔113内,用于向冷冻间室102以及变温间室106提供冷量。第一风道组件112在与冷冻蒸发器111相邻的外表面处设置有第一隔热棉157,以防止在第一风道组件112在靠近冷冻蒸发器111的表面产生凝露。
第一风道组件112,设置在冷冻内胆101的后壁,与冷冻内胆101的后壁共同围成用于放置冷冻蒸发器111的换热腔113。
第一风道组件112在内部形成有与换热腔113连通的送风风道114,用于向变温间室106送风。此外,第一风道组件112还形成有送风分风道153,送风分风道153与送风风道114相接,送风分风道153用于分配从冷冻蒸发器111进入送风风道114的风量。第一风道组件112还在内部形成有与换热腔113连通的冷冻风道127,用于向冷冻间室102送风。此外,第一风道组件112还形成有冷冻分风道154,冷冻分风道154与冷冻风道127相接,冷冻分风道154用于分配从冷冻蒸发器111进入冷冻风道127的风量。
第一风道组件112可以包括:分风部148、挡风部159以及风道部149。
分风部148,设置在第一风道组件112的中部且位于冷冻蒸发器111的上方,内部形成有分别与所述冷冻蒸发器111连通的送风分风道153以及冷冻分风道154,用于分配从冷冻蒸发器111送至冷冻间室102以及变温间室106的风量。分风部148与冷冻内胆101的后壁之间形成有狭长的空间,该空间与冷冻蒸发器111相连通。分风部148可以包括分风外壳150以及送风风扇155。
分风外壳150,内部形成有风扇放置腔151,并且开设有吸风口152,吸风口152位于分风外壳150朝向冷冻内胆101后壁的表面上,用于将风扇放置腔151与冷冻蒸发器111连通。
送风风扇155,其设置在分风部148内部并且安装在风扇放置腔151内,送风风扇155与冷冻蒸发器111连通且其进风方向朝向吸风口152。本实施例中送风风扇155为离心风扇。离心风扇具有送风量大、送风距离远等优点,可以满足同时向冷冻间室102以及变温间室106送风的要求。分风部148还可以包括泡沫支撑件156,其形成有风扇安装槽,用于放置分风外壳150。
分风外壳150内还形成有分别与风扇放置腔151连通的送风分风道153以及冷冻分风道154,送风分风道153与送风风道114相接,冷冻分风道154与冷冻风道127相接。其中冷冻分风道154为多个,并且冷冻分风道154至少有一个朝远离变温内胆105方向延伸,也即向冷冻内胆101的顶壁延伸。送风分风道153以及冷冻分风道154的进风风向与送风风扇155的周向相对,并且送风分风道153以及冷冻分风道154的进风面积不同,以使得从送风风扇155排出的风量按照一定比例分别进入送风分风道153以及冷冻分风道154。
送风分风道153的进风面积占全部进风面积的比例可以为20%至70%。优选地,该比例可以为30%至60%。更优选地,该比例可以为40%至50%。
朝远离变温内胆105方向延伸的冷冻分风道154的进风面积占全部进风面积的比例可以为20%至70%。优选地,该比例可以为30%至60%。更优选地,该比例可以为40%至50%。
朝向变温内胆105方向延伸的冷冻分风道154的进风面积占全部进风面积的比例可以为0%至10%。优选地,该比例可以为2%至8%。更优选地,该比例可以为4%至6%。
上述各分风道的进风面积占全部进风面积的比例是由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理论计算以及实验验证得出的最佳分配比例,通过设定上述各分风道的进风面积占全部进风面积的比例,可以使风冷冰箱100各间室之间以及间室内部不同区域所分配得到的冷量得到优化,从整体上提高系统制冷效率,同时起到了节约能耗的效果。
挡风部159,可运动地设置在分风部148相背于冷冻蒸发器111的一侧,通过将挡风部159的至少一部分插入至分风部148内,以调整冷冻分风道154与冷冻蒸发器111之间连接的开度。挡风部159可以包括遮蔽挡板160,与送风风扇155的周向轮廓相配适,当挡风部159插入分风部148后,遮蔽挡板160位于送风风扇155的周向外侧,以将冷冻分风道154与送风风扇155之间的连接切断,也即遮蔽挡板160将冷冻分风道154的分风口封闭。
遮蔽挡板160可以仅遮蔽部分冷冻分风道154或者仅遮蔽多个冷冻分风道154中的几个,以达到控制出风位置以及控制出风量的目的。例如,遮蔽挡板160将冷冻分风道154分风口的一部分遮挡,使得冷冻分风道154的进风面积变小,从而起到改变冷冻分风道154进风量的目的。又例如,遮蔽挡板160仅遮挡多个冷冻分风道154中的几个,使得部分特定方向的冷冻分风道154仍然可以与送风风扇155连通,以起到控制冷风从特定位置进入至冷冻间室102的目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遮蔽挡板160同样可以遮挡送风分风道153,而仅遮挡多个冷冻分风道154中的几个,以单独控制冷冻间室102的进风情况。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遮蔽挡板160在送风分风道153与送风风扇155周向相对的位置形成有缺口,以使得当遮蔽挡板160插入分风部148后送风分风道153仍然与冷冻蒸发器111连通。当出现变温间室106需要制冷而冷冻间室102无需制冷的情况时,通过将遮蔽挡板160插入分风部148以切断冷冻分风道154与送风风扇155之间的连接,从而防止冷量传入至冷冻间室102,达到节约能耗的目的。
挡风部159还可以包括固定底板161以及驱动基座164。
固定底板161,其形状可以为圆盘状,并且与遮蔽挡板160相接,并且开设有内表面带有螺纹的连接孔162,固定底板161还形成有套管163,套管163位于固定底板161的周向外侧并且朝向送风风扇155延伸。
驱动基座164,设置在分风部148相背于冷冻蒸发器111的一侧,在朝向送风风扇155的方向安装有穿入连接孔162并且与其相匹配的螺杆165。并且驱动基座164还形成有向分风部148延伸的限位柱167,限位柱167穿入套管163。驱动基座164还安装有转轴电机166,用于驱动螺杆165转动,以带动固定底板161在螺杆165上沿与限位柱167轴向平行的方向运动。
当固定底板161运动至螺杆165靠近分风部148的一端时,遮蔽挡板160插入分风部148并且将冷冻分风道154与送风风扇155之间的连接完全切断,此时冷风无法进入至冷冻分风道154,也即此时冷冻蒸发器111不对冷冻间室102进行制冷。当固定底板161运动至螺杆165远离分风部148的一端时,遮蔽挡板160从分风部148抽出并且将冷冻分风道154与送风风扇155之间的连接完全打开,此时冷风可以进入至冷冻分风道154,也即此时冷冻蒸发器111对冷冻间室102进行制冷。当固定底板161运动至螺杆165的两端之间时,遮蔽挡板160插入分风部148并且将冷冻分风道154与送风风扇155之间的连接部分切断,此时冷风可以进入至冷冻分风道154,但是冷冻分风道154的进风风量小于冷冻分风道154与送风风扇155之间的连接完全打开时的风量。
风道部149,与分风部148相接,内部形成有分别与分风部148连通的送风风道114以及冷冻风道127,送风风道114与送风分风道153相连,冷冻风道127与冷冻分风道154相连,送风风道114用于向变温间室106送风,冷冻风道127用于向冷冻间室102送风。送风风道114从分风部148朝向变温内胆105方向延伸,也即向冷冻内胆101的底部延伸,并且与开设在冷冻内胆101底部的第一送风口115相接。风道部149在靠近冷冻间室102的一侧设置有第二隔热棉158,以防止在风道部149表面产生凝露。
冷冻风道127可以为多个,以使得向冷冻间室102送入的冷风均匀分布,其中第一风道组件112内至少形成有一个朝远离变温内胆105方向延伸的冷冻风道127。设置朝远离变温内胆105方向延伸的冷冻风道127可以使得冷气从较高的位置进入冷冻间室102内部,使得冷气与食物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以提高制冷效率。
第一风道组件112还开设有多个与冷冻风道127相适配的制冷送风口128,多个制冷送风口128均匀分布在第一风道组件112上。当冷冻风道127为多个时,每个冷冻风道127至少包含一个制冷送风口128。
第一风道组件112上还开设有多个位于其底部的第一冷冻回风口129,用于将冷冻间室102与换热腔113连通。与食物换热结束后的空气从第一冷冻回风口129回到换热腔113,以与冷冻蒸发器111进行换热,进而对冷冻间室102进行循环制冷。
风门组件117,安装在冷冻内胆101与变温内胆105之间的发泡层内,同时与开设在冷冻内胆101底部的第一送风口115以及开设在变温内胆105顶部的第二送风口116相接,以分别与送风风道114以及变温间室106连通,用于开启或者关闭送风风道114与变温间室106之间的连接。利用风门组件117控制开闭变温间室106与冷冻蒸发器111之间的连接,同时利用第一风道组件112内的挡风部159控制开闭冷冻间室102与冷冻蒸发器111之间的连接,可以实现当冷冻蒸发器111同时向冷冻间室102以及变温间室106提供冷量时,冷冻间室102与变温间室106的独立送风效果。风门组件117可以包括:泡沫载体130、风门总成131以及对接端子146。
泡沫载体130,安装在冷冻内胆101与变温内胆105之间的发泡层内,其内部形成有用于安装风门总成131的风门安装腔132,风门安装腔132形成有与送风风道114连通的第一安装口133以及与变温间室106连通的第二安装口134。第一安装口133与第一送风口115相接,第二安装口134与第二送风口116相接。泡沫载体130还在底部形成有定位槽144,并且泡沫载体130还可以包括与定位槽144相配适的端子泡沫盖145。由于风门组件117整体安装在发泡层内,因此采用泡沫载体130作为安装风门总成131以及对接端子146的载体,可以方便固定风门总成131以及对接端子146的安装位置。
泡沫载体130在其顶部以及底部分别形成有与冷冻内胆101底部以及变温内胆105顶部相配适的定位结构137,用于固定泡沫载体130在发泡层内的位置。此外,泡沫载体130的顶部以及底部表面分别粘贴有密封海绵138,密封海绵138分别在与第一安装口133以及第二安装口134相对的位置开设有安装孔139。密封海绵138与定位结构137的配合,以分别对泡沫载体130与冷冻内胆101底部之间以及泡沫载体130与变温内胆105顶部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密封海绵138还在位于泡沫载体130的顶部以及底部的安装孔139处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40。通过密封海绵138与第一密封圈140的配合,以对泡沫载体130与冷冻内胆101底部之间以及泡沫载体130与变温内胆105顶部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风门总成131,安装在风门安装腔132内,包括用于启闭送风风道114与变温间室106之间连接的风门135以及用于驱动风门135的风门电机136。风门总成131的进风口147安装在第一送风口115在泡沫载体130上的垂直投影内,以使得风门总成131的送风截面积最大化,此外也可以防止在风门135处积水结冰,同时当后期风门总成131需要维修时,可以直接通过第一送风口115将风门总成131取出。
风门组件117还可以包括第二密封圈141,设置在风门总成131与泡沫载体130之间的缝隙内。第三密封圈142,套接在风门电机136上,以起到对风门电机136密封、减震的作用。第四密封圈143,设置在风门总成131的进风口147处,以对风门总成131的进风口147进行密封。
对接端子146,对接端子146安装在定位槽144内并且与风门电机136相连,以向风门电机136发送驱动信号。将对接端子146安装在定位槽144内可以使得在箱体预装时将对接端子146与风门总成131对接到位,并且在后期出现需要维修作业时便于维修拆卸时插拔对接端子146。
第二风道组件118,设置在变温内胆105的后壁,其内部形成有与变温间室106连通的变温风道119,并且变温风道119与第二送风口116相接,用于向变温间室106送风。第二风道组件118上还开设有多个与变温风道119相适配的变温送风口120,多个变温送风口120均匀分布在第二风道组件118上。
变温内胆105还在后壁开设有第一变温回风口121,第二风道组件118在底部还形成有变温回风盖板122,变温回风盖板122与变温内胆105的后壁共同围成第一回风道123,第一回风道123与第一变温回风口121连通。
第三风道组件125,安装在变温内胆105以及冷冻内胆101后部,其内部形成有第二回风道126。冷冻内胆101还在后壁底部开设有第二变温回风口124,第二回风道126的一端与第一变温回风口121相接,另一端与第二变温回风口124相接,用于使变温间室106与冷冻蒸发器111连通。与食物换热结束后的空气从第二变温回风口124回到换热腔113,以与冷冻蒸发器111进行换热,进而对变温间室106进行循环制冷。
当变温间室106需要单独制冷时,风冷冰箱100制冷系统的送风控制方法以及风路循环路径如下:
变温间室106单独制冷的送风控制方法包括:
转轴电机166带动驱动螺杆165转动,以带动固定底板161运动至螺杆165靠近分风部148的一端,遮蔽挡板160插入分风部148并且将冷冻分风道154与送风风扇155之间的连接完全切断,以关闭冷冻间室102与冷冻蒸发器111之间的连通;开启风门组件117,以开启变温间室106与冷冻蒸发器111之间的连通。
变温间室106制冷时的风路循环路径为:
空气在换热腔113与冷冻蒸发器111进行换热后,由送风风扇155(离心风扇)吸入至分风部148;从送风风扇155周向排出至送风分风道153,并从送风分风道153进入与其相接的送风风道114,之后经由安装在冷冻内胆101与变温内胆105之间的风门组件117进入至变温风道119,最后通过开设在变温风道119上的变温送风口120进入至变温间室106;在变温间室106与食物换热结束后的空气通过第一回风道123以及第二回风道126回到换热腔113,与冷冻蒸发器111进行换热后进入下一次循环。
当冷冻间室102需要单独制冷时,风冷冰箱100制冷系统的送风控制方法以及风路循环路径如下:
冷冻间室102单独制冷的送风控制方法包括:
转轴电机166带动驱动螺杆165转动,以带动固定底板161运动至螺杆165远离分风部148的一端,遮蔽挡板160从分风部148抽出并且将冷冻分风道154与送风风扇155之间的连接完全开启,以使得冷冻间室102与冷冻蒸发器111连通;关闭风门组件117,以关闭变温间室106与冷冻蒸发器111之间的连通。
冷冻间室102制冷时的风路循环路径为:
空气在换热腔113与冷冻蒸发器111进行换热后,由送风风扇155(离心风扇)吸入至分风部148;从送风风扇155周向排出至冷冻分风道154,并从冷冻分风道154进入与其相接的冷冻风道127,之后经由设置在冷冻风道127上的制冷送风口128进入至冷冻间室102;在冷冻间室102与食物换热结束后的空气从设置在第一风道组件112底部的第一冷冻回风口129回到换热腔113,与冷冻蒸发器111进行换热后进入下一次循环。
当变温间室106与冷冻间室102需要同时制冷时,风冷冰箱100制冷系统的送风控制方法以及风路循环路径如下:
变温间室106与冷冻间室102同时制冷的送风控制方法包括:
转轴电机166带动驱动螺杆165转动,以带动固定底板161运动至螺杆165远离分风部148的一端,遮蔽挡板从160分风部148抽出并且将冷冻分风道154与送风风扇155之间的连接完全开启,以使得冷冻间室102与冷冻蒸发器111连通;开启风门组件117,以开启变温间室106与冷冻蒸发器111之间的连通。
调整变温间室106与冷冻间室102风量分配的方法包括:
预设送风分风道153以及冷冻分风道154的进风面积占全部进风面积的比例,以固定各间室风量分配比例;转轴电机166带动驱动螺杆165转动,以带动固定底板161向螺杆165靠近分风部148的一端运动,通过调节遮蔽挡板160插入分风部148的程度,将冷冻分风道154与送风风扇155之间的连接部分切断,以调整送风分风道153以及冷冻分风道154的进风面积占全部进风面积的比例,达到调整变温间室106与冷冻间室102风量分配的目的。
变温间室106制冷的风路循环路径为:
空气在换热腔113与冷冻蒸发器111进行换热后,由送风风扇155(离心风扇)吸入至分风部148;从送风风扇155周向排出至送风分风道153,并从送风分风道153进入与其相接的送风风道114,之后经由安装在冷冻内胆101与变温内胆105之间的风门组件117进入至变温风道119,最后通过开设在变温风道119上的变温送风口120进入至变温间室106;在变温间室106与食物换热结束后的空气通过第一回风道123以及第二回风道126回到换热腔113,与冷冻蒸发器111进行换热后进入下一次循环。
冷冻间室102制冷的风路循环路径为:
空气在换热腔113与冷冻蒸发器111进行换热后,由送风风扇155(离心风扇)吸入至分风部148;从送风风扇155周向排出至冷冻分风道154,并从冷冻分风道154进入与其相接的冷冻风道127,之后经由设置在冷冻风道127上的制冷送风口128进入至冷冻间室102;在冷冻间室102与食物换热结束后的空气从设置在第一风道组件112底部的第一冷冻回风口129回到换热腔113,与冷冻蒸发器111进行换热后进入下一次循环。
本发明的风冷冰箱100,通过设置包括挡风部159的第一风道组件112,以开闭冷冻分风道154与冷冻蒸发器111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当变温间室106需要冷量而冷冻间室102不需要冷量时,关闭冷冻间室102与冷冻蒸发器111的连接,以实现节约能耗的目的。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风冷冰箱100,通过第一风道组件112与风门组件117的配合,以使得制冷系统同时具备向冷冻间室102单独送风、向变温间室106单独送风以及同时向以上两个间室送风的功能,以满足风冷冰箱100在不同制冷情况下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在整体上降低能耗。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8)

1.一种风冷冰箱,包括:
冷冻内胆,其内部限定出冷冻间室;
变温内胆,设置在所述冷冻内胆下部,其内部限定出变温间室;
冷冻蒸发器,安装在所述冷冻内胆内,用于向所述冷冻间室以及所述变温间室提供冷量;以及
第一风道组件,设置在所述冷冻内胆的后壁,包括:
分风部,内部形成有分别与所述冷冻蒸发器连通的送风分风道以及冷冻分风道,用于分配从所述冷冻蒸发器送至所述送风分风道以及所述冷冻分风道的风量;
挡风部,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分风部相背于所述冷冻蒸发器的一侧,通过将所述挡风部的至少一部分插入至所述分风部内,以调整所述冷冻分风道与所述冷冻蒸发器之间连接的开度;
风道部,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变温间室连通的送风风道以及与所述冷冻间室连通的冷冻风道,所述送风风道与所述送风分风道相连,所述冷冻风道与所述冷冻分风道相连;
所述冷冻内胆底部开设有与所述送风风道相接的第一送风口,用于向所述变温间室送风;
所述变温内胆顶部开设有第二送风口;
所述风冷冰箱还包括:风门组件,同时与所述第一送风口与所述第二送风口相接,用于启闭所述变温间室与所述冷冻蒸发器的连接;
所述风门组件包括:
泡沫载体,其内部形成有风门安装腔,所述风门安装腔形成有与所述送风风道连通的第一安装口以及与所述变温间室连通的第二安装口;
风门总成,安装在所述风门安装腔内,包括用于启闭所述送风风道与所述变温间室之间连接的风门以及用于驱动所述风门的风门电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冰箱,其中,
所述分风部包括送风风扇,所述送风风扇为离心风扇,其设置在所述分风部内部并且与所述冷冻蒸发器连通;
所述挡风部包括遮蔽挡板,与所述送风风扇的周向轮廓相配适,当所述挡风部插入所述分风部后,所述遮蔽挡板位于所述送风风扇的周向外侧,以将所述冷冻分风道与所述送风风扇之间的连接切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冰箱,其中,
所述遮蔽挡板在所述送风分风道与所述送风风扇周向相对的位置形成有缺口,以使得当所述遮蔽挡板插入所述分风部后所述送风分风道仍然与所述冷冻蒸发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冰箱,其中所述挡风部还包括:
固定底板,与所述遮蔽挡板相接,并且开设有内表面带有螺纹的连接孔,所述固定底板还形成有套管;
驱动基座,设置在所述送风风扇相背于所述冷冻蒸发器的一侧,在朝向所述送风风扇的方向安装有穿入所述连接孔并且与其相匹配的螺杆,并且所述驱动基座还形成有向所述送风风扇延伸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穿入所述套管,所述驱动基座还安装有转轴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螺杆转动,以带动所述固定底板在所述螺杆上沿与所述限位柱轴向平行的方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冷冰箱,其中,
所述冷冻分风道为多个,并且所述冷冻分风道至少有一个朝远离所述变温内胆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冰箱,其中所述风冷冰箱还包括:
第二风道组件,设置在所述变温内胆的后壁,其内部形成有与所述变温间室连通的变温风道,并且所述变温风道与所述第二送风口相接,用于向所述变温间室送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冷冰箱,其中,
所述变温内胆还在后壁开设有第一变温回风口;
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在底部还形成有变温回风盖板,所述变温回风盖板与所述变温内胆的后壁共同围成第一回风道,所述第一回风道与所述第一变温回风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冷冰箱,其中,
所述冷冻内胆还在后壁底部开设有第二变温回风口;并且所述风冷冰箱还包括:
第三风道组件,安装在所述变温内胆以及所述冷冻内胆后部,其内部形成有第二回风道;
所述第二回风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变温回风口相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变温回风口相接,用于使所述变温间室与所述冷冻蒸发器连通。
CN201910181351.XA 2019-03-11 2019-03-11 风冷冰箱 Active CN1099743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81351.XA CN109974370B (zh) 2019-03-11 2019-03-11 风冷冰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81351.XA CN109974370B (zh) 2019-03-11 2019-03-11 风冷冰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74370A CN109974370A (zh) 2019-07-05
CN109974370B true CN109974370B (zh) 2020-12-04

Family

ID=67078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81351.XA Active CN109974370B (zh) 2019-03-11 2019-03-11 风冷冰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743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0885A (zh) * 2019-09-06 2021-03-09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商用风冷冷柜
CN112460887A (zh) * 2019-09-06 2021-03-09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商用立式冷柜
CN111271922B (zh) * 2020-02-20 2021-08-27 海信(山东)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
CN114688796B (zh) * 2020-12-28 2023-08-15 贵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 冷藏冷冻装置
CN115479436B (zh) * 2021-05-31 2024-05-14 重庆海尔制冷电器有限公司 风道组件、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N114674105B (zh) * 2022-03-09 2024-04-05 海信冰箱有限公司 一种冰箱及其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002485U (zh) * 2015-08-28 2016-01-27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CN106440629A (zh) * 2016-12-03 2017-02-22 广东奥马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多层次风道出风系统
CN106524634A (zh) * 2016-10-11 2017-03-22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及用于冰箱的风道背板
CN207922662U (zh) * 2017-12-28 2018-09-28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风冷式制冷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7922B2 (ja) * 2012-09-03 2017-03-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冷蔵庫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002485U (zh) * 2015-08-28 2016-01-27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CN106524634A (zh) * 2016-10-11 2017-03-22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冰箱及用于冰箱的风道背板
CN106440629A (zh) * 2016-12-03 2017-02-22 广东奥马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多层次风道出风系统
CN207922662U (zh) * 2017-12-28 2018-09-28 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 风冷式制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74370A (zh) 2019-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74370B (zh) 风冷冰箱
CN107192198B (zh) 冰箱
KR101328959B1 (ko) 음식물 보관기기
KR101390448B1 (ko) 냉장고
CN107270618B (zh) 冰箱
CN111609619B (zh) 回风口形成于箱体两侧壁的冰箱
US10001316B2 (en) Freezer air tower and damper
CN111692797A (zh) 风冷冰箱
CN106895639B (zh) 多温区风冷式制冷设备
CN108507257B (zh) 风冷式制冷设备
CN107218758B (zh) 冰箱
KR100259920B1 (ko) 냉장고의냉기공급장치
CN216924872U (zh) 冰箱
CN111692798A (zh) 风冷冰箱
KR101645731B1 (ko) 냉장고
CN107120896B (zh) 蒸发器顶置式制冷设备
CN107120893B (zh) 变容积独立送风式制冷设备
CN108613452B (zh) 风冷式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7120892B (zh) 变容积风冷式制冷设备
CN214536997U (zh) 冷藏冷冻装置
CN212081743U (zh) 冷柜
CN219318743U (zh) 冰箱
CN107120898B (zh) 蒸发器底置式制冷设备
CN107120897B (zh) 多温区制冷设备
CN107014136B (zh) 冷冻冷藏容积可调式风冷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Applicant after: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Ltd.

Applicant after: Haier Zhijia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101 Haier Industrial Park, Haier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Qingdao, China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ER REFRIGERATOR Co.,Ltd.

Applicant before: Qingdao Haier Joint Stock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