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30741U - 便携式风扇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30741U
CN218030741U CN202222295241.6U CN202222295241U CN218030741U CN 218030741 U CN218030741 U CN 218030741U CN 202222295241 U CN202222295241 U CN 202222295241U CN 218030741 U CN218030741 U CN 2180307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shell
air inlet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9524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加华
刘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307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307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式风扇,包括第一风扇主体以及第二风扇主体,第一风扇主体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一风扇,第一外壳设有第一进风部以及与第一进风部连通的第一出风部,第一风扇设置于第一进风部,第二风扇主体包括第二外壳和第二风扇,第二外壳具有厚度方向,第二外壳设有第二进风部以及与第二进风部连通的第二出风部,第二风扇设置于第二进风部,第二外壳的一端沿厚度方向叠设于第一外壳上,并与第一外壳转动连接,第二外壳的转动轴线与厚度方向一致,第二外壳与第一外壳可相对转动至展开状态,或者相对转动至叠合状态。在收纳时,第二外壳与第一外壳转动至叠合状态,缩短便携式风扇的总长度,便于携带,此外,还可实现多角度出风。

Description

便携式风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风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携式风扇。
背景技术
在炎热的夏天,人们在外出活动时通常需要使用风扇进行降温。在现有技术中,如专利CN208431181U公开了一种手持风扇,包括风扇壳体,该风扇壳体上设置有风扇罩和风扇手柄,风扇罩包括进风罩和出风罩,风扇罩内部设有扇叶组和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安装在风扇罩的内侧壁中心处,该扇叶组安装在驱动电机上并与驱动电机驱动连接,该手持风扇的风扇罩直接与风扇手柄固定连接,不便于进行转动叠合收纳;另外风扇罩上的进风口与出风口相对设置,出风角度单一,不能很好地对出风范围进行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便携式风扇,以改善以上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风扇,包括第一风扇主体以及第二风扇主体,第一风扇主体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一风扇,第一外壳设有第一进风部以及与第一进风部连通的第一出风部,第一风扇设置于第一进风部,第二风扇主体包括第二外壳和第二风扇,第二外壳具有厚度方向,第二外壳设有第二进风部以及与第二进风部连通的第二出风部,第二风扇设置于第二进风部,第二外壳的一端沿厚度方向叠设于第一外壳上,并与第一外壳转动连接,第二外壳的转动轴沿厚度方向设置,第二外壳与第一外壳可相对转动至展开状态,或者相对转动至叠合状态。
本申请提供的便携式风扇,通过将第二外壳的一端沿厚度方向叠设于第一外壳上,在收纳时,用户能够将第二外壳与第一外壳相对转动至叠合状态,第二外壳与第一壳体在厚度方向叠合,从而缩短便携式风扇的总长度,便于携带,同时,可通过转动第一外壳和/或第二外壳,以改变第一出风部和/或第二出风部的出风角度,实现便携式风扇的多角度出风,当第一外壳与第二外壳完全转动至最大展开状态时,便携式风扇具有最大的出风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风扇在叠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便携式风扇在最大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如图1所示的便携式风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如图3所示的便携式风扇中的第二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风扇在叠合状态下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如图3所示的便携式风扇中的第一外壳、第二外壳以及锁止机构在拆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风扇100,便携式风扇100可以是手持式风扇或挂脖式风扇。
在本实施例中,便携式风扇100包括第一风扇主体110以及第二风扇主体120,第一风扇主体110与第二风扇主体120的结构可以大致相同。第一风扇主体110包括第一外壳111和第一风扇112,第一外壳111设有第一进风部1111以及与第一进风部1111连通的第一出风部1112,第一风扇112设置于第一进风部1111。具体地,第一外壳111大致呈矩形体状,第一外壳111包括第一底壳1114和第一侧壳1113,第一侧壳1113围设于第一底壳1114的边缘。第一外壳111还包括第一顶壳1115,第一顶壳1115与第一底壳1114相对设置,第一侧壳1113连接于第一底壳1114与第一顶壳1115之间,三者共同限定形成腔体结构,腔体结构用于安装风扇、电路板等结构,第一顶壳1115或第一底壳1114可以与第一侧壳1113为一体成型结构。
请参阅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部1112设置于第一侧壳1113,具体地,第一出风部1112包括第一出风口1131以及第二出风口1132,第一出风口1131以及第二出风口1132分别设置于第一侧壳1113的相对两侧,第一出风口1131以及第二出风口113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出风口1131可以大致沿第一外壳111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第二出风口1132也可以大致沿第一外壳111的长度方向设置。这样可以从第一侧壳1113的两侧进行出风,以能够从不同的方向向用户送风。此外,也可以仅在第一外壳111的一侧设置出风口,或者将第一出风部1112设置于第一底壳1114和/或第一顶壳111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风部1111包括第一风腔1143、设于第一顶壳1115的第一进风口1141以及设于第一底壳1114的第二进风口1142,第一风腔1143连通第一进风口1141以及第二进风口1142,第一风腔1143形成于第一顶壳1115与第一底壳1114之间,并可以邻近于第一外壳111的转动连接处设置,第一风扇112安装于第一风腔1143内。第一风扇112在工作时,可以将外部的空气同时从第一进风口1141和第二进风口1142大量吸入,并形成快速的气流,形成的快速气流快速地从第一出风部1112流出。此外,也可以仅在第一顶壳1115或第一底壳1114设置进风口,或者,也可以将进风口设置于第一侧壳1113上。第一进风口1141和第二进风口114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第一进风口1141和第二进风口1142可以设置为孔径较小的防尘孔结构,这样不仅可以起到进风的作用,而且可以起到防尘的作用。此外,也可以在第一进风口1141和第二进风口1142设置过滤网来进行防尘。
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壳111内设有第一风道115,第一风道115连通第一进风部1111和第一出风部1112,第一风扇主体110包括第一导风件161,第一导风件117包括两个第一导风面1161,两个第一导风面1161之间的间距朝远离第一风扇112的方向逐渐增大,并将第一风道115分隔为第一风路1151以及第二风路1152,第一风路1151连通第一出风口1131,第二风路1152连通第二出风口1132。通过将两个第一导风面116在第一风道115内直接间隔设置形成两个风路,这样可以降低风道设置的难度,便于成型风道,并可以将第一风扇112形成的气流从第一外壳111的不同侧导出。
示例性地,第一导风件117包括第一导风隔板1171以及第二导风隔板1172,第一导风隔板1171靠近第一风扇112的一端与第二导风隔板1172靠近第一风扇112的一端连接,第一导风隔板1171与第二导风隔板1172呈夹角设置,并均沿直线方向延伸,两个第一导风面116分别位于第一导风隔板1171以及第二导风隔板1172上。这样风扇产生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一导风隔板1171以及第二导风隔板1172的连接处进行被分隔成两路气流,两路气流可以分别沿着第一风路1151以及第二风路1152流动,并各自从第一出风口1131以及第二出风口1132吹出。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导风件161也可以为三棱柱结构,两个第一导风面1161为其中的两个侧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风路1152的容积大于第一风路1151的容积,第二风路1152内设有导风片1173,导风片1173为薄片体结构,导风片1173与第一导风隔板1171以及第二导风隔板1172间隔。导风片1173可以改变靠近风扇位置处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防止风全部往远离风扇的方向吹出,风扇吹出的气流可以朝基本垂直于第一外壳111的侧壁的方向吹出,并通过两个第一导风面1161分别从不同的风路吹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风扇主体120包括第二外壳121和第二风扇122,第二外壳121大致呈矩形体状,第二外壳121的尺寸和形状可以与第一外壳111的尺寸和形状基本相同,例如,两者的长度、宽度以及厚度均可以基本相同,此外,也可以具有差异。第二外壳121具有厚度方向X,第二外壳121设有第二进风部1211以及与第二进风部1211连通的第二出风部1212,第二风扇122设置于第二进风部1211。第二外壳121的一端沿厚度方向X叠设于第一外壳111上,并与第一外壳111转动连接,第二外壳121以及第一外壳111的转动轴大致沿厚度方向X设置,第二外壳121与第一外壳111可相对转动至展开状态,或者相对转动至叠合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叠设”可以是指结构1的表面与结构2的表面相贴合设置,或结构1的表面与结构2的表面相对间隔,例如,第二外壳121的一端的表面与第一底壳1114的底壁相贴合,或者相对间隔。当第二外壳121与第一外壳111转动至展开状态时,第一外壳111与第二外壳121之间形成夹角,夹角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80°,如图2所示,当第二外壳121与第一外壳111完全转动至最大展开状态时,第二外壳121与第一外壳111之间的夹角大致等于180°,此时,便携式风扇100具有最长的总长度。
“叠合状态”是指第一外壳111的两端叠设于第二外壳121的表面上。如图1所示,在叠合状态时,第一外壳111与第二外壳121之间的夹角可以大致等于0°,其中,第一底壳1114沿厚度方向X的投影基本可全部落在第二外壳121的表面上,此时,便携式风扇100具有最短的总长度。第一外壳111可以相对于第二外壳121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转动,其可以沿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转动,便于用户从不同的方向将第一外壳111与第二外壳121相对转动至展开状态或叠合状态。
请参阅图2和图3,第二外壳121包括第二底壳1214以及第二侧壳1213,第二底壳1214转动连接于第一底壳1114,第二侧壳1213围设于第二底壳1214的边缘,第二出风部1212设置于第二侧壳1213。第二外壳121还包括第二顶壳1215,第二顶壳1215与第二底壳1214相对设置,第二侧壳1213连接于第二底壳1214与第二顶壳1215之间,三者共同限定形成腔体结构,第二顶壳1215或第二底壳1214可以与第二侧壳1213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出风部1212设置于第二侧壳1213,具体地,第二出风部1212包括第三出风口1231以及第四出风口1232,第三出风口1231以及第四出风口1232分别设置于第二侧壳1213的相对两侧。第三出风口1231以及第四出风口123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三出风口1231可以大致沿第二外壳121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第四出风口1232也可以大致沿第二外壳121的长度方向设置。这样可以从第二侧壳1213的两侧进行出风,以能够从不同的方向向用户送风。第一外壳111与第二外壳121呈叠合状态时,第三出风口1231与第一出风口1131位于便携式风扇100的一侧,以共同向便携式风扇100的同一侧出风,第四出风口1232与第二出风口1132位于便携式风扇100的另一侧,以共同向便携式风扇100的另一侧出风。相应地,第一外壳111与第二外壳121完全呈最大展开状态时,第三出风口1231与第二出风口1132位于便携式风扇100的一侧,第四出风口1232与第一出风口1131位于便携式风扇100的另一侧。此外,也可以仅在第一外壳111的一侧设置出风口,或者将第一出风部1112设置于第一底壳1114和/或第一顶壳1115。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进风部1211包括第二风腔1242、设于第二顶壳1215的第三进风口1241以及设于第二底壳1214的第四进风口1243,第二风腔1242连通第三进风口1241以及第四进风口1243,第二风腔1242位于第二顶壳1215与第二底壳1214之间,并可以邻近于第一外壳111与第二外壳121的转动连接处设置。第二风扇122安装于第二风腔1242内。第一风扇112在工作时,可以将外部的空气同时从第三进风口1241和第四进风口1243大量吸入,并形成快速的气流,形成的快速气流快速地从第二出风部1212流出。此外,也可以仅在第一顶壳1115或第一底壳1114设置进风口,或者,也可以将进风口设置于第一侧壳1113上。第三进风口1241以及第四进风口124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第三进风口1241以及第四进风口1243可以设置为孔径较小的防尘孔结构,这样可以起到防尘的作用。此外,也可以在第三进风口1241以及第四进风口1243设置过滤网来进行防尘。
在叠合状态,第一进风口1141、第二进风口1142、第四进风口1243以及第三进风口1241沿厚度方向X依次设置,在展开到一定程度时,第二进风口1142与第二底壳1214相互错位,第四进风口1243与第一底壳1114相互错位。这样可以避免在部分展开状态下,进风口被阻挡而影响进风量。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外壳121设有第二风道125,第二风道125连通第二进风部1211和第二出风部1212,第二风扇主体120包括第二导风件127,第二导风件127包括两个第二导风面1261,两个第二导风面1261之间的间距朝远离第二风扇122的方向逐渐增大,并将第二风道125分隔为第三风路1251以及第四风路1252。第三风路1251连通第三出风口1231,第四风路1252连通第四出风口1232。通过将两个第二导风面126在第二风道125内间隔设置形成两个风路,这样可以降低风道设置的难度,便于成型风道,并可以将第二风扇122形成的气流从第二外壳121的不同侧导出。
示例性地,第二导风件127包括第三导风隔板1271以及第四导风隔板1272,第三导风隔板1271靠近第二风扇122的一端与第四导风隔板1272靠近第二风扇122的一端连接,第三导风隔板1271与第四导风隔板1272呈夹角设置,并均沿直线方向延伸,两个第二导风面1261分别位于第三导风隔板1271以及第四导风隔板1272上。这样风扇产生的气流可以通过第三导风隔板1271与第四导风隔板1272的连接处进行被分隔成两路气流,两路气流可以分别沿着第三风路1251以及第四风路1252流动,并各自从第三出风口1231以及第四出风口1232吹出。
此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导风件127也可以为三棱柱结构,两个第二导风面1261为其中的两个侧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风路1251的容积大于第四风路1252的容积,第四风路1252内设有导风片1173,导风片1173为薄片体结构,导风片1173与第三导风隔板1271与第四导风隔板1272间隔。导风片1173可以改变靠近风扇位置处的出风口的出风方向,防止风全部往远离风扇的方向吹出,风扇吹出的气流可以朝基本垂直于第二外壳121的侧壁的方向吹出,并通过两个第二导风面1261分别从不同的风路吹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外壳111与第二外壳121之间可以通过转轴进行转动连接,或者也可以通过球接结构进行连接。
请参阅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扇主体110包括设于第一外壳111的外壁的转轴部117,转轴部117沿厚度方向X延伸,第二外壳121设有转轴孔1245,转轴部117嵌设于转轴孔1245内,第二外壳121可围绕转轴部117转动,转轴部117贯穿地设有线束孔1171,线束孔1171用于供线束穿过,便于第一风扇主体110以及第二风扇主体120进行电性连接,线束孔1171大致沿转轴部117的轴向设置,这样可以避免线束缠绕在其它结构上,线束孔1171连通第一外壳111的内腔以及第二外壳121的内腔。具体地,转轴部117大致呈中空柱状结构,转轴部117固设于第一底壳1114,转轴部117与第一底壳1114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或可拆卸结构。转轴孔1245贯穿第二底壳1214,并与第二外壳121的内腔连通,转轴部117的一端可转动地嵌设在转轴孔1245内,第二外壳121可以围绕转轴部117进行转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转轴部117经由转轴孔1245部分地伸入于第二外壳121的内腔,便携式风扇100还包括固定件160,固定件160设置于第二外壳121的内腔并与转轴部117连接,固定件160具有径向尺寸,径向尺寸大于转轴孔1245。固定件160可以设有与线束孔1171连通的穿线孔161,穿线孔16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两个穿线孔161间隔设置。这样不同的线束可以经由不同的穿线孔161通过固定件160,相邻两个线束可以在穿线孔161的作用下保持间隔,避免两个线束在漏电时出现短路故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便携式风扇100还包括锁止机构170,锁止机构170包括锁止件171,锁止件171可伸缩地设置于第二外壳121的外壁,第一外壳111朝向第二外壳121的外壁设有用于与锁止件171配合并对其进行锁止的锁定部1246。示例性地,锁定部1246可以为凹槽结构,第一外壳111朝向第二外壳121设有两个锁定部1246,两个锁定部1246围绕第二外壳121的转动轴线设置,锁止件171可选择性地锁止于任一锁定部1246。当第二外壳121与第一外壳111相对转动至不同的角度时,锁止件171可以锁止在不同的锁定部1246,以保持第一外壳111以及第二外壳121相对转动后的角度。
示例性地,第二外壳121的外壁设有收容槽1249,锁止机构170还包括弹性件172,锁止件171可伸缩地设置于收容槽1249,弹性件172连接于收容槽1249的内壁以及锁止件171,以使锁止件171部分地凸出于收容槽1249外。通过设置弹性件172,当锁止件171与锁定部1246对应时,弹性件172可以使得锁止件171保持凸出于收容槽1249外的状态,以使得锁止件171能够保持对第二外壳121的锁止。
此外,弹性件172也可以省略,锁止件171自身可以为弹性结构,当其受压时可以自身缩回至收容槽1249内,当锁止件171与锁定部1246对应时,锁止件171可以自身形变并凸出于收容槽1249外。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便携式风扇100还可以包括挂绳(图未示),挂绳连接于第一外壳111或第二外壳121,以实现挂脖的功能。
本申请提供的便携式风扇100,本申请提供的便携式风扇100,通过将第二外壳121的一端沿厚度方向X叠设于第一外壳111上,在收纳时,用户能够将第二外壳121与第一外壳111相对转动至叠合状态,第二外壳121与第一壳体在厚度方向X叠合,从而缩短便携式风扇100的总长度,便于携带,同时,可通过转动第一外壳111和/或第二外壳121,以改变第一出风部1112和/或第二出风部1212的出风角度,实现便携式风扇100的多角度出风,当第一外壳111与第二外壳121完全转动至最大展开状态时,便携式风扇100具有最大的出风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风扇主体,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一风扇,所述第一外壳设有第一进风部以及与所述第一进风部连通的第一出风部,所述第一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部;以及
第二风扇主体,包括第二外壳和第二风扇,所述第二外壳具有厚度方向,所述第二外壳设有第二进风部以及与所述第二进风部连通的第二出风部,所述第二风扇设置于所述第二进风部,所述第二外壳的一端沿所述厚度方向叠设于所述第一外壳上,并与所述第一外壳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外壳的转动轴沿所述厚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外壳与所述第一外壳可相对转动至展开状态,或者相对转动至叠合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包括第一底壳和第一侧壳,所述第一侧壳围设于所述第一底壳的边缘,所述第一出风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壳;
所述第二外壳包括第二底壳以及第二侧壳,所述第二底壳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壳,所述第二侧壳围设于所述第二底壳的边缘,所述第二出风部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部包括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以及所述第二出风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壳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出风部包括第三出风口以及第四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以及所述第四出风口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壳的相对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还包括第一顶壳,所述第一顶壳与所述第一底壳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壳连接于所述第一底壳与所述第一顶壳之间,所述第一进风部包括第一风腔、设于所述第一顶壳的第一进风口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底壳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风腔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以及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风扇安装于所述第一风腔内;
所述第二外壳还包括第二顶壳,所述第二顶壳与所述第二底壳相对设置,所述第二侧壳连接于所述第二底壳与所述第二顶壳之间,所述第二进风部包括第二风腔、设于所述第二顶壳的第三进风口以及设于所述第二底壳的第四进风口,所述第二风腔连通所述第三进风口以及所述第四进风口,所述第二风扇安装于所述第二风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在叠合状态,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四进风口以及所述第三进风口沿所述厚度方向依次设置,在展开状态时,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底壳相互错位,所述第四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底壳相互错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部包括第一出风口以及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外壳内设有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一进风部和所述第一出风部,所述第一风扇主体包括第一导风件,所述第一导风件包括两个第一导风面,两个所述第一导风面之间的间距朝远离所述第一风扇的方向逐渐增大,并将所述第一风道分隔为第一风路以及第二风路,所述第一风路连通所述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二风路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件包括第一导风隔板以及第二导风隔板,所述第一导风隔板靠近所述第一风扇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风隔板靠近所述第一风扇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导风隔板与所述第二导风隔板呈夹角设置,并均沿直线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风路的容积大于所述第一风路的容积,所述第二风路内设有导风片,所述导风片与所述第一导风隔板以及所述第二导风隔板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主体包括设于所述第一外壳的外壁的转轴部,所述转轴部沿所述厚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外壳设有转轴孔,所述转轴部嵌设于所述转轴孔内,所述第二外壳可围绕所述转轴部转动,所述转轴部贯穿地设有线束孔,所述线束孔沿所述转轴部的轴向设置,并连通所述第一外壳的内腔以及所述第二外壳的内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风扇还包括锁止机构,所述锁止机构包括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外壁,所述第一外壳朝向所述第二外壳的外壁设有用于与所述锁止件配合并对其进行锁止的锁定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的外壁设有收容槽,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弹性件,所述锁止件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收容槽,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以及所述锁止件,以使所述锁止件部分地凸出于所述收容槽外。
CN202222295241.6U 2021-11-04 2022-08-29 便携式风扇 Active CN21803074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834151 2021-11-04
CN202122683415 2021-11-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30741U true CN218030741U (zh) 2022-12-13

Family

ID=84350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95241.6U Active CN218030741U (zh) 2021-11-04 2022-08-29 便携式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307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744772B2 (ja) 送風機及び電子部品冷却用送風機
US7329100B2 (en) Centrifugal fan impeller
CN112865393B (zh) 一种电机
KR20120067919A (ko) 팬 모듈
CN218030741U (zh) 便携式风扇
KR101189310B1 (ko) 열교환형 환기 장치
JP2018064849A (ja) モータモジュールおよび掃除機
CN113203196A (zh) 空调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壁挂式室内机
CN114616426A (zh) 扩散器、扩散器组件和具有该扩散器的空调
CN217658491U (zh) 便携式无叶风扇伞及出风件
CN215983002U (zh) 挂脖式加湿设备、挂脖式风扇以及应用于其的离心式扇叶
CN217421637U (zh) 风机组件、吹风装置
CN110118198B (zh) 离心式风扇
US7080970B2 (en) Housing for axial flow heat-dissipating fan
CN213684600U (zh) 挂脖风扇
CN213185788U (zh) 一种电机及具有其的清洁设备
JP6500215B2 (ja) 送風装置
CN217401211U (zh) 折叠风扇
CN218467872U (zh) 便携风扇
CN114829781A (zh) 碎屑鼓风机
CN220524221U (zh) 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CN220000850U (zh) 一种可调气的气溶胶发生装置
CN109631155B (zh) 一种空调器
CN217129864U (zh) 便携风扇
CN218030715U (zh) 一种双涡轮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