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84600U - 挂脖风扇 - Google Patents

挂脖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684600U
CN213684600U CN202022483740.9U CN202022483740U CN213684600U CN 213684600 U CN213684600 U CN 213684600U CN 202022483740 U CN202022483740 U CN 202022483740U CN 213684600 U CN213684600 U CN 213684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fan
air
neck
wi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48374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平
杨广
赖友
林桂鑫
李彤
刘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48374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684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684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6846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挂脖风扇,包括第一壳体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两端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间隔地设有两个扇轮,所述第一壳体内对应两个所述扇轮分别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延伸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二壳体内分别设有第二风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所述柔性连接件内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风道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柔性连接件可相对所述第一壳体弯曲折叠。挂脖风扇的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之间可以通过柔性连接件弯折折叠,从而可以减小挂脖风扇的整体体积,方便收纳。

Description

挂脖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挂脖风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加便利的生活,为了满足户外活动或其他生活场景需要使用风扇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调温产品,例如脖带式风扇或脖戴式半导体制冷装置。脖带式风扇解决了手持风扇带来的活动局限性,无论是运动、户外活动还是办公室等使用场景,脖带式风扇都可以解放用户的双手,不需手持即可实现随时随地吹风的效果。
脖带式风扇在使用时绕设于用户脖颈上,从而脖带式风扇的整体尺寸需至少满足能够挂脖的需求,使得脖带式风扇在外出携带使用时存在不方便收纳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收纳的挂脖风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挂脖风扇,包括第一壳体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两端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间隔地设有两个扇轮,所述第一壳体内对应两个所述扇轮分别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延伸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二壳体内分别设有第二风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所述柔性连接件内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风道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柔性连接件可相对所述第一壳体弯曲折叠。
其中,所述第一风道内设有导风件,所述导风件将所述第一风道分隔成上下分布的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所述第一壳体对应所述第一子风道和所述第二子风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出风口。
其中,所述导风件包括沿所述第一风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导风板,所述导风板靠近对应所述扇轮的一端相互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子风道内设有挡风片,所述挡风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将所述第二子风道的入口端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使得对应的所述扇轮产生的气流在所述挡风片的导引下,分别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进入所述第二子风道后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从所述第一部分进入的气流至少部分被所述挡风片阻挡后,改变初始流向而从所述第二端与对应所述扇轮之间的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
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对应所述第二风道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出风口;和/或,
所述柔性连接件呈中空管状,所述柔性连接件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出风口。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内于两个所述扇轮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限定形成所述扇轮的出风部,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位于两个所述扇轮之间的第三风道,所述出风部与所述第三风道连通。
其中,所述导流板包括从所述第三风道的上侧壁绕对应所述扇轮的边缘延伸的第一导流板、及从所述第三风道的下侧壁绕对应所述扇轮的边缘延伸的第二导流板,所述出风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对应两个所述扇轮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面上,所述凸起部内形成有用于收容电池和电路板的收容腔。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还设有转动连接结构,所述转动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一转臂、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的第二转臂及将所述第一转臂和所述第二转臂转动地连接的转轴,所述转动连接结构收容于所述柔性连接件内。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有支撑部,在所述挂脖风扇佩戴于人体颈部时,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人体颈部接触。
上述实施例中,挂脖风扇的第一壳体内间隔地设有两个扇轮,所述第一壳体内对应两个所述扇轮分别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延伸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二壳体内分别设有第二风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所述柔性连接件内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风道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柔性连接件可相对第一壳体弯曲折叠,所述柔性连接件的设置,不仅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的风道连通,设于第一壳体内的扇轮产生的风量可同时通过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的出风口吹出,而且挂脖风扇在非使用状态时,第二壳体和第一壳体之间可以通过柔性连接件弯折折叠,使得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层叠,从而可以减小挂脖风扇的整体体积,方便收纳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挂脖风扇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挂脖风扇的分解图;
图3为图1中挂脖风扇的另一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的表述,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另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的”、“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结合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挂脖风扇,包括第一壳体10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10两端的第二壳体20,所述第一壳体10内间隔地设有两个扇轮15,所述第一壳体10内对应两个所述扇轮15分别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20延伸的第一风道141,所述第二壳体20内分别设有第二风道,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30连接,所述柔性连接件30内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风道141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二壳体20通过所述柔性连接件30可相对所述第一壳体10弯曲折叠。
上述实施例中,挂脖风扇的第一壳体10内间隔地设有两个扇轮15,所述第一壳体10内对应所述扇轮15分别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20延伸的第一风道141,所述第二壳体20内分别设有第二风道,所述第一壳体10与所述第二壳体20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30连接,所述柔性连接件30内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风道141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二壳体20通过所述柔性连接件30可相对所述第一壳体10弯曲折叠,所述柔性连接件30的设置,不仅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内的风道连通,设于第一壳体10内的扇轮15产生的风量可同时通过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上的出风口吹出,而且挂脖风扇在非使用状态时,第二壳体20和第一壳体10之间可以通过柔性连接件30弯折折叠,使得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层叠,从而可以减小挂脖风扇的整体体积,方便收纳携带。
挂脖风扇由第一壳体10和两个第二壳体20连接组成,共同形成可佩戴于用户脖颈上的弯弧形状。可选的,两个扇轮15可以设于第一壳体10的中部区域,在所述第一壳体10上呈对称的设置,所述第一壳体10的内侧面上设有与两个扇轮15分别对应的进风口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141内设有导风件161,所述导风件161将所述第一风道141分隔成上下分布的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所述第一壳体10对应所述第一子风道和所述第二子风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出风口11。其中,所述第一出风口11可以是形成于第一壳体10分别与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对应的上侧壁、下侧壁上,也可以是形成于第一壳体10与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对应的内侧壁上,本实施例中,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分别靠近所述第一壳体的上侧壁和下侧壁,所述第一出风口11包括顺沿第一风道141的上侧壁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地分布的多个出风孔、及顺沿第一风道141的下侧壁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地分布的多个出风孔。所述第一壳体10可以包括可拆卸的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包括在佩戴时相对靠近人体颈部的内表面,所述上侧壁和下侧壁分别从所述内表面的上下两侧弯折延伸。所述第一壳体10通过导风件161分隔形成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可以将扇轮15对应产生的气流分别导引流向第一壳体10的上下侧壁上的第一出风口11,可以增加挂脖风扇的出风范围。
可选的,所述导风件161包括沿所述第一风道14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导风板,所述导风板靠近对应所述扇轮15的一端相互连接。两个导风板靠近对应扇轮15的一端相互连接,导风件161整体大致呈V字型,扇轮15产生的气流在两个导风板的导引下分别流向第一风道141的上侧壁上的第一出风口11和流向第一风道141的下侧壁上的第一出风口11,导风件161的设置,可以将扇轮15的气流更加集中且平稳地导引流向对应的出风口,避免扰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子风道内设有挡风片162,所述挡风片162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将所述第二子风道的入口端划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使得对应的所述扇轮15产生的气流在所述挡风片162的导引下,分别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进入所述第二子风道后从所述第一出风口11流出,从所述第一部分进入的气流至少部分被所述挡风片162阻挡后,改变初始流向而从所述第二端与对应所述扇轮15之间的所述第一出风口11流出。所述挡风片162呈弯曲状,第一端包括靠近所述第二子风道的入口端,第二端靠近第二子风道的下侧壁上的所述第一出风口11,所述第一端将所述入口端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形成于所述挡风片162与导风件161之间,第二部分形成于所述挡风片162与下侧壁之间,每一扇轮15的气流在对应的所述挡风片162的导引下,分别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进入所述第二子风道,其中,从所述第二部分进入的、原本流向所述挡风片162与导风件161之间的出风口的至少部分气流被所述挡风片162阻挡后,从所述挡风片162与下侧壁之间的出风口流出。使得位于第一风道141的下侧壁上不同位置处的第一出风口11流出的风量能够更加均匀;在其他实施例中,挡风片162也可以是倾斜的直板状。
可选的,所述第二壳体20对应所述第二风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二出风口21。所述第二风道从第一风道141的末端向远离第一风道141方向延伸,本实施例中,第二风道的结构与第一风道141的结构相似,同样包括可拆卸地连接的内壳和外壳,第二风道与第一风道141连接后,第二风道的上下侧壁分别与第一风道141的上下侧壁平齐,所述第二出风口21包括顺沿第二风道的上侧壁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地分布的多个出风孔、及顺沿第二风道的下侧壁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地分布的多个出风孔。可选的,所述柔性连接件30呈中空管状,所述柔性连接件30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出风口31。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出风口31包括分别在柔性连接件30的相对两侧的侧面上间隔排列的多个出风孔,所述第一风道141上出风孔的排列形式、第二风道上出风孔的排列形式及柔性连接件30上出风孔的排列形式可以相同,第一壳体10通过柔性连接件30与第二壳体20连接后,所述第一壳体10上的出风孔、柔性连接件30上的出风孔和所述第二风道上的出风孔彼此相连,出风孔在顺沿挂脖风扇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地分布,挂脖风扇通过所述出风孔环绕人体颈部进行吹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0内于两个所述两个扇轮15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导流板163,所述导流板163限定形成所述扇轮15的出风部144,所述第一壳体10内设有位于两个所述扇轮15之间的第三风道143,所述出风部144与所述第三风道143连通。所述第三风道143连接于两个扇轮15的出风部144之间,如此,第一壳体10的内部空间通过两个扇轮15划分成位于两个扇轮15之间的一个第三风道143及分别位于两个扇轮15外侧的两个第一风道141,三段风道的设置,可以将扇轮15产生的风量进行分流,使得挂脖风扇的出风更加均匀。可选的,所述导流板163包括从所述第三风道143的上侧壁绕对应所述扇轮15的边缘延伸的第一导流板、及从所述第三风道143的下侧壁绕对应所述扇轮15的边缘延伸的第二导流板,所述出风部144形成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所述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分别呈弧形,可以将对应扇轮15高速旋转形成的风量集中地导向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之间的出风部144,由所述出风部144进入第三风道143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壳体10对应两个所述扇轮15设有凸起部17,所述凸起部17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0的外侧面上,所述凸起部17内形成有用于收容电池和电路板的收容腔。凸起部17从第一壳体10的外表面向外延伸形成,通过设置凸起部17提供容置电池和电路板的空间,可以避免电池和电路板的安装会占用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内部的空间,确保气流可以更加顺畅地在各个风道内流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之间还设有转动连接结构,所述转动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10连接的第一转臂、与所述第二壳体20连接的第二转臂及将所述第一转臂和所述第二转臂转动地连接的转轴,所述转动连接结构收容于所述柔性连接件30内。每一转动连接结构可以包括分别与第一壳体10的上下侧壁连接的两个第一转臂、分别与第二壳体20的上下侧壁连接的两个第二转臂、以及分别将对应的一组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可转动地连接的两个转轴。转动连接结构的设置,可以增加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所述第一转臂和第二转臂的宽度均小于与其对应连接的侧壁的宽度,以避免对扇轮15产生的风量从第一风道141经由通孔流向第二风道时形成阻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10的内侧设有支撑部13,在所述挂脖风扇佩戴于人体颈部时,所述支撑部13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端与人体颈部接触。所述支撑部13可以设于第一壳体10的中央,所述支撑部13远离所述第一壳体10的一端可以设有柔性层,挂脖风扇佩戴于人体颈部时,柔性层直接与人体颈部接触,支撑部13可以支撑第一壳体10与人体颈部之间形成间隔,从而减少挂脖风扇与人体颈部的接触面积,提升挂脖风扇的降温效果。可选的,两个扇轮15分别位于支撑部13的相对两侧,对应两个扇轮15的进风口12相应也位于支撑部13的相对两侧,当挂脖风扇佩戴于人体颈部时,支撑部13支撑第一壳体10与人体颈部之间形成间隔,也有利于确保进风口12的进风不受阻挡。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挂脖风扇,至少具备如下优点:
第一、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30的设置,不仅将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内的风道连通,设于第一壳体10内的扇轮15产生的风量可同时通过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上的出风口吹出,而且挂脖风扇在非使用状态时,第二壳体20和第一壳体10之间可以通过柔性连接件30弯折折叠,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层叠,从而可以减小挂脖风扇的整体体积,方便收纳;
第二、柔性连接件30呈中空筒状,第一壳体10和所述第二壳体20之间还设有收容于柔性连接件30内的转动连接结构,转动连接结构的设置可以增加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第三、第一壳体10内通过两个扇轮15划分为一个第三风道143和两个第一风道141,第二壳体20内分别形成与对应的第一风道141连通的第二风道,三段风道的设置,可以将扇轮15产生的风量进行分流,使得挂脖风扇的出风更加均匀,且大大增加挂脖风扇的出风范围;
第四、挂脖风扇面向人体颈部的内侧设有支撑部13,支撑部13可以支撑第一壳体10与人体颈部之间形成间隔,从而减少挂脖风扇与人体颈部的接触面积,提升挂脖风扇的降温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以准。

Claims (10)

1.一种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两端的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间隔地设有两个扇轮,所述第一壳体内对应两个所述扇轮分别设有朝向所述第二壳体延伸的第一风道,所述第二壳体内分别设有第二风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通过柔性连接件连接,所述柔性连接件内设有通孔,所述第一风道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柔性连接件可相对所述第一壳体弯曲折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内设有导风件,所述导风件将所述第一风道分隔成上下分布的第一子风道和第二子风道,所述第一壳体对应所述第一子风道和所述第二子风道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出风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包括沿所述第一风道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个导风板,所述导风板靠近对应所述扇轮的一端相互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风道内设有挡风片,所述挡风片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将所述第二子风道的入口端分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使得对应的所述扇轮产生的气流在所述挡风片的导引下,分别从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进入所述第二子风道后从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从所述第一部分进入的气流至少部分被所述挡风片阻挡后,改变初始流向而从所述第二端与对应所述扇轮之间的所述第一出风口流出。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对应所述第二风道的侧壁上设有第二出风口;和/或,
所述柔性连接件呈中空管状,所述柔性连接件的侧壁上设有第三出风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于两个所述扇轮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设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限定形成所述扇轮的出风部,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位于两个所述扇轮之间的第三风道,所述出风部与所述第三风道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包括从所述第三风道的上侧壁绕对应所述扇轮的边缘延伸的第一导流板、及从所述第三风道的下侧壁绕对应所述扇轮的边缘延伸的第二导流板,所述出风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导流板和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对应两个所述扇轮设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面上,所述凸起部内形成有用于收容电池和电路板的收容腔。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还设有转动连接结构,所述转动连接结构包括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的第一转臂、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的第二转臂及将所述第一转臂和所述第二转臂转动地连接的转轴,所述转动连接结构收容于所述柔性连接件内。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有支撑部,在所述挂脖风扇佩戴于人体颈部时,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与人体颈部接触。
CN202022483740.9U 2020-10-30 2020-10-30 挂脖风扇 Active CN213684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3740.9U CN213684600U (zh) 2020-10-30 2020-10-30 挂脖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483740.9U CN213684600U (zh) 2020-10-30 2020-10-30 挂脖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684600U true CN213684600U (zh) 2021-07-13

Family

ID=767278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483740.9U Active CN213684600U (zh) 2020-10-30 2020-10-30 挂脖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6846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33606A1 (en) * 2019-10-25 2022-10-20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Ltd Neck fan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20333606A1 (en) * 2019-10-25 2022-10-20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Ltd Neck fan
US11661947B2 (en) 2019-10-25 2023-05-30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Neck fan
US11719250B2 (en) 2019-10-25 2023-08-08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Neck fan
US11754080B2 (en) * 2019-10-25 2023-09-12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Neck fan
US11795957B2 (en) 2019-10-25 2023-10-24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Neck fan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661947B2 (en) Neck fan
JP7076868B2 (ja) 首掛けファン
CN219432083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1692914U (zh) 挂脖风扇
CN213684600U (zh) 挂脖风扇
CN213684631U (zh) 便携式调温装置
CN215719690U (zh) 挂脖式风扇
CN111765125A (zh) 挂脖风扇
CN212690406U (zh) 一种便携风扇
WO2022032720A1 (zh) 挂脖式风扇
CN213931251U (zh) 一种可穿戴风扇装置
CN213206044U (zh) 便携吹风装置
CN213928809U (zh) 挂脖风扇
CN212536129U (zh) 一种脖戴风扇
WO2022032721A1 (zh) 挂脖式风扇
CN212563735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4404047U (zh) 挂脖风扇
CN215983002U (zh) 挂脖式加湿设备、挂脖式风扇以及应用于其的离心式扇叶
CN214742181U (zh) 挂脖风扇
CN115653938A (zh) 挂脖风扇及其风道装置
CN213206024U (zh) 便携风扇
CN219282080U (zh) 挂脖风扇
CN218030788U (zh) 一种挂脖风扇
CN214170944U (zh) 一种挂脖风扇用的进出风道结构及其挂脖风扇
CN217401214U (zh) 挂脖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