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524221U - 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524221U
CN220524221U CN202321878858.9U CN202321878858U CN220524221U CN 220524221 U CN220524221 U CN 220524221U CN 202321878858 U CN202321878858 U CN 202321878858U CN 220524221 U CN220524221 U CN 2205242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scillating
outlet
air outlet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87885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健
陈志伟
芦静
葛文博
刘健
刘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187885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5242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5242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5242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导风装置及空调器,一种导风装置包括导风部,导风部具有位于不同侧的导风面及出风面,所述出风面设有出风孔,所述导风面设有进风孔;其中,所述导风部内设振荡流道,所述振荡流道的入口与所述进风孔连通,所述振荡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出风孔连通。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及上述的导风装置,所述壳体具有导风口,所述导风装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导风口处。上述的导风装置及空调器,导风装置能够将气流进行分流,一部分气流沿导风部的表面流过,另一部分气流能够由进风孔进入振荡流道内形成振荡气流,并由出风孔导出振荡气流,使用空调器导风时能避免气流直吹,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空调器的要求越来越高。空调器除了简单的制冷制热功能,还要避免空调出风直吹人体,如何使空调器实现制冷制热功能的基础上,防止空调出风直吹人体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防止空调出风直吹的问题,提供一种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一种导风装置包括导风部,导风部具有位于不同侧的导风面及出风面,所述出风面设有出风孔,所述导风面设有进风孔;其中,所述导风部内设振荡流道,所述振荡流道的入口与所述进风孔连通,所述振荡流道的出口与所述出风孔连通。
上述的导风装置,能够将气流进行分流,一部分气流沿导风部的表面流过,另一部分气流能够由进风孔进入振荡流道内形成振荡气流,并由出风孔导出振荡气流,使用空调器导风时能避免气流直吹,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荡流道、所述进风孔及所述出风孔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各所述振荡流道互不连通且并排分布,每一所述进风孔连通至少一个所述振荡流道的入口,每一所述出风孔连通至少一个所述振荡流道的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振荡流道交错分布于所述导风部的相对两侧且互不连通,每一所述进风孔连通一个所述振荡流道的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振荡流道一一对应布设于所述导风部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进风孔连通位于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振荡流道的入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振荡流道的出口分布于所述导风部的相对两侧,且每一所述出风孔连通一个所述振荡流道的出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部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出风面及第二出风面,所述第一出风面及所述第二出风面分别设有与所述振荡流道的出口对应的所述出风孔,所述第一方向为导风部的宽度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部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出风面及第四出风面,所述第三出风面及所述第四出风面分别设有与所述振荡流道的出口对应的所述出风孔,所述第二方向为导风部的长度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部具有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两个导风面,全部所述进风孔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导风面,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导风部的厚度方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部内设圆弧通道,所述圆弧通道设于所述进风孔与所述振荡流道的入口之间。
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及上述的导风装置,所述壳体具有导风口,所述导风装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导风口处。
上述的空调器,导风装置能够将气流进行分流,一部分气流沿导风部的表面流过,另一部分气流能够由进风孔进入振荡流道内形成振荡气流,并由出风孔导出振荡气流,使用空调器导风时能避免气流直吹,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空调器处于关闭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空调器为全柔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空调器中导风装置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导风装置的剖视图。
图5为图4所示导风装置中振荡流道的剖视图。
图6为图4所示导风装置的侧视图。
图7为另一实施例中导风装置的剖视图。
图8为图7所示导风装置的侧视图。
图9为又一实施例中导风装置中振荡流道的示意图。
图10为再一实施例中导风装置中振荡流道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空调器为上柔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12为图1所示空调器为下柔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所示空调器为全导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所示空调器为上导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所示空调器为下导风模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壳体;11、导风口;20、导风装置;100、导风部;101、振荡流道;101a、入口;101b、出口;101c、反馈通道;102、圆弧通道;110、导风面;110a、进风孔;111、第一导风面;112、第二导风面;120、出风面;120a、出风孔;121、第一出风面;122、第二出风面;123、第三出风面;124、第四出风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初始”、“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请参考图1至图3,一实施例中的导风装置20包括导风部100,导风部100具有位于不同侧的导风面110及出风面120,出风面120设有出风孔120a,导风面110设有进风孔110a。其中,结合参考图4及图5,导风部100内设振荡流道101,振荡流道101的入口101a与进风孔110a连通,振荡流道101的出口101b与出风孔120a连通。
需说明的是,导风装置20应用于空调器中。当使用空调器导风时,如图2所示,导风装置20可将气流进行分流,一部分气流沿导风部100的表面流过,另一部分气流能够由进风孔110a进入振荡流道101内形成振荡气流,并由出风孔120a导出振荡气流。
上述的导风装置20,能够将气流进行分流,一部分气流沿导风部100的表面流过,另一部分气流能够由进风孔110a进入振荡流道101内形成振荡气流,并由出风孔120a导出振荡气流,使用空调器导风时能避免气流直吹,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进风孔110a及出风孔120a可以呈圆形、矩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在此对进风孔110a及出风孔120a的形状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8所示,振荡流道101开设于导风部100内部,结构更简化且便于拆装,振荡流道101可以为有反馈通道101c的康达扫掠型振荡流道101(如图5所示)、无反馈通道101c的康达扫掠型振荡流道101(如图9所示)、射流耦合型振荡(如图10所示)或其他类型的流道,在此对振荡流道101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在其他实施例中,导风装置20还可以包括振荡器,振荡器开设振荡流道101,并将振荡器容置于导风部100内部,也可以实现在导风部100内设振荡流道101。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部100的数量为一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导风部100的数量还可以为至少两个,在此对导风部100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考图3,振荡流道101、进风孔110a及出风孔120a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各振荡流道101互不连通且并排分布,每一进风孔110a连通至少一个振荡流道101的入口101a,每一出风孔120a连通至少一个振荡流道101的出口101b。
需说明的是,至少一个可以理解为:一个以及至少两个。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振荡流道101、进风孔110a及出风孔120a,每一进风孔110a连通至少一个振荡流道101的入口101a,每一出风孔120a连通至少一个振荡流道101的出口101b,能够提高导风装置20的出风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全部振荡流道101、全部进风孔110a、全部出风孔120a的形状及尺寸均相同,便于批量加工及风量控制。在其他实施例中,全部振荡流道101、全部进风孔110a、全部出风孔120a的形状及尺寸还可以不相同。
具体在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至图6,各振荡流道101交错分布于导风部100的相对两侧且互不连通,每一进风孔110a连通一个振荡流道101的入口101a。
此处,各振荡流道101交错分布于导风部100的相对两侧,可以理解为:各振荡流道101分布于导风部100的相对两侧,且各振荡流道101的位置不重叠。
例如,参考图4,各振荡流道101沿图4所示X方向交错分布于导风部100的相对两侧,各振荡流道101的入口101a沿图4所示X方向交错分布且互不连通,进风孔110a与振动流道的入口101a的数量相同,且一个进风孔110a连通一个振荡流道101的入口101a。如此,在提高出风效率的基础上,能够使导风部100的结构紧凑。
具体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至图8,各振荡流道101一一对应布设于导风部100的相对两侧,每一进风孔110a连通位于相对两侧的两个振荡流道101的入口101a。
此处,各振荡流道101一一对应布设于导风部100的相对两侧,可以理解为:各振荡流道101分布于导风部100的相对两侧,且各振荡流道101的一一相对设置。
例如,参考图7,各振荡流道101沿图7所示X方向并排分布于导风部100的相对两侧,各振荡流道101的入口101a沿图7所示X方向相对设置,且同一个进风孔110a连通位于相对两侧的两个振荡流道101的入口101a。如此,在提高出风效率的基础上,能够使导风部100的结构紧凑,减少进风孔110a的数量。
更具体地,请参考图3,各振荡流道101的出口101b分布于导风部100的相对两侧,且每一出风孔120a连通一个振荡流道101的出口101b。
例如,参考图3,各振荡流道101的出口101b沿图3所示X方向分布于导风部100的相对两侧,各振荡流道101的出口101b沿图3所示X方向相背设置,且一个出风孔120a连通一个振荡流道101的出口101b。如此,在提高出风效率的基础上,能够使导风部100的结构紧凑。
请参考图3及图4,导风部100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出风面121及第二出风面122,第一出风面121及第二出风面122分别设有与振荡流道101的出口101b对应的出风孔120a,第一方向为导风部100的宽度方向。
需说明的是,第一方向为图3及图4所示X方向。例如图1所示,各振荡流道101的出口101b沿图1所示X方向分布于导风部100的相对两侧,导风部100具有沿图1所示X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出风面121及第二出风面122,第一出风面121的出风孔120a与位于导风部100一侧的振荡流道101的出口101b连通,第二出风面122的出风孔120a与位于导风部100另一侧的振荡流道101的出口101b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面121及第二出风面122均呈矩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出风面121及第二出风面122均呈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出风面121的全部出风孔120a的尺寸及形状相同,位于第二出风面122的全部出风孔120a的尺寸及形状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位于第一出风面121的全部出风孔120a的尺寸及形状可以不同,位于第二出风面122的全部出风孔120a的尺寸及形状可以不同。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及图4,导风部100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出风面123及第四出风面124,第三出风面123及第四出风面124分别设有与振荡流道101的出口101b对应的出风孔120a,第二方向为导风部100的长度方向。
需说明的是,第二方向为图3及图4所示Y方向。例如图1所示,各振荡流道101的出口101b沿图1所示Y方向分布于导风部100的相对两侧,导风部100具有沿图1所示Y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出风面123及第四出风面124,第三出风面123的出风孔120a与位于导风部100一侧的振荡流道101的出口101b连通,第四出风面124的出风孔120a与位于导风部100另一侧的振荡流道101的出口101b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出风面123及第四出风面124均呈矩形。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出风面123及第四出风面124均呈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形状。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三出风面123的全部出风孔120a的尺寸及形状相同,位于第四出风面124的全部出风孔120a的尺寸及形状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位于第三出风面123的全部出风孔120a的尺寸及形状可以不同,位于第四出风面124的全部出风孔120a的尺寸及形状可以不同。
请参考图3及图4,导风部100具有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两个导风面110,全部进风孔110a设于其中一个导风面110,第三方向为导风部100的厚度方向。
需说明的是,第三方向为图3及图4所示Z方向。导风部100具有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两个导风面110,在一个导风面110上设置进风孔110a,且在另一个导风面110上不设置进风孔110a。当使用空调器导风时,导风装置20可将气流进行分流,一部分气流沿导风部100的表面流过,另一部分气流能够由进风孔110a进入振荡流道101内形成振荡气流,并由出风孔120a导出振荡气流。
在本实施例中,位于导风面110的全部进风孔110a的尺寸及形状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位于导风面110的全部进风孔110a的尺寸及形状可以不同。
请参考图6及图8,导风部100内设圆弧通道102,圆弧通道102设于进风孔110a与振荡流道101的入口101a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圆弧通道102设于进风孔110a与振荡流道101的入口101a之间,可以让更多的气流通过振荡流道101,并减小气流的局部损失。
在本实施例中,圆弧通道102呈1/4圆弧状。在其他实施例中,圆弧通道102还可以为其他尺寸。
请参考图11,一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包括壳体10及上述的导风装置20,壳体10具有导风口11,导风装置20可转动地设于导风口11处。
需说明的是,空调器还包括风机,风机设于壳体10的腔体内,风机运行时,通过导风口11及导风装置20吹出气流,以供用户使用。
上述的空调器,导风装置20能够将气流进行分流,一部分气流沿导风部100的表面流过,另一部分气流能够由进风孔110a进入振荡流道101内形成振荡气流,并由出风孔120a导出振荡气流,使用空调器导风时能避免气流直吹,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具体地,空调器具有不同的导风模式,根据不同的导风模式控制导风装置20的旋转角度。其中,当空调器为柔风模式时,具有进风孔110a的导风面110朝向壳体10内部;当空调器为非柔风模式时,具有进风孔110a的导风面110朝向壳体10外部。如此,通过导风装置20的转动,以使导风面110的朝向切换,以满足柔风模式及非柔风模式的吹风需求。
例如,设有进风孔110a的导风面110为第一导风面111,未设进风孔110a的导风面110为第二导风面112,以此为例进行说明:
当空调器关闭时,参考图1,第一导风面111朝向壳体10内部,第二导风面112朝向壳体10外部,各出风面120与壳体10接触,避免灰尘等异物通过各出风面120的出风孔120a进入导风装置20内。
当空调器为全柔风模式时,参考图2,第一导风面111朝向壳体10内部,且与导风口11的出风方向垂直,此时一部分气流沿第一导风面111流过,另一部分气流通过振荡流道101从各出风面120吹出形成振荡气流,以实现全域柔风。此处,空调器主风道具有第一出风方向A和第二出风方向B,第一出风方向与壳体10的交点C,第二出风方向与壳体10的交点D,CD连线的中点为E,当第一导风面111与中点E的速度方向垂直时,可使进入进风孔110a的风量最大化,获得最强振荡气流效果。
当空调器为上柔风模式时,参考图11,第一导风面111朝向壳体10内部且作为工作面,第二出风面122具有倾斜向上的角度,第一出风面121与壳体10底部接触。此时,一部分气流沿第一导风面111流过,另一部分气流通过振荡流道101从第二出风面122、第三出风面123和第四出风面124吹出形成振荡气流,较少或没有气流从第一出风面121中通过,实现上出风柔风效果,气流凉而不冷,适用于制冷模式下的恒定控温场景。
当空调器为下柔风模式时,参考图12,第一导风面111朝向壳体10内部且作为工作面,第一出风面121具有倾斜向下的角度,第二出风面122与壳体10上部接触。此时,一部分气流沿第一导风面111流过,另一部分气流通过振荡流道101从第一出风面121、第三出风面123和第四出风面124吹出形成振荡气流,较少或没有气流从第二出风面122中通过,实现下出风柔风效果,气流暖而不热,适用于制热模式下的恒定控温场景。
当空调器为全导风模式时,参考图13,第二导风面112朝向壳体10内部且作为工作面,此时没有气流进入进风孔110a,不会形成振荡气流,导风装置20仅有导风作用,适用于大风量送风场景。
当空调器为上导风模式时,参考图14,第二导风面112朝向壳体10内部且作为工作面,第一出风面121具有倾斜向上的角度,第二出风面122与壳体10底部接触。此时,气流沿第二导风面112的表面通过,实现上出风导风效果,适用于制冷模式下的快速降温场景。
当空调器为下导风模式时,参考图15,第二导风面112朝向壳体10内部且作为工作面,第二出风面122具有倾斜向下的角度,第一出风面121与壳体10上部接触。此时,气流沿第二导风面112的表面通过,实现下出风导风效果,适用于制热模式下的快速升温场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导风装置(20),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风部(100),具有位于不同侧的导风面(110)及出风面(120),所述出风面(120)设有出风孔(120a),所述导风面(110)设有进风孔(110a);
其中,所述导风部(100)内设振荡流道(101),所述振荡流道(101)的入口(101a)与所述进风孔(110a)连通,所述振荡流道(101)的出口(101b)与所述出风孔(120a)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流道(101)、所述进风孔(110a)及所述出风孔(120a)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各所述振荡流道(101)互不连通且并排分布,每一所述进风孔(110a)连通至少一个所述振荡流道(101)的入口(101a),每一所述出风孔(120a)连通至少一个所述振荡流道(101)的出口(101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装置(20),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振荡流道(101)交错分布于所述导风部(100)的相对两侧且互不连通,每一所述进风孔(110a)连通一个所述振荡流道(101)的入口(101a)。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装置(20),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振荡流道(101)一一对应布设于所述导风部(100)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进风孔(110a)连通位于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振荡流道(101)的入口(101a)。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导风装置(20),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振荡流道(101)的出口(101b)分布于所述导风部(100)的相对两侧,且每一所述出风孔(120a)连通一个所述振荡流道(101)的出口(101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100)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出风面(121)及第二出风面(122),所述第一出风面(121)及所述第二出风面(122)分别设有与所述振荡流道(101)的出口(101b)对应的所述出风孔(120a),所述第一方向为导风部(100)的宽度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风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100)具有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出风面(123)及第四出风面(124),所述第三出风面(123)及所述第四出风面(124)分别设有与所述振荡流道(101)的出口(101b)对应的所述出风孔(120a),所述第二方向为导风部(100)的长度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100)具有沿第三方向相对设置两个导风面(110),全部所述进风孔(110a)设于其中一个所述导风面(110),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导风部(100)的厚度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装置(2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部(100)内设圆弧通道(102),所述圆弧通道(102)设于所述进风孔(110a)与所述振荡流道(101)的入口(101a)之间。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具有导风口(11);
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导风装置(20),所述导风装置(20)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导风口(11)处。
CN202321878858.9U 2023-07-17 2023-07-17 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Active CN2205242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8858.9U CN220524221U (zh) 2023-07-17 2023-07-17 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878858.9U CN220524221U (zh) 2023-07-17 2023-07-17 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524221U true CN220524221U (zh) 2024-02-23

Family

ID=899378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878858.9U Active CN220524221U (zh) 2023-07-17 2023-07-17 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5242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52442B (zh)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CN109340909B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115388465A (zh) 壁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6123268B (zh)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16744626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20524221U (zh) 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CN112460687A (zh) 换热器及空调器
CN11448461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1716692U (zh) 空调混风结构及具有该空调混风结构的空调
CN204943705U (zh) 一种混流空调
CN215949940U (zh) 风机和家用电器
CN210921587U (zh) 一种空调柜机
CN113068369B (zh) 导风组件、导风装置及机柜
CN220624202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9083268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1076296B (zh) 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0861387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7715174U (zh) 立式空调器
CN21195301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7357115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20355566U (zh) 立式空调器室内机
CN219300888U (zh) 新风模块及空调器
CN214664817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N21906359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0861388U (zh)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