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004913U - 一种极片辊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片辊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004913U
CN218004913U CN202222220925.XU CN202222220925U CN218004913U CN 218004913 U CN218004913 U CN 218004913U CN 202222220925 U CN202222220925 U CN 202222220925U CN 218004913 U CN218004913 U CN 218004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tension compensation
tension
rolling
compensation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22092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星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Zenio New Energy Batte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22092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0049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004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0049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极片辊压设备,包括极片辊压装置和张力补偿装置;其中,极片辊压装置包括压辊机构,用于对极片进行辊压;张力补偿装置设置在压辊机构的上游,位于极片上两侧空箔区的下方,且可沿极片的厚度方向移动,用于在沿极片的厚度方向移动时顶压极片以对极片产生张力。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原有的极片辊压装置的基础上增加张力补偿装置,并将张力补偿装置设置在压辊机构的上游,且位于极片上两侧空箔区的下方,使得可沿极片厚度方向移动的张力补偿装置能够以顶压的方式调节辊压时涂覆区和空箔区的集流体受力一致性,从而可减少极片波浪边的产生,不仅结构紧凑合理,而且成本低且通用性强,具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极片辊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极片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辊压设备。
背景技术
在锂离子电池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对涂布后的极片进行辊压处理,以将涂布后原本疏松、不平整的活性物质涂层均匀压缩到设定的厚度,这不仅能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而且能够让活性物质涂层和集流体结合得更紧密,从而提高电池的循环性能,可以说辊压是锂离子电池制造过程中极为关键的工序。
辊压后的极片产生波浪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不良项。产生这种不良的主要原因是涂布后的极片有涂覆区(即集流体涂覆有活性物质涂层的区域)和空箔区(即集流体没涂覆活性物质涂层的区域),使得辊压时涂覆区因为和压辊直接接触,受到的力相对空箔区更大,这样涂覆区的集流体的延伸率更大,涂覆区和空箔区的集流体延伸率的不一致将导致垂直于集流体运动方向的波浪形皱褶,即产生波浪边。波浪边极片会影响后面卷绕工序极片纠偏的正常进行。
目前,公开号为CN109747204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通过在压辊设置厚度1-5μm的可调节增厚区,以此调节辊压时涂覆区和空箔区的受力均匀,使涂覆区和空箔区的集流体延伸率相同的方法来防止辊压后的极片产生波浪边。但该专利提供的方法由于是直接在压辊上设置增厚区,且可调增厚区厚度为1-5μm,这个精度在实际中较难实现,且增厚区1-5μm的厚度已不能调节现在普遍的厚涂布设计中涂覆区厚度比空箔区厚度厚几十至上百微米的情况,无法使涂覆区和空箔区的受力一致,从而不能起到防止波浪边产生的作用。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以上信息作为背景信息给出只是为了辅助理解本公开,并没有确定或者承认任意上述内容是否可用作相对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辊压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辊压设备,包括极片辊压装置10和张力补偿装置20;其中,
所述极片辊压装置10包括压辊机构11,用于对极片30进行辊压;
所述张力补偿装置20设置在所述压辊机构11的上游,位于所述极片30上两侧空箔区31的下方,且可沿所述极片30的厚度方向移动,用于在沿所述极片30的厚度方向移动时顶压所述极片30以对所述极片30产生张力。
进一步地,所述极片辊压设备中,所述张力补偿装置20包括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和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
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位于所述极片30上一侧空箔区31的下方;
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位于所述极片30上另一侧空箔区31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呈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极片辊压设备中,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与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之间可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极片辊压设备中,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的数量为一个或至少两个,且当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均匀间隔分布;
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的数量为一个或至少两个,且当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均匀间隔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极片辊压设备中,相邻的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0-100cm;
相邻的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0-100cm。
进一步地,所述极片辊压设备中,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靠近所述极片30上涂覆区32的一端与涂覆区32的距离为1-2mm,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远离所述极片30上涂覆区32的一端与涂覆区32的距离为61-102mm;
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靠近所述极片30上涂覆区32的一端与涂覆区32的距离为1-2mm,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远离所述极片30上涂覆区32的一端与涂覆区32的距离为61-102mm。
进一步地,所述极片辊压设备中,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和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均呈八个角为圆弧角的长方体状;
所述圆弧角的圆弧半径为2-10mm;
所述长方体的长为60-100mm,宽为40-60mm,高为5-20mm。
进一步地,所述极片辊压设备中,所述压辊机构11包括第一压辊111和第二压辊112;
所述第一压辊111和所述第二压辊112呈上下设置;
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压辊111和所述第二压辊112中心连线的中点的距离为50-100cm;
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压辊111和所述第二压辊112中心连线的中点的距离为50-100cm。
进一步地,所述极片辊压设备中,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和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沿所述极片30的厚度方向的移动由空气弹簧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极片辊压设备中,所述极片辊压装置10还包括放卷机构12、过辊机构13和收卷机构14;
所述放卷机构12设置在所述张力补偿装置20的上游;
所述收卷机构14设置在所述压辊机构11的下游;
所述过辊机构13设置在所述放卷机构12与所述张力补偿装置20之间,以及设置在所述收卷机构14与所述压辊机构11置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辊压设备,通过在原有的极片辊压装置的基础上增加张力补偿装置,并将张力补偿装置设置在压辊机构的上游,且位于极片上两侧空箔区的下方,使得可沿极片厚度方向移动的张力补偿装置能够以顶压的方式调节辊压时涂覆区和空箔区的集流体受力一致性,从而可减少极片波浪边的产生,不仅结构紧凑合理,而且成本低且通用性强,具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辊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极片和张力补偿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张力补偿机构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张力补偿机构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张力补偿机构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极片辊压装置10,张力补偿装置20,极片30;
压辊机构11,放卷机构12,过辊机构13,收卷机构14;
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
空箔区31,涂覆区32;
第一压辊111,第二压辊1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极片辊压技术存在的缺陷,本申请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希望创设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缺陷的技术,使得极片辊压技术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辊压设备,包括极片辊压装置10和张力补偿装置20;其中,
所述极片辊压装置10包括压辊机构11,用于对极片30进行辊压;
所述张力补偿装置20设置在所述压辊机构11的上游,位于所述极片30上两侧空箔区31的下方,且可沿所述极片30的厚度方向移动,用于在沿所述极片30的厚度方向移动时顶压所述极片30以对所述极片30产生张力。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极片辊压设备的结构简单,主要包括极片辊压装置10和张力补偿装置20,其中的极片辊压装置10是与现有技术一致的,即极片辊压装置10就是由一般的压辊机构11、放卷机构12、过辊机构13和收卷机构14组成,如图1所示,所述放卷机构12设置在所述张力补偿装置20的上游;所述收卷机构14设置在所述压辊机构11的下游;所述过辊机构13设置在所述放卷机构12与所述张力补偿装置20之间,以及设置在所述收卷机构14与所述压辊机构11置之间。所述放卷机构12用于放卷极片,所述过辊机构13用于输送极片,所述收卷机构14用于收卷极片。
本实施例的改进点在于,在原有的极片辊压装置10的基础上增加了张力补偿装置20,并将张力补偿装置20设置在了压辊机构11的上游,且位于极片30上两侧空箔区31的下方,使得可沿极片30厚度方向移动的张力补偿装置10能够以顶压的方式调节辊压时涂覆区32和空箔区31的集流体受力一致性,从而可减少极片30波浪边的产生,达到良好的除皱效果。而且,由于针对涂覆区32和空箔区31具有不同厚度差值的不同极片30时,所述张力补偿装置20可通过沿所述极片30的厚度方向移动不同的距离,使得能够适用于涂覆区32和空箔区31具有不同厚度差值的不同极片30的辊压,适用范围广。
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张力补偿装置20包括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和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
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位于所述极片30上一侧空箔区31的下方;
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位于所述极片30上另一侧空箔区31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呈对称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和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是完全相同的物体,只不过是因设置在不同侧的空箔区31的下方而赋予了不同的名称进行区分。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的数量为一个或至少两个,且当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均匀间隔分布;
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的数量为一个或至少两个,且当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均匀间隔分布。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情况下,在极片30上的每个涂覆区32旁的空箔区31都设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
示例性地,以不多于三个为优选,而且相邻的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0-100cm;
相邻的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0-100cm。
另外,各空箔区31的下方所设置的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或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的数量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与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之间可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生产中,不同型号的极片30的宽度是变化的,导致涂覆区32和空箔区31位置的变化,从而固定间隔的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与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必然无法适用,于是本实施例将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与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设计为了间隔可调,即可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移动,使得当面对宽度较大的极片30时,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与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可相互远离的移动以适应所述空箔区31的位置变化,同理,当面对宽度较小的极片30时,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与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可相互靠近的移动以适应所述空箔区31的位置变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靠近所述极片30上涂覆区32的一端与涂覆区32的距离为1-2mm,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远离所述极片30上涂覆区32的一端与涂覆区32的距离为61-102mm;
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靠近所述极片30上涂覆区32的一端与涂覆区32的距离为1-2mm,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远离所述极片30上涂覆区32的一端与涂覆区32的距离为61-102mm。
请参考图3-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和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均呈八个角为圆弧角的长方体状;
所述圆弧角的圆弧半径为2-10mm;
所述长方体的长为60-100mm,宽为40-60mm,高为5-20mm。
可以理解地,上述各个尺寸参数只是在本实施例中的一种优化设置,其不能作为限制本实用新型范围的理由,该各个尺寸参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配置。
请再次参考图1,所述压辊机构11包括第一压辊111和第二压辊112;
所述第一压辊111和所述第二压辊112呈上下设置;
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压辊111和所述第二压辊112中心连线的中点的距离为50-100cm;
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压辊111和所述第二压辊112中心连线的中点的距离为50-100cm。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和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沿所述极片30的厚度方向的移动由空气弹簧调节。
通过沿所述极片30的厚度方向移动来调节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和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顶压所述极片30的力度,从而调节空箔区31所受的张力,使极片30的空箔区31在辊压时和涂覆区32受力一致,防止极片波浪边的产生。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极片辊压装置,张力补偿装置,极片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辊压设备,通过在原有的极片辊压装置的基础上增加张力补偿装置,并将张力补偿装置设置在压辊机构的上游,且位于极片上两侧空箔区的下方,使得可沿极片厚度方向移动的张力补偿装置能够以顶压的方式调节辊压时涂覆区和空箔区的集流体受力一致性,从而可减少极片波浪边的产生,不仅结构紧凑合理,而且成本低且通用性强,具有较高的社会使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综上所述,在阅读本详细公开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明白,前述详细公开内容可以仅以示例的方式呈现,并且可以不是限制性的。尽管这里没有明确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意图囊括对实施例的各种合理改变,改进和修改。这些改变,改进和修改旨在由本申请提出,并且在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此外,本申请中的某些术语已被用于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一个实施例”,“实施例”和/或“一些实施例”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可以强调并且应当理解,在本说明书的各个部分中对“实施例”或“一个实施例”或“替代实施例”的两个或更多个引用不一定都指代相同的实施例。此外,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适当地组合。
应当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前述描述中,为了帮助理解一个特征,出于简化本申请的目的,本申请将各种特征组合在单个实施例、附图或其描述中。然而,这并不是说这些特征的组合是必须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申请的时候完全有可能将其中一部分特征提取出来作为单独的实施例来理解。也就是说,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也可以理解为多个次级实施例的整合。而每个次级实施例的内容在于少于单个前述公开实施例的所有特征的时候也是成立的。
本文引用的每个专利,专利申请,专利申请的出版物和其他材料,例如文章,书籍,说明书,出版物,文件,物品等,可以通过引用结合于此。用于所有目的的全部内容,除了与其相关的任何起诉文件历史,可能与本文件不一致或相冲突的任何相同的,或者任何可能对权利要求的最宽范围具有限制性影响的任何相同的起诉文件历史。现在或以后与本文件相关联。举例来说,如果在与任何所包含的材料相关联的术语的描述、定义和/或使用与本文档相关的术语、描述、定义和/或之间存在任何不一致或冲突时,使用本文件中的术语为准。
最后,应理解,本文公开的申请的实施方案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案的原理的说明。其他修改后的实施例也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因此,本申请披露的实施例仅仅作为示例而非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申请中的实施例采取替代配置来实现本申请中的申请。因此,本申请的实施例不限于申请中被精确地描述过的实施例。

Claims (10)

1.一种极片辊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极片辊压装置(10)和张力补偿装置(20);其中,
所述极片辊压装置(10)包括压辊机构(11),用于对极片(30)进行辊压;
所述张力补偿装置(20)设置在所述压辊机构(11)的上游,位于所述极片(30)上两侧空箔区(31)的下方,且可沿所述极片(30)的厚度方向移动,用于在沿所述极片(30)的厚度方向移动时顶压所述极片(30)以对所述极片(30)产生张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辊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补偿装置(20)包括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和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
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位于所述极片(30)上一侧空箔区(31)的下方;
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位于所述极片(30)上另一侧空箔区(31)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呈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辊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与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之间可相互靠近或远离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极片辊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的数量为一个或至少两个,且当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均匀间隔分布;
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的数量为一个或至少两个,且当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时,至少两个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均匀间隔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辊压设备,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0-100cm;
相邻的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之间的间隔距离为50-100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片辊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靠近所述极片(30)上涂覆区(32)的一端与涂覆区(32)的距离为1-2mm,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远离所述极片(30)上涂覆区(32)的一端与涂覆区(32)的距离为61-102mm;
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靠近所述极片(30)上涂覆区(32)的一端与涂覆区(32)的距离为1-2mm,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远离所述极片(30)上涂覆区(32)的一端与涂覆区(32)的距离为61-102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极片辊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和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均呈八个角为圆弧角的长方体状;
所述圆弧角的圆弧半径为2-10mm;
所述长方体的长为60-100mm,宽为40-60mm,高为5-20mm。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辊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机构(11)包括第一压辊(111)和第二压辊(112);
所述第一压辊(111)和所述第二压辊(112)呈上下设置;
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压辊(111)和所述第二压辊(112)中心连线的中点的距离为50-100cm;
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在厚度方向上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压辊(111)和所述第二压辊(112)中心连线的中点的距离为50-100cm。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辊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力补偿机构(21)和所述第二张力补偿机构(22)沿所述极片(30)的厚度方向的移动由空气弹簧调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辊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辊压装置(10)还包括放卷机构(12)、过辊机构(13)和收卷机构(14);
所述放卷机构(12)设置在所述张力补偿装置(20)的上游;
所述收卷机构(14)设置在所述压辊机构(11)的下游;
所述过辊机构(13)设置在所述放卷机构(12)与所述张力补偿装置(20)之间,以及设置在所述收卷机构(14)与所述压辊机构(11)之间。
CN202222220925.XU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极片辊压设备 Active CN218004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20925.XU CN218004913U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极片辊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220925.XU CN218004913U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极片辊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004913U true CN218004913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326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220925.XU Active CN218004913U (zh) 2022-08-23 2022-08-23 一种极片辊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0049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07939B2 (en) Cell electrode plat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5228133B1 (ja) 電極材料用ロールプレス設備及び電極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EP4037003A1 (en) Asynchronous heating and calendering device, large wide ultra-thin lithium metal foil,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JP6658496B2 (ja) 電極板製造装置
CN104511938A (zh) 电极材料用切割机设备以及电极件制造设备
CN113439352A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及其中使用的正极板的制造方法
CN218004913U (zh) 一种极片辊压设备
JP3526812B2 (ja) 電極スリッタ装置
CN210040414U (zh) 膜电极生产设备
CN218656340U (zh) 用于极片辊压的复合压辊及包括该复合压辊的辊压设备
JP7192530B2 (ja) 電池の製造方法
US20200185698A1 (en) Rolling device for electrode
CN216694369U (zh) 干燥装置及极片生产装置
CN218101372U (zh) 叠片电池的叠片设备及电芯
JP2002093408A (ja) 電池用電極シートの加工方法、加工装置
CN214290013U (zh) 过辊组件、涂布设备及辊压设备
US20230111688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positive electrode plate for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N218632183U (zh) 一种电池及电子设备
JP5023549B2 (ja) 電極合剤ペーストの塗布方法および装置
KR20140108944A (ko) 이차전지의 전극판 가압용 프레싱 롤
CN110854447A (zh) 一种方型电芯卷绕方法及装置
JP2014107108A (ja) 電極塗工装置
CN220553467U (zh) 一种电池极片的异型辊
CN211507764U (zh) 一种改善转移涂布负极双面区尾部过压断带的极片结构
JP7165156B2 (ja) 電極板の製造装置および電極板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