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94097U - 车辆后背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后背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94097U
CN217994097U CN202220678880.8U CN202220678880U CN217994097U CN 217994097 U CN217994097 U CN 217994097U CN 202220678880 U CN202220678880 U CN 202220678880U CN 217994097 U CN217994097 U CN 2179940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door
panel
vehicle
inner pane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7888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7888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940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940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9409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后背门及车辆。该车辆后背门包括后背门内板和两个加强板,后背门内板具有门框结构,后背门内板于门框结构的顶部设置有铰链安装点,后背门内板于门框结构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撑杆安装点;两个加强板分别设置于门框结构的两侧边框处,且每个加强板覆盖对应侧的铰链安装点、撑杆安装点和侧边框。通过在后背门内板的两侧边框处分别设置加强板,利用加强板覆盖对应侧的铰链安装点、撑杆安装点和侧边框,该加强板在对铰链安装点位置和撑杆安装点位置进行结构加强的同时,对薄弱的侧边框进行了结构增强,从而保证了车辆后背门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得车辆后背门的整体性能得到良好的保障。

Description

车辆后背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后背门及车辆。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辆后背门,通常在铰链安装点位置设置有铰链加强板,在撑杆安装点位置设置有撑杆加强板,以分别对铰链安装点位置和撑杆安装点位置进行结构加强。然而,这种结构仅能够对局部安装点位置有较好的支撑,而后背门玻璃侧边框的宽度较小,结构强度较差,致使后背门的整体性能不能得到良好的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后背门及车辆。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车辆后背门,包括:后背门内板,所述后背门内板具有门框结构,所述后背门内板于所述门框结构的顶部设置有铰链安装点,所述后背门内板于所述门框结构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撑杆安装点;以及
两个加强板,分别设置于所述门框结构的两侧边框处,且每个所述加强板覆盖对应侧的所述铰链安装点、所述撑杆安装点和所述侧边框。
可选地,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用于与后背门外板搭接的减震膨胀胶。
可选地,所述减震膨胀胶设置在所述加强板背向所述后背门内板的表面,且位于所述铰链安装点所处的区域范围内。
可选地,每个所述加强板具有第一拐折部,所述第一拐折部由所述门框结构的侧部向所述门框结构的上部拐折延伸,所述第一拐折部覆盖对应侧的所述铰链安装点,所述减震膨胀胶设置于所述第一拐折部。
可选地,所述后背门内板上连接有内板延伸板,所述内板延伸板于所述撑杆安装点位置与所述后背门内板搭接。
可选地,所述加强板于所述撑杆安装点位置与所述内板延伸板搭接或者与所述后背门内板搭接。
可选地,所述后背门内板于所述撑杆安装点位置设置有至少两个撑杆安装孔,所述内板延伸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撑杆安装孔对应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撑杆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
可选地,所述车辆后背门还包括内板中加强板,所述内板中加强板设置于所述门框结构的下部,且与所述后背门内板连接。
可选地,每个所述加强板具有第二拐折部,所述第二拐折部由所述门框结构的侧部向所述门框结构的下部拐折延伸,所述内板中加强板位于两个所述加强板的所述第二拐折部之间,且所述内板中加强板的两相对侧边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拐折部搭接。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辆后背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提供的车辆后背门及车辆,通过在后背门内板的门框结构的两侧边框处分别设置加强板,利用加强板覆盖对应侧的铰链安装点、撑杆安装点和侧边框,该加强板在对铰链安装点位置和撑杆安装点位置进行结构加强的同时,对薄弱的侧边框进行了结构强度的增强,从而保证了车辆后背门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得车辆后背门的整体性能得到良好的保障。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后背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后背门的铰链安装点位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后背门的撑杆安装点位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后背门的内板延伸板与后背门内板搭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后背门内板;11-侧边框;12-铰链安装点;13-撑杆安装点;14-撑杆安装孔;2-加强板;3-减震膨胀胶;4-内板延伸板;5-内板中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后背门,包括:后背门内板1和两个加强板2。具体地,后背门内板1具有门框结构,该门框结构用于安装后背门玻璃,后背门内板1于门框结构的顶部设置有铰链安装点12,后背门内板1于门框结构的侧部设置有撑杆安装点13;两个加强板2分别设置于门框结构的两侧边框11处,且每个加强板2覆盖对应侧的铰链安装点12、撑杆安装点13和侧边框11。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后背门,通过在后背门内板1的门框结构的两侧边框11处分别设置加强板2,利用加强板2覆盖对应侧的铰链安装点12、撑杆安装点13和侧边框11,该加强板2在对铰链安装点12位置和撑杆安装点13位置进行结构加强的同时,对薄弱的侧边框11进行了结构强度的增强,从而保证了车辆后背门的整体结构强度,使得车辆后背门的整体性能得到良好的保障。此外,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在铰链安装点12位置设置铰链加强板2、在撑杆安装点13位置设置撑杆加强板2,可以减少加强板2的数量,在保障车辆后背门的整体性能的同时,优化了车辆后背门的工艺流程。
应当理解的是,在后背门内板1上设置铰链安装点12的目的在于,用于安装铰链,以通过铰链实现车辆后背门在车身上的枢转设置。为了确保车辆后背门与车身连接的牢固性,通常在后背门内板1的门框结构的顶部设置有两个铰链安装点12,以在门框结构的顶部安装两个铰链,两个铰链安装点12左右对称设置,也就是说,两个铰链安装点12关于车辆后背门的纵向中轴线对称设置,其中一个铰链安装点12邻近门框结构的一侧边框11设置,另一铰链安装点12邻近门框结构的另一侧边框11设置。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铰链安装点”、“撑杆安装点”不局限于一个具体的安装点,仅在于说明后背门内板1上具有用于安装铰链的安装位置、以及用于安装撑杆的位置。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在后背门内板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铰链的铰链安装孔,或者在后背门内板1上安装有铰链安装件,在铰链安装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铰链的铰链安装孔;还可以在后背门内板1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撑杆的撑杆安装孔14,或者在后背门内板1上安装有撑杆安装件,在撑杆安装件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撑杆的撑杆安装孔1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加强板2与后背门内板1点焊连接,使得加强板2与后背门内板1连接为一体,提高加强板2对后背门内板1的结构加强作用,图示中的a示意了加强板2与后背门内板1点焊连接形成的焊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加强板2上设置有用于与后背门外板搭接的减震膨胀胶3。如此设置,加强板2不仅与后背门内板1进行搭接,加强板2还与后背门外板通过减震膨胀胶3连接,使得加强板2与后背门外板形成搭接,从而使得加强板2与后背门外板相互支撑,进一步增强了车辆后背门局部的刚度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减震膨胀胶3设置在加强板2背向后背门内板1的表面,且位于铰链安装点12所处的区域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所述的“铰链安装点12所处的区域范围内”,也即距离铰链安装点12不超过预设距离的区域范围内。如此设置,可以利用加强板2与后背门外板通过减震膨胀胶3连接,提高铰链安装点12位置的刚度性能,进一步确保车辆后背门与车身枢转连接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加强板2具有第一拐折部,第一拐折部由门框结构的侧部向门框结构的上部拐折延伸,换言之,第一拐折部由后背门玻璃的侧方向后背门玻璃的上方拐折延伸,第一拐折部覆盖对应侧的铰链安装点12,以利用第一拐折部实现对铰链安装点3的结构加强作用;减震膨胀胶3设置于第一拐折部,第一拐折部通过减震膨胀胶3与后背门外板形成搭接,使得第一拐折部对后背门外板起到加强作用,同时两者采用减震膨胀胶进行连接不会对后背门外板过度限制和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后背门内板1上连接有内板延伸板4,内板延伸板4于撑杆安装点13位置与后背门内板1搭接。需要说明的是,在后背门内板1上连接内板延伸板4是因为后背门内板1在此处形成拐角,不容易一体冲压成型,故而在后背门内板1需要拐角的位置单独设置了内板延伸板4。内板延伸板4于撑杆安装点13位置与后背门内板1搭接,从而利用内板延伸板4对撑杆安装点13位置进行了结构加强,从而提高了在撑杆安装点13位置安装撑杆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内板延伸板4与后背门内板1点焊连接,使得内板延伸板4与后背门内板1连接为一体,提高两者连接后的结构强度,图示中的b示意了内板延伸板4与后背门内板1点焊连接形成的焊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加强板2于撑杆安装点13位置与内板延伸板4搭接或者与后背门内板1搭接,且内板延伸板4于撑杆安装点13位置与后背门内板1搭接。如此设置,使得加强板2、内板延伸板4和后背门内板1三个件搭接,提高了搭接位置的结构强度,也即提高了撑杆安装点13位置的结构强度,从而确保了撑杆在撑杆安装点13位置的稳固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中,若内板延伸板4与后背门内板1朝向加强板2的表面搭接,则加强板2于撑杆安装点13位置与内板延伸板4搭接;若内板延伸板4与后背门内板1背向加强板2的表面搭接,则加强板2于撑杆安装点13位置与后背门内板1搭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加强板2与内板延伸板4点焊连接,使得加强板2与内板延伸板4连接为一体,提高两者连接后的结构强度,图示中的c示意了加强板2与内板延伸板4点焊连接形成的焊点。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内板延伸板4与后背门内板1朝向加强板2的表面搭接,且内板延伸板4于撑杆安装点13位置与后背门内板1点焊连接,如图4中的b所示;加强板2与内板延伸板4搭接,且加强板2于撑杆安装点13位置与内板延伸板4点焊连接,如图3中的c所示;从而使得加强板2、内板延伸板4和后背门内板1三个件连接为一体,提高了撑杆安装点13位置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后背门内板1于撑杆安装点13位置设置有至少两个撑杆安装孔14,内板延伸板4上设置有与撑杆安装孔14对应的第一安装孔,加强板2上设置有与撑杆安装孔14对应的第二安装孔。在该实施例中,以通过穿设于撑杆安装孔14、第一安装孔及第二安装孔的紧固件(如螺栓)实现撑杆在后背门内板1上的安装。在具体实施中,撑杆安装孔1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示例性地,撑杆安装孔14的数量为三个,以形成稳固的安装位置布置,便于承受较大的撑杆推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车辆后背门还包括内板中加强板5,内板中加强板5设置于门框结构的下部,换言之,内板中加强板5设置于后背门玻璃的下方,且与后背门内板1连接。通过设置内板中加强板5,以利用内板中加强板5对位于后背门玻璃下方的局部区域进行结构加强。在具体实施中,内板中加强板5与后背门内板1点焊连接,使得内板中加强板5与后背门内板1连接为一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个加强板2具有第二拐折部,第二拐折部由门框结构的侧部向门框结构的下部拐折延伸,换言之,第二拐折部由后背门玻璃的侧方向后背门玻璃的下方拐折延伸,内板中加强板5位于两个加强板2的第二拐折部之间,且内板中加强板5的两相对侧边部分别与两个第二拐折部搭接。通过将两个加强板2均与内板中加强板5搭接,形成了三边框型的大框架形式,对车辆后背门的整体性能有较大的提升。
在具体实施中,如图1所示,加强板2与内板中加强板5点焊连接,也即加强板2与内板中加强板5的搭接部位点焊连接,也即内板中加强板5的两相对侧边部分别与两个第二拐折部点焊连接,使得加强板2与内板中加强板5连接为一体,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固性,图示中的d示意了加强板2与内板中加强板5点焊连接形成的焊点。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个加强板2包括主体部、以及连接于主体部两端的第一拐折部和第二拐折部,主体部顺沿后背门内板1的侧边框11设置,第一拐折部由后背门内板1的侧边框11向顶边框拐折延伸,第二拐折部由后背门内板1的侧边框11向底边框拐折延伸。其中,第一拐折部用于覆盖位于顶边框部位的铰链安装点12,第二拐折部用于与位于后背门玻璃下方的内板中加强板5搭接,以使得两个加强板2与内板中加强板5形成三边框型的大框架形式,提高整个车辆后背门的整体性能。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车辆后背门。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因其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车辆后背门,因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车辆后背门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后背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后背门内板,所述后背门内板具有门框结构,所述后背门内板于所述门框结构的顶部设置有铰链安装点,所述后背门内板于所述门框结构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撑杆安装点;以及
两个加强板,分别设置于所述门框结构的两侧边框处,且每个所述加强板覆盖对应侧的所述铰链安装点、所述撑杆安装点和所述侧边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用于与后背门外板搭接的减震膨胀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膨胀胶设置在所述加强板背向所述后背门内板的表面,且位于所述铰链安装点所处的区域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加强板具有第一拐折部,所述第一拐折部由所述门框结构的侧部向所述门框结构的上部拐折延伸,所述第一拐折部覆盖对应侧的所述铰链安装点,所述减震膨胀胶设置于所述第一拐折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内板上连接有内板延伸板,所述内板延伸板于所述撑杆安装点位置与所述后背门内板搭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于所述撑杆安装点位置与所述内板延伸板搭接或者与所述后背门内板搭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背门内板于所述撑杆安装点位置设置有至少两个撑杆安装孔,所述内板延伸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撑杆安装孔对应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加强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撑杆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背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板中加强板,所述内板中加强板设置于所述门框结构的下部,且与所述后背门内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加强板具有第二拐折部,所述第二拐折部由所述门框结构的侧部向所述门框结构的下部拐折延伸,所述内板中加强板位于两个所述加强板的所述第二拐折部之间,且所述内板中加强板的两相对侧边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拐折部搭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后背门。
CN202220678880.8U 2022-03-25 2022-03-25 车辆后背门及车辆 Active CN2179940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78880.8U CN217994097U (zh) 2022-03-25 2022-03-25 车辆后背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78880.8U CN217994097U (zh) 2022-03-25 2022-03-25 车辆后背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94097U true CN217994097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287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78880.8U Active CN217994097U (zh) 2022-03-25 2022-03-25 车辆后背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940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05371A (en) Light weight steel auto body construction
US6003934A (en) Vehicle front frame structure
JP2006137425A (ja) 車両フレームの後部ピラー構造物
CN103552445B (zh) 一种汽车全景天窗加强环
CN112158057A (zh) 一种汽车尾门结构
CN209921015U (zh) 一种汽车后背门铰链安装结构
CN217994097U (zh) 车辆后背门及车辆
CN214450199U (zh) 一种汽车尾门门框
CN206155110U (zh) 一种汽车后背门总成结构
JP4696664B2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CN216508618U (zh) 一种汽车后减震器安装结构
CN212685728U (zh) 一种车辆后侧围结构及车辆
JPH04300715A (ja) 自動車用ドアの補強構造
CN112590940A (zh) 一种白车身总成及车辆
CN209505858U (zh) 一种轿车侧围骨架结构
CN213534404U (zh) 后背门以及车辆
CN201102573Y (zh) 一种车辆顶盖后横梁焊合件结构
CN219214684U (zh) 一种车门内板连接结构
CN214355482U (zh) 一种背门撑杆安装加强结构、背门总成及车辆
JPS6244853Y2 (zh)
CN218616906U (zh) 后轮罩外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7554014U (zh) 一种汽车a柱铰链安装点加强结构
CN217994096U (zh) 车辆后背门及车辆
JP7328273B2 (ja) 車両及びバックドア
CN210941297U (zh) 一种汽车车门的加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