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94061U - 水路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水路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94061U
CN217994061U CN202222327562.XU CN202222327562U CN217994061U CN 217994061 U CN217994061 U CN 217994061U CN 202222327562 U CN202222327562 U CN 202222327562U CN 217994061 U CN217994061 U CN 2179940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ody
flow channel
channel
flow
internal switc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2756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进华
陈志敏
陈克冠
叶剑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32756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940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940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940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路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水路集成模块包括:流道集成块,流道集成块内设有阀体腔和多个内置流道,每个内置流道设有外露的外部接口,多个内置流道包括内部切换流道,内部切换流道设有位于阀体腔的内周壁的流道口,阀体腔设有至少四个流道口;切换阀体,切换阀体可转动地设于阀体腔内,切换阀体设有第一连通通道和第二连通通道,切换阀体转动以使得第一连通通道和第二连通通道分别与不同的流道口切换连通,切换阀体被构造成第一连通通道始终连通其中两个流道口。由此,实现了水路集成化设置,可以减少管路的布置长度,降低布置难度,改善空间占用,且利于降低切换阀体的转动阻力,提高水路集成模块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水路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路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常规车辆、混动车辆)、驱动电机(混动车辆、电动车辆)、电池包等部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为了提高车辆的行使稳定性以及乘车安全性,需要设置对应的冷却系统进行冷却。相关技术中,冷却系统的零部件多,空间占用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路集成模块,实现了水路集成化设置,可以简化热管理系统,降低布置难度,改善空间占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路集成模块,包括:流道集成块,所述流道集成块内设有阀体腔和多个内置流道,每个所述内置流道设有外露的外部接口,所述多个内置流道包括内部切换流道,所述内部切换流道设有位于所述阀体腔的周壁的流道口,所述阀体腔设有至少四个所述流道口;切换阀体,所述切换阀体可转动地设于所述阀体腔内,所述切换阀体设有第一连通通道和第二连通通道,所述切换阀体转动以使得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分别与不同的流道口切换连通,所述切换阀体被构造成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始终连通其中两个所述流道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路集成模块,通过在流道集成块内限定出多个内置流道,且在切换阀体上设置多个第一连通通道和第二连通通道,可以实现多个需要进行冷却部件的水路集成化设置以及控制集成化,不仅使多个需要进行冷却部件之间的联动、开闭以及模式切换更加简单、方便,而且水路集成化设置,可以减少管路的布置长度,降低布置难度,改善空间占用,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且通过设置第一连通通道始终与两个流道口连通,利于降低切换阀体的转动阻力,提高水路集成模块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水路集成模块,所述切换阀体还包括第三连通通道,所述切换阀体被构造成通过所述第二连通通道或所述第三连通通道连通两个所述流道口时、所述第一连通通道连通的所述流道口保持不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水路集成模块,所述流道集成块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多个第一凹槽;第二本体,所述第二本体设在所述第一本体以封闭所述多个第一凹槽的敞开侧以限定出所述内置流道,所述切换阀体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第二本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水路集成模块,所述阀体腔为贯穿所述第一本体的通孔,所述流道集成块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和所述第二本体封闭所述通孔的两端开口,所述切换阀体的连接轴穿过所述盖板以与驱动部件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水路集成模块,多个所述内置流道包括第一内部切换流道和第二内部切换流道,所述第一内部切换流道的一端与所述阀体腔相连且所述第一内部切换流道对应的所述外部接口为电机冷却第一接口,所述第二内部切换流道的一端与所述阀体腔相连且所述第二内部切换流道对应的所述外部接口为电机冷却第二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水路集成模块,多个所述内置流道还包括第三内部切换流道和第四内部切换流道,所述第三内部切换流道的一端与所述阀体腔相连且所述第三内部切换流道对应的所述外部接口为换热器第一接口,所述第四内部切换流道的一端与所述阀体腔相连且所述第四内部切换流道对应的所述外部接口为换热器第二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水路集成模块,所述多个内置流道包括至少一条流动通道,每条所述流动通道的两端均设有外露的所述外部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水路集成模块,所述流道集成块设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阀体腔相连;所述多个内置流道还包括第五内部切换流道,所述第五内部切换流道的一端与所述阀体腔相连;多个所述内置流道包括第一流动通道,所述第一流动通道的其中一个所述外部接口与所述第五内部切换流道对应的所述外部接口适于通过第一外部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流动通道的另一个所述外部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适于通过第二外部流道相连,所述第二外部流道与电池热管理模块进行热交换。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水路集成模块,所述流道集成块还设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通过所述内置流道与所述阀体腔相连,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一接口通过所述流动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接口适于与所述第二外部流道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水路集成模块,多个所述内置流道还包括第二流动通道和第三流动通道,所述第二流动通道的其中一个外部接口和所述第三流动通道的其中一个外部接口适于通过第三外部流道相连,所述第二流动通道的另一个外部接口(和所述第三流动通道的另一个外部接口适于通过第四外部流道相连。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热管理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包括:水路集成模块,所述水路集成模块为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水路集成模块;循环部件,所述循环部件设有循环流路,所述循环部件设在所述流道集成块,所述循环流路适于与至少两个所述外部接口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热管理系统的小型化设置,降低管路布置长度以及难度,改善空间占用,有效降低热管理系统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可以降低热管理系统在车辆的机舱空间内的布置难度,提高布置便利性的同时,可以改善空间占用,使车辆可以设置更大的乘车空间以及储物空间,可以提高使用体验,并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路集成模块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路集成模块的爆炸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路集成模块的工作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流道集成块的爆炸图;
图5至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路集成模块的十种示例性工作模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水路集成模块100,
流道集成块10,第一本体10a,第二本体10b,盖板10c,
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第五内部切换流道115,第一流动通道121,第二流动通道122,第三流动通道123,第四流动通道124,外部接口13,第一接口131,第二接口132,阀体腔14,
切换阀体20,第一连通通道21,第二连通通道22,第三连通通道23,驱动部件30,板载换热器40,
换热器201,电机电控热管理模块202,第一水泵203,电池热管理模块204,第二水泵205,电池冷却板换206,暖风水泵207,暖风芯体20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路集成模块100。
如图1-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路集成模块100,包括:流道集成块10和切换阀体20。流道集成块10内设有阀体腔14和多个内置流道,每个内置流道设有外露的外部接口13,多个内置流道包括内部切换流道,内部切换流道设有位于阀体腔14的周壁的流道口,阀体腔14设有至少四个流道口;切换阀体20可转动地设于阀体腔14内,切换阀体20设有第一连通通道21和第二连通通道22,切换阀体20转动以使得第一连通通道21和第二连通通道22分别与不同的流道口切换连通,切换阀体20被构造成第一连通通道21始终连通其中两个流道口。
由此,实现了水路集成化设置,可以减少管路的布置长度,降低布置难度,改善空间占用,且利于降低切换阀体20的转动阻力,提高水路集成模块100的可靠性。
例如,参照图1-图3所示,水路集成模块100具有流道集成块10,流道集成块10内设有阀体腔14和多个内置流道,每个内置流道的一端(外露的一端或伸出流道集成块10的一端)设有外部接口13,外部接口13与外部需要进行冷却的部件(发动机、电机、电池包等)或参与到冷却过程中的部件(散热器、换热器201、水泵等)的进口或出口连通。多个内置流道包括内部切换流道,每个内部切换流道均设有位于阀体腔14的内周壁的流道口,内部切换流道设为至少四条,阀体腔14的周壁上对应设有至少四个流道口,且多个流道口沿阀体腔14的周向间隔开布置。
同时,切换阀体20相对于阀体腔14随形设置,切换阀体20用于可转动地安装在阀体腔14内,切换阀体20设有间隔开设置的第一连通通道21和第二连通通道22,第一连通通道21、第二连通通道22均构造为朝外敞开,第一连通通道21、第二连通通道22用于将两个流道口进行连通,以实现两个内部切换流道之间的连通,且当切换阀体20转动时,第一连通通道21、第二连通通道22可以随切换阀体20转动,以使得第一连通通道21、第二连通通道22可以分别与不同的流道口切换连通,以同步切换多个内部切换流道之间的连通与否,从而实现水路集成模块100的模式切换。
其中,可以设置第二连通通道22具有两个敞开端,第二连通通道22的两个敞开端分别与两个流道口连通以实现两个内部切换流道之间的连通,且可以将第一连通通道21构造为朝切换阀体20的径向外侧敞开的凹槽结构,第一连通通道21的敞开口的尺寸大于任意两个相邻流道口之间的间距,这样,在切换阀体20的转动过程中,第一连通通道21可以始终与两个相邻流道口连通,使得第一连通通道21内的流体可以自由流动,以减小切换阀体20在转动过程中的阻力。由此,提高了水路集成模块100在模式切换过程中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切换阀体20,切换阀体20可选择地使某两个或多个内置流道一对一连通,并可以通过设置多个连通通道,同时形成多条彼此连通的内置流道,可以实现与外部接口13连通的部件的彼此连通,以实现多个需要进行冷却的部件之间的切换冷却,实现模式切换,同时通过合理的流路设置,可以实现多个需要进行冷却的部件的彼此串联或并联冷却,即通过切换阀体20的设置,可以实现并联、串联冷却模式之间的切换,单独需要进行冷却的部件的冷却功能开启或关闭的控制,多个需要进行冷却的部件以及参与冷却的部件的联动控制(单一冷却,同时进行两个、三个或更多个需要进行冷却的部件的冷却,控制进行冷却的部件关闭并开启另一个需要进行冷却的部件等,应与上述串联冷却模式、并联冷却模式区别开)。
本实用新型虽然限定为水路集成模块100,实际上其内流通的流体可以是水、冷却液等任意流体,水路集成模块100不应狭义地理解为仅能用于水的导通、截止。
示例性地,需要进行冷却的部件可以包括:电机、发动机和电池包,参与冷却的部件可以是水泵,而电机、发动机以及电池包的进水口均与一个内置流道的外部接口13连接,出水口均与水泵的进水口连接,而水泵的出水口与一个内置流道的外部接口13连接,通过切换阀体20,以使水泵的出水口可选择地与电机、发动机或电池包的进水口连通,则可以实现对应部件的单独冷却,并可以选择关闭所有冷却,而通过设置合理数量的内置流道,则可以实现三个部件全部、任两个或择一进行冷却,同时使电机、发动机、电池包依次连通,而水泵可选择接入,则可以实现串联冷却。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水路集成模块100不限于此,散热器等参与冷却的部件也可以与水路集成模块100连通,并通过内置流道、流动通道的合理设置以及管路的合理规划,实现通过水路集成模块100进行冷却的部件的加强冷却,提高冷却效率,且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进一步设置加热部件,以在需要冷却的部件需要提高工作温度时,例如;极寒天气下对电池包进行加热、发动机的预热等,可以采用水路集成模块100与加热部件配合,实现对与水路集成模块100连通的特定需要进行加热的部件进行水浴加热或接触换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水路集成模块100,通过在流道集成块10内限定出多个内置流道,且在切换阀体20上设置多个第一连通通道21和第二连通通道22,可以实现多个需要进行冷却部件的水路集成化设置以及控制集成化,不仅使多个需要进行冷却部件之间的联动、开闭以及模式切换更加简单、方便,而且水路集成化设置,可以减少管路的布置长度,降低布置难度,改善空间占用,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且通过设置第一连通通道21始终与两个流道口连通,利于降低切换阀体20的转动阻力,提高水路集成模块100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切换阀体20还包括第三连通通道23,切换阀体20被构造成通过第二连通通道22或第三连通通道23连通两个流道口时、第一连通通道21连通的流道口保持不变。
例如,参照图2所示,切换阀体20还设有第三连通通道23,第三连通通道23与第一连通通道21、第二连通通道22间隔开设置,第三连通通道23的两端可以分别与两个流道口连通,以实现两个内置流道的连通。其中,可以设置第三连通通道23和第二连通通道22分别在在不同模式时连通两个流道口,以提高水路集成模块100的布局多样性。举例而言,参照图5-图6所示,可以设置第一连通通道21的敞开口的尺寸较大,当切换阀体20转动以从图5所示的第一模式切换至图6所示的第二模式时,或从图6所示的第二模式切换至图5所示的第一模式时,第二连通通道22与第三连通通道23切换连通,此时,第一连通通道21连通的两个流道口可以保持不变。
由此,一方面,切换阀体20在多个连通通道的切换更加简单、方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切换阀体20实现一路导通、另一路在两个或多个内置流道间的切换,使水路集成模块100可以实现更多种类、形式的联动控制以及模式切换,满足了水路集成模块100的多样化设计,提高了水路集成模块100的实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流道集成块10包括:第一本体10a和第二本体10b,第一本体10a上设有多个第一凹槽;第二本体10b设在第一本体10a以封闭多个第一凹槽的敞开侧以限定出内置流道,切换阀体20可转动地支撑于第二本体10b。
例如,如图4所示,流道集成块10包括第一本体10a和第二本体10b,第一本体10a和第二本体10b均构造为板状件,且第一本体10a的板厚大于第二本体10b的板厚,第一本体10a朝向第二本体10b的一侧开设有多个第一凹槽,第二本体10b盖设在第一本体10a上以封闭第一凹槽的敞开侧,使得第一本体10a和第二本体10b可以在第一凹槽处限定出内置流道。切换阀体20朝向第二本体10b的一侧可以设置转轴,第二本体10b上对应设有转轴固定位,切换阀体20的转轴与第二本体10b的转轴固定位枢转配合,以将切换阀体20可转动地安装在流道集成块10的阀体腔14内。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第一本体10a和第二本体10b的分体设置,可以降低加工难度,并提高流道集成块10的结构强度以及稳定性,同时可以在第一本体10a或第二本体10b的周侧设置安装耳,以便于流道集成块10的装配,且第一本体10a与第二本体10b之间可以设置密封件,密封件的外形轮廓与多个第一凹槽以及第一本体10a的投影一致,以实现多个内置流道之间的密封,提高流道集成块10的密封性。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流道集成块10的结构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0a朝向第二本体10b的一侧可以设置多个挡板,相邻的挡板之间限定出内置流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阀体腔14为贯穿第一本体10a的通孔,流道集成块10还包括盖板10c,盖板10c和第二本体10b封闭通孔的两端开口,切换阀体20的连接轴穿过盖板10c以与驱动部件30相连。
例如,参照图2和图4所示,可以将阀体腔14构造为贯穿第一本体10a的通孔,第二本体10b封堵在通孔的一端,流道集成块10还设有盖板10c,盖板10c封堵在通孔的另一端,以将阀体腔14与外界间隔开,以避免阀体腔14内的液体泄露,提高了阀体腔14的密封性,利于提高水路集成模块100的切换稳定性和可靠性。其中,可以将切换阀体20的一端与第二本体10b枢转配合,且在另一端上设置有连接轴,连接轴可以构造为星形轴或其他几何形状的连接轴,连接轴可以贯穿盖板10c以伸至盖板10c背离阀体腔14的一侧,连接轴用于与驱动部件30相连,使得驱动部件30可以通过连接轴驱动切换阀体20转动,以实现水路集成模块100不同模式的稳定切换。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内置流道包括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和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的一端与阀体腔14相连且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对应的外部接口13为电机冷却第一接口,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的一端与阀体腔14相连且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对应的外部接口13为电机冷却第二接口。
例如,参照图3所示,水路集成模块100连接有电机冷却回路,电机冷却回路上设有第一水泵203和电机电控热管理模块202。多个内置流道包括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和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和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间隔开设置,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的一端形成有与阀体腔14连通的流道口,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的另一端设有外部接口13,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对应的外部接口13设为电机冷却第一接口,电机冷却第一接口用于和电机冷却回路的一端连通。
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的一端形成有与阀体腔14连通的流道口,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的另一端设有外部接口13,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对应的外部接口13设为电机冷却第二接口,电机冷却第二接口用于和电机冷却回路的另一端连通。这样,可以通过转动切换阀体20至对应模式,使得电机冷却回路可以通过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和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与阀体腔14连通,使得第一水泵203可以带动液体流动,以实现电机的冷却。
举例而言,可以将切换阀体20转动至图13所述的第九模式,使得第二连通通道22可以将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和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连通,使得液体可以在电机冷却回路、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阀体腔14和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之间循环冷却。由此,可以通过水路集成模块100实现对电机的自循环冷却。
当然,也可以设置电机的自循环冷却有板载换热器40参与,而电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发热量较大,可以进一步在电机冷却回路内添加可以提高冷却效果的强制换热件,例如:散热器、冷凝器等,以进一步强化冷却,提高冷却效果以及冷却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内置流道还包括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和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的一端与阀体腔14相连且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对应的外部接口13为换热器第一接口,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的一端与阀体腔14相连且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对应的外部接口13为换热器第二接口。
例如,参照图3所示,水路集成模块100连接有换热器回路,换热器回路上设有低温换热器201,低温换热器201用于贴合在电机电控热管理模块202上且与电机电控热管理模块202进行热交换。多个内置流道包括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和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和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间隔开设置,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的一端形成有与阀体腔14连通的流道口,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的另一端设有外部接口13,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对应的外部接口13为换热器第一接口,换热器第一接口用于与换热器回路的一端相连。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的一端形成有与阀体腔14连通的流道口,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的另一端设有外部接口13,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对应的外部接口13为换热器第二接口,换热器第二接口用于与换热器回路的另一端相连。这样,可以通过转动切换阀体20至对应模式,使得换热器回路可以通过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和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与阀体腔14连通,使得换热器回路内的液体可以循环流动,以实现电机电控热管理模块202的冷却。
举例而言,可以将切换阀体20转动至图5所示的第一模式,使得第二连通通道22可以将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和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连通,使得液体可以在换热器回路、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第二连通通道22和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之间循环冷却。由此,可以通过水路集成模块100实现对电机电控热管理模块202的自循环冷却。
当然,也可以设置电机电控热管理模块202的自循环冷却有板载换热器40参与,而电机在工作过程中的发热量较大,可以进一步在换热器回路内添加可以提高冷却效果的强制换热件,例如:散热器、冷凝器等,以进一步强化冷却,提高冷却效果以及冷却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内置流道包括至少一条流动通道,每条流动通道的两端均设有外露的外部接口13。
例如,参照图1-图3所示,多个内置流道包括至少一条流动通道,流动通道的两端均设有外露的外部接口13,两个外部接头可以分别与不同部件连通,如可以在流道集成块10上设置有板载换热器40,流动通道一端的外部接口13与板载换热器40连通,在另一端的外部接口13可以用于与需要进行冷却的部件、参与进行冷却的部件连通,通过板载换热器40提高冷却效果的同时,可以扩展更多的冷却回路,以提高水路集成模块100的集成度,增强水路集成模块100的冷却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流道集成块10设有第一接口131,第一接口131与阀体腔14相连;多个内置流道还包括第五内部切换流道115,第五内部切换流道115的一端与阀体腔14相连;多个内置流道包括第一流动通道121,第一流动通道121的其中一个外部接口13与第五内部切换流道115对应的外部接口13适于通过第一外部流道连通,第一流动通道121的另一个外部接口13与第一接口131适于通过第二外部流道相连,第二外部流道与电池热管理模块204进行热交换。
例如,参照图3所示,可以设置流道集成块10具有第一接口131,第一接口131与阀体腔14连通,且第一接口131用于与第二外部流道连通。多个内置流道还包括第五内部切换流道115,第五内部切换流道115的一端与阀体腔14相连,且第五内部切换流道115的另一端设有外部接口13,外部接口13用于和第一外部流道相连。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外部流道可以构造为板载换热器40。
同时,参照图8所示,可以设置多个内置流道包括第一流动通道121,第一流动通道121的两端分别设有外部接口13,第一流动通道121靠近第五内部切换流道115的外部接口13与第一外部流道相连,使得第一流动通道121可以通过第一外部流道与第五内部切换流道115连通,第一流动通道121另一端的外部接口13与第二外部流道相连,第二外部流道构造为与电池热管理模块204进行热交换。这样,可以通过将切换阀体20转动至对应模式,使得阀体腔14、第一接口131、第二外部流道、第一流动通道121、第一外部流道和第五内部切换流道115可以相互连通,以使得第二外部流道的液体可以循环流动。由此,可以实现对电池热管理模块204的冷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流道集成块10还设有第二接口132,第二接口132通过内置流道与阀体腔14相连,第二接口132和第一接口131通过流动通道连通,第二接口132适于与第二外部流道相连。
例如,参照图3所示,可以设置流道集成块10还具有第二接口132,第一接口131和第二接口132分别设于流道集成块10的两侧且通过第四流动通道124连通,第二接口132可以通过内置流道与阀体腔14相连,且第二接口132可以与第二外部流道的中部连通。其中,第二外部流道包括依次相连的电池冷却板换206、电池热管理模块204和第二水泵205,电池冷却板换206连接在第二接口132和第一流动通道121之间,电池热管理模块204和第二水泵205连接在第二接口132和第一接口131之间。这样,可以将切换阀体20转动至对应第二接口132的内置流道与阀体腔14断开连接的位置处,使得第二外部流道设有电池热管理模块204和第二水泵205的部分可以与第四流动通道124连通,使得电池热管理模块204可以通过流道集成块10对实现自循环冷却,且可以将切换阀体20转动至图8所对应的第四模式,使得电池冷却板换206可以对电池热管理模块204进行冷却。由此,满足电池热管理模块204不同冷却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接口132与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相连。通过上述设置,使得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可以应用于多个不同的模式,利于减少流道集成块10的内置流道的数量,实现流道集成块10的集成化设计,降低加工布局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内置流道还包括第二流动通道122和第三流动通道123,第二流动通道122的其中一个外部接口13和第三流动通道123的其中一个外部接口13适于通过第三外部流道相连,第二流动通道122的另一个外部接口13(接口7)和第三流动通道123的另一个外部接口13(接口8)适于通过第四外部流道相连。
例如,参照图3所示,可以设置多个内置流道还包括第二流动通道122和第三流动通道123,第二流动通道122与第三流动通道123间隔开设置且均构造为两端分别设有外部接口13,第二流动通道122的其中一个外部接口13和第三流动通道123的其中一个外部接口13适于通过第三外部流道相连同时,可以设置第二流动通道122的另一个外部接口13和第三流动通道123的另一个外部接口13适于通过第四外部流道相连,使得第二流动通道122、第四外部流道、第三流动通道123和四三外部流道可以相互连通。
其中,可以将第三外部流道可以设置为板载换热器40,且可以设置第四外部流道具有暖风水泵207和暖风芯体208,暖风水泵207用于驱动液体流动,使得暖风芯体208可以对板载换热器40进行加热,使得板载换热器40可以用于对电池热管理模块204、电机、电机电控热管理模块202进行加热。由此,使得电池热管理模块204、电机、电机电控热管理模块202可以在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提高了水路集成模块100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下面,参照图5-图14,以阀体腔14内的切换阀体20转动切换后可行的几种模式进行具体说明,且下述模式并非穷举,而是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而做出的示例性举例说明,不应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定。
如图5所示,第一模式下,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和第五内部切换流道115通过第一连通通道21连通,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和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通过第二连通通道22连通;
如图6所示,第二模式下,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和第五内部切换流道115通过第一连通通道21连通,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和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通过第三连通通道23连通;
如图7所示,第三模式下,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和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通过第一连通通道21连通,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和第五内部切换流道115通过第二连通通道22连通;
如图8所示,第四模式下,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和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通过第一连通通道21连通,第五内部切换流道115和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通过第三连通通道23连通;
如图9所示,第五模式下,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和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通过第一连通通道21连通,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和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通过第二连通通道22连通;
如图10所示,第六模式下,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和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通过第一连通通道21连通,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和第五内部切换流道115通过第三连通通道23连通;
如图11所示,第七模式下,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和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通过第一连通通道21连通,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和第五内部切换流道115通过第二连通通道22连通;
如图12所示,第八模式下,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和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通过第一连通通道21连通,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和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通过第三连通通道23连通;
如图13所示,第九模式下,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和第五内部切换流道115通过第一连通通道21连通,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和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通过第二连通通道22连通;
如图14所示,第十模式下,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和第五内部切换流道115通过第一连通通道21连通,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和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通过第三连通通道23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热管理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包括:水路集成模块100和循环部件,水路集成模块100为根据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水路集成模块100;循环部件设有循环流路,循环部件设在流道集成块10,循环流路适于与至少两个外部接口13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循环部件可以是电机、发动机、电池包等需要进行冷却的部件,也可以是散热器、冷凝器等参与冷却的部件,并使循环部件与流道集成块10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热管理系统的小型化设置,降低管路布置长度以及难度,改善空间占用,有效降低热管理系统的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热管理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可以降低热管理系统在车辆的机舱空间内的布置难度,提高布置便利性的同时,可以改善空间占用,使车辆可以设置更大的乘车空间以及储物空间,可以提高使用体验,并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水路集成模块(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流道集成块(10),所述流道集成块(10)内设有阀体腔(14)和多个内置流道,每个所述内置流道设有外露的外部接口(13),所述多个内置流道包括内部切换流道,所述内部切换流道设有位于所述阀体腔(14)的周壁的流道口,所述阀体腔(14)设有至少四个所述流道口;
切换阀体(20),所述切换阀体(20)可转动地设于所述阀体腔(14)内,所述切换阀体(20)设有第一连通通道(21)和第二连通通道(22),所述切换阀体(20)转动以使得所述第一连通通道(21)和所述第二连通通道(22)分别与不同的流道口切换连通,所述切换阀体(20)被构造成所述第一连通通道(21)始终连通其中两个所述流道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集成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阀体(20)还包括第三连通通道(23),所述切换阀体(20)被构造成通过所述第二连通通道(22)或所述第三连通通道(23)连通两个所述流道口时、所述第一连通通道(21)连通的所述流道口保持不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集成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集成块(10)包括:
第一本体(10a),所述第一本体(10a)上设有多个第一凹槽;
第二本体(10b),所述第二本体(10b)设在所述第一本体(10a)以封闭所述多个第一凹槽的敞开侧以限定出所述内置流道,所述切换阀体(20)可转动地支撑于所述第二本体(10b)。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路集成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腔(14)为贯穿所述第一本体(10a)的通孔,所述流道集成块(10)还包括盖板(10c),所述盖板(10c)和所述第二本体(10b)封闭所述通孔的两端开口,所述切换阀体(20)的连接轴穿过所述盖板(10c)以与驱动部件(30)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集成模块(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内置流道包括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和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所述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的一端与所述阀体腔(14)相连且所述第一内部切换流道(111)对应的所述外部接口(13)为电机冷却第一接口,所述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的一端与所述阀体腔(14)相连且所述第二内部切换流道(112)对应的所述外部接口(13)为电机冷却第二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路集成模块(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内置流道还包括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和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所述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的一端与所述阀体腔(14)相连且所述第三内部切换流道(113)对应的所述外部接口(13)为换热器第一接口,所述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的一端与所述阀体腔(14)相连且所述第四内部切换流道(114)对应的所述外部接口(13)为换热器第二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水路集成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内置流道包括至少一条流动通道,每条所述流动通道的两端均设有外露的所述外部接口(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路集成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集成块(10)设有第一接口(131),所述第一接口(131)与所述阀体腔(14)相连;
所述多个内置流道还包括第五内部切换流道(115),所述第五内部切换流道(115)的一端与所述阀体腔(14)相连;
多个所述内置流道包括第一流动通道(121),所述第一流动通道(121)的其中一个所述外部接口(13)与所述第五内部切换流道(115)对应的所述外部接口(13)适于通过第一外部流道连通,所述第一流动通道(121)的另一个所述外部接口(13)与所述第一接口(131)适于通过第二外部流道相连,所述第二外部流道与电池热管理模块(204)进行热交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路集成模块(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集成块(10)还设有第二接口(132),所述第二接口(132)通过所述内置流道与所述阀体腔(14)相连,所述第二接口(132)和所述第一接口(131)通过所述流动通道连通,所述第二接口(132)适于与所述第二外部流道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路集成模块(100),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内置流道还包括第二流动通道(122)和第三流动通道(123),所述第二流动通道(122)的其中一个外部接口(13)和所述第三流动通道(123)的其中一个外部接口(13)适于通过第三外部流道相连,所述第二流动通道(122)的另一个外部接口(13)和所述第三流动通道(123)的另一个外部接口(13)适于通过第四外部流道相连。
11.一种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路集成模块(100),所述水路集成模块(100)为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水路集成模块(100);
循环部件,所述循环部件设有循环流路,所述循环部件设在所述流道集成块(10),所述循环流路适于与至少两个所述外部接口(13)相连。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管理系统。
CN202222327562.XU 2022-08-31 2022-08-31 水路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Active CN2179940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7562.XU CN217994061U (zh) 2022-08-31 2022-08-31 水路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27562.XU CN217994061U (zh) 2022-08-31 2022-08-31 水路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94061U true CN217994061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289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27562.XU Active CN217994061U (zh) 2022-08-31 2022-08-31 水路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940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29628B (zh) 一种多通阀、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1231770A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113829832A (zh) 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5139750B (zh) 热管理集成模块及电动汽车
CN113733842B (zh) 集成式水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13733841B (zh) 集成式水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13733844B (zh) 集成式水壶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11256495B (zh) 换热器、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114750569A (zh) 冷媒流路集成座、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3829831A (zh) 热管理系统、车辆及热管理方法
CN210744096U (zh) 集成式电池换热装置及电动汽车
CN217994061U (zh) 水路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CN114043844A (zh) 车辆热管理系统
CN114290874A (zh) 一种集成式膨胀水壶、热管理系统及电动汽车
CN217994060U (zh) 水路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以及车辆
CN115143306A (zh) 十二通阀、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8948877U (zh) 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7463314U (zh) 一种四通阀及其冷却系统
CN218805207U (zh) 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CN216545651U (zh) 热管理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8954104U (zh) 集成式冷却液路切换阀及具有该切换阀的热管理系统
CN219634940U (zh) 热管理模块、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7381742U (zh) 一种可比例调节的集成阀
US20230363108A1 (en) Water Supply Module and Electric Device Cooling System Comprising Same
CN218367326U (zh) 集成水板、热管理集成模块、热管理集成系统及电动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