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87281U - 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87281U
CN217987281U CN202222524752.0U CN202222524752U CN217987281U CN 217987281 U CN217987281 U CN 217987281U CN 202222524752 U CN202222524752 U CN 202222524752U CN 217987281 U CN217987281 U CN 217987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portion
storage
cooking apparatus
cooking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52475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毅
李勇
周忠宝
秦伟伟
潘典国
江小勇
何国达
赵策
吴育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52475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87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87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872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烹饪设备包括:本体,本体的周侧面设有安装槽;第一储料部,用于存储液态物料;第二储料部,用于存储固态物料;第一储料部和第二储料部的其中一者设于安装槽内,另一者设于本体的周侧,且在本体的周向上与安装槽错位设置。通过设置安装槽以及对应的插接安装方式,使第一储料部和第二储料部的其中一者可以通过合理利用烹饪腔周侧的空间内嵌在本体上,以通过内嵌储料部缩减储料部对本体外部空间的侵占程度,从而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外挂存储结构致使饭煲的整体尺寸增大,布置和收纳难度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对于具备自动填料功能的电饭煲,用于存储物料的部件均需要挂装在饭煲外侧,致使饭煲的整体尺寸增大。导致电饭煲存在占用空间大,布置和收纳难度高的技术问题。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克服上述技术缺陷的烹饪设备,成为了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烹饪设备包括:本体,本体的周侧面设有安装槽;第一储料部,用于存储液态物料;第二储料部,用于存储固态物料;第一储料部和第二储料部的其中一者设于安装槽内,另一者设于本体的周侧,且在本体的周向上与安装槽错位设置。
本申请所限定的烹饪设备包括本体、第一储料部和第二储料部。本体为烹饪设备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和支撑烹饪设备上的其他结构。本体内形成有烹饪腔、加热组件、控制电路等结构,物料在烹饪腔内通过加热、加湿等工艺烹制为成品食物。
其中,该烹饪设备具备自动烹饪功能,为匹配该自动烹饪功能,设置了第一储料部和第二储料部,第一储料部和第二储料部通过所存储的物料种类区分。第一储料部用于存储液态物料,该液态物料包括用于执行清洗和烹制食材的清水、调配食物扣位的酱油、醋、高汤等液态物料。第二储料部用于存储固态物料,该固态物料指代便于输送的小颗粒食材,以烹制米饭为例,固态物料包括精米、糙米、红豆、黑豆等食材。自动烹饪过程中,第一储料部内的液态物料以及第二储料部中的固态物料能够自动输送至烹饪腔内,以在烹饪腔内加工为成品食物,从而实现自动烹饪功能,免去用户临时添料的操作。
相关技术中,对于具备自动填料功能的电饭煲来说,用于存储物料部件均需要挂装在饭煲外部,挂装在饭煲外部的部件侵占了大量外部空间,导致电饭煲的尺寸因储料部件被迫增大。大尺寸的电饭煲需要占台面上的大量空间,导致用户布置电饭煲的难度增大,且收纳电饭煲同样需要占用大量收纳空间,同样增大了收纳难度,以至于用户使用体验受到破坏。
对此,本申请所限定的本体的周侧面设置有内陷的安装槽,安装槽的形状与第一储料部和第二储料部的其中一者的外轮廓形状适配。安装第一储料部和第二储料部时,将第一储料部和第二储料部的其中一者插入至安装槽内,以使其内嵌在安装槽内,以避免该储料部侵占本体四周的空间。由此可见,通过设置安装槽以及对应的插接安装方式,使第一储料部和第二储料部的其中一者可以通过合理利用烹饪腔周侧的空间内嵌在本体上,以通过内嵌储料部缩减储料部对本体外部空间的侵占程度,从而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外挂存储结构致使饭煲的整体尺寸增大,布置和收纳难度高的技术问题。同时,本体的形状多为柱状,将第一储料部和第二储料部的其中一者嵌设在安装槽内降低烹饪设备外观的突兀感,从而提升烹饪设备外观的一体性。进而实现优化烹饪设备结构布局,优化烹饪设备形态,为烹饪设备的小型化设计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在不增大本体尺寸的情况下,烹饪腔周侧的可利用空间有限,为保证第一储料部和第二储料部所存储的物料量能够满足烹饪需求,将第一储料部和第二储料部同时内嵌在安装槽内的难度较大。因此,将第一储料部和第二储料部中的另一者设置在本体周侧,以避免嵌入式安装方案影响烹饪设备的固有性能。具体地,在本体的周向上,第一储料部和第二储料部错位设置,通过在周向上错位设置第一储料部和第二储料部,可以避免第一储料部和第二储料部的拆装动作相互干涉,从而提升烹饪设备的实用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烹饪设备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储料部设于安装槽内;第二储料部设于本体周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用于存储液态物料的第一储料部内嵌在安装槽内,用于存储固态物料的第二储料部设置在本体的周侧。通过将第二储料部设置在本体的周侧,使第二储料部的容量不受安装槽的大小限制,具体可设置体积远大于第一储料部的第二储料部存储固态物料,并且固态物料能够长期存储,设置体积较大的第二储料部可以在不影响物料品质的基础上减少用户添加固态物料的次数,进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对应地,液态物料不适用长期静置存储,容积过大的第一储料部存在液体残留变质的风险,对此通过设置内嵌在安装槽内的第一储料部,使第一储料部内所存储的液态物料可以在单次烹饪过程中被充分利用,减少残余量,以借助用户频繁添加液态物料的操作解决上述液态物料易变质,不利于长期存储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储料部布局,提升烹饪设备实用性和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储料部位于周侧面的后侧;安装槽由周侧面的前侧延伸至周侧面的左右两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储料部和第二储料部的设置方位做出限定。具体地,安装槽有本体周侧面的前侧延伸至周侧面的左右两侧,对应安装槽设置的第一储料部呈U形,完成装配后第一储料部同样由本体的前侧延伸至本体的左右两侧。
通过将安装槽以及第一储料部由前侧延伸至左右两侧,一方面使用户可以在烹饪设备的前方较为便捷地执行拆装第一储料部的操作,以适配频繁向第一储料部内添水的需求,从而降低烹饪设备操作复杂度。另一方面,将安装槽和第一储料部向本体左右两侧延伸可以提升烹饪腔周侧空间的利用率以及提升第一储料部的容量,从而提升烹饪设备的结构紧凑度,提高第一储料部的实用性。
将第二储料部设置在本体的后侧,可以降低尺寸较大的第二储料部的突兀感,从而提升烹饪设备外轮廓的一体性,并且控制面板以及开关结构多设置在烹饪设备前侧,将第二储料部布置在后侧可以降低第二储料部对用户操作的干扰。进而实现优化第一储料部和第二储料部布局,提升烹饪设备实用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储料部由周侧面的前侧插入安装槽。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储料部的安装方向做出限定。具体地,在需要安装第一储料部时,将对准安装槽的第一储料部由本体的前侧插入至安装槽内,插入方向为本体的厚度方向,即由本体的前侧至本体的后侧方向。对应地,在需要拆卸第一储料部时,将第一储料部由本体的前侧抽出。根据用户的布置习惯,本体的前侧多朝向用户,通过限定第一储料部由本体的前侧拆装安装槽可以降低第一储料部的拆装难度,进而实现提升烹饪设备实用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本体包括:底板;煲体,设于底板上;盖体,可开合的设于煲体上方,安装槽位于盖体和底板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本体的结构做出说明。具体地,本体包括底板、煲体和盖体。底板位于烹饪设备最下方,底板布置在台面上,用于承托煲体和盖体。煲体设置在底板上方,其内部安装有内胆,内胆围合限定出烹饪腔。盖体可开合的安装在煲体顶部,在盖体处于关闭状态时,盖体扣合内胆的开口,以营造出密闭的烹饪环境。盖体处于开启状态时,内胆的开口被打开,用于可取出食物或临时添加物料。
其中,部分底板由煲体的底部延伸至煲体的前侧,对应地,部分盖体由煲体的顶部延伸至煲体的前侧,从而通过凸出的底板、凸出的盖体以及内错的煲体围合出安装槽。并且,完成第一储料部的安装后,第一储料部的外表面与煲体、盖体和底板的外表面拼接呈完整的柱状结构,以降低第一储料部的突兀感,实现第一储料部的隐藏设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凸出部,设于煲体和/或底板;限位槽,设于第一储料部,凸出部插接于限位槽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本体和第一储料部之间的定位结构做出说明。具体地,煲体和/或底板上设置有凸出部,且凸出部位于安装槽内部。对应地,第一储料部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形状与凸出部的形状适配,在将第一储料部插接至安装槽内部的过程中,凸出部逐渐插入至限位槽中,直至凸出部与限位槽抵接即完成装配。通过设置凸出部和限位槽,可以起到定位第一储料部的作用,避免第一储料部在工作过程中因振动等因素错位甚至脱落,同时凸出部和限位槽还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以降低第一储料部插接安装方式的难度。
在此基础上,可通过设置锁紧机构和开关结构实现第一储料部的拆装控制。具体地,锁紧装置设置在第一储料部和/或本体上,锁紧装置用于将第一储料部锁定在安装槽内,以进一步降低第一储料部错位甚至脱落的可能性。开关结构用于控制锁紧装置的状态,具体用户可通过触发开关装置接触锁紧装置对第一储料部的锁定。进而实现优化烹饪设备结构,提升烹饪设备实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储料部设于底板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部分底板由煲体的底部延伸至煲体的后侧,在此基础上第二储料部则设置在后侧外伸的底板上。通过底板承托第二储料部可以减少第二储料部和煲体之间连接结构的复杂,避免挂装的第二储料部损坏煲体结构。甚至可以直接将第二储料部与底板连接,免去在煲体和第二储料部之间设置挂装结构。进而实现优化第二储料部定位结构,提升烹饪设备结构稳定性,降低烹饪设备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储料部为盒体,盖体盖合盒体的开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储料部为盒体,且盒体呈U形状。盒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用户可通过开口倾倒盒体内的液体,或通过开口向盒体内添加液体。在此基础上,在煲体前侧外凸的盖体上设置有对应于开口的密封结构,在关闭盖体时,盖体同时扣合内胆顶部的开口以及盒体顶部的开口。从而通过盖体同步完成第一储料部的密封,一方面避免外部杂质污染第一储料部内的液体,另一方面省去为第一储料部设专用的密封结构。进而实现提升烹饪设备安全性,降低烹饪设备结构复杂度,缩减烹饪设备成本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本体包括烹饪腔,第一储料部包括储液腔,烹饪设备还包括:供水组件,设于本体;出液管,设于第一储料部,连通储液腔和供水组件,供水组件用于通过出液管将液态物料输送至烹饪腔。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设置有供水组件和出液管。供水组件设置在本体内,具体安装在煲体上。出液管安装在第一储料部上,出液管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储料部内部的储液腔内,出液管的第二端与供水组件对接。在将第一储料部插接在安装槽内部时,出液管的第二端与供水组件即可完成对接,其后供水组件便可以通过出液管将储液腔内的液体抽送至烹饪腔内。此部分液体可以用于清洗固态物料,还可以直接参与到食物烹制过程中。
由此可见,通过设置出液管和供水组件,实现了烹饪设备的自动添水功能,免去用户自主添水以及自行测量添水量的繁复操作。进而实现了提升烹饪设备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降低用户介入程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出液管包括:第一段部,设于储液腔内,在烹饪设备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第二段部,第一端与第一段部的顶端连接,第二端与供水组件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出液管的形状做出限定。具体地,根据延伸方向,将出液管划分为第一段部和第二段部。其中,第一段部设置在储液腔内部,且第一段部在烹饪设备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第二段部的第一端与出液管的顶端连接,第二段部的第二端穿出储液腔,并与供水组件对接。向安装槽内插入第一储料部的过程中,第二段部的第二端插入至煲体内,以完成同供水组件的连接。通过设置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段部,使出液管具备足够的纵深,以提升出液管的液体导出能力,使液体尽可能被抽出,从而降低储液腔内的液体残留量,以解决残留液体易腐坏的技术问题。
在此基础上,第一储料部内设置有刻度线,刻度线设置在储液腔的内壁上,刻度线用于示出储液腔内的最高水位,以在添加液体时指示用户的液体添加量,避免过多添加的液体溢出或泄漏至本体内部。其中,第二段部的第二端高于该刻度线,即出液管的出口高于预定水位,通过将出液管的出口设置在预定水位线上方,可以在用户在搬运第一储料部的过程中,降低液体有出液管外泄的可能性。进而实现优化出液管结构布局,提升烹饪设备实用性和可靠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供水组件包括:进水接头,设于本体;密封件,套设于进水接头,第二段部的第二端插入密封件。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供水组件的结构进行说明。供水组件包括进水接头和密封件,进水接头设置在煲体内部,进水接头连通泵体,以将出液管所输出的液体通过泵体泵送至烹饪腔中。密封件呈套管状,密封件的第一端套接在进水接头上。在完成第一储料部的装配后,第二段部的第二端由米粉件的第二端插入,以通过密封件内的通道连通出液管和进水接头。具体地,密封件为硅胶件,密封件上的接口与第二段部的第二端过盈配合,以实现密封。
通过设置密封件一方面可以起到密封出液管和进水接头的作用,避免液体泄漏。另一方面,质地较软的密封件可以实现第二段部的软对接,可以避免插入的第二段部损坏进水接头。进而实现优化供水组件结构,降低烹饪设备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第三储料部,与本体连接,位于本体周侧,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储料仓,储料仓用于存储固态物料。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第三储料部。第三储料部设置在本体周侧,且第三储料部与本体连接。其中,第三储料部位于煲体的周侧,且在煲体的周向上,第三储料部与第一储料部错位设置。以避免第三储料部和第一储料部的拆装动作相互干涉。
具体地,第三储料部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储料仓,不同储料仓可以用于存储不同种类的固态物料。例如在需要烹制杂粮饭时,第三储料部内即可存储用量较小的黑米、红豆、玉米等物料。以满足烹饪设备的多种物料的存储和自动添加需求。进而实现拓宽烹饪设备功能,提升烹饪设备实用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三储料部位于周侧面的左侧和/或周侧面的右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三储料部的位置做出限定。具体地,第三储料部设置在煲体的左侧和/或煲体的右侧,且第三储料部与煲体可拆卸连接。将第三储料部设置在煲体的左右两侧可以避开第一储料部的拆装操作区域,以确保第三储料部不影响液体添加操作。并且,第三储料部非常规挂装结构,在需要烹制杂粮饭时用户可临时安装第三储料部,以满足当前烹饪需求,在完成此次烹饪后可通过拆卸第三储料部恢复原有尺寸,以避免第三储料部影响烹饪设备的布置和收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三储料部包括:支架,与本体连接;箱体,与支架可拆卸连接,储料仓位于箱体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三储料部的结构做出限定。具体地,第三储料部包括支架和箱体。支架可拆卸地安装在本体上,支架上形成有多个并排设置的插槽,插槽的形状与箱体的外轮廓形状适配。将箱体插接在插槽内即可完成箱体的装配。设置支架可以对箱体提供有效支撑,从而实现箱体的挂装。设置可拆卸的箱体使用户在需要添加某一种类的物料时可通过拆卸对应箱体完成添加操作。进而实现优化第三储料部结构,提升第三储料部可操作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包括:供料组件,设于本体,连接第二储料部和第三储料部,用于将固态物料输送至烹饪腔。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还设置有供料组件,供料组件安装在本体上,具体位于煲体内。供料组件的入口端与第二储料部和第三储料部对接,供料组建爱你的出口端与烹饪腔连通。烹饪过程中,供料组件能够将第二储料部和第三储料部中的物料输送至烹饪腔中,以实现固态物料的自动化添加。进而实现提升烹饪设备自动化程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六。
其中,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烹饪设备,110本体,112安装槽,114底板,116煲体,118盖体,119凸出部,120第一储料部,122储液腔,130第二储料部,140供水组件,142进水接头,144密封件,150出液管,152第一段部,154第二段部,160第三储料部,162支架,164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烹饪设备。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烹饪设备100,烹饪设备100包括:本体110,本体110的周侧面设有安装槽112;第一储料部120,用于存储液态物料;第二储料部130,用于存储固态物料;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的其中一者设于安装槽112内,另一者设于本体110的周侧,且在本体110的周向上与安装槽112错位设置。
本申请所限定的烹饪设备100包括本体110、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本体110为烹饪设备100的主体框架结构,用于定位和支撑烹饪设备100上的其他结构。本体110内形成有烹饪腔、加热组件、控制电路等结构,物料在烹饪腔内通过加热、加湿等工艺烹制为成品食物。
其中,该烹饪设备100具备自动烹饪功能,为匹配该自动烹饪功能,设置了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通过所存储的物料种类区分。第一储料部120用于存储液态物料,该液态物料包括用于执行清洗和烹制食材的清水、调配食物扣位的酱油、醋、高汤等液态物料。第二储料部130用于存储固态物料,该固态物料指代便于输送的小颗粒食材,以烹制米饭为例,固态物料包括精米、糙米、红豆、黑豆等食材。自动烹饪过程中,第一储料部120内的液态物料以及第二储料部130中的固态物料能够自动输送至烹饪腔内,以在烹饪腔内加工为成品食物,从而实现自动烹饪功能,免去用户临时添料的操作。
相关技术中,对于具备自动填料功能的电饭煲来说,用于存储物料部件均需要挂装在饭煲外部,挂装在饭煲外部的部件侵占了大量外部空间,导致电饭煲的尺寸因储料部件被迫增大。大尺寸的电饭煲需要占台面上的大量空间,导致用户布置电饭煲的难度增大,且收纳电饭煲同样需要占用大量收纳空间,同样增大了收纳难度,以至于用户使用体验受到破坏。
对此,本申请所限定的本体110的周侧面设置有内陷的安装槽112,安装槽112的形状与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的其中一者的外轮廓形状适配。安装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时,将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的其中一者插入至安装槽112内,以使其内嵌在安装槽112内,以避免该储料部侵占本体110四周的空间。由此可见,通过设置安装槽112以及对应的插接安装方式,使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的其中一者可以通过合理利用烹饪腔周侧的空间内嵌在本体110上,以通过内嵌储料部缩减储料部对本体110外部空间的侵占程度,从而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外挂存储结构致使饭煲的整体尺寸增大,布置和收纳难度高的技术问题。同时,本体110的形状多为柱状,将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的其中一者嵌设在安装槽112内降低烹饪设备100外观的突兀感,从而提升烹饪设备100外观的一体性。进而实现优化烹饪设备100结构布局,优化烹饪设备100形态,为烹饪设备100的小型化设计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在不增大本体110尺寸的情况下,烹饪腔周侧的可利用空间有限,为保证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所存储的物料量能够满足烹饪需求,将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同时内嵌在安装槽112内的难度较大。因此,将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中的另一者设置在本体110周侧,以避免嵌入式安装方案影响烹饪设备100的固有性能。具体地,在本体110的周向上,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错位设置,通过在周向上错位设置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可以避免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的拆装动作相互干涉,从而提升烹饪设备100的实用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储料部120设于安装槽112内;第二储料部130设于本体110周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用于存储液态物料的第一储料部120内嵌在安装槽112内,用于存储固态物料的第二储料部130设置在本体110的周侧。通过将第二储料部130设置在本体110的周侧,使第二储料部130的容量不受安装槽112的大小限制,具体可设置体积远大于第一储料部120的第二储料部130存储固态物料,并且固态物料能够长期存储,设置体积较大的第二储料部130可以在不影响物料品质的基础上减少用户添加固态物料的次数,进而提升用户使用体验。对应地,液态物料不适用长期静置存储,容积过大的第一储料部120存在液体残留变质的风险,对此通过设置内嵌在安装槽112内的第一储料部120,使第一储料部120内所存储的液态物料可以在单次烹饪过程中被充分利用,减少残余量,以借助用户频繁添加液态物料的操作解决上述液态物料易变质,不利于长期存储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优化储料部布局,提升烹饪设备100实用性和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储料部130位于周侧面的后侧;安装槽112由周侧面的前侧延伸至周侧面的左右两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的设置方位做出限定。具体地,安装槽112有本体110周侧面的前侧延伸至周侧面的左右两侧,对应安装槽112设置的第一储料部120呈U形,完成装配后第一储料部120同样由本体110的前侧延伸至本体110的左右两侧。
通过将安装槽112以及第一储料部120由前侧延伸至左右两侧,一方面使用户可以在烹饪设备100的前方较为便捷地执行拆装第一储料部120的操作,以适配频繁向第一储料部120内添水的需求,从而降低烹饪设备100操作复杂度。另一方面,将安装槽112和第一储料部120向本体110左右两侧延伸可以提升烹饪腔周侧空间的利用率以及提升第一储料部120的容量,从而提升烹饪设备100的结构紧凑度,提高第一储料部120的实用性。
将第二储料部130设置在本体110的后侧,可以降低尺寸较大的第二储料部130的突兀感,从而提升烹饪设备100外轮廓的一体性,并且控制面板以及开关结构多设置在烹饪设备100前侧,将第二储料部130布置在后侧可以降低第二储料部130对用户操作的干扰。进而实现优化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布局,提升烹饪设备100实用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储料部120由周侧面的前侧插入安装槽112。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一储料部120的安装方向做出限定。具体地,在需要安装第一储料部120时,将对准安装槽112的第一储料部120由本体110的前侧插入至安装槽112内,插入方向为本体110的厚度方向,即由本体110的前侧至本体110的后侧方向。对应地,在需要拆卸第一储料部120时,将第一储料部120由本体110的前侧抽出。根据用户的布置习惯,本体110的前侧多朝向用户,通过限定第一储料部120由本体110的前侧拆装安装槽112可以降低第一储料部120的拆装难度,进而实现提升烹饪设备100实用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本体110包括:底板114;煲体116,设于底板114上;盖体118,可开合的设于煲体116上方,安装槽112位于盖体118和底板114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本体110的结构做出说明。具体地,本体110包括底板114、煲体116和盖体118。底板114位于烹饪设备100最下方,底板114布置在台面上,用于承托煲体116和盖体118。煲体116设置在底板114上方,其内部安装有内胆,内胆围合限定出烹饪腔。盖体118可开合的安装在煲体116顶部,在盖体118处于关闭状态时,盖体118扣合内胆的开口,以营造出密闭的烹饪环境。盖体118处于开启状态时,内胆的开口被打开,用于可取出食物或临时添加物料。
其中,部分底板114由煲体116的底部延伸至煲体116的前侧,对应地,部分盖体118由煲体116的顶部延伸至煲体116的前侧,从而通过凸出的底板114、凸出的盖体118以及内错的煲体116围合出安装槽112。并且,完成第一储料部120的安装后,第一储料部120的外表面与煲体116、盖体118和底板114的外表面拼接呈完整的柱状结构,以降低第一储料部120的突兀感,实现第一储料部120的隐藏设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100还包括:凸出部119,设于煲体116和/或底板114;限位槽,设于第一储料部120,凸出部119插接于限位槽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本体110和第一储料部120之间的定位结构做出说明。具体地,煲体116和/或底板114上设置有凸出部119,且凸出部119位于安装槽112内部。对应地,第一储料部120上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形状与凸出部119的形状适配,在将第一储料部120插接至安装槽112内部的过程中,凸出部119逐渐插入至限位槽中,直至凸出部119与限位槽抵接即完成装配。通过设置凸出部119和限位槽,可以起到定位第一储料部120的作用,避免第一储料部120在工作过程中因振动等因素错位甚至脱落,同时凸出部119和限位槽还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以降低第一储料部120插接安装方式的难度。
在此基础上,可通过设置锁紧机构和开关结构实现第一储料部120的拆装控制。具体地,锁紧装置设置在第一储料部120和/或本体110上,锁紧装置用于将第一储料部120锁定在安装槽112内,以进一步降低第一储料部120错位甚至脱落的可能性。开关结构用于控制锁紧装置的状态,具体用户可通过触发开关装置接触锁紧装置对第一储料部120的锁定。进而实现优化烹饪设备100结构,提升烹饪设备100实用性和可靠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二储料部130设于底板114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部分底板114由煲体116的底部延伸至煲体116的后侧,在此基础上第二储料部130则设置在后侧外伸的底板114上。通过底板114承托第二储料部130可以减少第二储料部130和煲体116之间连接结构的复杂,避免挂装的第二储料部130损坏煲体116结构。甚至可以直接将第二储料部130与底板114连接,免去在煲体116和第二储料部130之间设置挂装结构。进而实现优化第二储料部130定位结构,提升烹饪设备100结构稳定性,降低烹饪设备100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储料部120为盒体,盖体118盖合盒体的开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一储料部120为盒体,且盒体呈U形状。盒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用户可通过开口倾倒盒体内的液体,或通过开口向盒体内添加液体。在此基础上,在煲体116前侧外凸的盖体118上设置有对应于开口的密封结构,在关闭盖体118时,盖体118同时扣合内胆顶部的开口以及盒体顶部的开口。从而通过盖体118同步完成第一储料部120的密封,一方面避免外部杂质污染第一储料部120内的液体,另一方面省去为第一储料部120设专用的密封结构。进而实现提升烹饪设备100安全性,降低烹饪设备100结构复杂度,缩减烹饪设备100成本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中,本体110包括烹饪腔,第一储料部120包括储液腔122,烹饪设备100还包括:供水组件140,设于本体110;出液管150,设于第一储料部120,连通储液腔122和供水组件140,供水组件140用于通过出液管150将液态物料输送至烹饪腔。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100还设置有供水组件140和出液管150。供水组件140设置在本体110内,具体安装在煲体116上。出液管150安装在第一储料部120上,出液管150的第一端位于第一储料部120内部的储液腔122内,出液管150的第二端与供水组件140对接。在将第一储料部120插接在安装槽112内部时,出液管150的第二端与供水组件140即可完成对接,其后供水组件140便可以通过出液管150将储液腔122内的液体抽送至烹饪腔内。此部分液体可以用于清洗固态物料,还可以直接参与到食物烹制过程中。
由此可见,通过设置出液管150和供水组件140,实现了烹饪设备100的自动添水功能,免去用户自主添水以及自行测量添水量的繁复操作。进而实现了提升烹饪设备100自动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降低用户介入程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出液管150包括:第一段部152,设于储液腔122内,在烹饪设备100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第二段部154,第一端与第一段部152的顶端连接,第二端与供水组件140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出液管150的形状做出限定。具体地,根据延伸方向,将出液管150划分为第一段部152和第二段部154。其中,第一段部152设置在储液腔122内部,且第一段部152在烹饪设备100的高度方向上延伸。第二段部154的第一端与出液管150的顶端连接,第二段部154的第二端穿出储液腔122,并与供水组件140对接。向安装槽112内插入第一储料部120的过程中,第二段部154的第二端插入至煲体116内,以完成同供水组件140的连接。通过设置在高度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段部152,使出液管150具备足够的纵深,以提升出液管150的液体导出能力,使液体尽可能被抽出,从而降低储液腔122内的液体残留量,以解决残留液体易腐坏的技术问题。
在此基础上,第一储料部120内设置有刻度线,刻度线设置在储液腔122的内壁上,刻度线用于示出储液腔122内的最高水位,以在添加液体时指示用户的液体添加量,避免过多添加的液体溢出或泄漏至本体110内部。其中,第二段部154的第二端高于该刻度线,即出液管150的出口高于预定水位,通过将出液管150的出口设置在预定水位线上方,可以在用户在搬运第一储料部120的过程中,降低液体有出液管150外泄的可能性。进而实现优化出液管150结构布局,提升烹饪设备100实用性和可靠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供水组件140包括:进水接头142,设于本体110;密封件144,套设于进水接头142,第二段部154的第二端插入密封件144。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供水组件140的结构进行说明。供水组件140包括进水接头142和密封件144,进水接头142设置在煲体116内部,进水接头142连通泵体,以将出液管150所输出的液体通过泵体泵送至烹饪腔中。密封件144呈套管状,密封件144的第一端套接在进水接头142上。在完成第一储料部120的装配后,第二段部154的第二端由米粉件的第二端插入,以通过密封件144内的通道连通出液管150和进水接头142。具体地,密封件144为硅胶件,密封件144上的接口与第二段部154的第二端过盈配合,以实现密封。
通过设置密封件144一方面可以起到密封出液管150和进水接头142的作用,避免液体泄漏。另一方面,质地较软的密封件144可以实现第二段部154的软对接,可以避免插入的第二段部154损坏进水接头142。进而实现优化供水组件140结构,降低烹饪设备100故障率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三
如图1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中,烹饪设备100还包括:第三储料部160,与本体110连接,位于本体110周侧,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储料仓,储料仓用于存储固态物料。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100还包括第三储料部160。第三储料部160设置在本体110周侧,且第三储料部160与本体110连接。其中,第三储料部160位于煲体116的周侧,且在煲体116的周向上,第三储料部160与第一储料部120错位设置。以避免第三储料部160和第一储料部120的拆装动作相互干涉。
具体地,第三储料部160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储料仓,不同储料仓可以用于存储不同种类的固态物料。例如在需要烹制杂粮饭时,第三储料部160内即可存储用量较小的黑米、红豆、玉米等物料。以满足烹饪设备100的多种物料的存储和自动添加需求。进而实现拓宽烹饪设备100功能,提升烹饪设备100实用性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三储料部160位于周侧面的左侧和/或周侧面的右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三储料部160的位置做出限定。具体地,第三储料部160设置在煲体116的左侧和/或煲体116的右侧,且第三储料部160与煲体116可拆卸连接。将第三储料部160设置在煲体116的左右两侧可以避开第一储料部120的拆装操作区域,以确保第三储料部160不影响液体添加操作。并且,第三储料部160非常规挂装结构,在需要烹制杂粮饭时用户可临时安装第三储料部160,以满足当前烹饪需求,在完成此次烹饪后可通过拆卸第三储料部160恢复原有尺寸,以避免第三储料部160影响烹饪设备100的布置和收纳。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三储料部160包括:支架162,与本体110连接;箱体164,与支架162可拆卸连接,储料仓位于箱体164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第三储料部160的结构做出限定。具体地,第三储料部160包括支架162和箱体164。支架162可拆卸地安装在本体110上,支架162上形成有多个并排设置的插槽,插槽的形状与箱体164的外轮廓形状适配。将箱体164插接在插槽内即可完成箱体164的装配。设置支架162可以对箱体164提供有效支撑,从而实现箱体164的挂装。设置可拆卸的箱体164使用户在需要添加某一种类的物料时可通过拆卸对应箱体164完成添加操作。进而实现优化第三储料部160结构,提升第三储料部160可操作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100还包括:供料组件,设于本体110,连接第二储料部130和第三储料部160,用于将固态物料输送至烹饪腔。
在该技术方案中,烹饪设备100还设置有供料组件,供料组件安装在本体110上,具体位于煲体116内。供料组件的入口端与第二储料部130和第三储料部160对接,供料组建爱你的出口端与烹饪腔连通。烹饪过程中,供料组件能够将第二储料部130和第三储料部160中的物料输送至烹饪腔中,以实现固态物料的自动化添加。进而实现提升烹饪设备100自动化程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四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实施例中,烹饪设备100为电饭煲。
相关技术中,对于具备自动填料功能的电饭煲来说,用于存储物料部件均需要挂装在饭煲外部,挂装在饭煲外部的部件侵占了大量外部空间,导致电饭煲的尺寸因储料部件被迫增大。大尺寸的电饭煲需要占台面上的大量空间,导致用户布置电饭煲的难度增大,且收纳电饭煲同样需要占用大量收纳空间,同样增大了收纳难度,以至于用户使用体验受到破坏。
对此,本申请所限定的本体110的周侧面设置有内陷的安装槽112,安装槽112的形状与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的其中一者的外轮廓形状适配。安装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时,将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的其中一者插入至安装槽112内,以使其内嵌在安装槽112内,以避免该储料部侵占本体110四周的空间。由此可见,通过设置安装槽112以及对应的插接安装方式,使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的其中一者可以通过合理利用烹饪腔周侧的空间内嵌在本体110上,以通过内嵌储料部缩减储料部对本体110外部空间的侵占程度,从而解决相关技术中所存在的外挂存储结构致使饭煲的整体尺寸增大,布置和收纳难度高的技术问题。同时,本体110的形状多为柱状,将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的其中一者嵌设在安装槽112内降低烹饪设备100外观的突兀感,从而提升烹饪设备100外观的一体性。进而实现优化烹饪设备100结构布局,优化烹饪设备100形态,为烹饪设备100的小型化设计提供便利条件的技术效果。
在此基础上,在不增大本体110尺寸的情况下,烹饪腔周侧的可利用空间有限,为保证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所存储的物料量能够满足烹饪需求,将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同时内嵌在安装槽112内的难度较大。因此,将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中的另一者设置在本体110周侧,以避免嵌入式安装方案影响烹饪设备100的固有性能。具体地,在本体110的周向上,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错位设置,通过在周向上错位设置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可以避免第一储料部120和第二储料部130的拆装动作相互干涉,从而提升烹饪设备100的实用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需要明确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有额外的明确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和使得描述过程更加简便,而不是为了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所描述的特定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这些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举例来说,“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直接相连,也可以是多个对象之间的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上述数据地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和说明书附图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的周侧面设有安装槽;
第一储料部,用于存储液态物料;
第二储料部,用于存储固态物料;
所述第一储料部和所述第二储料部的其中一者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另一者设于所述本体的周侧,且在所述本体的周向上与所述安装槽错位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储料部设于所述安装槽内;
所述第二储料部设于所述本体周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储料部位于所述周侧面的后侧;
所述安装槽由所述周侧面的前侧延伸至所述周侧面的左右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料部由所述周侧面的前侧插入所述安装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
底板;
煲体,设于所述底板上;
盖体,可开合的设于所述煲体上方,所述安装槽位于所述盖体和所述底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凸出部,设于所述煲体和/或所述底板;
限位槽,设于所述第一储料部,所述凸出部插接于所述限位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料部设于所述底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料部为盒体,所述盖体盖合所述盒体的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烹饪腔,所述第一储料部包括储液腔,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
供水组件,设于所述本体;
出液管,设于所述第一储料部,连通所述储液腔和所述供水组件,所述供水组件用于通过所述出液管将所述液态物料输送至所述烹饪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管包括:
第一段部,设于所述储液腔内,在所述烹饪设备的高度方向上延伸;
第二段部,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段部的顶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供水组件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组件包括:
进水接头,设于所述本体;
密封件,套设于所述进水接头,所述第二段部的第二端插入所述密封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储料部,与所述本体连接,位于所述本体周侧,包括多个并排设置的储料仓,所述储料仓用于存储固态物料。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储料部位于所述周侧面的左侧和/或所述周侧面的右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储料部包括:
支架,与所述本体连接;
箱体,与所述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储料仓位于所述箱体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烹饪腔,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
供料组件,设于所述本体,连接所述第二储料部和所述第三储料部,用于将所述固态物料输送至所述烹饪腔。
CN202222524752.0U 2022-09-23 2022-09-23 烹饪设备 Active CN217987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4752.0U CN217987281U (zh) 2022-09-23 2022-09-23 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524752.0U CN217987281U (zh) 2022-09-23 2022-09-23 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87281U true CN217987281U (zh) 2022-12-09

Family

ID=84290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524752.0U Active CN217987281U (zh) 2022-09-23 2022-09-23 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872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4092309A1 (ko) 즉석 조리 시스템
CN217987281U (zh) 烹饪设备
CN111297179A (zh) 蒸汽烹饪装置
CN216317078U (zh) 烹饪装置
KR101430371B1 (ko) 즉석 조리 시스템
CN211242767U (zh) 液体容器快速更换装置、炒锅装置及炒菜机
CN219331283U (zh) 烹饪器具
CN211511460U (zh) 一种茶台
CN209202756U (zh) 底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N211242770U (zh) 液体通道集成模块、液体供应装置、炒锅装置及炒菜机
CN211795802U (zh) 液体容器快速更换装置、炒锅装置及炒菜机
WO2021212697A1 (zh) 蒸汽烹饪装置
CN217429791U (zh) 一种炒菜机用方便抽料的调料盒
CN220588090U (zh) 烹饪腔体结构和烹饪电器
CN216724325U (zh) 一种食材供应装置、米桶和烹饪器具
CN218832577U (zh) 一种高温蒸汽控制温湿度的烤箱
CN218651439U (zh) 应用于烹饪设备的供料装置以及烹饪系统
CN111631593A (zh) 液体容器快速更换装置、炒锅装置及炒菜机
CN215777625U (zh) 一种调料仓组件的安装结构和炒菜机
CN210785464U (zh) 一种新型中药材炒药机
CN216754186U (zh) 用于炒菜机的食材盛放盒及食材下料装置
CN216614583U (zh) 一种米酒机
CN211242928U (zh) 液体瓶、液体供应装置、炒锅装置及炒菜机
CN106913232A (zh) 用于蒸烤设备的水箱组件、蒸烤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11110064B (zh) 抽气嘴组件、机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