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02756U - 底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 Google Patents

底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02756U
CN209202756U CN201821769682.2U CN201821769682U CN209202756U CN 209202756 U CN209202756 U CN 209202756U CN 201821769682 U CN201821769682 U CN 201821769682U CN 209202756 U CN209202756 U CN 2092027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cylinder
installation cavity
food
bottom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696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后才
游守庆
孙毅
唐燕
梅若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696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02756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088102 priority patent/WO202008791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027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027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底座组件包括:机壳,机壳内设置有相互分隔开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驱动装置,安装在第一安装腔内;电源及控制装置,安装在第二安装腔内。该方案驱动装置和电源及控制装置安装在两个分隔开的安装腔内,能够使驱动装置的安装空间与电源及控制装置的安装空间相互隔开,这样当榨汁系统漏汁或者机壳上有水时,汁液和水只能够顺着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而流入到安装驱动装置的第一安装腔内,而无法滴落到第二安装腔内,这样便可避免机壳外部的汁液和水直接滴落到电源及控制装置上而导致电源及控制装置损坏的问题,从而即可延长电源及控制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底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底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背景技术
现有榨汁机、原汁机等食物处理机,其电源及控制装置与电机等驱动装置的位置相互靠近,且都位于榨汁系统下方。当榨汁系统漏汁或者机壳上有水时容,水和汁液极易滴到机壳内部。但由于电源及控制装置在机壳并没有额外密封,因此,滴入到机壳内的水滴和汁液容易导致电源及控制装置短路而造成整机损坏。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将电机等驱动装置和电源及控制装置隔开安装,以使滴入到机壳内的水滴和汁液不易滴落到电源及控制装置上的食物处理机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座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底座组件的食物处理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座组件,用于食物处理机,所述底座组件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相互分隔开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电源及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用于食物处理机,具体地,底座组件既可用于真空榨汁的食物处理机,也可用于非真空榨汁的食物处理机。而底座组件包括机壳、驱动装置、电源及控制装置,其中,机壳用于支撑食物处理机的杯体组件等,以及提供一个安装驱动装置、电源及控制装置的空间,而驱动装置用于提供驱动力,以使食物处理机的螺杆等能够转动。而电源及控制装置用于为产品供电,以及用于实现产品的电动控制等。而驱动装置和电源及控制装置分别安装在机壳内两个分隔开的安装腔内,能够使驱动装置的安装空间与电源及控制装置的安装空间相互隔开,即能够将电源及控制装置相对驱动装置独立地密封安装,这样当榨汁系统漏汁或者机壳上有水时,汁液和水只能够顺着驱动装置的驱动轴而流入到安装驱动装置的第一安装腔内,而无法滴落到第二安装腔内,这样便可避免机壳外部的汁液和水直接滴落到电源及控制装置上而导致电源及控制装置损坏的问题,从而即可延长电源及控制装置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其中,优选地,底座组件还包括:减震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安装在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腔壁之间而减震装置安装在第一安装腔内,并安装在驱动装置和第一安装腔的腔壁之间。其中,减震装置主要用于对驱动装置进行减震,以减少驱动装置传递到机壳的震动,防止机壳过渡震动。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第三安装腔,所述第三安装腔与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相互分隔开,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抽气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腔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还可在底座内设置一个抽气装置,这样能够通过抽气装置对食物处理机的杯体等进行抽真空,以使产品能够在真空下实现食材的处理。而此时,可在机壳内、在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外在额外设置一个第三安装腔,以便能够将抽气装置独立地安装到第三安装腔内,这样便能够使机壳内的零件都能够分区安装,以实现相互独立安装,从而可避免抽气装置、驱动装置和电源及控制装置等相互干扰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和所述第三安装腔相互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三安装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之间。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将第一安装腔、第二安装腔和第三安装腔相互并排设置,这样能够使抽气装置、驱动装置和电源及控制装置大致并排设置,从而可防止抽气装置、驱动装置和电源及控制装置在高度上相互堆叠设置。而进一步优选地,可将第三安装腔设置在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之间,这样便能够将抽气装置安装在驱动装置和电源及控制装置之间,从而能够使电源及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相互远离安装,这样一方面可增强电源及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之间的距离,从而可避免电源及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在安装时因为安装距离过近而发生卡手的问题,从而能够使电源及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的安装更加方便顺手。另外,由于电源及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之间的距离较远,因此,电源及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之间的连线也更好布置,从而可降低布线难度,减少布线的局促性,从而可确保布线的美观性。另外通过将抽气装置、驱动装置和电源及控制装置进行分区安装,还能够使每个区的连线也相互独立,从而能够使每个零件的电线更好区分,当然也能够使每个区的电线更有规律地分布,从而可防止所有的电线都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机壳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机壳包括:底盖;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封闭一端开口,所述第一壳体开口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底盖上,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被所述底盖封闭,所述第一安装腔由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底盖围成;第二壳体,安装在所述底盖上、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底盖围成所述第三安装腔;第三壳体,安装在所述底盖上,位于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三壳体靠近所述底盖的一端开口,所述第三壳体远离所述底盖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二安装腔由所述第三壳体和所述底盖围成。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机壳包括底盖、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其中,底盖用于形成机壳的底壁,以实现抽气装置、驱动装置和电源及控制装置等零件的支撑安装。而第一壳体能够与底盖一起围成第一安装腔,以实现驱动装置的安装,而第二壳体能够与底盖和第一壳体一起围成第三安装腔,以实现抽气装置的安装,而第三壳体能够与底盖一起围成第二安装腔,以实现电源及控制装置的安装。该种结构机壳由三个壳体和一个底盖拼装而成,这样在安装时,只需要将机壳拼装在一起后便可自动形成三个安装腔。而这种方式,可将机壳分成多个比较简单的零件,从而使得每个零件的结构都不会太过复杂,即这样使得每个零件都比较好加工,从而便可降低机壳的整体加工难度,降低产品的整体加工成本。
当然,在其他方案中,也可通过隔板的方式来将一个独立的壳体分隔成多个安装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包括:U形侧板,所述U形侧板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底盖上,所述U形侧板的开口侧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并被所述第一壳体封闭;顶板,所述顶板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底盖的一端的端面上,所述顶板的另一端封盖安装在所述U形侧板的另一端的端部上;其中,所述第三安装腔由所述顶板、所述 U形侧板、所述底盖和所述第一壳体围成。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第二壳体由U形侧板和顶板组成,其中,顶板用于实现U形侧板上端的封闭,而U形侧板的下端安装在底盖上,由底盖进行封闭,而U形侧板的开口侧可直接安装到第一壳体上,并由第一壳体进行封闭。该种结构使得第三安装腔和第一安装腔能够共用一个侧壁,从而可减少一面侧壁的使用,从而可简化机壳的结构。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将第二壳体设置成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柱状结构。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底盖对应所述第一壳体的区域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所述底盖对应所述第二壳体的区域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孔,所述底盖对应所述第三壳体的区域上设置有第三通风孔。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也可将底盖对应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分成三个区域,同时,可在每个对应的区域上设置通风孔,以便能够对对应的零部件进行散热。具体地,比如可在底盖对应第一壳体的区域上设置第一通风孔,以便能够通过第一通风孔来对驱动装置进行散热,同时,可在底盖对应第二壳体的区域上设置第二通风孔,以便能够通过第二通风孔来对抽取装置进行散热,还有可在底盖对应第三壳体的区域上设置第三通风孔,以便能够通过第三通风孔来对电源及控制装置进行散热。这样便使得驱动装置、抽气装置和电源及控制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发出去,而不会聚集在机壳内,这样便能够使机壳内的空气顺畅,防止机壳内的温度过高而导致零部件烧毁的问题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开口的一端密封安装在所述底盖上,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底盖之间密封连接,和/或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底盖之间密封连接。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第一壳体的开口的一端与底盖之间密封连接,这样便可防止第一壳体内的水从第一壳体和底盖的连接处流到第二壳体内。同理,可将第二壳体和第三壳体与底盖连接的一端与底盖之间均密封连接,以确保每个壳体之间能够完全独立,而不会漏水、漏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三壳体远离所述底盖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底盖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底盖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底盖之间的距离为h2,其中,h2<h1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第三壳体的高度设置的较高,而将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高度稍微设置的矮一些,这样第三壳体和第二壳体在远离底盖的一端之间便可呈阶梯连接,从而在安装时,可将杯体组件安装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上,而此时第三壳体高出第二壳体的部分可用作倚靠部,以从杯体组件的侧面实现对杯体组件的支撑,这样一方面可提高机壳的内部空间,另一方面还可提高杯体组件的安装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过线窗,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底盖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过线窗,所述第三壳体上设置有第三过线窗。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每个壳体上均对应设置过线窗,以使抽气装置、驱动装置、电源及控制装置等的连接可通过这些过线窗伸入或伸出,这样便可将机壳内的零部件用电线相互连接,以实现对零件的供电和电动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抽气装置为真空泵。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通过真空泵来实现对杯体组件的抽真空处理。而抽气装置优选为真空泵,因为真空泵比较常见,因而易于采购,此外真空泵抽真空的能力较强,因而能够将食物处理机的内部的大量空气抽出,以确保在处理食材时,杯体内的真空效果。
其中,选用真空泵时优选选择相对真空度为30kPa-90kPa的真空泵,进一步地可选择相对真空度为50kPa-75kPa的真空泵,而由表1可知真空泵的真空度会影响食物汁的褐变指数、维生素C的含量等,而选择相对真空度为30kPa-90kPa的真空泵则能够相对降低褐变指数、提高维生素C的含量,从而能够确保食物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说明一下,上述真空度为在平原地区的优选值,若在高原地区可通过当地大气压与平原地区的大气压的差值进行适当地降低真空泵的真空度。
其中,下表1为实验检测的真空泵的相对真空度与褐变指数和维生素 C的关系。
表1
其中,优选地,所述抽气装置为电动泵或手动泵或脚踏泵或真空泵。抽气装置优选为电动泵,这样可通过电力驱动抽气装置进行抽气,从而不需要手动抽气,当然,抽气装置也可为手动泵或脚踏泵。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驱动装置优选为电机,因为电机为食物处理机等比较常见的驱动结构,因而比较好采购。
在上述另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机壳内设置有两个隔板,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由所述两个隔板分隔开。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机壳内设置两个隔板,以便能够通过两个隔板而将机壳内部的空间分隔成三个安装腔,以实现驱动装置、抽气装置、电源及控制装置之间的隔离安装。
在上述另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抽气装置,所述抽气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还可在底座内设置一个抽气装置,这样能够通过抽气装置对食物处理机的杯体等进行抽真空,以使产品能够在真空下实现食材的处理。而此时,可将抽气装置和电源及控制装置放置在同一个腔室内。当然,也可将第二安装腔再次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以使抽气装置和电源及控制装置之间也能够独立安装在不同的空间内。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抽气管和排气管,所述抽气装置的抽气口处设置有抽气接头,所述抽气装置的排气口处设置有排气接头,所述抽气管通过所述抽气接头与所述抽气装置的抽气口连通,所述排气管通过所述排气接头与所述抽气装置的排气口连通。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设置一排气管来实现抽气装置的排气,而设置一抽气管来实现抽气装置与待抽气容器(比如榨汁杯)之间的连通。而排气接头和抽气接头的设计可以在安装抽气管和排气管时,将抽气管和排气管直接插接在对应的接头上便可,因而能够简单快速地实现抽气管和排气管的安装。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通过其它结构来实现抽气和排气。
其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腔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通过所述通孔伸出到所述机壳外。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优选在底座组件上设置一个伸出的驱动轴,比如电机轴,以便能够通过驱动轴直接实现对螺杆等的驱动。当然,也可将驱动装置设置成电磁驱动结构,这样便不需要从机壳内伸出一个驱动轴。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物处理机,该食物处理机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杯体组件,能够安装在所述底座组件上;螺杆,安装在所述杯体组件内,能够与所述底座组件内的驱动装置配合,以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以及用于容纳食材等的杯体组件,以及用于对食材进行挤压切削等的螺杆,其中驱动装置可与螺杆连接,以驱动螺杆进行转动。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杯体组件包括食物处理杯和进料杯,所述进料杯能够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的杯口上,以向所述食物处理杯内进料,所述进料杯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开口且中空,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具有入料口,所述筒体的第二端能够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上,并与所述食物处理杯内连通;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安装在所述筒体内,且所述支撑结构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围成一储料腔,所述支撑结构上设置有进料口或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之间围成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储料腔连通;其中,所述支撑结构远离所述入料口的面能够与所述筒体的第二端的侧壁面围成一食材处理空间,所述螺杆上设置有食材处理筋,所述食材处理筋能够伸入到所述食材处理空间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杯体组件包括食物处理杯和进料杯,其中,食物处理杯用于容纳食材,以及与螺杆一起对食材进行挤压等处理,而进料杯用于向食物处理杯内进料的进料杯,进料杯包括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筒体和安装在筒体内的支撑结构,而筒体为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结构使得筒体的上端能够形成较大的入料口,这样能够增大可投入到筒体的内的食材块的大小,使得产品能够直接处理更大颗粒的食材。同时,筒体为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结构使得筒体的底部均能够成为进料口,从而使得进料口的面积较大,因而可提高食材的进料效率,且也使得进料口能够通过更大的食材块,这样便可单次投入更多的食材块,以便能够增加单次投入的食材量,减缓食材块等待投入的总时间,以及减少用户投料的次数,进而可有效缓解食材块在投入到筒体之前的氧化,减少用户的操作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而支撑结构远离入料口的面,即支撑结构的下表面能够与筒体的第二端的侧壁面围成一食材处理空间,且螺杆上设置的食材处理筋能够伸入到该食材处理空间内,这样支撑结构便能够与螺杆一起在进料时对食材进行初步的切削、搅拌等处理,以便能够在进料时将食材切削成较小的食材块,以及对食材进行翻动等,以便食材能快速通过进料口,这样一方面可加快食材的进料速度,另一方面可将较大的食材块直接投入到筒体内,而不用预先进行处理,这样便能够增大产品能够处理的食材块的大小,以减少用户的工作量。另外,该种结构,筒体的上端完全中空,而筒体的下端也只是简单设置了一个支撑结构,这样就使得筒体内部的空间较大,从而使得用户能够一次性投入更多的食材块,即能够进一步增加单次投入的食材量,以便能够减缓食材块等待投入的总时间,以及减少用户投料的次数,进而可进一步有效缓解食材块在投入到筒体之前的氧化,减少用户的操作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支撑结构的两端优选均直接与筒体的内侧壁连接,当然,也可只将支撑结构的一端连接至筒体的内侧壁,而此时,支撑结构的另一端可悬空设置。而支撑结构与筒体即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分体式结构,而支撑结构远离入料口的面即可为平面,也可为设置有凹槽的面,当然,也可为其它形状的面,在此不一一列举。
其中,筒体的第二端优选能够拆卸地卡扣安装在食物处理杯上,这样使得筒体和食物处理杯可通过卡扣拆卸地安装在一起。具体地,可在筒体的第二端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卡扣,而在食物处理杯的上端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卡扣,这样便能够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一卡扣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卡扣的卡扣配合实现筒体与食物处理杯之间的卡扣安装。当然,筒体与食物处理杯也可一体连接,这样能够将筒体和食物处理杯直接设置成一大杯体。
其中,优选地,支撑结构为支撑梁,当然,在另一方案中,支撑结构也可由一安装环和横跨安装在安装环内的一横梁组成。此时,可优选将安装环能够拆卸地卡扣安装在食物处理杯上,而将筒体直接安装在安装环上。
其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筒体为一体式结构,比如一体注塑成型,或焊接成一体式结构,这样能够增强支撑结构与筒体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进料杯的整体强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材处理空间的高度为H1,其中, 0mm<H1≤3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食材处理空间的高度不易过大,过大会导致食材极易卡在该食材处理空间内。因此,优选地,可将食材处理空间的高度H1设置在大于0mm小于等于30mm的范围内,这样能够使螺杆对食材的切割和翻滚效果均较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均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连接。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支撑结构的两端均与筒体的内侧壁连接,这样能够防止支撑结构悬空设置,从而能够提高支撑结构的强度,防止支撑结构变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筒体呈方形或圆形,所述筒体呈方形时,所述支撑结构沿所述筒体的对角线设置。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筒体既可呈方形也可呈圆形,但优选地,筒体为方形,因为方形筒相比于圆形筒而言,其体积能够更大,因而可增大筒体的容量。而支撑结构沿筒体的对角线设置,这样筒体与支撑结构形成的进料口的口径的最大宽度等于方形筒的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但支撑结构沿方形筒的长宽方向设置时,筒体与支撑结构形成的进料口的口径的最大宽度只能等于方形筒的长度或宽度的一半,而方形筒的长度或宽度小于方形筒的对角线的长度,因此,将支撑结构沿筒体的对角线设置可增大筒体与支撑结构形成的进料口的口径,从而可提高食材的进料速度,减少食材投入的等待时间,从而既能够节省用户时间,减少用户的投料次数,以提高用户体验,又能够有效减缓食材的氧化,提高产品制作出的食材汁的口感,确保食物汁的营养价值。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的宽度从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至所述支撑结构的中部逐渐变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支撑结构的宽度从支撑结构的两端至支撑结构的中部逐渐变窄,一方面能够使支撑结构的两端较宽,从而可提高支撑结构与筒体的侧壁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强支撑结构两端的受力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使支撑结构的中部较窄,从而可增大进料口的开口宽度。该种设置能够通过支撑结构的两端来确保支撑结构的强度,并通过该支撑结构的中部来增大进料口的开口宽度,从而能够使产品的结构整体最优。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支撑结构的宽度也可为等宽度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的中部向远离所述筒体的入料口的方向凹陷。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将支撑结构设置成边缘高中间低的凹坑结构,这样可使支撑结构的中部整体向下凹陷,这样可提高支撑结构的受力能力,以提高支撑结构的强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上设置有定位结构一,所述螺杆上设置有定位结构二,所述定位结构一能够与定位结构二进行定位配合。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撑结构上设置有定位结构一,并在螺杆上设置定位结构二,这样可通过该定位结构一与定位结构二的配合,实现支撑结构对螺杆上端的定位,从而可增强螺杆的安装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远离所述入料口的面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螺杆上设置有定位轴,所述支撑结构能够通过所述定位槽与所述螺杆上的定位轴进行定位安装,所述食材处理空间由所述定位柱的侧壁面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面围成;而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定位柱的外侧壁面从靠近所述支撑结构的一端至远离所述支撑结构的一端向所述定位柱的中心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定位柱的外侧壁面与所述筒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γ,其中,0°<γ<90°,或30°≤γ≤70°。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在支撑结构的下表面的中部位置上设置一个定位柱,并在定位柱上加工出一个定位槽,同时,在螺杆的上端面设置一定位轴,这样在安装进料杯时,便可将螺杆上端的定位轴插入安装到支撑结构的定位槽内,以实现螺杆与支撑结构之间的定位安装。当然,支撑结构与螺杆也可通过其它定位结构进行定位安装。同时,优选地,可将定位柱的外侧壁面设置成倾斜面,即可将定位柱上端设置的较大而将下端设置的较小,这样便能够扩大食材处理空间的大小,提高食材处理筋对食材的处理效果。其中,定位柱的外侧壁面从上向下内收的角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优选地,可将定位柱的外侧壁面与筒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γ设置在0°-90°之间,进一步地,可将定位柱的外侧壁面与筒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γ设置在30°-70°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进料口由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筒体的内侧壁围成,所述筒体包括:安装段,通过多个第一卡扣能够拆卸地卡扣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上;扩张段,与所述安装段连接,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从靠近所述安装段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安装段的一端向所述筒体的外侧方向扩张;储料段,与所述扩张段远离所述安装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储料段远离所述扩张段的一端上形成有所述入料口。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筒体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成安装段、扩张段和储料段,其中,安装段用于与食物处理杯配合,以实现筒体与食物处理杯之间的安装,具体地,可在安装段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卡扣,而在食物处理杯的上端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卡扣,这样便能够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一卡扣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卡扣的卡扣配合实现筒体与食物处理杯之间的安装。当然,安装段与食物处理杯也可一体连接,这样能够将筒体和食物处理杯直接设置成一大杯体。而扩张段设置在安装段与储料段之间,其从下至上向外扩张,即扩张段处的内部空间大于安装段处的空间,而该种设置由于安装段处的开口大小没有改变,因此,筒体与食物处理杯配合处的开口大小并没有改变,这样便能够在不改变食物处理杯和筒体的规格下,增大筒体的体积和增大进料口的开口大小,从而能够增加单次能够投入的食材量,进而可减少食材投入的等待时间,这样既能够节省用户时间,减少用户的投料次数,以提高用户体验,又能够有效减缓食材的氧化,提高产品制作出的食材汁的口感,确保食物汁等的营养价值。
当然,在另一方案中,筒体与食物处理杯也可为一体式结构,此时,筒体与食物处理杯优选一体注塑成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筒体和食物处理杯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筒体和食物处理杯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还可将筒体和食物处理杯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扩张段在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为H2,其中,0mm<H2≤30mm。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扩张段的高度不易过大,优选地,可将扩张段的高度设置在大于0mm小于等于30mm的范围内,这样能够确保进料杯的进料速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储料段、所述扩张段与所述安装段为一体式结构,或所述储料段、所述扩张段与所述安装段一体注塑成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储料段、扩张段与安装段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储料段、扩张段与安装段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还可将储料段、扩张段与安装段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当然,储料段、扩张段与安装段也可为分体式结构,即可拆卸结构。
其中,优选地,所述储料段、所述扩张段与所述安装段一体注塑成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材处理筋高出所述螺杆的顶面设置,且所述食材处理筋在所述螺杆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为H3,其中,所述食材处理空间的高度H1大于所述食材处理筋在所述螺杆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H3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食材处理筋高出螺杆的顶面设置,以使食材处理筋能够伸入到进料杯内,以提前对食材进行处理。而食材处理空间的高度大于食材处理筋的高度,可防止食材处理筋在工作时与进料杯发生干涉而导致卡死等情况的发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螺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主螺旋筋,所述主螺旋筋从所述螺杆的顶部螺旋延伸至所述螺杆的底部,所述食材处理筋高出所述螺杆的顶面设置,并与一所述主螺旋筋连接。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螺杆的外侧壁面上设置主螺旋筋,这样可通过主螺旋筋与其它副螺旋筋一起形成多个食材通道,这样便能够通过螺旋筋实现食材的输送。而优选地,可直接将其中一个主螺旋筋向螺杆的顶部延伸至高出螺杆的顶部,以自动形成一食材处理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物处理杯上设置有出渣口,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接渣装置,所述接渣装置能够与所述出渣口连接,以进行接渣。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食物处理杯上设置一个出渣口,然后在出渣口处密封安装一个接渣装置,这样在食物处理杯内汁渣分离的食物渣便可从出渣口排出,然后被接渣装置收集。其中,接渣装置可为接渣杯或柔性接渣袋等。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物处理杯上设置有出汁口,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接汁装置,所述接汁装置能够与所述出汁口连接,以进行接汁,或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出汁盖,所述出汁盖安装在所述出汁口处,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汁口。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食物处理杯上设置一个出汁口,然后在出汁口处密封安装一个接汁装置,这样在食物处理杯内汁渣分离的食物汁便可从出汁口排出,然后被接汁装置收集。其中,接汁装置可为接汁杯或柔性接汁袋等。当然,在另一方案中,也可不设置接汁装置,而直接在出汁口处设置一个出汁盖,这样能够通过出汁盖来进行出汁口的打开和关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物处理机还包括泄压孔和泄压塞,所述泄压孔与所述食物处理杯内连通,所述泄压塞设置在所述泄压孔处,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泄压孔。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泄压孔的一端与食物处理杯内密封连接,而将泄压孔的另一端能够打开或者封闭,因而在榨汁完成后,可以通过泄压孔的打开来对食物处理杯或进料杯进行泄压,以便能够将食物汁与食物渣排出。而泄压塞可具体用于堵塞泄压孔或打开泄压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滤网,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内,并位于所述食物处理杯与所述螺杆之间。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在食物处理机为单杯体和单螺杆的食物处理机时,可在食物处理杯与螺杆之间设置一个滤网,以便能够利用滤网在食材被粉碎后,实现食材的汁渣分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物处理机还包括:真空罩,真空罩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真空罩开口的一端罩设住所述筒体,并密封安装至食物处理杯,或密封安装至底座组件。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筒体外再罩设一个真空罩,并将真空罩密封安装至食物处理杯,以与食物处理杯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从而实现对筒体的密封,或真空罩用于罩设在筒体和食物处理杯上,并密封安装至食物处理机的底座组件,以与底座组件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从而实现对筒体和食物处理杯的密封。而设置真空罩一方面可实现对筒体或筒体和食物处理杯的密封,这样便不用挨个对筒体的开口以及筒体和食物处理杯的连接处进行密封,这样便可减少需要密封的地方,降低密封难度,提高密封效果,从而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真空榨汁的效果,进而可更加显著地减缓食物汁的氧化,确保榨取后的食物的口感。此外,对于包括该真空罩的食物处理机而言,只是在传统的食物处理机上额外设置了一个真空罩,从而可以保留传统食物处理机的结构形式,以降低制造难度,提高产品生产效率,而在不需要真空榨汁时,拿掉真空罩,食物处理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基本与传统原汁机使用方式一致,这样便使得食物处理机即可通过该真空罩进行真空榨汁,又可拿掉真空罩进行普通的榨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物处理机为原汁机或榨汁机,当然,食物处理机也还可以是除原汁机和榨汁机之外的其它结构,比如破壁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底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第一壳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第二壳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第三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第三壳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不含底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不含底座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不含底座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不含底座组件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进料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进料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进料杯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进料杯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进料杯的第五个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螺杆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机壳,100第一安装腔,102第二安装腔,104第三安装腔,106底盖,1062第一通风孔,1064第二通风孔,1066第三通风孔,108第一壳体, 1082第一过线窗,110第二壳体,1102U形侧板,1104顶板,1106第二过线窗,112第三壳体,2驱动装置,3电源及控制装置,4抽气装置,5杯体组件,50食物处理杯,502出渣口,504出汁口,52进料杯,520筒体, 5202安装段,52022第一卡扣,5204扩张段,5206储料段,522支撑结构, 5222定位柱,52222定位槽,524储料腔,526进料口,528食材处理空间, 54滤网,56接渣装置,58出汁盖,6螺杆,7真空罩,8泄压孔,9泄压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2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底座组件,用于食物处理机,底座组件包括机壳1、驱动装置2、电源及控制装置3,其中,机壳1 内设置有相互分隔开的第一安装腔100和第二安装腔102;驱动装置2安装在第一安装腔100内;电源及控制装置3安装在第二安装腔102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用于食物处理机,具体地,底座组件既可用于真空榨汁的食物处理机,也可用于非真空榨汁的食物处理机。而底座组件包括机壳1、驱动装置2和电源及控制装置3,其中,机壳1用于支撑食物处理机的杯体组件5等,以及提供一个安装驱动装置2、电源及控制装置3的空间,而驱动装置2用于提供驱动力,以使食物处理机的螺杆6等能够转动。而电源及控制装置3用于为产品供电,以及用于实现产品的电动控制等。而驱动装置2和电源及控制装置3分别安装在机壳1内两个分隔开的安装腔内,能够使驱动装置2的安装空间与电源及控制装置3的安装空间相互隔开,即能够将电源及控制装置3相对驱动装置 2独立地密封安装,这样当榨汁系统漏汁或者机壳1上有水时,汁液和水只能够顺着驱动装置2的驱动轴而流入到安装驱动装置2的第一安装腔100 内,而无法滴落到第二安装腔102内,这样便可避免机壳1外部的汁液和水直接滴落到电源及控制装置3上而导致电源及控制装置3损坏的问题,从而即可延长电源及控制装置3的使用寿命,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其中,底座组件还包括;减震装置,位于第一安装腔100内,安装在驱动装置2与第一安装腔100的腔壁之间而减震装置安装在第一安装腔100 内,并安装在驱动装置2和第一安装腔100的腔壁之间。其中,减震装置主要用于对驱动装置2进行减震,以减少驱动装置2传递到机壳1的震动,防止机壳1过渡震动。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机壳1内还设置有第三安装腔104,第三安装腔104与第一安装腔100和第二安装腔102相互分隔开,底座组件还包括:抽气装置4,安装在第三安装腔104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还可在底座内设置一个抽气装置4,这样能够通过抽气装置4对食物处理机的杯体等进行抽真空,以使产品能够在真空下实现食材的处理。而此时,可在机壳1内、在第一安装腔100和第二安装腔 102外在额外设置一个第三安装腔104,以便能够将抽气装置4独立地安装到第三安装腔104内,这样便能够使机壳1内的零件都能够分区安装,以实现相互独立安装,从而可避免抽气装置4、驱动装置2和电源及控制装置3等相互干扰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安装腔100、第二安装腔102和第三安装腔104相互并排设置,且第三安装腔104位于第一安装腔100和第二安装腔102之间。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将第一安装腔100、第二安装腔102和第三安装腔104相互并排设置,这样能够使抽气装置4、驱动装置2和电源及控制装置3大致并排设置,从而可防止抽气装置4、驱动装置2和电源及控制装置3在高度上相互堆叠设置。而进一步优选地,可将第三安装腔104 设置在第一安装腔100和第二安装腔102之间,这样便能够将抽气装置4安装在驱动装置2和电源及控制装置3之间,从而能够使电源及控制装置 3和驱动装置2相互远离安装,这样一方面可增强电源及控制装置3和驱动装置2之间的距离,从而可避免电源及控制装置3和驱动装置2在安装时因为安装距离过近而发生卡手的问题,从而能够使电源及控制装置3和驱动装置2的安装更加方便顺手。另外,由于电源及控制装置3和驱动装置2之间的距离较远,因此,电源及控制装置3和驱动装置2之间的连线也更好布置,从而可降低布线难度,减少布线的局促性,从而可确保布线的美观性。另外通过将抽气装置4、驱动装置2和电源及控制装置3进行分区安装,还能够使每个区的连线也相互独立,从而能够使每个零件的电线更好区分,当然也能够使每个区的电线更有规律地分布,从而可防止所有的电线都杂乱无章地分布在机壳1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8所示,机壳1包括:底盖106;第一壳体108,第一壳体108的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第一壳体108 开口的一端安装在底盖106上,第一壳体108的开口被底盖106封闭,第一安装腔100由第一壳体108和底盖106围成;第二壳体110,安装在底盖106上、第一壳体108的一侧,并与第一壳体108和底盖106围成第三安装腔104;第三壳体112,安装在底盖106上,位于第二壳体110远离第一壳体108的一侧,第三壳体112靠近底盖106的一端开口,第三壳体112 远离底盖106的一端封闭,第二安装腔102由第三壳体112和底盖106围成。
在该些实施例中,机壳1包括底盖106、第一壳体108、第二壳体110 和第三壳体112,其中,底盖106用于形成机壳1的底壁,以实现抽气装置4、驱动装置2和电源及控制装置3等零件的支撑安装。而第一壳体108 能够与底盖106一起围成第一安装腔100,以实现驱动装置2的安装,而第二壳体110能够与底盖106和第一壳体108一起围成第三安装腔104,以实现抽气装置4的安装,而第三壳体112能够与底盖106一起围成第二安装腔102,以实现电源及控制装置3的安装。该种结构机壳1由三个壳体和一个底盖106拼装而成,这样在安装时,只需要将机壳1拼装在一起后便可自动形成三个安装腔。而这种方式,可将机壳1分成多个比较简单的零件,从而使得每个零件的结构都不会太过复杂,即这样使得每个零件都比较好加工,从而便可降低机壳1的整体加工难度,降低产品的整体加工成本。
当然,在其他方案中,也可通过隔板的方式来将一个独立的壳体分隔成多个安装腔。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壳体110包括:U形侧板1102,U形侧板1102的一端安装在底盖106上,U形侧板 1102的开口侧安装在第一壳体108上,并被第一壳体108封闭;顶板1104,顶板1104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壳体108远离底盖106的一端的端面上,顶板1104的另一端封盖安装在U形侧板1102的另一端的端部上;其中,第三安装腔104由顶板1104、U形侧板1102、底盖106和第一壳体108围成。
在该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10由U形侧板1102和顶板1104组成,其中,顶板1104用于实现U形侧板1102上端的封闭,而U形侧板1102 的下端安装在底盖106上,由底盖106进行封闭,而U形侧板1102的开口侧可直接安装到第一壳体108上,并由第一壳体108进行封闭。该种结构使得第三安装腔104和第一安装腔100能够共用一个侧壁,从而可减少一面侧壁的使用,从而可简化机壳1的结构。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将第二壳体110设置成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柱状结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底盖106对应第一壳体108的区域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1062,底盖106对应第二壳体110的区域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孔1064,底盖106对应第三壳体112的区域上设置有第三通风孔1066。
在该些实施例中,也可将底盖106对应第一壳体108、第二壳体110 和第三壳体112分成三个区域,同时,可在每个对应的区域上设置通风孔,以便能够对对应的零部件进行散热。具体地,比如可在底盖106对应第一壳体108的区域上设置第一通风孔1062,以便能够通过第一通风孔1062 来对驱动装置2进行散热,同时,可在底盖106对应第二壳体110的区域上设置第二通风孔1064,以便能够通过第二通风孔1064来对抽取装置进行散热,还有可在底盖106对应第三壳体112的区域上设置第三通风孔 1066,以便能够通过第三通风孔1066来对电源及控制装置3进行散热。这样便使得驱动装置2、抽气装置4和电源及控制装置3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发出去,而不会聚集在机壳1内,这样便能够使机壳1 内的空气顺畅,防止机壳1内的温度过高而导致零部件烧毁的问题发生。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壳体108开口的一端密封安装在底盖106上,和/或第二壳体110与底盖106之间密封连接,和/或第三壳体 112与底盖106之间密封连接。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第一壳体108的开口的一端与底盖106之间密封连接,这样便可防止第一壳体108内的水从第一壳体108和底盖106的连接处流到第二壳体110内。同理,可将第二壳体110和第三壳体112与底盖106连接的一端与底盖106之间均密封连接,以确保每个壳体之间能够完全独立,而不会漏水、漏汁。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三壳体112远离底盖 106的一端的端面与底盖106之间的距离为h1,第二壳体110远离底盖106 的一端的端面与底盖106之间的距离为h2,其中,h2<h1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第三壳体112的高度设置的较高,而将第一壳体108和第二壳体110的高度稍微设置的矮一些,这样第三壳体112和第二壳体110在远离底盖106的一端之间便可呈阶梯连接,从而在安装时,可将杯体组件5安装在第一壳体108和第二壳体110上,而此时第三壳体 112高出第二壳体110的部分可用作倚靠部,以从杯体组件5的侧面实现对杯体组件5的支撑,这样一方面可提高机壳1的内部空间,另一方面还可提高杯体组件5的安装稳定性。
其中,优选地,第三壳体112远离底盖106的一端的端面为IMD面板。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壳体108靠近第二壳体110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过线窗1082,如图5和图6所示,第二壳体110靠近底盖106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过线窗1106,第三壳体112 上设置有第三过线窗。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每个壳体上均对应设置过线窗,以使抽气装置 4、驱动装置2、电源及控制装置3等的连接可通过这些过线窗伸入或伸出,这样便可将机壳1内的零部件用电线相互连接,以实现对零件的供电和电动控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抽气装置4为真空泵。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通过真空泵来实现对杯体组件5的抽真空处理。而抽气装置4优选为真空泵,因为真空泵比较常见,因而易于采购,此外真空泵抽真空的能力较强,因而能够将食物处理机的内部的大量空气抽出,以确保在处理食材时,杯体内的真空效果。
其中,选用真空泵时优选选择相对真空度为30kPa-90kPa的真空泵,进一步地可选择相对真空度为50kPa-75kPa的真空泵,而由表1可知真空泵的真空度会影响食物汁的褐变指数、维生素C的含量等,而选择相对真空度为30kPa-90kPa的真空泵则能够相对降低褐变指数、提高维生素C的含量,从而能够确保食物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其中,下表1为实验检测的真空泵的相对真空度与褐变指数和维生素 C的关系。
表1
说明一下,上述真空度为在平原地区的优选值,若在高原地区可通过当地大气压与平原地区的大气压的差值进行适当地降低真空泵的真空度。
其中,优选地,抽气装置4为电动泵或手动泵或脚踏泵或真空泵。抽气装置4优选为电动泵,这样可通过电力驱动抽气装置4进行抽气,从而不需要手动抽气,当然,抽气装置4也可为手动泵或脚踏泵。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驱动装置2为电机。
在该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优选为电机,因为电机为食物处理机等比较常见的驱动结构,因而比较好采购。
在上述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机壳1内设置有两个隔板,第一安装腔100、第二安装腔102和第二安装腔102由两个隔板分隔开。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机壳1内设置两个隔板,以便能够通过两个隔板而将机壳1内部的空间分隔成三个安装腔,以实现驱动装置2、抽气装置4、电源及控制装置3之间的隔离安装。
在上述另一实施例(图中未示出)中,优选地,底座组件还包括抽气装置4,抽气装置4安装在第二安装腔102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还可在底座内设置一个抽气装置4,这样能够通过抽气装置4对食物处理机的杯体等进行抽真空,以使产品能够在真空下实现食材的处理。而此时,可将抽气装置4和电源及控制装置3放置在同一个腔室内。当然,也可将第二安装腔102再次分隔成两个独立的腔,以使抽气装置4和电源及控制装置3之间也能够独立安装在不同的空间内。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底座组件还包括抽气管和排气管,抽气装置4的抽气口处设置有抽气接头,抽气装置4的排气口处设置有排气接头,抽气管通过抽气接头与抽气装置4的抽气口连通,排气管通过排气接头与抽气装置4的排气口连通。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设置一排气管来实现抽气装置4的排气,而设置一抽气管来实现抽气装置4与待抽气容器(比如榨汁杯)之间的连通。而排气接头和抽气接头的设计可以在安装抽气管和排气管时,将抽气管和排气管直接插接在对应的接头上便可,因而能够简单快速地实现抽气管和排气管的安装。当然,在其它方案中,也可通过其它结构来实现抽气和排气。
其中,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安装腔100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驱动装置2的驱动轴通过通孔伸出到机壳1外。
在该些实施例中,优选在底座组件上设置一个伸出的驱动轴,比如电机轴,以便能够通过驱动轴直接实现对螺杆6等的驱动。当然,也可将驱动装置2设置成电磁驱动结构,这样便不需要从机壳1内伸出一个驱动轴。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物处理机,该食物处理机包括: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杯体组件 5,能够安装在底座组件上;螺杆6,安装在杯体组件5内,能够与底座组件内的驱动装置2配合,以在驱动装置2的作用下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以及用于容纳食材等的杯体组件5,以及用于对食材进行挤压切削等的螺杆6,其中驱动装置2可与螺杆6连接,以驱动螺杆6进行转动。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至图22所示,杯体组件5包括食物处理杯50和进料杯52,进料杯52能够安装在食物处理杯50的杯口上,以向食物处理杯50内进料,进料杯52包括:筒体520,筒体520的两端开口且中空,筒体520的第一端具有入料口,筒体520的第二端能够安装在食物处理杯50上,并与食物处理杯50内连通;支撑结构522,支撑结构522安装在筒体520内,且支撑结构522的至少一端与筒体520的内侧壁连接,支撑结构522与筒体520的第一端围成一储料腔524,支撑结构522上设置有进料口526或支撑结构522与筒体520的内侧壁之间围成有进料口526,进料口526与储料腔524连通;其中,支撑结构522远离入料口的面能够与筒体520的第二端的侧壁面围成一食材处理空间528,螺杆6上设置有食材处理筋,食材处理筋能够伸入到食材处理空间528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杯体组件5包括食物处理杯50和进料杯52,其中,食物处理杯50用于容纳食材,以及与螺杆6一起对食材进行挤压等处理,而进料杯52用于向食物处理杯50内进料的进料杯52,进料杯52包括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筒体520和安装在筒体520内的支撑结构522,而筒体520 为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结构使得筒体520的上端能够形成较大的入料口,这样能够增大可投入到筒体520的内的食材块的大小,使得产品能够直接处理更大颗粒的食材。同时,筒体520为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结构使得筒体520 的底部均能够成为进料口526,从而使得进料口526的面积较大,因而可提高食材的进料效率,且也使得进料口526能够通过更大的食材块,这样便可单次投入更多的食材块,以便能够增加单次投入的食材量,减缓食材块等待投入的总时间,以及减少用户投料的次数,进而可有效缓解食材块在投入到筒体520之前的氧化,减少用户的操作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而支撑结构522远离入料口的面,即支撑结构522的下表面能够与筒体520 的第二端的侧壁面围成一食材处理空间528,且螺杆6上设置的食材处理筋能够伸入到该食材处理空间528内,这样支撑结构522便能够与螺杆6 一起在进料时对食材进行初步的切削、搅拌等处理,以便能够在进料时将食材切削成较小的食材块,以及对食材进行翻动等,以便食材能快速通过进料口526,这样一方面可加快食材的进料速度,另一方面可将较大的食材块直接投入到筒体520内,而不用预先进行处理,这样便能够增大产品能够处理的食材块的大小,以减少用户的工作量。另外,该种结构,筒体 520的上端完全中空,而筒体520的下端也只是简单设置了一个支撑结构 522,这样就使得筒体520内部的空间较大,从而使得用户能够一次性投入更多的食材块,即能够进一步增加单次投入的食材量,以便能够减缓食材块等待投入的总时间,以及减少用户投料的次数,进而可进一步有效缓解食材块在投入到筒体520之前的氧化,减少用户的操作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支撑结构522的两端优选均直接与筒体520的内侧壁连接,当然,也可只将支撑结构522的一端连接至筒体520的内侧壁,而此时,支撑结构522的另一端可悬空设置。而支撑结构522与筒体520即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分体式结构,而支撑结构522远离入料口的面即可为平面,也可为设置有凹槽的面,当然,也可为其它形状的面,在此不一一列举。
其中,筒体520的第二端优选能够拆卸地卡扣安装在食物处理杯50上,这样使得筒体520和食物处理杯50可通过卡扣拆卸地安装在一起。具体地,可在筒体520的第二端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卡扣52022,而在食物处理杯50的上端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卡扣,这样便能够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一卡扣52022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卡扣的卡扣配合实现筒体520与食物处理杯 50之间的卡扣安装。当然,筒体520与食物处理杯50也可一体连接,这样能够将筒体520和食物处理杯50直接设置成一大杯体。
其中,优选地,支撑结构522为支撑梁,当然,在另一方案中,支撑结构522也可由一安装环和横跨安装在安装环内的一横梁组成。此时,可优选将安装环能够拆卸地卡扣安装在食物处理杯50上,而将筒体520直接安装在安装环上。
其中,优选地,支撑结构522与筒体520为一体式结构,比如一体注塑成型,或焊接成一体式结构,这样能够增强支撑结构522与筒体520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进料杯52的整体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6所示,食材处理空间528的高度为 H1,其中,0mm<H1≤30mm。
在该实施例中,食材处理空间528的高度不易过大,过大会导致食材极易卡在该食材处理空间528内。因此,优选地,可将食材处理空间528 的高度H1设置在大于0mm小于等于30mm的范围内,这样能够使螺杆6 对食材的切割和翻滚效果均较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2至图20所示,支撑结构522 的两端均与筒体520的内侧壁连接。
在该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522的两端均与筒体520的内侧壁连接,这样能够防止支撑结构522悬空设置,从而能够提高支撑结构522的强度,防止支撑结构522变形。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至图20所示,筒体620呈方形或圆形,筒体620呈方形时,支撑结构622沿筒体620的对角线设置。
在该些实施例中,筒体520既可呈方形也可呈圆形,但优选地,筒体520为方形,因为方形筒相比于圆形筒而言,其体积能够更大,因而可增大筒体520的容量。而支撑结构522沿筒体520的对角线设置,这样筒体 520与支撑结构522形成的进料口526的口径的最大宽度等于方形筒的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但支撑结构522沿方形筒的长宽方向设置时,筒体520 与支撑结构522形成的进料口526的口径的最大宽度只能等于方形筒的长度或宽度的一半,而方形筒的长度或宽度小于方形筒的对角线的长度,因此,将支撑结构522沿筒体520的对角线设置可增大筒体520与支撑结构 522形成的进料口526的口径,从而可提高食材的进料速度,减少食材投入的等待时间,从而既能够节省用户时间,减少用户的投料次数,以提高用户体验,又能够有效减缓食材的氧化,提高产品制作出的食材汁的口感,确保食物汁的营养价值。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结构522的宽度从支撑结构522 的两端至支撑结构522的中部逐渐变窄。
在该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522的宽度从支撑结构522的两端至支撑结构522的中部逐渐变窄,一方面能够使支撑结构522的两端较宽,从而可提高支撑结构522与筒体520的侧壁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强支撑结构522 两端的受力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使支撑结构522的中部较窄,从而可增大进料口526的开口宽度。该种设置能够通过支撑结构522的两端来确保支撑结构522的强度,并通过该支撑结构522的中部来增大进料口526的开口宽度,从而能够使产品的结构整体最优。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支撑结构522的宽度也可为等宽度设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结构522的中部向远离筒体520 的入料口的方向凹陷。
在该些实施例中,将支撑结构522设置成边缘高中间低的凹坑结构,这样可使支撑结构522的中部整体向下凹陷,这样可提高支撑结构522的受力能力,以提高支撑结构522的强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结构522上设置有定位结构一,螺杆6上设置有定位结构二,定位结构一能够与定位结构二进行定位配合。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结构522上设置有定位结构一,并在螺杆6上设置定位结构二,这样可通过该定位结构一与定位结构二的配合,实现支撑结构522对螺杆6上端的定位,从而可增强螺杆6的安装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2至图20所示,支撑结构522 远离入料口的面上设置有定位柱5222,定位柱5222上设置有定位槽52222,螺杆6上设置有定位轴,支撑结构522能够通过定位槽52222与螺杆6上的定位轴进行定位安装,食材处理空间528由定位柱5222的侧壁面与筒体 520的内侧壁面围成;而进一步优选地,定位柱5222的外侧壁面从靠近支撑结构522的一端至远离支撑结构522的一端向定位柱5222的中心方向倾斜设置,且定位柱5222的外侧壁面与筒体52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γ,其中,0°<γ<90°,或30°≤γ≤70°。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在支撑结构522的下表面的中部位置上设置一个定位柱5222,并在定位柱5222上加工出一个定位槽52222,同时,在螺杆6的上端面设置一定位轴,这样在安装进料杯52时,便可将螺杆6上端的定位轴插入安装到支撑结构522的定位槽52222内,以实现螺杆6与支撑结构522之间的定位安装。当然,支撑结构522与螺杆6也可通过其它定位结构进行定位安装。同时,优选地,可将定位柱5222的外侧壁面设置成倾斜面,即可将定位柱5222上端设置的较大而将下端设置的较小,这样便能够扩大食材处理空间528的大小,提高食材处理筋对食材的处理效果。其中,定位柱5222的外侧壁面从上向下内收的角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优选地,可将定位柱5222的外侧壁面与筒体52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γ设置在0°-90°之间,进一步地,可将定位柱5222的外侧壁面与筒体52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γ设置在30°-70°之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6至图20所示,进料口526由支撑结构522和筒体520的内侧壁围成,筒体520包括:安装段5202,通过多个第一卡扣52022能够拆卸地卡扣安装在食物处理杯50上;扩张段 5204,与安装段5202连接,沿筒体520的轴向方向从靠近安装段5202的一端至远离安装段5202的一端向筒体520的外侧方向扩张;储料段5206,与扩张段5204远离安装段5202的一端连接,储料段5206远离扩张段5204 的一端上形成有入料口。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筒体520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成安装段5202、扩张段5204和储料段5206,其中,安装段5202用于与食物处理杯50配合,以实现筒体520与食物处理杯50之间的安装,具体地,可在安装段5202 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卡扣52022,而在食物处理杯50的上端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二卡扣,这样便能够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一卡扣52022和一个或多个第二卡扣的卡扣配合实现筒体520与食物处理杯50之间的安装。当然,安装段5202与食物处理杯50也可一体连接,这样能够将筒体520和食物处理杯50直接设置成一大杯体。而扩张段5204设置在安装段5202与储料段5206之间,其从下至上向外扩张,即扩张段5204处的内部空间大于安装段5202处的空间,而该种设置由于安装段5202处的开口大小没有改变,因此,筒体520与食物处理杯50配合处的开口大小并没有改变,这样便能够在不改变食物处理杯50和筒体520的规格下,增大筒体520的体积和增大进料口526的开口大小,从而能够增加单次能够投入的食材量,进而可减少食材投入的等待时间,这样既能够节省用户时间,减少用户的投料次数,以提高用户体验,又能够有效减缓食材的氧化,提高产品制作出的食材汁的口感,确保食物汁等的营养价值。
当然,在另一方案中,筒体520与食物处理杯50也可为一体式结构,此时,筒体520与食物处理杯50优选一体注塑成型。
在该实施例中,筒体520和食物处理杯50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筒体520和食物处理杯50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还可将筒体520和食物处理杯50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6所示,扩张段5204在筒体520 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为H2,其中,0mm<H2≤30mm。
在该些实施例中,扩张段5204的高度不易过大,优选地,可将扩张段 5204的高度设置在大于0mm小于等于30mm的范围内,这样能够确保进料杯52的进料速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储料段5206、扩张段5204与安装段 5202为一体式结构,或储料段5206、扩张段5204与安装段5202一体注塑成型。
在该实施例中,储料段5206、扩张段5204与安装段5202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储料段5206、扩张段5204与安装段5202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还可将储料段5206、扩张段5204与安装段5202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当然,储料段5206、扩张段5204与安装段5202 也可为分体式结构,即可拆卸结构。
其中,优选地,储料段5206、扩张段5204与安装段5202一体注塑成型。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1至图15以及图21和图22所示,食材处理筋高出螺杆6的顶面设置,且食材处理筋在螺杆6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为H3,其中,食材处理空间528的高度H1大于食材处理筋在螺杆6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H3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食材处理筋高出螺杆6的顶面设置,以使食材处理筋能够伸入到进料杯52内,以提前对食材进行处理。而食材处理空间 528的高度大于食材处理筋的高度,可防止食材处理筋在工作时与进料杯 52发生干涉而导致卡死等情况的发生。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1至图15以及图21和图22所示,螺杆6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主螺旋筋,主螺旋筋从螺杆6的顶部螺旋延伸至螺杆6的底部,食材处理筋高出螺杆6的顶面设置,并与一主螺旋筋连接。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在螺杆6的外侧壁面上设置主螺旋筋,这样可通过主螺旋筋与其它副螺旋筋一起形成多个食材通道,这样便能够通过螺旋筋实现食材的输送。而优选地,可直接将其中一个主螺旋筋向螺杆6的顶部延伸至高出螺杆6的顶部,以自动形成一食材处理筋。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至图15所示,食物处理杯50 上设置有出渣口502,杯体组件5还包括接渣装置56,接渣装置56能够与出渣口502连接,以进行接渣。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食物处理杯50上设置一个出渣口502,然后在出渣口502处密封安装一个接渣装置56,这样在食物处理杯50内汁渣分离的食物渣便可从出渣口502排出,然后被接渣装置56收集。其中,接渣装置56可为接渣杯或柔性接渣袋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至图15所示,食物处理杯50 上设置有出汁口504,杯体组件5还包括接汁装置,接汁装置能够与出汁口504连接,以进行接汁,或杯体组件5还包括出汁盖58,出汁盖58安装在出汁口504处,能够打开或关闭出汁口504。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食物处理杯50上设置一个出汁口504,然后在出汁口504处密封安装一个接汁装置,这样在食物处理杯50内汁渣分离的食物汁便可从出汁口504排出,然后被接汁装置收集。其中,接汁装置可为接汁杯或柔性接汁袋等。当然,在另一方案中,也可不设置接汁装置,而直接在出汁口504处设置一个出汁盖58,这样能够通过出汁盖58来进行出汁口504的打开和关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至图15所示,食物处理机还包括泄压孔8和泄压塞9,泄压孔8与食物处理杯50内连通,泄压塞9设置在泄压孔8处,能够打开或关闭泄压孔8。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泄压孔8的一端与食物处理杯50内密封连接,而将泄压孔8的另一端能够打开或者封闭,因而在榨汁完成后,可以通过泄压孔8的打开来对食物处理杯50或进料杯52进行泄压,以便能够将食物汁与食物渣排出。而泄压塞9可具体用于堵塞泄压孔8或打开泄压孔8。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至图15所示,杯体组件5还包括:滤网54,能够转动地安装在食物处理杯50内,并位于食物处理杯 50与螺杆6之间。
在该些实施例中,在食物处理机为单杯体和单螺杆的食物处理机时,可在食物处理杯50与螺杆6之间设置一个滤网54,以便能够利用滤网54 在食材被粉碎后,实现食材的汁渣分离。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0至图14所示,食物处理机还包括:真空罩7,真空罩7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真空罩7开口的一端罩设住筒体520,并密封安装至食物处理杯50,或密封安装至底座组件。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筒体520外再罩设一个真空罩7,并将真空罩7 密封安装至食物处理杯50,以与食物处理杯50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从而实现对筒体520的密封,或真空罩7用于罩设在筒体520和食物处理杯 50上,并密封安装至食物处理机的底座组件,以与底座组件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从而实现对筒体520和食物处理杯50的密封。而设置真空罩7一方面可实现对筒体520或筒体520和食物处理杯50的密封,这样便不用挨个对筒体520的开口以及筒体520和食物处理杯50的连接处进行密封,这样便可减少需要密封的地方,降低密封难度,提高密封效果,从而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真空榨汁的效果,进而可更加显著地减缓食物汁的氧化,确保榨取后的食物的口感。此外,对于包括该真空罩7的食物处理机而言,只是在传统的食物处理机上额外设置了一个真空罩7,从而可以保留传统食物处理机的结构形式,以降低制造难度,提高产品生产效率,而在不需要真空榨汁时,拿掉真空罩7,食物处理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基本与传统原汁机使用方式一致,这样便使得食物处理机即可通过该真空罩7进行真空榨汁,又可拿掉真空罩7进行普通的榨汁。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食物处理机为原汁机或榨汁机,当然,食物处理机也还可以是除原汁机和榨汁机之外的其它结构,比如破壁机。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5)

1.一种底座组件,用于食物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组件包括:
机壳,所述机壳内设置有相互分隔开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
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腔内;
电源及控制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还设置有第三安装腔,所述第三安装腔与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相互分隔开,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
抽气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三安装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和所述第三安装腔相互并排设置,且所述第三安装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
底盖;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一端封闭一端开口,所述第一壳体开口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底盖上,所述第一壳体的开口被所述底盖封闭,所述第一安装腔由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底盖围成;
第二壳体,安装在所述底盖上、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底盖围成所述第三安装腔;
第三壳体,安装在所述底盖上,位于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三壳体靠近所述底盖的一端开口,所述第三壳体远离所述底盖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二安装腔由所述第三壳体和所述底盖围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包括:
U形侧板,所述U形侧板的一端安装在所述底盖上,所述U形侧板的开口侧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并被所述第一壳体封闭;
顶板,所述顶板的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体远离所述底盖的一端的端面上,所述顶板的另一端封盖安装在所述U形侧板的另一端的端部上;
其中,所述第三安装腔由所述顶板、所述U形侧板、所述底盖和所述第一壳体围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盖对应所述第一壳体的区域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孔,所述底盖对应所述第二壳体的区域上设置有第二通风孔,所述底盖对应所述第三壳体的区域上设置有第三通风孔;和/或
所述第一壳体开口的一端密封安装在所述底盖上,和/或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底盖之间密封连接,和/或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底盖之间密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壳体远离所述底盖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底盖之间的距离为h1,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底盖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底盖之间的距离为h2,其中,h2<h1;和/或
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第二壳体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过线窗,所述第二壳体靠近所述底盖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过线窗,所述第三壳体上设置有第三过线窗。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抽气装置为真空泵;和/或
所述驱动装置为电机;和/或
所述机壳内设置有两个隔板,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由所述两个隔板分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组件还包括抽气装置,所述抽气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10.一种食物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底座组件;
杯体组件,能够安装在所述底座组件上;
螺杆,安装在所述杯体组件内,能够与所述底座组件内的驱动装置配合,以在所述驱动装置的作用下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食物处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杯体组件包括食物处理杯和进料杯,所述进料杯能够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的杯口上,以向所述食物处理杯内进料,所述进料杯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开口且中空,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具有入料口,所述筒体的第二端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上,并与所述食物处理杯内连通;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安装在所述筒体内,且所述支撑结构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围成一储料腔,所述支撑结构上设置有进料口或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之间围成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储料腔连通;
其中,所述支撑结构远离所述入料口的面能够与所述筒体的第二端的侧壁面围成一食材处理空间,所述螺杆上设置有食材处理筋,所述食材处理筋能够伸入到所述食材处理空间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食物处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呈方形或圆形,所述筒体呈方形时,所述支撑结构沿所述筒体的对角线设置;和/或
所述支撑结构的宽度从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至所述支撑结构的中部逐渐变窄;和/或
所述支撑结构的中部向远离所述筒体的入料口的方向凹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食物处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结构远离所述入料口的面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设置有定位槽,所述螺杆上设置有定位轴,所述支撑结构能够通过所述定位槽与所述螺杆上的定位轴进行定位安装,所述食材处理空间由所述定位柱的侧壁面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面围成;
其中,所述定位柱的外侧壁面从靠近所述支撑结构的一端至远离所述支撑结构的一端向所述定位柱的中心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定位柱的外侧壁面与所述筒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γ,其中,0°<γ<90°,或30°≤γ≤70°。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食物处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食材处理筋高出所述螺杆的顶面设置,且所述食材处理筋在所述螺杆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为H3,其中,所述食材处理空间的高度H1大于所述食材处理筋在所述螺杆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H3;和/或
所述螺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主螺旋筋,所述主螺旋筋从所述螺杆的顶部螺旋延伸至所述螺杆的底部,所述食材处理筋高出所述螺杆的顶面设置,并与一所述主螺旋筋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食物处理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食物处理杯上设置有出渣口,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接渣装置,所述接渣装置能够与所述出渣口连接,以进行接渣;和/或
所述食物处理杯上设置有出汁口,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接汁装置,所述接汁装置能够与所述出汁口连接,以进行接汁,或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出汁盖,所述出汁盖安装在所述出汁口处,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汁口;和/或
所述食物处理机还包括泄压孔和泄压塞,所述泄压孔与所述食物处理杯内连通,所述泄压塞设置在所述泄压孔处,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泄压孔。
CN201821769682.2U 2018-10-30 2018-10-30 底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Active CN2092027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69682.2U CN209202756U (zh) 2018-10-30 2018-10-30 底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PCT/CN2019/088102 WO2020087915A1 (zh) 2018-10-30 2019-05-23 抽气嘴组件、机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69682.2U CN209202756U (zh) 2018-10-30 2018-10-30 底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02756U true CN209202756U (zh) 2019-08-06

Family

ID=674573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69682.2U Active CN209202756U (zh) 2018-10-30 2018-10-30 底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0275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5663A (zh) * 2020-03-31 2020-06-30 广州富港万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榨汁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5663A (zh) * 2020-03-31 2020-06-30 广州富港万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真空榨汁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11589A (zh) 一种防氧化降噪型食物处理机
CN204994583U (zh) 一种瓜蒌籽炒制、剥壳一体机
CN209202756U (zh) 底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N110876559A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器具
CN209220038U (zh) 杯体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N209107080U (zh) 抽气嘴组件、机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N209107079U (zh) 底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N209106921U (zh) 底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N209391790U (zh) 连接结构、杯体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N208551508U (zh) 抽真空装置和食物料理机
CN209074106U (zh) 泄压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N110115484B (zh) 食物料理机
CN207892796U (zh) 抽真空装置和食物料理机
CN208435374U (zh) 抽真空装置和食物料理机
CN209074107U (zh) 杯体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N209074125U (zh) 底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N209219930U (zh) 一种家用肠粉机
CN214072953U (zh) 烹饪器具
CN207940782U (zh) 一种方便抽真空的搅拌棒和食品加工机
CN206403658U (zh) 增压搅拌机
CN206641776U (zh) 一种家用真空料理机
CN208463580U (zh) 原汁机
CN217987281U (zh) 烹饪设备
CN208551044U (zh) 食物料理机
CN208510866U (zh) 料理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