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74107U - 杯体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 Google Patents

杯体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74107U
CN209074107U CN201821770384.5U CN201821770384U CN209074107U CN 209074107 U CN209074107 U CN 209074107U CN 201821770384 U CN201821770384 U CN 201821770384U CN 209074107 U CN209074107 U CN 2090741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p
food preparation
food
cylind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7038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毅
梅若愚
郭后才
游守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Guangdong Midea Life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Consumer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7038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741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741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741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杯体组件及食物处理机,杯体组件包括食物处理杯;进料筒,安装在食物处理杯的杯口上;螺杆,能够转动地安装在食物处理杯内;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罩体,罩设安装在进料筒外,罩体开口的一端安装在食物处理杯上或进料筒上;食物处理杯和/或进料筒上设有第一指示结构,罩体上设有第二指示结构,第一指示结构能够与第二指示结构进行配合以指示罩体相对食物处理杯的安装方向。该方案安装时可根据第一指示结构与第二指示结构的配合快速确定出罩体相对食物处理杯的正确安装方向,以便可提高罩体的安装效率,防止用户找不准安装方向而导致罩体安装错误的情况发生,即该结构使得用户始终能够实现罩体的正确安装,也即可实现防呆安装。

Description

杯体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杯体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背景技术
目前,有一种原汁机是通过罩体来罩住进料筒,以实现进料筒上端的关闭,比如对于某些真空原汁机、真空榨汁机等食物处理机而言,其能够通过罩体来罩住进料筒,以对进料筒进行密封,而对于非真空榨汁、原汁机而言,其能够通过罩体来作为进料筒的盖子结构。但目前该类食物处理机,罩体或食物处理杯或进料筒上并没有设置指示安装方向的指示结构,这样用户在安装罩体时,无法直接确定出罩体的安装方向,只能够一个方向一个方向地进行不断尝试,直到找出正确的安装方向,这样就使得罩体的安装过程比较麻烦,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能够快速确定出罩体的安装方向,从而能够实现罩体的快速安装的杯体组件以及包括该杯体组件的食物处理机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杯体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杯体组件的食物处理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杯体组件,用于食物处理机,所述杯体组件包括:食物处理杯;进料筒,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的杯口上;螺杆,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内;罩体,罩设安装在所述进料筒外,所述罩体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所述罩体开口的一端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上或所述进料筒上;其中,所述食物处理杯和/或所述进料筒上设置有第一指示结构,所述罩体上设置有第二指示结构,所述第一指示结构能够与所述第二指示结构进行配合,以指示所述罩体相对食物处理杯的安装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可用于食物处理机,比如真空榨汁的食物处理机,当然,也可用于非真空榨汁的食物处理机,而杯体组件包括食物处理杯、进料筒、螺杆和罩体,其中,食物处理杯用于实现螺杆的安装,以及与螺杆进行配合以粉碎食材,以及使食材的汁渣分离。而进料筒用于实现食材的进料,即用于将食材投入到食物处理杯内,而罩体罩设安装在进料筒外,用于对进料筒上端的开口进行密封或关闭,或者用于对进料筒与食物处理杯的连接处进行密封。而通过在食物处理杯或进料筒上设置第一指示结构,而在罩体上设置第二指示结构,这样在安装时便能够根据第一指示结构与第二指示结构的配合快速确定出罩体相对食物处理杯的正确安装方向,以便能够快速找准罩体的安装方向,这样一方面可提高罩体的安装效率,另一方面可防止用户找不准安装方向,而导致罩体安装错误的情况发生,即通过这样设置使得用户始终能够实现罩体的正确安装,也即可实现防呆安装。具体地,比如可在食物处理杯或进料筒上设置一个标记结构(如箭头结构),同时在罩体上也设置一个标记结构,这样在安装罩体时,便可将两个标记结构作为参照,以确定出罩体的正确安装方向。再比如,也可在食物处理杯或进料筒上设置一个第一卡扣,而在罩体上设置一个能够与第一卡扣进行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扣,这样在安装罩体时,为了使第一卡扣能够与第二卡扣进行卡扣配合,罩体便需要以一个特定的角度或特定的方向安装到罩体上,这样用户便能够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卡扣方向而快速地确定出罩体的安装方向,这样便能够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实现罩体的安装方向的指示,从而用户基于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指示便能够快速找准罩体的安装方向,实现罩体的快速、正确安装。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的杯体组件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罩体开口的一端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上,所述第一指示结构设置在所述食物处理杯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将罩体的下端直接安装到食物处理杯上,既可将罩体的长度设置的较长,以使罩体能够完全罩住进料筒。而这种结构,使得罩体能够独立于进料筒,从而进料筒上的振动便无法传递到罩体上,这样便使得罩体可免受进料筒的振动的影响,以确保罩体能够牢靠地固定安装到食物处理杯上。具体而言,可在食物处理杯的外侧壁上设置一个支撑筋,这样便可通过支撑筋实现对罩体的支撑,同时,可在罩体和食物处理杯上设置一些磁吸结构、安装结构等,以使罩体和食物处理杯可通过这些磁吸结构、安装结构等的配合进一步牢靠地安装在一起。
当然,在另一技术方案中,也可将罩体开口的一端直接固定安装在进料筒上,以便能够减少罩体的长度,以减少罩体的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指示结构为设置在所述食物处理杯上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二指示结构为设置在所述进料筒上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能够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扣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在食物处理杯上设置一个第一卡扣,而在罩体上设置一个能够与第一卡扣进行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扣,这样在安装罩体时,为了使第一卡扣能够与第二卡扣进行卡扣配合,罩体便需要以一个特定的角度或特定的方向安装到罩体上,这样用户便能够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卡扣方向而快速确定出罩体的安装方向,这样便能够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实现罩体的安装方向的指示,从而用户便能够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卡扣配合而快速地确定好罩体的安装方向,以提高罩体的安装效率。
在上述另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指示结构为设置在所述食物处理杯上的第一标记结构,所述第二指示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罩体上的第二标记结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食物处理杯上(优先为食物处理杯的外侧壁上)设置一些指示箭头、提示标等标记结构,同时,可在罩体上(优先为罩体的外侧壁上)对应设置一些标记结构,这样便能够通过两个标记结构的指示快速确定出罩体的正确安装方向。而这种结构,不需要改变罩体和食物处理杯的现有结构,只需在罩体和食物处理杯上额外设置一个标记结构而已,这样便能够简化罩体和食物处理杯的结构,从而更利于新产品的更新和推广。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指示结构为缺口和凸筋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指示结构为所述缺口和所述凸筋中的另一个,所述凸筋能够卡入到所述缺口内。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优先在食物处理杯的外侧壁面上设置一个缺口,而在罩体的内侧壁面上设置一个凸筋,这样在安装罩体时,可直接将缺口对准凸筋安装,以便能够快速地确定出罩体的正确安装方向,这样一方面可提高安装效率,另一方面可防止用户找不准安装方向,而导致罩体安装错误的情况发生,即通过这样设置,使得用户始终能够实现罩体的正确安装,也即可实现防呆安装。同时,通过将缺口与凸筋对准来确定出罩体的安装方向时,还能够通过缺口与凸筋的卡扣配合实现食物处理杯与罩体的卡扣安装,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强食物处理杯与罩体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可通过缺口与凸筋的配合实现罩体的导向安装,以使罩体能够安装的更加到位,从而可防止罩体安装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其中,优选地,所述罩体开口的一端套设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外,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食物处理杯的外侧壁上,所述凸筋设置在所述罩体的内侧壁上。
在上述多个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物处理杯靠近所述食物处理杯的杯口处形成有安装段,所述安装段上设置有安装所述进料筒的第一安装结构,及安装所述罩体的第二安装结构;所述第一指示结构为所述缺口,所述第二指示结构为所述凸筋时,所述缺口由所述安装段的侧壁向所述食物处理杯内凹陷形成。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在食物处理杯的上端上设置一安装段,且优选地,安装段可优选为杯体上端的侧壁弯折形成,而通过设置安装段,可通过安装段来实现进料筒与食物处理杯之间的安装,以及罩体与食物处理杯之间的安装。比如,可在安装段上设置多个第一安装结构,比如第一安装扣,这样可通过多个第一安装扣实现进料筒与食物处理杯之间的卡扣安装,同理,可在安装段上设置多个第二安装结构,比如第二安装扣,这样可通过多个第二安装扣实现罩体与食物处理杯之间的卡扣安装。而针对该种食物处理杯,可优先将安装段的侧壁的一局部位置向食物处理杯内凹陷,以便能够在食物处理杯的外侧壁面上形成一个缺口。同时,可在罩体与安装段配合的部位的内侧壁上设置一凸筋,这样在安装时,便可将凸筋直接插入安装到缺口内,以便能够快速地实现罩体与食物处理杯之间的安装。同时,可通过缺口与凸筋的配合实现罩体与食物处理杯之间的卡扣,实现罩体与食物处理杯之间的卡扣安装,即在该种结构中,缺口和凸筋即能够作为安装方向的指示结构以实现罩体的安装方向的指示,又够够作为安装结构以实现罩体与食物处理杯之间的卡扣安装,这样缺口和凸筋便能够将指示功能和安装功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可提高产品的整体性能。
在上述多个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食物处理杯的外侧壁上,所述凸筋设置在所述罩体的内侧壁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将进料筒安装在安装段的内侧壁上,而将罩体安装在安装段的外侧壁上,这样便能够将进料筒和罩体分别安装在食物处理杯的内外侧,从而能够使进料筒、食物处理杯与罩体之间的结构更加合理紧凑。
在上述多个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筋设置在所述罩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凸筋与所述罩体开口的一端的端面之间设置有预设距离。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凸筋的下端与罩体开口的一端的端面之间设置一预设距离,即在凸筋的下端面与罩体开口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这样能够使凸筋与缺口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配合。
在上述多个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凸筋沿所述罩体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与所述缺口沿所述食物处理杯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相适配。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凸筋沿罩体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与缺口沿食物处理杯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相适配,能够使凸筋与缺口之间能够更加适配,从而可防止缺口或凸筋过高或过短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多个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缺口从所述安装段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安装段的底部。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缺口从安装段的顶部延伸至安装段的底部,即缺口分布在整个安装段的轴向方向上,这样能够使缺口的高度较高,从而能够在将凸筋插入到缺口内时,能够通过缺口与凸筋的配合对罩体的安装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罩体的安装顺畅性,使罩体能够更容易地安装到位。
在上述多个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物处理杯的内侧壁上沿所述食物处理杯的轴向方向设置有抽气柱,所述抽气柱靠近所述食物处理杯的杯口的一端形成有抽气口,且所述抽气柱对应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缺口靠近所述食物处理杯的底壁的一方。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食物处理杯的侧壁上设置一个竖直的抽气柱,这样可通过抽气柱来实现杯体组件内的气体的抽出。同时,可将抽气柱的上端开口以形成一个抽气口,这样抽气柱与杯体组件便可通过抽气口连通。进一步优选地,可将抽气柱对应缺口设置在缺口靠近食物处理杯的底壁的一方,即可优选将抽气柱对应设置在缺口的正下方,也即抽气柱与缺口在食物处理杯的周向方向上大致对齐。因为,食物处理杯设置有缺口处会导致食物处理杯的强度较弱,而食物处理杯设置抽气柱的部分,其强度会因为抽气柱而得到加强,而通过将抽气柱与缺口对应设置这样便能够将强度薄弱的地方设置在强度较强的地方,这样便能够提高食物处理杯在缺口处的强度,从而可从整体上提高食物处理杯的强度。
在上述多个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物处理杯上设置有抽气口,所述进料筒与所述食物处理杯接触的一端的端面位于所述抽气口靠近所述食物处理杯的底壁的一侧。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将产品设置成真空榨汁的产品,这样可通过食物处理杯上设置的抽气口来进行杯体组件内的空气的抽出,而进料筒与食物处理杯接触的一端的端面位于抽气口靠近食物处理杯的底壁的一侧,即是说进料筒的下端面低于抽气口的位置,这样便能够通过进料筒将抽气口罩住,从而便能够通过进料筒实现对抽气口的保护,从而可在压榨食物的处理过程中,避免食物汁从抽气口处飞溅到抽气口内。
在上述多个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物处理杯上设置有出渣口和抽气口,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接渣装置,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上,与所述出渣口连通,所述食物处理杯与所述接渣装置之间还设置有恒压通道,所述恒压通道的入口为设置在所述食物处理杯的内侧壁上的恒压口;其中,所述恒压口位于所述抽气口靠近所述食物处理杯的底壁的一侧。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食物处理杯上设置一个出渣口,然后在出渣口处安装一个接渣装置,比如接渣杯,这样在食物处理杯内汁渣分离后的食物渣便可通过出渣口排出,然后由接渣装置收集。但对于真空榨汁的产品而言,在真空榨汁而泄压后,接渣装置往往泄压不充分,从而导致接渣装置与食物处理杯之间极易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很容易导致食物汁从出渣口流出等一系列问题。而通过设置恒压通道则能够使接渣装置与食物处理杯内同步导通,从而可避免接渣装置在泄压后以及处于负压状态。而抽气口的作用和上述相同,在此不再列举。而恒压口位于抽气口靠近食物处理杯的底壁的一侧,能够使恒压口的位置低于抽气口的位置,这样在食物汁超量压榨的时候,食物汁便可通过恒压口排出,而不会直接进入到抽气口内,这样便能够对抽气口形成保护,避免食物汁超量压榨的时候,食物汁进入到抽气口内。
在上述多个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恒压口与所述抽气口在所述食物处理杯的轴向方向上设置有高度差h,其中,0mm≤h≤30mm,或2mm≤h≤8mm。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恒压口与抽气口之间的高度差h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会导致抽气口或恒压口的高度过低,这样会导致食物处理杯的容量过低,从而不利于食物汁的储存,而过小则无法对抽气口进行保护,因此,可优选将恒压口与抽气口之间的高度差h设置在0mm-30mm之间,进一步优选地,可将高度差h设置在2mm-8mm之间,以使恒压口与抽气口之间的高度差h比较合理、适中,这样即能够使抽气口或恒压口的高度适中,又能够对抽气口形成有效保护。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进料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开口且中空,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具有入料口,所述筒体的第二端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上,并与所述食物处理杯内连通;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安装在所述筒体内,且所述支撑结构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围成一储料腔,所述支撑结构上设置有进料口或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之间围成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储料腔连通;其中,所述支撑结构远离所述入料口的面能够与所述筒体的第二端的侧壁面围成一食材处理空间,所述螺杆上设置有食材处理筋,所述食材处理筋能够伸入到所述食材处理空间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进料筒包括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筒体和安装在筒体内的支撑结构,而筒体为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结构使得筒体的上端能够形成较大的入料口,这样能够增大可投入到筒体的内的食材块的大小,使得产品能够直接处理更大颗粒的食材。同时,筒体为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结构使得筒体的底部均能够成为进料口,从而使得进料口的面积较大,因而可提高食材的进料效率,且也使得进料口能够通过更大的食材块,这样便可单次投入更多的食材块,以便能够增加单次投入的食材量,减缓食材块等待投入的总时间,以及减少用户投料的次数,进而可有效缓解食材块在投入到筒体之前的氧化,减少用户的操作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而支撑结构远离入料口的面,即支撑结构的下表面能够与筒体的第二端的侧壁面围成一食材处理空间,且螺杆上设置的食材处理筋能够伸入到该食材处理空间内,这样支撑结构便能够与螺杆一起在进料时对食材进行初步的切削、搅拌等处理,以便能够在进料时将食材切削成较小的食材块,以及对食材进行翻动等,以便食材能快速通过进料口,这样一方面可加快食材的进料速度,另一方面可将较大的食材块直接投入到筒体内,而不用预先进行处理,这样便能够增大产品能够处理的食材块的大小,以减少用户的工作量。另外,该种结构,筒体的上端完全中空,而筒体的下端也只是简单设置了一个支撑结构,这样就使得筒体内部的空间较大,从而使得用户能够一次性投入更多的食材块,即能够进一步增加单次投入的食材量,以便能够减缓食材块等待投入的总时间,以及减少用户投料的次数,进而可进一步有效缓解食材块在投入到筒体之前的氧化,减少用户的操作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支撑结构的两端优选均直接与筒体的内侧壁连接,当然,也可只将支撑结构的一端连接至筒体的内侧壁,而此时,支撑结构的另一端可悬空设置。而支撑结构与筒体即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分体式结构,而支撑结构远离入料口的面即可为平面,也可为设置有凹槽的面,当然,也可为其它形状的面,在此不一一列举。
其中,筒体的第二端优选能够拆卸地卡扣安装在食物处理杯上,这样使得筒体和食物处理杯可通过卡扣拆卸地安装在一起。具体地,可在筒体的第二端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三卡扣,而在食物处理杯的上端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四卡扣,这样便能够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三卡扣和一个或多个第四卡扣的卡扣配合实现筒体与食物处理杯之间的卡扣安装。当然,筒体与食物处理杯也可一体连接,这样能够将筒体和食物处理杯直接设置成一大杯体。
其中,优选地,支撑结构为支撑梁,当然,在另一方案中,支撑结构也可由一安装环和横跨安装在安装环内的一横梁组成。此时,可优选将安装环能够拆卸地卡扣安装在食物处理杯上,而将筒体直接安装在安装环上。
其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筒体为一体式结构,比如一体注塑成型,或焊接成一体式结构,这样能够增强支撑结构与筒体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进料筒的整体强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材处理空间的高度为H1,其中,0mm<H1≤3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食材处理空间的高度不易过大,过大会导致食材极易卡在该食材处理空间内。因此,优选地,可将食材处理空间的高度H1设置在大于0mm小于等于30mm的范围内,这样能够使螺杆对食材的切割和翻滚效果均较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均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连接。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支撑结构的两端均与筒体的内侧壁连接,这样能够防止支撑结构悬空设置,从而能够提高支撑结构的强度,防止支撑结构变形。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筒体呈方形或圆形,所述筒体呈方形时,所述支撑结构沿所述筒体的对角线设置。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筒体既可呈方形也可呈圆形,但优选地,筒体为方形,因为方形筒相比于圆形筒而言,其体积能够更大,因而可增大筒体的容量。而支撑结构沿筒体的对角线设置,这样筒体与支撑结构形成的进料口的口径的最大宽度等于方形筒的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但支撑结构沿方形筒的长宽方向设置时,筒体与支撑结构形成的进料口的口径的最大宽度只能等于方形筒的长度或宽度的一半,而方形筒的长度或宽度小于方形筒的对角线的长度,因此,将支撑结构沿筒体的对角线设置可增大筒体与支撑结构形成的进料口的口径,从而可提高食材的进料速度,减少食材投入的等待时间,从而既能够节省用户时间,减少用户的投料次数,以提高用户体验,又能够有效减缓食材的氧化,提高产品制作出的食材汁的口感,确保食物汁的营养价值。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的宽度从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至所述支撑结构的中部逐渐变窄。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支撑结构的宽度从支撑结构的两端至支撑结构的中部逐渐变窄,一方面能够使支撑结构的两端较宽,从而可提高支撑结构与筒体的侧壁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强支撑结构两端的受力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使支撑结构的中部较窄,从而可增大进料口的开口宽度。该种设置能够通过支撑结构的两端来确保支撑结构的强度,并通过该支撑结构的中部来增大进料口的开口宽度,从而能够使产品的结构整体最优。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支撑结构的宽度也可为等宽度设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的中部向远离所述筒体的入料口的方向凹陷。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将支撑结构设置成边缘高中间低的凹坑结构,这样可使支撑结构的中部整体向下凹陷,这样可提高支撑结构的受力能力,以提高支撑结构的强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上设置有定位结构一,所述螺杆上设置有定位结构二,所述定位结构一能够与定位结构二进行定位配合。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支撑结构上设置有定位结构一,并在螺杆上设置定位结构二,这样可通过该定位结构一与定位结构二的配合,实现支撑结构对螺杆上端的定位,从而可增强螺杆的安装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撑结构远离所述入料口的面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螺杆上设置有定位轴,所述支撑结构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螺杆上的定位轴进行定位安装,所述食材处理空间由所述定位柱的侧壁面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面围成;而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定位柱的外侧壁面从靠近所述支撑结构的一端至远离所述支撑结构的一端向所述定位柱的中心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定位柱的外侧壁面与所述筒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γ,其中,0°<γ<90°,或30°≤γ≤70°。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优选在支撑结构的下表面的中部位置上设置一个定位柱,并在定位柱上加工出一个第二定位槽,同时,在螺杆的上端面设置一定位轴,这样在安装进料筒时,便可将螺杆上端的定位轴插入安装到支撑结构的第二定位槽内,以实现螺杆与支撑结构之间的定位安装。当然,支撑结构与螺杆也可通过其它定位结构进行定位安装。同时,优选地,可将定位柱的外侧壁面设置成倾斜面,即可将定位柱上端设置的较大而将下端设置的较小,这样便能够扩大食材处理空间的大小,提高食材处理筋对食材的处理效果。其中,定位柱的外侧壁面从上向下内收的角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优选地,可将定位柱的外侧壁面与筒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γ设置在0°-90°之间,进一步地,可将定位柱的外侧壁面与筒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γ设置在30°-70°之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进料口由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筒体的内侧壁围成,所述筒体包括:固定段,通过多个第三卡扣能够拆卸地卡扣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上;扩张段,与所述固定段连接,沿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从靠近所述固定段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固定段的一端向所述筒体的外侧方向扩张;储料段,与所述扩张段远离所述固定段的一端连接,所述储料段远离所述扩张段的一端上形成有所述入料口。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筒体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成固定段、扩张段和储料段,其中,固定段用于与食物处理杯配合,以实现筒体与食物处理杯之间的安装,具体地,可在固定段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三卡扣,而在食物处理杯的上端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四卡扣,这样便能够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三卡扣和一个或多个第四卡扣的卡扣配合实现筒体与食物处理杯之间的安装。当然,固定段与食物处理杯也可一体连接,这样能够将筒体和食物处理杯直接设置成一大杯体。而扩张段设置在固定段与储料段之间,其从下至上向外扩张,即扩张段处的内部空间大于固定段处的空间,而该种设置由于固定段处的开口大小没有改变,因此,筒体与食物处理杯配合处的开口大小并没有改变,这样便能够在不改变食物处理杯和筒体的规格下,增大筒体的体积和增大进料口的开口大小,从而能够增加单次能够投入的食材量,进而可减少食材投入的等待时间,这样既能够节省用户时间,减少用户的投料次数,以提高用户体验,又能够有效减缓食材的氧化,提高产品制作出的食材汁的口感,确保食物汁等的营养价值。
当然,在另一方案中,筒体与食物处理杯也可为一体式结构,此时,筒体与食物处理杯优选一体注塑成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筒体和食物处理杯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筒体和食物处理杯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还可将筒体和食物处理杯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扩张段在所述筒体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为H2,其中,0mm<H2≤30mm。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扩张段的高度不易过大,优选地,可将扩张段的高度设置在大于0mm小于等于30mm的范围内,这样能够确保进料筒的进料速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储料段、所述扩张段与所述固定段为一体式结构,或所述储料段、所述扩张段与所述固定段一体注塑成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储料段、扩张段与固定段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储料段、扩张段与固定段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还可将储料段、扩张段与固定段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当然,储料段、扩张段与固定段也可为分体式结构,即可拆卸结构。
其中,优选地,所述储料段、所述扩张段与所述固定段一体注塑成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材处理筋高出所述螺杆的顶面设置,且所述食材处理筋在所述螺杆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为H3;其中,所述食材处理空间的高度H1大于所述食材处理筋在所述螺杆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H3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食材处理筋高出螺杆的顶面设置,以使食材处理筋能够伸入到进料筒内,以提前对食材进行处理。而食材处理空间的高度大于食材处理筋的高度,可防止食材处理筋在工作时与进料筒发生干涉而导致卡死等情况的发生。而优选地,可直接将其中一个主螺旋筋向螺杆的顶部延伸至高出螺杆的顶部,以自动形成一食材处理筋。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螺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主螺旋筋,所述主螺旋筋从所述螺杆的顶部螺旋延伸至所述螺杆的底部,所述食材处理筋高出所述螺杆的顶面设置,并与一所述主螺旋筋连接。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螺杆的外侧壁面上设置主螺旋筋,这样可通过主螺旋筋与其它副螺旋筋一起形成多个食材通道,这样便能够通过螺旋筋实现食材的输送。而优选地,可直接将其中一个主螺旋筋向螺杆的顶部延伸至高出螺杆的顶部,以自动形成一食材处理筋。
在上述另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物处理杯上设置有出渣口,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接渣装置,所述接渣装置能够与所述出渣口连接,以进行接渣。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食物处理杯上设置一个出渣口,然后在出渣口处密封安装一个接渣装置,这样在食物处理杯内汁渣分离的食物渣便可从出渣口排出,然后被接渣装置收集。其中,接渣装置可为接渣杯或柔性接渣袋等。其中,这里说明一下,食物处理杯与所述接渣装置之间既可设置恒压通道,也可不设置恒压通道,但优选地,可设置一个恒压通道。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物处理杯上设置有出汁口,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接汁装置,所述接汁装置能够与所述出汁口连接,以进行接汁,或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出汁盖,所述出汁盖安装在所述出汁口处,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汁口。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食物处理杯上设置一个出汁口,然后在出汁口处密封安装一个接汁装置,这样在食物处理杯内汁渣分离的食物汁便可从出汁口排出,然后被接汁装置收集。其中,接汁装置可为接汁杯或柔性接汁袋等。当然,在另一方案中,也可不设置接汁装置,而直接在出汁口处设置一个出汁盖,这样能够通过出汁盖来进行出汁口的打开和关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物处理机还包括:罩体,罩体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罩体开口的一端罩设住所述筒体,并密封安装至食物处理杯,或密封安装至机座。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筒体外在罩设一个罩体,并将罩体密封安装至食物处理杯,以与食物处理杯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从而实现对筒体的密封,或罩体用于罩设在筒体和食物处理杯上,并密封安装至食物处理机的机座,以与机座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从而实现对筒体和食物处理杯的密封。而设置罩体一方面可实现对筒体或筒体和食物处理杯的密封,这样便不用挨个对筒体的开口以及筒体和食物处理杯的连接处进行密封,这样便可减少需要密封的地方,降低密封难度,提高密封效果,从而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真空榨汁的效果,进而可更加显著地减缓食物汁的氧化,确保榨取后的食物的口感。此外,对于包括该罩体的食物处理机而言,只是在传统的食物处理机上额外设置了一个罩体,从而可以保留传统食物处理机的结构形式,以降低制造难度,提高产品生产效率,而在不需要真空榨汁时,拿掉罩体,食物处理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基本与传统原汁机使用方式一致,这样便使得食物处理机即可通过该罩体进行真空榨汁,又可拿掉罩体进行普通的榨汁。
其中,优选地,可在罩体上设置一个泄压通道,然后在泄压通道的外端安装一个泄压塞,这样便能够通过罩体来进行真空榨汁后的泄压,当然,泄压通道也可设置在筒体或食物处理杯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杯体组件还包括:滤网,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内,位于所述食物处理杯的侧壁与所述螺杆之间。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将食物处理机设置成单杯体和单螺杆的食物处理机,此时,可在食物处理杯内螺杆外安装一个滤网,以便能够通过滤网来进行食物的汁渣分离。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物处理机,包括:机座,所述机座内设置有驱动装置;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所述杯体组件能够安装在所述机座上;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能够与所述杯体组件内的螺杆进行配合,以驱动所述螺杆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包括杯体组件和机座,其中,杯体组件主要用于对食材进行压榨、汁渣分离等处理,而机座用于支撑安装机座,同时还可在机座内设置一个驱动装置,以便通过机座来为杯体组件内的螺杆提供驱动力,以使螺杆能够转动进而实现食材的处理。同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多个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食物处理机还包括:抽气装置,安装在所述机座内;抽气通道,设置在所述抽气装置与所述杯体组件之间,能够使所述抽气装置与所述杯体组件内连通;泄压通道,所述泄压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杯体组件内连通,所述泄压通道的另一端能够打开或密闭;泄压塞,所述泄压塞设置在所述泄压通道处,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泄压通道。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食物处理机还包括抽气装置、抽气通道和泄压通道和泄压塞,其中,可优选将抽气装置内置安装在机座内,以便能够实现抽气装置的隐藏安装,从而方便整个产品的运输、移动以及收纳。而抽气装置具体用于将杯体组件内的空气抽出,以实现真空榨汁。而抽气通道用于使抽气装置与杯体组件内连通,以使杯体组件内的空气能够在抽气装置的作用下通过抽气通道被抽出。而泄压通道用于在产品榨汁结束后来对杯体组件进行泄压,以使榨汁结束后,杯体组件的压力能够恢复正常,从而实现食物汁等的排出。而泄压通道在产品榨汁时可通过额外的泄压塞密封,以使杯体组件能够被完全密封。其中,这里泄压通道的一端与食物处理杯内既可直接密封连接也可间接地密封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抽气装置为真空泵。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抽气装置优选为真空泵,因为真空泵比较常见,因而易于采购,此外真空泵抽真空的能力较强,因而能够将食物处理机的内部的大量空气抽出,以确保在处理食材时,杯体组件内的真空效果。
其中,选用真空泵时优选选择相对真空度为30kPa-90kPa的真空泵,进一步地可选择相对真空度为50kPa-75kPa的真空泵,而由表1可知真空泵的真空度会影响食物汁的褐变指数、维生素C的含量等,而选择相对真空度为30kPa-90kPa的真空泵则能够相对降低褐变指数、提高维生素C的含量,从而能够确保食物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其中,下表1为实验检测的真空泵的相对真空度与褐变指数和维生素C的关系。
表1
说明一下,上述真空度为在平原地区的优选值,若在高原地区可通过当地大气压与平原地区的大气压的差值进行适当地降低真空泵的真空度。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食物处理机还包括:排气通道,与所述抽气装置的出口连接,用于排气;降噪装置,设置在所述排气通道上。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通过设置一个排气通道来进行排气,其中,排气通道优选为一排气管。而降噪装置能够降低抽气装置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抽气装置为电动泵或手动泵或脚踏泵。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抽气装置优选为电动泵,这样可同电力驱动抽气装置进行抽气,从而不需要手动抽气,当然,抽气装置也可为手动泵或脚踏泵。
在上述另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食物处理机还包括:辅助进料装置,所述辅助进料装置安装在所述进料筒内。
在该些技术方案中,可在进料筒内设置一个辅助进料装置,从而可通过辅助进料装置来实现辅助进料,以便能够控制进料的速度,防止食物堵塞。具体地,比如可通过辅助进料装置来实现食材的预先储存、预先切削,或者利用辅助进料装置将预先储存在进料筒内的食材推入到榨汁杯内等操作。
其中,优选地,驱动装置优选为电机,电机安装在机座内,电机与机座之间设置有电机垫圈。
其中,所述机座还包括外壳、底盘和操控板,其中,底盘与外壳组成一容纳腔,而操控板用于实现产品的操作和控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食物处理机为原汁机或榨汁机,当然,食物处理机也还可以是除原汁机和榨汁机之外的其它结构,比如破壁机、豆浆机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杯体组件的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的食物处理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的食物处理杯与螺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的食物处理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的食物处理杯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的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的罩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的第四个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的进料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的进料筒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的进料筒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的进料筒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的进料筒的第五个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的螺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的螺杆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2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食物处理杯,12缺口,14抽气柱,142抽气口,16恒压通道,162恒压口,18安装段,192出渣口,194出汁口,2进料筒,20筒体,202固定段,2022第三卡扣,204扩张段,206储料段,22支撑结构,222定位柱,2222第二定位槽,24储料腔,26进料口,28食材处理空间,3螺杆,32食材处理筋,34定位轴,36主螺旋筋,4罩体,42凸筋,5机座,52驱动装置,54抽气装置,56底盘,58外壳,62泄压通道,64泄压塞,7滤网,8接渣装置,9出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26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如图1至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杯体组件,用于食物处理机,杯体组件包括食物处理杯1、进料筒2、螺杆3和罩体4,其中食物处理杯1安装在食物处理杯1的杯口上;螺杆3能够转动地安装在食物处理杯1内;罩体4罩设安装在进料筒2外,罩体4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罩体4开口的一端安装在食物处理杯1上或进料筒2上;其中,食物处理杯1和/或进料筒2上设置有第一指示结构,罩体4上设置有第二指示结构,第一指示结构能够与第二指示结构进行配合,以指示罩体4相对食物处理杯1的安装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可用于食物处理机,比如真空榨汁的食物处理机,当然,也可用于非真空榨汁的食物处理机,而杯体组件包括食物处理杯1、进料筒2、螺杆3和罩体4,其中,食物处理杯1用于实现螺杆3的安装,以及与螺杆3进行配合以粉碎食材,以及使食材的汁渣分离。而进料筒2用于实现食材的进料,即用于将食材投入到食物处理杯1内,而罩体4罩设安装在进料筒2外,用于对进料筒2上端的开口进行密封或关闭,或者用于对进料筒2与食物处理杯1的连接处进行密封。而通过在食物处理杯1或进料筒2上设置第一指示结构,而在罩体4上设置第二指示结构,这样在安装时便能够根据第一指示结构与第二指示结构的配合快速确定出罩体4相对食物处理杯1的正确安装方向,以便能够快速找准罩体4的安装方向,这样一方面可提高罩体4的安装效率,另一方面可防止用户找不准安装方向,而导致罩体4安装错误的情况发生,即通过这样设置使得用户始终能够实现罩体4的正确安装,也即可实现防呆安装。具体地,比如可在食物处理杯1或进料筒2上设置一个标记结构(如箭头结构),同时在罩体4上也设置一个标记结构,这样在安装罩体4时,便可将两个标记结构作为参照,以确定出罩体4的正确安装方向。再比如,也可在食物处理杯1或进料筒2上设置一个第一卡扣,而在罩体4上设置一个能够与第一卡扣进行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扣,这样在安装罩体4时,为了使第一卡扣能够与第二卡扣进行卡扣配合,罩体4便需要以一个特定的角度或特定的方向安装到罩体4上,这样用户便能够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卡扣方向而快速地确定出罩体4的安装方向,这样便能够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实现罩体4的安装方向的指示,从而用户基于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指示便能够快速找准罩体4的安装方向,实现罩体4的快速、正确安装。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罩体4开口的一端安装在食物处理杯1上,第一指示结构设置在食物处理杯1上。
在该实施例中,可优选将罩体4的下端直接安装到食物处理杯1上,既可将罩体4的长度设置的较长,以使罩体4能够完全罩住进料筒2。而这种结构,使得罩体4能够独立于进料筒2,从而进料筒2上的振动便无法传递到罩体4上,这样便使得罩体4可免受进料筒2的振动的影响,以确保罩体4能够牢靠地固定安装到食物处理杯1上。具体而言,可在食物处理杯1的外侧壁上设置一个支撑筋,这样便可通过支撑筋实现对罩体4的支撑,同时,可在罩体4和食物处理杯1上设置一些磁吸结构、安装结构等,以使罩体4和食物处理杯1可通过这些磁吸结构、安装结构等的配合进一步牢靠地安装在一起。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将罩体4开口的一端直接固定安装在进料筒2上,以便能够减少罩体4的长度,以减少罩体4的成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10所示,第一指示结构为设置在食物处理杯1上的第一卡扣,第二指示结构为设置在进料筒2上的第二卡扣,第一卡扣能够与第二卡扣卡扣配合。
在该实施例中,可优选在食物处理杯1上设置一个第一卡扣,而在罩体4上设置一个能够与第一卡扣进行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扣,这样在安装罩体4时,为了使第一卡扣能够与第二卡扣进行卡扣配合,罩体4便需要以一个特定的角度或特定的方向安装到罩体4上,这样用户便能够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卡扣方向而快速确定出罩体4的安装方向,这样便能够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实现罩体4的安装方向的指示,从而用户便能够通过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的卡扣配合而快速地确定好罩体4的安装方向,以提高罩体4的安装效率。
在上述另一实施例(图中未示出)中,优选地,第一指示结构为设置在食物处理杯1上的第一标记结构,第二指示结构为设置在罩体4上的第二标记结构。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食物处理杯1上(优先为食物处理杯1的外侧壁上)设置一些指示箭头、提示标等标记结构,同时,可在罩体4上(优先为罩体4的外侧壁上)对应设置一些标记结构,这样便能够通过两个标记结构的指示快速确定出罩体4的正确安装方向。而这种结构,不需要改变罩体4和食物处理杯1的现有结构,只需在罩体4和食物处理杯1上额外设置一个标记结构而已,这样便能够简化罩体4和食物处理杯1的结构,从而更利于新产品的更新和推广。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至图10所示,第一指示结构为缺口12和凸筋42中的一个,第二指示结构为缺口12和凸筋42中的另一个,凸筋42能够卡入到缺口12内。
在该实施例中,可优先在食物处理杯1的外侧壁面上设置一个缺口12,而在罩体4的内侧壁面上设置一个凸筋42,这样在安装罩体4时,可直接将缺口12对准凸筋42安装,以便能够快速地确定出罩体4的正确安装方向,这样一方面可提高安装效率,另一方面可防止用户找不准安装方向,而导致罩体4安装错误的情况发生,即通过这样设置,使得用户始终能够实现罩体4的正确安装,也即可实现防呆安装。同时,通过将缺口12与凸筋42对准来确定出罩体4的安装方向时,还能够通过缺口12与凸筋42的卡扣配合实现食物处理杯1与罩体4的卡扣安装,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强食物处理杯1与罩体4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另一方面可通过缺口12与凸筋42的配合实现罩体4的导向安装,以使罩体4能够安装的更加到位,从而可防止罩体4安装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其中,优选地,罩体4开口的一端套设安装在食物处理杯1外,缺口12设置在食物处理杯1的外侧壁上,凸筋42设置在罩体4的内侧壁上。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至图8所示,食物处理杯1靠近食物处理杯1的杯口处形成有安装段18,安装段18上设置有安装进料筒2的第一安装结构,及安装罩体4的第二安装结构;第一指示结构为缺口12,第二指示结构为凸筋42时,缺口12由安装段18的侧壁向食物处理杯1内凹陷形成。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在食物处理杯1的上端上设置一安装段18,且优选地,安装段18可优选为杯体上端的侧壁弯折形成,而通过设置安装段18,可通过安装段18来实现进料筒2与食物处理杯1之间的安装,以及罩体4与食物处理杯1之间的安装。比如,可在安装段18上设置多个第一安装结构,比如第一安装扣,这样可通过多个第一安装扣实现进料筒2与食物处理杯1之间的卡扣安装,同理,可在安装段18上设置多个第二安装结构,比如第二安装扣,这样可通过多个第二安装扣实现罩体4与食物处理杯1之间的卡扣安装。而针对该种食物处理杯1,可优先将安装段18的侧壁的一局部位置向食物处理杯1内凹陷,以便能够在食物处理杯1的外侧壁面上形成一个缺口12。同时,可在罩体4与安装段18配合的部位的内侧壁上设置一凸筋42,这样在安装时,便可将凸筋42直接插入安装到缺口12内,以便能够快速地实现罩体4与食物处理杯1之间的安装。同时,可通过缺口12与凸筋42的配合实现罩体4与食物处理杯1之间的卡扣,实现罩体4与食物处理杯1之间的卡扣安装,即在该种结构中,缺口12和凸筋42即能够作为安装方向的指示结构以实现罩体4的安装方向的指示,又够够作为安装结构以实现罩体4与食物处理杯1之间的卡扣安装,这样缺口12和凸筋42便能够将指示功能和安装功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可提高产品的整体性能。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优选地,缺口12设置在食物处理杯1的外侧壁上,凸筋42设置在罩体4的内侧壁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将进料筒2安装在安装段18的内侧壁上,而将罩体4安装在安装段18的外侧壁上,这样便能够将进料筒2和罩体4分别安装在食物处理杯1的内外侧,从而能够使进料筒2、食物处理杯1与罩体4之间的结构更加合理紧凑。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9和图10所示,凸筋42设置在罩体4的内侧壁上,凸筋42与罩体4开口的一端的端面之间设置有预设距离。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凸筋42的下端与罩体4开口的一端的端面之间设置一预设距离,即在凸筋42的下端面与罩体4开口的下端面之间设置有间隙,这样能够使凸筋42与缺口12之间能够更好地进行配合。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凸筋42沿罩体4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与缺口12沿食物处理杯1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相适配。
在该些实施例中,凸筋42沿罩体4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与缺口12沿食物处理杯1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相适配,能够使凸筋42与缺口12之间能够更加适配,从而可防止缺口12或凸筋42过高或过短的情况发生。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至图8所示,缺口12从安装段18的顶部延伸至安装段18的底部。
在该些实施例中,缺口12从安装段18的顶部延伸至安装段18的底部,即缺口12分布在整个安装段18的轴向方向上,这样能够使缺口12的高度较高,从而能够在将凸筋42插入到缺口12内时,能够通过缺口12与凸筋42的配合对罩体4的安装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罩体4的安装顺畅性,使罩体4能够更容易地安装到位。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食物处理杯1的内侧壁上沿食物处理杯1的轴向方向设置有抽气柱14,抽气柱14靠近食物处理杯1的杯口的一端形成有抽气口142,且抽气柱14对应缺口12设置在缺口12靠近食物处理杯1的底壁的一方。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食物处理杯1的侧壁上设置一个竖直的抽气柱14,这样可通过抽气柱14来实现杯体组件内的气体的抽出。同时,可将抽气柱14的上端开口以形成一个抽气口142,这样抽气柱14与杯体组件便可通过抽气口142连通。进一步优选地,可将抽气柱14对应缺口12设置在缺口12靠近食物处理杯1的底壁的一方,即可优选将抽气柱14对应设置在缺口12的正下方,也即抽气柱14与缺口12在食物处理杯1的周向方向上大致对齐。因为,食物处理杯1设置有缺口12处会导致食物处理杯1的强度较弱,而食物处理杯1设置抽气柱14的部分,其强度会因为抽气柱14而得到加强,而通过将抽气柱14与缺口12对应设置这样便能够将强度薄弱的地方设置在强度较强的地方,这样便能够提高食物处理杯1在缺口12处的强度,从而可从整体上提高食物处理杯1的强度。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优选地,食物处理杯1上设置有抽气口142,进料筒2与食物处理杯1接触的一端的端面位于抽气口142靠近食物处理杯1的底壁的一侧。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将产品设置成真空榨汁的产品,这样可通过食物处理杯1上设置的抽气口142来进行杯体组件内的空气的抽出,而进料筒2与食物处理杯1接触的一端的端面位于抽气口142靠近食物处理杯1的底壁的一侧,即是说进料筒2的下端面低于抽气口142的位置,这样便能够通过进料筒2将抽气口142罩住,从而便能够通过进料筒2实现对抽气口142的保护,从而可在压榨食物的处理过程中,避免食物汁从抽气口142处飞溅到抽气口142内。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食物处理杯1上设置有出渣口192和抽气口142,杯体组件还包括:接渣装置,安装在食物处理杯1上,与出渣口192连通,食物处理杯1与接渣装置之间还设置有恒压通道16,恒压通道16的入口为设置在食物处理杯1的内侧壁上的恒压口162;其中,恒压口162位于抽气口142靠近食物处理杯1的底壁的一侧。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食物处理杯1上设置一个出渣口192,然后在出渣口192处安装一个接渣装置,比如接渣杯,这样在食物处理杯1内汁渣分离后的食物渣便可通过出渣口192排出,然后由接渣装置收集。但对于真空榨汁的产品而言,在真空榨汁而泄压后,接渣装置往往泄压不充分,从而导致接渣装置与食物处理杯1之间极易形成压力差,这样就很容易导致食物汁从出渣口192流出等一系列问题。而通过设置恒压通道16则能够使接渣装置与食物处理杯1内同步导通,从而可避免接渣装置在泄压后以及处于负压状态。而抽气口142的作用和上述相同,在此不再列举。而恒压口162位于抽气口142靠近食物处理杯1的底壁的一侧,能够使恒压口162的位置低于抽气口142的位置,这样在食物汁超量压榨的时候,食物汁便可通过恒压口162排出,而不会直接进入到抽气口142内,这样便能够对抽气口142形成保护,避免食物汁超量压榨的时候,食物汁进入到抽气口142内。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恒压口162与抽气口142在食物处理杯1的轴向方向上设置有高度差h,其中,0mm≤h≤30mm,或2mm≤h≤8mm。
在该些实施例中,恒压口162与抽气口142之间的高度差h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过大会导致抽气口142或恒压口162的高度过低,这样会导致食物处理杯1的容量过低,从而不利于食物汁的储存,而过小则无法对抽气口142进行保护,因此,可优选将恒压口162与抽气口142之间的高度差h设置在0mm-30mm之间,进一步优选地,可将高度差h设置在2mm-8mm之间,以使恒压口162与抽气口142之间的高度差h比较合理、适中,这样即能够使抽气口142或恒压口162的高度适中,又能够对抽气口142形成有效保护。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1至图21所示,进料筒2包括:筒体20,筒体20的两端开口且中空,筒体20的第一端具有入料口,筒体20的第二端安装在食物处理杯1上,并与食物处理杯1内连通;支撑结构22,支撑结构22安装在筒体20内,且支撑结构22的至少一端与筒体20的内侧壁连接,支撑结构22与筒体20的第一端围成一储料腔24,支撑结构22上设置有进料口26或支撑结构22与筒体20的内侧壁之间围成有进料口26,进料口26与储料腔24连通;其中,支撑结构22远离入料口的面能够与筒体20的第二端的侧壁面围成一食材处理空间28,螺杆3上设置有食材处理筋32,食材处理筋32能够伸入到食材处理空间28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进料筒2包括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筒体20和安装在筒体20内的支撑结构22,而筒体20为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结构使得筒体20的上端能够形成较大的入料口,这样能够增大可投入到筒体20的内的食材块的大小,使得产品能够直接处理更大颗粒的食材。同时,筒体20为两端开口且中空的结构使得筒体20的底部均能够成为进料口26,从而使得进料口26的面积较大,因而可提高食材的进料效率,且也使得进料口26能够通过更大的食材块,这样便可单次投入更多的食材块,以便能够增加单次投入的食材量,减缓食材块等待投入的总时间,以及减少用户投料的次数,进而可有效缓解食材块在投入到筒体20之前的氧化,减少用户的操作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而支撑结构22远离入料口的面,即支撑结构22的下表面能够与筒体20的第二端的侧壁面围成一食材处理空间28,且螺杆3上设置的食材处理筋32能够伸入到该食材处理空间28内,这样支撑结构22便能够与螺杆3一起在进料时对食材进行初步的切削、搅拌等处理,以便能够在进料时将食材切削成较小的食材块,以及对食材进行翻动等,以便食材能快速通过进料口26,这样一方面可加快食材的进料速度,另一方面可将较大的食材块直接投入到筒体20内,而不用预先进行处理,这样便能够增大产品能够处理的食材块的大小,以减少用户的工作量。另外,该种结构,筒体20的上端完全中空,而筒体20的下端也只是简单设置了一个支撑结构22,这样就使得筒体20内部的空间较大,从而使得用户能够一次性投入更多的食材块,即能够进一步增加单次投入的食材量,以便能够减缓食材块等待投入的总时间,以及减少用户投料的次数,进而可进一步有效缓解食材块在投入到筒体20之前的氧化,减少用户的操作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其中,支撑结构22的两端优选均直接与筒体20的内侧壁连接,当然,也可只将支撑结构22的一端连接至筒体20的内侧壁,而此时,支撑结构22的另一端可悬空设置。而支撑结构22与筒体20即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分体式结构,而支撑结构22远离入料口的面即可为平面,也可为设置有凹槽的面,当然,也可为其它形状的面,在此不一一列举。
其中,筒体20的第二端优选能够拆卸地卡扣安装在食物处理杯1上,这样使得筒体20和食物处理杯1可通过卡扣拆卸地安装在一起。具体地,可在筒体20的第二端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三卡扣2022,而在食物处理杯1的上端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四卡扣,这样便能够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三卡扣2022和一个或多个第四卡扣的卡扣配合实现筒体20与食物处理杯1之间的卡扣安装。当然,筒体20与食物处理杯1也可一体连接,这样能够将筒体20和食物处理杯1直接设置成一大杯体。
其中,优选地,支撑结构22为支撑梁,当然,在另一方案中,支撑结构22也可由一安装环和横跨安装在安装环内的一横梁组成。此时,可优选将安装环能够拆卸地卡扣安装在食物处理杯1上,而将筒体20直接安装在安装环上。
其中,优选地,支撑结构22与筒体20为一体式结构,比如一体注塑成型,或焊接成一体式结构,这样能够增强支撑结构22与筒体20之间的连接强度,确保进料筒2的整体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5所示,食材处理空间28的高度为H1,其中,0mm<H1≤30mm。
在该实施例中,食材处理空间28的高度不易过大,过大会导致食材极易卡在该食材处理空间28内。因此,优选地,可将食材处理空间28的高度H1设置在大于0mm小于等于30mm的范围内,这样能够使螺杆3对食材的切割和翻滚效果均较好。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2、图14和图18所示,支撑结构22的两端均与筒体20的内侧壁连接。
在该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2的两端均与筒体20的内侧壁连接,这样能够防止支撑结构22悬空设置,从而能够提高支撑结构22的强度,防止支撑结构22变形。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3、图18和图19所示,筒体20呈方形或圆形,筒体20呈方形时,支撑结构22沿筒体20的对角线设置。
在该些实施例中,筒体20既可呈方形也可呈圆形,但优选地,筒体20为方形,因为方形筒相比于圆形筒而言,其体积能够更大,因而可增大筒体20的容量。而支撑结构22沿筒体20的对角线设置,这样筒体20与支撑结构22形成的进料口26的口径的最大宽度等于方形筒的对角线的长度的一半,但支撑结构22沿方形筒的长宽方向设置时,筒体20与支撑结构22形成的进料口26的口径的最大宽度只能等于方形筒的长度或宽度的一半,而方形筒的长度或宽度小于方形筒的对角线的长度,因此,将支撑结构22沿筒体20的对角线设置可增大筒体20与支撑结构22形成的进料口26的口径,从而可提高食材的进料速度,减少食材投入的等待时间,从而既能够节省用户时间,减少用户的投料次数,以提高用户体验,又能够有效减缓食材的氧化,提高产品制作出的食材汁的口感,确保食物汁的营养价值。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2至图19所示,支撑结构22的宽度从支撑结构22的两端至支撑结构22的中部逐渐变窄。
在该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2的宽度从支撑结构22的两端至支撑结构22的中部逐渐变窄,一方面能够使支撑结构22的两端较宽,从而可提高支撑结构22与筒体20的侧壁之间的连接强度,增强支撑结构22两端的受力能力,另一方面能够使支撑结构22的中部较窄,从而可增大进料口26的开口宽度。该种设置能够通过支撑结构22的两端来确保支撑结构22的强度,并通过该支撑结构22的中部来增大进料口26的开口宽度,从而能够使产品的结构整体最优。
当然,在其它方案中,如图12至图19所示,支撑结构22的宽度也可为等宽度设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结构22的中部向远离筒体20的入料口的方向凹陷。
在该些实施例中,将支撑结构22设置成边缘高中间低的凹坑结构,这样可使支撑结构22的中部整体向下凹陷,这样可提高支撑结构22的受力能力,以提高支撑结构22的强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支撑结构22上设置有定位结构一,螺杆3上设置有定位结构二,定位结构一能够与定位结构二进行定位配合。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在支撑结构22上设置有定位结构一,并在螺杆3上设置定位结构二,这样可通过该定位结构一与定位结构二的配合,实现支撑结构22对螺杆3上端的定位,从而可增强螺杆3的安装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2至图19所示,支撑结构22远离入料口的面上设置有定位柱222,定位柱222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2222,螺杆3上设置有定位轴34,支撑结构22能够通过第二定位槽2222与螺杆3上的定位轴34进行定位安装,食材处理空间28由定位柱222的侧壁面与筒体20的内侧壁面围成;而进一步优选地,如图14所示,定位柱222的外侧壁面从靠近支撑结构22的一端至远离支撑结构22的一端向定位柱222的中心方向倾斜设置,且定位柱222的外侧壁面与筒体2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γ,其中,0°<γ<90°,或30°≤γ≤70°。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优选在支撑结构22的下表面的中部位置上设置一个定位柱222,并在定位柱222上加工出一个第二定位槽2222,同时,在螺杆3的上端面设置一定位轴34,这样在安装进料筒2时,便可将螺杆3上端的定位轴34插入安装到支撑结构22的第二定位槽2222内,以实现螺杆3与支撑结构22之间的定位安装。当然,支撑结构22与螺杆3也可通过其它定位结构进行定位安装。同时,优选地,可将定位柱222的外侧壁面设置成倾斜面,即可将定位柱222上端设置的较大而将下端设置的较小,这样便能够扩大食材处理空间28的大小,提高食材处理筋32对食材的处理效果。其中,定位柱222的外侧壁面从上向下内收的角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优选地,可将定位柱222的外侧壁面与筒体2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γ设置在0°-90°之间,进一步地,可将定位柱222的外侧壁面与筒体20的轴线之间的夹角γ设置在30°-70°之间。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2至图19所示,进料口26由支撑结构22和筒体20的内侧壁围成,筒体20包括:固定段202,通过多个第三卡扣2022能够拆卸地卡扣安装在食物处理杯1上;扩张段204,与固定段202连接,沿筒体20的轴向方向从靠近固定段202的一端至远离固定段202的一端向筒体20的外侧方向扩张;储料段206,与扩张段204远离固定段202的一端连接,储料段206远离扩张段204的一端上形成有入料口。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筒体20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成固定段202、扩张段204和储料段206,其中,固定段202用于与食物处理杯1配合,以实现筒体20与食物处理杯1之间的安装,具体地,可在固定段202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三卡扣2022,而在食物处理杯1的上端上设置一个或多个第四卡扣,这样便能够通过一个或多个第三卡扣2022和一个或多个第四卡扣的卡扣配合实现筒体20与食物处理杯1之间的安装。当然,固定段202与食物处理杯1也可一体连接,这样能够将筒体20和食物处理杯1直接设置成一大杯体。而扩张段204设置在固定段202与储料段206之间,其从下至上向外扩张,即扩张段204处的内部空间大于固定段202处的空间,而该种设置由于固定段202处的开口大小没有改变,因此,筒体20与食物处理杯1配合处的开口大小并没有改变,这样便能够在不改变食物处理杯1和筒体20的规格下,增大筒体20的体积和增大进料口26的开口大小,从而能够增加单次能够投入的食材量,进而可减少食材投入的等待时间,这样既能够节省用户时间,减少用户的投料次数,以提高用户体验,又能够有效减缓食材的氧化,提高产品制作出的食材汁的口感,确保食物汁等的营养价值。
当然,在另一方案中,筒体20与食物处理杯1也可为一体式结构,此时,筒体20与食物处理杯1优选一体注塑成型。
在该实施例中,筒体20和食物处理杯1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筒体20和食物处理杯1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还可将筒体20和食物处理杯1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5所示,扩张段204在筒体20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为H2,其中,0mm<H2≤30mm。
在该些实施例中,扩张段204的高度不易过大,优选地,可将扩张段204的高度设置在大于0mm小于等于30mm的范围内,这样能够确保进料筒2的进料速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2至图19所示,储料段206、扩张段204与固定段202为一体式结构,或储料段206、扩张段204与固定段202一体注塑成型。
在该实施例中,储料段206、扩张段204与固定段202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因为一体式结构的力学性能好,因而能够确保储料段206、扩张段204与固定段202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还可将储料段206、扩张段204与固定段202一体制成,批量生产,以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加工成本。当然,储料段206、扩张段204与固定段202也可为分体式结构,即可拆卸结构。
其中,优选地,储料段206、扩张段204与固定段202一体注塑成型。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2至图14以及图20和图21所示,食材处理筋32高出螺杆3的顶面设置,且食材处理筋32在螺杆3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为H3;其中,食材处理空间28的高度H1大于食材处理筋32在螺杆3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H3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食材处理筋32高出螺杆3的顶面设置,以使食材处理筋32能够伸入到进料筒2内,以提前对食材进行处理。而食材处理空间28的高度大于食材处理筋32的高度,可防止食材处理筋32在工作时与进料筒2发生干涉而导致卡死等情况的发生。而优选地,可直接将其中一个主螺旋筋36向螺杆3的顶部延伸至高出螺杆3的顶部,以自动形成一食材处理筋32。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2至图14以及图20和图21所示,螺杆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主螺旋筋36,主螺旋筋36从螺杆3的顶部螺旋延伸至螺杆3的底部,食材处理筋32高出螺杆3的顶面设置,并与一主螺旋筋36连接。
在该些实施例中,通过在螺杆3的外侧壁面上设置主螺旋筋36,这样可通过主螺旋筋36与其它副螺旋筋一起形成多个食材通道,这样便能够通过螺旋筋实现食材的输送。而优选地,可直接将其中一个主螺旋筋36向螺杆3的顶部延伸至高出螺杆3的顶部,以自动形成一食材处理筋32。
在上述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3、图22、图23和图26所示,食物处理杯1上设置有出渣口192,杯体组件还包括接渣装置8,接渣装置8能够与出渣口192连接,以进行接渣。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食物处理杯1上设置一个出渣口192,然后在出渣口192处密封安装一个接渣装置8,这样在食物处理杯1内汁渣分离的食物渣便可从出渣口192排出,然后被接渣装置8收集。其中,接渣装置8可为接渣杯或柔性接渣袋等。其中,这里说明一下,食物处理杯1与接渣装置8之间既可设置恒压通道,也可不设置恒压通道,但优选地,可设置一个恒压通道。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3、图22、图23和图26所示,食物处理杯1上设置有出汁口194,杯体组件还包括接汁装置,接汁装置能够与出汁口194连接,以进行接汁,或杯体组件还包括出汁盖9,出汁盖9安装在出汁口194处,能够打开或关闭出汁口194。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食物处理杯1上设置一个出汁口194,然后在出汁口194处密封安装一个接汁装置,这样在食物处理杯1内汁渣分离的食物汁便可从出汁口194排出,然后被接汁装置收集。其中,接汁装置可为接汁杯或柔性接汁袋等。当然,在另一方案中,也可不设置接汁装置,而直接在出汁口194处设置一个出汁盖9,这样能够通过出汁盖9来进行出汁口194的打开和关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3、图22、图23和图26所示,食物处理机还包括:罩体4,罩体4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罩体4开口的一端罩设住筒体20,并密封安装至食物处理杯1,或密封安装至机座5。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筒体20外在罩设一个罩体4,并将罩体4密封安装至食物处理杯1,以与食物处理杯1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从而实现对筒体20的密封,或罩体4用于罩设在筒体20和食物处理杯1上,并密封安装至食物处理机的机座5,以与机座5形成一个密闭的空间,从而实现对筒体20和食物处理杯1的密封。而设置罩体4一方面可实现对筒体20或筒体20和食物处理杯1的密封,这样便不用挨个对筒体20的开口以及筒体20和食物处理杯1的连接处进行密封,这样便可减少需要密封的地方,降低密封难度,提高密封效果,从而能够更加显著地提高真空榨汁的效果,进而可更加显著地减缓食物汁的氧化,确保榨取后的食物的口感。此外,对于包括该罩体4的食物处理机而言,只是在传统的食物处理机上额外设置了一个罩体4,从而可以保留传统食物处理机的结构形式,以降低制造难度,提高产品生产效率,而在不需要真空榨汁时,拿掉罩体4,食物处理机的结构和使用方法基本与传统原汁机使用方式一致,这样便使得食物处理机即可通过该罩体4进行真空榨汁,又可拿掉罩体4进行普通的榨汁。
其中,优选地,可在罩体4上设置一个泄压通道62,然后在泄压通道62的外端安装一个泄压塞64,这样便能够通过罩体4来进行真空榨汁后的泄压,当然,泄压通道62也可设置在筒体20或食物处理杯1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1至图14所示,杯体组件还包括:滤网7,安装在食物处理杯1内,位于食物处理杯1的侧壁与螺杆3之间。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将食物处理机设置成单杯体和单螺杆的食物处理机,此时,可在食物处理杯内螺杆外安装一个滤网,以便能够通过滤网来进行食物的汁渣分离。
如图22至图26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食物处理机,包括:机座5,机座5内设置有驱动装置52;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杯体组件能够安装在机座5上;其中,驱动装置52能够与杯体组件内的螺杆3进行配合,以驱动螺杆3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包括杯体组件和机座5,其中,杯体组件主要用于对食材进行压榨、汁渣分离等处理,而机座5用于支撑安装机座5,同时还可在机座5内设置一个驱动装置52,以便通过机座5来为杯体组件内的螺杆3提供驱动力,以使螺杆3能够转动进而实现食材的处理。同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食物处理机具有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杯体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上述多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6所示,食物处理机还包括:抽气装置54,安装在机座5内;抽气通道,设置在抽气装置54与杯体组件之间,能够使抽气装置54与杯体组件内连通;泄压通道62,泄压通道62的一端与杯体组件内连通,泄压通道62的另一端能够打开或密闭;泄压塞64,泄压塞64设置在泄压通道62处,能够打开或关闭泄压通道62。
在该些实施例中,食物处理机还包括抽气装置54、抽气通道和泄压通道62和泄压塞64,其中,可优选将抽气装置54内置安装在机座5内,以便能够实现抽气装置54的隐藏安装,从而方便整个产品的运输、移动以及收纳。而抽气装置54具体用于将杯体组件内的空气抽出,以实现真空榨汁。而抽气通道用于使抽气装置54与杯体组件内连通,以使杯体组件内的空气能够在抽气装置54的作用下通过抽气通道被抽出。而泄压通道62用于在产品榨汁结束后来对杯体组件进行泄压,以使榨汁结束后,杯体组件的压力能够恢复正常,从而实现食物汁等的排出。而泄压通道62在产品榨汁时可通过额外的泄压塞64密封,以使杯体组件能够被完全密封。其中,这里泄压通道62的一端与食物处理杯1内既可直接密封连接也可间接地密封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抽气装置54为真空泵。
在该些实施例中,抽气装置54优选为真空泵,因为真空泵比较常见,因而易于采购,此外真空泵抽真空的能力较强,因而能够将食物处理机的内部的大量空气抽出,以确保在处理食材时,杯体组件内的真空效果。
其中,选用真空泵时优选选择相对真空度为30kPa-90kPa的真空泵,进一步地可选择相对真空度为50kPa-75kPa的真空泵,而由表1可知真空泵的真空度会影响食物汁的褐变指数、维生素C的含量等,而选择相对真空度为30kPa-90kPa的真空泵则能够相对降低褐变指数、提高维生素C的含量,从而能够确保食物汁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其中,下表1为实验检测的真空泵的相对真空度与褐变指数和维生素C的关系。
表1
说明一下,上述真空度为在平原地区的优选值,若在高原地区可通过当地大气压与平原地区的大气压的差值进行适当地降低真空泵的真空度。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食物处理机还包括:排气通道,与抽气装置54的出口连接,用于排气;降噪装置,设置在排气通道上。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通过设置一个排气通道来进行排气,其中,排气通道优选为一排气管。而降噪装置能够降低抽气装置54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抽气装置54为电动泵或手动泵或脚踏泵。
在该些实施例中,抽气装置54优选为电动泵,这样可同电力驱动抽气装置54进行抽气,从而不需要手动抽气,当然,抽气装置54也可为手动泵或脚踏泵。
在上述另一实施例中,优选地,食物处理机还包括:辅助进料装置(图中未示出),辅助进料装置安装在进料筒2内。
在该些实施例中,可在进料筒2内设置一个辅助进料装置,从而可通过辅助进料装置来实现辅助进料,以便能够控制进料的速度,防止食物堵塞。具体地,比如可通过辅助进料装置来实现食材的预先储存、预先切削,或者利用辅助进料装置将预先储存在进料筒2内的食材推入到榨汁杯内等操作。
其中,优选地,驱动装置52优选为电机,电机安装在机座5内,电机与机座5之间设置有电机垫圈。
其中,如图26所示,机座5还包括外壳58、底盘56和操控板,其中,底盘56与外壳58组成一容纳腔,而操控板用于实现产品的操作和控制。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食物处理机为原汁机或榨汁机,当然,食物处理机也还可以是除原汁机和榨汁机之外的其它结构,比如破壁机、豆浆机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定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定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杯体组件,用于食物处理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杯体组件包括:
食物处理杯;
进料筒,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的杯口上;
螺杆,能够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内;
罩体,罩设安装在所述进料筒外,所述罩体的一端开口一端封闭,所述罩体开口的一端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上或所述进料筒上;
其中,所述食物处理杯和/或所述进料筒上设置有第一指示结构,所述罩体上设置有第二指示结构,所述第一指示结构能够与所述第二指示结构进行配合,以指示所述罩体相对食物处理杯的安装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开口的一端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上,所述第一指示结构设置在所述食物处理杯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结构为设置在所述食物处理杯上的第一卡扣,所述第二指示结构为设置在所述进料筒上的第二卡扣,所述第一卡扣能够与所述第二卡扣卡扣配合;或
所述第一指示结构为设置在所述食物处理杯上的第一标记结构,所述第二指示结构为设置在所述罩体上的第二标记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指示结构为缺口和凸筋中的一个,所述第二指示结构为所述缺口和所述凸筋中的另一个,所述凸筋能够卡入到所述缺口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食物处理杯靠近所述食物处理杯的杯口处形成有安装段,所述安装段上设置有安装所述进料筒的第一安装结构,及安装所述罩体的第二安装结构;
所述第一指示结构为所述缺口,所述第二指示结构为所述凸筋时,所述缺口由所述安装段的侧壁向所述食物处理杯内凹陷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食物处理杯的外侧壁上,所述凸筋设置在所述罩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凸筋与所述罩体开口的一端的端面之间设置有预设距离;和/或
所述凸筋沿所述罩体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与所述缺口沿所述食物处理杯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相适配;和/或
所述缺口从所述安装段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安装段的底部;和/或
所述食物处理杯的内侧壁上沿所述食物处理杯的轴向方向设置有抽气柱,所述抽气柱靠近所述食物处理杯的杯口的一端形成有抽气口,且所述抽气柱对应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缺口靠近所述食物处理杯的底壁的一方。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食物处理杯上设置有抽气口,所述进料筒与所述食物处理杯接触的一端的端面位于所述抽气口靠近所述食物处理杯的底壁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处理杯上设置有出渣口和抽气口,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
接渣装置,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上,与所述出渣口连通,所述食物处理杯与所述接渣装置之间还设置有恒压通道,所述恒压通道的入口为设置在所述食物处理杯的内侧壁上的恒压口;
其中,所述恒压口位于所述抽气口靠近所述食物处理杯的底壁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恒压口与所述抽气口在所述食物处理杯的轴向方向上设置有高度差h,其中,0mm≤h≤30mm,或2mm≤h≤8m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筒包括:
筒体,所述筒体的两端开口且中空,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具有入料口,所述筒体的第二端安装在所述食物处理杯上,并与所述食物处理杯内连通;
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安装在所述筒体内,且所述支撑结构的至少一端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筒体的第一端围成一储料腔,所述支撑结构上设置有进料口或所述支撑结构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之间围成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储料腔连通;
其中,所述支撑结构远离所述入料口的面能够与所述筒体的第二端的侧壁面围成一食材处理空间,所述螺杆上设置有食材处理筋,所述食材处理筋能够伸入到所述食材处理空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筒体呈方形或圆形,所述筒体呈方形时,所述支撑结构沿所述筒体的对角线设置;和/或
所述支撑结构的宽度从所述支撑结构的两端至所述支撑结构的中部逐渐变窄;和/或
所述支撑结构的中部向远离所述筒体的入料口的方向凹陷。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结构远离所述入料口的面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螺杆上设置有定位轴,所述支撑结构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螺杆上的定位轴进行定位安装,所述食材处理空间由所述定位柱的侧壁面与所述筒体的内侧壁面围成;
其中,所述定位柱的外侧壁面从靠近所述支撑结构的一端至远离所述支撑结构的一端向所述定位柱的中心方向倾斜设置,且所述定位柱的外侧壁面与所述筒体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γ,其中,0°<γ<90°,或30°≤γ≤70°。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食材处理筋高出所述螺杆的顶面设置,且所述食材处理筋在所述螺杆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为H3,其中,所述食材处理空间的高度H1大于所述食材处理筋在所述螺杆的轴向方向上的高度H3;和/或
所述螺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主螺旋筋,所述主螺旋筋从所述螺杆的顶部螺旋延伸至所述螺杆的底部,所述食材处理筋高出所述螺杆的顶面设置,并与一所述主螺旋筋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食物处理杯上设置有出渣口,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接渣装置,所述接渣装置能够与所述出渣口连接,以进行接渣;和/或
所述食物处理杯上设置有出汁口,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接汁装置,所述接汁装置能够与所述出汁口连接,以进行接汁,或所述杯体组件还包括出汁盖,所述出汁盖安装在所述出汁口处,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出汁口。
15.一种食物处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座,所述机座内设置有驱动装置;
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杯体组件,所述杯体组件能够安装在所述机座上;
其中,所述驱动装置能够与所述杯体组件内的螺杆进行配合,以驱动所述螺杆转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食物处理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抽气装置,安装在所述机座内;
抽气通道,设置在所述抽气装置与所述杯体组件之间,能够使所述抽气装置与所述杯体组件内连通;
泄压通道,所述泄压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杯体组件内连通,所述泄压通道的另一端能够打开或密闭;
泄压塞,所述泄压塞设置在所述泄压通道处,能够打开或关闭所述泄压通道。
CN201821770384.5U 2018-10-30 2018-10-30 杯体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Active CN2090741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70384.5U CN209074107U (zh) 2018-10-30 2018-10-30 杯体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70384.5U CN209074107U (zh) 2018-10-30 2018-10-30 杯体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74107U true CN209074107U (zh) 2019-07-09

Family

ID=67121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70384.5U Active CN209074107U (zh) 2018-10-30 2018-10-30 杯体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741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73549B (zh) 用于榨汁机的汁液提取模块
CN209220038U (zh) 杯体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N103110333A (zh) 真空榨汁机
CN209074107U (zh) 杯体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N206934041U (zh) 用于吸尘器的尘杯组件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09107080U (zh) 抽气嘴组件、机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N209074124U (zh) 进料装置及食物处理机
CN209391790U (zh) 连接结构、杯体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N106037529A (zh) 真空搅拌机
CN203002081U (zh) 一种过滤器
CN208425996U (zh) 食物处理机
CN209202756U (zh) 底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N209074106U (zh) 泄压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N209107079U (zh) 底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N209153031U (zh) 密封结构及食物处理机
CN216888212U (zh) 一种分心木茶包
CN209106921U (zh) 底座组件及食物处理机
CN208709286U (zh) 密封结构及食物处理机
CN110118258B (zh) 密封结构及食物处理机
CN207940782U (zh) 一种方便抽真空的搅拌棒和食品加工机
CN206526582U (zh) 一种过滤盒及具有该过滤盒的精滤油盒
CN110115484A (zh) 食物料理机
CN206414136U (zh) 一种新型火龙果榨汁机
CN208425878U (zh) 食物料理机
CN213097509U (zh) 一种胶囊机胶囊冲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