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69643U - 节叉、转向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节叉、转向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69643U
CN217969643U CN202222480131.7U CN202222480131U CN217969643U CN 217969643 U CN217969643 U CN 217969643U CN 202222480131 U CN202222480131 U CN 202222480131U CN 217969643 U CN217969643 U CN 2179696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connecting shaft
yoke
shaft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48013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雅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omi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248013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696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696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696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节叉、转向系统及车辆,本节叉包括节叉本体和连接件,所述节叉本体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供连接轴插入,所述连接孔朝向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压紧部,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件设置为能够推动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压紧部抵顶,以对所述连接轴形成径向方向上的固定。本节叉不开设开口,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压紧部的配合将连接轴与节叉本体进行连接固定,不需要考虑节叉本体的弹性形变的能力情况,也不必担心节叉本体的弹性形变的能力衰减的问题,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节叉本体与连接轴的连接可靠性,提高使用寿命和耐久性,能够避免出现脱落的问题,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节叉、转向系统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节叉、转向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转向系统中的部分结构主要采用节叉来实现相互连接。
相关技术中的转向系统中的节叉为开口式,主要通过拧紧螺栓提供预紧力,节叉在受到预紧力后产生弹性和塑性形变,将连接轴夹紧,实现连接固定。但是,随着节叉的耐久性能下降,节叉的弹性形变能力下降,此时节叉与连接轴之间会产生间隙,会导致节叉与连接轴的连接处产生松动,影响连接强度,可能存在脱落的风险,进而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叉、转向系统及车辆,以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节叉,包括节叉本体和连接件,所述节叉本体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供连接轴插入,所述连接孔朝向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压紧部,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件设置为能够推动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压紧部抵顶,以对所述连接轴形成径向方向上的固定。
可选地,所述连接孔包括沿轴向方向设置的相互连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孔径,所述第一压紧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上,所述第一孔位于所述节叉本体朝向所述连接轴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一压紧部构造为形成在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上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构造为沿轴向方向设置并朝向四周倾斜,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壁上形成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能够紧密贴合。
可选地,所述第二孔的孔壁上形成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能够与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壁连接,以限制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孔发生相对转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部构造为形成在所述第二孔的孔壁上的花键结构、单凸部结构或者多凸部结构。
可选地,所述节叉本体包括连接柱和两个相对设置的形成在所述连接柱的两侧的连接支脚,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连接柱的轴心,所述连接孔构造为沿所述连接柱的轴向方向设置的贯穿孔,所述连接轴能够经所述连接孔的第一端插入所述连接孔中,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连接孔的第二端并与所述连接轴连接。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管柱、转向器、中间轴和上述的节叉,所述中间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节叉,所述转向管柱和所述转向器上均具有连接轴,所述转向管柱上的连接轴和所述转向器上的连接轴分别插入所述中间轴的两端上的所述节叉的连接孔中。
可选地,所述转向管柱上的连接轴的外侧壁和所述转向器上的连接轴的外侧壁均形成有第二压紧部,所述第二压紧部能够与所述节叉的第一压紧部抵顶。
可选地,所述转向管柱上的连接轴和所述转向器上的连接轴均设置有与所述节叉的连接件适配的连接部,所述连接件能够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接部构造为开设在所述连接轴上的螺纹孔,所述连接件构造为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或者,
所述连接部构造为形成在所述连接轴上的螺柱,所述连接件构造为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柱螺纹配合。
可选地,所述转向管柱上的连接轴的外壁和所述转向器上的连接轴的外壁均形成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能够与所述连接孔的孔壁连接。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转向系统。
上述技术方案,节叉本体采用封闭式结构,不开设开口,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压紧部的配合将连接轴与节叉本体进行连接固定,不再采用螺栓拧紧的方式来夹紧连接轴,从而不需要考虑节叉本体的弹性形变的能力情况,也不必担心节叉本体的弹性形变的能力衰减的问题,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节叉本体与连接轴的连接可靠性,提高使用寿命和耐久性,从而能够避免出现脱落的问题,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另外,通过连接件与第一压紧部的配合实现连接轴与节叉本体的连接,不需要考虑节叉本体的变形刚度等问题,也不需要考虑节叉本体上的开口的程度的问题,从而对于节叉本体的制造精度要求降低,能够利于对节叉本体的生产制造,降低制造成本。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节叉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节叉本体与连接轴的连接关系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节叉本体与连接轴的连接关系的正视图;
图4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节叉本体与连接轴的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图5是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节叉本体与连接轴的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图6是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节叉本体,101、连接支脚,102、连接柱,103、装配孔,2、连接轴,3、连接孔,301、第一孔,302、第二孔,4、连接件,5、第一压紧部,6、第一定位部,7、第二压紧部,8、第二定位部,9、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通常是相对于车辆正常行驶的状态而言的,具体地,在车辆正常行驶时,朝向车头的方向为“前”,朝向车尾的方向为“后”,朝向顶棚的方向“上”,朝向地板的方向为“下”,朝向左车轮的方向“左”,朝向右车轮的方向为“右”。
另外,本公开中的“横梁”是指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的梁,所有的“纵梁”是指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梁。本公开中的“前碰”是指车辆的前部遭受撞击的情况,“侧碰”是指车辆的侧面遭受撞击的情况。此外,在没有其他特殊解释的情况下,本公开各实施方式中涉及的“前围板”、“地板面板”、“门槛内板”等名词的含义是其在本领域内公知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未做特殊说明和限定的情况下,诸如“连接”、“安装”、“相连”、“固定”等术语可做广义解释,其可以通过例如焊接等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螺栓等可拆卸的方式,或者模制等一体成型的方式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方式实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定义仅用于辅助说明本公开,不应当理解为限制。
转向系统中的部分结构主要采用节叉来实现相互连接。
相关技术中的转向系统中的节叉为开口式,主要通过拧紧螺栓提供预紧力,节叉在受到预紧力后产生弹性和塑性形变,将连接轴2夹紧,实现连接固定。
但是,随着节叉的耐久性能下降,节叉的弹性形变能力下降,节叉对于连接轴2的夹紧力减弱,此时节叉与连接轴2之间会产生间隙,会导致节叉与连接轴2的连接处产生松动,影响连接强度,可能存在脱落的风险,进而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而对于车企而言需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召回,导致车企的成本上升。
另外,开口式的节叉是通过拧紧螺栓提供预紧力,实现对连接轴2的夹紧作用。开口式的节叉受到螺栓拧紧扭矩、节叉变形刚度、配合尺寸间隙影响,影响因素众多,在进行生产制造时的精度要求较高。
另外,开口式的节叉的开口程度不同,对连接轴2的夹紧力也会有差异,装配的适配性也有不同,从而导致开口式的节叉在进行开发时,需要考虑多种规格因素。
为此,如图1-图7所示,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节叉,包括节叉本体1和连接件4,节叉本体1上开设有连接孔3,连接孔3用于供连接轴2插入,连接孔3朝向连接轴2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压紧部5,连接件4用于与连接轴2连接,连接件4设置为能够推动连接轴2的外侧壁与第一压紧部5抵顶,以对连接轴2形成径向方向上的固定。
其中,节叉本体1主要用于中间轴与转向管柱和/或转向器进行连接。连接轴2可设置在转向管柱和/或转向器上,通过将连接轴2插入到连接孔3中,再将连接件4与连接轴2进行连接,通过连接件4推动连接轴2与第一压紧部5的抵顶,使得连接轴2实现与节叉本体1的连接,同时连接件4推动连接轴2与第一压紧部5抵顶后,第一压紧部5能够对连接轴2的径向方向产生压紧力,从而连接轴2的轴向方向和径向方向均实现连接固定,能够利于连接轴2与节叉本体1的扭矩传递。
其中,节叉本体1是封闭式结构,不具有开口,节叉本体1采用的是连接件4与连接孔3上的第一压紧部5的配合,使得连接轴2牢牢插入到连接孔3中,实现连接轴2与节叉本体1的连接固定,并不需要节叉本体1开口来对连接轴2进行夹紧。
上述技术方案中,节叉本体1采用封闭式结构,不开设开口,通过连接件4与第一压紧部5的配合将连接轴2与节叉本体1进行连接固定,不再采用螺栓拧紧的方式来夹紧连接轴2,从而不需要考虑节叉本体1的弹性形变的能力情况,也不必担心节叉本体1的弹性形变的能力衰减的问题,从而可以大大提高节叉本体1与连接轴2的连接可靠性,提高使用寿命和耐久性,从而能够避免出现脱落的问题,保证了车辆的安全性能。另外,通过连接件4与第一压紧部5的配合实现连接轴2与节叉本体1的连接,不需要考虑节叉本体1的变形刚度等问题,也不需要考虑节叉本体1上的开口的程度的问题,从而对于节叉本体1的制造精度要求降低,能够利于对节叉本体1的生产制造,降低制造成本。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孔3包括沿轴向方向设置的相互连通的第一孔301和第二孔302,第一孔301的孔径大于第二孔302的孔径,第一压紧部5形成在第一孔301的孔壁上,第一孔301位于节叉本体1朝向连接轴2的一侧。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孔301和第二孔302沿轴向方向相邻设置,从而连接轴2插入到连接孔3时,先插入到第一孔301中,再穿过第一孔301,插入到第二孔302中。
其中,第一孔301的孔径大于第二孔302的孔径,能够利于连接轴2的插入,同时利于在第一孔301的孔壁上设置第一压紧部5,使得第一压紧部5与连接轴2的外壁进行接触。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压紧部5沿第一孔301的孔壁成环形设置,从而可以理解的是,当连接轴2插入到第一孔301中后,连接轴2穿过第一压紧部5,使得第一压紧部5与连接轴2的外侧壁能够完全接触,提高对连接轴2的径向作用力。
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压紧部5可只设置在第一孔301的孔壁的部分位置,从而第一压紧部5与部分连接轴2的外侧壁接触。
可选地,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孔3可为一个单孔,第一压紧部5位于连接孔3朝向连接轴2的一端的孔壁上。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压紧部5构造为形成在第一孔301的孔壁上的第一斜面,第一斜面构造为沿轴向方向设置并朝向四周倾斜,连接轴2的外侧壁上形成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与第二斜面能够紧密贴合。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斜面由第一孔301的孔壁的中部沿轴向方向朝向远离第二孔302的方向进行倾斜,第一斜面的倾斜方向为朝向四周倾斜。通过第一斜面能够利于连接轴2插入到第一孔301中,同时当连接轴2插入到第一孔301中,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能够接触,随着连接件4与连接轴2进行连接后,能够带动连接轴2进行移动,能够使得第二斜面朝向第一斜面移动,使得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紧密贴合,从而利于实现径向方向的压紧作用,能够避免连接轴2相对节叉本体1发生径向方向上的相对移动,也就能有效的避免连接轴2相对节叉本体1发生晃动。
可选地,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压紧部5构造为橡胶环,第一孔301的孔壁可开设环形容纳凹槽,橡胶环设置在容纳凹槽内,橡胶环凸出于容纳凹槽的槽口,当连接轴2插入到第一孔301中,连接轴2的外侧壁能够与橡胶环接触,并挤压橡胶环,从而能够实现对连接轴2的径向压紧作用。在一些示例中,橡胶环和容纳凹槽的数量可为多个,并沿第一孔301的轴向方向并列间隔设置。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孔302的孔壁上形成有第一定位部6,第一定位部6能够与连接轴2的外侧壁连接,以限制连接轴2与连接孔3发生相对转动。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部6直接形成在第二孔302的孔壁上,通过第一定位部6能够对连接轴2进行定位作用,使得连接轴2插入到第二孔302中后不会发生与节叉本体的相对转动,从而利于连接轴2与节叉本体1之间的扭矩传递。
可以理解的是,当连接轴2穿过第一孔301插入到第二孔302中,连接轴2的外侧壁与第一定位部6接触,第一定位部6将连接轴2卡住,能够实现对连接轴2的固定,从而连接轴2不会相对连接孔3进行转动。
可选地,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轴2插入到第二孔302后,可与第二孔302过盈连接,从而连接轴2与连接孔3之间也不会发生相对转动。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定位部6构造为形成在第二孔302的孔壁上的花键结构、单凸部结构或者多凸部结构。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花键结构、单凸部结构或者多凸部结构均能够实现对连接轴2的定位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孔302的孔壁上形成有花键结构,对应的连接轴2的外侧壁上也设置有花键结构,连接轴2和第二孔302通过二者的花键结构进行啮合,从而连接轴2与第二孔302形成相对固定的状态,二者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其中,本示例中,第二孔302的孔壁上的花键结构和连接轴2上的花键结构仅起到定位作用即可,对于第二孔302的孔壁上的花键结构和连接轴2上的花键结构的匹配精度要求不高,因此对于制造精度要求不高。
对于开口式节叉而言,开口式节叉通过螺栓拧紧,使得节叉产生夹紧力的同时,其夹持孔的孔壁需要设置花键来配合提高摩擦力,以及在传递扭矩时,通过花键进行受力,实现力的传递,因此对于花键的制造精度要求高,匹配精度要求也较高。
而本节叉本体1通过第一孔301上的第一斜面和连接轴2上的第二斜面配合,能够产生一定的摩擦力和扭矩传递的作用,同时再通过第二孔302上的花键结构和连接轴2上花键结构进行定位后,也能产生一定的摩擦力和扭矩传递作用,通过二者的结合能够保证扭矩传递,从而对于第二孔302上的花键结构和连接轴2上的花键结构的精度和强度都要求较低。
并且本节叉本体1的不开口设计还可以减少对转向时力矩传递的影响,提高转向手感,也能延长其他轴承等部件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定位部6构造为由第二孔302的孔壁的部分位置沿径向方向进行凸起形成的凸部结构,凸部结构可为单个也可为多个,具体数量可根据情况进行设置。当凸部结构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凸部结构绕第二孔302的轴线方向呈环形分布。对应的连接轴2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凹部结构,凹部结构的数量可与凸部结构的数量相同,凸部结构能够与凹部结构配合,实现对连接轴的定位,避免连接轴相对节叉本体进行转动。
可选地,凸部结构可为齿状,对应的凹部结构可为齿槽。在另一些示例中,凸部结构可为凸起块,对应的凹部结构可为凹槽或者切削缺口。只要能够实现凸部结构与凹部结构配合定位即可。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节叉本体1包括连接柱102和两个相对设置的形成在连接柱102的两侧的连接支脚101,连接孔3位于连接柱102的轴心,连接孔3构造为沿连接柱102的轴向方向设置的贯穿孔,连接轴2能够经连接孔3的第一端插入连接孔3中,连接件4位于连接孔3的第二端并与连接轴2连接。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连接支脚101远离连接柱102的一端用于与中间轴进行连接。连接支脚101远离连接柱102的一端开设有装配孔103,连接支脚101通过装配孔103与中间轴进行连接。
其中,连接孔3位于连接柱102的轴心位置,并沿连接柱102的轴向方向,从而连接轴2能够与连接柱102的轴心位置连接,从而利于扭矩的传递。
其中,连接孔3为贯穿孔,从而方便连接件4与连接轴2进行连接,并推动连接轴2朝向连接孔3上的第一压紧部5进行移动。可以理解的是,当连接件4与连接轴2进行连接时,由于连接轴2从连接孔3的第一端插入,而连接件4位于连接孔3的第二端,随着连接件4与连接轴2的连接,会带动连接轴2继续深入至连接孔3,从而利于第一压紧部5对连接轴2的外侧壁进行压紧。
可以理解的是,当连接件4与连接轴2连接后,连接件4位于两个连接支脚101之间。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转向系统,包括转向管柱、转向器、中间轴和上述的节叉,中间轴的两端均设置有节叉,转向管柱和转向器上均具有连接轴2,转向管柱上的连接轴2和转向器上的连接轴2分别插入中间轴的两端上的节叉的连接孔3中。
其中,节叉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节叉分别连接在中间轴的两端,转向管柱和转向器上的连接轴2能够与中间轴的两端的节叉进行连接。节叉主要用于转向管柱与中间轴进行连接,以及转向器与中间轴进行连接,以实现扭矩的传递。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轴2包括连接端和插入端,插入端能够插入到连接孔3中,而连接端用于与转向管柱或者转向器连接。插入端的直径小于连接端的直径。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向管柱上的连接轴2的外侧壁和转向器上的连接轴2的外侧壁均形成有第二压紧部7,第二压紧部7能够与节叉的第一压紧部5抵顶。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压紧部7用于与第一压紧部5进行配合,第二压紧部7为第二斜面,第二斜面能够与第一斜面紧密贴合。
其中,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斜面构造为连接轴2的外侧壁沿轴向方向设置,并朝向轴心的方向进行倾斜。其中,第二斜面位于连接轴2的插入端与连接轴2的连接端之间,第二斜面可作为连接轴2的插入端与连接轴2的连接端之间的过渡结构。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向管柱上的连接轴2和转向器上的连接轴2均设置有与节叉的连接件4适配的连接部9,连接件4能够与连接部9连接。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连接轴2上的连接部9能够与连接件4进行连接,能够方便进行装配连接,操作方便。另外利于连接轴2与节叉本体1进行相互连接,能够实现扭矩的传递。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部9构造为开设在连接轴2上的螺纹孔,连接件4构造为螺栓,螺栓与螺纹孔螺纹配合。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螺纹孔开设在连接轴2的轴心处,沿并轴向方向延伸,当连接轴2从连接孔3的第一端插入到连接孔3后,螺栓能够从连接孔3的第二端插入到连接孔3,然后旋入到连接轴2的螺纹孔,能够实现螺栓与连接轴2的连接。通过螺栓与螺纹孔进行连接,能够方便连接轴与节叉本体的装配连接,使得装配非常方便。
可选地,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连接部9构造为形成在连接轴2上的螺柱,连接件4构造为螺母,螺母与螺柱螺纹配合。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螺柱设在连接轴2的轴心处,沿并轴向方向朝远离连接轴2的方向进行延伸,当连接轴2从连接孔3的第一端插入到连接孔3后,螺柱能够经连接孔3的第二端伸出连接孔3,将螺母旋到螺柱上,随着螺母的旋转与连接柱102进行抵顶,使得连接轴2的第二斜面与连接孔3的第一斜面紧密贴合,实现节叉本体1与连接轴2的连接。通过螺母与螺柱进行连接,能够方便连接轴与节叉本体的装配连接,使得装配非常方便。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转向管柱上的连接轴2的外壁和转向器上的连接轴2的外壁均形成有第二定位部8,第二定位部8能够与连接孔3的孔壁连接。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部8能够与连接孔3的孔壁上的第一定位部6进行配合,实现连接轴2与节叉本体1的连接固定,避免连接轴2与节叉本体1发生相对转动。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定位部8形成在连接轴2的插入端的外侧壁上。
可选地,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部8构造为形成在连接轴2的插入端上的花键结构、单凹部结构或者多凹部结构。
其中,连接轴2上的花键结构能够与第二孔302的孔壁上的花键结构相适配。单凹部结构能够与单凸部结构适配,多凹部结构能够与多凸部结构适配。
本公开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转向系统。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2)

1.一种节叉,其特征在于,包括节叉本体和连接件,所述节叉本体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用于供连接轴插入,所述连接孔朝向所述连接轴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压紧部,所述连接件用于与所述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件设置为能够推动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压紧部抵顶,以对所述连接轴形成径向方向上的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包括沿轴向方向设置的相互连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孔径,所述第一压紧部形成在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上,所述第一孔位于所述节叉本体朝向所述连接轴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部构造为形成在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上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构造为沿轴向方向设置并朝向四周倾斜,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壁上形成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二斜面能够紧密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孔的孔壁上形成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能够与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壁连接,以限制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连接孔发生相对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部构造为形成在所述第二孔的孔壁上的花键结构、单凸部结构或者多凸部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叉,其特征在于,所述节叉本体包括连接柱和两个相对设置的形成在所述连接柱的两侧的连接支脚,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连接柱的轴心,所述连接孔构造为沿所述连接柱的轴向方向设置的贯穿孔,所述连接轴能够经所述连接孔的第一端插入所述连接孔中,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连接孔的第二端并与所述连接轴连接。
7.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管柱、转向器、中间轴和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节叉,所述中间轴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节叉,所述转向管柱和所述转向器上均具有连接轴,所述转向管柱上的连接轴和所述转向器上的连接轴分别插入所述中间轴的两端上的所述节叉的连接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上的连接轴的外侧壁和所述转向器上的连接轴的外侧壁均形成有第二压紧部,所述第二压紧部能够与所述节叉的第一压紧部抵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上的连接轴和所述转向器上的连接轴均设置有与所述节叉的连接件适配的连接部,所述连接件能够与所述连接部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构造为开设在所述连接轴上的螺纹孔,所述连接件构造为螺栓,所述螺栓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或者,
所述连接部构造为形成在所述连接轴上的螺柱,所述连接件构造为螺母,所述螺母与所述螺柱螺纹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上的连接轴的外壁和所述转向器上的连接轴的外壁均形成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能够与所述连接孔的孔壁连接。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系统。
CN202222480131.7U 2022-09-19 2022-09-19 节叉、转向系统及车辆 Active CN2179696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80131.7U CN217969643U (zh) 2022-09-19 2022-09-19 节叉、转向系统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480131.7U CN217969643U (zh) 2022-09-19 2022-09-19 节叉、转向系统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69643U true CN217969643U (zh) 2022-12-06

Family

ID=842642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480131.7U Active CN217969643U (zh) 2022-09-19 2022-09-19 节叉、转向系统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696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17542B1 (en) Rotational fixing for a guide pin of a disc brake
EP2495827A1 (en) Connector
JP2006038058A (ja) 軸部材と相手部材との結合部
JP2013151969A (ja) ボールジョイント
CN217969643U (zh) 节叉、转向系统及车辆
JP6427602B2 (ja) トルク伝達装置
US7604545B2 (en) Constant velocity ball joint
JPH09317795A (ja) 1方向クラッチ
JP6381238B2 (ja) 駆動輪のハブと動力伝達継手の椀形状体とのアセンブリ
JP2002242918A (ja) フローティングナット
JP2007092932A (ja) 等速自在継手のシャフト抜け止め構造
JP6548864B2 (ja) 車輪用軸受装置
KR20100107719A (ko) 자동차 프로펠러 샤프트 연결구조
KR20050069676A (ko) 휠 베어링과 등속조인트 체결구조
CN210461602U (zh) 一种复合式齿轮结构
EP3343055A1 (en) Power transmission device
US6969321B2 (en) Flange yoke
CN111301598A (zh) 曲柄脚踏机构、脚踏装置及车辆
CN218347886U (zh) 一种用于汽车传动的输入轴
CN218510019U (zh) 轮毂轴承、万向节、万向节总成和车辆
CN213929210U (zh) 花键组件、转向系统及车辆
KR200217981Y1 (ko) 요오크 유닛
CN220748846U (zh) 一种线控转向电机联轴器结构
JP2010112506A (ja) 自在継手とシャフトの結合構造および結合方法
CN211617853U (zh) 汽车转向系统连接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