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56202U - 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956202U CN217956202U CN202222132677.3U CN202222132677U CN217956202U CN 217956202 U CN217956202 U CN 217956202U CN 202222132677 U CN202222132677 U CN 202222132677U CN 217956202 U CN217956202 U CN 2179562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plate
- base
- positive
- limiting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能够增加负载的插座连接器,具体为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包括:插座主体;所述插座主体包括绝缘壳体、基座、盖板、负极件、正极件以及探测片;所述基座与绝缘壳体通过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二固定结构进行固定;所述盖板通过第三固定结构与绝缘壳体进行固定;所述盖板通过第四固定结构与限位结构与基座进行固定;所述负极件包括负极主体、负极接脚以及七个负极弹片;所述正极件包括正极主体、正极接脚以及四个正极弹片;通过一体设置的具有七个负极弹片的负极件与一体设置具有四个正极弹片的正极件,使得导体与电源插座连接器的接触面积增加,有效地提高了电源插座连接器的实用负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插座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一般是依靠直流电供电来工作的,如要利用市电来供电或充电,需先通过电源适配器来将市电变换成合适的直流电,再接入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电源适配器通常是与便携式电子设备分离的,其并不被设置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内,因此,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通常设有直流电源的插座连接器,电源适配器的输出端则设置匹配的插头连接器,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需要连接电源时,将电源适配器输入端接市电,输出端插入所述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插座连接器即可现有的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主要由绝缘座、正极接触件和负极接触件组成,绝缘座设有供与所述插座连接器配合的插头连接器插接的电源插孔,正极接触件和负极接触件均固定在绝缘座内,并分别部分伸入电源插孔内。
现有技术中,专利号为CN201922408587.0的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通过正极焊脚和负极焊脚插入连接电源端,保证该装置正常通电电力运行的稳定性,绝缘底座和外壳棱边的顶部边缘处均经过倒圆角工艺处理方便电源插入,插座连接器通过呈三角分布的正极焊脚、负极焊脚和侦测焊脚焊接到电路板上后更为稳固,外壳内安装正极接触件,结构简单耐热性好。
而上述方案中,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结构简单,正极件和负极件与导体的接触面积较小,使得该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无法应对较大电流的通过;上述方案中的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的正极件与负极件仅用单个接脚进行连接,当电流过大时,接脚与电路板的焊接处将因过热产生焊锡融化,使得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产生倾斜,严重影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的实用安全。
而且在现有技术中,正极接脚通常是与固定片铆合而成,且负极件与与导体的接触面积较小,使得直流电源插座仅能承载15V的电压与5-6A左右的电流通过,一旦存在较大电流的通过,直流电源插座的接触点便容易因电流过大导致烧毁;难以承载大功率电器的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电流过大时容易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
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座主体;所述插座主体包括绝缘壳体、设置在绝缘壳体内的基座、盖板、负极件、正极件以及探测片;
所述绝缘壳体由上侧壁、右侧壁以及左侧壁构成矩形槽型结构;所述右侧壁和左侧壁向下延伸设置有多个固定接脚;
所述基座位于绝缘壳体内部的前端,并通过第一固定结构与第二固定结构进行固定;所述基座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通部;所述第一通部后端的底部设有限位孔;所述基座前端的底部设有定位接脚;
所述盖板通过第三固定结构与绝缘壳体进行固定,盖板位于基座后端;所述盖板通过第四固定结构与基座后端、以及通过限位结构与基座后端进行固定;所述盖板的内表面向端端延伸设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后端一体设置有环形凸部;所述安装柱贯穿设置在第一通部内;
所述盖板外表面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以及四个通孔;所述第二安装槽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外侧;所述第一安装槽内还开设有贯穿盖板与安装柱的第二通部;所述通孔均匀设置第二通部外侧;并在设置在第二安装槽的路径上;所述盖板左端下部延伸有抵挡凸台;
所述负极件包括负极主体、负极接脚以及七个负极弹片;所述负极接脚设置在负极主体前端下部,并设置在限位孔内;所述负极弹片设置在负极主体前端,并位于第一通部内壁上;所述负极主体设置在凸部外壁上,并与抵挡凸台相抵接;
所述正极件包括正极主体、正极接脚以及四个正极弹片;所述正极接脚设置在正极主体下部,并与正极主体同时位于第二安装槽内;所述正极弹片设置在正极主体前端,并穿过通孔放置在安装柱外壁上;
所述探测片包括探测弹片与探测接脚;所述探测弹片一体垂直设置在探测接脚上端,并位于第二通部内;所述探测接脚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包括限位块与限位槽;所述限位块设置在绝缘壳体的内侧壁上,并位于右侧壁与左侧壁上端;所述限位槽设置在基座两侧,并位于基座的上部与下部;所述限位槽与限位块卡合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固定钩与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钩设置在右侧壁与左侧壁的下部,并向内弯曲;所述第一固定槽设置在基座底部;所述第一固定槽与第一固定钩卡合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固定结构包括第二固定钩与第二固定槽;所述第二固定钩设置在绝缘壳体右端,并向内弯曲;所述第二固定槽设置在盖板右端;所述第二固定钩与第二固定槽卡合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四固定结构包括限位通部与限位件;所述限位通部设置在基座右端的对角处,并分别贯穿上表面与下表面;所述限位件设置在盖板左端的对角处;所述限位通部与限位件卡合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圆槽与圆凸台;所述圆槽设置在基座右端的另一对角处;所述圆凸台设置在盖板左端的另一对角处。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基座右端下部向外延伸有抵挡部;所述盖板右端上部向外延伸有与抵挡部相配合的承接部;所述抵挡部与承接部通过第四固定结构与限位结构卡合限位连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通部内壁上设有七个向内凹陷的基座定位槽;所述负极件的负极弹片设置在该基座定位槽内,并与基座定位槽相抵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柱外壁上设有四个向内凹陷的盖板定位槽;所述正极件的正极弹片设置在该盖板定位槽内,并与盖板定位槽相抵接。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负极弹片前端设有向外倾斜的铲状结构;所述正极弹片前端设有向外凸起的弯曲部;所述探测弹片前端设有分叉部;所述负极件、正极件、探测片均为一体成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具有七个负极弹片的一体成形负极件与具有四个正极弹片的一体成形正极件,使得负极件和正极件与导体接触的面积得到增加,有效地提高了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的负载功率。
2、通过设置探测片,使得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在电池满电的情况下进行断电,有效地保障了直流电池的稳定性。
3、通过设置壳体接脚、基座接脚、负极接脚、正极接脚以及探测接脚,使得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能够牢固的安装在电路板上,有效地保障了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的稳定性,并防止电流过大使得负极接脚和正极接脚与电路板的焊点融化,产生安全隐患。
4、通过设置第一固定结构、第二固定结构、第三固定结构、第四固定结构以及限位结构,使得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能够通过多组固定结构进行快速拆卸与组装,有效地增加了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壳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盖板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正极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负极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探测片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C-C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插座主体1、绝缘壳体2、上侧壁2-1、右侧壁2-2、左侧壁2-3、固定接脚2-4、基座3、第一通部3-1、基座定位槽3-11、限位孔3-2、定位接脚3-3、抵挡部3-4、盖板4、安装柱4-1、盖板定位槽4-11、凸部4-2、第一安装槽4-3、第二安装槽4-4、通孔4-5、第二通部4-6、抵挡凸台4-7、承接部4-8、负极件5、负极主体5-1、负极接脚5-2、负极弹片5-3、铲状结构5-31、正极件6、正极主体6-1、正极接脚6-2、正极弹片6-3、弯曲部6-31、探测片7、探测弹片7-1、分叉部7-11、探测接脚7-2、第一固定结构8、限位块8-1、限位槽8-2、第二固定结构9、第一固定钩9-1、第一固定槽9-2、第三固定结构10、第二固定钩10-1、第二固定槽10-2、第四固定结构11、限位通部11-1、限位件11-2、限位结构12、圆槽12-1、圆凸台12-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如图1所示,以左侧壁2-3与右侧壁2-2为基准面,文中所说的前后上下左右前后与图1中的前后上下左右的基准面一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
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座主体1;所述插座主体1包括绝缘壳体2、设置在绝缘壳体2内的基座3、盖板4、负极件5、正极件6以及探测片7;所述负极件5、正极件6、探测片7均为一体成形。
上述方案中,绝缘壳体2的作用是对电路板、导体、正极件6、负极件5以及探测片7进行绝缘保护,防止电路板、导体、正极件6、负极件5以及探测片7同时想通,导致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断路,影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的正常使用。
基座3的作用是用于放置负极件5,并通过基座定位槽3-11对负极件5进行定位,避免负极件5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位移或与正极件6和探测片7相接触,影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的正常使用。
盖板4的作用是用于放置正极件6与探测片7,并通过第一安装槽4-3、第二安装槽4-4以及盖板定位槽4-11对探测片7和正极件6进行限位安装,避免正极件6与探测片7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位移,影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的正常使用。
而正极件6、负极件5以及探测片7一体成形,能够避免正极件6、负极件5与固定片的铆合,使得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在进行使用时,电流在通过铆合点时,造成铆合处过热而烧毁的问题,有效地增加了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的安全性与使用负载。
如图5所示,
所述绝缘壳体2由上侧壁2-1、右侧壁2-2以及左侧壁2-3构成矩形槽型结构;所述右侧壁2-2和左侧壁2-3向下延伸设置有多个固定接脚2-4;
如图6与图7所示,
所述基座3位于绝缘壳体2内部的前端,并通过第一固定结构8与第二固定结构9进行固定;所述基座3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通部3-1;所述第一通部3-1后端的底部设有限位孔3-2;所述基座3前端的底部设有定位接脚3-3;
如图8与图9所示,
所述盖板4通过第三固定结构10与绝缘壳体2进行固定,盖板4位于基座3后端;所述盖板4通过第四固定结构11与基座3后端、以及通过限位结构12与基座3后端进行固定;所述盖板4的内表面向端端延伸设有安装柱4-1;所述安装柱4-1的后端一体设置有环形凸部4-2;所述安装柱4-1贯穿设置在第一通部3-1内;
所述盖板4外表面设有第一安装槽4-3、第二安装槽4-4以及四个通孔4-5;所述第二安装槽4-4设置在第一安装槽4-3外侧;所述第一安装槽4-3内还开设有贯穿盖板4与安装柱4-1的第二通部4-6;所述通孔4-5均匀设置第二通部4-6外侧;并在设置在第二安装槽4-4的路径上;所述盖板4左端下部延伸有抵挡凸台4-7;
如图11所示,
所述负极件5包括负极主体5-1、负极接脚5-2以及七个负极弹片5-3;所述负极接脚5-2设置在负极主体5-1前端下部,并设置在限位孔3-2内;所述负极弹片5-3设置在负极主体5-1前端,并位于第一通部3-1内壁上;所述负极主体5-1设置在凸部4-2外壁上,并与抵挡凸台4-7相抵接;所述负极弹片5-3前端设有向外倾斜的铲状结构5-31;
如图10所示,
所述正极件6包括正极主体6-1、正极接脚6-2以及四个正极弹片6-3;所述正极接脚6-2设置在正极主体6-1下部,并与正极主体6-1同时位于第二安装槽4-4内;所述正极弹片6-3设置在正极主体6-1前端,并穿过通孔4-5放置在安装柱4-1外壁上;所述正极弹片6-3前端设有向外凸起的弯曲部6-31;
如图12所述,
所述探测片7包括探测弹片7-1与探测接脚7-2;所述探测弹片7-1一体垂直设置在探测接脚7-2上端,并位于第二通部4-6内;所述探测接脚7-2设置在第一安装槽4-3内。所述探测弹片7-1前端设有分叉部7-11;
如图13-15所示,
所述第一固定结构8包括限位块8-1与限位槽8-2;所述限位块8-1设置在绝缘壳体2的内侧壁上,并位于右侧壁2-2与左侧壁2-3上端;所述限位槽8-2设置在基座3两侧,并位于基座3的上部与下部;所述限位槽8-2与限位块8-1卡合连接。
上述方案中,第一固定结构8的作用是通过限位块8-1与限位槽8-2将绝缘壳体2与基座3进行限位固定,防止基座3在电子设备的抖动、翻滚中产生脱离,导致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损坏或无法正常使用,有效地增加了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所述第二固定结构9包括第一固定钩9-1与第一固定槽9-2;所述第一固定钩9-1设置在右侧壁2-2与左侧壁2-3的下部,并向内弯曲;所述第一固定槽9-2设置在基座3底部;所述第一固定槽9-2与第一固定钩9-1卡合连接。
上述方案中,第二固定结构9的作用是在第一固定结构8的基础上,通过第一固定钩9-1与第一固定槽9-2的配合增加绝缘壳体2与基座3之间的固定连接,有效的增加了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的使用安全性。
所述第三固定结构10包括第二固定钩10-1与第二固定槽10-2;所述第二固定钩10-1设置在绝缘壳体2右端,并向内弯曲;所述第二固定槽10-2设置在盖板4右端;所述第二固定钩10-1与第二固定槽10-2卡合连接。
上述方案中,第三固定结构10的作用是通过第二固定钩10-1与第二固定槽10-2将绝缘壳体2与盖板4进行限位固定,防止盖板4在电子设备的抖动、翻滚中产生脱离,导致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损坏或无法正常使用,有效地在增加了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所述第四固定结构11包括限位通部11-1与限位件11-2;所述限位通部11-1设置在基座3右端的对角处,并分别贯穿上表面与下表面;所述限位件11-2设置在盖板4左端的对角处;所述限位通部11-1与限位件11-2卡合连接。
上述方案中,第四固定结构11的作用是通过限位通部11-1与限位件11-2将基座3与盖板4进行限位规定,防止盖板4与基座3在电子设备的抖动、翻滚中产生脱离,导致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损坏过无法正常使用,有效地增加了直流电源设备连接器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所述限位结构12包括圆槽12-1与圆凸台12-2;所述圆槽12-1设置在基座3右端的另一对角处;所述圆凸台12-2设置在盖板4左端的另一对角处。
上述方案中,限位结构12的作用是通过圆槽12-1与园凸台的配合,使得基座3与盖板4在第四固定结构11的基础上进行限位,保障盖板4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在基座3上产生位移,导致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损坏或无法正常使用,有效地保障了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稳定性与安全性。
所述基座3右端下部向外延伸有抵挡部3-4;所述盖板4右端上部向外延伸有与抵挡部3-4相配合的承接部4-8;所述抵挡部3-4与承接部4-8通过第四固定结构11与限位结构12卡合限位连接。
上述方案中,基座3的抵挡部3-4与盖板4的相抵部能够相互嵌合,使得盖板4与基座3在第四固定结构11与限位结构12的基础上,增加上下限位的作用;并通过盖板4的相抵部与安装柱4-1右端的凸部4-2所形成的空隙,安装负极件5;在确保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前提下,增加可利用空间并减少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的体积。
所述第一通部3-1内壁上设有七个向内凹陷的基座定位槽3-11;所述负极件5的负极弹片5-3设置在该基座定位槽3-11内,并与基座定位槽3-11相抵接。
上述方案中,基座定位槽3-11设置在基座3的第一通部3-1的内壁上,用于放置负极弹片5-3,并通过负极弹片5-3左端的外倾斜设置的铲状结构5-31,与基座定位槽3-11相抵,使得负极件5不会在使用时因电流产生形变或位移,影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的正常使用。
所述安装柱4-1外壁上设有四个向内凹陷的盖板定位槽4-11;所述正极件6的正极弹片6-3设置在该盖板定位槽4-11内,并与盖板定位槽4-11相抵接。
上述方案中,盖板定位槽4-11设置在盖板4的安装柱4-1的外壁上,用于放置正极弹片6-3,并通过正极弹片6-3左端的弯曲部6-31,与盖板定位槽4-11紧密相抵;使得正极件6不会在使用时因电流产生形变或位移,影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的正常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壳体2、基座3以及盖板4均为绝缘材料制作而成,能够确保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用电安全性,并未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提供整体的结构强度。正极件6通过盖板4的第二安装槽4-4与安装柱4-1外壁的盖板定位槽4-11进行固定,并通过正极接脚6-2固定在电路板上;探测片7通过盖板4的第一安装槽4-3与第二通部4-6进行固定,并通过第二通部4-6对分叉部7-11的向内挤压,使得负极弹片5-3与第二通部4-6紧密相抵,达到固定的效果;负极件5通过基座3的第一通部3-1与限位孔3-2和盖板4的承接部4-8、凸部4-2以及抵挡凸台4-7进行固定,并通过负极接脚5-2固定在电路板上;
基座3与盖板4通过第四固定结构11的限位通部11-1与限位件11-2进行固定,限位件11-2顶部具有弯曲,使得限位件11-2在限位通部11-1内进行勾取固定;还通过限位结构12的圆槽12-1与圆凸台12-2进行限位,保障盖板4与基座3的固定效果。基座3与盖板4之间还设有抵挡部3-4与承接部4-8,使得盖板4与基座3具有上下限位的效果,并减少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的体积。而且第四固定结构11与限位结构12的位置呈交叉的“X”形。
盖板4与绝缘壳体2通过第三固定结构10的第二固定钩10-1与第二固定槽10-2进行固定,第二固定钩10-1通过向内弯曲的钩部,勾取住第二固定槽10-2,并通过上侧壁2-1、右侧壁2-2以及左侧壁2-3右端的三个第三固定结构10,使得绝缘壳体2与盖板4的连接达到固定效果;
基座3与绝缘壳体2通过第一固定结构8的限位块8-1与限位槽8-2进行固定,通过绝缘壳体2右侧壁2-2与左侧壁2-3的向内弯曲性,使得限位块8-1能够紧密嵌入限位槽8-2内部,达到固定效果,并防止绝缘壳体2与基座3产生位移。还通过第二固定结构9的第一固定钩9-1与第一固定槽9-2进行固定,第一固定钩9-1通过向内弯曲的钩部,勾取第一固定槽9-2,并通过右侧壁2-2与左侧壁2-3下方的两个第二固定结构9,使得绝缘壳体2与基座3的连接达到固定效果。
当工作人员将电源导体接入基座3的第一通部3-1内是,导体的负极将与位于第一通部3-1的基座定位槽3-11内的负极弹片5-3相抵,并对负极弹片5-3进行挤压;负极弹片5-3左端的铲状结构5-31将于基座定位槽3-11相抵,并产生反作用力,使得负极弹片5-3与导体负极的接触面积增加,使得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的负载增加。导体的正极套设在盖板4的安装柱4-1上,并与盖板定位槽4-11内的正极弹片6-3相抵;正极弹片6-3左端的弯曲部6-31将被导体的正极挤压产生形变,使得正极弹片6-3与导体正极紧密相抵,增加正极弹片6-3与导体负极的接触面积。探测片7则是通过安装柱4-1探入导体内部,当充电导体因电流过大产生发热现象时,探测弹片7-1将对该热量进行感应,并通过电路板上的电路停止充电;当电子设备的直流电源充满时,将产生过热现象,探测接脚7-2将对该过热现象进行感应,并通过电路板上的电路停止充电。有效地保障了电子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并提高了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的可靠性。
通过一体设置的负极件5上的七个负极弹片5-3的接触面积,一体设置的正极件6上的四个正极弹片6-3的接触面;使得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从15V电压、5-6A电流的负载率,提升至20V电压、15A电流的负载率;有效地增加了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的负载,并延长了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座主体(1);所述插座主体(1)包括绝缘壳体(2)、设置在绝缘壳体(2)内的基座(3)、盖板(4)、负极件(5)、正极件(6)以及探测片(7);
所述绝缘壳体(2)由上侧壁(2-1)、右侧壁(2-2)以及左侧壁(2-3)构成矩形槽型结构;所述右侧壁(2-2)和左侧壁(2-3)向下延伸设置有多个固定接脚(2-4);
所述基座(3)位于绝缘壳体(2)内部的前端,并通过第一固定结构(8)与第二固定结构(9)进行固定;所述基座(3)中心位置开设有第一通部(3-1);所述第一通部(3-1)后端的底部设有限位孔(3-2);所述基座(3)前端的底部设有定位接脚(3-3);
所述盖板(4)通过第三固定结构(10)与绝缘壳体(2)进行固定,盖板(4)位于基座(3)后端;所述盖板(4)通过第四固定结构(11)与基座(3)后端、以及通过限位结构(12)与基座(3)后端进行固定;所述盖板(4)的内表面向端端延伸设有安装柱(4-1);所述安装柱(4-1)的后端一体设置有环形凸部(4-2);所述安装柱(4-1)贯穿设置在第一通部(3-1)内;
所述盖板(4)外表面设有第一安装槽(4-3)、第二安装槽(4-4)以及四个通孔(4-5);所述第二安装槽(4-4)设置在第一安装槽(4-3)外侧;所述第一安装槽(4-3)内还开设有贯穿盖板(4)与安装柱(4-1)的第二通部(4-6);所述通孔(4-5)均匀设置第二通部(4-6)外侧;并在设置在第二安装槽(4-4)的路径上;所述盖板(4)左端下部延伸有抵挡凸台(4-7);
所述负极件(5)包括负极主体(5-1)、负极接脚(5-2)以及七个负极弹片(5-3);所述负极接脚(5-2)设置在负极主体(5-1)前端下部,并设置在限位孔(3-2)内;所述负极弹片(5-3)设置在负极主体(5-1)前端,并位于第一通部(3-1)内壁上;所述负极主体(5-1)设置在凸部(4-2)外壁上,并与抵挡凸台(4-7)相抵接;
所述正极件(6)包括正极主体(6-1)、正极接脚(6-2)以及四个正极弹片(6-3);所述正极接脚(6-2)设置在正极主体(6-1)下部,并与正极主体(6-1)同时位于第二安装槽(4-4)内;所述正极弹片(6-3)设置在正极主体(6-1)前端,并穿过通孔(4-5)放置在安装柱(4-1)外壁上;
所述探测片(7)包括探测弹片(7-1)与探测接脚(7-2);所述探测弹片(7-1)一体垂直设置在探测接脚(7-2)上端,并位于第二通部(4-6)内;所述探测接脚(7-2)设置在第一安装槽(4-3)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结构(8)包括限位块(8-1)与限位槽(8-2);所述限位块(8-1)设置在绝缘壳体(2)的内侧壁上,并位于右侧壁(2-2)与左侧壁(2-3)上端;所述限位槽(8-2)设置在基座(3)两侧,并位于基座(3)的上部与下部;所述限位槽(8-2)与限位块(8-1)卡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结构(9)包括第一固定钩(9-1)与第一固定槽(9-2);所述第一固定钩(9-1)设置在右侧壁(2-2)与左侧壁(2-3)的下部,并向内弯曲;所述第一固定槽(9-2)设置在基座(3)底部;所述第一固定槽(9-2)与第一固定钩(9-1)卡合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固定结构(10)包括第二固定钩(10-1)与第二固定槽(10-2);所述第二固定钩(10-1)设置在绝缘壳体(2)右端,并向内弯曲;所述第二固定槽(10-2)设置在盖板(4)右端;所述第二固定钩(10-1)与第二固定槽(10-2)卡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固定结构(11)包括限位通部(11-1)与限位件(11-2);所述限位通部(11-1)设置在基座(3)右端的对角处,并分别贯穿上表面与下表面;所述限位件(11-2)设置在盖板(4)左端的对角处;所述限位通部(11-1)与限位件(11-2)卡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12)包括圆槽(12-1)与圆凸台(12-2);所述圆槽(12-1)设置在基座(3)右端的另一对角处;所述圆凸台(12-2)设置在盖板(4)左端的另一对角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3)右端下部向外延伸有抵挡部(3-4);所述盖板(4)右端上部向外延伸有与抵挡部(3-4)相配合的承接部(4-8);所述抵挡部(3-4)与承接部(4-8)通过第四固定结构(11)与限位结构(12)卡合限位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部(3-1)内壁上设有七个向内凹陷的基座定位槽(3-11);所述负极件(5)的负极弹片(5-3)设置在该基座定位槽(3-11)内,并与基座定位槽(3-11)相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柱(4-1)外壁上设有四个向内凹陷的盖板定位槽(4-11);所述正极件(6)的正极弹片(6-3)设置在该盖板定位槽(4-11)内,并与盖板定位槽(4-11)相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弹片(5-3)前端设有向外倾斜的铲状结构(5-31);所述正极弹片(6-3)前端设有向外凸起的弯曲部(6-31);所述探测弹片(7-1)前端设有分叉部(7-11);所述负极件(5)、正极件(6)、探测片(7)均为一体成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32677.3U CN217956202U (zh) | 2022-08-12 | 2022-08-12 | 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32677.3U CN217956202U (zh) | 2022-08-12 | 2022-08-12 | 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956202U true CN217956202U (zh) | 2022-12-02 |
Family
ID=84231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32677.3U Active CN217956202U (zh) | 2022-08-12 | 2022-08-12 | 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956202U (zh) |
-
2022
- 2022-08-12 CN CN202222132677.3U patent/CN2179562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7956202U (zh) | 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 | |
CN106654648A (zh) | 结构稳定的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 |
CN219124576U (zh) | 一种直流负载管理器 | |
CN207068969U (zh) | 电池保护板及电源装置 | |
CN201336333Y (zh) | 电池组 | |
CN202917663U (zh) | 一种导电端子及具有该导电端子的电源连接器 | |
CN210668815U (zh) | 一种电气工程用安全插座 | |
CN209963276U (zh) | 电炉接线端子结构 | |
CN218827972U (zh) | 一种直流电源插座 | |
CN218548855U (zh) | 一种大电流沉板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 | |
CN221353177U (zh) | 一种导线连接结构及连接器 | |
CN103427248B (zh) | 一种墙面插座 | |
CN206340719U (zh) | 一种Mini USB连接器 | |
CN212392399U (zh) | 一种直流电源插座连接器 | |
CN212968344U (zh) | 一种交流电源取电装置和多相取电表 | |
CN206211160U (zh) | 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8101770U (zh) | 一种便于快速接线的插座 | |
CN218677891U (zh) | 电源插座 | |
CN219163631U (zh) | 一种纽扣电池连接结构 | |
CN218731944U (zh) | 一种立式直流电源插座 | |
CN112072430B (zh) | 一种交流电源取电装置的安装方法 | |
CN212810483U (zh) | 一种agv用多功能软包电芯pack模组串并联板 | |
CN212751314U (zh) | 一种电动车接扦件 | |
CN211238632U (zh) | 用于连接pcb板的2pin插座 | |
CN218850444U (zh) | 一种导电性更稳定的车载充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