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34149U - 集流盘及电池 - Google Patents
集流盘及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934149U CN217934149U CN202221978201.5U CN202221978201U CN217934149U CN 217934149 U CN217934149 U CN 217934149U CN 202221978201 U CN202221978201 U CN 202221978201U CN 217934149 U CN217934149 U CN 2179341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portion
- main body
- current collecting
- battery
- ta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流盘及电池,所述集流盘包括主体部以及连接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主体部且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连接部沿背离所述第二侧的方向上延伸。本实用新型的集流盘能够与裸电芯稳固连接,避免集流盘从裸电芯上脱落,保证电池的正常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流盘及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多数的圆柱电池会在采用极耳揉平工艺将裸电芯的极耳揉出端面之后,再将极耳与集流盘焊接或粘接在一起,但是一旦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振动,容易导致集流盘与裸电芯之间脱落,影响电池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集流盘及电池,能够保证集流盘与裸电芯之间的连接稳固性,避免集流盘从裸电芯上脱落,保证电池的正常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流盘,所述集流盘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
至少一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主体部且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连接部沿背离所述第二侧的方向上延伸。
通过在集流盘的主体部上设置一个或多个连接部,从而在集流盘与裸电芯连接时,使得该一个或多个连接部能够自端面伸入极耳中,从而在电池振动时,连接部能够抵在环绕于其外周的极耳上,避免因集流盘与电芯之间发生错位而导致集流盘与电芯之间的焊点或粘接点断开,集流盘从裸电芯上脱落,进而保证集流盘与裸电芯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有利于保证电池的正常使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集流盘包括多个所述连接部,多个所述连接部均设于所述主体部且位于所述第一侧,多个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一致,多个所述连接部之间间隔设置。通过在集流盘的主体部上设置多个连接部,能够在进一步保证集流盘与裸电芯连接稳定的同时,减小连接部的体积,降低连接部插入极耳的难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以所述主体部的中心为中心,多个所述连接部呈环形排布。通过将多个连接部环形排布,能够使得电池振动时多个连接部的受力更加均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4-20个。通过限制连接部的数量,以保证集流盘与裸电芯稳固连接的同时,避免连接部的数量过多而影响主体部与裸电芯贴合连接的面积以及主体部的过流面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和所述主体部通过冲压制程一体成型。通过冲压形成主体部和连接部,有利于减少集流盘制备过程中的用料,同时保证主体部与连接部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设有贯穿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的通孔,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通孔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通孔外耳。通过在主体部上开设通孔,增大主体部与连接部的连接面积,增强主体部与连接部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二侧至所述第一侧的方向上延伸。也即是,限制连接部垂直连接于主体部,从而仅需按压主体部的第二侧,对主体部施加沿第二侧至第一侧方向上的作用力,即可使得连接部垂直伸入至极耳中,减少力的损耗。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为尖端;和/或,沿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连接部的宽度逐渐减小,以便连接部伸入极耳中。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裸电芯以及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集流盘。由于该电池具备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集流盘,因此,能够保证集流盘与裸电芯之间的连接稳固性,避免集流盘从裸电芯上脱落,保证电池的正常使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极耳通过揉平处理形成揉平部,所述揉平部具有所述端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集流盘及电池,通过设置一个或多个位于主体部第一侧的连接部,从而当集流盘与裸电芯连接时,若裸电芯的一侧设有极耳,极耳具有端面,则主体部的第一侧侧面可朝向端面设置并与端面焊接或粘接,而连接部能够贯穿端面并伸入极耳内,也即是,连接部插入至极耳中,从而当电池受力振动时,连接部能够阻挡集流盘与裸电芯之间发生错位,保证集流盘与裸电芯之间的连接稳固性,避免电池振动时,集流盘与电芯之间的焊点或粘接点断开而导致集流盘从裸电芯上脱落,有利于保证电池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电池沿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处放大图;
图5是图3的C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流盘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流盘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集流盘的第三立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10、裸电芯;11、极耳;12、端面;20、集流盘;21、第一集流盘;22、第二集流盘;21a、第一集流盘的主体部;21b、第一集流盘的连接部;21c、第一集流盘的第一侧;21d、第一集流盘的第二侧;110、本体部;120、第一揉平部;121、第一端面;130、第二揉平部;210、主体部;220、连接部;211、第一侧;212、第二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1,该电池1包括裸电芯10和集流盘20。其中,裸电芯10的至少一端设有极耳11,极耳11具有端面12,集流盘20包括主体部210以及连接部220,主体部210具有相背的第一侧211和第二侧212,第一侧211朝向端面12。连接部220设于主体部210且位于第一侧211,连接部220沿背离第二侧212的方向上延伸,连接部220贯穿端面12并伸入至极耳11内。
当集流盘20与裸电芯10连接时,主体部210的第一侧211侧面朝向裸电芯10的端面12,第一侧211侧面与端面12之间可通过焊接或粘接固定,而位于主体部210第一侧211的一个或多个连接部220能够贯穿端面12并伸入极耳11中,从而在电池1振动时,连接部220能够抵在环绕于其外周的极耳11上,以阻挡集流盘20与裸电芯10之间发生错位,避免第一侧211侧面与端面12之间的连接点受力断裂,也即是,避免集流盘20与裸电芯10之间的焊点或粘接点断开而导致集流盘20从裸电芯10上脱落,进而保证集流盘20与裸电芯1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有利于保证电池1的正常使用。
示例性的,集流盘20的主体部210可为第一侧211和第二侧212均为平面的铝板,也可为在第一侧211或第二侧212设有凹槽、凸起的不锈钢板。
示例性的,集流盘20的主体部210可为圆形板,以使该集流盘20可应用于圆柱电池。
一些实施例中,极耳11通过揉平处理形成揉平部,揉平部具有端面12。
如图3至图5所示,示例性的,电池为圆柱电池,则裸电芯10可以具有本体部110以及设于本体部110相对两端的第一揉平部120和第二揉平部130,本体部110可以包括依次层叠且卷绕设置的第一极片、隔膜以及第二极片。其中,第一极片、隔膜以及第二极片可绕一轴线卷绕形成圆柱体,而第一极片的沿卷绕的轴线方向上的一端可设有第一极耳,卷绕的轴线方向如图3中的Z0方向所示,第一极耳突出于隔膜,第一极耳经过揉平工艺处理可形成圆柱状的第一揉平部120,该第一揉平部120具有第一端面121,第一端面121为圆形表面,而第二极片的一端沿卷绕的轴线方向上的一端可设有第二极耳,第二极耳突出于隔膜,第二极耳经过揉平工艺处理可形成圆柱状的第二揉平部130,而第二揉平部130可具有与第一端面121相背的第二端面131,第二端面131为圆形表面。此时,电池1可包括两个如上所述的集流盘20,分别为第一集流盘21和第二集流盘22,第一集流盘21的主体部21a可对应于第一揉平部120设置为圆形板,第一集流盘21的主体部21a具有沿其轴向上相对的第一侧21c和第二侧21d,第一集流盘21的第一侧21c侧面与第一端面121贴合连接,第一集流盘21的连接部21b自第一端面121伸入第一极耳中,第二集流盘22的主体部22a对应于第二揉平部130设置为圆形板,第二集流盘22的主体部22a具有沿其轴向上相对的第一侧22c和第二侧22d,第二集流盘22的第一侧22c侧面与第二端面131贴合连接,第二集流盘22的连接部22b自第二端面伸入第二极耳中。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第一极片可为正极极片,第一极耳为正极极耳,而第二极片可为负极极片,第二极耳为负极极耳。或者,上述的第一极片可为负极极片,第一极耳为负极极耳,而第二极片可为正极极片,第二极耳为正极极耳。
值得说明的是,第一集流盘21的连接部21b自第一端面121伸入第一揉平部120时,第一集流盘21的连接部21b的插入深度小于第一揉平部120在轴线方向Z0上的高度,第二集流盘22的连接部22b自第二端面131伸入第二揉平部130时,第二集流盘22的连接部22b插入深度小于第二揉平部130在轴线方向Z0上的高度,从而避免第一集流盘21的连接部21b或第二集流盘22的连接部插入本体部110,影响电池1的性能。
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侧212至第一侧211的方向上,连接部220突出于主体部210的第一侧211的长度L1为0.5mm-5mm。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在Z0方向上,第一集流盘21的连接部21b突出于第一侧211的长度L1可为0.5mm、1mm、2mm、3mm、4mm或5mm。通过控制连接部220突出于主体部210的第一侧211侧面的长度,以限制集流盘20与裸电芯10连接时连接部220伸入极耳11中的深度,从而避免连接部220伸入深度过短而导致连接部220上的受力过于集中断裂,同时避免因连接部220伸入深度过长导致连接部220插入裸电芯10的本体部110而影响裸电芯10的性能。当然,当连接部220为多个时,多个连接部220的长度可不尽相同,具体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和图8所示,集流盘20的连接部220为多个,多个连接部220均设于主体部210且位于第一侧211,多个连接部220的延伸方向一致,多个连接部220之间间隔设置。通过在集流盘20的主体部210上设置多个连接部220,能够在进一步保证集流盘20与裸电芯10连接稳定的同时,减小连接部220的体积,降低连接部220插入极耳11的难度。值得说明的是,多个连接部220的延伸方向应相同,以确保多个连接部220均能沿连接部220的延伸方向自端面12伸入极耳11中。
示例性的,如图5所示,第二集流盘22的连接部22b为多个,多个第二集流盘22的连接部22b的延伸方向一致,其中,第二集流盘22的连接部22b的延伸方向可如图5中的Z1方向所示,从而使得多个第二集流盘22的连接部22b均能沿Z1方向自第二端面131伸入第二揉平部130中。
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20沿第二侧212至第一侧211的方向上延伸。当集流盘20与裸电芯10连接时,若直接按压主体部210的第二侧212,则主体部210受到的力的方向为沿第二侧212至第一侧211的方向,由于连接部220设于主体部210,因此连接部220同样能够受到沿第二侧212至第一侧211的力,此时,若将连接部220设置为沿第二侧212至第一侧211的方向上延伸,能够使得连接部220在插入极耳11的过程中活动的方向与其受力的方向一致,更容易将连接部220伸入至极耳11中。
示例性的,如图4所示,第一集流盘21的连接部21b沿第二侧21d至第一侧21c的方向上延伸,也即是沿Z0方向上延伸,此时,第一集流盘21的连接部21b垂直连接于第一集流盘21的主体部21a。而当集流盘20的连接部220为多个时,多个连接部220可均沿第二侧212至第一侧211的方向上延伸,以使多个连接部220的延伸方向一致,从而当集流盘20与裸电芯10连接时,连接部220的尖端均能抵在裸电芯10的端面12,然后垂直插入至极耳11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连接部220也可相对主体部210倾斜设置,且多个连接部220相对主体部210倾斜的方向以及角度一致,以使连接部220的延伸方向相同,则当集流盘20连接至裸电芯10时,多个连接部220在受到同一方向上的作用力时,均能伸入至裸电芯10的极耳11中。
如图6所示,一些实施例中,以主体部210的中心为中心,多个连接部220呈环形排布。通过将多个连接部220呈环形排布,有利于使得电池1发生振动时,多个连接部220均能分担一定的力,使得多个连接部220受力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连接部220的数量可为4-20个。例如,主体部210上的第一侧211侧面可设有4个、6个、8个、10个、15个或20个连接部220。当集流盘20设有如上所述的多个连接部220时,能够保证集流盘20与裸电芯10之间连接的稳固性,同时能够避免连接部220的数量过多影响主体部210与裸电芯10贴合连接的面积以及主体部210的过流面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沿连接部220的延伸方向上,连接部220的宽度逐渐减小。例如,如图6所示,连接部220为三角形板,其宽度在其延伸方向上逐渐减小。又例如,如图7所示,连接部220可为环形结构,此时环形结构的宽度可表示为其外径与内径之差,该环形结构的宽度在其延伸方向上逐渐减薄。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连接部220远离主体部210的一端可具有尖端。例如,如图8所示,连接部220可为圆锥体。又例如,连接部220可为三棱锥体。
通过使得连接部2 20远离主体部210的一端具有尖端,或者,使得连接部220在沿连接部220的延伸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减小,能够有利于连接部220贯穿端面12并伸入极耳11中。
一些实施例中,连接部220和主体部210通过冲压制程一体成型。由于连接部220与主体部210之间冲压一体成型,因此有利于减少集流盘20制备过程中的用料,保证主体部210与连接部220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一种示例性的,铝板或不锈钢板等导电板材冲压后形成具有三角形或梯形冲压孔的主体部210,而相应的,连接部220也为三角结构或梯形结构,且连接部220在沿其延伸方向上的宽度逐渐减小。如图6所示,连接部220为等腰三角结构,此时连接部220通过等腰三角形的底边连接于主体部210,而与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相对的顶角可贯穿端面12伸入至极耳11中。
另一种示例性的,连接部220为环形结构。具体地,集流盘20可如图7所示,铝板或不锈钢板等导电板材冲压形成具有圆形冲压孔的主体部210,则此时连接部220可为以主体部210的中心为中心的环形结构,该环形结构沿第二侧212至第一侧211的方向上延伸,且该环形结构的宽度在沿第二侧212至第一侧211的方向上延伸时逐渐减薄,以便于该连接部220伸入极耳11中。当连接部220为环形结构时,连接部220绕第二侧212至第一侧211的方向上的各处均较为圆滑,不仅能够减少与极耳11之间的剐蹭,方便将连接部220插入至极耳11中,还有利于保证连接部220环向各处的宽度,使得电池1发生振动时,连接部220各处受力相近,避免受力集中而被破坏。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示例中,集流盘20也可设有多个环形的连接部220,多个环形的连接部220可如前文所述,以主体部210的中心为中心呈环形排布。
一些实施例中,主体部210设有贯穿第一侧211和第二侧212的通孔,连接部220设于通孔且至少部分位于通孔外。此时,连接部220可焊接于该通孔或铆压于该通孔,实现连接部220与主体部210的连接,连接部220位于通孔外的部分能够自端面12伸入至极耳11。由于连接部220的一部分伸入至通孔内而不仅仅与主体部210的第一侧211侧面连接,因此能够保证连接部220与主体部21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避免连接部220与主体部210之间的连接处在电池振动时断裂。
可以理解的是,连接部220与通孔相适配,因此连接部220设于通孔内的部分与主体部210焊接或铆压连接之后,保证连接部220与主体部210的连接稳固性,同时因为连接部220能够封堵通孔,从而当集流盘20连接于裸电芯10时,连接部220伸入极耳11的过程中产生的颗粒不会从通孔掉出而影响电池的性能。相应的,由于主体部210与连接部220焊接,因此,主体部210不会形成冲压孔,同样能够避免连接部220伸入极耳11的过程中产生的颗粒从冲压孔中掉出而导致影响电池的性能。
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此时连接部220可为圆锥结构或三棱锥结构,圆锥结构或三棱锥结构的底面朝向主体部210设置,而圆锥结构或三棱锥结构的顶点背离主体部210设置,以使连接部220的远离主体部210的一端为尖端。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集流盘及电池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集流盘及电池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盘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相背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以及
至少一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主体部且位于所述第一侧,所述连接部沿背离所述第二侧的方向上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盘包括多个所述连接部,多个所述连接部均设于所述主体部且位于所述第一侧,多个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一致,多个所述连接部之间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以所述主体部的中心为中心,多个所述连接部呈环形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数量为4-20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和所述主体部通过冲压制程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设有贯穿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的通孔,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通孔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通孔外。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沿所述第二侧至所述第一侧的方向上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集流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的远离所述主体部的一端为尖端;和/或,
沿所述连接部的延伸方向上,所述连接部的宽度逐渐减小。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括:
裸电芯,所述裸电芯的至少一端设有极耳,所述极耳具有端面;以及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集流盘,所述集流盘的第一侧朝向所述端面,所述连接部贯穿所述端面并伸入所述极耳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通过揉平处理形成揉平部,所述揉平部具有所述端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78201.5U CN217934149U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集流盘及电池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78201.5U CN217934149U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集流盘及电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934149U true CN217934149U (zh) | 2022-11-29 |
Family
ID=84150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978201.5U Active CN217934149U (zh) | 2022-07-29 | 2022-07-29 | 集流盘及电池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934149U (zh) |
-
2022
- 2022-07-29 CN CN202221978201.5U patent/CN21793414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84518B (zh) | 电池 | |
EP4152492A1 (en) | Battery | |
US6214490B1 (en) | Foam collector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 |
JP5768874B2 (ja) | 電池 | |
EP2736098A1 (en) | Cylindrically shaped battery | |
JP5683252B2 (ja) | 外付けptc素子ユニット及び電池 | |
CN217934149U (zh) | 集流盘及电池 | |
JP3631110B2 (ja) |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 |
JP2019145478A (ja) | 蓄電デバイス及び蓄電モジュール | |
CN214254668U (zh) | 一种新型的锂电池用连接片 | |
CN216928724U (zh) | 纽扣电池 | |
CN113422171A (zh) | 连接件、电池单体和电池包 | |
JP2012248466A (ja) | 円筒形二次電池 | |
CN214068861U (zh) | 电池组及其部件 | |
CN113422166A (zh) | 连接件、电池单体和电池包 | |
CN113422172A (zh) | 连接件、电池单体和电池包 | |
CN113422167A (zh) | 连接件、电池单体和电池包 | |
CN113422173A (zh) | 连接件、电池单体和电池包 | |
CN115706297A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113422169A (zh) | 集流体组件、电池单体和电池包 | |
WO2023284821A1 (zh) | 连接件、电池单体和电池包 | |
CN217691557U (zh) | 连接件、电池单体和电池包 | |
CN217691558U (zh) | 连接件、电池单体和电池包 | |
CN217691561U (zh) | 连接件、电池单体和电池包 | |
CN218039702U (zh) | 一种集流盘及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