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903989U - 连接组件、接线装置及治具 - Google Patents

连接组件、接线装置及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903989U
CN217903989U CN202221833881.1U CN202221833881U CN217903989U CN 217903989 U CN217903989 U CN 217903989U CN 202221833881 U CN202221833881 U CN 202221833881U CN 217903989 U CN217903989 U CN 2179039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mounting
mounting hole
elastic pressing
junction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338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才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338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9039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9039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9039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组件、接线装置及治具,属于电缆连接组件相关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连接件稳定性差且组装复杂的问题。本申请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连接件,第一部件具有安装孔;第二部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连接件包括连接部和弹性压紧部,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部件连接;弹性压紧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的外周并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二部件通过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安装孔时,所述弹性压紧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安装孔内并在所述安装孔的挤压下夹紧所述第二部件。本申请用于提高连接组件的连接可靠性和简化连接组件的安装过程。

Description

连接组件、接线装置及治具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缆连接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组件、接线装置及治具。
背景技术
接线盒主要应用于电线电缆、通讯电缆及信号电缆连接处的保护。在接线时通常需要通过连接件将该电缆固定安装于接线盒上,避免电缆收到外力拉扯时从接线盒内脱落。
然而,现有的连接组件的稳定性较差、且组装复杂。一方面会导致电缆容易从接线盒内脱落。另一方面还会导致电缆的安装较为复杂。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连接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组件、接线装置及治具,以解决现有的连接件稳定性差且组装复杂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部件,具有安装孔;
第二部件,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
连接件,包括:
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部件连接;
弹性压紧部,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的外周并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二部件通过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安装孔时,所述弹性压紧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安装孔内并在所述安装孔的挤压下夹紧所述第二部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件上设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安装孔贯穿所述安装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弹性压紧部的外周并与所述弹性压紧部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安装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容纳空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凸设于所述第一部件上,所述连接件沿第二方向卡接在所述安装部上,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和/或所述弹性压紧部背离所述第一部件的一侧设有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并与所述安装部抵接,以将所述连接件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定位于所述安装部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安装部中的一者上形成有卡钩、另一者上形成有与所述卡钩卡接的卡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压紧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围设在所述第二部件外周的弹性压爪,多个所述弹性压爪均具有相对设置的压紧端和固定端,所述压紧端伸入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连接部相连。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
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的外周,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部件和所述第一部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沿安装方向安装至所述第一部件,沿所述安装方向所述安装孔具有孔径逐渐减小的收缩部分,所述第二部件通过所述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安装孔时,所述弹性压紧部受到所述收缩部分的挤压夹紧所述第二部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孔远离所述收缩部分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第一密封件设置在所述限位部和所述收缩部分之间,并与所述限位部和/或所述弹性压紧部抵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内周表面与所述第二部件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密封件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安装孔过盈配合。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上述连接件中的弹性压紧部套设在第二部件的外周,在组装上述连接组件时,先将第二部件穿设在第一部件的安装孔内,随后将连接件套设在第二部件上向靠近第一部件的方向推动,使得连接部和第一部件连接。当连接部和第一部件连接时,弹性压紧部的至少部分伸入安装孔内,并在安装孔的挤压下朝向安装孔的内部发生形变,以将电缆夹紧,保证弹性压紧部的夹紧力较为稳定可靠,从而保证第二部件的连接更为稳固可靠。其中,上述连接件在安装时,仅需要套设在第二部件朝向第一部件推动直至连接件上的连接部和第一部件相连即可,即上述连接组件的安装较为简单。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接线装置,包括:
上述连接组件,所述第一部件为接线盒,所述安装孔为设置在所述接线盒上的穿线孔,所述第二部件为电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线盒包括盖板和接线盒本体,所述接线盒本体呈盒状结构、且具有一开口,所述盖板安装在所述开口处并与所述接线盒本体盖合形成一安装空间,所述接线装置还包括:
电子组件,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第二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盖板和所述接线盒本体。
此外,本申请提供的接线装置包括连接组件,其中,该连接组件具有和上述连接组件相同的结构,由此本申请提供的接线装置能够达到和上述连接组件相同的技术效果。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治具,所述治具用于组装上述连接组件,所述治具包括:
手持部;
推进部,设于所述手持部上;
容置通孔,贯穿所述手持部和所述推进部以供所述第二部件穿过,所述推进部推动所述连接件靠近并连接至所述第一部件上。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部的尺寸大于所述推进部的尺寸。
此外,本申请提供的治具用于组装上述连接组件,在具体装配时,可以先将连接件套设在第二部件(例如电缆)的外周,随后再将上述治具套设在电缆在外周使得推进部与连接件相抵,手握手持部朝靠近第一部件(例如接线盒)的方向推动,进而通过推进部将连接件朝靠近接线盒的方向推动直至连接件卡接至接线盒上,通过该治具有利于实现上述连接组件的装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组件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接线装置的爆炸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治具用于组装连接件的结构示意,以示出连接件的安装过程;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治具用于组装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以示出第一密封件的安装过程。
本申请说明书附图中的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第一部件;101-安装孔;102-安装部;1021-卡槽;1022-限位部;103-盖板;104-接线盒本体;105-电子组件;106-第二密封件;107-安装座;
200-第二部件;
1-连接件;11-连接部;111-卡钩;12-弹性压紧部;13-容纳空间;14-止挡部;
2-第一密封件;
300-治具;301-手持部;302-推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组件、接线装置及治具,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本申请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且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组件拆解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剖视图。以下,参照图1和图2,对本申请提供的连接组件进行详细介绍。
本申请提供的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部件100和第二部件200,第一部件100和第二部件200通过一连接件1连接在一起。第一部件100上具有安装孔101,第二部件200穿设于所述安装孔101内。其中,连接件1包括连接部11和弹性压紧部12,连接部11与所述第一部件100连接,弹性压紧部12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200的外周并与所述连接部11相连,所述第二部件200通过所述连接件1固定于所述安装孔101时,所述弹性压紧部12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安装孔101内并在所述安装孔101的挤压下夹紧所述第二部件200。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提供的上述连接件1中的弹性压紧部12套设在第二部件200的外周,在组装上述连接组件时,先将第二部件200穿设在第一部件100的安装孔101内,随后将连接件1套设在第二部件200上向靠近第一部件100的方向推动,使得连接部11和第一部件100连接。当连接部11和第一部件100连接时,弹性压紧部12的至少部分伸入安装孔101内,并在安装孔101的挤压下朝向安装孔101的内部发生形变,以将电缆夹紧,保证弹性压紧部12的夹紧力较为稳定可靠,从而保证第二部件200的连接更为稳固可靠。其中,上述连接件1在安装时,仅需要套设在第二部件200朝向第一部件100推动直至连接件1上的连接部11和第一部件100相连即可,即上述连接组件的安装较为简单。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压紧部12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200的外周,即弹性压紧部12内形成有供第二部件200穿过的贯穿孔。
其中,所述第一部件100上设有安装部102,所述安装部102与所述连接部11连接,所述安装孔101贯穿所述安装部102,所述连接部11设置在所述弹性压紧部12的外周并与所述弹性压紧部12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13,所述安装部102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容纳空间13,即,安装部102的外周与连接部11相连、安装部102内的安装孔101用于容置并将所述弹性压紧部12朝向第二部件200挤压,亦即,通过一个安装部102实现了连接部11和弹性压紧部12的安装,保证上述连接组件的连接结构较为简单。
换而言之,所述连接部11和所述弹性压紧部12在周向上互不接触,以使两者之间形成一容纳空间13,当所述连接件1连接至安装部102上时,至少部分所述安装部102被包裹在容纳空间13内。
其中,弹性压紧部12与所述连接部11和所述弹性压紧部12均接触,以防止外部的水汽从安装部102与所述连接部11、所述弹性压紧部12的连接处进入第一部件100内。
更具体地讲,所述安装部102沿第一方向(例如图2中水平朝右的方向)延伸、且凸设于所述第一部件100上,并与第一部件100构成一体式结构。所述连接件1沿第二方向(例如图2中水平朝左的方向)卡接在所述安装部102上,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由此,本申请通过安装部102能够加深安装孔101的深度,由此保证在不增加第一部件100壁厚的情况下,使得安装孔101和安装部102都能够保留足够的深度,进而保证安装部102和所述连接部11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固可靠、不易失效。同时,还能够保证安装孔101和弹性压紧部12的接触面积较大,进而保证弹性压紧部12对所述第二部件200的夹紧力持久有效。
为了便于实现操作者将连接件1安装至第一部件100的安装部102上,本申请中的安装部102沿第一方向延伸,亦即,安装部102位于第一部件100外、且朝背离第一部件100的方向凸伸。即上述连接件1安装在第一部件100的外部时,保证连接件1的安装空间较大,便于实现连接件1的安装操作。示例地,上述安装部102为环形的安装凸台,安装孔101呈圆形。
或者,所述安装部102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凸设于所述第一部件100上,所述安装孔101贯穿所述安装部102,所述连接件1沿第二方向延伸并通过密封胶粘接在所述安装部102上。
继续参照图2,所述连接部11和/或所述弹性压紧部12背离所述第一部件100的一侧设有止挡部14,所述止挡部14位于所述容纳空间13内并与所述安装部102抵接,以将所述连接件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定位于所述安装部102上,避免连接件1沿第二方向发生窜动。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压紧部12和连接部11靠近第一部件100的一侧为自由端,两者远离第一部件100的一侧为连接端,两个连接端通过档板进行连接。即,所述容纳空间13具有朝向第一部件100的第一端以及与第一端相对设置的第二端,所述挡板设置在第二端。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止挡部14为挡板的内壁面。
更具体地讲,所述连接部11和所述安装部102中的一者上形成有卡钩111、另一者上形成有与所述卡钩111卡接的卡槽1021。示例地,本申请图2中示出了连接部11上设有卡钩111安装部102上设有卡槽1021的实施例。
如图2所示,所述弹性压紧部1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围设在所述第二部件200外周的弹性压爪,多个所述弹性压爪均具有相对设置的压紧端和固定端,所述压紧端伸入所述安装孔101内,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连接部11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在既包括“所述弹性压紧部1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围设在所述第二部件200外周的弹性压爪,多个所述弹性压爪均具有相对设置的压紧端和固定端,所述压紧端伸入所述安装孔101内,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连接部11相连”,又包括“所述连接部11和/或所述弹性压紧部12背离所述第一部件100的一侧设有止挡部14”的实施例中,上述固定端与所述连接部11背离所述第一部件100的一端(例如连接端)通过上述止挡部14(例如挡板)相连。
或者,所述弹性压紧部12包括套设在第二部件200外周、且与第二部件200过盈配合的环形紧固套,环形紧固套的外周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且凸出所述环形紧固套的弧形弹性凸起,弧形弹性凸起可朝靠近环形紧固套的中心收缩,由此在第二部件200安装至第一部件100的安装孔101时,弧形弹性凸起在安装孔101内壁的挤压下朝向靠近环形紧固套收缩,进而被安装孔101挤压进一步使得环形紧固套夹紧第二部件200,保证环形紧固套的连接牢靠。
更具体地讲,所述连接部11呈环形并与环形紧固套套设在一起、且与弧形弹性凸起互不接触。示例地,弧形弹性凸起设置在环形紧固套的外周、朝向环形的连接部11延伸,但与环形的连接部11互不接触。
为了实现上述连接组件的密封防水效果,上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2,第一密封件2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200的外周,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部件200和所述第一部件100。
同时,为了便于将第一密封件2和弹性压紧部12安装至安装孔101内,所述连接件1沿安装方向安装至所述第一部件100,沿所述安装方向所述安装孔101具有孔径逐渐减小的收缩部分,所述第二部件200通过所述连接件1固定于所述安装孔101时,所述弹性压紧部12受到所述收缩部分的挤压夹紧所述第二部件200,有利于将弹性压紧部12插入至安装孔101内。示例地,所述收缩部分呈喇叭状,上述收缩部分的大孔端朝向连接件1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安装方向和前述第二方向一致,亦指水平朝左的方向。
继续参照图2,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第一密封件2在安装孔101内窜动,上述安装孔远离所述收缩部分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部1022,所述第一密封件2设置在所述限位部1022和所述收缩部分之间,并与所述限位部1022和/或所述弹性压紧部12抵接。更具体地讲,在安装孔101的延伸方向上,所述第一密封件2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限位部1022和所述弹性压紧部12上,从而实现了第一密封件2在安装孔101内的定位。
示例地,上述第一密封件2为第一密封圈,其形状与第二部件200的形状一致并套设于第二部件200的外周。其中,上述第一密封圈与第二部件200的外周过盈配合,第一密封圈和安装孔101的内壁过盈配合。亦即,上述第一密封件2的内周表面与第二部件200过盈配合,第一密封件2的外周表面和安装孔101过盈配合。
更具体地讲,上述安装孔101远离所述收缩部分的一侧设有柱形孔段,限位部1022设置在柱形孔段远离收缩部分的一侧,所述柱形孔段为台阶孔,所述台阶孔的大孔段靠近并连接至所述收缩部分的小孔端,上述限位部1022为上述台阶孔的台阶面。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接线装置的爆炸图,以下,参照图3,对本申请中的接线装置进行详细介绍。如图3所示,上述连接组件应用于接线装置中,上述第一部件100为接线盒,所述安装孔101为设置在所述接线盒上的穿线孔,所述第二部件200为电缆,以保证电缆和接线盒的连接处的连接简便、且稳固可靠。
同时,在上述接线装置中包括第一密封件2的实施例中,采用上述连接组件还能够防止水汽渗透进入接线盒内部,导致电缆内部绝缘阻抗下降,避免发生短路等电力事故。
其中,上述电缆包括一根或多根绝缘线芯,以及它们各自可能具有的包覆层,总保护层及外护层。
继续参照图3,接线盒(即第一部件100)包括盖板103、接线盒本体104、电子组件105和第二密封件106,所述接线盒本体104呈盒状结构、且具有一开口,所述盖板103安装在所述开口处以将接线盒本体104盖合并与接线盒本体104盖合形成一安装空间,电子组件105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第二密封件106密封连接所述接线盒本体104和所述盖板103,以使上述接线盒形成一个密闭的盒体结构,进一步加强上述接线盒的防水密封效果。
其中,示例地,上述接线盒本体104呈中空的长方体状。上述第二密封件106为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的形状和接线盒本体104的开口形状相匹配。上述第二密封圈包括一环状的密封主体,以及设置在密封主体上且朝向盖板103延伸的第一凸缘、以及设置在密封主体上且与第一凸缘的延伸方向相反的第二凸缘,第一凸缘贴合在盖板103的内侧,第二凸缘贴合在接线盒本体104的内侧,以进一步提高上述第二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示例地,上述第一密封件2和上述第二密封件106均为橡胶密封圈。
继续参照图2和图3,上述安装孔101设于所述接线盒本体104上,该接线盒上设有多个电缆,并且接线盒本体104上设有安装座107,所述安装座107用来将所述接线盒本体104固定安装在目标位置处。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治具用于组装连接件的结构示意,以示出连接件的安装过程;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治具用于组装第一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以示出第一密封件的安装过程。参照图4和图5,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治具300,用于组装上述连接组件,所述治具300包括手持部301、推进部302和容置通孔,推进部302设于所述手持部301上,容置通孔贯穿所述手持部301和所述推进部302以供所述第二部件200穿过,所述推进部302推动所述连接件1靠近并卡接至所述第一部件100(例如接线盒)。在具体装配时,可以先将连接件1套设在第二部件200(例如电缆)的外周,随后再将上述治具300套设在电缆在外周使得推进部302与连接件1相抵,手握手持部302将治具300朝靠近第一部件100的方向推动,进而通过推进部302将连接件1朝靠近第一部件100的方向推动直至连接件1卡接至接线盒上,通过该治具300有利于实现上述连接组件的装配。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上述实施例,在上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件2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200的外周,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部件200和所述第一部件100,所述连接部11沿安装方向安装至所述第一部件100,沿所述安装方向所述安装孔101依次具有喇叭孔段和柱形孔段,所述喇叭孔段的小孔端和所述柱形孔段连通,所述柱形孔段远离所述喇叭孔段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部1022,所述第一密封件2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200和所述柱形孔段之间,并与所述限位部1022和/或所述弹性压紧部12抵接”的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密封件2安装在安装孔101的柱形孔段内,因此,上述推进部302的外部轮廓与安装孔101的柱形孔段的内轮廓相对的配置,上述容置通孔的尺寸略大于第二部件200的尺寸,上述推进部302的外径略小于安装孔101中柱形孔段的直径,便于实现治具300在第二部件200上的移动。亦即,上述第二部件200和容置通孔为间隙配合,上述推进部302和安装孔101为间隙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连接组件既包括上述连接件1,又包括上述第一密封件2的实施例中。在具体装配时,首先将第一密封件2套设在第二部件200(例如电缆)的外周,紧接着将上述治具300套设在电缆在外周使得推进部302与第一密封件2相抵,手握手持部302朝靠近第一部件100(例如接线盒)的方向推动,进而通过推进部302将第一密封件2朝靠近接线盒的方向推动直至第一密封件2被推入安装孔101内,以完成第一密封件2的安装,如图5所示。随后,采用相同的方式对连接件1进行装配,如图4所示。
为了便于手持部301的抓握,所述手持部301的尺寸大于所述推进部302的尺寸。示例地,上述治具300包括第一圆柱段和第二圆柱段,其中,第一圆柱段的直径较小,第二圆柱段的直径较大,上述推进部302为第一圆柱段,上述手持部301为第二圆柱段。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此外,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部件(100),具有安装孔(101);
第二部件(200),穿设于所述安装孔(101)内;
连接件(1),包括:
连接部(11),与所述第一部件(100)连接;
弹性压紧部(12),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200)的外周并与所述连接部(11)相连,所述第二部件(200)通过所述连接件(1)固定于所述安装孔(101)时,所述弹性压紧部(12)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安装孔(101)内并在所述安装孔(101)的挤压下夹紧所述第二部件(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件(100)上设有安装部(102),所述安装部(102)与所述连接部(11)连接,所述安装孔(101)贯穿所述安装部(102),所述连接部(11)设置在所述弹性压紧部(12)的外周并与所述弹性压紧部(12)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13),所述安装部(102)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容纳空间(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02)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凸设于所述第一部件(100)上,所述连接件(1)沿第二方向卡接在所述安装部(102)上,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1)和/或所述弹性压紧部(12)背离所述第一部件(100)的一侧设有止挡部(14),所述止挡部(14)位于所述容纳空间(13)内并与所述安装部(102)抵接,以将所述连接件(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定位于所述安装部(102)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1)和所述安装部(102)中的一者上形成有卡钩(111)、另一者上形成有与所述卡钩(111)卡接的卡槽(10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压紧部(1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围设在所述第二部件(200)外周的弹性压爪,多个所述弹性压爪均具有相对设置的压紧端和固定端,所述压紧端伸入所述安装孔(101)内,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连接部(11)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密封件(2),设置在所述第二部件(200)的外周,密封连接所述第二部件(200)和所述第一部件(10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沿安装方向安装至所述第一部件(100),沿所述安装方向所述安装孔(101)具有孔径逐渐减小的收缩部分,所述第二部件(200)通过所述连接件(1)固定于所述安装孔(101)时,所述弹性压紧部(12)受到所述收缩部分的挤压夹紧所述第二部件(20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101)远离所述收缩部分的一侧设置有限位部(1022),所述第一密封件(2)设置在所述限位部(1022)和所述收缩部分之间,并与所述限位部(1022)和/或所述弹性压紧部(12)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2)的内周表面与所述第二部件(200)过盈配合,所述第一密封件(2)的外周表面与所述安装孔(101)过盈配合。
11.一种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第一部件(100)为接线盒,所述安装孔(101)为设置在所述接线盒上的穿线孔,所述第二部件(200)为电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接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包括盖板(103)和接线盒本体(104),所述接线盒本体(104)呈盒状结构、且具有一开口,所述盖板(103)安装在所述开口处并与所述接线盒本体(104)盖合形成一安装空间,所述接线装置还包括:
电子组件(105),安装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第二密封件(106),密封连接所述盖板(103)和所述接线盒本体(104)。
13.一种治具(300),其特征在于,用于组装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组件,所述治具(300)包括:
手持部(301);
推进部(302),设于所述手持部(301)上;
容置通孔,贯穿所述手持部(301)和所述推进部(302)以供所述第二部件(200)穿过,所述推进部(302)推动所述连接件(1)靠近并连接至所述第一部件(100)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治具(300),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301)的尺寸大于所述推进部(302)的尺寸。
CN202221833881.1U 2022-07-15 2022-07-15 连接组件、接线装置及治具 Active CN2179039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3881.1U CN217903989U (zh) 2022-07-15 2022-07-15 连接组件、接线装置及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3881.1U CN217903989U (zh) 2022-07-15 2022-07-15 连接组件、接线装置及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903989U true CN217903989U (zh) 2022-11-25

Family

ID=84134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33881.1U Active CN217903989U (zh) 2022-07-15 2022-07-15 连接组件、接线装置及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90398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75907B2 (ja) 防水型コネクタ及び中継コネクタ
EP2190069B1 (en) Connector with retaining ring for coaxial cabl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7632143B1 (en) Connector with positive stop and compressible ring for coaxial cabl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9190762B2 (en) Integrated compression connector
CN109361106B (zh) 带塑胶外壳防水连接器公头和带塑胶外壳防水连接器
US11223157B2 (en) Fitting connector
KR102449423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217903989U (zh) 连接组件、接线装置及治具
CN110212366B (zh) 一种多向密封连接器
CN217691877U (zh) 一种储能插头封线爪套
CN217607110U (zh) 一种连接器密封结构
JP2001076807A (ja) 防水型電気コネクタ
CN212012016U (zh) 一种电缆连接器及具有该电缆连接器的电气设备
JPH11336961A (ja) シールコネクタ
KR200209229Y1 (ko) 저압선로형 분기접속장치
CN219181165U (zh) 密封连接结构及穿线装置
CN112003051A (zh) 一种连接器和电子设备
JPH0633107U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CN220155840U (zh) 一种防水连接器
CN219017973U (zh) 一种线缆安装罩组件
CN210404174U (zh) 一种防水连接器
CN220797198U (zh) 一种高压连接器
CN215221126U (zh) 一种弹片按压式公母耦合防水连接器
CN220456793U (zh) 一种双钩防水连接器
JP3144243U (ja) 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