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81165U - 密封连接结构及穿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密封连接结构及穿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81165U
CN219181165U CN202223603594.4U CN202223603594U CN219181165U CN 219181165 U CN219181165 U CN 219181165U CN 202223603594 U CN202223603594 U CN 202223603594U CN 219181165 U CN219181165 U CN 2191811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hole
connection
clamping
elastic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359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才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le Road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le Road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le Road Lighting Co ltd, Suzhou Op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le Road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359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811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811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811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密封连接结构及穿线装置,涉及电缆防水相关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防水接头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连接结构及穿线装置,密封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和密封连接组件,第一部件具有容置孔以及设于容置孔外周的对接部,第二部件穿设于容置孔内,密封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和密封组件,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弹性夹紧部,连接部位于弹性夹紧部的外周且两者互不接触,密封组件包括套设于第二部件的外周,且至少部分位于弹性夹紧部的内周的第一密封件,其中,连接部与对接部相连,弹性夹紧部伸入容置孔内并与容置孔相适配以同时夹紧第一密封件和第二部件。本实用新型用于实现电缆的防水密封连接。

Description

密封连接结构及穿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防水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密封连接结构及穿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电缆防水通常采用防水接头实现,防水接头的主要作用是使线路通畅,并使电缆在连接处保持密封,使其安全可靠地运行。
然而,现有的密封连接结构的稳定性较差。例如,现有的防水接头在连接电缆时易出现电缆密封不良潮气浸入电缆内部,进而导致电缆的密封连接稳定性差。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密封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连接结构及穿线装置,能够避免电缆密封不良潮气浸入电缆内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连接结构其具有良好的密封连接稳定性和防水密封性能。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密封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部件,具有容置孔以及设于所述容置孔外周的对接部;
第二部件,穿设于所述容置孔内;
密封连接组件,包括:
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弹性夹紧部,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弹性夹紧部的外周且两者互不接触;
密封组件,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部件的外周,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弹性夹紧部的内周的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密封连接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二部件,其中,所述连接件沿安装方向连接至所述第一部件时,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对接部相连,所述弹性夹紧部伸入所述容置孔内并与所述容置孔相适配以同时夹紧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部件。
可选的,沿所述安装方向所述容置孔具有逐渐收缩的渐缩孔段,所述对接部位于所述渐缩孔段的外周,所述弹性夹紧部在所述渐缩孔段的挤压下发生形变以夹紧所述第一密封件和所述第二部件;
所述对接部和所述连接部中的一者为卡钩、另一者为与所述卡钩卡接的卡孔。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部件外周的连接本体,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弹性夹紧部均自所述连接本体的一端面沿所述安装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连接本体构成一体式结构。
可选的,所述弹性夹紧部包括与所述连接本体相连的延伸部和设于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连接本体一侧的夹紧部,所述连接本体的径向内侧设有与所述夹紧部相对而设的限位部,沿所述安装方向,所述第一密封件定位于所述夹紧部和所述限位部之间。
可选的,所述限位部为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具有面对所述夹紧部的限位面,所述限位面自所述连接本体的外周至所述连接本体的中心朝着所述安装方向逐渐倾斜。
可选的,所述弹性夹紧部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围设在所述第二部件外周的弹性压爪,所述延伸部为延伸柱,所述夹紧部为压爪。
可选的,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过盈配合于所述夹紧部和所述限位面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部位于所述压爪和所述第二部件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密封部一体成型。
可选的,所述对接部和所述连接部中的一者为卡钩、另一者为与所述卡钩卡接的卡孔。
可选的,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
第二密封件,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外周,密封连接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一部件;
沿所述安装方向所述容置孔具有逐渐收缩的渐缩孔段以及靠近所述渐缩孔段的大孔端的柱形孔段,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内周面与所述连接件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密封件的外周面与所述柱形孔段的孔壁过盈配合。
可选的,所述连接件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部件外周的连接本体,以及自所述连接本体的一端面沿所述安装方向延伸的连接部和弹性夹紧部,所述连接本体的外周或所述柱形孔段的孔壁中的一者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环形槽内。
可选的,所述柱形孔段的直径大于所述渐缩孔段的大孔端的直径并与所述渐缩孔段的相接处形成有一台阶面,所述第一部件还包括设于所述渐缩孔段外周的对接部,所述连接部为卡钩,所述对接部为与所述卡钩卡接的卡孔,所述卡孔为自所述台阶面沿所述安装方向延伸的卡接通孔。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密封连接组件中连接件的内周侧通过第一密封件与第二部件密封连接,当连接件将所述第二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容置孔时,先将第一密封件安装在连接件的弹性夹紧部的内周,随后将第二部件穿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内,紧接着将连接件和第二部件二者沿安装方向推动,使连接部和第一部件的对接部相连。当连接部和对接部连接时,弹性夹紧部伸入容置孔内,并与安装孔相配合共同夹紧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二部件。即弹性夹紧部的外周侧与容置孔的孔壁紧密接触,以保证连接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密封效果较好,从而有效避免电缆密封不良潮气浸入电缆内部,以及电缆的密封连接稳定性差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密封连接结构的防水密封性能。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穿线装置,包括:
上述密封连接结构,所述第一部件为穿线部件,所述容置孔为设置在所述穿线部件上的穿线孔,所述第二部件为电缆。
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线装置包括密封连接结构,其中,该密封连接结构具有和上述密封连接结构相同的结构,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线装置能够达到和上述密封连接结构相同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连接结构的剖视图一,以示出密封连接结构的装配关系;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连接结构的剖视图二,以示出密封连接组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连接结构中的第一部件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连接组件中的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连接结构中的第一部件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连接结构中的连接件的立体图。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附图中的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第一部件;101-容置孔;1011-渐缩孔段;1012-柱形孔段;1013-台阶面;102-对接部;
200-第二部件;
1-连接件;11-连接部;111-钩子;12-弹性夹紧部;121-延伸部;122-夹紧部;13-连接本体;131-限位部;1311-限位面;132-环形槽;
2-密封组件;21-第一密封件;211-第一密封部;212-第二密封部;22-第二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连接结构及穿线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且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连接结构的爆炸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连接结构的剖视图一,以示出密封连接结构的装配关系。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密封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部件100、第二部件200和密封连接组件。其中,第一部件100具有容置孔101,第二部件200穿设于所述容置孔101内,密封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1和密封组件2。连接件1连接所述第二部件200于所述容置孔101内,密封组件2密封连接所述连接件1和所述第二部件200,以及密封连接所述连接件1和所述第一部件100。
由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密封连接组件中连接件1的内周侧通过密封组件2与第二部件200密封连接,连接件1的外周侧通过密封组件2与第一部件100密封连接,由此,当连接件1将所述第二部件20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部件100的所述容置孔101内时,密封组件2能够保证连接件1与第一部件100的容置孔101之间、以及连接件1与第二部件200之间的密封效果均较好,保证密封连接组件的密封效果较好,从而有效避免电缆密封不良潮气浸入电缆内部,以及电缆的密封连接稳定性差的问题,进而提高了密封连接组件的稳定性。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连接结构的剖视图二,以示出密封连接组件与第二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参照图1~图3,所述第一部件100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置孔101外周的对接部102,所述连接件1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11和弹性夹紧部12,所述连接部11位于所述弹性夹紧部12的外周且两者互不接触,所述密封组件2包括第一密封件21,第一密封件21套设于所述第二部件200的外周,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弹性夹紧部12的内周,其中,所述连接件1沿安装方向X连接至所述第一部件100时,所述连接部11与所述对接部102相连,所述弹性夹紧部12伸入所述容置孔101内并与所述容置孔101相适配以同时夹紧所述第一密封件21和所述第二部件200。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密封件21呈中空的圆柱状并套设于所述第二部件200的外周,即第一密封件21内形成有供第二部件200穿过的贯穿孔。同理,第一密封件21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弹性夹紧部12的内周,即所述弹性夹紧部12内形成有容纳第一密封件21的容纳孔。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件21为弹性材料。
具体地讲,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连接件1中的弹性夹紧部12、第一密封件21均套设在第二部件200的外周,在组装上述密封连接组件时,先将第一密封件21安装在连接件1的弹性夹紧部12的内周,随后将第二部件200穿设于所述第一密封件21的贯穿孔内,紧接着连接件1和第二部件200二者沿安装方向X(靠近第一部件100的方向)推动,使得连接部11和第一部件100的对接部102相连。当连接部11和对接部102连接时,弹性夹紧部12伸入容置孔101内,并与安装孔101相配合共同夹紧第一密封件21和所述第二部件200。即弹性夹紧部12的外周侧与容置孔101的孔壁相接触,保证弹性夹紧部12的夹紧力稳定可靠。同时,保证第一密封件21、第二部件200和弹性夹紧部12之间紧密贴合,有利于提高密封连接组件的密封性能。
其中,上述密封连接组件在安装时,仅需将密封连接组件(连接件1和密封组件2)套设在第二部件200上后,将其朝向第一部件100推动直至连接件1上的连接部11和第一部件100上的对接部102对接在一起即可,保证上述密封连接组件的装配简单便捷。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连接结构中的第一部件的剖视图。参照图1、图2和图4,沿所述安装方向X所述容置孔101具有逐渐收缩的渐缩孔段1011,所述对接部102位于所述渐缩孔段1011的外周,所述弹性夹紧部12在所述渐缩孔段1011的挤压下发生形变以夹紧所述第一密封件21和所述第二部件200,即,所述弹性夹紧部12在渐缩孔段1011的挤压下朝向渐缩孔段1011的内部发生形变,以进一步夹紧所述第一密封件21和所述第二部件200,保证密封连接组件的密封性能更好。此外,上述设置还能够避免第二部件200在受到外界的拉扯时,不会从第一密封件21中脱落。
其中,所述连接件1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部件200外周的连接本体13,所述连接部11和所述弹性夹紧部12均自所述连接本体13的一端面沿所述安装方向X延伸并与所述连接本体13构成一体式结构,如图5所示,上述设置能够保证该连接件1的结构易于实现以及装配简单快速。
继续参照图2和图5,所述弹性夹紧部12包括与所述连接本体13相连的延伸部和设于所述延伸部121远离所述连接本体13一侧的夹紧部122,所述连接本体13的径向内侧设有与所述夹紧部122相对而设的限位部131,沿所述安装方向X,所述第一密封件21定位于所述夹紧部122和所述限位部131之间,以实现第一密封件21在安装方向X的固定。
更具体地讲,所述限位部131为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具有面对所述夹紧部的限位面1311,所述限位面1311自所述连接本体13的外周至所述连接本体13的中心朝着所述安装方向X逐渐倾斜,即所述限位面1311越靠近所述连接本体13的中心与所述夹紧部122之间的距离越短,以使第一密封件21过盈配合在所述限位面1311与所述夹紧部122之间,保证第一密封件21与两者均紧密贴合,保证该处密封效果良好。其还可以理解为,通过“内扣”的限位面1311可以避免第一密封件21在安装至连接件1的过程中或安装完成后从所述连接件1上脱落,有利于实现后续第二部件200的安装。
例如,上述限位环可以为一完整的圆环形结构,也可以为周向分布、围绕成环形的若干限位凸块,所述限位凸块可以理解为所述限位环的截断部件,从而在不影响限位部131的作用的前提下,可以降低连接件1的制造成本以及其重量。
其中,所述弹性夹紧部1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围设在所述第二部件200外周的弹性压爪,所述延伸部121为延伸柱,所述夹紧部122为压爪。亦即,弹性压爪沿第二部件200的轴向、间隔排布一周设置,保证第二部件200以及第一密封件21在其周向上均能够受到压爪的夹紧力。
示例地,所述第一密封件21包括过盈配合于所述夹紧部122和所述限位面1311之间的第一密封部211,以及位于所述压爪和所述第二部件200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密封部211一体成型的第二密封部212。其中,第一密封部211至少部分凸伸出所述压爪,保证第一密封件21与弹性压爪之间的连接方式较为简单,第一密封件21的更换也较为便捷。示例地,上述第一密封部211的外径大于第二密封部212的外径。或者,上述第一密封件21的呈台阶型。
可选的,所述对接部102和所述连接部11中的一者为卡钩、另一者为与所述卡钩卡接的卡孔。即,上述对接部102和连接部11采用卡接的连接方式进行机械固定,保证两者的拆装较稳简单。又或者,所述对接部102和所述连接部11为螺纹孔,通过紧固螺钉与螺纹孔螺纹配合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
示例地,本实用新型图1中示出了所述连接部11为卡钩,所述对接部102为与所述卡钩卡接的卡孔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上述卡孔大致成方形阶梯状,即,该卡孔在上述容置孔101的径向方向的尺寸并不是处处相等,由此当卡钩卡接至卡孔内时,卡钩会在卡孔的尺寸较小的位置处受到外力而导致卡钩上设置钩子111的位置发生形变,此时卡孔的尺寸较大的位置能够为卡钩中的钩子111的形变提供一形变空间,直至钩子111伸出卡孔后恢复原状卡接至第一部件100的端面(该端面为渐缩孔段1011的小孔端所在的端面)。亦即,卡钩上的钩子111与卡孔的尺寸较大的位置相对而设,卡钩上与卡孔的尺寸较小的位置并未设置钩子111。
为了进一步保证上述密封连接组件的密封效果,上述密封组件2还包括第二密封件22。第二密封件22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的外周,用来密封连接所述连接件1和所述第一部件100。更具体地讲,所述连接件1沿安装方向X连接至所述第一部件100,沿所述安装方向X所述容置孔101具有逐渐收缩的渐缩孔段1011以及靠近所述渐缩孔段1011的大孔端的柱形孔段1012,柱形孔段1012用于所述第二密封件22的内周面与所述连接件1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密封件22的外周面与所述柱形孔段1012的孔壁过盈配合。其中,上述第一密封件21和第二密封件22可以均为密封橡胶圈。
继续参照图1、图4和图5,所述连接件1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部件200外周的连接本体13,以及自所述连接本体13的一端面沿所述安装方向X延伸的连接部11和弹性夹紧部12,所述连接本体13的外周或所述柱形孔段1012(标号见图4)的孔壁中的一者上设有环形槽132,所述第二密封件22嵌设于所述环形槽132内。示例地,本实用新型图5中仅示出了在所述连接本体13的外周开设环形槽132的实施例。其中,第二密封件22的内周侧的至少部分朝向所述柱形孔段1012的孔壁凸伸于所述环形槽132外,以保证第二密封件22在柱形孔段1012的孔壁的挤压力下与所述柱形孔段1012的孔壁紧密贴合,实现连接本体13与柱形孔段1012的孔壁之间的防水。
参照图4和图6,所述柱形孔段1012的直径大于所述渐缩孔段1011的大孔端的直径,即所述柱形孔段1012与所述渐缩孔段1011的相接处形成有一台阶面1013,所述第一部件100还包括设于所述渐缩孔段1011外周的对接部102,所述连接部11为卡钩,所述对接部102为与所述卡钩卡接的卡孔,所述卡孔为自所述台阶面1013沿所述安装方向X延伸的卡接通孔。例如,上述卡孔有两个、且互相面对设置。在具体使用时,卡钩与卡孔卡接以实现防脱。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穿线装置上述密封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一部件100为穿线部件,所述容置孔101为设置在所述穿线部件上的穿线孔,所述第二部件200为电缆。例如,该穿线部件可以为接线盒,也可以为其他需要穿设电缆的板状部件。
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线装置包括密封连接结构,并且该密封连接结构具有和上述密封连接结构相同的结构,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穿线装置能够达到和上述密封连接结构相同的技术效果。
例如,当上述穿线部件为墙体时,操作者可将密封连接组件套设于待穿墙的电缆外周,并在墙体内开设一上述容置孔,以及在容置孔的渐缩孔段的外周开设一卡接通孔,即将上述容置孔和卡接通孔直接集成在墙体上,从而无需增设其他部件,保证该密封连接结构的结构简单。随后将电缆以及套设在其外周的密封连接组件一同安装至上述容置孔内,实现其连接。
又或者,上述第一部件100为一模块化结构,在穿线部件上不便开设上述异形的容置孔以及卡接通孔的实施例中,可以提供一板状构件并在该板状构件上开设上述容置孔以及卡接通孔,保证该板状构件的外部轮廓为规则形状,从而在穿线部件上开设与该板状构件的外部轮廓相适配的安装孔,将该板状构件安装至安装孔内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此外,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密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部件(100),具有容置孔(101)以及设于所述容置孔(101)外周的对接部(102);
第二部件(200),穿设于所述容置孔(101)内;
密封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1),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11)和弹性夹紧部(12),所述连接部(11)位于所述弹性夹紧部(12)的外周且两者互不接触;密封组件(2),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部件(200)的外周,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弹性夹紧部(12)的内周的第一密封件(21),所述第一密封件(21)密封连接所述连接件(1)和所述第二部件(200),其中,所述连接件(1)沿安装方向连接至所述第一部件(100)时,所述连接部(11)与所述对接部(102)相连,所述弹性夹紧部(12)伸入所述容置孔(101)内并与所述容置孔(101)相适配以同时夹紧所述第一密封件(21)和所述第二部件(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安装方向所述容置孔(101)具有逐渐收缩的渐缩孔段(1011),所述对接部(102)位于所述渐缩孔段(1011)的外周,所述弹性夹紧部(12)在所述渐缩孔段(1011)的挤压下发生形变以夹紧所述第一密封件(21)和所述第二部件(200);
所述对接部(102)和所述连接部(11)中的一者为卡钩、另一者为与所述卡钩卡接的卡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部件(200)外周的连接本体(13),所述连接部(11)和所述弹性夹紧部(12)均自所述连接本体(13)的一端面沿所述安装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连接本体(13)构成一体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紧部(12)包括与所述连接本体(13)相连的延伸部和设于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连接本体(13)一侧的夹紧部,所述连接本体(13)的径向内侧设有与所述夹紧部相对而设的限位部(131),沿所述安装方向,所述第一密封件(21)定位于所述夹紧部和所述限位部(13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密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131)为限位环,所述限位环具有面对所述夹紧部的限位面(1311),所述限位面(1311)自所述连接本体(13)的外周至所述连接本体(13)的中心朝着所述安装方向逐渐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密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夹紧部(1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且围设在所述第二部件(200)外周的弹性压爪,所述延伸部为延伸柱,所述夹紧部为压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密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21)包括第一密封部(211)和第二密封部(212),所述第一密封部(211)过盈配合于所述夹紧部和所述限位面(1311)之间,所述第二密封部(212)位于所述压爪和所述第二部件(200)之间,并与所述第一密封部(211)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2)还包括:
第二密封件(22),设置于所述连接件(1)的外周,密封连接所述连接件(1)和所述第一部件(100);
沿所述安装方向所述容置孔(101)具有逐渐收缩的渐缩孔段(1011)以及靠近所述渐缩孔段(1011)的大孔端的柱形孔段(1012),所述第二密封件(22)的内周面与所述连接件(1)过盈配合,所述第二密封件(22)的外周面与所述柱形孔段(1012)的孔壁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包括套设于所述第二部件(200)外周的连接本体(13),以及自所述连接本体(13)的一端面沿所述安装方向延伸的连接部(11)和弹性夹紧部(12),所述连接本体(13)的外周或所述柱形孔段(1012)的孔壁中的一者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二密封件(22)设于所述环形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密封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孔段(1012)的直径大于所述渐缩孔段(1011)的大孔端的直径并与所述渐缩孔段(1011)的相接处形成有一台阶面(1013),所述第一部件(100)还包括设于所述渐缩孔段(1011)外周的对接部(102),所述连接部(11)为卡钩,所述对接部(102)为与所述卡钩卡接的卡孔,所述卡孔为自所述台阶面(1013)沿所述安装方向延伸的卡接通孔。
11.一种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密封连接结构,所述第一部件(100)为穿线部件,所述容置孔(101)为设置在所述穿线部件上的穿线孔,所述第二部件(200)为电缆。
CN202223603594.4U 2022-12-30 2022-12-30 密封连接结构及穿线装置 Active CN2191811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3594.4U CN219181165U (zh) 2022-12-30 2022-12-30 密封连接结构及穿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3594.4U CN219181165U (zh) 2022-12-30 2022-12-30 密封连接结构及穿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81165U true CN219181165U (zh) 2023-06-13

Family

ID=86673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3594.4U Active CN219181165U (zh) 2022-12-30 2022-12-30 密封连接结构及穿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811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77782B1 (en) Direct coupling connector assembly
EP2190069B1 (en) Connector with retaining ring for coaxial cable and associated methods
US4653835A (en) Electrical plug-coupler-system
EP2063501B1 (en)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for Corrugated Cable
JP2016213976A (ja) 電線保護部材
US20140057490A1 (en) Integrated compression connector
WO2019062088A1 (zh) 射频同轴电缆连接器快速安装机构
CN109361106B (zh) 带塑胶外壳防水连接器公头和带塑胶外壳防水连接器
JP2020509733A (ja) 遮蔽されたケーブルを保持するための保持装置
CN219181165U (zh) 密封连接结构及穿线装置
JP2020525969A (ja) 屋外環境での使用を意図した同軸接続システム
US9960528B2 (en) Electric device
WO2016167109A1 (ja) 電子制御ユニットの防水構造
CN109273917B (zh) 防水连接器母头和防水连接器
EP1806810B1 (en) Waterproof connector
CN212905598U (zh) 一种用于户外的快速防水接头
CN217903989U (zh) 连接组件、接线装置及治具
CN210182662U (zh) 一种两芯金属连接器
JP2016213053A (ja) パッキン、コネクタ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CN213334289U (zh) 防水安装结构及灯具
CN108306141B (zh) 用于储能设备的电连接系统
CN220914644U (zh) 连接器壳体组件、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CN214425324U (zh) 具有三通结构的控制阀
CN214673076U (zh) 一种连接器
CN220754225U (zh) 一种线缆固定组件以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