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92993U - 集成支架、悬架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集成支架、悬架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92993U CN217892993U CN202222143317.3U CN202222143317U CN217892993U CN 217892993 U CN217892993 U CN 217892993U CN 202222143317 U CN202222143317 U CN 202222143317U CN 217892993 U CN217892993 U CN 2178929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connecting plate
- fixing
- integrated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成支架、悬架系统和车辆,所述集成支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适于与车架和转向油罐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均与所述固定板的背向所述车架的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适于与车辆的减震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相互平行且与所述固定板不垂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支架便于与减震器连接,且占用空间小,便于布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集成支架、悬架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集成支架通与车架连接,且用于固定转向油罐和减震器,进而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避免多个支架类零部件之间的布置干涉,其中,一些车辆为了匹配更大马力、外型尺寸更大的发动机,需要将车架构造成前宽后窄的形状,集成支架不能很好地车架匹配,从而导致集成支架与减震器之间存在角度差,连接固定不方便,且集成支架占用空间增大,不便于布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集成支架,该集成支架便于与减震器连接,且占用空间小,便于布局。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集成支架的悬架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悬架系统的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集成支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适于与车架和转向油罐连接;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均与所述固定板的背向所述车架的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适于与车辆的减震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相互平行且与所述固定板不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支架便于与减震器连接,且占用空间小,便于布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集成支架还包括: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固定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板向远离所述固定板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所述第二连接板向远离所述固定板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所述加强板向远离所述固定板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板的中心设有第一减重孔;所述固定板设有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第二减重孔、第三减重孔和第四减重孔,所述第二减重孔和所述第三减重孔位于所述加强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加强板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减重孔位于所述加强板的下方且与所述加强板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板包括:油罐安装部,所述油罐安装部适于所述转向油罐连接;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油罐安装部的下侧连接且适于安装于所述车架,且所述油罐安装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部的宽度,所述油罐安装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平滑过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板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设有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向远离所述车架的方向折弯,且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悬架系统,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集成支架;减震器和转向油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悬架系统,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集成支架,便于与减震器连接,且占用空间小,便于布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车辆,包括:车架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悬架系统,所述车架包括前侧部、过渡部和后侧部,所述前侧部在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后侧部在左右方向的尺寸,所述过渡部位于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之间且分别与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连接,所述过渡部在左右方向的尺寸从前至后逐渐减小;所述固定板安装于所述过渡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悬架系统,集成支架便于与减震器连接,且占用空间小,便于布局。。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支架与车架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支架和转向油罐、减震器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支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支架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集成支架1、
固定板100、第二减重孔110、第三减重孔120、第四减重孔130、油罐安装部140、固定部150、第一折弯部160、第二折弯部170、
第一连接板200、第二连接板300、加强板400、第一减重孔410、
转向油罐500、减震器600、
车架700、前侧部710、过渡部7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多个。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车辆包括车架700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悬架系统。
如图1所示,车架700包括前侧部710、过渡部720和后侧部,前侧部710在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后侧部在左右方向的尺寸,过渡部720位于前侧部710和后侧部之间且分别与前侧部710和后侧部连接,过渡部720在左右方向的尺寸从前至后逐渐减小。
其中,前后方向指的是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方向指的是车辆的左右方向。
具体地,车架700的前侧部710和后侧部均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车架700在左右方向上的尺寸即为车架700的宽度,其中,前侧部710的宽度大于后侧部的宽度,过渡部720用于过渡连接前侧部710和后侧部,也就是说,过渡部720在前后方向上倾斜布置。
这样设置,可以减小车辆前轮的转向角,使车架700构造成前宽后窄的形式,便于将轮胎和钢板弹簧进行加宽,以及方便固定外型尺寸较大的发动机,且使车辆的后轴荷承载能力可以较大。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系统,悬架系统包括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集成支架1、减震器600和转向油罐500。
首先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支架1。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支架1包括固定板100、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
固定板100安装于过渡部720,固定板100适于与车架700和转向油罐500连接,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均与固定板100的背向车架700的一侧连接,且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适于与车辆的减震器600连接,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相互平行且与固定板100不垂直。
举例而言,固定板100可以安装于车架700的纵梁,比如固定板100通过螺栓与车架700的纵梁贴合连接。并且,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分别连接于固定板100的在前后方向的两侧。
其中,减震器600为杆状结构,减震器600的上端通过紧固件与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固定到一起,且减震器600的下端连接于车桥,进而可以在车桥和车架700之间起到减震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支架1,固定板100适于与车架700和转向油罐500连接,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均与固定板100的背向车架700的一侧连接,且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适于与车辆的减震器600连接。
也就是说,集成支架1可以通过固定板100与车架700采用螺栓固定连接,且固定板100与转向油罐500连接,再通过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与减震器600连接固定,这样,集成支架1既可以作为固定转向油罐500的支架,又可以作为固定减震器600的支架,集成支架1的集成度更高,且体积更小,安装固定更加方便,避免多个支架安装位置干涉的情况。
另外,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相互平行且与固定板100不垂直,其中,固定板100是连接于过渡部720。
也就是说,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相互平行且与车架700的过渡部720不垂直,车架700的过渡部720和集成支架1的固定板100可以不沿前后方向延伸,但是,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可以沿车架700的左右方向延伸,这样可以减小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在车架700的前后方向上的占用空间,进而减小集成支架1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占用空间,避免集成支架1和其他零部件发生位置干涉,便于布置。
而且,通过将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沿车架700的左右方向延伸,集成支架1和车架700固定后的整体占用空间更小,且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与减震器600的上端的紧固件可以垂直连接,连接安装更加方便,且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能够夹紧紧固件,进而提高集成支架1对减震器600的固定可靠性,
如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支架1便于与减震器600连接,且占用空间小,便于布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系统,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集成支架1,便于与减震器600连接,且占用空间小,便于布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悬架系统,集成支架1便于与减震器600连接,且占用空间小,便于布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固定板100、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一体成型。
例如,第一连接板200、第二连接板300和固定板100可以为钣金件并且通过折弯成型的方式加工,这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支架1的结构更加简单,且减少了多个零部件的装配步骤,而且,一体式的集成支架1的占用空间更小,便于布局,且集成支架1的结构强度更高,更有利于固定转向油罐500和减震器600,固定更加稳定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连接板200与固定板100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二连接板300与固定板100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也就是说,第一连接板200的前侧和固定板100之间的夹角可以为锐角,这样,第一连接板200沿车架700的左右方向向远离车架700的方向延伸时逐渐向前倾斜;第二连接板300的前侧和固定板100之间的夹角可以为锐角,这样,第二连接板300沿车架700的左右方向向远离车架700的方向延伸时逐渐向前倾斜。
这样,可以避免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与固定板100之间的夹角过大,进而可以避免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向车架700的后方倾斜,进一步减小了集成支架1在车架700的前后方向上的占用空间,符合车架700的构造,便于集成支架1的安装布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图5所示,集成支架1还包括加强板400。
加强板400位于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之间且分别与第一连接板200、固定板100和第二连接板300连接。
举例而言,加强板400可以分别与第一连接板200、第二连接板300和固定板100焊接,且加强板400可以和第一连接板200以及第二连接板300均保持垂直,这样,加强板400可以提高集成支架1的结构强度,并对第一连接板200的朝向第二连接板300的一侧进行支撑,以及对第二连接板300的朝向第一连接板200的一侧进行支撑,进而提高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的结构强度,避免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发生变形,进而可以提高集成支架1对减震器600的固定可靠性。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板200向远离固定板100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第二连接板300向远离固定板100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加强板400向远离固定板100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
这样,第一连接板200、第二连接板300和加强板400的下侧空间更大,以为减震器600的安装提供更大的空间,避免集成支架1和减震器600发生位置干涉,安装更加方便,而且,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能够构造成形似于三角形的形状,且加强板400对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进行支撑,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的结构强度更高,结构稳定性更好,从而能够更可靠地对减震器600进行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加强板400的中心设有第一减重孔410,固定板100设有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第二减重孔110、第三减重孔120和第四减重孔130,第二减重孔110和第三减重孔120位于加强板400的上方且与加强板400间隔设置,第四减重孔130位于加强板400的下方且与加强板400间隔设置。
这样,通过设置多个减重孔,在保证集成支架1的结构强度的同时还能够减小集成支架1的重量,实现集成支架1的轻量化,便于装配。
另外,通过将第二减重孔110、第三减重孔120和第四减重孔130间隔排布,可以避免固定板100在减重孔的附近区域的结构强度过低,以保证集成支架1的整体结构强度,而且,第二减重孔110、第三减重孔120和第四减重孔130都与加强板400间隔设置,这样可以提高加强板400与固定板100的焊接面积,连接更加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5所示,固定板100包括油罐安装部140和固定部150。
油罐安装部140适于转向油罐500连接,固定部150与油罐安装部140的下侧连接且适于安装于车架700,且油罐安装部140的宽度大于固定部150的宽度。
需要说明的是,转向油罐500的直径较大,对集成支架1的油罐安装部140的宽度进行加宽,可以将转向油罐500和减震器600适应性地通过集成支架1装配到一起,进一步简化集成支架1和转向油罐500以及减震器600的装配步骤,且使油罐安装部140可以更好地配合的转向油罐500的安装面,提高油罐与油罐油罐安装部140的连接强度,使集成支架1对转向油罐500的固定更加可靠。
并且,油罐安装部140与固定部150之间平滑过渡,这样可以避免油罐安装部140和固定部150之间发生应力集中,进一步地提高集成支架1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图5所示,固定板100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设有第一折弯部160和第二折弯部170。
第一折弯部160和第二折弯部170向远离车架700的方向折弯,且第一折弯部160的下端与第一连接板200连接,第二折弯部170的下端与第二连接板300连接。
这样,可以通过第一折弯部160和第二折弯部170提升固定板100与第一连接板200和第二连接板300的连接强度,进一步地提高集成支架1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避免集成支架1在油罐安装部140和固定部150的过渡区域发生断裂,对集成油罐和减震器600的固定更加稳定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集成支架1、悬架系统和车辆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具体实施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适于与车架和转向油罐连接;
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均与所述固定板的背向所述车架的一侧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适于与车辆的减震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相互平行且与所述固定板不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固定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固定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向远离所述固定板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
所述第二连接板向远离所述固定板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
所述加强板向远离所述固定板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的中心设有第一减重孔;
所述固定板设有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第二减重孔、第三减重孔和第四减重孔,所述第二减重孔和所述第三减重孔位于所述加强板的上方且与所述加强板间隔设置,所述第四减重孔位于所述加强板的下方且与所述加强板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包括:
油罐安装部,所述油罐安装部适于所述转向油罐连接;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油罐安装部的下侧连接且适于安装于所述车架,且所述油罐安装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固定部的宽度,所述油罐安装部与所述固定部之间平滑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宽度方向的相对两侧设有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和所述第二折弯部向远离所述车架的方向折弯,且所述第一折弯部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
9.一种悬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集成支架;
减震器和转向油罐。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所述车架包括前侧部、过渡部和后侧部,所述前侧部在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后侧部在左右方向的尺寸,所述过渡部位于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之间且分别与所述前侧部和所述后侧部连接,所述过渡部在左右方向的尺寸从前至后逐渐减小;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悬架系统,所述固定板安装于所述过渡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43317.3U CN217892993U (zh) | 2022-08-15 | 2022-08-15 | 集成支架、悬架系统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43317.3U CN217892993U (zh) | 2022-08-15 | 2022-08-15 | 集成支架、悬架系统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92993U true CN217892993U (zh) | 2022-11-25 |
Family
ID=84143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43317.3U Active CN217892993U (zh) | 2022-08-15 | 2022-08-15 | 集成支架、悬架系统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92993U (zh) |
-
2022
- 2022-08-15 CN CN202222143317.3U patent/CN21789299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841652B2 (en) | Wheelhouse inner bracket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 |
US8464827B2 (en) | Utility vehicle | |
US8870224B2 (en) | Engine cradle with deflector device | |
US9156501B2 (en) | Motor vehicle body with an external reinforcing element for the rear axle connection | |
US7559402B2 (en) | Vehicle chassis | |
US6109630A (en) | Rear suspension upper control arm (A-arm) with vertically mounted spool bushings | |
US11511806B2 (en) | Vehicle | |
CN217892993U (zh) | 集成支架、悬架系统和车辆 | |
CN216994496U (zh) | 车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6545711U (zh) | 水箱安装架和车辆 | |
US7441830B2 (en) | Dual tube lower frame midrail structure | |
JP7161514B2 (ja) | 車体下部構造 | |
CN219790292U (zh) | 副车架安装结构及增程式新能源汽车 | |
JP7487841B2 (ja) | 車両構造 | |
US10549593B2 (en) | Wheel suspension for a motor vehicle | |
CN218489750U (zh) | 副车架及具有其的卡车 | |
CN215204310U (zh) | 车辆的悬置支架以及车辆 | |
CN216102362U (zh) | 复合支架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3735178U (zh) | 副车架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身总成和车辆 | |
CN212074324U (zh) | 车辆的摇臂装置和电动车 | |
EP1927532A1 (en) | A lower frame rail for a vehicle | |
CN219257597U (zh) | 摩托车及其车体框架 | |
CN215475361U (zh) | 车架加强结构及车架 | |
KR20190143268A (ko) | 차량용 스트럿 타워 브레이스 바 | |
CN213921213U (zh) | 副车架总成和具有其的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