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45711U - 水箱安装架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水箱安装架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45711U
CN216545711U CN202220133604.3U CN202220133604U CN216545711U CN 216545711 U CN216545711 U CN 216545711U CN 202220133604 U CN202220133604 U CN 202220133604U CN 216545711 U CN216545711 U CN 216545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mounting
mounting bracket
mounting fram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336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裴文俊
陈春龙
郑楚强
于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Yizhen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EVC 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EVC 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3360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45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45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45711U/zh
Priority to EP22882649.1A priority patent/EP4292908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2/124023 priority patent/WO2023066039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箱安装架和车辆,其中,水箱安装架用于安装水箱,包括上横梁、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以及水箱支撑组件,所述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梁的两侧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的另一端分别与车辆两纵梁上的吸能盒连接,所述上横梁用于与水箱的上安装点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水箱支撑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吸能盒连接,所述水箱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水箱的下安装点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提高水箱安装架安装点动刚度/强度/模态等性能,满足产品需求。

Description

水箱安装架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水箱安装架和车辆。
背景技术
为应对越来越严格的碰撞法规、平台前悬长度变更需求及前舱越来越严格的空间布置,冷却包布置位置越来越靠前/车身防撞梁吸能盒长度越来越长,导致冷却包布置位置与前纵梁在X向已无重合量,甚至越来越远;当冷却包布置位置与前纵梁在X向已无重合量时,水箱侧竖梁无法与前纵梁连接;
现有的方案通过增加水箱连接板提供水箱侧竖梁的安装点,水箱侧竖梁先安装在与车身的水箱框架安装板(前防撞梁焊接总成内零件)上,水箱下横梁装配在水箱侧竖梁上,冷却包与水箱下横梁配接固定,水箱上横梁与冷却包配接固定并安装在水箱侧竖梁上;冷却包布置位置与前纵梁距离相对过远时,水箱框架安装板与前防撞梁端板搭接时,由于悬臂距离过大,将导致水箱框架安装点动刚度/强度/模态等性能不足,无法满足产品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箱安装架,旨在提高水箱安装架安装点动刚度/强度/模态等性能,满足产品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水箱安装架,用于安装水箱,包括上横梁、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以及水箱支撑组件,所述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梁的两侧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的另一端分别与车辆两纵梁上的吸能盒连接,所述上横梁用于与水箱的上安装点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水箱支撑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吸能盒连接,所述水箱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水箱的下安装点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水箱支撑组件包括分别与车辆两纵梁上的吸能盒连接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用于与水箱的相对两侧的下安装点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架包括相连接地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上横梁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与一所述吸能盒相连接;
所述第二安装架包括相连接地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上横梁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与另一所述吸能盒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承接段和相对设于所述第一承接段两端的第一限位段,所述第一承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两所述第一限位段与一所述吸能盒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承接段和相对设于所述第二承接段两端的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二承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两所述第二限位段与另一所述吸能盒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承接段和所述第一限位段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承接段和所述第二限位段为一体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上横梁对应所述第一安装部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上横梁对应所述第二安装部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均为焊接螺母,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上横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上横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还设有垫板,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上横梁固定时,所述垫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上横梁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上横梁固定时,所述垫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上横梁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抵接段,两个所述抵接段围合构成中空框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抵接段,两个所述抵接段围合构成一中空框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的水箱安装架和安装于该水箱安装架上的水箱。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横梁、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以及水箱支撑组件,第一安装支架和第二安装支架与车辆两纵梁上的吸能盒连接;将第一安装支架的安装点和第二安装支架的安装点由悬臂结构改为支撑结构,性能提升,从而解决了安装点动刚度/强度/模态等性能不足的问题;取消水箱下横梁部分,采用水箱支撑组件用来固定水箱,降低整体总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水箱安装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安装架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水箱安装架 222 第一限位段
1 上横梁 3 第二安装架
11 第一连接部 4 水箱支撑组件
2 第一安装架 41 第一支撑件
21 第一连接件 42 第二支撑件
211 抵接段 6 水箱
212 第一安装部 7 吸能盒
22 第一固定件 8 螺栓
221 第一承接段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应对越来越严格的碰撞法规、平台前悬长度变更需求及前舱越来越严格的空间布置,冷却包布置位置越来越靠前/车身防撞梁吸能盒长度越来越长,导致冷却包布置位置与前纵梁在X向已无重合量,甚至越来越远;当冷却包布置位置与前纵梁在X向已无重合量时,水箱侧竖梁无法与前纵梁连接;
现有的方案通过增加水箱框架安装板提供水箱侧竖梁的安装点水箱侧竖梁先安装在与车身的水箱框架安装板(前防撞梁焊接总成内零件)上,水箱下横梁装配在水箱侧竖梁上,冷却包与水箱下横梁配接固定,水箱上横梁与冷却包配接固定并安装在水箱侧竖梁上;冷却包布置位置与前纵梁距离相对过远时,水箱框架安装板与前防撞梁端板搭接时,由于悬臂距离过大,将导致水箱框架安装点动刚度/强度/模态等性能不足,无法满足产品需求。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水箱安装架。
参照图1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水箱安装架10,用于安装水箱6,水箱安装架10包括上横梁1、第一安装架2、第二安装架3以及水箱支撑组件4,所述第一安装架2、所述第二安装架3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梁1的两侧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2、所述第二安装架3的另一端分别与车辆两纵梁上的吸能盒7连接,所述上横梁1用于与水箱6的上安装点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水箱支撑组件4的一端与所述吸能盒7连接,所述水箱支撑组件4的另一端与水箱6的下安装点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上横梁1、第一安装架2、第二安装架3以及水箱支撑组件4,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与车辆两纵梁上的吸能盒7连接;将第一安装支架2和第二安装支架3与水箱6的下安装点连接方式由现有的悬臂结构安装改为支撑安装的形式,从而解决了水箱6安装点动刚度/强度/模态等性能不足的问题;并且由于相较于现有的通过上下两个横梁进行安装固定的方式,本申请的方案取消水箱6下横梁部分,采用水箱支撑组件4用来固定水箱6,降低整体结构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水箱6下部通过水箱支撑组件4对水箱6的下部支撑。为了提升安装结构的稳定性,所述水箱支撑组件4包括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所述第一支撑件41、所述第二支撑件42分别与两纵梁上的吸能盒7固定连接,通过这样设置,实现对水箱6底部两侧进行固定,使得水箱6安装后不容易出现晃动,固定更牢靠,并且也因为取消传统方案中采用下横梁与水箱6连接的方案,采用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对水箱6进行支撑,降低了水箱安装架10的整体重量。
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的材质可为金属材质,如铝材、钢材等,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为铝材。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主要用于给水箱6下部提供支撑,对此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只要能起到支撑作用即可,对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如可为“L”型等结构。
如图2所示,为了方便组装,减少开模费用。所述第一安装架2包括相连接地第一连接件21和第一固定件22,所述第二安装架3包括相连接地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连接件21、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上横梁1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22、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吸能盒7相连接。
第一连接件21与第一固定件22通过焊接固定,第一连接件21与上横梁1通过螺栓8连接,第一连接件21与上横梁1也能通过铆钉等方式连接,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为了保证与吸能盒7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第一固定件22包括第一承接段221和相对设于第一承接段221两端的第一限位段222,第一承接段221与第一连接件21固定连接,两个第一限位段222与一吸能盒7固定连接;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承接段和相对设于第二承接段两端的第二限位段,第二承接段与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两个第二限位段与另一吸能盒7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21、第二连接件为钣金件,如图2中第一连接件2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抵接段211,两抵接段211围合构成中空框架,第二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抵接段211,两抵接段211围合构成一中空框架,能进一步降低水箱安装架10的重量,第一连接件21大致为矩形,当然也能为其他形状,对此不做限定,第一连接件21与第一固定件22连接,第一固定件22由第一承接段221和第一限位段222构成的叉口,通过叉口卡接至吸能盒7上,然后焊接固定。第一固定件22和第二固定件与前防撞梁吸能盒7焊接,由于前防撞梁吸能盒7长度够长,可满足前防撞梁吸能盒7的功能要求;CAE分析前碰结果符合要求。
为了保证与吸能盒7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第一承接段221和第一限位段222为一体结构,第二承接段和第二限位段为一体结构。第一承接段221和第一限位段222可采用如冲压等方式制作,一体结构保证与吸能盒7连接处的可靠性。
为了方便第一安装架2和第二安装架3与上横梁1的安装。所述第一连接件21上设有第一安装部212,所述上横梁1对应所述第一安装部212设有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一安装部21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1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上横梁1对应所述第二安装部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
具体地,为了方便、快速进行安装,减少组装工序。所述第一安装部212、所述第二安装部为焊接螺母,所述第一连接部11、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21与所述上横梁1通过螺栓8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上横梁1通过螺栓8固定连接。
另外,为了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力,防止松动,保护零件和螺丝。所述第一连接件21、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还设有垫板,所述第一连接件21与所述上横梁1固定时,所述垫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1与所述上横梁1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上横梁1固定时,所述垫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上横梁1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水箱6和水箱安装架10,该水箱安装架1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车辆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水箱6安装于水箱安装架10上。
将水箱6安装于水箱安装架10的过程:将第一安装架2、第二安装架3与前防撞梁处的吸能盒7焊接固定,第一固定件22的第一承接段221和第一限位段222形成的叉口处,卡接至吸能盒7上,然后采用二保焊接将两个第一限位段222固定;上横梁1与第一安装架2和第二安装架3通过螺栓8固定连接,将水箱支撑组件4中第一支撑件41、第二支撑件42与吸能盒7连接,再将水箱6的下安装点与第一支撑件41和第二支撑件42连接,再将水箱6与上横梁1进行连接,如此,通过上横梁1、第一安装架2、第二安装架3、以及水箱支撑组件4,水箱6通过与上横梁1固定,以及水箱6与水箱支撑组件4的固定,第一安装架2、第二安装架3支撑上横梁1,从而将水箱6固定在水箱安装架10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水箱安装架,用于安装水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横梁、第一安装架、第二安装架以及水箱支撑组件,所述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上横梁的两侧端部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的另一端分别与车辆两纵梁上的吸能盒连接,所述上横梁用于与水箱的上安装点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水箱支撑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吸能盒连接,所述水箱支撑组件的另一端与水箱的下安装点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支撑组件包括分别与车辆两纵梁上的吸能盒连接地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用于与水箱的相对两侧的下安装点进行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箱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架包括相连接地第一连接件和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上横梁相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与一所述吸能盒相连接;
所述第二安装架包括相连接地第二连接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上横梁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件与另一所述吸能盒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箱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承接段和相对设于所述第一承接段两端的第一限位段,所述第一承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连接,两所述第一限位段与一所述吸能盒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第二承接段和相对设于所述第二承接段两端的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二承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两所述第二限位段与另一所述吸能盒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箱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接段和所述第一限位段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承接段和所述第二限位段为一体结构。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箱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上横梁对应所述第一安装部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上横梁对应所述第二安装部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箱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均为焊接螺母,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上横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上横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箱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还设有垫板,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上横梁固定时,所述垫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上横梁之间,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上横梁固定时,所述垫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上横梁之间。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箱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抵接段,两个所述抵接段围合构成中空框架,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抵接段,两个所述抵接段围合构成一中空框架。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水箱安装架和安装于该水箱安装架上的水箱。
CN202220133604.3U 2021-10-18 2022-01-17 水箱安装架和车辆 Active CN216545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33604.3U CN216545711U (zh) 2022-01-17 2022-01-17 水箱安装架和车辆
EP22882649.1A EP4292908A1 (en) 2021-10-18 2022-10-09 Lower vehicle body architecture structure
PCT/CN2022/124023 WO2023066039A1 (zh) 2021-10-18 2022-10-09 一种下车体架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33604.3U CN216545711U (zh) 2022-01-17 2022-01-17 水箱安装架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45711U true CN216545711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62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33604.3U Active CN216545711U (zh) 2021-10-18 2022-01-17 水箱安装架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5457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6039A1 (zh) * 2021-10-18 2023-04-27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下车体架构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66039A1 (zh) * 2021-10-18 2023-04-27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下车体架构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68755B2 (en) Rear frame structure for vehicle
US8714635B2 (en) Front body of vehicle
US8870224B2 (en) Engine cradle with deflector device
US5673940A (en) Fuel tank mounting cage
US6439650B2 (en) Transverse-member module for a front or rear side end region of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US20200086928A1 (en) Rear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US20010004160A1 (en) Vehicle frame reinforcement
CN210000408U (zh) 用于电动汽车的前机舱总成、车身总成及电动汽车
CN216545711U (zh) 水箱安装架和车辆
KR101394055B1 (ko) 자동차의 범퍼커버 고정 브래킷
US11225212B2 (en) One piece load distribution device
CN216545709U (zh) 冷却包安装结构总成和车辆
CN212267638U (zh) 一种下弯纵梁及车辆
CN217778747U (zh) 前副车架及车辆
CN110588785A (zh) 一种下弯纵梁及车辆
CN209776366U (zh) 一种汽车防护结构
US5098126A (en) Jack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automotive vehicle
CN219749758U (zh) 前防撞梁总成和车辆
CN219728344U (zh) 车身前舱结构和车辆
CN213167959U (zh) 汽车前端防撞结构及汽车车身结构
CN220374349U (zh) 前座椅的后横梁结构及车辆
CN221293370U (zh) 一种玻璃钢防撞梁
CN219857374U (zh) 一种仪表板横梁的安装支架及车辆
CN215752668U (zh) 一种用于车辆的风窗横梁结构、前围板组件和车辆
CN218751038U (zh) 一种混合材料汽车仪表板横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Song Yadong

Inventor after: Carl Hewlett

Inventor after: Lu Jinhe

Inventor before: Pei Wenjun

Inventor before: Chen Chunlong

Inventor before: Zheng Chuqiang

Inventor before: Yu T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310000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Yizhen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0000 1760 Jiangling Road, Binjiang District, Hangzhou,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Yinglun electric vehic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