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76561U - 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76561U
CN217876561U CN202221456205.7U CN202221456205U CN217876561U CN 217876561 U CN217876561 U CN 217876561U CN 202221456205 U CN202221456205 U CN 202221456205U CN 217876561 U CN217876561 U CN 2178765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let
expansion valve
electronic expansion
outlet
exhau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5620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申孟亮
伍智勤
余圣辉
瞿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5620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765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765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765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Drying Of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制冷系统包括干燥过滤器、回热器和第一电子膨胀阀。第一电子膨胀阀位于干燥过滤器和回热器之间,第一电子膨胀阀能够根据回热器出口处的温度改变自身的开度。本申请的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中,由于干燥过滤器和回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电子膨胀阀,且第一电子膨胀阀能够根据回热器出口处的温度改变自身的开度,如此,便可根据第一电子膨胀阀以控制干燥过滤器的排气进入回热器的流量,以实现对进入回热器的流量的精准控制,此外,由于进入回热器的流量可控,制冷系统还可实现更广的温度控制范围。

Description

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制冷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制冷系统及具有所述制冷系统的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回热器在目前的冰箱、冷柜系统中使用的比较广泛,一般的冰箱、冷柜使用毛细管进行节流,毛细管通过与压缩器的回气管热交换组成回热器。但是毛细管的流量固定,不能够调节,可以控制的温度范围比较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制冷系统包括干燥过滤器、回热器和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位于所述干燥过滤器和所述回热器之间,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能够根据所述回热器出口处的温度改变自身的开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回热器包括回气管及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穿设于所述回气管中,所述排气管包括排气入口端和排气出口端,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出口与所述排气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可根据所述排气出口端的温度改变自身的开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管还包括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排气入口端和所述排气出口端之间,所述排气通道呈螺旋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气管包括筒身、自所述筒身的外壁凸出延伸的回气入口部及回气出口部,所述制冷系统包括蒸发器,所述排气出口端与所述蒸发器的入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回气入口部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能够根据所述蒸发器的入口的温度改变自身的开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气入口部的侧面设有穿孔,所述排气出口端自所述穿孔伸出至所述回气管外部,并密封焊接于所述穿孔;所述回气出口部的侧面设有通孔,所述排气入口端自所述通孔伸出至所述回气管外部,并密封焊接于所述通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靠近所述回气入口部的至少部分所述排气管为毛细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毛细管,所述干燥过滤器的出口分别连接所述毛细管的入口和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入口,当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完全关闭时,所述干燥过滤器的排气均流通至所述毛细管。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气管包括筒身、自所述筒身的外壁凸出延伸的回气入口部及回气出口部,所述制冷系统包括毛细管、第二电子膨胀阀、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所述干燥过滤器的出口分别连接所述毛细管的入口、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入口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入口。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入口分别连通所述回气入口部和所述毛细管的出口,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能够根据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的温度改变自身的开度。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入口与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能够根据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入口的温度改变自身的开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与所述回气出口部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干燥过滤器的入口连通。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壳体及上述任意一实施方式的所述制冷系统。所述制冷设备设置于所述壳体。
本申请的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中,由于干燥过滤器和回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电子膨胀阀,且第一电子膨胀阀能够根据回热器出口处的温度改变自身的开度,如此,便可根据第一电子膨胀阀以控制干燥过滤器的排气进入回热器的流量,以实现对进入回热器的流量的精准控制,此外,由于进入回热器的流量可控,制冷系统还可实现更广的温度控制范围。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制冷系统的回热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回热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的回热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又一个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中的制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制冷设备1000;
制冷系统100;干燥过滤器10;回热器20;回气管21、筒身210、回气入口部211、穿孔2111、回气出口部212、通孔2121;排气管22、排气入口端221、排气出口端222、排气通道223;第一电子膨胀阀30;蒸发器40;毛细管50;第二电子膨胀阀60;第一蒸发器70;第二蒸发器80;压缩机90;冷凝器110;壳体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值得一提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制冷系统100包括干燥过滤器10、回热器20和第一电子膨胀阀30。第一电子膨胀阀30位于干燥过滤器10和回热器20之间,第一电子膨胀阀10能够根据回热器20出口处的温度改变自身的开度。
本申请的制冷系统100中,由于干燥过滤器10和回热器20之间设置有第一电子膨胀阀30,且第一电子膨胀阀30能够根据回热器20出口处的温度改变自身的开度,如此,便可根据第一电子膨胀阀30以控制干燥过滤器10的排气进入回热器20的流量,以实现对进入回热器20的流量的精准控制,此外,由于进入回热器20的流量可控,制冷系统100还可实现更广的温度控制范围。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制冷系统100包括干燥过滤器10、回热器20、第一电子膨胀阀30、蒸发器40、压缩机90和冷凝器110。其中,第一电子膨胀阀30位于干燥过滤器10和回热器20之间,且第一电子膨胀阀30能够根据回热器20出口处的温度,以改变自身的开度。
具体地,干燥过滤器10的出口连接第一电子膨胀阀30的入口,第一电子膨胀阀30的出口连接回热器20的入口。可以理解,干燥过滤器10的排气会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30进入回热器20,则第一电子膨胀阀30的开度大小,影响的是进入回热器20的排气的流量。如,第一电子膨胀阀30的开度越大,则进入回热器20的排气的流量越大,第一电子膨胀阀30的开度越小,则进入回热器20的排气的流量越小。
其中,在制冷系统100工作过程中,干燥过滤器10用于滤除排气中的杂物,如金属屑、氧化物和灰尘等,以防止杂物堵塞制冷系统100中的毛细管50,或损坏压缩机90。
请参阅图2和图3,回热器20包括回气管21和排气管22。其中,排气管22穿设于回气管21内。当回热器20进行回热工作时,回气管21内的回气便可和位于回气管21内的排气管22内的排气进行冷热交换,从而提高回热器20的换热效率。
请参阅图3和图4,回气管21包括筒身210、回气入口部211和回气出口部212。其中,回气入口部211和回气出口部212均自筒身210的外壁向远离筒身210的方向凸出延伸。
具体地,请结合图1和图3,回气出口部212与压缩机90的入口连通,回气入口部211与蒸发器40的出口连通。如此,蒸发器40排出的气体,便可通过回气入口部211进入回气管21内部,以与回气管21内的排气管22进行冷热交换,并在冷热交换后从回气出口部212排至压缩机90内部,以完成制冷系统100的制冷循环。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4,排气管22包括排气入口端221、排气出口端222和排气通道223。
具体地,如图1所示,排气入口端221与第一电子膨胀阀30的出口连通,排气出口端222与蒸发器40的入口连通。
根据上述可知,第一电子膨胀阀30可根据回热器30出口处的温度,以改变自身的开度。其中,回热器30的出口处指的是:与压缩机90的入口连接的一端,即回气出口部212。即,第一电子膨胀阀30可根据回气出口部212的温度,以改变自身的开度,
而排气出口端222与蒸发器40的入口连通,以将排气排至蒸发器40中蒸发,在通过蒸发器40的出口流通至回气管12中,最后从回气出口部212流出。即排气出口端222。此时,制冷系统100根据排气出口端222处排气的温度,便可推算出最终排出至排气出口端222时的回气温度,因此,第一电子膨胀阀30还可根据排气出口端22的温度,以改变自身的开度。
此外,请结合图1,可以看出,在蒸发器40与排气出口端222之间并未设置有其他元器件,压缩机90发出的排气,在蒸发器40与排气出口端222之间温度不会发生变化,可以理解,排气出口端22的温度与蒸发器40的入口的温度是一致的。因此,第一电子膨胀阀30还可根据蒸发器40的入口的温度,以改变自身的开度。
请结合图3和图4,回气入口部211的侧面开设有穿孔2111,回气出口部212的侧面设有通孔2121。排气入口端221自回气出口部212伸出至回气管21的外部时,排气入口端221是从通孔2121伸出至回气管21的外部,并可密封焊接于通孔2121。排气出口端222自回气入口部211伸出至回气管21的外部时,排气出口端222是从穿孔2111伸出至回气管21的外部,并可密封焊接于穿孔2111,如此,便可使排气管22完全固定在回气管21上,从而防止排气管22脱离回气管21,以保证回热器10的稳定性。同时,密封焊接的方式能够保证气密性,提升热交换效率。
可以理解,排气入口端221和回气出口部212位于回热器20的同一端,而排气出口端222和回气入口部211位于回热器20的同一端。回气管21的回气方向和排气管22的排气方向是相反的,结合图2至图5,可知,回气管21的回气方向为自下往上的从回气入口部211流动至回气出口部212,而排气管22的排气方向为自上往下的从排气入口端221流动至排气出口端222。如此,可进一步提高回热器20的换热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回气入口部211的端面(远离筒身210的一面)可开设有回气入口,回气出口部212的端面(远离筒身210的一面)可开设有回气出口,排气入口端221可通过回气出口伸出至回气管21的外部,排气出口端222可通过回气入口伸出至回气管21的外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靠近回气入口部211的至少部分排气管22为毛细管,如图3所示,可知,靠近回气入口部211的排气管22为排气管22的排气出口端222。即,排气出口端222可以是毛细管,或者排气出口端222及与排气出口端222连接的至少部分排气管22为毛细管,如此,当干燥过滤器10的排气,经第一电子膨胀阀30从排气管22的排气入口端221流通至排气出口端222时,由于排气出口端222为毛细管,排气出口端222则可进行节流工作,以降低从排气出口端222流出的排气的气压。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靠近回气入口部211的至少部分排气管22为毛细管时,则排气管22还可在将冷凝器110的排气排出至回热器20外部时,对排气进行节流的工作,如此,制冷系统100中便无需额外设置毛细管50,即,排气管22的排气出口端221直接与蒸发器40连接。
请参阅图3和图4,排气通道223位于排气入口端221和排气出口端222之间。可以理解,在排气管22工作时,排气依次经过排气入口端221、排气通道223和排气出口端222,最后从排气出口端222排出。排气通道223呈螺旋状,如此,便可使位于回气管21内的排气管22的总体长度较长,从而提高回热管20的换热效率。
具体地,在排气入口端221至排气出口端222的方向上,排气通道223的螺旋内径不同,如此,当回气管21进行回气时,便会受到排气通道223的扰动,以使回气能够分散在排气管22上,进一步地提高了回气管21内的回气与排气管22的热交换面积,从而提高回热器20的换热效率。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排气入口端221至排气出口端222的方向上,排气通道223的螺旋内径的变化趋势为从小到大,即越靠近排气入口端221的排气通道223的螺旋内径的越小。同理,在排气入口端221至排气出口端222的方向上,排气通道223的螺旋内径的变化趋势也可以是从大到小,即越靠近排气入口端221的排气通道223的螺旋内径越大。如此,当回气管21进行回气时,回气会因排气通道223的螺旋内径不同,以使回气的流动方向往排气管22的管壁上分散,从而提高了回气与排气管22的接触面积,以提高回热器20的换热效率。
请参阅图1,第一电子膨胀阀30可根据回热器20出口处的温度,以改变自身的开度。第一电子膨胀阀30还可排气出口端222的温度或蒸发器40的入口处温度,以改变自身的开度其中。其中,回热器20出口处为回气出口部222,即,第一电子膨胀阀30可根据回气出口部222的温度,以改变自身的开度。
需要说明的是,蒸发器40在工作时,会对定量的排气进行蒸发,而若排气量较少,则蒸发后的排气的温度较高,若排气量较多,则蒸发后的排气的温度较低。
具体地,当第一电子膨胀阀30通过检测得到回气出口部222的温度较高时,则说明排气管22将排气流通至蒸发器40内部后,排气量较少,蒸发器40对排气进行了过度蒸发,导致排出至回气管22的回气出口部222时,回气的温度过高,如此,第一电子膨胀阀30便会增大自身的开度,以提升排气管22流通至蒸发器40的排气的排气量。
而当第一电子膨胀阀30通过检测得到回气出口部222的温度较低时,则说明排气管22将排气流通至蒸发器40内部后,排气量较多,蒸发器40无法完全蒸发排气,导致排出至回气管22的回气出口部222时,回气的温度过低,如此,第一电子膨胀阀30便会减小自身的开度,以降低排气管22流通至蒸发器40的排气的排气量。
请继续参阅图1,下述简单说明制冷系统100的工作原理:
压缩机90可吸入常温气体,并对常温气体进行压缩,以转换为高温高压的气体,然后,高温高压的气体经冷凝器110,以转换为中温高压的液体并从排气管22的入口端221进入排气管22的内部,并通过排气管22的出口端221排出至蒸发器40内。
其中,由于排气管22的出口端221可以是毛细管,因此,从排气管22的出口端221便会排出低温低压的液体,接下来,低温低压的液体经蒸发器40以变成低温低压的回气,回气经回气入口部211进入回气管21的内部,在与排气管22内部的中温高压的液体进行冷热交换后,从回气出口部113出来的回气进入压缩机10,以完成制冷系统100的制冷过程。
请参阅图5,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100还包括毛细管50。
具体地,如图5所示,干燥过滤器10的出口分别连接毛细管50的入口和第一电子膨胀阀30的入口,毛细管50的出口直接与蒸发器40连通。如此,当第一电子膨胀阀30完全关闭后,则干燥过滤器10的排气均流通至毛细管50内,并通过毛细管50流通至蒸发器40内蒸发。
可以理解,当第一电子膨胀阀30未完全关闭时,干燥过滤器10的排气会被分成两条通路,第一条通路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30流通至回热器20内,第二条通路通过毛细管50流通至蒸发器40内。
而当第一电子膨胀阀30完全关闭后,干燥过滤器10的排气流往第一电子膨胀阀30的通路则会关闭,即干燥过滤器10的所有排气均会通过毛细管50流通至蒸发器40。此时,回热器20的排气管22便不在参与制冷系统100的循环工作。其中,排气在毛细管50内的流通量,即流通在毛细管50内的冷媒增多,以使得制冷系统100能够会的更加低温的制冷效果。
综上,可以理解,在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100中,通过在蒸发器40和干燥过滤器10之间设置毛细管50,以使干燥过滤器10的排气分为经过第一电子膨胀阀30或毛细管50的两条通路,如此,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30的控制,便可自如的选择回热器20是否参与制冷系统100的循环工作,以在回热器20不参与制冷系统100的循环工作时,获取更低的制冷效果,即进一步获取更广泛的控温范围。
请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还可包括第二电子膨胀阀60、第一蒸发器70和第二蒸发器80。
具体地,干燥过滤器10分别连接毛细管50的入口、第一电子膨胀阀30的入口和第二电子膨胀阀60的入口,可以理解,干燥过滤器10的排气被分成了三条通路。
第一蒸发器70的入口分别连通回气入口部211和毛细管50的出口。请结合图1和6,可以理解,第一蒸发器70即为上述蒸发器40。同理,第一电子膨胀阀30能够根据第一蒸发器70的入口以改变自身的开度。如,第一蒸发器70的入口的温度较高时,第一电子膨胀阀30则会增大自身的开度。又如,第一蒸发器70的入口的温度较低时,第一电子膨胀阀30则会减小自身的开度。
第二蒸发器80的入口与第二电子膨胀阀60的出口连通,同理,第二电子膨胀阀60也可根据第二蒸发器80的入口的温度,以改变自身的开度。如,第二蒸发器80的入口的温度较高时,第二电子膨胀阀60则会增大自身的开度。又如,第二蒸发器80的入口的温度较低时,第二电子膨胀阀60则会减小自身的开度。一般地,第二电子膨胀阀60保证较小的流通直径,如毛细管50的直径,以起到节流的效果。
其中,第一蒸发器70可以是用于冷藏的蒸发器,第二蒸发器80可以是用于冷冻的蒸发器。或者,第二蒸发器80可以是用于冷藏的蒸发器,第一蒸发器70可以是用于冷冻的蒸发器。
请结合图7,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制冷设备1000,制冷设备1000可包括上述实施方式的制冷系统100。其中,制冷设备1000可以是任何包含制冷系统100的制冷设备1000。例如冰箱、空调等。本申请仅以制冷设备1000为空调为例进行绘图示意。其中,制冷设备1000还包括外壳200,制冷系统100或回热器10设置在外壳200内部。
本申请的回热器10、制冷系统100和制冷设备1000中,由于干燥过滤器10和回热器20之间设置有第一电子膨胀阀30,且第一电子膨胀阀30能够根据回热器20出口处的温度改变自身的开度,如此,便可根据第一电子膨胀阀30以控制干燥过滤器10的排气进入回热器20的流量,以实现对进入回热器20的流量的精准控制,此外,由于进入回热器20的流量可控,制冷系统100还可实现更广的温度控制范围。还一方面,由于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30进行流量控制,还可避免压缩机90的频繁启停,以提升制冷系统100的可靠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干燥过滤器;
回热器;
第一电子膨胀阀,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位于所述干燥过滤器和所述回热器之间,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能够根据所述回热器出口处的温度改变自身的开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热器包括:
回气管;及
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穿设于所述回气管中,所述排气管包括排气入口端和排气出口端,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出口与所述排气入口端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可根据所述排气出口端的温度改变自身的开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还包括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排气入口端和所述排气出口端之间,所述排气通道呈螺旋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管包括筒身、自所述筒身的外壁凸出延伸的回气入口部及回气出口部,所述制冷系统包括:
蒸发器,所述排气出口端与所述蒸发器的入口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回气入口部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能够根据所述蒸发器的入口的温度改变自身的开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入口部的侧面设有穿孔,所述排气出口端自所述穿孔伸出至所述回气管外部,并密封焊接于所述穿孔;所述回气出口部的侧面设有通孔,所述排气入口端自所述通孔伸出至所述回气管外部,并密封焊接于所述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回气入口部的至少部分所述排气管为毛细管。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还包括:
毛细管,所述干燥过滤器的出口分别连接所述毛细管的入口和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入口,当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完全关闭时,所述干燥过滤器的排气均流通至所述毛细管。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气管包括筒身、自所述筒身的外壁凸出延伸的回气入口部及回气出口部,所述制冷系统包括:
毛细管;
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干燥过滤器的出口分别连接所述毛细管的入口、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入口和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入口;
第一蒸发器,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入口分别连通所述回气入口部和所述毛细管的出口,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能够根据所述第一蒸发器的入口的温度改变自身的开度;
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入口与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能够根据所述第二蒸发器的入口的温度改变自身的开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系统包括: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与所述回气出口部连通;及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入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口与所述干燥过滤器的入口连通。
10.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及
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冷系统,所述制冷设备设置于所述壳体。
CN202221456205.7U 2022-06-09 2022-06-09 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Active CN2178765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6205.7U CN217876561U (zh) 2022-06-09 2022-06-09 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56205.7U CN217876561U (zh) 2022-06-09 2022-06-09 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76561U true CN217876561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962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56205.7U Active CN217876561U (zh) 2022-06-09 2022-06-09 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765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18560B2 (en) Refrigerator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5765391A (en) Refrigerant circulation apparatus utilizing two evaporators operating at different evaporating temperatures
CN110966791A (zh) 空调系统
CN111895492A (zh)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JP2000018796A (ja) 冷蔵庫の結露防止装置
CN109458748A (zh) 空调循环系统及空调器
WO2021008331A1 (zh) 热泵机组
CN217876561U (zh) 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115014003B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CN217876563U (zh) 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111578552A (zh) 空调系统、空调器和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7817170U (zh) 快速蓄冰装置及具有其的冰蓄冷空调
CN215638160U (zh) 一种空调换热系统、空调器
CN210772875U (zh) 热泵机组
CN113091339A (zh) 双温制冷系统
CN111256384A (zh) 空调系统
CN114562832A (zh) 一种蒸发单元及热管理系统
CN218884331U (zh) 一种空调器
CN107869854B (zh)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2009085539A (ja) 冷蔵庫
CN113654272A (zh) 热交换系统和电器设备
CN217685989U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JP4895707B2 (ja) 冷蔵庫
CN217876562U (zh) 回热器、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15638145U (zh) 壳管式冷凝器及冷水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