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56384A - 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56384A
CN111256384A CN201811454396.1A CN201811454396A CN111256384A CN 111256384 A CN111256384 A CN 111256384A CN 201811454396 A CN201811454396 A CN 201811454396A CN 111256384 A CN111256384 A CN 111256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conditioning system
air conditioning
flash evaporator
fixed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5439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宇飞
廖四清
区永东
曾令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45439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256384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56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563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单向闪蒸器,单向闪蒸器具有固定进液口、固定出液口和固定出气口,空调系统具有制冷运行模式和制热运行模式,在空调系统处于制冷运行模式下,从室外换热器流向室内换热器的冷媒通过固定进液口进入到单向闪蒸器内并至少部分地从固定出液口流出,在空调系统处于制热运行模式下,从室内换热器流向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通过固定进液口进入到单向闪蒸器内并至少部分地从固定出液口流出。由此,在制冷运行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冷媒在单向闪蒸器中运行路线相同,从而可以保证单向闪蒸器的工作稳定性,更好地对冷媒气液分离,提升单向闪蒸器的闪发效果。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系统中的闪蒸器是一个可以容纳处于中间压力状态的制冷剂的容器,其通常具有三个接口:进液口、出气口和出液口。具有闪蒸器的制冷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由冷凝器来的高压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一级节流元件节流后,压力降低,变成中压的制冷剂,从闪蒸器的进液口流入,由于体积突然扩大,大量制冷剂闪发出来并分离,其中气态制冷剂位于闪蒸器的上部,而液态制冷剂则位于闪蒸器的下部,随后气态制冷剂从出气口流出闪蒸器,而没有闪发的液态制冷剂则从出液口流出闪蒸器,并进入之后的第二级节流元件进行二次节流,压力进一步降低,变成低压的气液混合物,然后进入蒸发器。从出气口流出的气态制冷剂通常直接进入压缩机的中间吸气口,如果气态制冷剂中夹带有液体,则容易使压缩机产生湿压缩,严重时会损坏压缩机。反之,从出液口流出的液态制冷剂中若含有气体,则会使二级节流的效果下降,导致进入蒸发器的气体干度过大,使蒸发器的有效换热面积减小,系统制冷性能下降。
目前,具有闪蒸器的制冷空调系统,为了兼顾制冷和制热两种工作模式,往往采用具有制冷剂双向流通能力的闪蒸器。双向闪蒸器的结构形式通常是“品”字形,即一个接口位于闪蒸器的顶部(作为出气口),而另两个接口则对称布置在闪蒸器的底部(分别作为进液口和出液口)。底部的两个接口具体哪个是进液口,哪个是出液口,则取决于当前是制冷还是制热模式。比如某个接口在制冷时是进液口,则在制热时就是出液口,反之亦然。但是这种双向闪蒸器存在不足,如:由于底部接口既要当作进液口,又要当作出液口,因此闪发的制冷剂气体和液体分离不充分,液位较难控制,容易使出气口处夹带液滴,产生湿压缩;出液口处易混入气体,降低二级节流效率或制冷量。更有甚者,当液位过低时,容易使出液口处吸不到液,造成系统工作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可靠性高的空调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单向闪蒸器,所述单向闪蒸器具有固定进液口、固定出液口和固定出气口,所述空调系统具有制冷运行模式和制热运行模式,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所述制冷运行模式下,从所述室外换热器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通过所述固定进液口进入到所述单向闪蒸器内并至少部分地从所述固定出液口流出,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所述制热运行模式下,从所述室内换热器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通过所述固定进液口进入到所述单向闪蒸器内并至少部分地从所述固定出液口流出。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制冷运行模式和制热模式下,冷媒在单向闪蒸器中运行路线相同,从而可以保证单向闪蒸器的工作稳定性,更好地对冷媒气液分离,提升单向闪蒸器的闪发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进液口高于所述固定出液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单向闪蒸器包括:壳体和进口管,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所述固定出液口,所述进口管伸入到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进口管上形成有所述固定进液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进液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单向闪蒸器的中心轴线垂直。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口管包括:轴向段和水平段,所述轴向段平行于所述单向闪蒸器的中心轴线,所述水平段垂直于所述轴向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水平段处在所述壳体的中部位置,所述固定出气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固定出液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单向闪蒸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形成有所述固定出气口,所述壳体的底部形成有所述固定出液口,所述壳体的侧壁形成有所述固定进液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进液口形成在所述侧壁的中部位置,所述固定进液口的开口垂直于所述单向闪蒸器的中心轴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一共用管路和第二共用管路,所述第一共用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一共用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且还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二共用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出液口相连,所述第二共用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且还通过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口端均连通所述第一共用管路,所述第三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所述第四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四管路上,所述第三单向阀的进口端和所述第四单向阀的进口端均连通所述第二共用管路;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共用管路上,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共用管路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出气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或连接所述压缩机的用于喷汽增焓的中间喷气孔。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压缩机为独立压缩运行方式,且空调系统为制冷运行模式;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压缩机为独立压缩运行方式,且空调系统为制热运行模式;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压缩机为多级压缩运行方式,且空调系统为制冷运行模式;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压缩机为多级压缩运行方式,且空调系统为制热运行模式;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压缩机为喷气增焓运行方式,且空调系统为制冷运行模式;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其中压缩机为喷气增焓运行方式,且空调系统为制热运行模式;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单向闪蒸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示出冷媒在单向闪蒸器的流向;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单向闪蒸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示出冷媒在单向闪蒸器的流向。
附图标记:
空调系统100、
压缩机10、第一气缸11、第一吸气口111、第一排气口112、中间喷气孔113、第二气缸12、第二吸气口121、第二排气口122、电动机13、高压排气口14、中压吸气口15、低压吸气口16、曲轴17、
室外换热器21、室内换热器22、
单向闪蒸器30、固定进液口31、固定出液口32、固定出气口33、壳体34、进口管35、轴向段351、水平段352、
第一管路41、第二管路42、第三管路43、第四管路44、
第一共用管路51、第二共用管路52、
第一单向阀61、第二单向阀62、第三单向阀63、第四单向阀64、
第一节流元件71、第二节流元件72、感温包721、外平衡管722、
四通阀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0、室外换热器21、室内换热器22和单向闪蒸器30。
具体地,单向闪蒸器30具有固定进液口31、固定出液口32和固定出气口33,空调系统100具有制冷运行模式和制热运行模式。在空调系统100处于制冷运行模式下,从室外换热器21流向室内换热器22的冷媒通过固定进液口31进入到单向闪蒸器30内并至少部分地从固定出液口32流出;在空调系统100处于制热运行模式下,从室内换热器22流向室外换热器21的冷媒通过固定进液口31进入到单向闪蒸器30内并至少部分地从固定出液口32流出。
可以理解的是,空调系统100处于制冷运行模式或制热运行模式下,冷媒均是先通过固定进液口31进入单向闪蒸器30内并至少部分离从固定出液口32流出。单向闪蒸器30中冷媒的流向固定,使得单向闪蒸器30工作稳定,可以更好地对冷媒气液分离,提升单向闪蒸器30的闪发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在制冷运行模式和制热运行模式下,冷媒在单向闪蒸器30中运行路线相同,从而可以保证单向闪蒸器30的工作稳定性,更好地对冷媒气液分离,提升单向闪蒸器30的闪发效果。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进液口31高于固定出液口32。这样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从固定出液口32流出的液态冷媒的质量,还可以提高空调系统100的能效。
可以理解的是,当冷媒进入至单向闪蒸器30内时,单向闪蒸器30内部存在一定量的液态冷媒,液态冷媒在重力的作用下位于单向闪蒸器30的下部,当固定进液口31高于固定出液口32时,可以便于液态冷媒从固定出液口32流出,还可以防止冷媒进入至单向闪蒸器30时与单向闪蒸器30底部的液体直接接触而在单向闪蒸器30内产生气泡,从而导致从固定出液口32流出的液态冷媒夹带一定量的气泡。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单向闪蒸器30包括:壳体34和进口管35,壳体34上形成有固定出液口32,进口管35伸入到壳体34内部,进口管35上形成有固定进液口31。
具体地,冷媒可以通过进口管35流进单向闪蒸器30的内部,进口管35的设置可以防止冷媒通过固定进液口31进入单向闪蒸器30时对固定出液口32流出的液体产生影响。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固定进液口31的开口方向与单向闪蒸器30的中心轴线垂直。
进一步地,单向闪蒸器30大致为柱状结构,当固定进液口31的开口方向与单向闪蒸器30的中心轴线垂直时,从进口管35流至单向闪蒸器30内部的冷媒朝向壳体34的侧壁喷液,可以防止冷媒进入单向闪蒸器30时,对单向闪蒸器30底部的液体产生影响而导致单向闪蒸器30出液效果较差,从而可以提高单向闪蒸器30工作的稳定性。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更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进口管35包括:轴向段351和水平段352,轴向段351平行于单向闪蒸器30的中心轴线,水平段352垂直于轴向段351。
具体地,轴向段351的至少一部分与壳体34底部的液体接触,液体对流经轴向段351的冷媒具有一定的冷却作用,而且轴向段351和水平段352相互垂直的结构便于在壳体34内部设置,而且可以保证从水平段352流出的冷媒水平喷射向壳体34的侧壁,从而减小冷媒进入单向闪蒸器30时产生的影响,进而使得单向闪蒸器30对冷媒具有良好的闪发效果,而且便于气液分离。
如图7所示,在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水平段352处在壳体34的中部位置,固定出气口33位于壳体34的顶部,固定出液口32位于壳体34的底部。这样的结构可以保证单向闪蒸器30工作稳定性。
进一步地,水平段352设置在壳体34的中部位置可以防止由水平段352进入壳体34内的冷媒对壳体34底部的液体产生影响,而且顶部的固定出气口33便于出气,固定出液口32便于壳体34内部的液体流出。
在本发明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固定出气口33设置在壳体34的最顶部,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单向闪蒸器30的出气效果。固定出液口32设置在壳体34的最底部,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单向闪蒸器30的出液效果。使得单线闪蒸气的工作稳定性更好,并可以提升单向闪蒸器30对冷媒的闪发效果。
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单向闪蒸器30包括:壳体34,壳体34的顶部形成有固定出气口33,壳体34的底部形成有固定出液口32,壳体34的侧壁形成有固定进液口31。
具体地,从固定进液口31进入至壳体34内的冷媒朝向与固定液进口相对一侧的侧壁喷射,而且冷媒进入壳体34的方式不与固定出气口33处产生干涉,可以有效地防止从固定出气口33流出的气体而导致夹带液滴,还可以防止从固定出液口32流出的液体夹带气泡,从而可以提升单向闪蒸器30的可靠性、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当固定出液口32的液态冷媒排出时夹带气体,将会影响后续装置的节流效果,从而导致进入空调系统100中蒸发器的气体干度过大,进而导致蒸发器的有效换热面积减小,导致空调系统100性能下降。可以理解的是,单向闪蒸器30的固定出气口33的出气干度高,且固定出液口32的干度低,即固定出液口32仅混有极少量的气体,这样的单向闪蒸器30的稳定性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进液口31形成在侧壁的中部位置,固定进液口31的开口垂直于单向闪蒸器30的中心轴线。这样的设置可以保证固定进液口31的进液流向,以更好地保证单向闪蒸器30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一管路41、第二管路42、第三管路43、第四管路44、第一共用管路51和第二共用管路52。
具体地,第一共用管路51的一端与固定进液口31相连,第一共用管路51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管路41与室外换热器21相连、且还通过第二管路42与室内换热器22相连,第二共用管路52的一端与固定出液口32相连,第二共用管路5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管路43与室外换热器21相连、且还通过第四管路44与室内换热器22相连。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一单向阀61、第二单向阀62、第三单向阀63、第四单向阀64,第一单向阀61设置在第一管路41上,第二单向阀62设置在第二管路42上,第一单向阀61的出口端和第二单向阀62的出口端均连通第一共用管路51,第三单向阀63设置在第三管路43上,第四单向阀64设置在第四管路44上,第三单向阀63的进口端和第四单向阀64的进口端均连通第二共用管路52。而且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一节流元件71和第二节流元件72,第一节流元件71设置在第一共用管路51上,第二节流元件72设置在第二共用管路52上。
可以理解的是,当冷媒从室外换热器21流至第一管路41时,在第一单向阀61和第二单向阀62的作用下冷媒流至第一共用管路51,并流经第一节流元件71后通过固定进液口31进入单向闪蒸器30;当冷媒从室内换热器22流至第二管路42时,在第一单向阀61和第二单向阀62的作用下冷媒流至第一共用管路51,并流经第一节流元件71后通过固定进液口31进入单向闪蒸器30。第一单向阀61和第二单向阀62均将冷媒导向至第一共用管路51,在第一单向阀61和第二单向阀62的作用下,从室外换热器21流向第一管路41的冷媒无法直接进入室内换热器22,而且从室内换热器22流向第二管路42的冷媒无法直接进入室外换热器21。
进一步地,当液体从固定出液口32流出时,可以根据冷媒的流向调节第三单向阀63和第四单向阀64中的一个处于截止状态,从而可以控制冷媒进入第三管路43或是第四管路44。
具体地,这样的管路连接方式可以更好地与单向闪蒸器30匹配,而且冷媒在制冷运行模式或制热运行模式时的流向不会相互干涉,可以充分发挥单向闪蒸器30的性能,而且还可以提高空调系统100的可靠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流元件71为电子膨胀阀,第二节流元件72为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外平衡式热力膨胀阀可以通过感测气体压力和温度信号以自动调节自身阀口的开度,从而可以调节流经第二节流元件72的冷媒流量。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固定出气口33连接压缩机10的吸气口,以将冷媒回流至压缩机10。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连接压缩机10的用于喷汽增焓的中间喷气孔113。喷气增焓的设置使得压缩机10高效,而且可以使得空调系统100高效节能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中的压缩机10采用独立压缩的运行方式。
具体地,压缩机10包括: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电动机13、高压排气口14、中压吸气口15、低压吸气口16。第一气缸11包括第一吸气口111和第一排气口112,第二气缸12具有第二吸气口121和第二排气口122。可以理解的是,电动机13、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可以安装在同一根曲轴17上,第二吸气口121和低压吸气口16相连,第一吸气口111和中压吸气口15相连。
需要说明的是,独立压缩指的是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单独工作,如:第二吸气口121吸入处于低压状态的气体,第一吸气口111吸入中间压力状态的气体,经第一排气口112和第二排气口122排放的气体混合后,经高压排气口14排出压缩机10。
当空调系统100处于制冷运行模式时,空调系统100中的四通阀80调节管路导通状态,其中,冷媒在压缩机10外部循环路径为:由高压排气口14到四通阀80,并流经四通阀80后流向室外换热器21,在室外换热器21中冷媒冷凝成高压液体,高压液体从室外换热器21流出后,依次流经第一单向阀61、第一节流元件71并在流经第一节流元件71时被节流降压,降低压力后从固定进液口31进入单向闪蒸器30,冷媒在单向闪蒸器30中闪发并分离,其中气体位于单向闪蒸器30的上部,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位于单向闪蒸器30的底部。气体从固定出气口33流出并流向第一气缸11,液体从固定出液口32流出单向闪蒸器30并流经第二节流元件72,液体被第二节流元件72节流降压,此时第三单向阀63截止,降压后的冷媒流经第四管路44进入室内换热器22。在室内换热器22中,冷媒蒸发吸热,蒸发后的冷媒为低压状态的气体,气体流经四通阀80后进入第二气缸12。
可以理解的是,在制冷循环中,第二节流元件72具有根据温度自动调节的能力,从而使得低压吸气口16处的冷媒始终具有略大于零的正的过热度,进而确保由低压吸气口16吸入的冷媒在第二气缸12中不会产生液压缩。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节流元件72还包括感温包721,感温包721可以安装在低压吸气口16的管路上以对管路的温度检测。
进一步地,第二节流元件72还包括:外平衡管722,外平衡管722设置在第二节流元件72上,而且外平衡管722的一端与低压吸气口16的管路连通,从而通过外平衡管722可以将低压吸气口16所在管路的压力反馈改第二节流元件72,以便于第二节流元件72根据检测的压力进行调节。可选地,外平衡管722与低压吸气口16所在管路的连通处于感温包721设置的位置靠近。
当空调系统100处于制热运行模式时,空调系统100中的四通阀80调节管路导通状态,其中,冷媒在压缩机10外部循环路径为:由高压排气口14到四通阀80,并流经四通阀80后流向室内换热器22,在室内换热器22中冷媒冷凝成高压液体,高压液体从室内换热器22流出后,依次流经第二单向阀62、第一节流元件71并在流经第一节流元件71时被节流降压,降低压力后从固定进液口31进入单向闪蒸器30,冷媒在单向闪蒸器30中闪发并分离,其中气体位于单向闪蒸器30的上部,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位于单向闪蒸器30的底部。气体从固定出气口33流出并流向第一气缸11,液体从固定出液口32流出单向闪蒸器30并流经第二节流元件72,液体被第二节流元件72节流降压,此时第四单向阀64截止,降压后的冷媒流经第三管路43进入室外换热器21。在室外换热器21中,冷媒蒸发吸热,蒸发后的冷媒为低压状态的气体,气体流经四通阀80后进入第二气缸12。
可以理解的是,在制热循环中,第二节流元件72具有根据温度自动调节的能力,从而使得低压吸气口16处的冷媒始终具有略大于零的正的过热度,进而确保由低压吸气口16吸入的冷媒在第二气缸12中不会产生液压缩。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发明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中的压缩机10采用二级压缩的运行方式。
具体地,压缩机10包括:第一气缸11、第二气缸12、电动机13、高压排气口14、中压吸气口15、低压吸气口16。第一气缸11包括第一吸气口111和第一排气口112,第二气缸12具有第二吸气口121和第二排气口122。可以理解的是,电动机13、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可以安装在同一根曲轴17上,第二吸气口121和低压吸气口16相连,第一吸气口111和中压吸气口15相连,第二排气口122与第一吸气口111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冷媒在压缩机10外部的循环路径与上述独立压缩的循环路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发明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中的压缩机10采用喷气增焓的运行方式。
具体地,压缩机10包括:第一气缸11、电动机13、高压排气口14、中压吸气口15、低压吸气口16。第一气缸11包括第一吸气口111、第一排气口112和中间喷气孔113,电动机13和第一气缸11可以安装在同一根曲轴17上,第一吸气口111和低压吸气口16相连,中间喷气孔113和中压吸气口15相连,从而实现喷气增焓的运行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中间喷气孔113喷气提可以增加冷媒的流量和循环回路中冷媒的焓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冷媒在压缩机10外部的循环路径与上述独立压缩的循环路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单向闪蒸器,所述单向闪蒸器具有固定进液口、固定出液口和固定出气口,所述空调系统具有制冷运行模式和制热运行模式,
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所述制冷运行模式下,从所述室外换热器流向所述室内换热器的冷媒通过所述固定进液口进入到所述单向闪蒸器内并至少部分地从所述固定出液口流出,
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所述制热运行模式下,从所述室内换热器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冷媒通过所述固定进液口进入到所述单向闪蒸器内并至少部分地从所述固定出液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进液口高于所述固定出液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闪蒸器包括:壳体和进口管,所述壳体上形成有所述固定出液口,所述进口管伸入到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进口管上形成有所述固定进液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进液口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单向闪蒸器的中心轴线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管包括:轴向段和水平段,所述轴向段平行于所述单向闪蒸器的中心轴线,所述水平段垂直于所述轴向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段处在所述壳体的中部位置,所述固定出气口位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所述固定出液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闪蒸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形成有所述固定出气口,所述壳体的底部形成有所述固定出液口,所述壳体的侧壁形成有所述固定进液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进液口形成在所述侧壁的中部位置,所述固定进液口的开口垂直于所述单向闪蒸器的中心轴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四管路、第一共用管路和第二共用管路,所述第一共用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固定进液口相连,所述第一共用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且还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所述第二共用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出液口相连,所述第二共用管路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室外换热器相连、且还通过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相连;
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所述第二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出口端和所述第二单向阀的出口端均连通所述第一共用管路,所述第三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所述第四单向阀设置在所述第四管路上,所述第三单向阀的进口端和所述第四单向阀的进口端均连通所述第二共用管路;
第一节流元件和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共用管路上,所述第二节流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共用管路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出气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吸气口或连接所述压缩机的用于喷汽增焓的中间喷气孔。
CN201811454396.1A 2018-11-30 2018-11-30 空调系统 Pending CN11125638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4396.1A CN111256384A (zh) 2018-11-30 2018-11-30 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54396.1A CN111256384A (zh) 2018-11-30 2018-11-30 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56384A true CN111256384A (zh) 2020-06-09

Family

ID=70948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54396.1A Pending CN111256384A (zh) 2018-11-30 2018-11-30 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25638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9882A (zh) * 2020-11-24 2021-04-30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热泵型蒸汽发生机组性能评价方法与测试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6991A (zh) * 2003-12-09 2005-06-15 科普兰公司 蒸气喷射系统
US20060010899A1 (en) * 2004-07-14 2006-01-19 Alexander Lifson Flash tank for heat pump i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of operation
US20070039347A1 (en) * 2005-08-22 2007-02-22 Gnanakumar Robertson Abel Compressor with vapor injection system
CN203857719U (zh) * 2014-04-03 2014-10-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闪蒸器
CN104197578A (zh) * 2014-08-11 2014-12-10 安徽东升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热泵式空调
CN107525313A (zh) * 2017-07-28 2017-12-29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闪蒸器和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6991A (zh) * 2003-12-09 2005-06-15 科普兰公司 蒸气喷射系统
US20060010899A1 (en) * 2004-07-14 2006-01-19 Alexander Lifson Flash tank for heat pump in heating and cooling modes of operation
US20070039347A1 (en) * 2005-08-22 2007-02-22 Gnanakumar Robertson Abel Compressor with vapor injection system
CN203857719U (zh) * 2014-04-03 2014-10-01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闪蒸器
CN104197578A (zh) * 2014-08-11 2014-12-10 安徽东升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热泵式空调
CN107525313A (zh) * 2017-07-28 2017-12-29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闪蒸器和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9882A (zh) * 2020-11-24 2021-04-30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热泵型蒸汽发生机组性能评价方法与测试装置
CN112729882B (zh) * 2020-11-24 2022-11-29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热泵型蒸汽发生机组性能评价方法与测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7135A (zh) 空调装置
US11543162B2 (en) Circulation system of air conditioner, air conditioner, and air conditioner control method
EP3364128A1 (en) Heat pump unit control system
CN110966791A (zh) 空调系统
US11085682B2 (en) One method to mitigate vibration and sound level in heat pump chiller with evi function
CN109386983B (zh) 两管制喷气增焓室外机及多联机系统
US20200158384A1 (en) Two-pipe enhanced-vapor-injection outdoor unit and multi-split system
US7624590B2 (en) Multi-type air conditioner
CN111256384A (zh) 空调系统
KR102125094B1 (ko) 과냉각 열교환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 시스템
CN107490091A (zh) 空调器
CN217031696U (zh) 空调器
CN210569393U (zh) 冷水机组
CN114353383A (zh) 空气源热泵机组控制方法及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07588581B (zh) 热泵机组系统及其闪蒸罐结构
CN112762641A (zh) 回热器及具有其的制冷系统
CN107869854B (zh)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7876561U (zh) 制冷系统及制冷设备
CN218915481U (zh) 闪蒸器、补气增焓系统及空调设备
CN221005577U (zh) 冷凝器、冷媒循环系统
CN211782120U (zh) 一种喷气增焓空调系统
CN217274982U (zh) 用于制冷系统的冷媒增流器、制冷系统和制冷设备
KR101645179B1 (ko) 히트 펌프
CN219415322U (zh) 闪蒸器和空调器
CN221005579U (zh) 用于冷媒循环系统的换热装置、冷媒循环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609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