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95492A -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95492A
CN111895492A CN202010820490.5A CN202010820490A CN111895492A CN 111895492 A CN111895492 A CN 111895492A CN 202010820490 A CN202010820490 A CN 202010820490A CN 111895492 A CN111895492 A CN 1118954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ondenser
conditioning system
communicated
air cond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2049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嵘
梁祥飞
黄明月
皇甫启捷
方金升
黄泽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1082049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954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8954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954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14Heat exchang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parate outdoor units
    • F24F1/16Arrangement or mounting there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42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the condensate, e.g. for enhanced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absorption or discharge of heat in outdoor uni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20Humidity
    • F24F2110/22Humidity of the outside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4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system states
    • F24F2140/20Heat-exchange fluid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装置、闪发装置、蒸发装置和节流装置,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进口均与压缩机的排气口相连通;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出口均与冷媒入口相连通,第一冷媒出口与第一吸气口连通;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的进口均与第二冷媒出口相连通,第一蒸发器的出口与第二吸气口连通,第二蒸发器的出口与第三吸气口连通;第一节流装置位于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的出口与冷媒入口之间的管路上,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分别位于第二冷媒出口与第一蒸发器的进口和与第二蒸发器的进口之间的管路上。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能效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耗高,碳排量较大,在制冷运行时仅控制温度,常常导致湿度过低造成人体舒适感差。此外,在高温或极端工况环境下,空调系统的冷凝温度较高,导致空调系统的能效低,制约了空调系统的适用工况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能效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装置、闪发装置、蒸发装置和节流装置,压缩机具有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第三吸气口和排气口;冷凝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第一冷凝器的进口和第二冷凝器的进口均与排气口相连通;闪发装置具有冷媒入口、第一冷媒出口和第二冷媒出口,第一冷凝器的出口和第二冷凝器的出口均与冷媒入口相连通,第一冷媒出口与第一吸气口连通;蒸发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的进口和第二蒸发器的进口均与第二冷媒出口相连通,第一蒸发器的出口与第二吸气口连通,第二蒸发器的出口与第三吸气口连通;节流装置包括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第一节流装置位于第一冷凝器的出口和第二冷凝器的出口与闪发装置的冷媒入口相连通的管路上,第二节流装置位于闪发装置的第二冷媒出口与第一蒸发器的进口相连通的管路上,第三节流装置位于闪发装置的第二冷媒出口与第二蒸发器的进口相连通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压缩机包括壳体、第一压缩缸、第二压缩缸和第三压缩缸,其中,壳体具有容纳腔;第一压缩缸设置于容纳腔内,第一压缩缸具有第一工作腔以及与第一工作腔连通的第一吸气口和第一排气口,第一排气口与排气口连通,第一吸气口吸入的冷媒在第一工作腔内经压缩处理后由第一排气口排向排气口;第二压缩缸设置于容纳腔内,第二压缩缸具有第二工作腔以及与第二工作腔连通的第二吸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第二排气口与排气口连通,第二吸气口吸入的冷媒在第二工作腔内经压缩处理后由第二排气口排向排气口;第三压缩缸设置于容纳腔内,第三压缩缸具有第三工作腔以及与第三工作腔连通的第三吸气口和第三排气口,第三排气口与排气口连通,第三吸气口吸入的冷媒在第三工作腔内经压缩处理后由第三排气口排向排气口。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与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中的至少一个相对设置,冷却装置用于对冷凝装置进行冷却处理。
进一步地,第一冷凝器与第二冷凝器相对设置,第二冷凝器位于迎风侧,第一冷凝器位于背风侧,冷却装置与第二冷凝器的换热管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冷却装置包括喷淋结构,喷淋结构的喷水口与换热管相对设置,以使喷水口喷出的喷淋液落在换热管上。
进一步地,冷却装置还包括接水盘,接水盘位于第二冷凝器的下方,以收集从第二冷凝器上落下的喷淋液。
进一步地,冷却装置还包括储水箱和回流管路,其中,储水箱与接水盘连通;回流管路的一端与喷水口连通,回流管路的第二端与储水箱连通,以将储水箱内的喷淋液通过回流管路输送至喷水口。
进一步地,冷却装置包括喷雾结构,喷雾结构的喷雾口与换热管相对设置,以使喷雾口喷出的水雾对换热管进行冷却。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外控制器、空调室外机、室内控制器和空调室内机,其中,室外控制器和外界供电装置均与空调室外机电连接,室外控制器用于控制外界供电装置与空调室外机的通断,以调节空调室外机的运行状况;室内控制器与室外控制器电连接,室内控制器与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电连接,以控制导风板的导风角度,室内控制器与空调室内机的扫风叶片电连接,以控制扫风叶片的扫风方向。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媒,冷媒为低GWP制冷剂。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系统,空调系统为上述的空调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用于上述的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室外相对湿度;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相对湿度,当室外相对湿度高于预设湿度值时,冷却装置不开启,以使空调系统运行制冷模式。
进一步地,控制方法还包括当室外相对湿度低于预设湿度值时,控制冷却装置启动,以使空调系统运行制冷和冷凝器淋水模式。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具有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第三吸气口和排气口的压缩机的空调系统,这样,闪发装置的第一冷媒出口与压缩机的第一吸气口连通,充分利用闪发装置内的饱和气态的冷媒以为压缩机及时补气,而闪发装置分离出的液态饱和的冷媒分别进入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以进行热交换,降低了第一蒸发器的入口比焓值以及降低了第二蒸发器的入口比焓值,提高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的单位质量的制冷量,同时采用“梯级降温”蒸发装置,实现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独立控制的目的,从而减小换热温差,减少换热的不可逆损失,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
此外,第一节流装置位于第一冷凝器的出口和第二冷凝器的出口与闪发装置的冷媒入口相连通的管路上,第一节流装置起到对冷媒的初步节流降压的作用,从而使得冷媒变成气液两相的状态,而第二节流装置和第三节流装置的设置起到对冷媒的进一步地节流降压的作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空调器系统的布局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系统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压缩机;11、第一吸气口;12、第二吸气口;13、第三吸气口;14、排气口;15、壳体;151、容纳腔;20、冷凝装置;21、第一冷凝器;22、第二冷凝器;30、闪发装置;40、蒸发装置;41、第一蒸发器;42、第二蒸发器;50、冷却装置;51、喷淋结构;52、接水盘;60、室外控制器;70、节流装置;71、第一节流装置;72、第二节流装置;73、第三节流装置;110、室内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能效低的问题空调系统的能效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冷凝装置20、闪发装置30、蒸发装置40节和节流装置70,其中,压缩机10具有第一吸气口11、第二吸气口12、第三吸气口13和排气口14;冷凝装置20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冷凝器21和第二冷凝器22,第一冷凝器21的进口和第二冷凝器22的进口均与排气口14相连通;闪发装置30具有冷媒入口、第一冷媒出口和第二冷媒出口,第一冷凝器21的出口和第二冷凝器22的出口均与冷媒入口相连通,第一冷媒出口与第一吸气口11连通;蒸发装置40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蒸发器41和第二蒸发器42,第一蒸发器41的进口和第二蒸发器42的进口均与第二冷媒出口相连通,第一蒸发器41的出口与第二吸气口12连通,第二蒸发器42的出口与第三吸气口13连通;节流装置70包括第一节流装置71、第二节流装置72和第三节流装置73,第一节流装置71位于第一冷凝器21的出口和第二冷凝器22的出口与闪发装置30的冷媒入口相连通的管路上,第二节流装置72位于闪发装置30的第二冷媒出口与第一蒸发器41的进口相连通的管路上,第三节流装置73位于闪发装置30的第二冷媒出口与第二蒸发器42的进口相连通的管路上。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第一吸气口11、第二吸气口12、第三吸气口13和排气口14的压缩机10的空调系统,这样,闪发装置30的第一冷媒出口与压缩机10的第一吸气口11连通,充分利用闪发装置30内的饱和的气态冷媒以为压缩机10及时补气,而闪发装置30分离出的液态的饱和冷媒分别进入第一蒸发器41和第二蒸发器42以进行热交换,降低了第一蒸发器41的入口比焓值以及降低了第二蒸发器42的入口比焓值,从而提高第一蒸发器41以及第二蒸发器42的单位质量的制冷量,提高第一蒸发器41和第二蒸发器42的单位质量的制冷量,同时采用“梯级降温”蒸发装置40,实现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独立控制的目的,从而减小换热温差,减少换热的不可逆损失,进而提升空调系统的能效。
如图1所示,箭头A表示第一风向,箭头B表示第二风向。
此外,第一节流装置71位于第一冷凝器21的出口和第二冷凝器22的出口与闪发装置30的冷媒入口相连通的管路上,第一节流装置71起到对冷媒的初步节流降压的作用,从而使得冷媒变成气液两相的状态,而第二节流装置72和第三节流装置73的设置起到对冷媒的进一步地节流降压的作用。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还包括闪发装置30,闪发装置30具有冷媒入口、第一冷媒出口和第二冷媒出口,第一冷凝器21的流出口和第二冷凝器22的流出口均与冷媒入口相连通,第一冷媒出口与第一吸气口11连通,蒸发装置40的进口与第二冷媒出口连通。这样,通过闪发装置30来实现机械过冷,在闪发装置30中的气态饱和的冷媒被吸入压缩机10的第一吸气口11(补气口),而闪发装置30中分离出的液态饱和的冷媒进入空调系统的空调室内机中进行换热,降低蒸发装置40的入口比焓,提高蒸发装置40的单位质量的制冷量,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
如图2所示,压缩机10包括壳体15、第一压缩缸、第二压缩缸和第三压缩缸,其中,壳体15具有容纳腔151;第一压缩缸设置于容纳腔151内,第一压缩缸具有第一工作腔以及与第一工作腔连通的第一吸气口11和第一排气口,第一排气口与排气口14连通,第一吸气口11吸入的冷媒在第一工作腔内经压缩处理后由第一排气口排向排气口14;第二压缩缸设置于容纳腔151内,第二压缩缸具有第二工作腔以及与第二工作腔连通的第二吸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第二排气口与排气口14连通,第二吸气口12吸入的冷媒在第二工作腔内经压缩处理后由第二排气口排向排气口14;第三压缩缸设置于容纳腔151内,第三压缩缸具有第三工作腔以及与第三工作腔连通的第三吸气口13和第三排气口,第三排气口与排气口14连通,第三吸气口13吸入的冷媒在第三工作腔内经压缩处理后由第三排气口排向排气口14。这样,确保第一压缩缸、第二压缩缸和第三压缩缸能够独立进行压缩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一排气口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第二排气口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和第三排气口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冷媒混合后从排气口14排出。
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却装置50,冷却装置50与第一冷凝器21和第二冷凝器22中的至少一个相对设置,冷却装置50用于对冷凝装置20进行冷却处理。第一冷凝器21与第二冷凝器22相对设置,第二冷凝器22位于迎风侧,第一冷凝器21位于背风侧,冷却装置50与第二冷凝器22的换热管相对设置。这样,确保第一冷凝器21和第二冷凝器22分别具有不同的冷凝温度,第一冷凝器21为高温冷凝器,第二冷凝器22为低温冷凝器,通过第一冷凝器21和第二冷凝器22同时运行以降低冷凝装置20传热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从而提高冷凝装置20的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第二冷凝器22优选翅片管换热器,不易被喷淋液腐蚀,第一冷凝器21优选微通道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具有较高的换热能,同时也可起到减小系统灌注量的作用。
如图1所示,冷却装置50包括喷淋结构51,喷淋结构51的喷水口与换热管相对设置,以使喷水口喷出的喷淋液落在换热管上。这样,喷淋结构51喷淋出的喷淋液落在第二冷凝器22上,第二冷凝器22表面上的喷淋液吸收热量并蒸发,以蒸发冷却的方式来达到对第二冷凝器22的冷却目的。
如图1所示,冷却装置50还包括接水盘52,接水盘52位于第二冷凝器22的下方,以收集从第二冷凝器22上落下的喷淋液。这样,接水盘52起到收集由第二冷凝器22上落下的喷淋液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冷却装置50的清洁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个未图示的实施例中,冷却装置50还包括储水箱和回流管路,其中,储水箱与接水盘52连通;回流管路的一端与喷水口连通,回流管路的第二端与储水箱连通,以将储水箱内的喷淋液通过回流管路输送至喷水口。这样,确保接水盘52内的喷淋液能够多次重复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个未图示的实施例中,冷却装置50包括喷雾结构,喷雾结构的喷雾口与换热管相对设置,以使喷雾口喷出的水雾对换热管进行冷却。这样,喷雾结构喷出的水雾进行蒸发降温,降温后的空气再流经第二冷凝器22以进行换热。
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外控制器60、空调室外机、室内控制器110和空调室内机,其中,室外控制器60和外界供电装置均与空调室外机电连接,室外控制器60用于控制外界供电装置与空调室外机的通断,以调节空调室外机的运行状况;室内控制器110与室外控制器60电连接,室内控制器110与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电连接,以控制导风板的导风角度,室内控制器110与空调室内机的扫风叶片电连接,以控制扫风叶片的扫风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冷媒通常采用R32、R152a等低GWP制冷剂,并且空调系统的各部件(管路、阀门等)应与之相匹配。
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还可以用于空调器中,空调器包括空调系统,空调系统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的空调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室外相对湿度;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相对湿度,当室外相对湿度高于预设湿度值时,冷却装置50不开启,以使空调系统运行制冷模式。
控制方法还包括当室外相对湿度低于预设湿度值时,控制冷却装置50启动,以使空调系统运行制冷和冷凝器淋水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采用并行耦合梯级吸气压缩制冷循环,拓宽系统适用工况,使其在更宽的工况范围内均有较好的提效效果;通过并行压缩可以降低蒸发器入口的闪发干度,降低蒸发器入口比焓,提高蒸发器单位质量制冷量,提高系统能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结合蒸发冷却技术,构建高效的空调系统,提高制冷机组能效。室外具有两个冷凝器,当室外有充足的干空气能(tdry-twet>5℃),在室外的第二冷凝器22(优选翅片管换热器)表面淋水,通过蒸发冷却,极大提高冷凝侧的换热能力,降低冷凝器进风温度,从而降低冷凝温度提高机组的能效;室外的第一冷凝器21优选微通道换热器,增强换热的同时减小系统灌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采用“梯级降温”的制冷机组,实现梯级换热,减小换热温差,减少换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提高系统能效。除湿工况下运行时,干湿分明,前排主要负责显热负荷,后排主要负责潜热负荷,显著提高机组处理热湿负荷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采用低GWP的制冷剂(可以是R152a,R32等),同时系统的各零部件与其相匹配,绿色环保。
可选地,采用双吸气并行压缩转子压缩机,构建并行耦合梯级吸气压缩制冷循环,实现宽工况下的节能高效运行,通过并行压缩,降低蒸发器入口的闪发干度,降低入口比焓,提高制冷剂单位质量制冷量,提高系统能效;室外具有两个冷凝器,室外的第二冷凝器22(优选翅片管)结合蒸发冷却技术,降低冷凝器进风温度,从而降低系统的冷凝温度,提高机组能效;室外的第一冷凝器21(优选微通道换热器),降低系统的灌注量;采用“梯级降温”制冷机组,实现温湿度独立控制,减小换热温差,减少换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提高系统能效;采用低GWP制冷剂(可以是R32,R152a等),绿色环保,响应现阶段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号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制冷机组采用的压缩机10为“双吸气并行压缩”的新型转子压缩机,本申请提供的压缩机10具有三个独立的压缩缸,压缩机10包括第一吸气口11、第二吸气口12、第三吸气口13和排气口14,结合双温蒸发装置40和中间的闪发装置30进而形成并行耦合梯级吸气压缩制冷循环,第一吸气口11的气体来自中间补气,该压缩缸的设置能够降低两个蒸发器入口的闪发干度,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及系统能效,尤其在室内、外的温差较大或制冷机组负荷较大时提效显著;第二吸气口12和第三吸气口13的气体分别来自第一蒸发器41和第二蒸发器42,两个压缩缸的设置能够实现高温和低温蒸发换热,进而实现对空气的梯级降温,减少换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提升蒸发装置40的换热效率及系统能效,尤其是在室内外温差较小或制冷机组负荷较小时提效显著;所以三个压缩缸形成的并行耦合梯级吸气压缩制冷循环能够实现在宽范围内耦合提升系统能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与、室内控制器110和室外控制器60等部件。
空调室外机包括:压缩机10、冷却装置50、第一冷凝器21和第二冷凝器22等。
冷却装置50包括:喷淋结构51或者喷雾结构、接水盘52、回流管路、循环水泵、供水管路、储水箱等,或者,当城市用水水压足够或水供应较多时,也可以不用储水箱和循环水泵。
冷却装置50可以采用喷淋结构51或者喷雾结构,并结合接水盘52、回流管路、供水管路及循环水泵;当采用喷淋结构51时,水从第二冷凝器22的上方或前方,经布水器(如有),直接流到第二冷凝器22的翅片和换热管上进行蒸发,未蒸发的水流到接水盘52进入储水箱,由循环水泵再一次泵至换热器的上方或前方进行循环;如果使用喷雾装置,则水被喷入空气进行蒸发降温,降温后的空气再流经换热器进行换热。
制冷机组采用第一冷凝器21和第二冷凝器22,第二冷凝器22位于迎风侧,第一冷凝器21位于背风侧。当喷淋结构51时,第二冷凝器22优选翅片管换热器,以提高蒸发冷却效果,第一冷凝器21选择微通道换热器,以减少系统充灌量;当使用喷雾装置时,可都选择微通道换热器,进一步减少系统充灌量。
需要说明的是,当室外的第二冷凝器22为翅片管换热器,室外的第一冷凝器21为微通道换热器时,由于微通道换热器的流动阻力较大,翅片管换热器的出口需连接一段毛细管,以平衡两个流路的流动阻力。
压缩机建议采用并行双吸气压缩机,包括: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第三吸气口、一个排气口。压缩机具有三个独立的压缩腔,第一吸气口与第一压缩腔相连,第二吸气口与第二压缩腔相连,第三吸气口与小缸相连,三个压缩腔的排气混合后同一排出。
压缩机可以采用活塞压缩泵或涡旋压缩泵。
空调室内机包括:第一蒸发器41和第二蒸发器42。
其中室内的第一蒸发器41为高温蒸发器、室内的第二蒸发器42为低温蒸发器;第一蒸发器41为高温蒸发器,第二蒸发器42为低温蒸发器,第一蒸发器41用于处理室内显热负荷,第二蒸发器42用于处理室内潜热负荷,以形成并行耦合梯级吸气压缩制冷循环,从而提高了空调系统的处理热湿的负荷能力,大大提升了空调系统的适用范围
制冷机组采用第一蒸发器41和第二蒸发器42,在空气流动方向上并联设置,室内回风依次流过高温蒸发器与低温蒸发器,从而实现梯级降温,减小换热温差,减少换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在除湿模式下运行时,高温蒸发器主要负责显热负荷,对室内的回风进行降温,低温蒸发器主要负责潜热负荷,对被高温蒸发器降温的空气进行降温与除湿,从而实现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干湿分明。
同时该系统中还设置有闪发器;闪发器的入口与室外换热器汇合后的管路相连,在该管路上还设置有节流装置,闪发器的出气管与压缩机的第三吸气口相连,闪发器的出液管分别通过节流装置与室内换热器相连。
采用闪发器是实现机械过冷的一种方式,在闪发器中气态饱和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的第三吸气口(补气口),而闪发器的分离出的液态饱和制冷剂进入室内机中进行换热,降低蒸发器的入口比焓,提高蒸发器单位质量制冷量,从而提高系统能效。
制冷剂建议采用R32、R152a等低GWP制冷剂,并且系统的各个部件(管路、阀门等)应与之相匹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从压缩机出来的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通过管路分别进入室外的第二冷凝器22与室外的第一冷凝器21,完成换热后两路制冷剂混合,经过第一节流装置节流降压后,制冷剂进入闪发器。
在闪发器中分离出的气态饱和制冷剂,被吸入压缩机的第三吸气口,而闪发器分离出的液态饱和制冷剂被节流装置节流降压后,分别进入室内第一换热器、室内第二换热器,完成换热后,室内第一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的第一吸气口,室内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入压缩机的第二吸气口,进入压缩机第一、第二、第三吸气口的制冷剂,在各自的压缩腔内被压缩,压缩完成后排气混合后排出,从而完成整个制冷循环。
本申请提供的空调系统具有两个工作模式:
具体地,空调系统的纯空调模式:
检测室外相对湿度;根据检测到的室外相对湿度,当室外相对湿度高于预设湿度值时,冷却装置50不开启,以使空调系统运行制冷模式。
空调系统的空调和冷凝器淋水模式:
控制方法还包括当室外相对湿度低于预设湿度值时,控制冷却装置50启动,以使空调系统运行制冷和冷凝器淋水模式。
具体地,室外的第二冷凝器22的喷淋结构51启动,喷淋结构51将自来水引到室外的第二冷凝器22顶部淋下来,降低冷凝器温度,提高整机能效。
供水管路将城市用水送到户外蒸发冷却装置,采用喷淋或喷雾的的方式加湿处理,降低冷凝器进风温度,增强冷凝器的换热能力。采用淋水装置时,水从换热器的上方或前方,经布水器(如有),直接流到换热器的翅片和换热管上进行蒸发,未蒸发的水流到接水盘进入储水箱,由循环水泵再一次泵至换热器的上方或前方进行循环;如果使用喷雾装置,则水被喷入空气进行蒸发降温,降温后的空气再流经换热器进行换热。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10),所述压缩机(10)具有第一吸气口(11)、第二吸气口(12)、第三吸气口(13)和排气口(14);
冷凝装置(20),所述冷凝装置(20)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冷凝器(21)和第二冷凝器(22),所述第一冷凝器(21)的进口和所述第二冷凝器(22)的进口均与所述排气口(14)相连通;
闪发装置(30),所述闪发装置(30)具有冷媒入口、第一冷媒出口和第二冷媒出口,所述第一冷凝器(21)的出口和所述第二冷凝器(22)的出口均与所述冷媒入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吸气口(11)连通;
蒸发装置(40),所述蒸发装置(40)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蒸发器(41)和第二蒸发器(42),所述第一蒸发器(41)的进口和所述第二蒸发器(42)的进口均与所述第二冷媒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41)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吸气口(12)连通,所述第二蒸发器(42)的出口与所述第三吸气口(13)连通;
节流装置(70),所述节流装置(70)包括第一节流装置(71)、第二节流装置(72)和第三节流装置(73),所述第一节流装置(71)位于所述第一冷凝器(21)的出口和所述第二冷凝器(22)的出口与所述闪发装置(30)的冷媒入口相连通的管路上,所述第二节流装置(72)位于所述闪发装置(30)的第二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蒸发器(41)的进口相连通的管路上,所述第三节流装置(73)位于所述闪发装置(30)的第二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二蒸发器(42)的进口相连通的管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0)包括:
壳体(15),所述壳体(15)具有容纳腔(151);
第一压缩缸,所述第一压缩缸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51)内,所述第一压缩缸具有第一工作腔以及与所述第一工作腔连通的第一吸气口(11)和第一排气口,所述第一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口(14)连通,所述第一吸气口(11)吸入的冷媒在所述第一工作腔内经压缩处理后由所述第一排气口排向所述排气口(14);
第二压缩缸,所述第二压缩缸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51)内,所述第二压缩缸具有第二工作腔以及与所述第二工作腔连通的第二吸气口(12)和第二排气口,所述第二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口(14)连通,所述第二吸气口(12)吸入的冷媒在所述第二工作腔内经压缩处理后由所述第二排气口排向所述排气口(14);
第三压缩缸,所述第三压缩缸设置于所述容纳腔(151)内,所述第三压缩缸具有第三工作腔以及与所述第三工作腔连通的第三吸气口(13)和第三排气口,所述第三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口(14)连通,所述第三吸气口(13)吸入的冷媒在所述第三工作腔内经压缩处理后由所述第三排气口排向所述排气口(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冷却装置(50),所述冷却装置(50)与所述第一冷凝器(21)和所述第二冷凝器(22)中的至少一个相对设置,所述冷却装置(50)用于对所述冷凝装置(20)进行冷却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器(21)与所述第二冷凝器(2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冷凝器(22)位于迎风侧,所述第一冷凝器(21)位于背风侧,所述冷却装置(50)与所述第二冷凝器(22)的换热管相对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50)包括:
喷淋结构(51),所述喷淋结构(51)的喷水口与所述换热管相对设置,以使所述喷水口喷出的喷淋液落在所述换热管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50)还包括:
接水盘(52),所述接水盘(52)位于所述第二冷凝器(22)的下方,以收集从所述第二冷凝器(22)上落下的所述喷淋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50)还包括:
储水箱,所述储水箱与所述接水盘(52)连通;
回流管路,所述回流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喷水口连通,所述回流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储水箱连通,以将所述储水箱内的喷淋液通过所述回流管路输送至所述喷水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50)包括:
喷雾结构,所述喷雾结构的喷雾口与所述换热管相对设置,以使所述喷雾口喷出的水雾对所述换热管进行冷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室外控制器(60)和空调室外机,所述室外控制器(60)和外界供电装置均与所述空调室外机电连接,所述室外控制器(60)用于控制所述外界供电装置与所述空调室外机的通断,以调节所述空调室外机的运行状况;
室内控制器(110)和空调室内机,所述室内控制器(110)与所述室外控制器(60)电连接,所述室内控制器(110)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电连接,以控制所述导风板的导风角度,所述室内控制器(110)与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扫风叶片电连接,以控制所述扫风叶片的扫风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媒,所述冷媒为低GWP制冷剂。
11.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
12.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用于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室外相对湿度;
根据检测到的所述室外相对湿度,当所述室外相对湿度高于预设湿度值时,冷却装置(50)不开启,以使空调系统运行制冷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室外相对湿度低于预设湿度值时,控制所述冷却装置(50)启动,以使空调系统运行制冷和冷凝器淋水模式。
CN202010820490.5A 2020-08-14 2020-08-14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18954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0490.5A CN111895492A (zh) 2020-08-14 2020-08-14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0490.5A CN111895492A (zh) 2020-08-14 2020-08-14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95492A true CN111895492A (zh) 2020-11-06

Family

ID=73229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20490.5A Pending CN111895492A (zh) 2020-08-14 2020-08-14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9549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4005A (zh) * 2020-12-04 2021-03-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空调器以及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3865013A (zh) * 2021-10-28 2021-12-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负荷调节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719394A (zh) * 2022-04-29 2022-07-0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0389A (ja) * 2001-10-19 2003-05-08 Fujitsu General Ltd 一体型空気調和機
CN204830603U (zh) * 2015-07-06 2015-12-02 成都市海德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制冷系统
CN107631376A (zh) * 2017-10-10 2018-01-26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冷却气流喷雾降温的风冷模块机组
CN110513290A (zh) * 2019-08-07 2019-11-29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带并行独立泵体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10748965A (zh) * 2019-11-14 2020-02-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111059802A (zh) * 2019-12-16 2020-04-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30389A (ja) * 2001-10-19 2003-05-08 Fujitsu General Ltd 一体型空気調和機
CN204830603U (zh) * 2015-07-06 2015-12-02 成都市海德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制冷系统
CN107631376A (zh) * 2017-10-10 2018-01-26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冷却气流喷雾降温的风冷模块机组
CN110513290A (zh) * 2019-08-07 2019-11-29 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带并行独立泵体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10748965A (zh) * 2019-11-14 2020-02-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111059802A (zh) * 2019-12-16 2020-04-2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4005A (zh) * 2020-12-04 2021-03-0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热泵系统、空调器以及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3865013A (zh) * 2021-10-28 2021-12-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变负荷调节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719394A (zh) * 2022-04-29 2022-07-08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14719394B (zh) * 2022-04-29 2023-12-22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95492A (zh)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0748969B (zh) 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01979928B (zh) 一种水冷式热管型机房空调系统
CN106705298B (zh) 一种带排风热泵热回收的多联式新风空调机组及换热方法
CN105627470B (zh) 一种基于过冷再热的空调机组
CN105020807B (zh) 过冷型热泵式溶液调湿与蒸发冷却复合的空调系统
CN112944522A (zh) 一种空调、地暖、生活热水三联供系统
CN109237833B (zh) 湿膜式低温型全热回收多联热泵机组
WO2022033106A1 (zh)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1146705U (zh) 空调系统
CN211650477U (zh) 空调内机和空调器
CN110748965B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210832213U (zh) 空调器
CN212618650U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1345911U (zh) 制冷系统和空调
KR20100005736U (ko) 히트펌프 시스템
CN114812001A (zh) 一种间接蒸发的空气源热泵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1895495A (zh)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1895493A (zh)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03605511U (zh) 一种深度过冷的风冷压缩冷凝机组
CN111811042A (zh)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
CN111811041A (zh)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
CN105841398A (zh) 引射增流型热泵空调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10748971A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212431055U (zh)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