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618650U -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618650U
CN212618650U CN202021709265.6U CN202021709265U CN212618650U CN 212618650 U CN212618650 U CN 212618650U CN 202021709265 U CN202021709265 U CN 202021709265U CN 212618650 U CN212618650 U CN 2126186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itioning system
air conditioning
air
condenser
out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70926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有林
梁祥飞
王宝龙
庄嵘
石文星
李欣
杨瑞琦
黄明月
郭清风
霍喜军
袁琪
杨子旭
肖寒松
崔梦迪
赵家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170926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6186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6186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6186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装置、闪发装置、蒸发装置和通风装置,冷凝装置的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均与排气口相连通;闪发装置具有冷媒入口、第一冷媒出口和第二冷媒出口,第一冷凝器的出口和第二冷凝器的出口均与冷媒入口相连通,第一冷媒出口与第一吸气口连通;蒸发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的进口和第二蒸发器的进口均与第二冷媒出口相连通,第一蒸发器的出口与第二吸气口连通,第二蒸发器的出口与第三吸气口连通;通风装置包括风机,风机的进风口与室外连通,以将室外的新风引入室内。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能耗较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过将空调系统调节成制冷模式,以降低室内的空气的温度,而空调系统长时间处于制冷模式导致空调系统的能耗较高,不利于空调系统的节能;此外,制冷运行时仅控制温度,常常导致湿度过低而造成了人体舒适感差等问题,降低了用户对空调系统的使用体验好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能耗较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装置、闪发装置、蒸发装置和通风装置,压缩机具有第一吸气口、第二吸气口、第三吸气口和排气口;冷凝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第一冷凝器的进口和第二冷凝器的进口均与排气口相连通;闪发装置具有冷媒入口、第一冷媒出口和第二冷媒出口,第一冷凝器的出口和第二冷凝器的出口均与冷媒入口相连通,以使从第一冷凝器的出口排出的冷媒,以及从第二冷凝器的出口排出的冷媒混合并经过第三节流装置的节流处理后由冷媒入口进入闪发装置内,第一冷媒出口与第一吸气口连通;蒸发装置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第一蒸发器的进口和第二蒸发器的进口均与第二冷媒出口相连通,第一蒸发器的进口与第二冷媒出口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第二蒸发器的进口与第二冷媒出口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第一蒸发器的出口与第二吸气口连通,第二蒸发器的出口与第三吸气口连通;通风装置包括风机,风机的进风口与室外连通,以将室外的新风引入室内。
进一步地,通风装置还包括加湿结构,加湿结构具有加湿部,加湿部的至少部分与风机相对设置,以向风机引入的新风提供水分。
进一步地,加湿部包括湿膜,湿膜与风机的进风口或出风口相对设置,加湿结构包括:第一喷淋结构,第一喷淋结构的喷淋口朝向湿膜设置,以向湿膜喷淋水。
进一步地,加湿结构还包括第一接水盘,第一接水盘位于湿膜的下方,以收集第一喷淋结构喷淋出的水。
进一步地,加湿结构还包括第一储水箱和第一回流管路,其中,第一储水箱与第一接水盘连通;第一回流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喷淋结构的喷淋口连通,第一回流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一储水箱连通,以将第一储水箱内的水通过第一回流管路输送至第一喷淋结构的喷淋口。
进一步地,加湿结构还包括第一循环水泵,第一循环水泵设置在第一回流管路上,第一循环水泵用于将第一储水箱内的水泵送至喷淋口。
进一步地,第一冷凝器和第二冷凝器相对设置,第二冷凝器位于第一冷凝器的靠近室内的一侧,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却装置,冷却装置与第二冷凝器的换热管相对设置,以对第二冷凝器的换热管进行冷却处理。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外控制器,空调系统的空调室内机、空调系统的空调室外机以及通风装置均与室外控制器连接,室外控制器用于控制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以及通风装置的运行状况。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检测元件、第二检测元件、第三检测元件,其中,第一检测元件设置在室内,第一检测元件用于检测经过通风装置的湿膜的出风温度,第一检测元件与室外控制器信号连接,以使室外控制器根据出风温度对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以及通风装置进行控制;第二检测元件设置在室外,第二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室外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第二检测元件与室外控制器信号连接,以使室外控制器根据室外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对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以及通风装置进行控制;第三检测元件设置在室内,第三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第三检测元件与室外控制器信号连接,以使室外控制器根据室内温度对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外机以及通风装置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空调系统还包括光伏供电装置,光伏供电装置设置在室外,光伏供电装置与压缩机电连接,以向压缩机供电。
进一步地,光伏供电装置和外界供电装置均与室外控制器电连接,室外控制器用于控制光伏供电装置和外界供电装置的供电比例;其中,当光伏供电装置的供电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电量时,室外控制器控制外界供电装置与压缩机电连接,以使光伏供电装置和外界供电装置共同向压缩机供电。
进一步地,冷媒为低GWP制冷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空调器包括空调系统,空调系统为上述的空调系统。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具有通风装置的空调系统,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启动通风装置,使得通风装置的风机运转,以向室内引入新风,从而降低室内的温度,进而确保用户的舒适感,在上述过程中,由于仅仅启动了通风装置,大大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从而有利于空调系统的节能,进而提升了用户对空调系统的使用体验好感。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布局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空调系统的分布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的空调系统的另一个视角的分布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压缩机;11、第一吸气口;12、第二吸气口;13、第三吸气口;14、排气口;20、冷凝装置;21、第一冷凝器;22、第二冷凝器;30、闪发装置;40、蒸发装置;41、第一蒸发器;42、第二蒸发器;50、冷却装置;51、喷淋结构;52、接水盘;53、循环水泵;54、回流管路;55、供水管路;60、室外控制器;70、通风装置;71、风机;72、加湿结构;721、湿膜;722、第一喷淋结构;723、第一接水盘;80、空调室内机;90、空调室外机;100、光伏供电装置;110、室内控制器;120、外界水源;130、外界供电装置;150、第一节流装置; 160、第二节流装置;170、第三节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能耗较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冷凝装置20、闪发装置30、蒸发装置40和通风装置70,其中,压缩机10具有第一吸气口11、第二吸气口12、第三吸气口13和排气口14;冷凝装置20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冷凝器21和第二冷凝器22,第一冷凝器21的进口和第二冷凝器22的进口均与排气口14相连通;闪发装置30具有冷媒入口、第一冷媒出口和第二冷媒出口,第一冷凝器21的出口和第二冷凝器22的出口均与冷媒入口相连通,以使从第一冷凝器21的出口排出的冷媒,以及从第二冷凝器22的出口排出的冷媒混合并经过第三节流装置 170的节流处理后由冷媒入口进入闪发装置30内,第一冷媒出口与第一吸气口11连通;蒸发装置40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蒸发器41和第二蒸发器42,第一蒸发器41的进口和第二蒸发器 42的进口均与第二冷媒出口相连通,第一蒸发器41的进口与第二冷媒出口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150,第二蒸发器42的进口与第二冷媒出口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160,第一蒸发器41的出口与第二吸气口12连通,第二蒸发器42的出口与第三吸气口13连通;通风装置70包括风机71,风机71的进风口与室外连通,以将室外的新风引入室内。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有通风装置70的空调系统,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启动通风装置70,使得通风装置70的风机71运转,以向室内引入新风,从而降低室内的温度,进而确保用户的舒适感,在上述过程中,由于仅仅启动了通风装置70,大大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能耗,从而有利于空调系统的节能,进而提升了用户对空调系统的使用体验好感。
如图1所示,箭头A表示第一风向,箭头B表示第二风向。
通风装置70还包括加湿结构72,加湿结构72具有加湿部,加湿部的至少部分与风机71 相对设置,以向风机71引入的新风提供水分。加湿部包括湿膜721,湿膜721与风机71的进风口或出风口相对设置,加湿结构72包括第一喷淋结构722,第一喷淋结构722的喷淋口朝向湿膜721设置,以向湿膜721喷淋水。这样,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根据室外干球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得出室外空气焓值,当室外空气焓值低于预设焓值时,通风装置70的风机71和加湿结构72同时运行,此时,检测通风装置70的风机71的出风温度,当出风温度低于室内干球温度时,通风装置70的风机71和加湿结构72持续运行;当出风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通风装置70的风机71和加湿结构72均停止运行,同时,空调系统的压缩机10启动,空调室内机80和空调室外机90运行,通过空调室内机80降温送风来降低室内负荷。
如图1所示,加湿结构72还包括第一接水盘723,第一接水盘723位于湿膜721的下方,以收集第一喷淋结构722喷淋出的水。这样,第一接水盘723起到收集第一喷淋结构722喷淋出的水的作用,避免第一喷淋结构722喷淋出的水流入室内或室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个未图示的实施例中,加湿结构72还包括第一储水箱和第一回流管路,其中,第一储水箱与第一接水盘723连通;第一回流管路的一端与第一喷淋结构722的喷淋口连通,第一回流管路的第二端与第一储水箱连通,以将第一储水箱内的水通过第一回流管路输送至第一喷淋结构722的喷淋口。这样,确保第一储水箱内的水能够重复多次利用,有利于空调系统的节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个未图示的实施例中,加湿结构72还包括第一循环水泵,第一循环水泵设置在第一回流管路上,第一循环水泵用于将第一储水箱内的水泵送至喷淋口。这样,第一循环水泵起到对第一储水箱内的水的泵送作用,确保第一储水箱内的水能够顺利流经第一回流管路并到达喷淋口位置处。
如图1所示,第一冷凝器21和第二冷凝器22相对设置,第二冷凝器22位于第一冷凝器 21的靠近室内的一侧,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却装置50,冷却装置50与第二冷凝器22的换热管相对设置,以对第二冷凝器22的换热管进行冷却处理。这样,冷却装置50起到对第二冷凝器22的冷却作用,从而降低了第二冷凝器22的冷凝温度,确保第二冷凝器22的换热效果,进而提高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有利于空调系统的节能。
如图1所示,冷却装置50包括喷淋结构51,喷淋结构51的喷淋口与换热管相对设置,以使喷淋口喷出的喷淋液落在换热管上。这样,喷淋结构51喷淋出的喷淋液落在第二冷凝器 22上,第二冷凝器22表面上的喷淋液吸收热量并蒸发,以蒸发冷却的方式来达到对第二冷凝器22的冷却目的。
如图1所示,冷却装置50还包括接水盘52,接水盘52位于第二冷凝器22的下方,接水盘52用于收集从第二冷凝器22上落下的喷淋液。这样,接水盘52起到收集由第二冷凝器22 上落下的喷淋液的作用,有利于提升冷却装置50的清洁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为了确保空调系统的节能性,如图1所示,冷却装置50还包括回流管路54,回流管路54的一端与喷淋口连通,回流管路54的第二端与接水盘52连通,以将接水盘52内的喷淋液通过回流管路54输送至喷淋口。这样,回流管路54的设置,确保接水盘52内的喷淋液能够多次重复利用。
如图1所示,冷却装置50还包括循环水泵53,循环水泵53设置在回流管路54上,循环水泵53用于将接水盘52内的喷淋液输送至喷淋口。这样,确保接水盘52内的喷淋液能够顺利通过回流管路54输送至喷淋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为了避免因接水盘52内的喷淋液供给不足,如图1所示,冷却装置50还包括供水管路55,供水管路55的一端与外界水源120连通,供水管路55的第二端与接水盘52连通,以将外界水源120通过供水管路55输送至喷淋口。这样,在空调系统作业过程中,确保冷却装置50能够对第二冷凝器22进行有效地冷却,从而确保冷却装置50的冷却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个未图示的实施例中,冷却装置50包括喷雾结构,喷雾结构的喷雾口与换热管相对设置,以使喷雾口喷出的水雾对换热管进行冷却。这样,喷雾结构喷出的水雾进行蒸发降温,降温后的空气再流经第二冷凝器22以进行换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当冷却装置50采用喷淋结构51时,第二冷凝器22优选翅片管冷凝器,以提高蒸发冷却效果,第一冷凝器21优选微通道冷凝器,以减少空调系统的充灌量;当冷却装置50采用喷雾结构时,第一冷凝器21和第二冷凝器22均选用微通道冷凝器,进一步减少空调系统的充灌量。
如图2和图3所示,空调系统还包括室外控制器60,空调系统的空调室内机80、空调系统的空调室外机90以及通风装置70均与室外控制器60连接,室外控制器60用于控制空调室内机80、空调室外机90以及通风装置70的运行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检测元件、第二检测元件和第三检测元件,其中,第一检测元件设置在室内,第一检测元件用于检测经过通风装置70的湿膜721 的出风温度,第一检测元件与室外控制器60信号连接,以使室外控制器60根据出风温度对空调室内机80、空调室外机90以及通风装置70进行控制;第二检测元件设置在室外,第二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室外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第二检测元件与室外控制器60信号连接,以使室外控制器60根据室外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对空调室内机80、空调室外机90以及通风装置 70进行控制;第三检测元件设置在室内,第三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室内温度,第三检测元件与室外控制器60信号连接,以使室外控制器60根据室内温度对空调室内机80、空调室外机90 以及通风装置70进行控制。这样,确保空调系统能够节能运行。
如图1所示,空调系统还包括光伏供电装置100,光伏供电装置100设置在室外,光伏供电装置100与压缩机10电连接,以向压缩机10供电。这样,光伏供电装置100收集太阳能并转换为直流电能以为压缩机10供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有利于空调系统的节能。
可选地,光伏供电装置100和外界供电装置130均与室外控制器60电连接,室外控制器 60用于控制光伏供电装置100和外界供电装置130的供电比例;其中,当光伏供电装置100 的供电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电量时,室外控制器60控制外界供电装置130与压缩机10电连接,以使光伏供电装置100和外界供电装置130共同向压缩机10供电。
可选地,光伏供电装置100包括高效光伏板、蓄电池以及逆变器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为了确保空调系统能够正常作业,可选地,当光伏供电装置100的供电量不足的时候,也可以同时使用外界供电装置130对压缩机10供电。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冷媒通常采用R32、R152a等低GWP制冷剂,并且空调系统的各部件(管路、阀门等)应与之相匹配。
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还可以用于空调器中,空调器包括空调系统,空调系统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控制方法包括检测室内温度、室外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根据室外温度和室内温度的温差,控制空调系统的通风装置70动作。
具体地,空调系统的通风装置70的单通风模式:
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控制通风装置70的风机71运转。这样,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通风装置70的风机71高速运转,将室外的低温空气引入室内,从而达到降低室内温度的目的。
空调系统的通风装置70的通风和加湿模式:
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且室外空气焓值低于预设焓值时,控制通风装置70的风机71 和通风装置70的加湿结构72运行。这样,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根据室外干球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得出室外空气焓值,当室外空气焓值低于预设焓值时,通风装置70的风机71 和加湿结构72同时运行,此时,检测经过通风装置70的湿膜721的出风温度,当出风温度低于室内干球温度时,通风装置70的风机71和加湿结构72持续运行。
空调系统由通风装置70的通风和加湿模式转换为空调系统的纯空调模式:
当经过通风装置70的湿膜721的出风温度高于室内温度时,通风装置70的风机71和加湿结构72均停止运行,同时,空调系统的压缩机10启动,空调室内机80和空调室外机90运行,通过空调室内机80降温送风来降低室内负荷。
空调系统的纯空调模式:
当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且室外空气焓值高于预设焓值时,控制空调系统的空调室内机80和空调系统的空调室外机90运行。这样,通过空调室内机80降温送风来降低室内负荷。
空调系统的空调模式和冷凝器淋水模式:
当室外相对湿度低于预设湿度值时,控制空调系统的冷却装置50运行。这样,冷却装置 50对第二冷凝器22进行有效地冷却,有利于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采用复合高效空调系统,以“并行耦合梯级吸气压缩制冷循环”为核心,结合蒸发冷却、光伏直驱等自然能源利用技术,构建高效的复合空调系统。本申请提供的空调系统能够降低制冷机组的负荷。机械通风直接利用温度差与湿度差节能;机械通风加湿,通过在新风后放置湿膜实现等焓降温,在满足室内要求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显热负荷。本申请提供的空调系统能够提高制冷机组能效。当室外有充足的干空气能 (tdry-twet>5℃),在室外翅片管冷凝器表面淋水,通过蒸发冷却降低进风温度,从而降低冷凝温度提高机组的能效。本申请提供的空调系统充分利用自然能源,达到节能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采用“并行耦合梯级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机组,显著提高机组处理热湿负荷能力,提高机组能效。室内采用梯级换热的双蒸发器系统,分级处理显热和潜热负荷,高温蒸发器处理显热负荷,低温蒸发器主要处理潜热负荷,实现温度、湿度的解耦控制;同时通过双蒸发温度,降低蒸发器传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提高多排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室外采用“双吸气并行压缩”的新型压缩机,通过并行压缩可以降低蒸发器入口的闪发干度,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及系统能效;同时梯级吸气并行压缩循环可在宽工况范围内实现高效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采用光伏直驱技术通过多电源管理协调控制、能量互补及平滑切换技术,能够根据空调器运行所需功率以及光伏发电功率实时调整市电和太阳能的供电比例,实现太阳能高效利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采用双吸气并行压缩转子压缩机,梯级换热蒸发器及耦合蒸发式冷凝器,构建并行耦合梯级吸气压缩制冷循环,实现了温度、湿度独立控制及宽工况下节能高效运行;以蒸气压缩制冷为核心,结合通风、蒸发冷却、太阳能利用技术,创建了复合制冷家用空调系统;空调系统采用低GWP环保制冷剂,可以是R32、R152a等。
本申请提供的空调系统包括:空调室内机80和空调室外机90与通风装置70、光伏供电装置100、机械换气装置、室内控制器110和室外控制器60等部件。
空调室外机90包括:压缩机10、冷却装置50、第一冷凝器21和第二冷凝器22等。
冷却装置50包括:喷淋结构51或者喷雾结构、接水盘52、回流管路54、循环水泵53、供水管路55、储水箱等,或者,当城市用水水压足够或水供应较多时,也可以不用储水箱和循环水泵53。
冷却装置50可以采用喷淋结构51或者喷雾结构,并结合接水盘52、回流管路54、供水管路55及循环水泵53;当采用喷淋结构51时,水从第二冷凝器22的上方或前方,经布水器(如有),直接流到第二冷凝器22的翅片和换热管上进行蒸发,未蒸发的水流到接水盘52进入储水箱,由循环水泵53再一次泵至换热器的上方或前方进行循环;如果使用喷雾装置,则水被喷入空气进行蒸发降温,降温后的空气再流经换热器进行换热。
制冷机组采用第一冷凝器21和第二冷凝器22,第二冷凝器22位于迎风侧,第一冷凝器 21位于背风侧。当喷淋结构51时,第二冷凝器22优选翅片管换热器,以提高蒸发冷却效果,第一冷凝器21选择微通道换热器,以减少系统充灌量;当使用喷雾装置时,可都选择微通道换热器,进一步减少系统充灌量。
制冷机组采用第一蒸发器41和第二蒸发器42,其中高温蒸发器主要处理室内显热负荷、低温蒸发器主要处理室内潜热负荷,两组换热器并联设置。待处理空气先经过高温蒸发器进行降温,再经过低温蒸发器进行除湿(同时也降温),达到送风条件后再送入室内。进而达到温度湿度独立控制的目的。
具体地,第一蒸发器41为高温蒸发器,确保第一蒸发器41能够处理室内的显热负荷,第二蒸发器42为低温蒸发器,确保第二蒸发器42能够处理室内的潜热负荷,从而实现对室内空气的梯级降温,进而提高了空调系统处理热湿负荷能力,降低了蒸发装置40传热过程中不可逆的热量损失,有利于提升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制冷机组采用的压缩机10为“双吸气并行压缩”的新型转子压缩机,本申请提供的压缩机10具有三个独立的压缩缸,压缩机10包括第一吸气口11、第二吸气口12、第三吸气口13和排气口14,结合双温蒸发装置40和中间的闪发装置30进而形成并行耦合梯级吸气压缩制冷循环,第一吸气口11的气体来自中间补气,该压缩缸的设置能够降低两个蒸发器入口的闪发干度,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及系统能效,尤其在室内、外的温差较大或制冷机组负荷较大时提效显著;第二吸气口12和第三吸气口13的气体分别来自第一蒸发器41和第二蒸发器42,两个压缩缸的设置能够实现高温和低温蒸发换热,进而实现对空气的梯级降温,减少换热过程的不可逆损失,提升蒸发装置40的换热效率及系统能效,尤其是在室内外温差较小或制冷机组负荷较小时提效显著;所以三个压缩缸形成的并行耦合梯级吸气压缩制冷循环能够实现在宽范围内耦合提升系统能效。
具体地,从压缩机10的排气口14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分别进入第一冷凝器21和第二冷凝器22进行冷凝;从第二冷凝器22出来的制冷剂液体经毛细管节流调压后与第一冷凝器21的出口的制冷剂汇合,汇合后的过冷制冷剂经过第三节流装置170变成气液两相状态进入闪发装置30进行气液分离。闪发装置30内的气相制冷剂进入压缩机10的第一吸气口11;液相制冷剂分成两路,一路经第一节流装置150进入第一蒸发器41经换热蒸发成饱和或过热气体被压缩机10的第二吸气口12吸入,另一路经第二节流装置160进入第二蒸发器42经换热蒸发成饱和或过热气体被压缩机10的第三吸气口13吸入。
机械换气装置包括通风装置70,通风装置70包括风机71和加湿结构72等部件,风机 71为离心风扇。
加湿结构72包括湿膜721、第一喷淋结构722、第一接水盘723、水泵等部件;或者,加湿结构72可以采用超声波等加湿形式。机械通风的方式通过将自来水水压直接喷向湿膜721,通过离心风扇的风叶转动实现对新风的加湿降温,避免额外的功耗;此外,机械通风加湿通过在新风入口位置处放置湿膜721来实现等焓降温,在满足室内要求的情况下,降低室内的显热负荷,避免长时间开启制冷机组,有利于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同时室外新风的引入能够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供水管路55将城市用水送到通风装置70的风机71和户外的冷却装置50。采用喷淋的方式分别加湿处理。
室外控制器根据房间不同的参数调整各个部件的运行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机(10),所述压缩机(10)具有第一吸气口(11)、第二吸气口(12)、第三吸气口(13)和排气口(14);
冷凝装置(20),所述冷凝装置(20)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冷凝器(21)和第二冷凝器(22),所述第一冷凝器(21)的进口和所述第二冷凝器(22)的进口均与所述排气口(14)相连通;
闪发装置(30),所述闪发装置(30)具有冷媒入口、第一冷媒出口和第二冷媒出口,所述第一冷凝器(21)的出口和所述第二冷凝器(22)的出口均与所述冷媒入口相连通,以使从所述第一冷凝器(21)的出口排出的冷媒,以及从所述第二冷凝器(22)的出口排出的冷媒混合并经过第三节流装置(170)的节流处理后由所述冷媒入口进入所述闪发装置(30)内,所述第一冷媒出口与所述第一吸气口(11)连通;
蒸发装置(40),所述蒸发装置(40)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蒸发器(41)和第二蒸发器(42),所述第一蒸发器(41)的进口和所述第二蒸发器(42)的进口均与所述第二冷媒出口相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41)的进口与所述第二冷媒出口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节流装置(150),所述第二蒸发器(42)的进口与所述第二冷媒出口相连通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节流装置(160),所述第一蒸发器(41)的出口与所述第二吸气口(12)连通,所述第二蒸发器(42)的出口与所述第三吸气口(13)连通;
通风装置(70),所述通风装置(70)包括风机(71),所述风机(71)的进风口与室外连通,以将室外的新风引入室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装置(70)还包括:
加湿结构(72),所述加湿结构(72)具有加湿部,所述加湿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风机(71)相对设置,以向所述风机(71)引入的新风提供水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部包括湿膜(721),所述湿膜(721)与所述风机(71)的进风口或出风口相对设置,所述加湿结构(72)包括:
第一喷淋结构(722),所述第一喷淋结构(722)的喷淋口朝向所述湿膜(721)设置,以向所述湿膜(721)喷淋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结构(72)还包括:
第一接水盘(723),所述第一接水盘(723)位于所述湿膜(721)的下方,以收集所述第一喷淋结构(722)喷淋出的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结构(72)还包括:
第一储水箱,所述第一储水箱与所述第一接水盘(723)连通;
第一回流管路,所述第一回流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喷淋结构(722)的喷淋口连通,所述第一回流管路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储水箱连通,以将所述第一储水箱内的水通过所述第一回流管路输送至所述第一喷淋结构(722)的喷淋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结构(72)还包括:
第一循环水泵,所述第一循环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回流管路上,所述第一循环水泵用于将所述第一储水箱内的水泵送至所述喷淋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凝器(21)和所述第二冷凝器(2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冷凝器(22)位于所述第一冷凝器(21)的靠近室内的一侧,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冷却装置(50),所述冷却装置(50)与所述第二冷凝器(22)的换热管相对设置,以对所述第二冷凝器(22)的换热管进行冷却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室外控制器(60),所述空调系统的空调室内机(80)、所述空调系统的空调室外机(90)以及所述通风装置(70)均与所述室外控制器(60)连接,所述室外控制器(60)用于控制所述空调室内机(80)、所述空调室外机(90)以及所述通风装置(70)的运行状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第一检测元件,所述第一检测元件设置在室内,所述第一检测元件用于检测经过所述通风装置(70)的湿膜(721)的出风温度,所述第一检测元件与所述室外控制器(60)信号连接,以使所述室外控制器(60)根据所述出风温度对所述空调室内机(80)、所述空调室外机(90)以及所述通风装置(70)进行控制;
第二检测元件,所述第二检测元件设置在室外,所述第二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室外温度和室外相对湿度,所述第二检测元件与所述室外控制器(60)信号连接,以使所述室外控制器(60)根据所述室外温度和所述室外相对湿度对所述空调室内机(80)、所述空调室外机(90)以及所述通风装置(70)进行控制;
第三检测元件,所述第三检测元件设置在室内,所述第三检测元件用于检测室内温度,所述第三检测元件与所述室外控制器(60)信号连接,以使所述室外控制器(60)根据所述室内温度对所述空调室内机(80)、所述空调室外机(90)以及所述通风装置(70)进行控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
光伏供电装置(100),所述光伏供电装置(100)设置在室外,所述光伏供电装置(100)与所述压缩机(10)电连接,以向所述压缩机(10)供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伏供电装置(100)和外界供电装置(130)均与所述室外控制器(60)电连接,所述室外控制器(60)用于控制所述光伏供电装置(100)和所述外界供电装置(130)的供电比例;
其中,当所述光伏供电装置(100)的供电量小于或等于预设电量时,所述室外控制器(60)控制所述外界供电装置(130)与所述压缩机(10)电连接,以使所述光伏供电装置(100)和所述外界供电装置(130)共同向所述压缩机(10)供电。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为低GWP制冷剂。
13.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为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
CN202021709265.6U 2020-08-14 2020-08-14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ctive CN2126186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09265.6U CN212618650U (zh) 2020-08-14 2020-08-14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709265.6U CN212618650U (zh) 2020-08-14 2020-08-14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618650U true CN212618650U (zh) 2021-02-26

Family

ID=74712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709265.6U Active CN212618650U (zh) 2020-08-14 2020-08-14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6186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1040A (zh) * 2020-08-14 2020-10-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11040A (zh) * 2020-08-14 2020-10-23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48970B (zh) 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0748969B (zh) 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JP3114447U (ja) 全熱回収冷水ユニット
JP3114448U (ja) 全熱回収エアコンユニット
CN110748974B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110748964B (zh) 空调器系统、空调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CN110748973A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110748963B (zh) 空调器系统、空调及空调的控制方法
WO2022033106A1 (zh)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3446756A (zh) 一种带变速压缩机的四管制空气源热泵机组
CN111895492A (zh)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1295084A (zh) 一种使用冷凝器及蒸发器的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
CN110748965B (zh)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控制方法
CN211146705U (zh) 空调系统
CN212618650U (zh) 空调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8348829U (zh) 一种分散排风源蒸发冷凝热泵能量集中回收系统
CN111895493A (zh)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1895495A (zh) 空调系统、空调器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1233112U (zh) 空调系统
CN211146700U (zh) 空调器系统、空调
CN211146701U (zh) 空调器系统、空调
CN211146707U (zh) 空调系统
CN211146706U (zh) 空调系统
CN111811042A (zh)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
CN111811041A (zh) 空调器系统及具有其的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