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72371U - 一种车顶翻转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顶翻转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72371U
CN217872371U CN202221173134.XU CN202221173134U CN217872371U CN 217872371 U CN217872371 U CN 217872371U CN 202221173134 U CN202221173134 U CN 202221173134U CN 217872371 U CN217872371 U CN 2178723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inged
framework
roof
driving
movable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7313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杨
孙雨建
吴飞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Ningbo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7313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7237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723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7237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顶翻转结构及车辆。该车顶翻转结构包括: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输出端铰接的前端翻转组件,所述前端翻转组件位于所述车顶翻转结构的前部;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为可带动所述前端翻转组件向上翻转至第一折叠状态。该车顶翻转结构通过在其前部设置前端翻转组件,使得前端翻转组件在第一驱动件的带动下可向上翻转,使得车顶翻转结构完成初步的折叠,可利用后围翻转结构的动作时间,缩短车顶整体的折叠周期,提高驾乘舒适性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车顶翻转结构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但不限于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顶翻转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敞篷车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为了适应全天候要求,敞篷车车顶在展开状态应具备轿车车顶的密封性,开启和闭合应具备安全性和稳定性。
作为软顶敞篷,要求折叠的翻转机构可以实现敞篷车顶开启和关闭的基础功能的同时,还要求对后背所需收纳的空间要求低,多连杆机构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等。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发明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顶翻转结构及车辆。该车顶翻转结构通过在其前部设置前端翻转组件,使得前端翻转组件在第一驱动件的带动下可向上翻转,使得车顶翻转结构完成初步的折叠,可利用后围翻转结构的动作时间,缩短车顶整体的折叠周期,提高驾乘舒适性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车顶翻转结构,包括:
第一驱动件;
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输出端铰接的前端翻转组件,所述前端翻转组件位于所述车顶翻转结构的前部;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为可带动所述前端翻转组件向上翻转至第一折叠状态。
通过在车顶翻转结构中设置第一驱动件,可为位于车顶翻转结构前部的前端翻转组件运动提供动力,使得该前端翻转组件向上翻转至第一折叠状态。如此设置可利用后围翻转结构的动作时间,缩短车顶整体的折叠周期,提高驾乘舒适性体验,也可对车顶翻转结构进行折叠,以节省对后备箱空间的占用,优化空间布局。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件为后围翻转结构的驱动连杆。
将第一驱动件设置为后围翻转结构的驱动连杆,使得前端翻转组件和后围翻转结构的运动实现联动,提高时间利用率,以及对运动控制的精准度。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前端翻转组件包括:
第一骨架,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铰接,另一端向车身前方延伸;
第一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一骨架的延伸端铰接;
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铰接的前端骨架;以及
第二连接支架,一端与所述第一骨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前端骨架铰接;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可带动所述第一骨架运动,使所述前端骨架向上翻转,以使所述前端翻转组件向上翻转至所述第一折叠状态。
细化前端翻转组件的设计结构,使得第一骨架、第一连接支架、前端骨架以及第二连接支架构成位于车顶翻转结构前部的四连杆机构,使得前端翻转组件具有稳定的运动路径,保证运动的可靠性。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车顶翻转结构还包括:
第二驱动件;
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输出端铰接的传动连杆组件;以及
与所述传动连杆组件输出端铰接的第二骨架,所述第二骨架向车身前方延伸,且与所述前端骨架铰接;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件可带动所述第二骨架运动,以使所述前端翻转组件从所述第一折叠状态向后折叠至第二折叠状态。
通过设置第二驱动件,为车顶翻转结构从第一折叠状态向后折叠至第二折叠状态提供动力,使得在第二驱动件的带动下,第二骨架带动前端骨架进行继续折叠动作,减小车顶翻转结构折叠后的尺寸,降低对汽车后备箱空间的占用。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连杆组件包括:
第一活动支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铰接;
与所述第一活动支架铰接的第二活动支架;以及
与所述第二活动支架铰接的第一驱动支架,与所述第二骨架铰接;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件可带动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向后翻转,以使所述第二骨架向后移动。
细化传动连杆组件的传力路径,以保证该车顶翻转结构运动的稳定性。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连杆组件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活动支架铰接的第三活动支架;
与所述第三活动支架铰接的第四活动支架,且与所述第一驱动支架铰接;以及
与所述第四活动支架铰接的第二驱动支架,且与所述第二骨架铰接。
细化传动连杆组件的传力路径,通过设置第二驱动支架以与第一驱动支架形成两条传输路径,以保证该车顶翻转结构折叠的可靠性以及稳定性。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传动连杆组件还包括:
第五活动支架;
以及与所述第五活动支架铰接的第六活动支架,与所述第二驱动支架铰接;
其中,所述第五活动支架设置有用于连接后围翻转结构的连接点,以使所述后围翻转结构可在所述第五活动支架的带动下,向后翻转至汽车后备箱内。
通过设置第五活动支架以及与该第五活动支架铰接的第六活动支架,通过第六活动支架与第二驱动支架铰接,使得该车顶翻转结构在折叠的过程中,也向后围翻转结构传输作用力,以使后围翻转结构以及折叠的车顶翻转结构向后翻转至汽车的后备箱内,以实现车顶整体的折叠。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车顶翻转结构还包括用于安装篷布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骨架、所述第二骨架均铰接,且向上方延伸;
其中,所述安装支架可在所述第二骨架的带动下,围绕与所述第一骨架的铰接点转动。
通过在车顶翻转结构内设置可活动的安装支架,以实现对篷布的活动支撑,使得在车顶翻转结构折叠的过程中,篷布的支撑型面可进行匹配性的变化,以降低空气对折叠操作造成的阻力,减少驱动能源的消耗,提高车辆的综合性能。
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安装至所述车身的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顶翻转结构。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车辆还包括后围翻转结构;所述后围翻转结构设置为可带动后围安装框架从初始状态翻转至避让状态,用以避让汽车后盖板翻转。
通过设置后围翻转结构,使得后围安装框架从初始状态翻转至避让状态,以实现对汽车后盖板翻转的避让,为整体向后备箱内折叠提供避让。
在阅读并理解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些示意性实施例的车顶翻转结构处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些示意性实施例的车顶翻转结构处于第一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些示意性实施例的车顶翻转结构从第一折叠状态向第二折叠状态运动的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些示意性实施例的车顶翻转结构处于第二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些示意性实施例的后围翻转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车顶翻转结构;
1-第一驱动件,2-前端翻转组件,21-第一骨架,22-第一连接支架,23-前端骨架,24-第二连接支架,25-前框架外板;
3-第二驱动件,4-传动连杆组件,41-底座,42-第一活动支架,43-第二活动支架,44-第一驱动支架,45-第三活动支架,46-第四活动支架,47-第二驱动支架,48-第五活动支架,481-连接点,49-第六活动支架;
5-第二骨架,6-第一安装支架,6a-第一部分,6b-第二部分,7-第二安装支架;
200-后围翻转结构,201-驱动连杆,202-驱动源,203-后围安装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提供一种车顶翻转结构100。该车顶翻转结构100包括第一驱动件1,以及与该第一驱动件1的输出端铰接的前端翻转组件2。车顶翻转结构100的部分可如图1所示,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向前延伸。前端翻转组件2设置于该车顶翻转结构100的延伸端,即位于车顶翻转结构100的前部。第一驱动件1可设置为油缸、气缸或者是电机等,为前端翻转组件2的运动提供动力。在第一驱动件1的带动下,前端翻转组件2可相对车顶翻转结构100的其它部件向上翻转至第一折叠状态,如图2所示。可设置前端翻转组件2处于第一折叠状态,相比如图1所示的初始状态,逆时针向上翻转45°,也可是其它翻转角度。
通过在车顶翻转结构100中设置第一驱动件1,可为位于车顶翻转结构100前部的前端翻转组件2的运动提供动力,使得该前端翻转组件2向上翻转至第一折叠状态。如此设置,可利用后围翻转结构200为汽车后盖板(图中未示出)翻转提供避让空间的时间进行相应的折叠动作,从整体上缩短车顶的折叠周期,提高驾乘舒适性体验,也可对车顶翻转结构100进行折叠,以节省对后备箱空间的占用,优化整车的空间布局。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图5所示,可将该第一驱动件1设置为后围翻转结构200的驱动连杆201。利用驱动连杆201为车顶翻转结构100提供向后的拖拽力,使得前端翻转组件2折叠至第一折叠状态,实现了后围翻转结构200和车顶翻转结构100两者的联动,提高了时间利用率,缩短了车顶整体的折叠周期,也提高了对运动控制的精准度。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前端翻转组件2包括第一骨架21、第一连接支架22、前端骨架23以及第二连接支架24。第一骨架21设置为沿着车身的长度方向延伸,靠近汽车后备箱的一端与第一驱动件1铰接,另一端向车身前方延伸。第一连接支架22与第一骨架21的延伸端铰接,且向着车身前方延伸,与前端骨架23相铰接。如图1所示,从车后向车前的方向,可设置第一骨架21、第一连接支架22以及前端骨架23依次铰接。在前端骨架23的前端可连接前框架外板25,前框架外板25可与前端骨架23螺接、焊接等。前框架外板25上可设置软顶篷布的安装点(图中未示出),以对软顶篷布的前部进行有效的支撑。
第二连接支架24的一端与第一骨架21铰接,另一端与前端骨架23铰接。可将第二连接支架24两端的铰接点与第一连接支架22两端的铰接点设计得不重合,使得第一骨架21、第一连接支架22、前端骨架23以及第二连接支架24构成位于车顶翻转结构100前部的四连杆机构,当第一驱动件1动作,对第一骨架21施加向后的作用力时,可通过第二连接支架24将力传递到前端骨架23上,使得前端骨架23围绕第一连接支架22与第一骨架21的铰接点向上旋转,以致使得前端翻转组件2运动至第一折叠状态,如图2所示。四连杆机构使得前端翻转组件2具有稳定的运动路径,以及稳定的设计结构,以保证车顶折叠运动的可靠性。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该车顶翻转结构10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3、传动连杆组件4以及第二骨架5。第二驱动件3可设置为油缸等。第二驱动件3可布置在车身的地板上,也可布置在车身侧围的下部等,可根据整车的总布置进行适应性调整。传动连杆组件4可包括底座41,可将第二驱动件3安装在该底座41上,以提高传动连杆组件4整体的集成度,使得结构更加紧凑,当然也可不设置该底座41,而是将传动连杆组件4的安装点直接设置在车身上。为清楚的展示传动连杆组件4的运动过程,特在图2至图4中不显示该底座41。
传动连杆组件4与第二驱动件3的输出端相铰接,可在第二驱动件3的带动下进行相应的动作。传动连杆组件4可如图1所示,大体上沿着车身的高度方向向上进行延伸布置。第二骨架5与传动连杆组件4的输出端相铰接,自由端向着车身的前方延伸。第二骨架5的延伸端与前端骨架23相铰接。第二骨架5与前端骨架23的铰接点可设置成与第二连接支架24与前端骨架23的铰接点共点。如图3所示,可将第二骨架5设置成与前端骨架23相铰接,第二连接支架24的一端与第二骨架5铰接,另一端与第一骨架21相铰接,当第二驱动件3动作带动第二骨架5动作时,第一骨架21、第二骨架5、第二连接支架24以及第一连接支架22构成一个较小的四连杆机构,可为前端骨架23提供稳定的作用力的传输,以保证前端翻转组件2向第二折叠状态运动的平稳性。
当第二驱动件3动作,带动传动连杆组件4进行相应的动作,力通过第二骨架5向前端骨架23进行传递,使得前端骨架23围绕第一连接支架22与第一骨架21的铰接点继续向上翻转,即相对第一骨架21进一步进行折叠,使得第一骨架21与前端骨架23之间沿车身高度方向的尺寸进一步收缩。如图3所示,为前端翻转组件2从第一折叠状态向后折叠至第二折叠状态的过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为前端翻转组件2处于第二折叠状态的示意图。通过设置第二驱动件3,为车顶翻转结构100从第一折叠状态向后折叠至第二折叠状态提供动力,使得在第二驱动件3的带动下,第二骨架5带动前端骨架23进行继续地折叠动作,以减小车顶翻转结构100折叠后的尺寸(沿车身高度方向的尺寸),有效降低对汽车后备箱空间的占用。
如图3所示,可将第二骨架5设置得与第一骨架21相平行,第二骨架5和第一骨架21靠近汽车后备箱的一端可均与第一驱动件1相铰接。利用第一驱动件1的带动,使得第二骨架5与第一骨架21共同向前端骨架23传递力,以使得前端翻转组件2从初始状态折叠到第一折叠状态。初始状态,即如图1所示,车顶处于完全展开的状态。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传动连杆组件4还包括第一活动支架42、第二活动支架43以及第一驱动支架44。第一活动支架42、第二活动支架43以及第一驱动支架44可均设置成细长杆状。第一活动支架42的一端可与第二驱动件3的输出端相铰接,第二活动支架43可与第一活动支架42的输出端相铰接,第一驱动支架44可与第二活动支架43的输出端相铰接,第一驱动支架44的另一端与第二骨架5相铰接。第二驱动件3可如图所示斜向后设置,设置为油缸,当车顶翻转结构100处于初始状态时,油缸处于伸长状态,当油缸做收缩运动时,通过与第一活动支架42的铰接点以及第二活动支架43、第一驱动支架44向上传递力,以带动第一驱动支架44的上端向后翻转,以使第二骨架5向后移动,使得前端骨架23从第一折叠状态向着第二折叠状态进行运动。如图所示,可将第一活动支架42与底座41相铰接,可为第一活动支架42的转动提供支撑点。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传动连杆组件4还包括第三活动支架45、第四活动支架46以及第二驱动支架47。第三活动支架45与第一活动支架42相铰接。第四活动支架46与第三活动支架45相铰接,且与第一驱动支架44相铰接。第二驱动支架47的一端与第四活动支架46相铰接,另一端与第二骨架5铰接。如图2所示,第二驱动件3做收缩运动时,向上形成两条传力的路径,一条是通过第一活动支架42、第二活动支架43以及第一驱动支架44传递到第二骨架5。另一条传力的路径是通过第一活动支架42、第三活动支架45、第四活动支架46以及第二驱动支架47传递到第二骨架5。在两条传力路径之间,通过第四活动支架46进行连接,以提高传动连杆组件4传动结构的稳定性。也可提高运动的可靠性,通过两条传动路径向第二骨架5施加力,可延长整个产品使用的寿命,提高产品的品质。也可将第四活动支架46的一端与底座41相铰接,为第四活动支架46的运动提供支撑点,提高传动结构运行的稳定性。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传动连杆组件4还包括第五活动支架48以及与该第五活动支架48相铰接的第六活动支架49。第六活动支架49的另一端与第二驱动支架47相铰接。其中,第五活动支架48设置有用于连接后围翻转结构200的连接点481,使得后围翻转结构200可在该第五活动支架48的带动下,向后翻转至汽车后备箱内,如图4所示。第五活动支架48可通过连接点481与后围翻转结构200的驱动源202连接,如图5所示,可将驱动源202设置为油缸等,驱动源202的输出端与后围安装框架203连接,驱动源202的输出端也与驱动连杆201连接。驱动源202可通过驱动连杆201向车顶翻转结构100施加拖拽力。如图2所示,当前端翻转组件2运动至第一折叠状态时,后围翻转结构200的后围安装框架203从初始状态运动至避让状态,如图所示,后围安装框架203顺时针转动向前翻转至90°(可以是其它角度,以实现对汽车后盖板翻转的避让即可),以实现对汽车后盖板翻转的避让,也为整体向后备箱内折叠提供避让。在第二驱动件3的作用下,第二骨架5围绕与第一驱动支架44的铰接点向下、向后运动,即相对初始状态,第二骨架5向下、向后运动,从而通过第二驱动支架47、第六活动支架49以及第五活动支架48向后围翻转结构200的驱动源202提供向后的推力,使得后围翻转结构200从如图2所示的避让状态向后翻转至如图4所示的折叠状态。也可将第五活动支架48与后围翻转结构200的其它部件进行连接,以实现向处于避让状态的后围翻转结构200施加推倒力即可。
通过设置第五活动支架48以及与该第五活动支架48铰接的第六活动支架49,通过第六活动支架49与第二驱动支架47相铰接,使得该车顶翻转结构100在折叠的过程中,也向后围翻转结构200传输作用力,以使后围翻转结构200以及折叠的车顶翻转结构100向后翻转至汽车的后备箱内,以实现车顶整体的折叠,最终折叠状态如图4所示。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该车顶翻转结构100还包括用于安装篷布(图中未示出)的第一安装支架6和第二安装支架7。其中,第一安装支架6相比第二安装支架7靠近前端翻转组件2。第一安装支架6和第二安装支架7的顶端可设置为弧形,均向上凸起,以将篷布进行较好的展开,以满足设计的外饰造型,也可获得良好的空气动力性,降低油耗。第一安装支架6可设置成包括相连接的第一部分6a和第二部分6b。第一部分6a和第二部分6b可焊接等。第一部分6a可设置成长条杆体,第二部分6b可设置成弧形杆。第一安装支架6的第一部分6a可设置成与第一骨架21、第二骨架5均铰接,且第一部分6a向上方延伸。如图2、图3所示,其中,第一部分6a可在第二骨架5的带动下,围绕与第一骨架21的铰接点转动。第二安装支架7可参考第一安装支架6进行设计。也可将第二安装支架7设置成如图3所示的杆体,固定安装在第一驱动支架44上。
通过在车顶翻转结构100内设置可活动的安装支架,以实现对篷布的活动支撑,使得在车顶翻转结构100折叠的过程中,篷布的支撑型面可进行匹配性的变化,以降低空气对折叠操作造成的阻力,减少驱动能源的消耗,提高车辆的综合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图中未示出)和安装至该车身的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顶翻转结构100。由于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车顶翻转结构100,因此具有上述一切有益效果,在此不再展开赘述。
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该车辆还包括后围翻转结构200。该后围翻转结构200设置为可带动后围安装框架203从初始状态翻转至避让状态(如图2所示的状态),用以避让汽车后盖板(图中未示出)翻转。后围安装框架203处于避让状态时,该整个后围翻转结构200也处于避让状态。通过设置后围翻转结构200,可为车顶整体向后备箱内折叠提供避让。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车顶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驱动件;
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输出端铰接的前端翻转组件,所述前端翻转组件位于所述车顶翻转结构的前部;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为可带动所述前端翻转组件向上翻转至第一折叠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为后围翻转结构的驱动连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顶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翻转组件包括:
第一骨架,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铰接,另一端向车身前方延伸;
第一连接支架,与所述第一骨架的延伸端铰接;
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铰接的前端骨架;以及
第二连接支架,一端与所述第一骨架铰接,另一端与所述前端骨架铰接;
其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可带动所述第一骨架运动,使所述前端骨架向上翻转,以使所述前端翻转组件向上翻转至所述第一折叠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顶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驱动件;
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输出端铰接的传动连杆组件;以及
与所述传动连杆组件输出端铰接的第二骨架,所述第二骨架向车身前方延伸,且与所述前端骨架铰接;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件可带动所述第二骨架运动,以使所述前端翻转组件从所述第一折叠状态向后折叠至第二折叠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顶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连杆组件包括:
第一活动支架,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铰接;
与所述第一活动支架铰接的第二活动支架;以及
与所述第二活动支架铰接的第一驱动支架,与所述第二骨架铰接;
其中,所述第二驱动件可带动所述第一驱动支架向后翻转,以使所述第二骨架向后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顶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连杆组件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活动支架铰接的第三活动支架;
与所述第三活动支架铰接的第四活动支架,且与所述第一驱动支架铰接;以及
与所述第四活动支架铰接的第二驱动支架,且与所述第二骨架铰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顶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连杆组件还包括:
第五活动支架;
以及与所述第五活动支架铰接的第六活动支架,与所述第二驱动支架铰接;
其中,所述第五活动支架设置有用于连接后围翻转结构的连接点,以使所述后围翻转结构可在所述第五活动支架的带动下,向后翻转至汽车后备箱内。
8.如权利要求4至7任一所述的车顶翻转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安装篷布的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与所述第一骨架、所述第二骨架均铰接,且向上方延伸;
其中,所述安装支架可在所述第二骨架的带动下,围绕与所述第一骨架的铰接点转动。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和安装至所述车身的上述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车顶翻转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围翻转结构;所述后围翻转结构设置为可带动后围安装框架从初始状态翻转至避让状态,用以避让汽车后盖板翻转。
CN202221173134.XU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车顶翻转结构及车辆 Active CN21787237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3134.XU CN217872371U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车顶翻转结构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73134.XU CN217872371U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车顶翻转结构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72371U true CN217872371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89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73134.XU Active CN217872371U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车顶翻转结构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7237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27617A1 (zh) 车用踏板设备和车辆
JP4562397B2 (ja) クーペ型自動車の折りたたみ屋根
EP1727695A2 (en) Injection molded magnesium convertible top stack having a common pivot for a pivot link, center rail and rear rail
JPH09286215A (ja) 小型車両の前輪懸架装置
CN202782932U (zh) 折叠式登车踏板梯
CN107986206A (zh) 一种多自由度运动的混合臂型高空作业车
US7032951B2 (en) Convertible vehicle top stack mechanism
CN217872371U (zh) 一种车顶翻转结构及车辆
CN113511274A (zh) 一种用于卡车的导流结构
CN111391759A (zh) 一种车用折叠式电动踏板
US20050161980A1 (en) Structural seat system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JP2008544918A (ja) 格納可能なルーフを有する自動車
JP2003252061A (ja) ルーフ開閉装置
US7815240B2 (en) Motor vehicle having a stowable roof
CN217623084U (zh) 一种后围翻转结构及车辆
CN215097165U (zh) 电动多连杆坐垫翻折机构
CN219904212U (zh) 电动侧踏及车辆
CN217804938U (zh) 一种翻转结构及车辆
CN212073871U (zh) 一种车用折叠式电动踏板
JP4766387B2 (ja) 自動車のルーフ構造
CN217804286U (zh) 一种车顶驱动结构及车辆
US3297357A (en) Convertible top mechanism
CN217778438U (zh) 一种手电动共用的低姿态调高机构
CN218316359U (zh) 一种零重力座椅骨架升降结构
CN104554498B (zh) 折叠型电动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