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68819U - 细菌发酵搅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细菌发酵搅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68819U
CN217868819U CN202221855503.3U CN202221855503U CN217868819U CN 217868819 U CN217868819 U CN 217868819U CN 202221855503 U CN202221855503 U CN 202221855503U CN 217868819 U CN217868819 U CN 2178688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ing
fermentation
tank
fermentation tank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5550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梁涛
刘亮
潘芳芳
张文婧
赵巧辉
李桂林
付光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Immuno Bio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Immuno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Immuno Bio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Immuno Bio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5550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688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688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688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菌发酵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顶盖,封盖于搅拌罐的开口上;发酵罐,设置于搅拌罐的内腔中;第一驱动部,其驱动端具有连接发酵罐的传动组件,第一驱动部通过传动组件带动发酵罐沿其轴向转动;加热部,设置于搅拌罐内,用于对发酵罐加热;第二驱动部,其驱动端具有延伸进发酵罐内的搅拌组件,第二驱动部通过搅拌组件搅拌盛装于发酵罐内的发酵物料。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能够对发酵罐持续加热,使发酵罐受热更加均匀,保证其内的发酵物料具有稳定的温度环境进行发酵,提升发酵效率;使发酵物料能够在受热的同时均匀搅拌,确保物料搅拌充分,保证良好的发酵效果。

Description

细菌发酵搅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细菌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细菌发酵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发酵是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产物的过程。细菌发酵的应用范围包括医药工业、化学工业、微生物养料和环境保护等,其发酵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
细菌在发酵过程中,需利用搅拌装置将其进行混合,但现有的搅拌装置存在下述缺点:第一,无法使发酵物料的各个方面受热均匀,第二,装置内部受到温度影响容易积水,第三,物料在装置中搅拌不够充分;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受热均匀的细菌发酵搅拌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热均匀的细菌发酵搅拌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细菌发酵搅拌装置,包括:
搅拌罐;
顶盖,封盖于所述搅拌罐的开口上;
发酵罐,设置于所述搅拌罐的内腔中,用于盛装发酵物料;
第一驱动部,其驱动端具有连接所述发酵罐的传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部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发酵罐沿其轴向转动;
加热部,设置于所述搅拌罐内,用于对所述发酵罐加热;及
第二驱动部,其驱动端具有延伸进所述发酵罐内的搅拌组件,所述第二驱动部通过所述搅拌组件搅拌盛装于所述发酵罐内的发酵物料。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罐底部均布有多个支腿,每一所述支腿的下端均设置有一万向轮。
进一步的,所述发酵罐间隙套装于所述搅拌罐内,发酵罐的底部中心处通过一同轴设置的转动连接件与搅拌罐的内腔底壁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发酵罐底部设置有一带启闭阀的出液管,在所述搅拌罐的侧壁下部设置有操作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套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轴上的转动齿轮,以及固套于所述发酵罐外壁上与所述转动齿轮相啮合的环形齿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一垂直穿入所述发酵罐内腔中的搅拌主轴,所述搅拌主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传动连接,搅拌主轴上自上而下依次排列有多个主轴拨杆;位于所述搅拌主轴左右两侧的发酵罐内设置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搅拌从动轴,所述搅拌从动轴的轴向与所述搅拌主轴的轴向一致,每一搅拌从动轴上均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与所述主轴拨杆一一对应的多个从动拨杆,位于同一搅拌从动轴上的所述从动拨杆水平角度相错,当搅拌主轴转动时,所述主轴拨杆自上而下依次拨动所述从动拨杆,从而使搅拌从动轴持续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内具有一安装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均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垂直向下穿过顶盖的底壁、延伸至所述发酵罐与所述搅拌罐之间的间隙内,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垂直向下穿过顶盖底壁、与所述搅拌主轴传动连接,两所述搅拌从动轴的上端均通过连接轴承转动连接于顶盖的底壁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安装腔内纵向设置有一加料管,所述加料管的上端自所述顶盖的顶壁上密封穿出,其下端封固于所述安装腔内底面上,在所述加料管中部连通有一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出料端垂直向下穿过所述顶盖的底壁、并正对于所述发酵罐的内腔上方,加料管内设置有一封堵塞,所述封堵塞下方的加料管内设置有一纵向推杆,所述纵向推杆的伸缩端与所述封堵塞相固连,带动封堵塞上下运动封堵所述下料管的进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发酵罐与所述搅拌罐之间间隙内的环形加热腔,在所述环形加热腔内均布有电加热管。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环形加热腔下方的搅拌罐内腔中设置有用于承接冷凝水的接液槽,在所述环形加热腔的底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接液槽相连通的排液管。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通过设置间隙套装的发酵罐和搅拌罐,从而能够在间隙内设置加热部对发酵罐持续加热,同时配合第一驱动部来带动发酵罐沿其轴向转动,使发酵罐受热更加均匀,保证其内的发酵物料具有稳定的温度环境进行发酵,提升发酵效率;另外,通过设置在第二驱动部驱动端上的搅拌组件来对发酵物料进行持续搅拌,使发酵物料能够在受热的同时均匀搅拌,确保物料搅拌充分,保证良好的发酵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搅拌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发酵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加料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搅拌从动轴的俯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 “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细菌发酵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罐1、顶盖2、发酵罐3、第一驱动部、加热部及第二驱动部。其中,搅拌罐1内具有一上开口的搅拌腔室;顶盖2适配封盖于搅拌罐1的开口上;发酵罐3设置于搅拌罐1的搅拌腔室中,发酵罐3上应具有一用于盛装发酵物料的上开口发酵腔室;第一驱动部位于搅拌罐1内,其驱动端具有连接发酵罐的传动组件,第一驱动部通过传动组件来带动发酵罐3沿其轴向转动;第二驱动部位于搅拌罐1内,其驱动端具有延伸进发酵罐3的发酵腔室中的搅拌组件,第二驱动部通过搅拌组件来搅拌盛装于发酵罐3内的发酵物料;加热部设置于搅拌罐1内,用于对发酵罐3加热,从而使盛装于发酵腔室内的发酵物料在加热的同时进行搅拌混匀,提升发酵效率,保证良好的发酵效果。
具体的,搅拌罐1可为一圆柱形罐体,其底部可为水平结构,也可为向下凹陷的弧形结构,为方便搅拌罐1能够稳定的支固在地面上,在搅拌罐1的底部还应均布有至少三个支腿4;进一步的,为了便于移动搅拌罐1,还可在每一支腿4的下端均设置一万向轮5,该万向轮5的轮体为静音轮,每一万向轮5上均可设置一刹车装置,从而在搅拌罐1移动到位后,通过踩踏刹车装置来锁死万向轮5,使搅拌罐1被稳定支固在原地。
顶盖2可采用螺接的方式封盖于搅拌罐1上,当然也可采用紧密扣接的方式,只要保证能够随时打开,并在封盖于搅拌罐1上时能够密封搅拌腔室即可。
发酵罐3间隙套装于搅拌罐1内,为使发酵罐3能够沿自身的轴向转动,其底部中心处应通过一同轴设置的转动连接件与搅拌罐1的内腔底壁转动连接,最优选的是使发酵罐3与搅拌罐1同轴转动连接。具体的,转动连接件可采用转动轴承6,当然,为了使发酵罐3的外底面与搅拌罐1的内底面之间具有一定操作空间,还可在搅拌罐1的内腔底壁中心处垂直固连一支撑杆7,转动轴承6套装于支撑杆7上,即转动轴承6的内轴圈与支撑杆7相固连,同时将转动轴承6的外轴圈同轴固连于发酵罐3的外底面上,从而在保证发酵罐3转动的同时,利用支撑杆7将发酵罐3支撑起来,使发酵罐3下方能够具有一定的操作空间;此时便可在发酵罐3底部设置一带启闭阀(图中未示出)的出液管8,以方便轻松排出发酵完成后的物料,启闭阀可为手动阀也可为电磁阀,对应的需在搅拌罐1的侧壁下部设置一能够开启和锁闭的操作门9,当物料发酵完成后,便可打开操作门9,在出液管8上连接一引流管道,开启启闭阀轻松将最终物料收集起来。
加热部包括设置于发酵罐3与搅拌罐1之间间隙内的环形加热腔10,环形加热腔10内均布有电加热管11,此时需注意的是,操作门9应开设于环形加热腔10下方的搅拌罐1侧壁上。另外,由于加热过程中环形加热腔10的内、外壁上极易凝集水滴,因此可在位于环形加热腔10下方的搅拌罐1内腔中设置一用于承接冷凝水的接液槽12,该接液槽12可呈与环形加热腔10相适配的环形结构,正对与环形加热腔10下方,并且在环形加热腔10的底壁上设置与接液槽12相连通的排液管13,排液管13可为一组也可为多组,能够将环形加热腔10内的冷凝水排至接液槽12内,使接液槽12能够同时收集凝结在环形加热腔10内、外壁上的冷凝水;同时还需在接液槽12上连通设置一排水管14,该排水管14可自搅拌罐1的侧壁上密封穿出,在排水管14的外端对接上连接软管,便能轻松将积存在接液槽12内的冷凝水排至指定地方。
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电机15,传动组件包括固套于第一驱动电机15驱动轴上的转动齿轮16,以及固套于发酵罐3外壁上与转动齿轮16相啮合的环形齿条17,通过第一驱动电机15来驱动转动齿轮16转动,进而带动环形齿条17,使发酵罐3沿其轴向转动。
如图3所示,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8,搅拌组件包括一垂直穿入发酵罐3内腔中的搅拌主轴19,搅拌主轴19的上端与第二驱动电机18的驱动轴传动连接;搅拌主轴19上自上而下依次排列有三个主轴拨杆20,主轴拨杆20呈中部向左右两侧延伸的菱形结构,三个菱形结构的主轴拨杆20应位于同一立面内;位于搅拌主轴19左右两侧的发酵罐3内设置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搅拌从动轴21,搅拌从动轴21的轴向与搅拌主轴19的轴向一致,每一搅拌从动轴21上均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与主轴拨杆20一一对应的三个从动拨杆22,如图5所示,位于同一搅拌从动轴21上的三个从动拨杆22水平角度相错,从而当搅拌主轴19转动时,主轴拨杆20能够自上而下依次拨动从动拨杆22,使搅拌从动轴21持续转动,提升对发酵物料的搅拌效果,使发酵物料能够搅拌的更加均匀。
另外,由于搅拌罐1内是通过加热部对发酵罐3进行持续加热的,因此搅拌罐1的搅拌腔室内温度会偏高,为避免第一驱动电机15和第二驱动电机18受热较大加速老损,还可在顶盖2内设置一安装腔23,第一驱动电机15和第二驱动电机20均位于安装腔23内,从而格挡第一驱动电机15和第二驱动电机18受热,提升其使用寿命;此时,第一驱动电机15的驱动轴应垂直向下穿过顶盖2的底壁、并延伸至发酵罐3与搅拌罐1之间的间隙内,第二驱动电机18的驱动轴应垂直向下穿过顶盖2底壁、并与搅拌主轴19传动连接(可采用联轴器传动连接),而两搅拌从动轴21的上端均应通过一连接轴承24转动连接于顶盖2的底壁上,具体是将连接轴承24通过外轴圈固定在顶盖2的底壁上,而搅拌从动轴21则套装于连接轴承24的内轴圈中并与内轴圈相固连。
进一步的,如图3、4所示,还可在安装腔23内纵向设置一加料管25,加料管25的上端自顶盖2的顶壁上密封穿出,其下端封固于安装腔23内底面上,在加料管25中部连通有一下料管26,下料管26呈L形结构,其出料端垂直向下穿过顶盖2的底壁、并正对于发酵罐3的内腔上方,加料管25内设置有一封堵塞27,封堵塞27应与加料管25的内腔截面大小一致,封堵塞27下方的加料管25内设置有一纵向推杆28,纵向推杆28的伸缩端朝上、与封堵塞27相固连,从而能够带动封堵塞27上下运动封堵下料管26的进料口。
使用时,只需打开顶盖2,将需要发酵的物料倒入发酵罐3内,当然也可在扣合顶盖2的情况下经加料管25向发酵罐3内添加物料;之后便可在顶盖2密封扣合的情况下,启动第一驱动电机15、第二驱动电机18及电加热管11,从而实现在搅拌物料进行发酵的同时,能够持续对物料加热,保证物料能够在稳定的温度环境下进行搅拌发酵,使物料能够在受热的同时均匀搅拌,保证良好的发酵效果,提升发酵效率。

Claims (10)

1.一种细菌发酵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搅拌罐;
顶盖,封盖于所述搅拌罐的开口上;
发酵罐,设置于所述搅拌罐的内腔中,用于盛装发酵物料;
第一驱动部,其驱动端具有连接所述发酵罐的传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部通过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发酵罐沿其轴向转动;
加热部,设置于所述搅拌罐内,用于对所述发酵罐加热;及
第二驱动部,其驱动端具有延伸进所述发酵罐内的搅拌组件,所述第二驱动部通过所述搅拌组件搅拌盛装于所述发酵罐内的发酵物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菌发酵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底部均布有多个支腿,每一所述支腿的下端均设置有一万向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细菌发酵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罐间隙套装于所述搅拌罐内,发酵罐的底部中心处通过一同轴设置的转动连接件与搅拌罐的内腔底壁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菌发酵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发酵罐底部设置有一带启闭阀的出液管,在所述搅拌罐的侧壁下部设置有操作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菌发酵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套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轴上的转动齿轮,以及固套于所述发酵罐外壁上与所述转动齿轮相啮合的环形齿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细菌发酵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驱动电机,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一垂直穿入所述发酵罐内腔中的搅拌主轴,所述搅拌主轴的上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传动连接,搅拌主轴上自上而下依次排列有多个主轴拨杆;位于所述搅拌主轴左右两侧的发酵罐内设置有一对相互平行的搅拌从动轴,所述搅拌从动轴的轴向与所述搅拌主轴的轴向一致,每一搅拌从动轴上均自上而下间隔设置有与所述主轴拨杆一一对应的多个从动拨杆,位于同一搅拌从动轴上的所述从动拨杆水平角度相错,当搅拌主轴转动时,所述主轴拨杆自上而下依次拨动所述从动拨杆,从而使搅拌从动轴持续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细菌发酵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内具有一安装腔,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均位于所述安装腔内,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垂直向下穿过顶盖的底壁、延伸至所述发酵罐与所述搅拌罐之间的间隙内,第二驱动电机的驱动轴垂直向下穿过顶盖底壁、与所述搅拌主轴传动连接,两所述搅拌从动轴的上端均通过连接轴承转动连接于顶盖的底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细菌发酵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腔内纵向设置有一加料管,所述加料管的上端自所述顶盖的顶壁上密封穿出,其下端封固于所述安装腔内底面上,在所述加料管中部连通有一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出料端垂直向下穿过所述顶盖的底壁、并正对于所述发酵罐的内腔上方,加料管内设置有一封堵塞,所述封堵塞下方的加料管内设置有一纵向推杆,所述纵向推杆的伸缩端与所述封堵塞相固连,带动封堵塞上下运动封堵所述下料管的进料口。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菌发酵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发酵罐与所述搅拌罐之间间隙内的环形加热腔,在所述环形加热腔内均布有电加热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细菌发酵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环形加热腔下方的搅拌罐内腔中设置有用于承接冷凝水的接液槽,在所述环形加热腔的底壁上设置有与所述接液槽相连通的排液管。
CN202221855503.3U 2022-07-19 2022-07-19 细菌发酵搅拌装置 Active CN2178688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55503.3U CN217868819U (zh) 2022-07-19 2022-07-19 细菌发酵搅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55503.3U CN217868819U (zh) 2022-07-19 2022-07-19 细菌发酵搅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68819U true CN217868819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52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55503.3U Active CN217868819U (zh) 2022-07-19 2022-07-19 细菌发酵搅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688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223254U (zh) 一种生物制药发酵罐
CN201999919U (zh) 立式固态物料发酵装置
CN207655136U (zh) 一种固液定量混合加热的反应釜
CN206295944U (zh) 一种蓖麻油脂肪酸反应釜
CN109182093A (zh) 一种新型多层发酵罐
CN217868819U (zh) 细菌发酵搅拌装置
CN108004125A (zh) 一种新型厌氧发酵装置
CN220393696U (zh) 一种益生菌饲料添加剂发酵装置
CN210151087U (zh) 一种恒温食品发酵装置
CN209741132U (zh) 一种微生物发酵罐
CN209702758U (zh) 一种带有取样灭菌装置的微生物罐
CN209685769U (zh) 一种倾斜式滚筒发酵装置
CN208395183U (zh) 一种立式固体发酵罐
CN209307348U (zh) 一种新型多层发酵罐
CN107955773A (zh) 一种培养用生物发酵罐
CN210885385U (zh) 一种节能式高温水解反应釜
CN210710935U (zh) 一种分隔式节能水解反应釜
CN207468629U (zh) 一种新型厌氧发酵装置
CN111848251A (zh) 一种有机肥发酵装置
CN219709480U (zh) 一种细菌培养用发酵装置
CN220999660U (zh) 饲料发酵接种器
CN220767023U (zh) 一种可控温式微生物发酵装置
CN215480637U (zh) 一种有助于快速发酵的有机肥料发酵罐
CN214571948U (zh) 一种新型虫草发酵设备
CN217663346U (zh) 一种新型搅拌反应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