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63815U - 用于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63815U
CN217863815U CN202220851057.2U CN202220851057U CN217863815U CN 217863815 U CN217863815 U CN 217863815U CN 202220851057 U CN202220851057 U CN 202220851057U CN 217863815 U CN217863815 U CN 2178638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exhaust
air inlet
control surface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5105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俞龙生
李振中
朱伟荣
姜小兵
钱有涛
赵昌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ongsheng Auto Par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ongsheng Auto Pa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ongsheng Auto Par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ongsheng Auto Pa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5105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638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638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638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控制装置,属于汽车座椅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进排气阀,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凸轮组件,所述凸轮组件与进排气阀配合,所述凸轮组件包括凸轮本体、凸轮轴孔、凸轮滑槽、进气控制面和排气控制面,所述凸轮轴孔、凸轮滑槽、进气控制面和排气控制面均设置在凸轮本体上,所述进气控制面和排气控制面均与进排气阀配合,所述凸轮轴孔内转动设置有凸轮转轴,所述凸轮转轴与内支板组件连接,所述凸轮滑槽内滑动设置有凸轮滑轴,所述凸轮滑轴与外支板组件连接,所述进排气阀包括进排气阀本体、进气顶杆和排气顶杆,所述进气顶杆和排气顶杆均设置在进排气阀本体上,所述进气顶杆和排气顶杆均与凸轮组件配合。

Description

用于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控制装置,属于汽车座椅领域。
背景技术
轻卡行驶在如坑洼路、石块路或土坯路,会出现颠簸的情况,需要在轻卡座椅中安装减震系统,以减小颠簸,现有技术中的轻卡座椅多数没有减震系统,驾驶员直接受到来自车底板的冲击,座椅舒适性差。还有部分轻卡座椅带机械减震系统,主要通过螺旋弹簧和阻尼器实现座椅减缓路面的冲击、减小震动的功能,但由于机械弹簧刚性单一,对不同体重的驾驶员所提供的减震效果也不同,因此座椅减震的适应性差。另外轻卡驾驶室的空间较小,座椅的高度有限,无法安装较大行程的减震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用于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用于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进排气阀,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凸轮组件,所述凸轮组件与进排气阀配合,所述凸轮组件包括凸轮本体、凸轮轴孔、凸轮滑槽、进气控制面和排气控制面,所述凸轮轴孔、凸轮滑槽、进气控制面和排气控制面均设置在凸轮本体上,所述进气控制面和排气控制面均与进排气阀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凸轮轴孔内转动设置有凸轮转轴,所述凸轮转轴与内支板组件连接,所述凸轮滑槽内滑动设置有凸轮滑轴,所述凸轮滑轴与外支板组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排气阀包括进排气阀本体、进气顶杆和排气顶杆,所述进气顶杆和排气顶杆均设置在进排气阀本体上,所述进气顶杆和排气顶杆均与凸轮组件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顶杆与进气控制面接触,或所述排气顶杆与排气控制面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进排气阀本体上设置有进气口、气囊接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气源连接,所述气囊接口与气囊连接,所述排气口与外界相通。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内外支板运动控制凸轮组件的转动方向,进而控制进排气阀工作以实现气囊的进、排气的动态平衡,在汽车座椅减震系统加装该控制装置可动态调整气囊压力,进而确保座椅在承受不同体重的乘客时均能处于相同工作高度,并且在颠簸路面时提供舒适的减震效果。避免由于座椅高度变化带来的视野及操作困难,提高作业安全性。同时减少颠簸路面带来的冲击,缓解乘客疲劳,避免长时间驾驶带来的身体损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凸轮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凸轮组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排气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凸轮组件1、进排气阀2、上方框组件3、下方框组件4、内支板组件5、外支板组件6、转轴7、气囊8、阻尼器9、
凸轮本体11、凸轮转轴12、凸轮滑轴13、凸轮轴孔14、凸轮滑槽15、进气控制面16、排气控制面17、
进排气阀本体21、进气顶杆22、排气顶杆23、进气口24、气囊接口25、排气口26、
上方框本体31、上方框压板32、
下方框本体41、下方框压板42、
内支板本体51、内支板滑轴52、内支板转轴53、
外支板本体61、外支板滑轴62、外支板转轴6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7所示,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若有引用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本实施例中的控制装置用于汽车座椅减震系统,汽车座椅减震系统包括上方框组件3、下方框组件4、内支板组件5、外支板组件6、转轴7、气囊8和阻尼器9,控制装置包括凸轮组件1和进排气阀2。
本实施例中的凸轮组件1与进排气阀2配合,凸轮组件1包括凸轮本体11、凸轮轴孔14、凸轮滑槽15、进气控制面16和排气控制面17,凸轮轴孔14、凸轮滑槽15、进气控制面16和排气控制面17均设置在凸轮本体11上,进气控制面16和排气控制面17均与进排气阀2配合,凸轮轴孔14内转动设置有凸轮转轴12,凸轮转轴12与内支板组件5连接,凸轮滑槽15内滑动设置有凸轮滑轴13,凸轮滑轴13与外支板组件6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进排气阀2包括进排气阀本体21、进气顶杆22和排气顶杆23,进气顶杆22和排气顶杆23均设置在进排气阀本体21上,进气顶杆22和排气顶杆23均与凸轮组件1配合,进气顶杆22与进气控制面16接触,或排气顶杆23与排气控制面17接触,进排气阀本体21上设置有进气口24、气囊接口25和排气口26,进气口24与气源连接,气囊接口25与气囊8连接,排气口26与外界相通。
本实施例中的内支板组件5与外支板组件6通过转轴7连接,内支板组件5和外支板组件6的上端均与上方框组件3连接,内支板组件5和外支板组件6的下端均与下方框组件4连接,气囊8设置在上方框组件3与下方框组件4之间,上方框组件3和外支板组件6均与阻尼器9配合,凸轮组件1安装在内支板组件5和外支板组件6上,且凸轮组件1与进排气阀2配合。
本实施例中的上方框组件3包括上方框本体31和上方框压板32,下方框组件4包括下方框本体41和下方框压板42,上方框压板32设置在上方框本体31上,下方框压板42设置在下方框本体41上,气囊8设置在上方框压板32与下方框压板42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内支板组件5包括内支板本体51、内支板滑轴52和内支板转轴53,外支板组件6包括外支板本体61、外支板滑轴62和外支板转轴63,内支板滑轴52和内支板转轴53分别设置在内支板本体51的下、上两端,外支板滑轴62和外支板转轴63分别设置在外支板本体61的上、下两端,内支板滑轴52安装在下方框本体41的一端,外支板转轴63安装在下方框本体41的另一端,外支板滑轴62安装在上方框本体31的一端,内支板转轴53安装在上方框本体31的另一端,内支板本体51与外支板本体61通过转轴7连接,阻尼器9的一端与上方框压板32连接,阻尼器9的另一端与外支板转轴63连接。
具体的说,该汽车座椅减震系统可保持气囊8升、降的动态平衡;上方框本体31下降时,外支板本体61上的凸轮滑轴13在凸轮滑槽15内向上滑动,带动凸轮本体11逆时针旋转,进排气阀本体21控制进气顶杆22与进气控制面16接触,进排气阀本体21控制气囊8充气;上方框本体31上升时,外支板本体61上的凸轮滑轴13在凸轮滑槽15内向下滑动,带动凸轮本体11顺时针旋转,进排气阀本体21控制排气顶杆23与排气控制面17接触,进排气阀本体21控制气囊8排气;当进气顶杆22与进气控制面16不接触时,且排气顶杆23与排气控制面17不接触时,进排气阀2不导通,气囊8内气体封闭。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用于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进排气阀(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轮组件(1),所述凸轮组件(1)与进排气阀(2)配合,所述凸轮组件(1)包括凸轮本体(11)、凸轮轴孔(14)、凸轮滑槽(15)、进气控制面(16)和排气控制面(17),所述凸轮轴孔(14)、凸轮滑槽(15)、进气控制面(16)和排气控制面(17)均设置在凸轮本体(11)上,所述进气控制面(16)和排气控制面(17)均与进排气阀(2)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轴孔(14)内转动设置有凸轮转轴(12),所述凸轮转轴(12)与内支板组件(5)连接,所述凸轮滑槽(15)内滑动设置有凸轮滑轴(13),所述凸轮滑轴(13)与外支板组件(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排气阀(2)包括进排气阀本体(21)、进气顶杆(22)和排气顶杆(23),所述进气顶杆(22)和排气顶杆(23)均设置在进排气阀本体(21)上,所述进气顶杆(22)和排气顶杆(23)均与凸轮组件(1)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顶杆(22)与进气控制面(16)接触,或所述排气顶杆(23)与排气控制面(17)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排气阀本体(21)上设置有进气口(24)、气囊接口(25)和排气口(26),所述进气口(24)与气源连接,所述气囊接口(25)与气囊(8)连接,所述排气口(26)与外界相通。
CN202220851057.2U 2022-04-13 2022-04-13 用于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控制装置 Active CN2178638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51057.2U CN217863815U (zh) 2022-04-13 2022-04-13 用于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51057.2U CN217863815U (zh) 2022-04-13 2022-04-13 用于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63815U true CN217863815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88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51057.2U Active CN217863815U (zh) 2022-04-13 2022-04-13 用于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638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X2008010620A (es) Asiento movil para vehiculos.
WO2022116757A1 (zh) 低悬架行程座椅用高度控制阀及低悬架行程座椅
CN208778561U (zh) 带cdc电子复合主动控制阻尼和空气气囊悬架总成
US20180029433A1 (en)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CN105889390A (zh) 一种新型减振支柱
CN217863815U (zh) 用于汽车座椅减震系统的控制装置
KR100410732B1 (ko) 자동차용 시트의 에어 서스펜션 구조
CN101992668A (zh) 一种实现汽车悬挂可变的减震系统
CN218054937U (zh) 一种轻卡座椅的减震系统
KR102039830B1 (ko) 완충기용 피스톤 밸브 및 베이스 밸브
CN214492648U (zh) 低悬架行程减震座椅
CN102401057A (zh) 一种容积调节静刚度和节流调节动刚度的空气弹簧
CN217259707U (zh) 汽车座椅用减震装置
CN211343836U (zh) 一种电动车用的液压减震器
CN112498043A (zh) 一种高敏调节水平高度的空气弹簧和阻尼器单元
CN2578158Y (zh) 空气悬挂式座椅
CN202301697U (zh) 一种副气室调动刚度加限压减冲组合的空气弹簧
CN219821253U (zh) 汽车升降座椅总成
US11850903B1 (en) Vehicle height adjuster
JP2001241487A (ja) 油圧緩衝器の減衰力発生構造
JP2585418Y2 (ja) 車高調整装置
CN216519360U (zh) 一种活塞总成及装配有活塞总成的新型双向复原阀组件、减振器阀系
CN108895109A (zh) 带cdc电子复合主动控制阻尼和空气气囊悬架总成
KR20020045826A (ko) 자동차의 쇽업소버
CN220646588U (zh) 一种多级刚度可调的空气弹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