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52495U - 一种搅拌机构及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搅拌机构及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52495U
CN217852495U CN202221837625.XU CN202221837625U CN217852495U CN 217852495 U CN217852495 U CN 217852495U CN 202221837625 U CN202221837625 U CN 202221837625U CN 217852495 U CN217852495 U CN 2178524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vel gear
stirring
group
driven bevel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83762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永
周兵
陈炎
温国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pban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83762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524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524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524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ixers Of The Rotary Stirring Typ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烹饪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搅拌机构及烹饪设备,搅拌机构包括:由驱动件同步驱动的第一传动组和第二传动组;与第一传动组连接的中心搅拌刀组,与第二传动组连接的侧刮刀组;其中,中心搅拌刀组与侧刮刀组反向转动。本实用新型动力传输简便高效,损耗小,能够输出大力矩,满足炒制大量食材的动力需求;优化了中心搅拌刀组及侧刮刀组的运动轨迹,炒制过程中,食材均匀分布,避免部分食材未能加热熟透,而部分食材又烧焦的情况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搅拌机构及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搅拌机构及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自动烹饪设备已经进入越来越多餐饮机构以及普通家庭的厨房。现有的自动烹饪设备一般按照不同的食材加工方式设计制造,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通常具有盛装食材的锅具和加热食材的线圈或热胆,主要实现蒸、煮、炖、焖、红烧等食材加工方式,但不能对食材进行翻炒;另一类除了具有上述的锅具和加热模块外,还具有搅拌机构,可以对食物进行打散和翻起处理,实现翻炒加工。
上述的搅拌机构,一般具有搅拌刀具,由电机驱动搅拌刀具在锅具内按照预先设定的轨迹做往复运动,与人工翻炒食材不同,搅拌机构无法根据食材份量的不同,以及在锅具内分布的情况来调整搅拌刀具的运动形态。
例如,中国专利CN109527968A提供的自动炒菜机,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操作台。还包括翻转炒菜机构,其包括电磁炒锅和第一驱动模块,第一驱动模块与电磁炒锅相连,以驱动电磁炒锅绕定轴正反旋转。还包括搅拌炒菜机构,其包括搅拌构件及第二驱动模块,第二驱动模块与搅拌构件相连,以驱动搅拌构件向上抬起或下落至电磁炒锅内,及驱动搅拌构件绕定轴公转且同时自转以对电磁炒锅内的菜肴进行搅拌。
中国专利CN211985073U提供的一种可抬起的炒菜机搅拌机构,包括机架、旋臂、旋转机构、收起机构。机架设置在所述锅体侧边;旋臂水平铰接在机架上端;旋转机构设置在旋臂一端并能在所述旋臂上水平旋转,所述旋转机构下端设置有用于翻炒食材的搅拌机构;收起机构与旋臂另一端铰接并能向下运动以使旋臂另一端抬升。
中国专利CN215604906U提供的搅拌式自动炒菜机,包括:机台,其上设有加热机构以对放置在机台上的炒锅进行加热;搅拌机构,安装在机台上且位于炒锅的上方,搅拌机构包括驱动组件、搅拌臂、第一搅拌件和第二搅拌件,第一搅拌件和第二搅拌件安装在搅拌臂上,搅拌臂与驱动组件连接以带动第一搅拌件、第二搅拌件在炒锅内公转对菜肴进行搅拌。
中国专利CN 216020421 U提供的一种炒菜机,包括机体,机体包括锅体、驱动机构以及设于锅体上方的悬臂,炒菜机还包括刮壁机构、搅拌机构和转动连接在悬臂上的转动机构,刮壁机构和搅拌机构与转动机构相连,刮壁机构的末端设有刮壁铲,搅拌机构的末端设有搅拌铲,锅体的内部具有底层区域、中层环区以及上层环区,驱动机构通过驱动转动机构以带动搅拌机构和刮壁机构绕转动机构的中心轴公转,同时驱动机构驱动搅拌机构自转。
上述的搅拌机构设计的搅拌刀具的运动轨迹不理想,其两组搅拌刀具或锅具的转向相同反而易将食材搅拌至堆积,无法划散;在炒制较大份量的食材时,常常出现搅拌刀具的力度不足,难以翻动食材的问题,进而还可能导致搅拌机构发生机械故障;此外,还存在翻炒时,食材分布不均匀,导致部分食材未能加热熟透,而部分食材又烧焦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搅拌机构,旨在解决需要搅拌力度不足,以及搅拌过程中被搅拌物分布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
驱动件;
由所述驱动件同步驱动的第一传动组和第二传动组;
与所述第一传动组连接的中心搅拌刀组,与所述第二传动组连接的侧刮刀组;
其中,所述中心搅拌刀组与所述侧刮刀组反向转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
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驱动轴;
所述第一传动组包括第一主动伞齿和第一从动伞齿,所述第二传动组包括第二主动伞齿和第二从动伞齿;
第一主动伞齿和第二主动伞齿设置于所述驱动轴;
所述第一主动伞齿与所述第一从动伞齿啮合,所述第二主动伞齿与所述第二从动伞齿啮合;
其中,当所述第一主动伞齿与所述第二主动伞齿的齿面朝向相反时,所述第一从动伞齿与所述第二从动伞齿的齿面朝向相同;
当所述第一主动伞齿与所述第二主动伞齿的齿面朝向相同时,所述第一从动伞齿与所述第二从动伞齿的齿面朝向相反。
更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传动组连接的腔体,所述侧刮刀组与所述腔体连接,所述腔体上有定位孔,所述中心搅拌刀组穿过所述定位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搅拌刀组由所述第一传动组带动绕其轴线自转;
所述腔体由所述第二传动组带动绕其轴线自转,所述侧刮刀组由所述腔体带动公转。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心搅拌刀组包括:
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与所述第一从动伞齿连接;
万向节,所述万向节与所述搅拌轴连接;
搅拌刀轴,所述搅拌刀轴与所述万向节连接,所述搅拌刀轴穿过所述定位孔;
搅拌刀主体,所述搅拌刀主体与所述搅拌刀轴连接;
轴承,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定位孔内;
所述轴承的外端设置有密封圈。
更进一步地,所述侧刮刀组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腔体的外壁连接;
侧刮刀轴,所述侧刮刀轴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侧刮刀主体,所述侧刮刀主体与所述侧刮刀轴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从动伞齿与所述第二从动伞齿的传动比i满足:2≤ i≤3。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从动伞齿与所述第二从动伞齿的传动比i满足: i=2.75。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烹饪设备,包括:
机体;
锅具,设于所述机体上;以及
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位于所述锅具的上方,所述中心搅拌刀组和所述侧刮刀组延伸至所述锅具内以对食材进行加工。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驱动件的动力输送至驱动轴,并由驱动轴同步驱动第一传动组和第二传动组,进而带动中心搅拌刀组与侧刮刀组方向转动,动力传输简便高效,损耗小,能够输出大力矩,满足炒制大量食材的动力需求;能同时输出两种不同转向和转速的动力,通过两种不同的转向和转速,使两组搅拌刀能充分搅拌打散锅内的食材,实现食材的均匀分布,避免部分食材未能加热熟透,而部分食材又烧焦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搅拌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搅拌机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截面图;
图4是图2中A~A处的又一截面图;
图5是图1的B部的放大图。
图中,1、驱动件;2、驱动轴;3、第一传动组;31、第一主动伞齿;32、第一从动伞齿;4、第二传动组;41、第二主动伞齿;42、第二从动伞齿;5、中心搅拌刀组;51、搅拌轴;52、万向节;53、搅拌刀轴;54、搅拌刀主体; 55、轴承;56、密封圈;6、侧刮刀组;61、固定部;62、侧刮刀轴;63、侧刮刀主体;7、腔体;8、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驱动件的动力输送至驱动轴,并由驱动轴同步驱动第一传动组和第二传动组,第一传动组中的第一从动伞齿和第二传动组中的第二从动伞齿同心反向转动,进而带动中心搅拌刀组自转及侧刮刀组公转,动力传输简便高效,损耗小,能够输出大力矩,满足炒制大量食材的动力需求;能同时输出两种不同转向和转速的动力,通过两种不同的转向和转速,使两组搅拌刀能充分搅拌打散锅内的食材;通过与第二传动组连接的腔体带动与其连接的侧刮刀组做公转,通过腔体上设有的定位孔调整中心搅拌刀组的摆放方向,同时使得腔体也能带动中心搅拌刀组做公转,优化了中心搅拌刀组及侧刮刀组的运动轨迹,炒制过程中,中心搅拌刀组自转及侧刮刀组公转配合,实现食材的均匀分布,避免部分食材未能加热熟透,而部分食材又烧焦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一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搅拌机构,包括:
驱动件1;
由驱动件1同步驱动的第一传动组3和第二传动组4;
与第一传动组3连接的中心搅拌刀组5,与第二传动组4连接的侧刮刀组6;
其中,中心搅拌刀组5与所述侧刮刀组6反向转动。
中心搅拌刀组5与所述侧刮刀组6反向转动可以通过配置第一传动组3和第二传动组4的齿轮组合来实现,本实施例中,提供如下的示例,其搅拌机构包括:
驱动件1;
与驱动件1连接的驱动轴2;
设置于所述驱动轴2的第一主动伞齿31和第二主动伞齿41;
与第一主动伞齿31啮合的第一从动伞齿32,以及,与第二主动伞齿41啮合的第二从动伞齿42;
第一从动伞齿32与第二从动伞齿42同心反向转动;
第一主动伞齿31与第一从动伞齿32构成第一传动组3,所述第二主动伞齿41与第二从动伞齿42构成第二传动组4;
与第一传动组3连接的中心搅拌刀组5,与第二传动组4连接的侧刮刀组6;
其中,当第一主动伞齿31与第二主动伞齿41的齿面朝向相反时,第一从动伞齿32与第二从动伞齿42的齿面朝向相同;
当第一主动伞齿31与第二主动伞齿41的齿面朝向相同时,第一从动伞齿 32与第二从动伞齿42的齿面朝向相反。
本实施例中,驱动轴的轴线朝向水平方向设置,第一主动伞齿32和第二主动伞齿41,可以是与该驱动轴2同轴地套设在其上,驱动轴转动时,带动两伞齿同步转动。
发明人在研究开发中发现,将中心搅拌刀组5的运动轨迹与侧刮刀组6的运动轨迹相互关联,使第一从动伞齿32与第二从动伞齿42同心反向转动,进而带动中心搅拌刀组与侧刮刀组反向转动,能够得到相对于现有技术更优的方案,实现炒制时,使食材均匀分布。为此,本实施例采用了一个驱动轴2同步带动第一主动伞齿32和第二主动伞齿41转动,进而同步驱动第一从动伞齿32 与第二从动伞齿42同心反向转动。
在第一主动伞齿32和第二主动伞齿41,同轴套设在驱动轴2上的前提下,为了实现第一从动伞齿32与第二从动伞齿42同心反向转动,第一主动伞齿31 与第二主动伞齿41可以设置为齿面朝向相反,也可以设置为齿面朝向相同。
可以理解,伞齿的整体外观大致呈圆锥形,其两底面可以看作是一个直径较小的小端和一个直径较大的大端,轮齿设置于其外表面,设在圆锥外表面上,小端圆周外沿与大端圆周外沿的任意最短连线为辅助线,则轮齿的螺旋线并非是与辅助线重合的,而是与辅助线成一定角度,进一步地,将伞齿小端在上,大端在下放置时,设辅助线穿过任一螺旋线与小端圆周外沿的交点,本实施例中,当螺旋线全部位于辅助线左侧时,定义具有这种螺旋线的伞齿为“正旋”类型;基于相同的原理,当螺旋线全部位于辅助线右侧时,定义具有这种螺旋线的伞齿为“反旋”类型。
为了保证动力传输的流畅,减少机械故障,避免应力集中导致伞齿失效,本实施例中,第一主动伞齿31与第二主动伞齿41无论设置为齿面朝向相反还是齿面朝向相同时,其伞齿的类型都是相同的,即第一主动伞齿31与第二主动伞齿41都是“正旋”类型,或第一主动伞齿31与第二主动伞齿41都是“反旋”类型。
在确定了第一主动伞齿31和第二主动伞齿41的设置情况后,可以进一步确定分别与上述两者啮合的第一从动伞齿31和第二从动伞齿42的设置情况。本实施例中,以第一主动伞齿31与第二主动伞齿41设置为齿面朝向相反为例,如图1所示,第一主动伞齿31的小端朝向驱动轴2的近端,大端朝向驱动轴2 的远端,而第一主动伞齿31的小端则朝向驱动轴2的远端,大端朝向驱动轴2 的近端。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驱动轴2的“近端”所指涉的是靠近驱动件 1的一端,而驱动轴2的“远端”所指涉的是远离驱动件1的一端。第一主动伞齿31与第二主动伞齿41均为“正旋”类型,第一从动伞齿32与第二从动伞齿42同轴设置在驱动轴2的下方,该轴线与驱动轴2的轴线相互垂直,两者的齿面朝向相同,本实施例中,均朝向上方,其中,第一从动伞齿32设置在第二从动伞齿42的上方,第一从动伞齿32大端的直径小于第二从动伞齿42,避免转动时,两者的轮齿接触导致机械故障或部件损坏,第一从动伞齿32与第一主动伞齿31啮合,第二从动伞齿42与第二主动伞齿41啮合,如前所述,为了实现第一从动伞齿32与第二从动伞齿42同心反向转动,第一从动伞齿32设置为“正旋”类型,而第二从动伞齿42则需设置为“反旋”类型。
在一些变形结构中,以第一主动伞齿31与第二主动伞齿41可以设置为齿面朝向相同,结构与齿面朝向相反的情况类似。其中的区别之处有,第一从动伞齿32与第二从动伞齿42不再是同轴设置在驱动轴2的下方,而是一者设置于驱动轴2上方,另一者设置于驱动轴2下方,需要注意,此时连接两者的轴应当偏离驱动轴2,避免两者接触导致机械故障。
在本实施中,驱动件1可以采用但不限于电机。
本实施例提供的搅拌机构,通过将驱动件的动力输送至驱动轴,并由驱动轴同步驱动第一传动组和第二传动组,第一传动组中的第一从动伞齿和第二传动组中的第二从动伞齿同心反向转动,进而带动中心搅拌刀组自转及侧刮刀组公转,动力传输简便高效,损耗小,能够输出大力矩,满足炒制大量食材的动力需求;将中心搅拌刀组的运动轨迹与侧刮刀组的运动轨迹相互关联,优化了总体搅拌动作组合,实现食材的均匀分布,避免部分食材未能加热熟透,而部分食材又烧焦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二
如图1-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搅拌机构,搅拌机构还包括:与第二传动组4连接的腔体7,侧刮刀组6与腔体7连接,腔体7上有定位孔8,中心搅拌刀组5穿过所述定位孔8。
更近一步地,腔体7与第二传动组4的第二从动伞齿42连接,并设置于第二从动伞齿42的下方,本实施例中,腔体7的主体可以设置为圆柱体,腔体7 与第二从动伞齿42可以是同心同轴设置,第二从动伞齿42转动带动腔体7同步转动;腔体具有中空结构,其内部可容纳中心搅拌刀组5的部分组件,并且余留有可供中心搅拌刀组5的部分组件做机械运动的空间,中心搅拌刀组5的部分组件做机械运动时,不会与腔体7内壁或腔体7的内部的其他部件接触或碰撞;本实施例中,侧刮刀组6可以与腔体7的外壁固定连接,腔体7转动带动侧刮刀组6绕腔体的轴线转动。
本实施例中,腔体7能够实现带动侧刮刀组6转动的功能,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的不同,调整腔体7的尺寸,就能改变侧刮刀组6转动的半径,进而调整其搅拌运动的轨迹和范围;此外,通过腔体7的中空结构容纳中心搅拌刀组5 的部分组件还能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中心搅拌刀组5受到外部影响导致故障。
定位孔8设置于腔体7的下部,中心搅拌刀组5的前端伸出定位孔8。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定位孔8可以与腔体7同轴设置,这种情况下,定位孔8 将中心搅拌刀组5的前端限制在竖直向下的方向;参见图1-3,定位孔8也可以偏移设置,这种情况下,定位孔8的轴线与腔体7的轴线成一定的角度。为了方便变更定位孔8的位置,可以将腔体7的下部设置为一个可拆卸连接的下盖,下盖上配置不同位置的定位孔8,这样仅需更换下盖就能实现定位孔8位置的变更。
这样,通过定位孔8调整中心搅拌刀组5的方向,即可变化其运动轨迹,适配不同的使用需求。
更近一步地,中心搅拌刀组5由第一传动组3带动绕其轴线自转;
腔体7由第二传动组4带动绕其轴线自转,侧刮刀组6由腔体7带动公转。
本实施例中,中心搅拌刀组5可以由单独一节构成,也可以由多节组成,由多节组成时,各节之间可以成一定角度设置。
具体地,腔体7与第二传动组4的第二从动伞齿42连接,并同心同轴转动,如前所述,侧刮刀组6可以与腔体7的外壁固定连接,侧刮刀组6本身并不转动,而是由腔体7转动带动侧刮刀组6绕腔体7的轴线公转。
第一传动组3的第一从动伞齿31与中心搅拌刀组5连接,具体地,第二从动伞齿42设置为中空结构,第一从动伞齿31下部固定设置一个连接件,该连接件与住搅拌刀组5连接,并同心同轴设置,这样,第一从动伞齿31转动带动中心搅拌刀组5绕其轴线自转。
可以理解,炒制过程中,受到重力作用,食材自然沿锅具内壁向锅底滑落,锅具的底部中心位置容易出现食材堆积的情况,本实施例中,一方面,中心搅拌刀组5在锅具中心自转,可以有效地使食材分散,避免堆积,同时,中心搅拌刀组5通过腔体7带动在小范围内公转,腔体7上的定位孔8可以将中心搅拌刀组5的调整到不同方向,适配不同种类、不同份量食材的炒制。
本实施例中,通过腔体7将中心搅拌刀组5与侧刮刀组6的运动关联起来,实现搅拌轨迹的优化;通过定位孔8即可控制或调整中心搅拌刀组5的方向,进而改变其运动轨迹,丰富了运动轨迹的种类,满足更多使用需求。
实施例三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搅拌机构,其中,中心搅拌刀组5包括:
搅拌轴51,搅拌轴51与第一从动伞齿32连接;
万向节52,万向节与搅拌轴51连接;
搅拌刀轴53,搅拌刀轴53与万向节52连接,所述搅拌刀轴53穿过定位孔8;
搅拌刀主体54,搅拌刀主体54与搅拌刀轴53连接;
轴承55,轴承55设置于定位孔8内;
轴承55的外端设置有密封圈56。
本实施例中,主搅拌轴51可以与第一从动伞齿32同轴套设,并从第一从动伞齿32的下方延伸出一部分,延伸的部分进入到腔体7的中空结构内,延伸的部分的末端可以设置一个万向节52,万向节52连接有搅拌刀轴53,万向节 52可以使主搅拌轴51和搅拌刀轴53的轴线平行或成一定角度,根据实际使用需要更换万向节52即可,搅拌刀轴53穿过定位孔8,进而伸出腔体7外部,搅拌刀轴53的末端连接有搅拌刀主体54,搅拌刀主体54可以根据需要变更不同的外观形状,例如铲片形等。
为了实现中心搅拌刀组5的自转,可以在定位孔8内设置轴承55,轴承55 的外端设置有密封圈56,避免炒制过程中油料或体积细小的食材飞溅进入到腔体7内,造成污染或故障。
可以理解,轴承55的“外端”所指涉的是朝向腔体7外部的一端。
本实施例提供的搅拌机构,通过搅拌轴动力传输,带动中心搅拌刀组自转,实现搅拌翻炒动作;通过在搅拌轴与搅拌刀轴之间设置万向节,能够调整搅拌刀主体的朝向,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轴承的外端设置有密封圈,避免污染或故障。
实施例四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搅拌机构,其中,侧刮刀组6包括:
固定部61,固定部61与腔体7的外壁连接;
侧刮刀轴62,侧刮刀轴62与固定部61连接;
侧刮刀主体63,侧刮刀主体63与侧刮刀轴62连接。
本实施例中,固定部61与腔体7同步转动,进而带动侧刮刀组6整体绕腔体7的轴线公转,固定部61一侧与腔体7连接,另一侧可设置一个接口,通过调整该接口的朝向,可以使得侧刮刀轴62与腔体7的外壁成一定角度,这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的不同调整侧刮刀组6公转的范围,例如,变更固定部 61的接口朝向,使其相较于原位置向上抬起,侧刮刀轴62的轴线与腔体7的外壁所成的角度相应变大,侧刮刀轴62在锅具内的投影相应地增加,使得侧刮刀组6公转的范围也相应变大。
类似地,侧刮刀主体63可以根据需要变更不同的外观形状,例如铲片形等。
本实施例提供的搅拌机构,具有与腔体连接的侧刮刀组,通过腔体转动带动侧刮刀组,实现对锅具侧壁食材的搅拌刮卷等动作;通过调整固定部的接口朝向,即可实现侧刮刀组6公转范围的增大或缩小,可适配不同尺寸的锅具,满足更多使用需求。
实施例五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搅拌机构,其中,第一从动伞齿32与所述第二从动伞齿42的传动比i满足:2≤i≤3。
如前所述,在本实施例中,中心搅拌刀组5与侧刮刀组5的运动轨迹是相互关联的,影响搅拌机构的搅拌轨迹的因素为中心搅拌刀组5的自转转速与侧刮刀组6的公转转速,更具体为中心搅拌刀组5的自转转速相对侧刮刀组6的公转转速的比值,中心搅拌刀组5和侧刮刀组6的外观形状是复杂、不规则的,可以理解,中心搅拌刀组5由第一从动伞齿32驱动自转,且两者转速一致;类似地,侧刮刀组6被由第二从动伞齿42驱动的腔体7带动公转,且腔体7与第二从动伞齿42转速一致,可以理解,第一从动伞齿32与所述第二从动伞齿42 的传动比i即为自转转速/公转转速,当传动比i改变时,搅拌轨迹的疏密程度也会随之改变。
因此,通过针对性地调整传动比i,即能够调整搅拌轨迹的疏密程度,但值得注意的是,传动比i不能等比地调整,若是等比调整则自转转速/公转转速所得到的的比值并不会改变,不能达到调整搅拌轨迹的目的。
若想要通过增大或减小电机的功率来改变中心搅拌刀组5的自转转速或侧刮刀组6的公转转速,虽然能够改变上述两者的实际数值,但由于中心搅拌刀组5与侧刮刀组6由同一电机驱动,从电机控制的角度来看,中心搅拌刀组5 的自转转速与侧刮刀组6的公转转速将会同步、同比增大或减小,此时传动比 i不会改变,则仅能够加快或减缓中心搅拌刀组5与侧刮刀组6的转动频率,并不会影响所形成的搅拌轨迹,即并不会改变搅拌轨迹的形状。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搅拌机构所输出的搅拌轨迹实际上是受中心搅拌刀组5 与侧刮刀组6各自对应的齿轮和/或传动机构的影响,因此,通过调整、更换中心搅拌刀组5和/或侧刮刀组6各自对应的齿轮和/或传动机构的参数,如改变齿轮/传动机构的大小、齿数等,能够使得中心搅拌刀组5的自转转速与侧刮刀组 6的公转转速得到调整、改变,以进一步地使得搅拌机构所输出的搅拌轨迹能够得到调整、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自转转速与公转转速实现对搅拌轨迹的调整、改变,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应理解为搅拌轨迹的疏密程度的调整、改变,而并非是搅拌轨迹的形状的调整、改变。而若是调整中心搅拌刀组5的结构参数,如搅拌刀主体54的角度与位置等参数,则可调整、改变搅拌轨迹的形状,即若是中心搅拌刀组5的结构是固定不变的,那搅拌轨迹的形状也是固定不变的。给予相同的原理,侧刮刀组6亦然,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定固定的第一从动伞齿32与所述第二从动伞齿42的传动比i,即可得到固定的搅拌轨迹,同样的,通过调整传动比i即可得到变化的搅拌轨迹。
进一步地,还可以通过控制第一从动伞齿32与所述第二从动伞齿42的传动比i以控制中心搅拌刀组5和侧刮刀组6的搅拌轨迹,即传动比i满足:2≤i ≤3。如此,能够达到较佳的搅拌轨迹,从而达到较佳的烹饪效果。
进一步地,传动比i可以为2.75。如此,形成的搅拌轨迹,能够同时适应更多的食材烹任。
本实施例提供的搅拌机构,能够适应大范围的第一从动伞齿与所述第二从动伞齿的传动比i的调节,从而能够调节中心搅拌刀组合侧刮刀组的运动轨迹在疏松到密集之间变化,能够适应不同食材的烹饪,烹饪效果更加理想,更能适应市场需求;此外,能够输出大力矩,用力更小、功耗小,对驱动件要求低,从而能够动力降低成本。
实施例六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
机体(图中未示出);
锅具(图中未示出),设于所述机体上;以及如实施例一至五任一项的搅拌机构,搅拌机构位于所述锅具的上方,中心搅拌刀组和侧刮刀组延伸至所述锅具内以对食材进行加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设备,通过搅拌机构将驱动件的动力输送至驱动轴,并由驱动轴同步驱动第一传动组和第二传动组,第一传动组中的第一从动伞齿和第二传动组中的第二从动伞齿同心反向转动,进而带动中心搅拌刀组自转及侧刮刀组公转,动力传输简便高效,损耗小,能够输出大力矩,满足炒制大量食材的动力需求;通过与第二传动组连接的腔体带动与其连接的侧刮刀组做公转,通过腔体上设有的定位孔调整中心搅拌刀组的摆放方向,同时使得腔体也能带动中心搅拌刀组做公转,优化了中心搅拌刀组及侧刮刀组的运动轨迹,炒制过程中,中心搅拌刀组自转及侧刮刀组公转配合,实现食材的均匀分布,避免部分食材未能加热熟透,而部分食材又烧焦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包括:
驱动件;
由所述驱动件同步驱动的第一传动组和第二传动组;
与所述第一传动组连接的中心搅拌刀组,与所述第二传动组连接的侧刮刀组;
其中,所述中心搅拌刀组与所述侧刮刀组反向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
与所述驱动件连接的驱动轴;
所述第一传动组包括第一主动伞齿和第一从动伞齿,所述第二传动组包括第二主动伞齿和第二从动伞齿;
第一主动伞齿和第二主动伞齿设置于所述驱动轴;
所述第一主动伞齿与所述第一从动伞齿啮合,所述第二主动伞齿与所述第二从动伞齿啮合;
其中,当所述第一主动伞齿与所述第二主动伞齿的齿面朝向相反时,所述第一从动伞齿与所述第二从动伞齿的齿面朝向相同;
当所述第一主动伞齿与所述第二主动伞齿的齿面朝向相同时,所述第一从动伞齿与所述第二从动伞齿的齿面朝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传动组连接的腔体,所述侧刮刀组与所述腔体连接,所述腔体上有定位孔,所述中心搅拌刀组穿过所述定位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搅拌刀组由所述第一传动组带动绕其轴线自转;
所述腔体由所述第二传动组带动绕其轴线自转,所述侧刮刀组由所述腔体带动公转。
5.如权利要求3或4任一所述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搅拌刀组包括:
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与所述第一从动伞齿连接;
万向节,所述万向节与所述搅拌轴连接;
搅拌刀轴,所述搅拌刀轴与所述万向节连接,所述搅拌刀轴穿过所述定位孔;
搅拌刀主体,所述搅拌刀主体与所述搅拌刀轴连接;
轴承,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定位孔内;
所述轴承的外端设置有密封圈。
6.如权利要求3或4任一所述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刮刀组包括:
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腔体的外壁连接;
侧刮刀轴,所述侧刮刀轴与所述固定部连接;
侧刮刀主体,所述侧刮刀主体与所述侧刮刀轴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伞齿与所述第二从动伞齿的传动比i满足:2≤i≤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搅拌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从动伞齿与所述第二从动伞齿的传动比i满足:i=2.75。
9.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
锅具,设于所述机体上;以及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位于所述锅具的上方,所述中心搅拌刀组和所述侧刮刀组延伸至所述锅具内以对食材进行加工。
CN202221837625.XU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搅拌机构及烹饪设备 Active CN2178524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7625.XU CN217852495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搅拌机构及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837625.XU CN217852495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搅拌机构及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52495U true CN217852495U (zh) 2022-11-22

Family

ID=840529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837625.XU Active CN217852495U (zh) 2022-07-15 2022-07-15 一种搅拌机构及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524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8095247A1 (zh) 一种具有烤箱及炒锅功能的多功能空气炸锅
JPH0530456B2 (zh)
CN105559518A (zh) 一种烹饪锅
CN104783647B (zh) 一种搅拌烹饪锅
CN207940614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103006086A (zh) 自动涂覆油脂的旋转多功能烤炉及其方法
CN217852495U (zh) 一种搅拌机构及烹饪设备
CN203088802U (zh) 自动涂覆油脂的旋转多功能烤炉
CN113662424A (zh) 一种自动炒菜机
CN210008869U (zh) 自动炒菜机
CN105854666A (zh) 一种应用在球形锅体的新型刮底刮边的搅拌装置
CN215383112U (zh) 可使炒锅内食材受热均匀的搅拌装置
CN203088800U (zh) 同向搅拌烤炉
CN212996007U (zh) 一种炒饭用锅铲及其驱动机构以及使用该锅铲的炒饭设备
CN216675435U (zh) 一种盖体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01005565Y (zh) 带泡咖啡功能的食物搅拌机
CN208030930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20695046U (zh) 烹饪设备、搅拌配件及带有搅拌配件的设备
CN217772077U (zh) 一种智能炒菜机搅拌机构及智能炒菜机
CN215016245U (zh) 一种炒拌装置
CN215304913U (zh) 自动炒饭机
CN217510309U (zh) 一种炒菜机搅拌装置及炒菜机
CN217137475U (zh) 一种智能烹饪机锅勺装置
CN218499952U (zh) 一种火锅底料加工用多维度翻炒装置
CN220309023U (zh) 一种双变速系统的智能厨房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