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48417U - 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48417U
CN217848417U CN202221126583.9U CN202221126583U CN217848417U CN 217848417 U CN217848417 U CN 217848417U CN 202221126583 U CN202221126583 U CN 202221126583U CN 217848417 U CN217848417 U CN 2178484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cover
connector body
connector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12658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畅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an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an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an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ana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12658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484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484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484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包括连接器本体、电路板、金属外壳及绝缘外套,连接器本体一端与电路板连接,金属外壳罩设于连接器本体和电路板表面,金属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设置,且第二壳体两侧均设有第一弹片,第一壳体两侧开设有第一卡孔,第一弹片卡入第一卡孔中,连接器本体靠近第二壳体一面设有卡钩,第二壳体开设有第二卡孔,卡钩卡入第二卡孔内部,绝缘外套包括第一半套和第二半套,第一半套和第二半套相对设置,第一壳体两侧设有第二弹片,第一半套对应第二弹片开设有卡槽。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用于提高连接器与线缆之间的抗断裂强度。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有智能设备和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在进行数据传输以及设备充电时,都会采用数据线和充电线进行连接,其中现有的数据线和充电线主要结构包括线缆和连接器,连接器通过电路板与线缆的一端进行焊接,起到连通的目的,通过连接器与设备上的插口进行连接,再通过线缆进行数据或电力的传输。
但是现有的连接器通过电路板与线缆进行焊接的部位,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因为弯折或者是插拔等原因,导致连接器与线缆之间出现折断或者断裂的情况出现,影响连接器与线缆之间的正常连通,导致数据线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用于提高连接器与线缆之间的抗断裂强度,避免连接器与线缆之间接触不良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包括连接器本体、电路板、金属外壳及绝缘外套,所述连接器本体一端与电路板连接,所述金属外壳罩设于连接器本体和电路板表面,所述金属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均成 U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壳体两侧均位于第一壳体两侧的内壁接触,且所述第二壳体两侧均设有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壳体两侧对应第一弹片开设有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弹片卡入第一卡孔中,所述连接器本体靠近第二壳体一面设有卡钩,所述第二壳体对应卡钩开设有第二卡孔,所述卡钩卡入第二卡孔内部,所述绝缘外套包括第一半套和第二半套,所述第一半套和第二半套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半套与第二半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套和第二半套覆盖于金属外壳表面,所述第一壳体两侧设有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半套对应第二弹片开设有卡槽。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靠近连接器本体一面均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连接器本体表面接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壳体一端设有束线夹,所述第一壳体对应束线夹设有弧形结构的托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表面开设有避位口,所述避位口对应电路板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半套和第二半套内均设有定位柱,且所述第一半套和第二半套均对应定位柱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过盈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半套与第二半套之间采用超声波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的有益效果是:连接器本体一端电路板连接,而线缆通过焊接固定于电路板表面,通过在电路板和连接器本体表面罩设有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第一弹片和第一卡孔进行固定连接,并且在连接器本体靠近第二壳体一面设有卡钩,第二壳体对应卡孔开设有第二卡孔,通过卡钩和第二卡孔将连接器本体与第二壳体进行固定连接,从而提高金属外壳加强连接器本体与电路板外围的抗弯折强度,并且金属外壳还可起到抗辐射干扰的作用,在金属外壳表面还包裹有绝缘外套,而绝缘外套包括第一半套和第二半套,在第一壳体两侧设有第二弹片,而第一半套对应第二弹片设有卡槽,通过第二弹片卡入卡槽内,使第一半套固定于第一壳体表面,再将第二半套与第一半套固定连接,更加方便人们进行组装,并且利用绝缘外套可对金属外壳、电路板及连接器本体一端起到防水防尘的目的,进一步提高连接器本体与电路板连接处的抗弯折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和说明:
请参考图1、图2及图3,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包括连接器本体10、电路板20、金属外壳30及绝缘外套40,连接器本体10一端与电路板20连接,金属外壳30罩设于连接器本体10和电路板20表面。
金属外壳30包括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 均成U字型结构,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相对设置,第二壳体32两侧均位于第一壳体31两侧的内壁接触,且第二壳体32两侧均设有第一弹片321,第一壳体31两侧对应第一弹片321开设有第一卡孔311,第一弹片321卡入第一卡孔311中,连接器本体10靠近第二壳体32一面设有卡钩11,第二壳体 32对应卡钩11开设有第二卡孔322,卡钩11卡入第二卡孔322内部。
绝缘外套40包括第一半套41和第二半套42,第一半套41和第二半套42 相对设置,第一半套41与第二半套42固定连接,第一半套41和第二半套42 覆盖于金属外壳30表面,第一壳体31两侧设有第二弹片312,第一半套41 对应第二弹片312开设有卡槽411。
连接器本体10一端电路板20连接,而线缆通过焊接固定于电路板20表面,通过在电路板20和连接器本体10表面罩设有金属外壳30,金属外壳30 包括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通过第一弹片321 和第一卡孔311进行固定连接,并且在连接器本体10靠近第二壳体32一面设有卡钩11,第二壳体32对应卡孔开设有第二卡孔322,通过卡钩11和第二卡孔322将连接器本体10与第二壳体32进行固定连接,从而提高金属外壳30 加强连接器本体10与电路板20外围的抗弯折强度,并且金属外壳30还可起到抗辐射干扰的作用。
在金属外壳30表面还包裹有绝缘外套40,而绝缘外套40包括第一半套 41和第二半套42,在第一壳体31两侧设有第二弹片312,而第一半套41对应第二弹片312设有卡槽411,通过第二弹片312卡入卡槽411内,使第一半套 41固定于第一壳体31表面,再将第二半套42与第一半套41固定连接,更加方便人们进行组装,并且利用绝缘外套40可对金属外壳30、电路板20及连接器本体10一端起到防水防尘的目的,进一步提高连接器本体10与电路板20 连接处的抗弯折强度。
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靠近连接器本体10一面均设有凸起313,凸起 313与连接器本体10表面接触,当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罩设于连接器本体10和电路板20表面时,由于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之间固定连接,从而可通过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表面的凸起313与连接器本体10起到过盈配合的目的,确保连接器本体10与金属外壳30之间不会发生晃动的情况,避免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况出现。
上述方案中,第二壳体32一端设有束线夹323,第一壳体31对应束线夹 323设有弧形结构的托片314。当线缆一端与电路板20焊接固定之后,线缆另一端可穿过束线夹323,通过第一壳体31和第二壳体32的托片314和束线夹 323的配合将线缆进行夹持固定,避免线缆在进行弯折时,线缆与电路板20 的焊接处也一同进行弯折,导致线缆与电路板20之间的连接出现松动的情况。
第一壳体31表面开设有避位口315,避位口315对应电路板20设置,可通过避位口315将线缆与电路板20进行焊接,更加方便人们进行组装。
第一半套41和第二半套42内均设有定位柱412,且第一半套41和第二半套42均对应定位柱412设有定位孔413,定位柱412与定位孔413过盈配合,当绝缘外套40的第一半套41和第二半套42在进行组装时,可通过第一半套 41和第二半套42内的定位柱412和定位孔413均对位,从而确保第一半套41 和第二半套42内部准确贴合,并且通过定位柱412和定位孔413的过盈配合起到初步固定的目的,再将第一半套41与第二半套42之间采用超声波焊接固定,从而使第一半套41和第二半套42能够完全贴合固定一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连接器本体一端电路板连接,而线缆通过焊接固定于电路板表面,通过在电路板和连接器本体表面罩设有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通过第一弹片和第一卡孔进行固定连接,并且在连接器本体靠近第二壳体一面设有卡钩,第二壳体对应卡孔开设有第二卡孔,通过卡钩和第二卡孔将连接器本体与第二壳体进行固定连接,从而提高金属外壳加强连接器本体与电路板外围的抗弯折强度,并且金属外壳还可起到抗辐射干扰的作用,在金属外壳表面还包裹有绝缘外套,而绝缘外套包括第一半套和第二半套,在第一壳体两侧设有第二弹片,而第一半套对应第二弹片设有卡槽,通过第二弹片卡入卡槽内,使第一半套固定于第一壳体表面,再将第二半套与第一半套固定连接,更加方便人们进行组装,并且利用绝缘外套可对金属外壳、电路板及连接器本体一端起到防水防尘的目的,进一步提高连接器本体与电路板连接处的抗弯折强度。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器本体、电路板、金属外壳及绝缘外套,所述连接器本体一端与电路板连接,所述金属外壳罩设于连接器本体和电路板表面,所述金属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均成U字型结构,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壳体两侧均位于第一壳体两侧的内壁接触,且所述第二壳体两侧均设有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壳体两侧对应第一弹片开设有第一卡孔,所述第一弹片卡入第一卡孔中,所述连接器本体靠近第二壳体一面设有卡钩,所述第二壳体对应卡钩开设有第二卡孔,所述卡钩卡入第二卡孔内部,所述绝缘外套包括第一半套和第二半套,所述第一半套和第二半套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半套与第二半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套和第二半套覆盖于金属外壳表面,所述第一壳体两侧设有第二弹片,所述第一半套对应第二弹片开设有卡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靠近连接器本体一面均设有凸起,所述凸起与连接器本体表面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一端设有束线夹,所述第一壳体对应束线夹设有弧形结构的托片。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表面开设有避位口,所述避位口对应电路板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套和第二半套内均设有定位柱,且所述第一半套和第二半套均对应定位柱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定位孔过盈配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套与第二半套之间采用超声波焊接固定。
CN202221126583.9U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 Active CN2178484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26583.9U CN217848417U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126583.9U CN217848417U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48417U true CN217848417U (zh) 2022-11-18

Family

ID=84020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126583.9U Active CN217848417U (zh) 2022-05-12 2022-05-12 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484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7848417U (zh) 一种连接器接线结构
CN217089624U (zh) 一种电子雾化器
CN216213749U (zh) 一种扣式电池
CN216162054U (zh) 一种抗干扰性能好的线束连接器
CN206076597U (zh) 一种USB type c插接头
CN210111134U (zh) 一种插头及具有该插头的数据线
CN208045835U (zh) 连接器及柔性led显示屏
CN216794066U (zh) 一种多接头电子连接线束
CN208904260U (zh) 端子公头及usbtype-c连接器
CN211238510U (zh) 一种天线端子
CN215300080U (zh) 一种汽车线束全包式尾盖
CN216354923U (zh) 一种高强度Type-C铁壳
CN216055311U (zh) 一种左右壳体拼接式type-c连接器
CN214378992U (zh) 一种具备一体式线夹的充电线
CN221041547U (zh) 一种分线连接器
CN218101973U (zh) 一种带数显的转接连接器
CN218334388U (zh) 一种连接器
CN217281966U (zh) 一种发动机线束总成
CN216818707U (zh) 直焊式Type-C连接器及数据线
CN215579195U (zh) 一种一体式马口铁连接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连接器
CN213501868U (zh) 一种充电座信号线连接装置及电动车辆用充电座
CN212725842U (zh) 一种易于安装的屏蔽连接器
CN211629482U (zh) 一种新型充电线
CN215732519U (zh) 一种插头连接器
CN213124783U (zh) 一种正反充电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