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24449U - 定子单元和电动阀 - Google Patents

定子单元和电动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24449U
CN217824449U CN202221372012.3U CN202221372012U CN217824449U CN 217824449 U CN217824449 U CN 217824449U CN 202221372012 U CN202221372012 U CN 202221372012U CN 217824449 U CN217824449 U CN 2178244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oke
phase
resin
plate portion
stator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37201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细谷岳史
荒井裕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o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ko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oki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koki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24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244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ally Driven Valve-Operating Means (AREA)
  • Manufacture Of Motors,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配置于磁轭所具有的多个极齿之间的空间的树脂的量的偏差的定子单元和电动阀。定子单元(80)具有:中空环状体形状的A相磁轭(81A)和B相磁轭(81B);和与A相磁轭及B相磁轭一体成形的树脂部件(85)。A相磁轭和B相磁轭在内周侧具有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第一极齿(81d)和第二极齿(81e)。树脂部件(85)具有:配置于A相磁轭的上端面的内周缘的圆环形状的环状部分(88);及配置于多个第一极齿(81d)与多个第二极齿(81e)之间的空间的密封部分(89)。环状部分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树脂部分连接部位(88a)与密封部分连接。

Description

定子单元和电动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定子单元、具有定子单元的电动阀以及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电动阀用的以往的定子单元。专利文献1的定子单元具有:具有中空环状体形状的两个磁轭以及与两个磁轭一体化的树脂制的罩。两个磁轭配置为同轴,并相互接触。两个磁轭是爪极型,在内周侧具有多个极齿。两个磁轭在各自的内侧空间配置有线圈。罩收容两个磁轭。罩将两个磁轭设置于模具的腔室,并向腔室填充树脂而成形。两个磁轭所具有的多个极齿之间的空间的形状复杂,流入该空间的树脂的量容易产生偏差。因此,在罩成形时,将圆环形状的板设置于一方的磁轭的一端面。该板限制树脂流入多个极齿之间的空间。由此,防止了在罩产生毛刺、填充不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229994号公报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的定子单元由于具有板,因此制造成本较高。另外,定子单元存在水分从多个极齿之间的空间浸入磁轭的内部空间的担忧。因此,在定子单元中,通过在将罩成形之前将树脂配置于所述空间,从而不需要板,能够抑制水分向两个磁轭的内部空间浸入。但是,难以抑制流入所述空间的树脂的量偏差。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配置于磁轭所具有的多个极齿之间的空间的树脂的量的偏差的定子单元、具有该定子单元的电动阀以及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的定子单元,具有:中空环状体形状的磁轭和与所述磁轭一体成形的树脂部件,其中,所述磁轭在内周侧具有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极齿,所述树脂部件具有密封部分和圆环形状的环状部分,该环状部分配置于所述磁轭的一端面的内周缘,该密封部分配置于所述多个极齿之间的空间,所述环状部分在多个树脂部分连接部位与所述密封部分连接,该多个树脂部分连接部位在周向上排列。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所述磁轭具有:圆环形状的第一板部;圆环形状的第二板部,该第二板部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板部隔开间隔而平行地配置;多个第一极齿,该多个第一极齿在所述第一板部的内周缘呈直角地与该第一板部连接且顶端朝向所述第二板部侧;以及多个第二极齿,该多个第二极齿在所述第二板部的内周缘呈直角地与该第二板部连接且顶端朝向所述第一板部侧,所述第一极齿与所述第二极齿在所述磁轭的周向上交替地配置,所述环状部分配置于所述第一板部的内周缘。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是,所述定子单元还具有树脂制的罩,该罩与具有所述磁轭和所述树脂部件的组装体一体成形,并收容所述组装体。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个方式的电动阀具有:所述定子单元;圆筒形状的壳体,该壳体配置于所述定子单元的内侧;磁铁转子,该磁铁转子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以及阀芯,该阀芯由所述磁铁转子驱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一个方式的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是具有:中空环状体形状的磁轭和与所述磁轭一体成形的树脂部件的定子单元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磁轭在内周侧具有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极齿,所述树脂部件具有密封部分和圆环形状的环状部分,该环状部分配置于所述磁轭的一端面的内周缘,该密封部分配置于所述多个极齿之间的空间,所述环状部分在多个树脂部分连接部位与所述密封部分连接,该多个树脂部分连接部位周向上排列,设置有所述磁轭的模具的腔室具有第一腔室部分和第二腔室部分,该第一腔室部分对应于所述环状部分,该第二腔室部分对应于所述密封部分,所述第一腔室部分在多个腔室部分连接部位与所述第二腔室部分连接,该多个腔室部分连接部位在周向上排列,向所述第一腔室部分注入树脂,使树脂从所述第一腔室部分经由所述多个腔室部分连接部位而流入所述第二腔室部分。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定子单元具有中空环状体形状的磁轭和与磁轭一体成形的树脂部件。磁轭在内周侧具有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极齿。树脂部件具有配置于磁轭的一端面的内周缘的圆环形状的环状部分和配置于多个极齿之间的空间的密封部分。并且,环状部分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树脂部分连接部位与密封部分连接。
用于树脂部件的成形的模具的腔室具有对应于环状部分的第一腔室部分和对应于密封部分的第二腔室部分。第一腔室部分与多个树脂部分连接部位对应地,在多个腔室部分连接部位与第二腔室部分连接。该多个腔室部分连接部位在周向上排列。因此,注入到第一腔室部分的树脂在第一腔室部分中在周向上流动。然后,树脂从第一腔室部分经由多个腔室部分连接部位而流入第二腔室部分。因此,树脂在周向上均匀地流入第二腔室部分(即,多个极齿之间的空间),并在第二腔室部分中在轴向上流动。由此,树脂在第二腔室部分迅速地扩散,与树脂在第二腔室部分中在轴向和周向上流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流入第二腔室部分的树脂的量的偏差。因此,不需要在以往的定子单元中使用的板,能够减少制造成本。另外,能够将树脂适当地配置于多个极齿之间的空间,能够有效地抑制水分向磁轭的内部空间浸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
图2是具有图1的电动阀的定子单元的磁轭和树脂部件的组装体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组装体的纵剖视图。
图4是磁轭、线圈架及线圈的纵剖视图。
图5是说明将图4的磁轭、线圈架及线圈和树脂部件一体成形的方法的剖视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树脂从多个部位流入磁轭所具有的多个极齿之间的空间的情况下的该空间中的树脂的流动的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树脂从一个部位流入磁轭所具有的多个极齿之间的空间的情况下的该空间中的树脂的流动的图。
符号说明
1…电动阀、10…阀主体、10a…左侧面、10b…右侧面、10c…上面、13…阀室、14…阀口、17…第一通路、18…第二通路、19…安装孔、19a…底面、20…保持件、25…阀芯支承部件、25a…环状平面、30…壳体、35…接合部件、40…驱动机构、41…磁铁转子、42…连结部件、43…转子轴、50…行星齿轮机构、51…齿轮壳体、52…固定齿圈、53…太阳齿轮、54…行星齿轮、55…齿轮架、55a…支承轴、56…输出齿轮、57…输出轴、57a…狭缝、60…引导部件、65…驱动轴、66…圆柱部、67…平板部、70…阀芯、71…杆、72…阀部、73…弹簧支架部、73a…凸缘、74…球承接部、75…开阀弹簧、80…定子单元、80a…内周面、80b…嵌合孔、81A…A相磁轭、82A…A相线圈架、83A…A相线圈、81B…B相磁轭、82B…B相线圈架、83B…B相线圈、81a…第一板部、81b…第二板部、81c…外侧板部、81d…第一极齿、81e…第二极齿、81f…第一开口、81g…第二开口、84…端子、85…树脂部件、86A…A相磁轭填充部分、86B…B相磁轭填充部分、87…端子支承部分、88…环状部分、88a…树脂部分连接部位、89…密封部分、90…组装体、95…罩、96…周壁部、97…上壁部、98…连接器部、99…圆筒部、200…模具、210…树脂通路、285…腔室、287…第三腔室部分、288…第一腔室部分、288a…腔室部分连接部位、289…第二腔室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7,对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动阀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电动阀1例如在制冷循环等中为了对制冷剂流量进行调整而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电动阀的纵剖视图。图2是具有图1的电动阀的定子单元的磁轭和树脂部件的组装体的立体图。在图2中,用箭头表示用于树脂部件的成形的模具所具有的浇口的位置。图3是图2的组装体的纵剖视图。图4是磁轭、线圈架及线圈的纵剖视图。图4表示在图2的组装体中将树脂部件成形之前的状态。图5是说明将图4的磁轭、线圈架及线圈和树脂部件一体成形的方法的剖视图。在图5中,省略了模具中的配置于磁轭的内周缘的内侧的圆柱部分的记载,并用虚线表示磁轭中的与该圆柱部分相对的多个极齿。图6、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树脂流入磁轭所具有的多个极齿之间的空间时的该空间中的树脂的流动的图。图6表示树脂从多个部位流入该空间的情况。图7表示树脂从一个部位流入该空间的情况。在图5~图7中,用箭头示意性地表示树脂的流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阀1具有:阀主体10、保持件20、阀芯支承部件25、壳体30、驱动机构40、阀芯70以及定子单元80。
阀主体10具有长方体形状。阀主体10具有阀室13和与阀室13连接的阀口14。阀主体10具有第一通路17和第二通路18。第一通路17的一端部与阀室13连接,第一通路17的另一端部在阀主体10的左侧面10a开口。第二通路18的一端部经由阀口14与阀室13连接,第二通路18的另一端部在阀主体10的右侧面10b开口。阀主体10具有安装孔19。安装孔19在阀主体10的上表面10c开口。在安装孔19的内周面形成有内螺纹。阀室13在安装孔19的底面19a开口。
保持件20具有圆筒形状。在保持件20的外周面的下部形成有外螺纹。保持件20的外螺纹与阀主体10的安装孔19的内螺纹螺合。保持件20通过螺纹结构安装于阀主体10。
阀芯支承部件25具有圆筒形状。阀芯支承部件25在安装孔19的内侧配置于阀主体10与保持件20之间。阀芯支承部件25的下部从安装孔19侧被压入阀室13。在阀芯支承部件25的外周面形成有朝向下方的环状平面25a。环状平面25a与安装孔19的底面19a抵接。阀芯支承部件25将阀芯70支承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壳体30具有上端部被封闭且下端部开口的圆筒形状。壳体30的下端部与圆环板形状的接合部件35的外周缘接合。在接合部件35的内侧配置有保持件20的上部。接合部件35的内周缘与保持件20接合。
驱动机构40使阀芯7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驱动机构40具有:磁铁转子41、行星齿轮机构50、引导部件60、驱动轴65以及球68。
磁铁转子41具有圆筒形状。在磁铁转子41的外周面,N极和S极在周向上交替配置。磁铁转子41的外径小于壳体30的内径。磁铁转子41在壳体30的内侧配置为能够旋转。圆板形状的连结部件42与磁铁转子41的上端部接合。连结部件42封闭磁铁转子41的上端部。转子轴43贯通连结部件42的中央。磁铁转子41经由连结部件42而与转子轴43连结。
行星齿轮机构50配置于磁铁转子41的内侧。行星齿轮机构50具有:齿轮壳体51、固定齿圈52、太阳齿轮53、多个行星齿轮54、齿轮架55、输出齿轮56以及输出轴57。齿轮壳体51具有圆筒形状。齿轮壳体51与保持件20的上端部同轴地接合。固定齿圈52是内齿轮。固定齿圈52固定于齿轮壳体51的上端部。太阳齿轮53配置为与连结部件42同轴。太阳齿轮53和连结部件42一体化。转子轴43贯通太阳齿轮53。太阳齿轮53和磁铁转子41及连结部件42一起旋转。多个行星齿轮54配置于固定齿圈52与太阳齿轮53之间。齿轮架55具有圆板形状。转子轴43贯通齿轮架55的中央。齿轮架55能够以转子轴43为中心旋转。齿轮架55具有多个支承轴55a。多个支承轴55a将多个行星齿轮54支承为旋转自如。输出齿轮56具有有底圆筒形状。输出齿轮56是内齿轮。在输出齿轮56与太阳齿轮53之间配置有多个行星齿轮54。输出轴57具有圆柱形状。输出轴57的上部固定在形成于输出齿轮56的底部的孔。在输出轴57的下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狭缝57a。太阳齿轮53的旋转由固定齿圈52、多个行星齿轮54、齿轮架55以及输出齿轮56减速而向输出轴57传递。
引导部件60具有圆筒形状。引导部件60配置于保持件20的上部的内侧。在引导部件60的内周面的下部形成有内螺纹。在引导部件60的内侧配置有输出轴57。引导部件60将输出轴57支承为能够旋转。
驱动轴65具有圆柱部66和平板部67。平板部67与圆柱部66的上端部连接。圆柱部66和平板部67形成为一体。在圆柱部66的外周面形成有外螺纹。圆柱部66的外螺纹与引导部件60的内螺纹螺合。平板部67在输出轴57的狭缝57a配置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驱动轴65通过输出轴57而旋转,通过螺纹进给作用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球68配置于驱动轴65与阀芯70的球承接部74之间。
阀芯70具有:杆71、阀部72、弹簧支架部73以及球承接部74。杆71具有圆柱形状。杆71配置于阀芯支承部件25的内侧。杆71被阀芯支承部件25支承为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阀部72配置于杆71的下端部。阀部72具有圆环形状。阀部72从杆71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突出。阀部72配置为在上下方向上与阀口14相对。弹簧支架部73具有圆柱形状。弹簧支架部73与杆71的上端部接合。弹簧支架部73具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73a。球承接部74具有圆形的平板部和与平板部的下表面连接的凸部。球承接部74的平板部与球68接触,且凸部嵌合于形成于弹簧支架部73的孔。在弹簧支架部73的凸缘部73a与阀芯支承部件25之间配置有开阀弹簧75。开阀弹簧75是压缩螺旋弹簧。开阀弹簧75向上方推动阀芯70(凸缘部73a)。阀芯70通过阀部72相对于阀口14进退而无级地变更阀口14的开口面积。阀芯70可以关闭阀口14(即,也可以使开口面积为0)。
定子单元80具有通过其内周面80a划定的嵌合孔80b。壳体30嵌合于嵌合孔80b。在定子单元80的内周面80a的内侧配置有壳体30。定子单元80和磁铁转子41一起构成步进电机。定子单元80具有:A相磁轭81A、A相线圈架82A、A相线圈83A、B相磁轭81B、B相线圈架82B、B相线圈83B、树脂部件85以及罩95。
A相磁轭81A、A相线圈架82A、A相线圈83A、B相磁轭81B、B相线圈架82B、B相线圈83B以及树脂部件85相互组合而成为图2所示的组装体90。
A相磁轭81A具有径向截面为矩形状的中空环状体形状。A相磁轭81A是金属制。A相磁轭81A具有:第一板部81a、第二板部81b、外侧板部81c、多个第一极齿81d以及多个第二极齿81e。第一板部81a具有圆环形状。第二板部81b具有圆环形状,并与第一板部81a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而平行地配置。第一板部81a的内径和外径与第二板部81b的内径和外径相同。外侧板部81c具有圆筒形状。外侧板部81c的一端部与第一板部81a的外周缘连接。外侧板部81c相对于第一板部81a配置为直角。外侧板部81c的另一端部与第二板部81b的外周缘接触。外侧板部81c将第一板部81a的外周缘与第二板部81b的外周缘连接。多个第一极齿81d与第一板部81a的内周缘连接。多个第一极齿81d相对于第一板部81a配置为直角。多个第一极齿81d具有顶端较细的形状,并且顶端朝向第二板部81b侧。多个第一极齿81d在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多个第二极齿81e与第二板部81b的内周缘连接。多个第二极齿81e相对于第二板部81b配置为直角。多个第二极齿81e具有顶端较细的形状,并且顶端朝向第一板部81a侧。多个第二极齿81e在周向上等间隔地排列。多个第一极齿81d与多个第二极齿81e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交替排列。多个第一极齿81d与多个第二极齿81e成为定子单元80的内周面80a。
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具有第一板部81a、外侧板部81c及第一极齿81d的部件和具有第二板部81b及第二极齿81e的部件,通过将这些部件组合而得到A相磁轭81A。
A相线圈架82A具有圆筒形状。A相线圈架82A是树脂制。A相线圈83A绕设于A相线圈架82A。A相线圈架82A和A相线圈83A配置于A相磁轭81A的内部空间(由第一板部81a、第二板部81b、外侧板部81c、第一极齿81d及第二极齿81e包围的空间)。
B相磁轭81B、B相线圈架82B及B相线圈83B除了上下反转地配置之外,与A相磁轭81A、A相线圈架82A及A相线圈83A相同。A相磁轭81A与B相磁轭81B配置为相互同轴。A相磁轭81A的第二板部81b与B相磁轭81B的第二板部81b接触。A相磁轭81A的外侧板部81c的另一端部与B相磁轭81B的外侧板部81c的另一端部接触。在A相线圈83A和B相线圈83B连接有多个端子84。
A相磁轭81A和B相磁轭81B具有第一开口81f和第二开口81g。第一开口81f配置为跨过A相磁轭81A的外侧板部81c和B相磁轭81B的外侧板部81c。第二开口81g也配置为跨过A相磁轭81A的外侧板部81c和B相磁轭81B的外侧板部81c。第二开口81g的中心位置配置为与第一开口81f的中心位置在A相磁轭81A的周向上分离180度。第二开口81g的中心位置优选配置为与第一开口81f的中心位置在A相磁轭81A的周向上分离90度以上。
树脂部件85具有:A相磁轭填充部分86A、B相磁轭填充部分86B、端子支承部分87、环状部分88以及密封部分89。
A相磁轭填充部分86A配置于A相磁轭81A的内部空间。A相磁轭填充部分86A填充A相磁轭81A的内部空间,并覆盖A相线圈架82A和A相线圈83A。B相磁轭填充部分86B配置于B相磁轭81B的内部空间。B相磁轭填充部分86B填充B相磁轭81B的内部空间,并覆盖B相线圈架82B和B相线圈83B。
端子支承部分87从第一开口81f向径向外侧(图1的右方向)延伸。端子支承部分87将A相磁轭填充部分86A与B相磁轭填充部分86B连接。多个端子84在端子支承部分87的顶端突出。
环状部分88具有圆环形状。环状部分88配置于A相磁轭81A的第一板部81a的上表面(A相磁轭81A的一端面)的内周缘。
密封部分89具有大致圆筒形状。密封部分89配置于A相磁轭81A和B相磁轭81B所具有的多个极齿(多个第一极齿81d、多个第二极齿81e)之间的空间。该空间具有分支为多个的部分,这些部分相互连接而形成一个空间。密封部分89填充该空间。密封部分89与多个第一极齿81d和多个第二极齿81e无台阶地相连。密封部分89和多个第一极齿81d及多个第二极齿81e一起形成了定子单元80的内周面80a。环状部分88中的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树脂部分连接部位88a与密封部分89连接。密封部分89的内径与环状部分88的内径相同。多个树脂部分连接部位88a的数量是将A相磁轭81A的多个第一极齿81d的数量与多个第二极齿81e的数量相加的数量。
罩95是树脂制。罩95具有上端部被封闭且下端部开口的圆筒形状。罩95收容组装体90。罩95与组装体90一体成形。罩95具有:周壁部96、上壁部97、连接器部98以及圆筒部99。在周壁部96的内周面填入有A相磁轭81A、B相磁轭81B及树脂部件85的环状部分88。上壁部97与周壁部96的上端连接。上壁部97具有圆顶形状。在上壁部97的内侧配置有壳体30的上端部。连接器部98具有向径向外侧(图1的右方向)延伸的筒形状。在连接器部98的内侧配置有多个端子84。圆筒部99从周壁部96的下端部向下方延伸。圆筒部99的下端部与阀主体10的上表面10c接触。此外,也可以省略罩95,而仅将组装体90作为定子单元。
在电动阀1中,阀口14、保持件20、阀芯支承部件25、壳体30、磁铁转子41、连结部件42、转子轴43、输出轴57、引导部件60、驱动轴65、阀芯70、A相磁轭81A、B相磁轭81B、环状部分88、密封部分89各自的中心轴一致。
接着,对电动阀1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电动阀1中,使电流在A相线圈83A和B相线圈83B流动,从而使磁铁转子41向一方向旋转。磁铁转子41的旋转经由行星齿轮机构50传递至驱动轴65。通过驱动轴65与引导部件60的螺纹进给作用,从而驱动轴65向下方移动。阀芯70被驱动轴65向下方推动,从而阀口14的开口面积变小。
在电动阀1中,使电流在A相线圈83A和B相线圈83B流动,从而使磁铁转子41向另一方向旋转。磁铁转子41的旋转经由行星齿轮机构50传递至驱动轴65。通过驱动轴65与引导部件60的螺纹进给作用,从而驱动轴65向上方移动。阀芯70被开阀弹簧75向上方推动,从而阀口14的开口面积变大。
接着,参照图4~图7,对电动阀1的定子单元8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通过冲压加工形成A相磁轭81A和B相磁轭81B。在A相磁轭81A的内部空间配置卷绕有A相线圈83A的A相线圈架82A。在B相磁轭81B的内部空间配置卷绕有B相线圈83B的B相线圈架82B。使A相磁轭81A的第二板部81b与B相磁轭81B的第二板部81b相互接触,并将A相磁轭81A和B相磁轭81B配置为同轴。将多个端子84连接于A相线圈83A和B相线圈83B(图4)。
然后,如图5所示,A相磁轭81A和B相磁轭81B设置于模具200的腔室285。模具200是用于将树脂部件85成形的模具。
腔室285具有与A相磁轭81A、B相磁轭81B、端子支承部分87、环状部分88及密封部分89(内周面80a)的外形对应的形状。腔室285具有:第一腔室部分288、第二腔室部分289以及第三腔室部分287。
第一腔室部分288对应于树脂部件85的环状部分88。第二腔室部分289对应于树脂部件85的密封部分89。第一腔室部分288具有对应于环状部分88的多个树脂部分连接部位88a的多个腔室部分连接部位288a。第一腔室部分288在多个腔室部分连接部位288a与第二腔室部分289连接。第三腔室部分287对应于树脂部件85的端子支承部分87。
在模具200中,经由多个浇口G1~G3将树脂通路210连接于圆环形状的第一腔室部分288。多个浇口G1~G3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其他树脂通路(未图示)经由其他浇口(未图示)连接于第三腔室部分287。
向腔室285填充树脂。具体而言,从树脂通路210经由多个浇口G1~G3向第一腔室部分288注入树脂。树脂在第一腔室部分288内在周向上流动。然后,树脂从第一腔室部分288经由多个腔室部分连接部位288a向第二腔室部分289流动。树脂从多个部位流入第二腔室部分289,在第二腔室部分289中,如图6所示,树脂向轴向(下方)流动。
此外,图7示出了比较例中的树脂的流动。在比较例中,模具200的腔室285不具有对应于环状部分88的第一腔室部分288,一个浇口与第二腔室部分289连接。在比较例中,树脂从一个部位流入第二腔室部分289,在第二腔室部分289中,树脂在周向(左右方向)和轴向(上下方向)上流动。因此,在第二腔室部分289中,树脂从一个浇口流动的距离较长,可能因树脂的流动中的粘度变化的影响等而导致流入第二腔室部分289的树脂的量产生偏差。
树脂经由其他浇口从其他树脂通路注入第三腔室部分287。树脂从第三腔室部分287经由第一开口81f而向A相磁轭81A的内部空间和B相磁轭81B的内部空间流动。
由此,第一腔室部分288、第二腔室部分289、第三腔室部分287、A相磁轭81A的内部空间及B相磁轭81B的内部空间被树脂填充。树脂在凝固后成为环状部分88、密封部分89、端子支承部分87、A相磁轭填充部分86A及B相磁轭填充部分86B。由此,A相磁轭81A、A相线圈架82A、A相线圈83A、B相磁轭81B、B相线圈架82B、B相线圈83B以及树脂部件85被一体化而成为组装体90。将组装体90从模具200取出。
将组装体90设置于用于形成罩95的其他模具(未图示)的腔室。然后,向腔室填充树脂而形成罩95。当树脂凝固时,组装体90与罩95被一体化而成为定子单元80。将定子单元80从其他模具取出。这样,完成了定子单元80。
上述的电动阀1具有:定子单元80、配置于定子单元80的内侧的圆筒形状的壳体30、配置于壳体30的内侧的磁铁转子41以及由磁铁转子41驱动的阀芯70。
定子单元80具有:中空环状体形状的A相磁轭81A和B相磁轭81B和与A相磁轭81A及B相磁轭81B一体成形的树脂部件85。A相磁轭81A和B相磁轭81B在内周侧具有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极齿(第一极齿81d、第二极齿81e)。树脂部件85具有:配置于A相磁轭81A的上端面的内周缘的圆环形状的环状部分88以及配置于多个第一极齿81d与多个第二极齿81e之间的空间的密封部分89。环状部分88在多个树脂部分连接部位88a与密封部分89连接,该多个树脂部分连接部位88a在周向上排列。
用于树脂部件85的成形的模具200的腔室285具有:对应于环状部分88的第一腔室部分288以及对应于密封部分89的第二腔室部分289。第一腔室部分288与多个树脂部分连接部位88a对应地,在多个腔室部分连接部位288a与第二腔室部分289连接,该多个腔室部分连接部位288a在周向上排列。因此,注入到第一腔室部分288的树脂在第一腔室部分288中在周向上流动。然后,树脂从第一腔室部分288经由多个腔室部分连接部位288a而流入第二腔室部分289。因此,树脂在周向上均匀地流入第二腔室部分289(即,多个极齿之间的空间),并在第二腔室部分289中在轴向上流动(图6)。由此,树脂在第二腔室部分289迅速地扩散,与树脂在在第二腔室部分289中在轴向和周向上流动的情况(图7)相比,能够抑制流入第二腔室部分289的树脂的量的偏差。因此,不需要以往的在定子单元中使用的板,能够减少定子单元80的制造成本。另外,能够将树脂适当地配置于多个第一极齿81d与多个第二极齿81e之间的空间,能够有效地抑制水分向A相磁轭81A的内部空间和B相磁轭81B的内部空间浸入。
另外,A相磁轭81A具有:圆环形状的第一板部81a;圆环形状的第二板部81b,该第二板部81b与第一板部81a隔开间隔而平行地配置;多个第一极齿81d,该多个第一极齿81d在第一板部81a的内周缘呈直角地与第一板部81a连接且顶端朝向第二板部81b侧;以及多个第二极齿81e,该多个第二极齿81e在第二板部81b的内周缘呈直角地与第二板部81b连接且顶端朝向第一板部81a侧。多个第一极齿81d与多个第二极齿81e在A相磁轭81A的周向上交替地配置。B相磁轭81B具有与A相磁轭81A相同的结构。并且,环状部分88配置于A相磁轭81A的第一板部81a的内周缘。由此,A相磁轭81A和B相磁轭81B具有比较简单的结构,能够通过冲压加工低以成本制作。
另外,定子单元80具有和组装体90一体成形的树脂制的罩95,该组装体90具有A相磁轭81A、B相磁轭81B及树脂部件85。罩95收容组装体90。由此,能够保护A相磁轭81A、B相磁轭81B及树脂部件85不受冲击等影响。另外,由于在多个第一极齿81d与多个第二极齿81e之间的空间配置有密封部分89,因此将罩95成形时,限制了树脂向该空间流入。因此,能够抑制罩95中的毛刺、填充不良。
上述的电动阀1将磁铁转子41的旋转减速而向驱动轴65传递。电动阀1也可以是具有将磁铁转子41的旋转直接向驱动轴65传递的直动式的结构的电动阀。
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实施例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上述的实施例适当地进行结构要素的追加、删除、设计变更后的例子、将实施例的特征适当组合的例子,只要不违反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就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定子单元,具有:中空环状体形状的磁轭和与所述磁轭一体成形的树脂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轭在内周侧具有在周向上排列的多个极齿,
所述树脂部件具有密封部分和圆环形状的环状部分,该环状部分配置于所述磁轭的一端面的内周缘,该密封部分配置于所述多个极齿之间的空间,
所述环状部分在多个树脂部分连接部位与所述密封部分连接,该多个树脂部分连接部位在周向上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子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轭具有:
圆环形状的第一板部;
圆环形状的第二板部,该第二板部与所述第一板部隔开间隔而平行地配置;
多个第一极齿,该多个第一极齿在所述第一板部的内周缘呈直角地与该第一板部连接且顶端朝向所述第二板部侧;以及
多个第二极齿,该多个第二极齿在所述第二板部的内周缘呈直角地与该第二板部连接且顶端朝向所述第一板部侧,
所述第一极齿与所述第二极齿在所述磁轭的周向上交替地配置,
所述环状部分配置于所述第一板部的内周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子单元,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树脂制的罩,该罩与具有所述磁轭和所述树脂部件的组装体一体成形,并收容所述组装体。
4.一种电动阀,其特征在于,具有:
定子单元,该定子单元是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子单元;
圆筒形状的壳体,该壳体配置于所述定子单元的内侧;
磁铁转子,该磁铁转子配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以及
阀芯,该阀芯由所述磁铁转子驱动。
CN202221372012.3U 2021-06-14 2022-06-02 定子单元和电动阀 Active CN21782444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98943 2021-06-14
JP2021098943A JP7418838B2 (ja) 2021-06-14 2021-06-14 ステーター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動弁、ならびに、ステーター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24449U true CN217824449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88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372012.3U Active CN217824449U (zh) 2021-06-14 2022-06-02 定子单元和电动阀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418838B2 (zh)
CN (1) CN217824449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65712B2 (ja) 2012-04-25 2016-08-10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電動弁用駆動モータのステータ
JP7260159B2 (ja) 2019-06-28 2023-04-18 株式会社テージーケー ステータユニット、電動弁およびステータ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7176752B2 (ja) 2019-10-29 2022-11-22 株式会社不二工機 電動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18838B2 (ja) 2024-01-22
JP2022190567A (ja) 2022-1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29400B1 (en) Motor
US8138645B2 (en) Electric motor, rotary actuator and rotary apparatus
KR20180033253A (ko) 콤팩트한 모터 감속기
US7378768B2 (en) Stepping mo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6747382B2 (en) Motor
JP3723796B2 (ja) 自動変速装置の変速制御弁操作用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7824449U (zh) 定子单元和电动阀
US6488259B1 (en) Valve device
JP7466971B2 (ja) ステーター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動弁、ならびに、ステーター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6656303B2 (ja) 電磁的駆動コイル装置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JP2024072872A (ja) ステーター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動弁、ならびに、ステーター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22190568A (ja) ステーターユニットおよび電動弁
CN217272241U (zh) 一种汽车用怠速电机控制阀
CN211429070U (zh) 电动机及阀芯驱动装置
JP4826429B2 (ja) モータ
JP2020180659A (ja) 弁体駆動装置
JP4470524B2 (ja) 密閉型モータ
CN209462123U (zh) 电动机
CN111102371B (zh) 调节阀
CN117480336A (zh) 电动阀
JPH11341729A (ja) モールドモータ
CN117955283A (zh) 电动机
JP2005312233A (ja) ステッピングモー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5539647A (zh) 电动阀
JP2020070837A (ja) 電動弁およびステータを製造す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