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17256U -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 Google Patents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17256U
CN217817256U CN202221405091.3U CN202221405091U CN217817256U CN 217817256 U CN217817256 U CN 217817256U CN 202221405091 U CN202221405091 U CN 202221405091U CN 217817256 U CN217817256 U CN 2178172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resh air
fresh
exhaust
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050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新成
杜玉凤
迟莽
张勇
郑和清
熊军
孟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CL Air Conditioner Zhong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050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172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172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172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20Air quality improvement or preservation, e.g.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or emission reduction by using catalytic converter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通过设置连通风机模块的和风道壳体的排风管,并在风道腔体内设置切换机构;当新风组件开启新风模式时,室外的新风通过新风口吸入到风道壳体内,并从风道壳体进入风机模块,出风口打开,最终从出风口流出到室内;当新风组件开启排风模式时,室内污风从回风口吸入到风道壳体,并从风机模块进入到排风管,最终从新风口排出到室外。由于排风管位于壳体外侧,一方面,减少了风道壳体内用于分隔出不同风道的结构,简化风道壳体的结构;另一方面,避免了气流在风道壳体内多个风道内流动并互相干扰,降低了风量损耗,提高了新风组件的新风和排风效率,并有效降低了新风组件的运行噪音,用户体验更佳。

Description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气调节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背景技术
新风机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市面上的多功能新风机具有新风模式和排风模式等多种运行模式。
当新风机开启排风模式,可以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当新风机开启新风模式时,可以把室外新鲜的空气经过杀菌,或消毒、或过滤等措施后,再输入到室内。
现有技术中,为实现新风机的多种运行模式,需要在新风机内设置多条风道和切换风道的切换机构,导致新风机的内部结构复杂,进而使得气流在多个风道件流动,容易引起气流在多个风道内流动并互相干扰,增大了气流损耗并提高了新风机的运行噪音,客户体验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多功能的新风组件内部气流互相干扰技术问题。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新风组件,包括:
风机模块;
风道壳体,其内部设有风道腔体,所述风道壳体上设有与室外空间连通的新风口和与室内空间连通的回风口;
排风管,其两端分别设有排风入口和排风出口,所述排风入口连通所述风机模块的出风口,所述排风出口连通所述风道腔体;
切换机构,其安装在所述风道腔体内并具有新风状态和排风状态;
当所述切换机构处于所述新风状态时,所述切换机构封闭所述排风出口,当所述切换机构处于所述排风状态时,所述切换机构连通所述新风口和所述排风出口。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风出口位于靠近所述新风口的一侧,且所述排风出口所在平面与所述新风口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A满足:90°≤A<180°。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切换风门和预隔板,所述切换风门转动安装在所述预隔板上;
当所述切换机构处于所述新风状态时,所述切换风门转动至所述排风出口处,所述切换风门、所述预隔板与所述风道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延伸风道,所述延伸风道连通所述新风口和所述风道腔体;
当所述切换机构处于所述排风状态时,所述切换风门转动至远离所述排风出口处的一侧,所述切换风门、所述预隔板与所述风道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连接风道,所述连接风道连通所述新风口和所述排风出口。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隔板的边缘设有限位密封筋,在所述切换风门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上,所述限位密封筋与所述切换风门至少部分重叠;或者
所述切换风门上套设有密封圈。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滑动安装在所述外筒内并具有新风位置和排风位置;
所述外筒设有三个分别连通所述新风口、所述排风出口和所述风道腔体的开口,所述内筒内间隔设有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
当所述内筒滑动至所述新风位置时,所述新风风道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外筒上连通所述新风口和所述风道腔体的所述开口;当所述内筒滑动至所述排风位置时,所述排风风道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外筒上连通所述新风口和所述排风出口的所述开口。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风道壳体的外壁设有安装槽,所述排风管嵌设在所述安装槽内。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排风管的内壁上贴附有隔音棉。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风组件包括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第一风门转动安装在所述回风口处,所述第二风门滑动安装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第二风门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设有多个曲面板。
在本申请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新风组件包括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安装在所述风道腔体内;
所述过滤模块包括过滤网和滤网支架,所述过滤网安装在所述滤网支架上。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新风空调,所述新风空调包括如上文所述的新风组件和空调器,所述新风组件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一侧。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通过设置连通风机模块的和风道壳体的排风管,并在风道腔体内设置切换机构;当新风组件开启新风模式时,切换机构处于新风状态,在风机模块的作用下,室外的新风通过新风口吸入到风道壳体内,并从风道壳体进入风机模块,出风口打开,最终从出风口流出到室内;当新风组件开启排风模式时,切换机构处于排风状态,回风口打开,在风机模块的作用下,室内污风从回风口吸入到风道壳体,并从风机模块进入到排风管,最终从新风口排出到室外。由于排风管位于壳体外侧,一方面,减少了风道壳体内用于分隔出不同风道的结构,简化风道壳体的结构;另一方面,避免了气流在风道壳体内多个风道内流动并互相干扰,降低了风量损耗,提高了新风组件的新风和排风效率,并有效降低了新风组件的运行噪音,用户体验更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的爆炸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处于新风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B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E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新风组件处于排风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K处的剖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风道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过滤模块的爆炸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机构中内筒滑动至新风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切换机构中内筒滑动至排风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新风组件100、风道壳体110、风道腔体111、新风口112、回风口113、排风出口114、安装槽115、风机模块120、风轮121、转动电机122、风箱130、蜗壳131、送风腔132、出风腔133、出风口134、排风入口135、安装口136、滑槽137、第一风门141、第二风门142、驱动电机160、排风管170、切换机构200、切换风门210、预隔板220、延伸风道230、连接风道240、内筒250、新风风道251、排风风道252、外筒260、开口261、过滤模块300、过滤网310、滤网支架3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考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组件100,包括:风机模块120;风道壳体110,其内部设有风道腔体111,风道壳体110上设有与室外空间连通的新风口112和与室内空间连通的回风口113;排风管170,其两端分别设有排风入口135和排风出口114,排风入口135连通风机模块120的出风口134,排风出口114连通风道腔体111;切换机构200,其安装在风道腔体111内并具有新风状态和排风状态;当切换机构200处于新风状态时,切换机构200封闭排风出口114,当切换机构200处于排风状态时,切换机构200连通新风口112和排风出口114。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新风组件100适用于新风机(图中未视出)或新风空调(图中未视出)。风机模块120包括风轮121、转动电机122和风箱130,风道壳体110和风箱130依次连通。风箱130可以由两个蜗壳131组成,风轮121和转动电机122安装在风箱130内。
其中,风道腔体111形成于风道壳体110内,风箱130内形成有送风腔132和出风腔133,风轮121和转动电机122位于送风腔132内;且风道腔体111、送风腔132和出风腔133可以依次连通;新风口112、排风出口114和回风口113设置在风道壳体110上并均连通风道腔体111,出风口134设置在风箱130上并连通出风腔133。
另需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部分出风口134连通排风入口135,用于在新风组件100启动排风模式时向室外空间排风;出风口134的剩余部分连通室内空间,用于在新风组件100启动新风模式时向室内送新风,且可以为这部分出风口134设置风门。
通过设置连通风机模块120的和风道壳体110的排风管170,并在风道腔体111内设置切换机构200;当新风组件100开启新风模式时,切换机构200处于新风状态,在风机模块120的作用下,室外的新风通过新风口112吸入到风道壳体110内,并从风道壳体110进入风机模块120,出风口134打开,最终从出风口134流出到室内;当新风组件100开启排风模式时,切换机构200处于排风状态,回风口113打开,在风机模块120的作用下,室内污风从回风口113吸入到风道壳体110,并从风机模块120进入到排风管170,最终从新风口112排出到室外。由于排风管170位于风道壳体110外侧,一方面,减少了风道壳体110内用于分隔出不同风道的结构,简化风道壳体110的结构;另一方面,避免了气流在风道壳体110内多个风道内流动并互相干扰,降低了风量损耗,提高了新风组件100的新风和排风效率,并有效降低了新风组件100的运行噪音,用户体验更佳。
优选的,风轮121可以是离心式风轮,离心式风轮的结构较为紧凑,适用于较小体积的家用的新风组件100。
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风轮121的类型还可以是贯流式,或轴流式等,在此不作过多的限定。
另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出风口134和排风入口135均利用的是出风腔133的气流。
故进一步地,还可以将排风入口135和出风口134相互独立设置,并将排风入口135和出风口134连通出风腔133,即排风入口135通过出风腔133间接连接出风口134。
请参考图2至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排风出口114位于靠近新风口112的一侧,且排风出口114所在平面与新风口112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A满足:90°≤A<180°。
可以理解的是,新风口112的延伸方向即为新风进入风道腔体111内的流向,也即新风进入风道腔体111内的流向垂直于新风口112所在平面。
通过将排风出口114设置在新风口112的一侧,且将两个风口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A;即在新风口112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上,排风出口114的投影区域位于新风口112的投影区域外侧,排风出口114对经新风口112流出气流的阻碍较小,提高了新风组件100的新风进风量。
优选的,A=90°。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机构200包括切换风门210和预隔板220,切换风门210转动安装在预隔板220上;当切换机构200处于新风状态时,切换风门210转动至排风出口114处,切换风门210、预隔板220与风道壳体110的内壁围合形成延伸风道230,延伸风道230连通新风口112和风道腔体111;当切换机构200处于排风状态时,切换风门210转动至远离排风出口114处的一侧,切换风门210、预隔板220与风道壳体110的内壁围合形成连接风道240,连接风道240连通新风口112和排风出口114。
由上文所述可知,当新风组件100开启新风模式时,室外新风经新风口112流入风道壳体110内;当新风组件100开启排风模式时,室内污风经新风口112从风道壳体110内流出。故新风组件100开启不同模式时,气流通过新风口112的方向不同。
故通过在新风口112和排风出口114处设置预隔板220,预隔板220与风道壳体110内壁围合形成一个待排风区,待排风区分别连通新风口112、排风出口114和风道腔体111。然后在待排风区内安装一个可转动的切换风门210;当切换机构200处于新风状态时,切换风门210转动至排风出口114处并封闭了排风出口114,且切换风门210将待排风区分隔形成了延伸风道230,使得新风从新风口112直接进入到风道腔体111内,并不进入到排风管170内。当切换机构200处于排风状态时,切换风门210转动至远离排风出口114的一侧并打开排风出口114,且切换风门210将待排风区分隔形成了连接风道240,使得新风口112直接连通排风出口114,进而让出风腔133内的污风可以依次经排风管170、排风出口114、连接风道240和新风口112排出到室外侧。
预隔板220与切换风门210的结构简单,通过转动切换风门210就可以实现新风口112连通风道腔体111或出风口134,简化了新风组件100的结构。
具体的,预隔板220与风道壳体110的内壁抵接。这样可以提高预隔板220与风道壳体110间的密闭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隔板220的边缘设有限位密封筋(图中未视出),在切换风门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上,限位密封筋与切换风门210至少部分重叠;或者切换风门210上套设有密封圈(图中未视出)。
可以理解的是,当切换风门210在预隔板220上转动时,需要切换风门210转动至特定位置与预隔板220和风道壳体110内壁抵接,并形成延伸风道230和连接风道240。但由于切换风门210与预隔板220和风道壳体110内壁间位置非固定,且切换风门210在转动时可能存在转动误差;容易造成切换风门210与预隔板220或风道壳体110内壁间存在间隙,影响延伸风道230或连接风道240的密闭性,降低了新风组件100的送新风或排污风效率。
通过在预隔板220边缘上设置限位密封筋,在切换风门210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上,限位密封筋与切换风门210至少部分重叠;一方面,即限位密封筋抵接切换风门210,可以限制切换风门210最大转动角度,避免其转动角度过大而超出待排风区;另一方面,当切换风门210转动至于限位密封筋抵接时,还可以密封与预隔板220和风道壳体110内壁间的间隙,提高切换机构200的密闭性。
另选择在切换风门210上套设密封圈,可以提高切换机构200的密闭性。
请参考图1至图3,图9和图1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切换机构200包括内筒250(图中未视出)和外筒260(图中未视出),内筒250滑动安装在外筒260内并具有新风位置和排风位置;外筒260设有三个分别连通新风口112、排风出口114和风道腔体111的开口261(图中未视出),内筒250内间隔设有新风风道251和排风风道252;当内筒250滑动至新风位置时,新风风道251两端分别连通外筒260上连通新风口112和风道腔体111的开口261;当内筒250滑动至排风位置时,排风风道252两端分别连通外筒260上连通新风口112和排风出口114的开口261。
通过内筒250与外筒260的滑动就可以切换不同的风道,进而实现新风口112与风道腔体111的或排气出口的导通,提高了切换机构200的可靠性;且内筒250与外筒260间的贴合较为紧密,可以提高切换机构200的密闭性,还可以减少设置密封部件,简化了新风组件100的结构。
请参考图2至图3,图5至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壳体110的外壁设有安装槽115,排风管170嵌设在安装槽115内。
如此,可以提高排风管170与风道壳体110间的连接稳固性,并减少了排风管170与风道壳体110间的固定结构,简化了新风组件100的结构;另排风管170沉陷在安装槽115内,使得风道壳体110表面更加平整,便于新风组件100的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排风管170的内壁上贴附有隔音棉(图中未视出)。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排风管170安装在风道壳体110外侧,且排风管170连通了风道腔体111和出风腔133,故排风管170较为曲折;气流容易冲击到排风管170内凸起处,进而可能引发湍流的产生,引发较大的噪音。
通过在排风管170的内壁上贴附隔音棉,一方面,可塑性较强的隔音棉可以使得排风管170内凸起更加平滑,减少湍流的产生;另一方面,隔音棉可以较好吸收阻隔排风管170的噪音,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组件100包括第一风门141和第二风门142,第一风门141转动安装在回风口113处,第二风门142滑动安装在出风口134处,第二风门142靠近出风口134的一侧设有多个曲面板。
当新风组件100开启排风模式时,回风口113打开,室内污风经回风口113进入到风道腔体111内,风道腔体111靠近回风口113的区域为负压;通过将第一风门141转动设置在回风口113处,第一风门141开启回风口113时,风道腔体111内的负压可以有效吸引住第一风门141,避免了第一风门141的晃动。
通过将第二风门142滑动安装在出风口134处,第二风门142所在平面平行于出风口134所在平面,且第二风门142沿出风方向往复滑动;当第二风门142开始出风口134时,第二风门142可以引导气流吹向不同的方向,提高了新风的扩散范围。此外,第二风门142靠近出风口134一侧设置的多个曲面板可以引导气流更加平滑的流动,减少了湍流的产生,进而减少了新风组件100在出风口134处的噪音,并减少了新风的风量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组件100包括驱动电机160,驱动电机160连接切换风门210,驱动电机160能够驱动切换风门210的转动;和/或驱动电机160连接第一风门141和第二风门142,驱动电机160能够驱动第一风门141开闭出风口134和第二风门142开闭回风口113。
通过为切换风门210、第一风门141和第二风门142设置驱动电机160,可以远程控制切换风门210和第一风门141的转动以及第二风门142的滑动,提高新风组件100的控制效率。
优选的,驱动电机160为步进电机。
步进电机可以精确控制转动角度,进而可以精确控制切换风门210的转动角度,以及回风口113和出风口134的开启大小。
请参考图2,图3,图5,图6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新风组件100包括过滤模块300,过滤模块300安装在风道腔体111内;过滤模块300包括过滤网310和滤网支架320,过滤网310安装在滤网支架320上。
通过在新风组件100内安装过滤模块300,可以提高通过新风组件100的空气质量,提高用户体验。另通过为过滤网310配设滤网支架320,提高了过滤网310的安装稳定性。
优选的,过滤网310为HEAP网,其对空气的过滤效果更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道壳体110上开设有安装口136,风道壳体110上开设有安装口136,风道壳体110内形成有滑槽137,滑槽137延伸至安装口136;过滤模块300能够穿过安装口136并滑动安装在滑槽137内。
用户可以将过滤模块300通过安装口136安装在滑动槽内,并手动推拉过滤模块300,提高了过滤模块300的拆装效率,便于过滤网310的维护。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新风空调,新风空调包括如权上文所述的新风组件100和空调器(图中未视出),新风组件100安装在空调器的一侧。因此具有全部相同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新风组件100及新风空调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机模块;
风道壳体,其内部设有风道腔体,所述风道壳体上设有与室外空间连通的新风口和与室内空间连通的回风口;
排风管,其两端分别设有排风入口和排风出口,所述排风入口连通所述风机模块的出风口,所述排风出口连通所述风道腔体;
切换机构,其安装在所述风道腔体内并具有新风状态和排风状态;
当所述切换机构处于所述新风状态时,所述切换机构封闭所述排风出口,当所述切换机构处于所述排风状态时,所述切换机构连通所述新风口和所述排风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出口位于靠近所述新风口的一侧,且所述排风出口所在平面与所述新风口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为A,其中,A满足:90°≤A<18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切换风门和预隔板,所述切换风门转动安装在所述预隔板上;
当所述切换机构处于所述新风状态时,所述切换风门转动至所述排风出口处,所述切换风门、所述预隔板与所述风道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延伸风道,所述延伸风道连通所述新风口和所述风道腔体;
当所述切换机构处于所述排风状态时,所述切换风门转动至远离所述排风出口处的一侧,所述切换风门、所述预隔板与所述风道壳体的内壁围合形成连接风道,所述连接风道连通所述新风口和所述排风出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隔板的边缘设有限位密封筋,在所述切换风门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上,所述限位密封筋与所述切换风门至少部分重叠;或者
所述切换风门上套设有密封圈。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滑动安装在所述外筒内并具有新风位置和排风位置;
所述外筒设有三个分别连通所述新风口、所述排风出口和所述风道腔体的开口,所述内筒内间隔设有新风风道和排风风道;
当所述内筒滑动至所述新风位置时,所述新风风道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外筒上连通所述新风口和所述风道腔体的所述开口;当所述内筒滑动至所述排风位置时,所述排风风道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外筒上连通所述新风口和所述排风出口的所述开口。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壳体的外壁设有安装槽,所述排风管嵌设在所述安装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的内壁上贴附有隔音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组件包括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第一风门转动安装在所述回风口处,所述第二风门滑动安装在所述出风口处,所述第二风门靠近所述出风口的一侧设有多个曲面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组件包括过滤模块,所述过滤模块安装在所述风道腔体内;
所述过滤模块包括过滤网和滤网支架,所述过滤网安装在所述滤网支架上。
10.一种新风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空调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新风组件和空调器,所述新风组件安装在所述空调器的一侧。
CN202221405091.3U 2022-06-02 2022-06-02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Active CN2178172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05091.3U CN217817256U (zh) 2022-06-02 2022-06-02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05091.3U CN217817256U (zh) 2022-06-02 2022-06-02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17256U true CN217817256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90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05091.3U Active CN217817256U (zh) 2022-06-02 2022-06-02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172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19254B1 (ko) 전열교환기
CN213713289U (zh) 空气处理装置、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3188220A (zh) 一种新风系统和空调
CN109882434B (zh) 风机结构、新风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JP5163236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216953357U (zh) 空调器的换气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WO2022242114A1 (zh) 进风结构、新风装置及空调
KR102193840B1 (ko) 천장형 공기순환기
CN217817256U (zh)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CN108644896B (zh) 一种新风空调一体机
CN213901367U (zh) 新风机
WO2005124240A1 (ja) 同時給排型換気装置
CN215675489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JP5079136B2 (ja) 同時給排形換気扇
CN217817062U (zh)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CN218495116U (zh)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CN217785371U (zh) 进风箱、新风机及新风空调
CN115076827B (zh)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CN215062415U (zh) 空调器
CN215260464U (zh) 转动阀门、通风组件和具有其的空气调节装置
CN217817258U (zh)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KR100638101B1 (ko) 환기장치
CN117419407A (zh) 新风组件及新风空调
CN217844185U (zh) 一种新风机构以及空调器
CN216522029U (zh) 空气处理装置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