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17072U - 一种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817072U
CN217817072U CN202221483632.4U CN202221483632U CN217817072U CN 217817072 U CN217817072 U CN 217817072U CN 202221483632 U CN202221483632 U CN 202221483632U CN 217817072 U CN217817072 U CN 2178170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door unit
air conditioner
connecting rod
def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8363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升华
张乃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8363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78170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817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8170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其限定出沿空调室内机横向延伸的出风口;两个导风板,两个导风板沿空调室内机的纵向布置于出风口内侧,用于调整空调室内机上下方向的送风方向;两组摆叶组件,两组摆叶组件沿空调室内机的横向布置于出风口内侧,用于调整空调室内机左右方向的送风方向;两个导风板具有导风方向相反的使用状态;两组摆叶组件具有导风方向相反的使用状态。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两组摆叶组件和两个导风板,使得空调室内机可以同时向多个方向送风,扩大了送风范围,而空调室内机具有多种送风效果,用户可以根据需求使用不同的送风效果,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其中,对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来说,室内机的出风口处会设置一个横向导风板和多个纵向导风板,横向导风板用于调整空调室内机出风的上下风向,多个纵向导风板左右风向一致,用于改变空调室内机出风的左右风向。因此,在现有技术中,空调室内机存在送风效果单一,送风范围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任一问题的空调室内机。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得导风板的安装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使得空调室内机的空间利用更加合理。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其限定出沿所述空调室内机横向延伸的出风口;
两个导风板,所述两个导风板沿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纵向布置于所述出风口内侧,用于调整所述空调室内机上下方向的送风方向;
两组摆叶组件,所述两组摆叶组件沿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横向布置于所述出风口内侧,用于调整所述空调室内机左右方向的送风方向;
所述两个导风板具有导风方向相反的使用状态;
所述两组摆叶组件具有导风方向相反的使用状态。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导风板驱动机构,其包括导风板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导风板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两个导风板连接,从而驱动所述两个导风板向相反方向转动。
可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转动件,其与所述导风板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以在所述导风板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
第一传动件,所述转动件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与其中一个所述导风板连接;
第二传动件,所述转动件通过所述第二传动件与另一个所述导风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转动件为主齿轮;
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副齿轮和第二副齿轮,所述第一副齿轮与所述主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副齿轮与所述第一副齿轮啮合并与其中一个所述导风板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三副齿轮,所述第三副齿轮与所述主齿轮啮合并与另一个所述导风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形成有安装板;
所述导风板驱动机构和所述两个导风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导风板靠近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设有固定槽,所述传动机构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穿过所述安装板嵌入所述固定槽当中,以带动所述导风板转动。
可选地,所述导风板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设有轴柱,所述壳体设有轴孔,所述轴柱嵌入所述轴孔当中。
可选地,所述摆叶组件包括:
连杆,其沿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横向设置,并配置成可沿自身轴向方向往复运动;
多个摆叶,所述多个摆叶间隔地设置在所述连杆上,以在所述连杆的带动下沿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横向左右摆动;
摆叶驱动电机,其与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连杆运动。
可选地,所述摆叶包括:
第一枢转部,其与所述连杆枢转连接;
第二枢转部,其与所述壳体枢转连接;
所述第一枢转部和所述第二枢转部沿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前后方向分布。
可选地,所述连杆包括:
连杆主体,其用于与所述摆叶连接;
第一连接段,其沿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前后方向与所述连杆主体错位分布并位于所述连杆主体的前端,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摆叶驱动电机连接;
第二连接段,其一端与所述连杆主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摆叶驱动电机的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设置两组摆叶组件以及两个导风板,并使两组摆叶组件具有由于导风方向相反的使用状态,两个导风板也具有导风方向相反的使用状态。也就是说,在空调室内机的使用过程中,对于两个导风板来说,具有上方的导风板向上送风而下方的导风板向下送风的使用状态,以及上方的导风板向下送风而下方的导风板向上送风的使用状态;对于两组摆叶组件来说,具有左侧的摆叶组件向左侧送风而右侧的摆叶组件向右侧送风的使用状态,以及左侧的摆叶组件向右侧送风而右侧的摆叶组件向左侧送风的使用状态。因此,在空调室内机的使用过程中,空调室内机能够同时向上下方向送风、同时向左右方向送风以及同时向左上、左下、右上、右下送风,即空调室内机可以同时向多个方向进行送风,使得空调室内机能够在一种状态下具有多个送风角度,扩大了送风范围,有利于提高空调室内机调节室内温度的效率。并且,沿出风口由内向外的方向,两个导风板分别向对方靠近倾斜或两组摆叶组件分别向对方靠近倾斜的使用状态下,能够起到汇聚气流的效果,提高输风风力。空调室内机具有多种送风效果,用户可以根据需求使用不同的送风效果,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导风板远离安装板的一端设置轴柱,并在靠近安装板的一端设置固定槽。在导风板的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导风板设有轴柱的一端与壳体安装到位,然后再将导风板的另一端与安装板配合到位。因为导风板靠近安装板的一端没有凸出的部件,所以使得导风板不会与安装板发生干涉,从而使得导风板能够容易地装配到位。而且,驱动机构的固定柱可以嵌入导风板的固定槽中以带动导风板转动。因此,在保证导风板能够被驱动转动的基础上,使得导风板的安装更加方便。
更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连杆设置连接在一起的连杆主体、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摆叶驱动电机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段带动整个连杆运动,继而使得摆叶左右摆动以调整送风方向。并且,第一连接段和连杆主体沿空调室内机的前后方向错位布置,也就是说,使得连杆主体能够更远离出风口,从而为两个导风板留出充足的活动空间。而摆叶驱动电机的设置位置可以更靠近壳体的前侧,壳体的前侧的空间更加充足,便于摆叶驱动电机的安装。因此,使得空调室内机的空间利用更加合理。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去除部分壳体后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图2中区域A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板初始位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板一种使用状态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板另一种使用状态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中安装板处的示意性爆炸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板设有轴柱的一端与壳体的示意性爆炸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中摆叶组件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该一部分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其它所有实施例,仍应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外”、“轴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包括壳体10、两个导风板20和两组摆叶组件30。其中,壳体10限定出沿空调室内机1横向延伸的出风口110。两个导风板20沿空调室内机1的纵向布置于出风口110内侧,用于调整空调室内机1上下方向的送风方向。两组摆叶组件30沿空调室内机1的横向布置于出风口110内侧,用于调整空调室内机1左右方向的送风方向。两个导风板20具有导风方向相反的使用状态。两组摆叶组件30具有导风方向相反的使用状态。
参照图1所示,具体地,两个导风板20沿空调室内机1的纵向布置即一个导风板20位于另一个导风板20上方。两组摆叶组件30沿空调室内机1的横向布置即一组摆叶组件30位于空调室内机1的左侧,另一组摆叶组件30位于空调室内机1的右侧。两个导风板20设置在两组摆叶组件30的前侧,也就是说,空调室内机1产生的风先经过摆叶组件30引导,再经过导风板20的引导,然后从出风口110输送至外部环境当中。
其中,两个导风板20具有导风方向相反的使用状态。也就是说,当上方的导风板20向上方导风时,下方的导风板20能够同时向下方导风;当上方的导风板20向下导风时,下方的导风板20能够向上方导风。
两个摆叶组件30具有导风方向相反的使用状态。也就是说,当左侧的摆叶组件30向左侧导风时,右侧的摆叶组件30能够同时向右侧导风;当左侧的摆叶组件30向右侧导风时,右侧的摆叶组件30能够同时向左侧导风。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方案中,在空调室内机1的使用过程中,空调室内机1能够同时向上下方向送风或者同时向左右方向送风。以及,当上方的导风板20向上方导风、下方的导风板20向下方导风并且左侧的摆叶组件30向左侧导风、右侧的摆叶组件30向右侧导风时,空调室内机1能够同时向左上、左下、右上、右下送风,即空调室内机1可以同时向多个方向进行送风,使得空调室内机1能够在一种状态下具有多个送风角度,扩大了送风范围,有利于提高空调室内机1调节室内温度的效率。
并且,当上方的导风板20向下导风、下方的导风板20能够向上方导风以及左侧的摆叶组件30向右侧导风、右侧的摆叶组件30向左侧导风时,能够起到汇聚气流的效果,提高输风风力。因此,本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具有多种送风效果,用户可以根据需求使用不同的送风效果,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如图2和图3所示,空调室内机1包括导风板驱动机构40。导风板驱动机构40包括导风板驱动电机410和传动机构420,导风板驱动电机410通过传动机构420与两个导风板20连接,从而驱动两个导风板20向相反方向转动。
结合图4至图6,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两个导风板20处于初始位置。此时,以一个导风板20为例,导风板20的一个导风面面向空调室内机1内部的送风方向,另一个导风面背离空调室内机1内部的送风方向。换句话说,两个导风板20将大部分出风口110遮挡。
如图5所示,导风板驱动电机410利用传动机构420带动两个导风板20由初始位置按相反的方向转动,可以使当上方的导风板20转动到向上倾斜的位置,而下方的导风板20转动到向下倾斜的位置。此时,参照图5中的气流示意箭头所示,上方的导风板20将空调风往上方和前方引导,下方的导风板20将空调风往空调室内机1的下方引导。
如图6所示,导风板驱动电机410利用传动机构420带动两个导风板20由初始位置按相反的方向转动,可以使当上方的导风板20转动到向下倾斜的位置,而下方的导风板20转动到向上倾斜的位置。此时,参照图6中的气流示意箭头所示,两个导风板20共同将空调风往出风口110的中部聚集。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设置导风板驱动电机410和传动机构420,使得两个导风板20能够在一个导风板驱动电机410的驱动下实现多种送风效果,有助于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导风板20沿空调室内机1的纵向分布可以是如图3中示意的在竖直方向错开的分布,也可以是沿竖直方向的分布。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导风板20可以分别设置一个电机单独驱动,也可以实现多种送风效果。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传动机构420包括转动件421、第一传动件422和第二传动件423。其中,转动件421与导风板驱动电机410的输出轴连接,以在导风板驱动电机410的驱动下转动。转动件421通过第一传动件422与其中一个导风板20连接。转动件421通过第二传动件423与另一个导风板20连接。
继续参照图3所示,具体地,转动件421为主齿轮。第一传动件422包括第一副齿轮4221和第二副齿轮4222。其中,第一副齿轮4221与主齿轮啮合,第二副齿轮4222与第一副齿轮4221啮合并与其中一个导风板20连接。第二传动件423包括第三副齿轮,第三副齿轮与主齿轮啮合并与另一个导风板20连接。
具体来说,主齿轮(即转动件421)与导风板驱动电机410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使得启动的导风板驱动电机410能够带动主齿轮转动。第一副齿轮4221与主齿轮啮合,使得转动的主齿轮能够带动第一副齿轮4221沿与主齿轮相反的方向转动。第二副齿轮4222与第一副齿轮4221啮合,使得转动的第一副齿轮4221能够带动第二副齿轮4222沿与第一副齿轮4221相反的方向转动。
也就是说,第二副齿轮4222与主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同。并且,第二副齿轮4222与上方的导风板20的转动中心固定连接,从而带动上方的导风板20转动。
再者,第三副齿轮(即第二传动件423)与主齿轮啮合,使得转动的主齿轮能够带动第三副齿轮沿与主齿轮相反的方向转动。也就是说,第三副齿轮的转动方向和第二副齿轮4222的转动方向相反。并且,第三副齿轮与下方的导风板20的转动中心固定连接,从而带动下方的导风板20转动。
因为第三副齿轮的转动方向和第二副齿轮4222的转动方向相反,所以上方的导风板20和下方的导风板20的转动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导风板驱动电机410通过传动机构420带动两个导风板20向相反方向转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通过使传动机构420由多个齿轮构成,齿轮与齿轮之间的配合关系简单。因此,多个齿轮组成的传动机构420不仅便于安装,而且便于对齿轮的尺寸进行设计,从而使两个导风板20具有同样的转动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动件也可以与下方的导风板20连接,而第二传动件与上方的导风板20连接。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转动件421包括同轴设置的主齿轮和主转轮。第一传动件422包括副转轮和传动带,主转轮通过传动带与副转轮连接,从而带动副转轮以相同方向转动,副转轮与其中一个导风板20连接。第二传动件423包括副齿轮,主齿轮与副齿轮啮合,副齿轮与另一个导风板20连接。
具体来说,转动件421可以通过传动带带动副转轮沿与转动件421相同的方向转动,而通过啮合传动带动第二传动件423(副齿轮)沿与转动件421相反的方向转动。因为副转轮与副齿轮分别与两个导风板20连接,所以两个导风板20向相反方向转动。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0也可以包括滑动件和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设置在滑动件的两侧。滑动件的两侧均设有啮合齿,滑动件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从而带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沿相反方向转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分别与两个导风板20连接,从而带动两个导风板20向相反方向转动。
如图3和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壳体10形成有安装板120。导风板驱动机构40和两个导风板20分别设置在安装板120的两侧。也就是说,安装板120能够为导风板驱动机构40和导风板20提供支撑,从而使得导风板20和导风板驱动机构40的安装更加稳固。
如图3和图7所示,具体地,导风板20靠近安装板120的一端设有固定槽210。传动机构420设有固定柱4224,固定柱4224穿过安装板120嵌入固定槽210当中,以带动导风板20转动。
参照图3和图7所示,并参照前述实施例中齿轮构成的传动机构420。具体来说,导风板20靠近安装板120的一端设有方形的固定槽210。第二副齿轮4222面向安装板120的一侧设有固定柱4224,固定柱4224具有圆柱部分和与固定槽210配合的方形部分。
进一步地,安装板120上设有通孔121。固定柱4224穿过通孔121,圆柱部分位于通孔121当中,方形部分暴露在安装板120的另一侧,从而嵌入导风板20的固定槽210当中,与导风板20形成固定。因此,转动的第二副齿轮4222能够带动导风板20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副齿轮与另一个导风板20的连接方式参照上述连接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一些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副齿轮也可以是与导风板20一体成型。
如图8所示,进一步地,导风板20远离安装板120的一端设有轴柱220,壳体10设有轴孔130,轴柱220嵌入轴孔130当中。
具体地,轴柱220为圆柱形,其由导风板20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壳体10上设有圆形的轴孔130。轴柱220嵌入轴孔130当中,从而形成导风板20的转动中心。在导风板20的另一端,固定柱4224和固定槽210配合,形成导风板20的转动中心。因此,导风板20能够相对于壳体10稳定转动。
在本实施例的方案中,通过在导风板20远离安装板120的一端设置轴柱220,并在靠近安装板120的一端设置固定槽210。在导风板20的安装过程中,可以先将导风板20设有轴柱220的一端与壳体10安装到位,然后再将导风板20的另一端与安装板120配合到位。
因为导风板20靠近安装板120的一端没有凸出的部件,所以使得导风板20不会与安装板120发生干涉,从而使得导风板20能够很容易地与安装板120装配到位。然后,传动机构420的固定柱4224可以嵌入导风板20的固定槽210中,从而对导风板20进行固定并带动导风板20转动。因此,本实施例的安装结构在对导风板20形成固定并保证导风板20能够被驱动转动的基础上,使得导风板20的安装更加方便。
返回去参照图7所示,导风板20靠近安装板120的一端设有支撑部230。支撑部230由导风板20向两侧延伸形成,支撑部230与安装板120贴合。
具体地,支撑部230围绕导风板20的转动中心,并向转动中心的周向延伸形成。一方面,支撑部230为固定槽210的设置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支撑部230与安装板120贴合,增大了导风板20与安装板120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安装板120对导风板20的支撑效果,从而使得导风板20在转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导风板20远离安装板120的一端也可以设置支撑部,此处不再赘述。
返回去参照图3至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导风板20的两个导风面为相同弧形面,弧形面能够使得出风更柔和。
如图9所示,以一组摆叶组件30为例,摆叶组件30包括连杆310,其沿空调室内机1的横向设置,并配置成可沿自身轴向方向往复运动。多个摆叶320,多个摆叶320间隔地设置在连杆310上,以在连杆310的带动下沿空调室内机1的横向左右摆动。摆叶驱动电机330,其与连杆310的一端连接,用于带动连杆310运动。
参照图9所示,具体地,摆叶320包括第一枢转部321,其与连杆310枢转连接。第二枢转部322,其与壳体10枢转连接。第一枢转部321和第二枢转部322沿空调室内机1的前后方向分布。
具体来说,第一枢转部321为杆状结构,连杆主体311设有夹持槽,夹持槽夹持第一枢转部321,使得摆叶320与连杆主体310枢转连接。第二枢转部322为夹槽,壳体10上设有转杆,第二枢转部322夹持转杆,使得摆叶320与壳体10枢转连接。
因此,当摆叶驱动电机330带动连杆310沿左右方向往复运动时,连杆310通过第一枢转部321与其的连接关系带动多个摆叶320绕第二枢转部322转动,也就是使得摆叶320左右摆动。而两个摆叶驱动电机330能够分别带动两组摆叶组件30朝不同方向摆动,从而实现多种送风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两根连杆310之间设置传动件,使得一根连杆310通过传动件带动另一根连杆310往相反方向运动。例如,设置一根与壳体10枢转连接的连接杆,使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根连杆310的端部枢转连接,即两根连杆310分别设置在连接杆枢转中心的两侧,从而使得一根连杆310活动时可以带动另一根连杆310往相反方向活动。
如图9所示,以一根连杆310为例。连杆310包括连杆主体311,其用于与摆叶320连接;第一连接段312,其沿空调室内机1的前后方向与连杆主体311错位分布并位于连杆主体311的前端,第一连接段312的一端与所述摆叶驱动电机330连接;第二连接段313,其一端与连杆主体31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段312远离摆叶驱动电机330的一端连接。
具体地,第一连接段312和连杆主体311位于同一平面,并且二者的轴向平行。第二连接段313将第一连接段312和连杆主体311连接在一起,连杆主体311、第一连接段312和第二连接段313构成完整的连杆310。
因此,在本实施例的方案中,摆叶驱动电机330能够通过第一连接段312带动整个连杆310运动,继而使得摆叶320左右摆动以调整送风方向。
并且,第一连接段312和连杆主体311沿空调室内机1的前后方向错位布置,也就是说,使得连杆主体311能够更远离出风口110,从而为两个导风板20留出充足的活动空间。而摆叶驱动电机330的设置位置可以更靠近壳体10的前侧,壳体10的前侧的空间更加充足,便于摆叶驱动电机330的安装。因此,使得空调室内机1的空间利用更加合理。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其限定出沿所述空调室内机横向延伸的出风口;
两个导风板,所述两个导风板沿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纵向布置于所述出风口内侧,用于调整所述空调室内机上下方向的送风方向;
两组摆叶组件,所述两组摆叶组件沿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横向布置于所述出风口内侧,用于调整所述空调室内机左右方向的送风方向;
所述两个导风板具有导风方向相反的使用状态;
所述两组摆叶组件具有导风方向相反的使用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导风板驱动机构,其包括导风板驱动电机和传动机构,所述导风板驱动电机通过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两个导风板连接,从而驱动所述两个导风板向相反方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转动件,其与所述导风板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以在所述导风板驱动电机的驱动下转动;
第一传动件,所述转动件通过所述第一传动件与其中一个所述导风板连接;
第二传动件,所述转动件通过所述第二传动件与另一个所述导风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件为主齿轮;
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副齿轮和第二副齿轮,所述第一副齿轮与所述主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副齿轮与所述第一副齿轮啮合并与其中一个所述导风板连接;
所述第二传动件包括第三副齿轮,所述第三副齿轮与所述主齿轮啮合并与另一个所述导风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形成有安装板;
所述导风板驱动机构和所述两个导风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板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板靠近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设有固定槽,所述传动机构设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穿过所述安装板嵌入所述固定槽当中,以带动所述导风板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风板远离所述安装板的一端设有轴柱,所述壳体设有轴孔,所述轴柱嵌入所述轴孔当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叶组件包括:
连杆,其沿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横向设置,并配置成可沿自身轴向方向往复运动;
多个摆叶,所述多个摆叶间隔地设置在所述连杆上,以在所述连杆的带动下沿所述空调室内机的横向左右摆动;
摆叶驱动电机,其与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连杆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叶包括:
第一枢转部,其与所述连杆枢转连接;
第二枢转部,其与所述壳体枢转连接;
所述第一枢转部和所述第二枢转部沿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前后方向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包括:
连杆主体,其用于与所述摆叶连接;
第一连接段,其沿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前后方向与所述连杆主体错位分布并位于所述连杆主体的前端,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摆叶驱动电机连接;
第二连接段,其一端与所述连杆主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摆叶驱动电机的一端连接。
CN202221483632.4U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78170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3632.4U CN217817072U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83632.4U CN217817072U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817072U true CN217817072U (zh) 2022-11-15

Family

ID=83992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83632.4U Active CN217817072U (zh) 2022-06-13 2022-06-13 一种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8170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0984227A2 (en) Air conditioner
CN204629846U (zh) 空调器室外机
CN1285030A (zh) 空调机的室内机
US4018159A (en) Air flow guide mechanism
CN110836528B (zh) 一种多向导风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输风设备
CN217817072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781704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0463234U (zh) 空调器
CN10988293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536159U (zh) 循环扇
CN2470726Y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导风机构
CN212777633U (zh) 送风装置及具有该送风装置的壁挂式空调器
CN106352520A (zh) 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CN209840388U (zh) 导风板摆动结构及空调室内机
CN209840387U (zh) 导风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风管机和空调器
CN112880010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9868172U (zh) 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7236035U (zh) 导风组件及空调室内机
CN216346609U (zh) 空调器
CN206222637U (zh) 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CN212619172U (zh) 出风框组件和空调器
CN220417613U (zh) 扰流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4738985B (zh) 导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203772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1322679B (zh) 空气调节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