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17613U - 扰流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扰流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417613U
CN220417613U CN202321684609.6U CN202321684609U CN220417613U CN 220417613 U CN220417613 U CN 220417613U CN 202321684609 U CN202321684609 U CN 202321684609U CN 220417613 U CN220417613 U CN 220417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iler
air outlet
modules
turbulenc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68460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杰
刘汉
薛加新
陈志伟
梅亦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Green Refrigeration Technology Center Co Ltd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32168460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4176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417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4176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扰流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扰流装置用于设置在出风设备的出风口处,扰流装置包括:扰流模块,扰流模块可运动地安装在出风口处,扰流模块包括扰流部件和至少两个安装盘,至少两个安装盘沿出风口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相邻两个安装盘之间形成安装间隔,扰流部件安装在安装间隔内且与相应的两个安装盘均连接,以在扰流模块运动的过程通过扰流部件对出风口处的气流进行扰流,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安装在导风板上的扰流部件会导致导风机构的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效率较低,且不利于拆装的问题。

Description

扰流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扰流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利用微孔降低出风气流的风速,以柔化出风,但是,从微孔吹出的气流的出风方向依旧是朝向用户直吹,并没有发生改变,难以达到无风感效果。
专利公开号为CN11604550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导风机构和空调室内机,通过在导风板上增设多个沿所述导风板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扰流板,每个扰流板可绕平行于其自身长度方向的轴线转动,并与所述导风板形成夹角,以对流经所述迎风侧面的气流进行扰流,可以对出风气流进行扰动,实现柔风或自然风出风,提高空调室内机的无风感出风的舒适。
但是,多个扰流板安装在导风板上,会导致导风机构的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效率较低,且不利于拆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扰流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安装在导风板上的扰流部件会导致导风机构的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效率较低,且不利于拆装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扰流装置,扰流装置用于设置在出风设备的出风口处,扰流装置包括:扰流模块,扰流模块可运动地安装在出风口处,扰流模块包括扰流部件和至少两个安装盘,至少两个安装盘沿出风口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相邻两个安装盘之间形成安装间隔,扰流部件安装在安装间隔内且与相应的两个安装盘均连接,以在扰流模块运动的过程通过扰流部件对出风口处的气流进行扰流。
进一步地,扰流装置包括旋转轴,旋转轴安装在出风口处,扰流模块与旋转轴连接,以通过旋转轴相对于出风口旋转。
进一步地,扰流装置包括驱动部件,驱动部件设置在出风口处,驱动部件与旋转轴驱动连接,以驱动旋转轴转动。
进一步地,扰流模块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扰流模块沿出风口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意相邻两个扰流模块之间均通过连接杆连接。
进一步地,扰流装置包括两个旋转轴,两个旋转轴的旋转轴线共线,两个旋转轴分别设置在多个扰流模块的相对两侧,多个扰流模块通过两个旋转轴与出风口处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扰流模块可转动地安装在出风口处;其中,连接杆的中心线与旋转轴的旋转轴线共线,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扰流模块之间固定连接,以使相应的两个扰流模块相对不动;扰流装置还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与出风口固定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杆铰接。
进一步地,扰流装置包括一个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安装在出风口处且与多个扰流模块中的一个驱动连接,以驱动多个扰流模块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扰流模块可转动地安装在出风口处;其中,连接杆的中心线与旋转轴的旋转轴线共线,且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扰流模块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以使相应的两个扰流模块之间可相对转动地设置;扰流装置还包括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与出风口固定连接,支撑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驱动部件,两个驱动部件分别与相应的两个扰流模块驱动连接,以分别驱动相应的两个扰流模块转动。
进一步地,扰流部件包括环绕安装盘的中心线依次设置的多个扰流杆,各个扰流杆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安装盘连接。
进一步地,扰流部件包括三个扰流杆,三个扰流杆环绕安装盘的中心线呈360度均匀布置。
进一步地,扰流杆为螺旋形杆体。
进一步地,扰流杆为平行于出风口的长度方向的直杆体。
进一步地,扰流杆的横截面为圆形。
进一步地,扰流杆的横截面的直径D的取值范围为3mm≤D≤8mm。
进一步地,扰流部件为扰流板体,扰流板体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安装盘连接。
进一步地,扰流模块的旋转速度R的取值范围为60r/min≤R≤600r/min。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导风板和扰流装置,壳体上设置有出风口,导风板和扰流装置均设置在出风口处,扰流装置位于导风板的靠近壳体内部的一侧,扰流装置为上述的扰流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装置用于设置在出风设备的出风口处,扰流装置包括:扰流模块,扰流模块可运动地安装在出风口处,扰流模块包括扰流部件和至少两个安装盘,至少两个安装盘沿出风口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相邻两个安装盘之间形成安装间隔,扰流部件安装在安装间隔内且与相应的两个安装盘均连接,以在扰流模块运动的过程通过扰流部件对出风口处的气流进行扰流。这样,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装置通过设置可运动的扰流模块,当贯流风叶所吹出的气流流经该扰流装置时,由于风阻的变化对出风气流进行扰动,以将气流被不断地打散,从而形成不同方向和不同强弱的气流,实现柔风或自然风出风,有利于达到空调室内机的无风感出风的目的,提高了人体的舒适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所吹出的气流的舒适性较差的问题,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安装在导风板上的扰流部件会导致导风机构的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效率较低,且不利于拆装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在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在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在另一个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在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壳体;110、出风口;
200、导风板;
300、扰流装置;310、第一扰流装置;320、第二扰流装置;
1、扰流模块;101、第一扰流模块;102、第二扰流模块;11、安装盘;111、安装间隔;12、扰流部件;121、第一扰流部件;122、第二扰流部件;120、扰流杆;1201、第一扰流杆;1202、第二扰流杆;
2、旋转轴;3、连接杆;4、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扰流装置,扰流装置用于设置在出风设备的出风口110处,扰流装置包括:扰流模块1,扰流模块1可运动地安装在出风口110处,扰流模块1包括扰流部件12和至少两个安装盘11,至少两个安装盘11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相邻两个安装盘11之间形成安装间隔111,扰流部件12安装在安装间隔111内且与相应的两个安装盘11均连接,以在扰流模块1运动的过程通过扰流部件12对出风口110处的气流进行扰流。
这样,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装置通过设置可运动的扰流模块1,当贯流风叶所吹出的气流流经该扰流装置时,由于风阻的变化对出风气流进行扰动,以将气流被不断地打散,从而形成不同方向和不同强弱的气流,实现柔风或自然风出风,有利于达到空调室内机的无风感出风的目的,提高了人体的舒适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所吹出的气流的舒适性较差的问题,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安装在导风板上的扰流部件会导致导风机构的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效率较低,且不利于拆装的问题。
可选地,扰流模块1包括两个安装盘11,两个安装盘11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一个安装间隔111,这个安装间隔111内设置有一个扰流部件12;或者,扰流模块1包括多个安装盘11(至少三个),多个安装盘11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多个安装间隔111,各个安装间隔111内均设置有一个扰流部件12。
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装置包括旋转轴2,旋转轴2安装在出风口110处,扰流模块1与旋转轴2连接,以通过旋转轴2相对于出风口110旋转;其中,旋转轴2平行于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装置包括驱动部件,驱动部件设置在出风口110处,驱动部件与旋转轴2驱动连接,以驱动旋转轴2转动。
优选地,扰流模块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扰流模块1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意相邻两个扰流模块1之间均通过连接杆3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扰流装置包括两个旋转轴2,两个旋转轴2的旋转轴线共线,两个旋转轴2分别设置在多个扰流模块1的相对两侧,多个扰流模块1通过两个旋转轴2与出风口110处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图1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扰流模块1可转动地安装在出风口110处;其中,连接杆3的中心线与旋转轴2的旋转轴线共线,且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扰流模块1之间固定连接,以使相应的两个扰流模块1相对不动;扰流装置还包括支撑杆4,支撑杆4的一端与出风口110固定连接,支撑杆4的另一端与连接杆3铰接。
其中,扰流装置包括一个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安装在出风口110处且与多个扰流模块1中的一个驱动连接,以驱动多个扰流模块1同步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未图示的实施例中,扰流模块1可转动地安装在出风口110处;其中,连接杆3的中心线与旋转轴2的旋转轴线共线,且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扰流模块1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以使相应的两个扰流模块1之间可相对转动地设置;扰流装置还包括支撑杆4,支撑杆4的一端与出风口110固定连接,支撑杆4的另一端与连接杆3固定连接。
其中,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驱动部件,两个驱动部件分别与相应的两个扰流模块1驱动连接,以分别驱动相应的两个扰流模块1转动。
这样,能够实现多个扰流模块1的各自转动,从而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装置的扰流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与出风口110固定连接的支撑杆4,避免了当扰流装置的长度较大时其中间位置会出现变形下榻的现象的发生。
另外,扰流装置的扰流模块1中的安装盘11的数量可以根据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110的实际长度进行设置,以保证扰流装置的整体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图1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扰流部件12包括环绕安装盘11的中心线依次设置的多个扰流杆120,各个扰流杆120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安装盘11连接。
优选地,扰流部件12包括三个扰流杆120,三个扰流杆120环绕安装盘11的中心线呈360度均匀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扰流杆120为螺旋形杆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图5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扰流杆120为平行于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的直杆体。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扰流杆120的横截面为圆形。
进一步优选地,扰流杆120的横截面的直径D的取值范围为3mm≤D≤8mm。
这样,当扰流杆120的横截面的直径D设置在3mm至8mm之间时,能够达到较好的扰流效果,同时又不会对出风口的出风气流造成较大的阻碍。
在本实用新型的未图示的实施例中,扰流部件12为扰流板体,扰流板体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安装盘11连接。
具体地,扰流模块1的旋转速度R的取值范围为60r/min≤R≤600r/min。
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装置的扰流模块1的旋转的速度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当扰流模块1的旋转速度R设置在60r/min至600r/min之间时,能够在保证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装置具有较好的扰流效果的同时不会对出风风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装置至少包括以下几个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一的扰流装置包括:第一扰流模块101,第一扰流模块101可运动地安装在出风口110处,第一扰流模块101包括第一扰流部件121和至少两个安装盘11,至少两个安装盘11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相邻两个安装盘11之间形成安装间隔111,第一扰流部件121安装在安装间隔111内且与相应的两个安装盘11均连接,以在第一扰流模块101运动的过程通过第一扰流部件121对出风口110处的气流进行扰流。
本实施例一的第一扰流模块101包括三个安装盘11,三个安装盘11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两个安装间隔111,各个安装间隔111内均设置有一个扰流部件12。
本实施例一的扰流装置的第一扰流模块101可转动地安装在出风口110处,第一扰流模块1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扰流模块101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一扰流模块101之间均通过连接杆3连接。
本实施例一的扰流装置包括两个旋转轴2,两个旋转轴2的旋转轴线共线,两个旋转轴2分别设置在多个第一扰流模块101的相对两侧,多个第一扰流模块101通过两个旋转轴2与出风口110处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本实施例一的扰流装置的连接杆3的中心线与旋转轴2的旋转轴线共线,且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第一扰流模块101之间固定连接,以使相应的两个第一扰流模块101相对不动;扰流装置还包括支撑杆4,支撑杆4的一端与出风口110固定连接,支撑杆4的另一端与连接杆3铰接。
其中,扰流装置包括一个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安装在出风口110处且与多个第一扰流模块101中的一个驱动连接,以驱动多个第一扰流模块101同步转动。
本实施例一的扰流装置的第一扰流模块101的第一扰流部件121包括三个第一扰流杆1201,三个第一扰流杆1201环绕安装盘11的中心线呈360度均匀布置,各个扰流杆120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安装盘11连接。
本实施例一的扰流装置的第一扰流模块101的第一扰流部件121的第一扰流杆1201为螺旋形杆体。
本实施例一的扰流装置的第一扰流模块101的第一扰流部件121的第一扰流杆1201的横截面为圆形。
本实施例一的扰流装置的第一扰流模块101的第一扰流部件121的第一扰流杆1201的横截面的直径D的取值范围为3mm≤D≤8mm。
具体地,本实施例一的扰流装置的第一扰流模块101的第一扰流部件121的第一扰流模块101的旋转速度R的取值范围为60r/min≤R≤600r/min。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二的扰流装置包括:第一扰流模块101,第一扰流模块101可运动地安装在出风口110处,第一扰流模块101包括第一扰流部件121和至少两个安装盘11,至少两个安装盘11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相邻两个安装盘11之间形成安装间隔111,第一扰流部件121安装在安装间隔111内且与相应的两个安装盘11均连接,以在第一扰流模块101运动的过程通过第一扰流部件121对出风口110处的气流进行扰流。
本实施例二的第一扰流模块101包括三个安装盘11,三个安装盘11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两个安装间隔111,各个安装间隔111内均设置有一个扰流部件12。
本实施例二的扰流装置的第一扰流模块101可转动地安装在出风口110处,第一扰流模块1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扰流模块101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一扰流模块101之间均通过连接杆3连接。
本实施例二的扰流装置包括两个旋转轴2,两个旋转轴2的旋转轴线共线,两个旋转轴2分别设置在多个第一扰流模块101的相对两侧,多个第一扰流模块101通过两个旋转轴2与出风口110处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本实施例二的扰流装置的连接杆3的中心线与旋转轴2的旋转轴线共线,且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第一扰流模块101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以使相应的两个第一扰流模块101之间可相对转动地设置;扰流装置还包括支撑杆4,支撑杆4的一端与出风口110固定连接,支撑杆4的另一端与连接杆3固定连接。
其中,扰流装置包括两个驱动部件,两驱动部件分别安装在出风口110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与两个第一扰流模块101驱动连接,以分别驱动两个第一扰流模块101转动。
本实施例二的扰流装置的第一扰流模块101的第一扰流部件121包括三个第一扰流杆1201,三个第一扰流杆1201环绕安装盘11的中心线呈360度均匀布置,各个扰流杆120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安装盘11连接。
本实施例二的扰流装置的第一扰流模块101的第一扰流部件121的第一扰流杆1201为螺旋形杆体。
本实施例二的扰流装置的第一扰流模块101的第一扰流部件121的第一扰流杆1201的横截面为圆形。
本实施例二的扰流装置的第一扰流模块101的第一扰流部件121的第一扰流杆1201的横截面的直径D的取值范围为3mm≤D≤8mm。
具体地,本实施例二的扰流装置的第一扰流模块101的第一扰流部件121的第一扰流模块101的旋转速度R的取值范围为60r/min≤R≤600r/min。
实施例三
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三的扰流装置包括:第二扰流模块102,第二扰流模块102可运动地安装在出风口110处,第二扰流模块102包括第二扰流部件122和至少两个安装盘11,至少两个安装盘11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相邻两个安装盘11之间形成安装间隔111,第二扰流部件122安装在安装间隔111内且与相应的两个安装盘11均连接,以在第二扰流模块102运动的过程通过第二扰流部件122对出风口110处的气流进行扰流。
本实施例三的第二扰流模块102包括三个安装盘11,三个安装盘11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两个安装间隔111,各个安装间隔111内均设置有一个扰流部件12。
本实施例三的扰流装置的第二扰流模块102可转动地安装在出风口110处,第二扰流模块1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扰流模块102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二扰流模块102之间均通过连接杆3连接。
本实施例三的扰流装置包括两个旋转轴2,两个旋转轴2的旋转轴线共线,两个旋转轴2分别设置在多个第二扰流模块102的相对两侧,多个第二扰流模块102通过两个旋转轴2与出风口110处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本实施例三的扰流装置的连接杆3的中心线与旋转轴2的旋转轴线共线,且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第二扰流模块102之间固定连接,以使相应的两个第二扰流模块102相对不动;扰流装置还包括支撑杆4,支撑杆4的一端与出风口110固定连接,支撑杆4的另一端与连接杆3铰接。
其中,扰流装置包括一个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安装在出风口110处且与多个第二扰流模块102中的一个驱动连接,以驱动多个第二扰流模块102同步转动。
本实施例三的扰流装置的第二扰流模块102的第二扰流部件122包括三个第二扰流杆1202,三个第二扰流杆1202环绕安装盘11的中心线呈360度均匀布置,各个扰流杆120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安装盘11连接。
本实施例三的扰流装置的第二扰流模块102的第二扰流部件122的第二扰流杆1202为平行于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的直杆体。
本实施例三的扰流装置的第二扰流模块102的第二扰流部件122的第二扰流杆1202的横截面为圆形。
本实施例三的扰流装置的第二扰流模块102的第二扰流部件122的第二扰流杆1202的横截面的直径D的取值范围为3mm≤D≤8mm。
具体地,本实施例三的扰流装置的第二扰流模块102的第二扰流部件122的第二扰流模块102的旋转速度R的取值范围为60r/min≤R≤600r/min。
实施例四
如图5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四的扰流装置包括:第二扰流模块102,第二扰流模块102可运动地安装在出风口110处,第二扰流模块102包括第二扰流部件122和至少两个安装盘11,至少两个安装盘11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相邻两个安装盘11之间形成安装间隔111,第二扰流部件122安装在安装间隔111内且与相应的两个安装盘11均连接,以在第二扰流模块102运动的过程通过第二扰流部件122对出风口110处的气流进行扰流。
本实施例四的第二扰流模块102包括三个安装盘11,三个安装盘11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两个安装间隔111,各个安装间隔111内均设置有一个扰流部件12。
本实施例四的扰流装置的第二扰流模块102可转动地安装在出风口110处,第二扰流模块1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扰流模块102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二扰流模块102之间均通过连接杆3连接。
本实施例四的扰流装置包括两个旋转轴2,两个旋转轴2的旋转轴线共线,两个旋转轴2分别设置在多个第二扰流模块102的相对两侧,多个第二扰流模块102通过两个旋转轴2与出风口110处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本实施例四的扰流装置的连接杆3的中心线与旋转轴2的旋转轴线共线,且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第二扰流模块102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以使相应的两个第二扰流模块102之间可相对转动地设置;扰流装置还包括支撑杆4,支撑杆4的一端与出风口110固定连接,支撑杆4的另一端与连接杆3固定连接。
其中,扰流装置包括两个驱动部件,两驱动部件分别安装在出风口110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与两个第二扰流模块102驱动连接,以分别驱动两个第二扰流模块102转动。
本实施例四的扰流装置的第二扰流模块102的第二扰流部件122包括三个第二扰流杆1202,三个第二扰流杆1202环绕安装盘11的中心线呈360度均匀布置,各个扰流杆120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安装盘11连接。
本实施例四的扰流装置的第二扰流模块102的第二扰流部件122的第二扰流杆1202为平行于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的直杆体。
本实施例四的扰流装置的第二扰流模块102的第二扰流部件122的第二扰流杆1202的横截面为圆形。
本实施例四的扰流装置的第二扰流模块102的第二扰流部件122的第二扰流杆1202的横截面的直径D的取值范围为3mm≤D≤8mm。
具体地,本实施例四的扰流装置的第二扰流模块102的第二扰流部件122的第二扰流模块102的旋转速度R的取值范围为60r/min≤R≤600r/min。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五的扰流装置包括:第三扰流模块,第三扰流模块可运动地安装在出风口110处,第三扰流模块包括第三扰流部件和至少两个安装盘11,至少两个安装盘11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相邻两个安装盘11之间形成安装间隔111,第三扰流部件安装在安装间隔111内且与相应的两个安装盘11均连接,以在第三扰流模块运动的过程通过第三扰流部件对出风口110处的气流进行扰流。
本实施例五的第三扰流模块包括三个安装盘11,三个安装盘11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两个安装间隔111,各个安装间隔111内均设置有一个扰流部件12。
本实施例五的扰流装置的第三扰流模块可转动地安装在出风口110处,第三扰流模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扰流模块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三扰流模块之间均通过连接杆3连接。
本实施例五的扰流装置包括两个旋转轴2,两个旋转轴2的旋转轴线共线,两个旋转轴2分别设置在多个第三扰流模块的相对两侧,多个第三扰流模块通过两个旋转轴2与出风口110处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本实施例五的扰流装置的连接杆3的中心线与旋转轴2的旋转轴线共线,且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第三扰流模块之间固定连接,以使相应的两个第三扰流模块相对不动;扰流装置还包括支撑杆4,支撑杆4的一端与出风口110固定连接,支撑杆4的另一端与连接杆3铰接。
其中,扰流装置包括一个驱动部件,驱动部件安装在出风口110处且与多个第三扰流模块中的一个驱动连接,以驱动多个第三扰流模块同步转动。
本实施例五的扰流装置的第三扰流模块的第三扰流部件包括扰流板体。
具体地,本实施例五的扰流装置的第三扰流模块的第三扰流部件的第三扰流模块的旋转速度R的取值范围为60r/min≤R≤600r/min。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六的扰流装置包括:第三扰流模块,第三扰流模块可运动地安装在出风口110处,第三扰流模块包括第三扰流部件和至少两个安装盘11,至少两个安装盘11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相邻两个安装盘11之间形成安装间隔111,第三扰流部件安装在安装间隔111内且与相应的两个安装盘11均连接,以在第三扰流模块运动的过程通过第三扰流部件对出风口110处的气流进行扰流。
本实施例六的第三扰流模块包括三个安装盘11,三个安装盘11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形成两个安装间隔111,各个安装间隔111内均设置有一个扰流部件12。
本实施例六的扰流装置的第三扰流模块可转动地安装在出风口110处,第三扰流模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扰流模块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三扰流模块之间均通过连接杆3连接。
本实施例六的扰流装置包括两个旋转轴2,两个旋转轴2的旋转轴线共线,两个旋转轴2分别设置在多个第三扰流模块的相对两侧,多个第三扰流模块通过两个旋转轴2与出风口110处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本实施例六的扰流装置的连接杆3的中心线与旋转轴2的旋转轴线共线,且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第三扰流模块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以使相应的两个第三扰流模块之间可相对转动地设置;扰流装置还包括支撑杆4,支撑杆4的一端与出风口110固定连接,支撑杆4的另一端与连接杆3固定连接。
其中,扰流装置包括两个驱动部件,两驱动部件分别安装在出风口110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与两个第三扰流模块驱动连接,以分别驱动两个第三扰流模块转动。
本实施例六的扰流装置的第三扰流模块的第三扰流部件包括扰流板体。
具体地,本实施例六的扰流装置的第三扰流模块的第三扰流部件的第三扰流模块的旋转速度R的取值范围为60r/min≤R≤600r/min。
如图3和图4以及图7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0、导风板200和扰流装置300,壳体100上设置有出风口110,导风板200和扰流装置300均设置在出风口110处,扰流装置300位于导风板200的靠近壳体100内部的一侧,扰流装置300为上述的扰流装置。
在图3和图4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110处设置有第一扰流装置310,第一扰流装置310包括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第一扰流模块101;在图7和图8所示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110处设置有第二扰流装置320,第二扰流装置320包括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四中的第二扰流模块102。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装置用于设置在出风设备的出风口110处,扰流装置包括:扰流模块1,扰流模块1可运动地安装在出风口110处,扰流模块1包括扰流部件12和至少两个安装盘11,至少两个安装盘11沿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相邻两个安装盘11之间形成安装间隔111,扰流部件12安装在安装间隔111内且与相应的两个安装盘11均连接,以在扰流模块1运动的过程通过扰流部件12对出风口110处的气流进行扰流。这样,本实用新型的扰流装置通过设置可运动的扰流模块1,当贯流风叶所吹出的气流流经该扰流装置时,由于风阻的变化对出风气流进行扰动,以将气流被不断地打散,从而形成不同方向和不同强弱的气流,实现柔风或自然风出风,有利于达到空调室内机的无风感出风的目的,提高了人体的舒适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器的空调室内机的出风口所吹出的气流的舒适性较差的问题,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安装在导风板上的扰流部件会导致导风机构的结构较为复杂,生产效率较低,且不利于拆装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9)

1.一种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装置用于设置在出风设备的出风口(110)处,所述扰流装置包括:
扰流模块(1),所述扰流模块(1)可运动地安装在所述出风口(110)处,所述扰流模块(1)包括扰流部件(12)和至少两个安装盘(11),所述至少两个安装盘(11)沿所述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安装盘(11)之间形成安装间隔(111),所述扰流部件(12)安装在所述安装间隔(111)内且与相应的两个所述安装盘(11)均连接,以在所述扰流模块(1)运动的过程通过所述扰流部件(12)对所述出风口(110)处的气流进行扰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装置包括旋转轴(2),所述旋转轴(2)安装在所述出风口(110)处,所述扰流模块(1)与所述旋转轴(2)连接,以通过所述旋转轴(2)相对于所述出风口(110)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装置包括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10)处,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旋转轴(2)驱动连接,以驱动所述旋转轴(2)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模块(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扰流模块(1)沿所述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任意相邻两个所述扰流模块(1)之间均通过连接杆(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装置包括两个旋转轴(2),两个所述旋转轴(2)的旋转轴线共线,两个所述旋转轴(2)分别设置在多个所述扰流模块(1)的相对两侧,多个所述扰流模块(1)通过两个旋转轴(2)与所述出风口(110)处可相对转动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模块(1)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出风口(110)处;其中,
所述连接杆(3)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轴(2)的旋转轴线共线,且所述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所述扰流模块(1)之间固定连接,以使相应的两个所述扰流模块(1)相对不动;
所述扰流装置还包括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110)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4)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3)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装置包括一个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安装在所述出风口(110)处且与多个所述扰流模块(1)中的一个驱动连接,以驱动多个所述扰流模块(1)同步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模块(1)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出风口(110)处;其中,
所述连接杆(3)的中心线与所述旋转轴(2)的旋转轴线共线,且所述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所述扰流模块(1)之间可转动地连接,以使相应的两个所述扰流模块(1)之间可相对转动地设置;
所述扰流装置还包括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的一端与所述出风口(110)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4)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3)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驱动部件,两个所述驱动部件分别与相应的两个所述扰流模块(1)驱动连接,以分别驱动相应的两个所述扰流模块(1)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件(12)包括环绕所述安装盘(11)的中心线依次设置的多个扰流杆(120),各个所述扰流杆(120)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所述安装盘(11)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件(12)包括三个所述扰流杆(120),三个所述扰流杆(120)环绕所述安装盘(11)的中心线呈360度均匀布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杆(120)为螺旋形杆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杆(120)为平行于所述出风口(110)的长度方向的直杆体。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杆(120)的横截面为圆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杆(120)的横截面的直径D的取值范围为3mm≤D≤8mm。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部件(12)为扰流板体,所述扰流板体的两端分别与相应的两个所述安装盘(11)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扰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扰流模块(1)的旋转速度R的取值范围为60r/min≤R≤600r/min。
18.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00)、导风板(200)和扰流装置(300),所述壳体(100)上设置有出风口(110),所述导风板(200)和所述扰流装置(300)均设置在所述出风口(110)处,所述扰流装置(300)位于所述导风板(200)的靠近所述壳体(100)内部的一侧,所述扰流装置(300)为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所述扰流装置。
1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
CN202321684609.6U 2023-06-28 2023-06-28 扰流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20417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84609.6U CN220417613U (zh) 2023-06-28 2023-06-28 扰流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684609.6U CN220417613U (zh) 2023-06-28 2023-06-28 扰流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417613U true CN220417613U (zh) 2024-01-30

Family

ID=89656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684609.6U Active CN220417613U (zh) 2023-06-28 2023-06-28 扰流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4176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3587A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空调用独立送风部件
CN107490169B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03375638U (zh) 空调室内机导风装置及空调器
CN113739271A (zh) 导风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20417613U (zh) 扰流装置、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556146B (zh) 一种具有圆柱结构的导风板及空调器
CN203375534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9558507U (zh) 出风框部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09558544U (zh) 空调器
CN208765211U (zh) 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08765087U (zh) 空调器
CN208669661U (zh) 风机组件及空调器
CN208504552U (zh) 一种新型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N21231988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9512247U (zh) 出风面板和空调器
CN208859811U (zh) 出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564923Y (zh) 多出风口型落地式空调器
CN210197624U (zh) 用于空调器的扰流装置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102997344B (zh) 提高送风气流脉动性能的装置
CN213810855U (zh) 散风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09028294B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344542A (zh) 空调导风器、空调导风组件与柱柜空调导风结构
CN114543343B (zh) 面板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CN212511465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119934U (zh) 用于空气处理设备的导风装置和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